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2测量影厅混响时间(RT60)步骤

D2测量影厅混响时间(RT60)步骤

D2测量影厅混响时间(RT60)步骤
D2测量影厅混响时间(RT60)步骤

D2测量影厅混响时间RT60步骤

作者:关华锋QQ;369648658

一,需要支持噪声门的处理器,如CP650。因为测量REV需要所有通道要响,并支持通过外部设备如D2,开启和关断处理器内部噪声功能。事先要知道影厅的体积参数。

二,硬件连接D2硬件和本本,把D2控制器的触点连接到CP650后自动化接口,7脚(非同步)和12脚(地);CP650通过232-USB数据线和数据端口连接CP650(本本事先要安装232-USB驱动)。

二,打开CP650软件,建立连接,如果连接不上,更改本本端口号。一般改为2,本本就可以和CP650连接上了。

三,进入CP650后-其他-噪声门限打开(一直要开着),然后就不用管了。如图;

四。打开D2控制器软件USBPre和winRTA。

五。在winRTA窗口打开REV界面。

六,点击RUN(运行),再点GO(开始测试),软件开始进行RT60的测试。检测中如图;

测试过程都是D2自动控制的,观察过程如下,1,首先1MIC,D2先进行5秒的背景噪声的检测(进度条上显示BACKGROUD),2,然后D2咔嗒声(D2内部继电器触电吸合声),打开处理器全部通道的粉噪,5秒后D2咔嗒声,自动关闭全部通道粉噪(显示PINK进度条)(有D2内部触发器触电断开声音)。3,然后D2进行计算该MIC1的RT60值(显示RT60DECAY 进度条)。,,,,之后自动转到MIC2,重新进行如MIC1的步骤,,,,当MIC4结束后,HIT1循环结束,自动转为HIT2循环,MIC1234又进行一遍。之后HIT2循环结束,整个RT60结束,自动显示出平均值结果。(整个过程耗时是2分钟)

提供给甲方HITAVG(循环平均)和MICAVG500HZ(每个HIT4个麦检测结果平均)的显示界面。(都是平均值),把房间体积写入推荐框,获得D2推荐的上下限曲线。下图为最终

D2检测结果图

七,进行检测时要注意是否4个麦是否都在检测,有时候只检测1个麦,(耗时也很短,大概30秒)结果是不准确的。

八,事实证明,RT60检测中,要求环境噪声如果超过60多dB,否则会导致检测不成功,(背景噪声分贝和粉噪的95DB没有拉开足够的距离,会导致D2检测不成功。环境噪声在50多近60DBDB时候D2是可以检测成功的,

九,检测结束,保存是很重要的,可以时候脱机观察。软件保存的为REV文件。检测结果是D2自动的,人为无法干预检测结果。可以在脱机REV界面导入事先保存的REV文件,查看。很方便。按界面打印界面,所出现的图我个人觉得更适合在WORD中编辑和查看。截图用AIL+PRTSC。Decay为频点衰变图,AVG是平均图,TABLE是表格视图。

10.检测NC和检测RT60步骤相似,打开NC曲线,点RUN-GO。软件自动两个周期出NC结果,保存为NCX格式。可以脱机在NC界面导入观察参数。

(附)XX影院各厅RT60曲线图

测量工具:D2音频处理器;dolby CP650测试用声音:粉红噪声

一厅:L23.5m W14.2m H8.64m实际容积2302m3

二厅:L19m W13.4m H7.8m实际容积1588m3测试结果如下图

三厅:L20m W13.5m H7.8m实际容积1684m3,测试结果如下图

四厅:L16.3m W9.4m H7.8m实际容积956m3,测试结果为下图

VIP厅:L15.8m W9.3m H7.3m实际容积1072m3,测试结果为下图

测试公司:北京迪视特影视设备公司

测试工程师:关华锋

测量日期:2011,5,23.

