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习一__内生金属矿床远景区的预测

实习一__内生金属矿床远景区的预测

3、总结各种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

1.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

段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分

该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铁、

铜成矿带西段,分布有EW向构

造、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新

华夏系、姜桥帚状构造及NW向

构造5个构造体系,各构造体系

活动时间具明显的超覆性。不

同方向和方式的应力作用于同

一地块,造成该地段构造的复

(1)EW向构造,分布在测区

南部,表现为近EW向褶皱和伴

生的NW向、近EW向压扭性断裂。

(2)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

SEE向褶皱

和NWW、NE向压性或压扭性断裂

三、实习资料?1.长江中下游铁、

铜成矿带西段成矿

地质背景和控矿因

素分析

?1)构造

?该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铁、

铜成矿带西段,分布有EW向构

造、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新

华夏系、姜桥帚状构造及NW向

构造5个构造体系,各构造体系

活动时间具明显的超覆性。不

同方向和方式的应力作用于同

一地块,造成该地段构造的复

杂性。

?(1)EW向构造,分布在测区南部,

现为近EW向褶皱和伴生的NW向、

近EW向压扭性断裂。

?(2)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主要

由一系列NWW—SEE向褶皱和NWW、

NE向压性或压扭性断裂组成。

(3)新华夏系是本区的主要构造体

系之一。它叠置在早期构造之上,

NNE向的隆起和凹陷、褶皱和断

裂是此构造体系的主要特点。

(4)姜桥帚状构造位于测区中部,

由一系列弧形倒转褶皱和压扭性

断裂组成。这些褶皱和断裂围绕

姜桥岩体南缘呈向NW撒开、向

东收敛的帚状。

(5)NW向构造由一系列走向

295°~340°的断裂组成,多被

岩脉充填。

区内岩体和内生金属矿产的展

布规律,反映了新华夏系与早期

构造体系复合部位的联合控矿作

用。

区内分布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大小共21个。出露面积占23%,为内

生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主要岩体的岩性特征综上述岩体内围岩捕虏体较多,一般剥蚀不深。岩体侵入地层主要是中、炭系、二叠系,仅殷祖岩体及其周围小岩体侵系常组成背斜核部,

2.矿化异常信息

如表I一4所

图I一1某地区物探、化探综合成果示意图①

黑钨矿、辉钼矿异常。1号矿点(金山店岩体)

2号矿点(阳新岩体)3号矿点(灵乡岩体):

矿床位于岩体中段内接触带,系早三叠纪大理岩、白云

3号矿点(灵乡岩体)4号矿点(殷祖岩体):

接触交代型钨钼矿床。

:矿区出露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大理岩

: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

:矿体赋存于接触带的石榴石矽卡岩中,走向

NE,随接触带成反“S”形展布,矿体为扁豆状,长

150m,宽2--40m,厚8.61m。

:矿物主要有白钨矿、辉钼矿,矿石品位W0

0.18%、Mo 0.09%。

:围岩蚀变有碳酸盐化、矽卡岩化、硅化等。

殷祖岩体的东、西、南三面均未发现矿点。

4号矿点(殷祖岩体)

资源潜力预测:矿床规模较大,推测多位于金山店岩体南部,主要矿石为磁铁矿,次

要矿石为赤铁矿、黄铁矿,可能伴生有其他金属矿产如钴、镍等。根据控矿构造的特某区内生金属矿床预测简表

注:具有已知为矿床的靶区A级,具有矿(化)点的靶区B级,

【矿床统计预测 实习指导】实习3c-聚类分析法

1 实习3c 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矿床统计预测 目的 通过实习,学会使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矿床统计预测,加深对该方法原理的理解。 要求 (1)根据所提供资料,自己动手完成预测计算的各个环节,按时提交实习报告。 (2)复习课程“聚类分析”有关内容。 资料 研究区是湖北省某地区一个铁矿成矿带。为在该区进行矿床统计预测,已将研究区划 分为500m ×500m 基本单元408个,并提取了多个地质变量。本次实习为简便只使用其中两个变量:1x 为单元磁异常值,2x 为单元中心距断裂喷发带的距离。表4-1(单元数据表)列出了实习所用数据。 表4-1单元数据表(表中?表示“未知”) 单元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x 1.86 3.0 1.3 2.45 1.28 2.5 2.0 0.78 1.09 1.5 2.4 2x 0.5 2.0 2.1 1.0 2.5 0.8 0.9 2.4 2.2 0.8 1.5 含矿情况 ? ? 无矿 有矿 无矿 ? ? ? ? 有矿 ? 方法步骤 第一步:分析研究区内铁矿特征及控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划分基本单元,提取地质变量、为各变量赋值。这些工作已经完成(不必重新做)。所用数据见表4-1。 第二步:数据预处理。主要是通过规格化或标准化变换,使数据统一量纲,从而使各变量的数据具有可比性,避免因有的变量数值大而得到突出、有的变量因数值小而受到压制、

2 从而各变量在分类中作用程度不同的情况。本次实习所用数据可以不做这种预处理。 第三步:选择相似性指标。本次实习中,选择距离系数ik d 。其定义为: ∑=-= p j kj ij ik x x d 1 2)( (Eq 4-1) 上式中 p 为变量数;ij x 表示第j 变量在第i 样品(单元)中的值;ik d 表示在多维变量空 间(本次实习是2维)内第i 和第k 两样品间的欧氏距离。两样品距离越近(小)越相似。 第四步:计算所有样品(单元)两两之间的距离,得到距离矩阵。尚未完成的距离矩阵如表4-2所示。请完成该表(还有39个距离需计算)。计算过程举1例说明如下: 22222 12121 ()(1.86 3.0)(0.5 2.0) 1.14 1.5 1.884p j j j d x x == -=-+-=+=∑ 余类推。注意可以将表4-1拷贝到Excel 工作表中,输入合适的公式,快速计算。 第五步:以距离矩阵为基础,用一次计算法画出聚类谱系图。方法: (1)画坐标轴。以距离为横坐标轴。它的刻度从0开始,最大刻度相当于所有距离中最大者。以样品(单元)为纵坐标轴,刻度单位1(即1个单元一行)。 表4-2距离矩阵 单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0 2 1.884 0 3 1.695 1.703 0 4 0 5 1.902 0 6 0.206 2.095 0 7 0 8