体育馆混响时间测量观摩实验

体育馆混响时间测量观摩实验 一、实验目的 厅堂混响时间的测量原理与实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 B&K公司Diarc建筑声学测量系统、特制脉冲声源发生器、A计权声级计 信号源:脉冲声源、MLS信号、E-sweep信号 三、实验原理 1、混响时间 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到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还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混响时间不仅在音质评价方面,还在材料声学性能的测试、噪声控制等领域都是十分重要的参数。适度的混响,可以明显改善声音质量,改变音乐的音色和风格。 混响时间的定义:声能密度降为原来的1/106时所需的时间,相当于声压级衰变60分贝。某频率的混响时间是室内声音达到稳定状态,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声音在房间内反复经吸声材料吸收,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用T60或者RT表示。 赛宾公式: 其中:V为房屋的容积、 S为室内总面积、 为房间内所用表面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 2、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 2.1稳态噪声切断法 稳态噪声切断法是最常见的,使用起来也最方便,它先在房间内用声源建立一个稳定的声场,然后使声源突然停止发声,用传声器监视室内声压级的衰变,同时记录衰变曲线,最后从衰变曲线计算声压级下降60dB的时间而测得混响时间。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声衰变严重地受到无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瞬时起伏的影响,所以对相同的声源和传声器点必须测量多次进行平均。其测量原理图如图1所示。

稳态噪声切断法测量混响时间测得的响应和声压级衰变曲线如图2、图 3 所示。 2.2 MLS 最大长度序列信号或扫频信号测量法 采用具有随机性、自相关近似为D函数,长度为N的周期序列信号作为声源,可以求出系统的脉冲响应,并抑制背景噪声的影响,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测量混响时间。此时,系统的脉冲响应等于输入输出互相关,其中,h(t)—系统的脉冲响应,S i—输入信号,S o—输出信号。 3、测量频率 测量混响时间所选取的频率,不应少于以6个倍频程中心频率:125Hz、250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如有必要,应增加频率间隔为1/3倍频程的中心频率。 4、测点选择 为保证数据可靠,建议作多次测量求平均,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厅堂内,一般不少于4-9点。 四、实验内容 1、一般规定: 1.1被测厅堂应提供满场状况、排演状况和空场状况三种被测状况,本实验仅对空场状况进行测量 1.2厅堂的门、窗均应关闭,门窗帘应展开 1.3在所选测点上混响时间测量时信噪比至少满足40dB要求(MLS可低至20dB) 1.4测量传声器应是无指向性的,离墙1.5米以上,高度置于离地1.5米左右 2、混响时间的测量的观摩实验 2.1连接Dirac测量系统 2.2调试测量仪器并对其进行校准

浅谈“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

浅谈“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 关键词: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有效性误差扩散发展 摘要:材料的吸声系数是材料的各项声学性能参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它对各种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材料吸声系数的测量通常采用标准的混响室方法,对应有相应的国际ISO标准和国家GBJ47-83标准。混响室方法要求材料被制成10到12平方米的标准试件。另外对应一些较小的材料还常采用驻波管方法测量其吸声系数。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广泛应用于声学工程的设计计算,噪声控制工程的吸声降噪计算,材料吸声性能的等级评定它能测量声波无规入射时的平均吸声系数,这与实际工程中声波的入射方式较为接近,且不能用其它方法替代。 ABSTRACT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terial is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material is very important, it has a variety of materials used in life and industry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Measurement of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terial commonly used standard method of reverberation chamber,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ISO standards and national GBJ47-83 standard. Reverberation chamber method requires that the material is made from 10 to 12 square meters of standard test pieces. Also corresponding smaller standing wave tube material is also often used method to measur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Reverberation chamber method to measur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widely used in acoustic engineering design calculations, the sound absorption of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calculations, material soun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grading can measure the averag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random incidence sound waves, which the actual incidence of acoustic engineering approach closer, and can not use other methods of alternative. 混响室法来源回顾 如果一个声源在封闭空间内连续稳定地辐射一定频谱的声波,它就能激发起 室内许多个不同的固有振动方式,声波按不同方式在许多方向来回反射地传播。 在先的声波逐渐衰减,在后的声波不断补充,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这时,除紧靠 壁面处和邻近声源处外,室内声场有可能达到:1,各点的平均能量密度相等;2, 各点从各方向来的平均能量流相等;3,到达某点的各波数间的相位是无规的。 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声场,即称为扩散声场或无规声场,有时也称为混响声场。能 满足这样条件的封闭空间就是混响室。 美国声学专家赛宾(Sabine)最初在教室里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建立了 著名的混响公式,即赛宾公式。并在1929 年提出了“混响室法测量吸声系数” 的论文,这就是混响室测量细声系数的开端。早期的混响室,不少是利用地下室, 储藏室等改装而成,主要用来测量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但是在测量过程中人们 发现,同种材料在不同的混响室中测得的吸声系数相差很大。在50-60 年代,国 际标准协会组织了吸声材料的巡回测试,制订了在混响室中测量吸声系数的国际 规范,规定了测试样品的大小和混响室的体积范围,并要求混响室内安装扩散体 以改进室内的声场扩散。这样在实际应用中,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响室,所得实验 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对不通的混响室,彼此可以相互比较;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厅堂混响时间的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使不同单位测量的结果具备互相可比的统一基础,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一般厅堂的混响时间的测量。 第1.0.3条测量厅堂混响时间,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或规范。 第2章测量系统 2.3接收设备 第2.3.1条接收系统应包括传声器、测量放大器、1/3倍频程滤波器和记录仪器。接收系统的设备,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传声器应是无指向性的。 二、记录系统宜采用声级记录仪(电平记录仪)。记录时,所选用的记录仪的笔速,不得影响衰变特性,并应调节记录仪的纸速使衰变曲线的斜度接近45°。 记录系统亦可采用与声级记录仪(电平记录仪)性能相当的能直接读出混响时间数字的记录仪器。 如采用录声机(录音机)记录声衰变,录声机(录音机)的录放系统则应在本规范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具有线性频率特性,其信噪比不应少于40分贝。 测量用的录声机(录音机),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磁带录音机基本参数和技术要求》中盘式二级、盒式三级的规定。

第3章测量方法 3.2测点选择 第3.2.1条测量厅堂的混响时间的测点数,满场时不应少于3个,空场时不应少于5个。 对于非对称性厅堂,应适当增加测点。 第3.2.2条所选择的测点应有代表性。对于对称性厅堂,测点必须在偏离纵向中心线1.5米的纵轴上及侧座内选取。 测点位置的选择,应包括池座前部约1/3处,挑台下以及侧座,但应避免在直达声场内。 对于有楼座的厅堂,应有楼座区域的测点。 满场时的测点位置应尽量与空场时的测点相重合。 如有必要应加测舞台测点;对有明显耦合的厅堂,应在耦合变异外加测点,其结果不计入全场平均。 第3.2.3条测点距离地面高度应为2.3米,与墙面的距离,应大于所测频带下限中心频率的半波长。 3.3记录数目与选值 第3.3.1条每一测点对于每一测量频率的有效混响时间衰变曲线不应少于三条。 第3.3.2条衰变曲线的衰变范围不应少于35分贝,在该范围的衰变曲线应从起始水平以下5分贝到25分贝呈直线形,并应由此直线的斜率决定混响时间。