中国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_特点和成矿过程探讨_毛景文

注: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 1999043211和G 1999043216),地质调查项目(编号K 1.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34011)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4-06-10;改回日期:2004-11-16;责任编辑:章雨旭。 作者简介:毛景文,男,1956年生。1982年和1988年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主要从事金属矿床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讯地址:100037,北京阜外百万庄路26号;Email:jin gw enmao@https://www.doczj.com/doc/a97038205.html, 。 中国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探讨 毛景文 1,2) ,李晓峰2),李厚民 1,2,3) ,曲晓明2),张长青1),薛春纪3) , 王志良2) ,余金杰2) ,张作衡2) ,丰成友2) ,王瑞廷 1)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3)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内容提要:中国是造山带最为发育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分布广泛。本文从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角度对中国造山带中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将造山带矿床分为碰撞造山型和俯冲造山型两种。前者进一步可分为同碰撞造山过程成矿和后碰撞造山成矿。以青藏高原为例,又将同碰撞造山过程成矿分为碰撞造山期成矿、松弛期(伸展)成矿、走滑拉分盆地成矿和剪切带扩容成矿。以西秦岭和东天山为例,剖析了后碰撞成矿特点、过程和成矿规律。在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发育有中国颇具特色的低温成矿域,包括广泛分布的卡林型金矿、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和玄武岩型铜矿,本文研究提出这些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大陆边缘造山带弧后伸展盆地。 关键词:造山带矿床;低温成矿域;同碰撞;后碰撞;造山带弧后盆地;青藏高原;西秦岭;东天山 从成矿动力学角度考虑,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成矿主要特点表现为东部伸展和西部造山。最近几年通过对诸多大型—超大型以及典型矿床进行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精确测定,促使对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的峰期(pulses )和相应的以伸展为主旋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毛景文等,2003a,d;2004a;2004b)。本文就中国造山带中内生金属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提出初步的思考。 1 造山带矿床分类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矿床学研究主要是对矿床本身的描述和探讨与其有关的岩石和控矿构造,同时按照成矿元素组合、与之有关的岩石类型和形成温度进行矿床分类。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越来越注意到矿产组合的区域分布规律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例如,在地槽开裂早期有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并伴随着铬铁矿矿床和含黄铁矿型铜矿床的形成;而在地槽褶皱回返的晚期有大量花岗岩的活动,伴随有与花岗岩有关的稀有金属和钨锡矿床(Smirnov ,1977)。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和广泛应用,对矿床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全球 诸多成矿带地质学者在积极地探索不同组合矿产形成的构造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两部专著《矿床与全球构造环境》(M itchell et al.,1981)和《矿床与 板块构造》(Saw kins ,1984)先后问世,基于Wilson (1968)板块构造演化旋回,全面总结了不同构造环境(包括大陆热点、裂谷和坳拉槽、被动大陆边缘和内部盆地、海洋环境、俯冲环境、碰撞造山环境、转换断层和大陆地壳线形断裂)中的矿产产出特征和分布规律。尽管只是一个初步的轮廓,但是奠定了现代地球动力学演化与成矿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对于同生矿床研究达到空前的高潮,深刻认识了全球在地质历史中同生矿床的形成环境和过程,以及现代成矿与古代的类比,比较准确和快速地厘定了大多数同生矿床的形成环境。与此同时,环太平洋成矿带——全球最大的跨洲际巨型成矿带吸引着地质学家思考在这种会聚大陆边缘中如此多的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和其它与花岗岩活动有关的矿床是如何形成的?其成矿环境和控矿主导因素是什么?Sillitoe (1972)首先提出斑岩铜矿形成于板块俯冲边缘,Mitchell 等(1981)提出大洋板块俯冲的角度对于斑岩铜矿的 第79卷 第3期 2005年6月 地  质 学 报 ACT A GEOLOGICA SINICA V ol.79 N o.3 June 2005