大厅混响时间计算实例

大厅混响时间计算实例 播雨 1前言 审批大厅主要用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审批办公功能。由于早期设计没有建声环节,顶棚为石膏板棚结构,墙壁采用粉刷墙,地面采用大理石结构。顶棚及地面未设置有效的吸声材料,声波在厅内多次反射,造成声音混浊,混响时间大,影响语言交流及办事效率,故此必须进行声学处理。 2建筑结构及材料 3建筑声学设计 3.1混响时间计算 混响时间计算公式(Eyring公式)为: T 60 = 0.161V/[-S ln(1- ā)+4mV] 其中: V----室内容积 ā=ΣS i α i /ΣS i ----平均吸音系数 S=ΣS i ----室内表面积 4mV----1000Hz以上高频空气吸声量 混响时间应按公式(2.2.4)分别对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六个频率进行计算,计算值取到小数点后一位。 3.2吸声材料及吊顶的选择: 顶棚与地面距离仅3.5米,最容易产生多重回声,从而也是吸声效率较高的位置。 采用50-100厚铝合金穿孔板护面玻璃丝棉,贴后贴无纺布,做成平板状悬挂现在顶棚下方。地面采用地毡铺地。由于大厅水平尺寸比较大,四周墙壁较远,且开口门窗比较多,因此墙壁不做吸声处理。 主要声学结构做法及材料、分布、面积统计表和混响时间(治理前后)见计算表。

4,计算与实测值比较 理论计算的混响时间与实测的比较,如图2所示。计算治理前后的混响时间比较,如图3所示。 5,结论 由实测和计算可知,大厅混响时间并不很大,几乎接近体育馆混响时间标准。原因是大厅平面尺寸较大,顶棚又做了吸声处理有一定吸声效果。 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计算值有一定误差,但平均误差为2.48 %不足5 %。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见表3与图2所示。治理后的计算结果比较,可见混响时间大大下降,通过计算表明有6.5dB的降噪量。 2

02第二讲室内声学及混响时间

噪声治理课程第二讲室内声学及混响时间 1、声音的传播 1.1 声音在室外的传播 在室外,声音将不断传播开去。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由于能量分散开来,声压级不断下降,理论上,对于点声源,离声源距离增加每两倍,噪声下降6dB。若某机器设备1米处的噪声为100dB,那么距离它100米远(相当于距离增加约7个两倍),那么噪声将下降40dB,降低到60dB,距离它1公里远(相当于距离增加约10个两倍),噪声将下降60dB,变为约40dB。另一方面,大气对声音也有吸收作用,尤其对超过2000Hz的高频声音,吸收效应更加明显,使噪声随与声源距离的增加衰减量变得更大。实验表明,常温常湿常压下,100m距离对125Hz、500Hz、2000Hz的声音衰减量分别为0.05dB、0.27dB、2.8dB。雷电产生时的声音是含有大量高频成分的霹雳声,由于距离很远,大多高频成分被大气吸收了,因此传到我们耳朵里往往是隆隆的低频声。 不同区域大气温度的变化会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折,当上层空气是高温,下层地面附近空气是低温时,沿地面传播的声音会弯向地面,之后被被地面反射,继续前进,还将弯向地面,可能耗散在上空的声音返回地面,并“匍匐前进”,这样,声音会传得很远。冬季结冰的湖面就是这种情况,在冰上上讲话,对面几百米外都能听到。夏季的午后,地面被晒热,情况正好相反,上层空气是低温,下层空气是高温,声音向上弯折,很快

耗散在大气中,因此50-60米时就很难听到人的讲话了。有风的时候,如果风的气流速度上下完全一致,那么对声音将没有影响,但一般情况,上面的风速比地面的风速快,顺风时,声音向地面弯折,逆风时,声音向天空弯折,顺风因传播声音比逆风更有利。认为顺风把声音了声吹走、逆风阻住了声音是不正确的,风速最快仅每秒一、二十米,而声速为每秒340米,风如何跑得赢声音呢? 在室外,声音有绕过障碍物的本领,被称为声音的绕射或衍射,这是声音波动现象的体现,躲在围墙后面的人依然可以听到外面的呼喊。使用隔声屏障可以使声音最多衰减15dB,但因衍射不能完全隔离声音。道路两边的声屏障,或工业厂房机器的隔声板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效果在15dB以内,一般在5-10dB。由于低频声音波长长,容易绕过声屏障,隔声效果不如高频声。 草地、灌木林等对声音的传播也有衰减作用,但对高频的作用较明显,对低频的作用有限,100米的草地、灌木林对1000Hz的声音有23dB的衰减,而对100Hz的声音仅有5dB 的衰减。100米以上的长绿阔叶草地或灌木林在实际降噪中才有效果。 1.2 声音在室内的传播 声音在房间室内传播时,不但遵循室外大气中传播的规律,还会被房间天花、地面、墙面反射回来,声源不断发声时,入射声波与反射声波相叠加,形成复杂的室内声场。大的平表面会象镜面一样反射声音,而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内凹型的表面会聚拢声音,形成声聚焦。外秃的表面能够

厅堂音响系统设计方案-2019年文档资料

厅堂音响系统设计说明 一、概述 扩声系统,要达到上述行业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二方面的要求:一是电声方面的要求,即扩声设备必须达到设计标准;二是场地装修的要求,即在建筑结构已完成和难以改动的情况下,在装修中必须运用建筑声学原理,充分考虑房间混响对音质的影响以及吸声减噪的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各种装修材料,对建筑声学的缺陷予以弥补,二者缺一不可。 二、功能设计 多功能厅主要用于学术报告等会议,兼中小型音乐演奏、文艺演出等功能。 ●竣工后将达到国内一流的多功能厅。 ●能够满足学术报告等会议,兼中小型音乐演奏、文艺演出等功能。 ●能够针对不同文化基础的艺术,考虑其最复杂的形式,满足广泛、多样的剧目编排的使用要求; ●能够满足各种歌舞剧演出形式、会议系统的使用要求; ●能够适应操作人员的使用要求,满足演出特殊的要求; ●其它各类艺术活动和群众演出的需要。

●能够达到便于管理、自我完善的要求,并且具有完善的全备份功能,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 ●方方面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整个影视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目标 多功能厅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427平方米,一共设有二百多个座位。根据多功能厅的实际情况,对音质、隔声、室内噪声控制等方面进行建筑声学设计。以自然声为主,在满足响度的前提下兼顾会议,使用时的语音清晰和中小型音乐演奏、文艺演出时的声音丰满。 为使厅内声场均匀,无回声及声聚集等声学缺陷,结合建筑结构,运用几何声学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厅内各界面的空间定位和声学表面性质。体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声学原理作好扩散设计,使观众有足够的早期反射声覆盖,并使早期反射声分布均匀、覆盖面大。使得观众厅形体丰富、美观实用。 一般来讲,混响时间短可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混响时间长可提高音乐的丰满度。我们认为,本系统应首先保证语言清晰度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音乐、环绕影视使用要求。所以在进行扩声系统设计之前必须以特定的混响时间为基础,只有在特定的混响时间条件下对观众厅的“声学特性指标”的设计才是科学的、准确的,这也是我们设计的重点。 四、设计规范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95)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判断题 1.一列平面波在传播过程中,横坐标不同的质点,位相一定不同。(×) 2.同一种吸声材料对任一频率的噪声吸声性能都是一样的。(×) 3.普通的加气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吸声材料。(√) 4.对于双层隔声结构,当入射频率高于共振频率时,隔声效果就相当于把两个单层墙合 并在一起。(×) 5.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波的传播就 是媒质质点的传播。(×) 6.对任何两列波在空间某一点处的复合声波来讲,其声能密度等于这两列波声能密度的 简单叠加。(×) 7.吸声量不仅与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有关,而且与材料的总面积有关。(√) 8.吸声量不仅和房间建筑材料的声学性质有关,还和房间壁面面积有关。(√) 9.微孔吸声原理是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10.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是我国科学家最先提出来的。(√) 11.对室内声场来讲,吸声性能良好的吸声设施可以设置在室内任意一个地点,都可以取 得理想的效果。(×) 12.噪声对人的干扰不仅和声压级有关,而且和频率也有关。(√) 13.共振结构也是吸声材料的一种。(√) 14.当受声点足够远时,可以把声源视为点声源。(√) 15.人们对不同频率的噪声感觉有较大的差异。(√) 16.室内吸声降噪时,不论把吸声体放在什么位置效果都是一样的。(×) 17.多孔吸声材料对高频噪声有较好的吸声效果。(√) 18.在设计声屏障时,材料的吸声系数应在0.5以上。(√) 19.在隔声间内,门窗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隔声效果。(√) 20.噪声污染的必要条件一是超标,二是扰民。(√) 21.不同的人群对同一噪声主观感觉是不一样的。(√) 22.在实际工作中,低频噪声比高频噪声容易治理。(×)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要点和手段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要点和手段 摘要:作为听音场所,厅堂建筑的听音质量是第一重要的。针对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要点和手段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厅堂建筑;声学;设计 作为听音场所。厅堂建筑的听音质量是第一重要的,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建筑声学设计,确保其音质。只有明确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和手段,才能保证厅堂建筑具有良好的音质。 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一)噪声控制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二)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1.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2.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3.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 4.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5.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6.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 7.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