我国金属矿藏分布

我国金属矿藏分布 一、铁 我国铁矿具有储量丰、类型多、分布广而相对集中的特点。 1.成矿类型:截至1985年底,我国铁矿探明储量近500亿吨,位居世界前列,矿床类型复杂多样。在内生铁矿中,有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铁矿床,在冀北山地,豫西山地,昆仑山地,喜马拉雅山地和台湾东部山地以及滇中、川西地区南北向构造带,都有这类矿床发现,其中以川西安宁河断带的攀(枝花)西(昌)铁矿最为突出。这类铁矿多属钒、钛磁铁矿,含铁品位虽然不高。一般26—41%,属中、贫品位,但富含矾、钛,TiO2的含量常达4—16%,V2O5亦可达0.2—0.4%,还伴生有铬、锰、镓、钴、镍等多种有用矿物组分,是一种综合性矿床;有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一热液铁矿床,它是目前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富铁矿类型。晋、冀、鲁、皖、苏、闽、粤、鄂以及滇、黔、藏、新等省区都是远景区;有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云南中部大红山铁、铜矿,长江中下游产于郯庐深大断裂系统控制的一系列侏罗纪-白圣纪火山沉积盆地之中的铁矿床,铁、铜共生,品位较高,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基地之一。 我国外生铁矿也很多,有形成于晚元古界震旦系下部的宣龙式铁矿,主要产于河北宣化龙关地区;有产出于中泥盆系或上泥盆系的宁乡式铁矿,广布于湘、赣边境(如莲花、萍乡、井岗山、茶陵、攸县、永新等地)、鄂西(如郧县,郧西、竹山、竹溪等地)及川(如凉山、巫山、江油等地)、黔(如赫章、水城)、滇(如昆明)等地,桂、陕(商洛、汉中)、甘等省区亦有此类铁矿产出。此类铁矿以赤铁矿为主,菱铁矿次之,品位中等,在有利的条件下亦可形成富矿。此外,我国还有湖相沉积铁矿,常与同期的煤系相间分布,以菱铁矿为主,赤铁矿为次。在南方有下、中侏罗煤系中的聂江式和威远式铁矿,淮南石炭-二叠煤系中的菱铁矿,广西右江以及北方辽宁抚顺一带的第三纪煤系的菱铁矿等属这种类型,矿床规模不大,但分布较广,品位较高,而且又与煤炭配合紧密,对发展地方中、小型钢铁工业十分有利。 我国存在的各类铁矿中,前寒武纪沉积变质类型约占全国总储量的50%以上,虽然品位较低,一般25—40%,平均30—35%,但它分布广,储量大,开采条件较好,近年也发现不少富铁矿,除了鞍(山)本(溪)地区以外,冀东、晋北、豫、皖、苏等地均有所发现,矿石品位都达50—60%左右。 2.地区分布:1985年底的统计,全国铁矿产地已达1942处,广布于27个省区,其中矿石储量达10亿吨以上矿区有6个,它们是: (1)鞍本地区,铁矿石储量占全国探明总储量的21.4%; (2)攀西地区,铁矿石储量占全国探明总储量的14.6%; (3)冀东-北京地区,铁矿石储量占全国总量5.11%; (4)五台-岚县地区,铁矿石储量占全国5.7%; (5)宁芜-庐枞地区,矿石储量占全国4.6%; (6)包头-白云鄂博地区,矿石储量占全国2%。 以省区计,则全国52%的铁矿石储量分布于辽、川、冀三省。 二、锰、铬、钒、钛、镍 1.锰:我国锰矿的保有储量为4.8亿吨。绝大部分属海相沉积矿床,以碳酸盐锰为主,平均品位22%。矿床分布广,全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但90%的储量集中于桂、湘、黔、滇、

铀矿床分类初步探讨

第37卷第1期地质调查与研究 Vol.37No.12014年3月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Mar.2014 收稿日期:2014-01-05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项目:华北地区铀矿勘查与选区(1212011220494) 作者简介:金若时(1958-),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调查工作,Email:Ruosj2003@https://www.doczj.com/doc/a97038205.html,。 ① М.Ф.马克西莫娃,E.M.什玛廖维奇普.层间渗入成矿作用.夏同庆,潘乃礼译.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3研究所,1993. 铀矿床分类初步探讨 金若时1,苗培森1,司马献章1,冯晓曦1,2,汤超1,朱强1,李光耀1 (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17)摘 要:为了研究铀矿床分类对铀矿勘查的基础指导作用,笔者简要回顾了铀矿床分类历史,研究了前人对铀矿床 分类的系列方案,结合目前世界铀矿床研究进展,尝试以铀成矿地质作用为格架,以赋矿岩石为基础对世界典型铀矿床进行了分类,并将矿床采选方式纳入分类指标,建立了铀矿床种、类、型、式的分类序次,提出了将铀矿床划分为3种7类26型6式的分类方案。 关键词:铀矿分类;成矿作用;赋矿岩石;采选方式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13)04-0001-05 矿床分类是人们认识和阐明自然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规模悬殊的各种矿床间的内在联系、共同规律与相互差异性的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不同时期的矿床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床的研究程度和勘查成果。正确合理的分类有利于促进科学研究并指导生产实践,因此,一直受到地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铀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致使其在地壳中存在形式多样,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矿床类型,其矿床分类一直是地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自上世纪中叶,国内外众多学者出于各自需要对铀矿床进行了工业分类、勘探分类[1]、成因分类[2]、构造分类[3]、超大型铀矿分类[4]等等,甚至对其中的某些方案进行了细分[5-8]。在铀矿床成因分类中,不同的学者建立分类所依据的主要标准或建立分类的基础不同,有的按成矿作用和成矿温度划分,以地质-构造环境为第一分类标准[5-6];有的则以含矿主岩为分类基础[7-8];有的对某一单矿种进行了分类,如将花岗岩型铀矿[9]、砂岩型铀矿[10]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近四十年来出现了几十种铀矿床的分类方案。 笔者近期的工作已证实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的砂岩型铀矿主要产于灰色还原环境岩层中[11]。同样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和奥蒂斯盆地铀矿勘查发现铀矿体不仅产于元古代不整合面构造带中,而且围岩辉长岩中也有广泛分布(据郑大瑜面告),丰富了对 不整合面铀矿的认识。 随着铀矿床勘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等认为有必要对铀矿床进行综合分类,以期更全面反映矿床类别,发挥矿床分类对铀矿研究、勘查工作的基础性指导作用。 1铀矿床分类的简要历史回顾 早在16世纪中叶,G.Agrecola (1556)根据矿床的形态及位置就提出了第一个矿床分类方案[12]。而铀矿床的最早分类由1946年前苏联学者谢尔宾纳和 谢尔巴科夫提出[13] 。 K.D.Cornelius (1977)将铀矿床划分为古元古代石英-卵石-黄铁矿砾岩型、后生砂岩矿床、热液变质矿床、蒸发岩矿床、矽卡岩矿床、页岩、磷块岩、地沥青及褐煤中的矿床、碳酸盐岩矿床、原生热液矿床、砂积矿床9大类[14]。R.H.Mc Millan (1980)曾综合了贝克、西贝尔得、德里、特伦布莱、克里斯托弗、卡尔宁斯等人的观点,将铀矿床分为岩浆型、变质型、碎屑型、水成型4大类12小类[15]。P.C.Goodell (1990)研究认为破火山口及与其有关的岩石是赋存这类铀矿床的有利环境,许多已知的火山环境中铀矿床的分类依据是它们在破火山口中的位置[5]。М.Ф.马克西莫娃等(1993)提出了砂岩型铀矿分为层间渗透型、裂隙渗透型和潜水渗透型①。国际经合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 )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联合出版

常见金属矿物

三、常见金属矿物特征金属矿物结晶特征 1.黄铁矿(Pyrite)Fe[S 2 【形态】常见完好晶形,呈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或八面体}。在立方体晶面上常能见到3组相互垂直的晶面条纹,集合体常成致密块状、分散粒状及结核状等 【物理性质】浅铜黄色,表面带有黄褐的锖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参差状。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 2.黄铜矿(Chalcopyrite) CuFeS 2 【形态】通常为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集合体(图L-7)。偶而出现隐晶质肾状形态。晶体常见单形有四方四面体、四方双锥,但单晶较少见。 【物理性质】颜色为铜黄色,但往往带有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不发育,硬度3~4,相对密度4.1~4.3,性脆,能导电。 3.方铅矿(Galena)PbS 【形态】最常呈立方体,还可出现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并有时以八面体与立方体聚形出现。也常见成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 【物理性质】铅灰色;条痕灰黑色,强金属光泽,解理平行完全,硬度2~3,相对密度74~76。具弱导电性。 【鉴定特征】铅灰色,强金属光泽,立方体完全解理,相对密度大,硬度小(比辉钼矿硬度大,晶形好,不染手)。 4.闪锌矿(Sphalerite)ZnS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通常呈粒状集合体,有时呈肾状、葡萄状,反映出胶体成因的特征。单晶体常呈四面体(图L-5),正形和负形的晶面上常见聚形纹。有时呈菱形十二面体(通常为低温下形成)。偶见以{111}为接合面成双晶,双晶轴平行[111],

有时成聚片双晶。闪锌矿的形态具有标型意义:一般地,高温条件下形成的闪锌矿主要是呈正负四面体,并见立方体,中低温下则以菱形十二面体为主 【物理性质】Fe 的含量直接影响闪锌矿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当含Fe 量增多时,颜色为浅黄、棕褐直至黑色(铁闪锌矿);条痕由白色至褐色;光泽由树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平行{110}完全。硬度3.5~4。相对密度3.9~4.1,随含Fe 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导电。 【鉴定特征】以其具多组完全解理、粒状晶形、硬度小、金刚光泽以及 5.斑铜矿(Bornite) Cu 5FeS 4 【物理性质】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风化表面常呈暗蓝紫斑状锖色,因此得名;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硬度3。相对密度4.9~5。性脆。 斑铜矿在表氧化环境中易遭受分解而形成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褐铁矿 【鉴定特征】特有的暗铜红色和不新鲜的表面的蓝紫斑杂的锖色;低硬度。 6.辉铜矿(Chalcocite)Cu 2S 【晶体结构】斜方晶系; 【形态】单晶极少见。晶形呈假六方形的短柱状或厚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粉末状(烟灰状) 【物理性质】新鲜面铅灰色,风化表面黑色;条痕暗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硬度2~3。相对密度5.5~5.8。略具延展性。电的良导体。 【鉴定特征】暗铅灰色,低硬度,弱延展性小刀刻之出现光亮沟痕。 7.辉钼矿(Molybdenite) MoS 2 【晶体结构】六方晶系;

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理论与准则

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理论与准则 一、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特点 矿床统计预测以多元统计分析或其他数学方法为基本工具,以矿床/矿化体/成矿远景区及相关地质体和地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以查明各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组合对成矿和找矿的作用(定量),以最终圈定出矿化体可能产出的空间位置、规模和概率为目的。 1、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矿床统计预测的重要基础和手段。矿床统计预测从研究矿床值的统计分布特征和各种地质因素及其组合的控矿概率等入手,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2、相似-类比原则是矿床统计预测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模型单元和未知单元的定量类比。 3、矿床统计预测是一项在不确定条件下的统计决策工作,预测结果是具有一定成功概率的随机事件(不确定性),在预测结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勘查工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不确定性)。 二、矿床统计预测的基本思路和任务 以控矿地质条件为重点的矿床成因研究、建立矿床地质概念模型矿床统计预测基本思路矿床统计预测基本任务: 1、圈定成矿远景区,预测出矿床可能产出的位置; 2、预测成矿远景区中某种矿床可能存在的概率大小; 3、预测矿床值的可能大小; 4、定量评价各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及其不同状态和组合对成矿的作用。

三、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理论 1、相似-类比理论(Analogue) (1)在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下,应该有相似的矿床或成矿系列产出。或者说,矿床类型相似,成矿条件和控矿地质标志组合相似。 (2)在相同的、足够大的区域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 (3)相似类型的矿床及其最佳控矿地质标志组合,具有相似的数学特征。 (4)矿床模型 对某类矿床成矿条件、成矿环境、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要素的高度综合。描述性模型(提供找矿标志)VS 成因模型(提供找矿有利地区)矿床成因模型 VS 找矿模型 (对各种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矿床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和找矿信息的综合)矿床模型可能随人们对矿床了解的深入而改变。 (5)矿床模式→找矿模型→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陆缘、岛弧、造山带、裂谷?主要控矿地质条件: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几何特征、空间特征、结构特征矿化特征:矿物和地球化学组成、蚀变组合等矿化标志: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 (6)相似类比理论对矿床统计预测的指导作用 根据相似-类比理论,我们可以从已知矿床(单元)出发,建立矿床的成矿和找矿模型,筛选出有效、重要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进而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对未知矿床(单元)进行预测,圈定出有找矿远景的区域。 基于相似类比理论成矿预测的不足,根据已知的矿床模型不能预测迄今未曾发现过的新类型矿床。根据已知矿床模型不能预测比已知矿床规模更大的超大型

变质岩性铀矿床

变质岩性铀矿床 概念:变质铀矿床系指成因上与变质作用有关的铀矿床。 1、受变质铀矿床: 矿床中铀的富集主要是在变质作用之前形成的,其中大多数是在沉积或成岩阶段形成的。但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发生了重结晶作用,铀发生了局部的再分配,并形成某些新的铀矿物和其他共生或伴生矿物。 特点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铀的带出或带入。属于这一类型的铀矿床有沉积变质型的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 2、变成铀矿床: 主要是指在区域变质(包括超变质)作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变质作用晚期的变质热液作用下所形成的铀矿床。 属于这一类型的铀矿床有混合岩化钠交代型铀矿床。 二、变质作用中的铀地球化学 1、区域变质作用中的铀地球化学 1)不同变质相带的铀含量变化 浅变质带中铀含量较高,并随着变质程度加深,铀含量逐渐降低。 2、影响铀在区域变质作用中活化转移的地球化学因素 随着铀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加强,铀大量从岩石向外带出。 ■铀的带出是随着变质过程中脱水作用,脱气(CO2)作用而进行的。 ■变质作用中矿物的重结晶作用也是促使铀带出的重要因素之一,矿物的自净清除了吸咐在矿物表面和矿物颗粒间隙之间的铀,使铀活化转移。 3、超变质作用中的铀地球化学 ■成矿元素在超变质作用中的活动性普遍增强。 ■超变质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原地型混合花岗岩(包括混合岩)和异地型深熔(或再生)花岗岩。 ■原地型混合花岗岩的铀含量较低,接近或低于残留的片麻岩(基体)的铀含量; ■异地型再生花岗岩的铀含量比相应的片麻岩-混合岩的铀含量高1-2倍。 ■在混合岩化阶段,由于大部分活动铀已在原岩浅变质过程中带出,岩石中铀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混合岩中,副矿物是铀的主要载体。 ■在深熔(再生)花岗岩浆产生阶段,铀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作用中的相似,即铀在晚期酸性分异产物-浅色花岗岩和伟晶岩中趋向富集。 结论:区域变质作用引起铀的活化转移。它是使铀在地壳上部初步富集的重要作用,为以后形成铀矿床准备了丰富的铀源。 区域变质作用引起的铀活化转移可看作是铀成矿作用的序幕。 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典型的代表矿床为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金-铀矿床和加拿大埃利奥特湖铀矿床。 三、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的主要特点 1)区域构造位置:分布于太古代克拉通盆地内或克拉通边缘坳陷区,基底强烈褶皱变质,矿化层位为轻微变质的底砾岩层。 2)含矿层的地质时代早:为古元古代(22-27亿年),矿化赋存于元古界构造层的底部。 3)含矿层位的岩相古地理属陆相河流相 4)矿化岩性为陆源碎屑构成。含矿岩系厚度巨大,变质程度不一。岩性主要有砂岩(部分为石英岩)夹部分页岩,含矿砾岩常常产于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上。

矿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

矿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 围岩蚀变(wall-rock alteration),又称围岩交代蚀变,主岩交代蚀变,是指容矿围岩在流体(气相、汽相、液相)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从而引起围岩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 其实质是: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不同性质(酸碱度、氧逸度等)的成矿流体与围岩必然会处于不平衡状态。为了使两者之间趋向于达到化学与物理的平衡状态,必定要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就会导致围岩中与流体不平衡的矿物要发生溶解,析出一些元素进入流体中,而另一些化学组分则沉淀下来,形成新的矿物。对于围岩而言,必然会涉及到物质的带入带出。 蚀变岩则是指围岩交代蚀变过程中,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矿物共生组合所构成的岩石。交代蚀变岩可以完全由新生矿物所组成,同一平衡矿物组合内各种新生矿物没有交代蚀变现象,几乎是同时形成的,它们具有变晶结构,如矽卡岩。如果原岩没有被完全交代,仍然有原生矿物残留,则具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则可称为“化”,如矽卡岩化。 流体与围岩的交代蚀变方式有:扩散交代、渗滤交代和两者兼有的交代三种方式。 围岩蚀变可发生在成矿流体运移途中(头晕蚀变,通道蚀变,成矿前蚀变),也可发生在矿质沉淀期间(矿晕蚀变,成矿期蚀变),还可以发生在矿质卸载之后(尾晕蚀变,成矿后蚀变)。由于成矿物质淀积的温压条件不同,其伴随的围岩交代蚀变也不同。对特定的蚀变矿物而言,它既可以是高温成矿期蚀变,也可以是中温成矿期的矿前蚀变或通道蚀变,更可以是成矿后的蚀变。因此,就具体的蚀变矿物而言,对于不同的矿床类型和矿种,其找矿的指示意义可能截然不同。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围岩交代蚀变的强度与范围,既取决于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活度、逸度、pH、Eh、温度、压力等,也取决于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孔隙度,渗透性、裂隙的发育程度,顺层还是切层,与流体的远近,与流体化学性质的差异。流体与围岩的化学性质差异越大,围岩交代蚀变越强烈。围岩蚀变可以呈面型、体型分布,也可为线型分布。其分布范围变化很大,有的在矿脉的两侧为毫米级、厘米级宽,有的围绕着矿体则可分布达数十米宽。不同温度压力条件形成的蚀变岩在空间上可以分离,形成不同的晕圈;也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下,随流体性质的演变而出现共生叠加现象,即高温、中温、低温围岩交代蚀变岩混杂于一处,此时往往会形成多金属矿床。 绿泥石化(chloritization) 形成含绿泥石蚀变岩石的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在围岩蚀变过程中,产生绿泥石的方式有两种:①由铁、镁硅酸盐矿物直接分解而成;②由热液带人铁、镁组分发生交代蚀变而成。与绿泥石化有关的围岩,主要是中一基性火成岩和变质岩。此外,部分酸性岩和泥质岩也可发生。绿泥石化单独出现较少,常与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等相伴生。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铅、锌、金、银、铁、锡及黄铁矿等。

【矿床统计预测 实习指导】实习2-聚类分析法

1 实习2 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矿床统计预测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目的 通过实习,学会使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矿床统计预测,加深对该方法原理的理解。 要求 (1)根据所提供资料,自己动手完成预测计算的各个环节,按时提交实习报告。 (2)复习课程“聚类分析”有关内容。 资料 研究区是湖北省某地区一个铁矿成矿带。为在该区进行矿床统计预测,已将研究区划 分为500m ×500m 基本单元408个,并提取了多个地质变量。本次实习为简便只使用其中两个变量:1x 为单元磁异常值,2x 为单元中心距断裂喷发带的距离。表4-1(单元数据表)列出了实习所用数据。 表4-1单元数据表(表中?表示“未知”) 单元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x 1.86 3.0 1.3 2.45 1.28 2.5 2.0 0.78 1.09 1.5 2.4 2x 0.5 2.0 2.1 1.0 2.5 0.8 0.9 2.4 2.2 0.8 1.5 含矿情况 ? ? 无矿 有矿 无矿 ? ? ? ? 有矿 ? 方法步骤 第一步:分析研究区内铁矿特征及控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划分基本单元,提取地质变量、为各变量赋值。这些工作已经完成(不必重新做)。所用数据见表4-1。 第二步:数据预处理。主要是通过规格化或标准化变换,使数据统一量纲,从而使各

2 变量的数据具有可比性,避免因有的变量数值大而得到突出、有的变量因数值小而受到压制、从而各变量在分类中作用程度不同的情况。本次实习所用数据可以不做这种预处理。 第三步:选择相似性指标。本次实习中,选择距离系数ik d 。其定义为: ∑=-= p j kj ij ik x x d 1 2)( (Eq 4-1) 上式中 p 为变量数;ij x 表示第j 变量在第i 样品(单元)中的值;ik d 表示在多维变量空 间(本次实习是2维)内第i 和第k 两样品间的欧氏距离。两样品距离越近(小)越相似。 第四步:计算所有样品(单元)两两之间的距离,得到距离矩阵。尚未完成的距离矩阵如表4-2所示。请完成该表(还有39个距离需计算)。计算过程举1例说明如下: 22222 12121 ()(1.86 3.0)(0.5 2.0) 1.14 1.5 1.884p j j j d x x == -=-+-=+=∑ 余类推。注意可以将表4-1拷贝到Excel 工作表中,输入合适的公式,快速计算。 第五步:以距离矩阵为基础,用一次计算法画出聚类谱系图。方法: (1)画坐标轴。以距离为横坐标轴。它的刻度从0开始,最大刻度相当于所有距离中最大者。以样品(单元)为纵坐标轴,刻度单位1(即1个单元一行)。 表4-2距离矩阵 单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0 2 1.884 0 3 1.695 1.703 0 4 0 5 1.902 0 6 0.206 2.095 0 7

有色金属矿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色金属矿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绪论 (4) 第二章报告编制总体说明 (13)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7)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产品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 (21) 第五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23) 第六章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25) 第七章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 (32) 第八章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 (34) 第九章环境保护 (38) 第十章消防专篇 (44) 第十一章节能分析 (49) 第十二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54) 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6)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8) 第十五章经济评价 (60) 第十六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65) 第十七章综合评价 (74)

报告辑要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项目资源条件、项目原辅材料、项目燃料和动力的供应、项目交通运输条件、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投资规模、项目产工艺和设备选型、项目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方案,并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预测,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为该项目进行下一步环境评价及工程设计的基础文件。 有色金属矿产:显示仪表包括指示仪表和记录仪,具体参见指示仪表和记录仪表。工业中习惯中称为二次仪表。包括:无纸记录仪、智能巡检仪、单色无纸记录仪、智能显示调节仪、单色无纸记录仪、蓝屏无纸记录仪、PID无纸记录仪液晶流量积算仪。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揭阳、揭阳关于促进有色金属矿产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某某有限公司通过科学调研、合理布局,计划在揭阳新建“有色金属矿产生产建设项目”;预计总用地面积63471.72平方米(折合约95.16亩),其中:净用地面积63471.72平方米;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81878.52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81878.52平方米;根据总体规划设计测算,项目建筑系数52.55%,建筑容积率1.2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4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2.76万元/亩。

矿床统计预测题库

Tag A 绪论 B 变量 C 原理 D 方法 说明 学科介绍 地质勘探数据统计分布特征;地质变量研究研究 基本理论、准则;潜力评价概论;成矿远景区预测概论;比例尺、单元划分及控制区确定 资源总量估计和潜力评价方法 秩相关系数法预测、找矿信息量计算法预测、证据权法预测、特征分析法预测 多元统计方法: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趋势面分析 地质统计学,是地质学中使用的统计分析理论方法的统称。 建立地质体、地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常是数学地质研究的重要任务。 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常既有一定程度的确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 矿床统计预测,就是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矿产预测。 数学地质必须以数学为基础和岀发点。 数学地质的主要对象是地质体、地质过程及地质工作方法。 数学地质是矿床统计预测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学地质是以解决地质问题为目标和岀发点,以数学为工具,以计算机为手段,研究客观世界规律性 的科学。 数学地质是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研究解决地质问题的科学技术。 在矿床统计预测中,研究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是不可忽视的。 从数量众多的地质变量中筛选最重要的变量,其目的是要达到变量数目最优化。 地质变量中所谓的伪变量是为了计算方便而人为附加的一种变量。 地质数据预处理可提高地质数据的可利用程度。 地质数据预处理可以起到减少变量,简化数学模型的作用。 规格化变换并不能消除地质变量的量纲。 矿产预测的综合信息原则,要求矿产预测工作中尽量同时使用不同比例尺的资料。 矿床值不是地质变量。 矿体的厚度,钻孔的 GPS 坐标,矿石的品位化验值都是比例型数据。 两个变量之间的秩相关系数,不可能是负数。 随着空间位置不同,表示某一地质现象可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地质变量。 所谓矿床值,是一种直接反映矿产资源数量、质量或空间分布等属性的地质变量。 所谓网格化,是指通过插值将空间上不规则分布的数据变为按规则网格分布的数据。 通过布尔转换,可以将定量变量变为逻辑变量。 通过规格化变换,可以消除变量的量纲。 通过均匀化变换可以将地质变量变成符合均匀分布的变量。 相关系数和秩相关系数的值域都是 [-1,1]。 选择地质变量应以数学方法为基础,以地质方法为辅。 一个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变量,取对数后将会服从正态分布。 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取对数后将会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在综合预测中所谓“地物化遥”,是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 当采用多个地质变量进行矿床统计预测时,一般最好选择那些互相密切相关的变量。 矿产预测中的循序渐进原则,要求矿产预测工作尽量按照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有系统地进行。 矿产预测中的循序渐进原则,要求矿产预测工作尽量按照比例尺由小到大、靶区逐步缩小的顺序有系 统地进行。 矿产资源既有地质属性,也有技术经济属性。 矿产资源是地质作用的自然产物,因此与技术经济条件没有关系。 矿床统计预测的尺度一致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所划分的网格单元大小和形状保持一致。 矿床统计预测应当遵循以地质成矿规律研究为基础的原则。 矿床统计预测中,一般来说工作比例尺越小,划分单元大小也相应地越小。 所谓未知单元,是指各地质变量的取值都未知的单元。 通过矿床统计预测估计的资源量级别一般都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和地质可靠度。 为了建立较好的预测模型,一般应尽可能选择、使用互相独立的预测标志。 一般来说,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研究区内进一步地勘工作部署建议,是矿床统计预测中可有可无的一个 环节。 一般来说,矿床统计预测方法不能预测矿床的类型或质量。 一般来说,矿床统计预测遵循了相似类比的基本思路。 一般来说,在矿床统计预测中,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并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般来说,在矿床统计预测中应当对预测模型和预测结果进行地质解释。 一般来说,找矿远景区内不应当有已知矿床。 已知矿床不应出现在模型单位之外的区域。 应用矿床统计预测方法,既可以预测矿床产岀的位置,也可以预测其类型或质量。 找矿远景区都是已知有矿床存在的地段。 判断题 Tag 答案 A 绪论 X A 绪论 V A 绪论 V A 绪论 X A 绪论 X A 绪论 V A 绪论 X A 绪论 V A 绪论 V A 绪论 V B 变量 X B 变量 V B 变量 V B 变量 X B 变量 X B 变量 X B 变量 X B 变量 X B 变量 X B 变量 V B 变量 V B 变量 V B 变量 V B 变量 V B 变量 X B 变量 V B 变量 X B 变量 V B 变量 X B 变量 V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V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X C 原理 X C 原理 V C 原理 X D 方法 V D 方法 X

宜兴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宜兴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宜兴市国土资源局 2017年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目的 (1) 二、编制依据 (1) 三、规划适用范围 (2) 四、规划期 (2) 第二章现状与形势 (3) 一、矿产资源及矿业发展现状 (3) (一)矿产资源概况 (3) (二)地质矿产勘查进展 (3)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效 (4) 二、形势与要求 (5) 第三章指导原则与规划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一)保护生态,绿色发展 (7) (二)政府引导,市场配置 (7) (三)矿地统筹,协调发展 (8) (四)创新驱动,集约开发 (8) 三、规划目标 (8)

(一)近期目标 (8) (二)远期目标 (10) 第四章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11) 一、地质调查 (11) 二、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 (11) 三、勘查准入 (12) (一)资格准入 (12) (二)空间准入 (12) (三)规模准入 (12)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3) 一、开发利用布局 (13) 二、开采总量调控 (13) 三、开采分区管理 (14) (一)禁止开采区 (14) (二)限制开采区 (14) (三)重点矿区 (14) (四)集中开采区 (15) 四、开采准入 (16) (一)资格准入 (16) (二)空间准入 (16) (三)规模准入 (16)

(四)资源利用技术准入 (17) 五、矿业转型升级 (17) (一)进一步提升矿山规模结构 (17) (二)优化矿产品结构与资源综合利用 (17) 六、绿色矿山建设 (19)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20) 一、在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20) (一)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制度 (20) (二)推动在采矿山绿色开采 (20) 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21) (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21) (二)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 (21)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22) 第七章勘查开采规划区块及监督管理 (24) 一、规划区块划定 (24) (一)勘查规划区块划定 (24) (二)开采规划区块划定 (24) 二、规划区块管理 (24)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6) 一、简政放权健全机制 (26) 二、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26)

浅论铀矿床成矿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

浅论铀矿床成矿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 成矿过程是指成矿物质迁移、聚集、沉淀的作用过程。矿床的形成是通过各种地质作用过程来实现的,它可涵盖不同时空尺度的构造岩浆作用演化、成矿地质体的形成、矿体的形成,以及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破坏等不同阶段的各类复杂地质过程。矿床形成过程中,有的由一个期次形成,有的经历多次不同的地质作用,多期成矿,即成矿物质由迁移到沉淀的多次过程。 标签:成矿;矿床;铀矿床类型;特点 在成矿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纷繁的各种地质现象,通过对这些地质现象的探究可以破解成矿过程之谜。 1铀矿床介绍 1.1铀矿床含义: 在某些地质过程中,地壳中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铀矿物,或铀含量聚集体能够满足目前铀工业的要求,并且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开发利用。 铀矿床的概念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矿物原料需求的变化,铀矿床的范围也在变化。以前没有使用的一些“岩石”或低等级矿化岩可能是经济可回收的铀矿床,这是原位可浸出的砂岩型铀矿床的一个例子。 1.2铀矿床研究概况: 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也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基本原料。中国的铀资源比较丰富,矿物种类越来越多,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中国铀矿床种类多样,主要为砂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酸盐型,成矿地质条件复杂。在中国北方,新疆伊犁,吐鲁番哈密盆地内陆砂岩型铀矿开发迅速,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也取得重大突破,鄂尔多斯最典型的成果之一盆地东北部发现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自从2006年以来,我国南部重点铀成矿带和矿场勘查工作已经恢复,部分重点领域取得初步成效,取得了显着成效。这表明铀矿勘查潜力巨大。 2铀矿床成矿特点 2.1矿床类型: 中国的铀矿床多样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铀矿床的类型。许多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类的基础或标准不同,总结主要是:按分类分类;根据含矿岩石的分类;根据铀的分类;按工业生产特点分为主要矿石结构和矿体分类;

矿产资源名词解释

矿产资源名词解释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于地壳(或分布于地表得),可供人类经济利用得,有开采价值得工业矿物、岩石、油、气、水等资源。矿产一般可分为:①可以从中提取元素得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硫、氟、碘矿等;②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料或直接利用其物理、化学与工艺特性得非金属矿产,如硫铁矿磷块岩、金刚石、石灰岩到;③可以作为能源得可燃性有机矿产,如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目前,已将地下水、地热(地热水)、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天然气水合物以及锰结核等资源,也包括在矿产资源得范畴内。 【矿产资源】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壳表面得、由地质作用形成得呈固态、液态或气态得具有现实与潜在经济意义得天然富集物。矿产资源就是人类生产与生活资料得基本源泉,就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得物质保证。当今社会92%以上得一次资源、80%得工业原材料、70%以上得农业生产资料取自矿产资源,30%得工农业生产用水与城乡生活用水取自地下水。中国将矿产资源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又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可行性评价与经济意义分为储量、基础储量与资源量三大类。中国按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与水气矿产四类,已发现得矿种有171种,查明资源储量得矿产159种。其中地下水具有矿产资源与水资源双重属性。矿产资源具有特殊得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 【能源矿产】又称燃料矿产、矿物能源。赋存于地表或地下得,由地质作用形成得,呈固态、气态与液态得,具有现实与潜在经济意义能源价值得天然富集物。中国已发现得能源矿产,固态得煤、泥炭、石煤、油页岩、铀、钍、天然沥青、天然气水合物等;液态得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另有地热资源(可呈液态、气态),其中石油、天然气与煤等又就是重要得工业原料。能源矿产中人类通常使用且历史较为长久得就是煤、石油、天然气与油页岩;新开发得有煤层气、油砂、天然沥青等。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与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得提高,又开发出了核能与地热资源作为能源,这些矿产资源包括铀、钍、地热。中国利用核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热得利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煤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石油、天然气、核能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比重得逐渐加大,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会则有所降低。 【金属矿产资源】能够从中提取金属原料得矿产资源。按工业用途及金属本身性质,可分为黑色金属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贵金属矿产资源、稀土金属矿产资源、分散元素金属矿产资源。也有将放射性元素矿产资源归入其中得。 【非金属矿产资源】就是指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料或利用其特有得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工艺特性来为人类得经济活动服务得矿产资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机械、农业、环保、医药等行业,并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国防、航天、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得比重越来越大,产值得增长速度已超过了技术矿产。其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得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发现与开发利用得非金属矿产资源种类95种,加上亚类共计135种。依据工业用途可分为:冶金工业熔剂与耐火材料类、化工及化肥原料类(硫、磷、钾岩、硼、天然碱等);建筑材料用得玻璃、水泥、砖瓦、陶瓷原料、石材与轻质建材原料;制造工业得铸造、润滑、摩擦、磨削、电子、电气、光学材料;用于改进文字性能得各种填料原料;电力、石油、核能等工业得辅助材料;环境保护用材料;农牧业用得矿物材料;医药用得矿物原料;宇航与军工用得矿产;宝石、玉石与彩石材料等。 【矿床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矿床得地质作用而划分得矿床类型。如按成矿作用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与变质矿床,以及它们之间得叠加与再生矿床等。上述类型中又可按岩浆作用、汽化热液作用、风化作用与种沉积作用与变质作用等形成相应得矿床类型。矿床成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