混响时间测量

混响时间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响时间的基本测量方法。 2、了解室内声场的衰减过程。 3、巩固混响时间的概念以及在厅堂音质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 声学分析系统,功率放大器,球型声源等。 三、预习要求 《建筑物理》第十一章。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1、概述 混响时间测量是建筑声学中最经常的测量。一方面混响时间是目前评价厅堂音质的最重要的和有明确概念的客观参量;另一方面吸声材料和结构的扩散入射吸声吸数的测量、围护结构的隔声测量等都需要用到混响时间的测量,声源的性能测量。因此,混响时间的测量是建筑声学实验中最为基本的实验项目。 在封闭的声场中,声源开始辐射声能,声波即在同一时间开始传播,声源停止发声,室内接收点的声音并不会马上停止,而要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声音的衰减过程。通过研究,定义“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60dB所用的时间”为混响时间(T60)。并且得出了著名的“赛宾公式”和“伊林公式”。 2、混响时间测量 混响时间的测量就是由信号发声器通过发大器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并纪录,在室内声场达到稳态时,切断发声,记录声音的衰减过程,可以得出衰减曲线和混响时间的测量结果。 信号发声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噪声法,发出调频的正弦信号或无规则噪声,目的是避免单纯正弦信号会出现驻波现象;一种是脉冲法,声源型号采用脉冲声,包括发令枪、爆竹、气球炸裂等。 在厅堂内进行混响时间测试时,声源的位置一般在自然声源位置。传声器布置在代表性的位置。测试时需要纪录不同频率的混响时间,评价不同频率声波在声场中的衰减性能。 五、实验步骤指导 1、检查仪器以及校准仪器

2、采用声学分析系统测量混响室的混响时间

声学 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 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01234((*567(##" 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 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 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 !89:;<=8;.>9=;//?=<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00123405567声学8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8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9:为-./00122系列标准的一部分; 本标准是<=#>0?1@A*0B0?1@A*6系列标准中的第四项标准:系列标准包括4 <=#>0?1@A*0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有关确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基础标准的使用准则 <=#>0?1@A*1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一个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 <=#>0?1@A*3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现场简易法 <=#>0?1@A*@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 <=#>0?1@A*6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环境修正法 该系列标准详细规定了一个机器设备或待测设备部件发射噪声的各种测定方法C该系列标准指导并列举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确定机器设备的发射声压级;同时本标准还列举了有关声功率级测定方法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情况; 本标准的附录D为提示性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4机械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4陈业绍E施庆圆; 本标准自055A年02月0日起实施; F

厅堂音响系统设计方案研究总结

厅堂音响系统设计方案研究总结

厅堂音响系统设计说明 一、概述 扩声系统,要达到上述行业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二方面的要求:一是电声方面的要求,即扩声设备必须达到设计标准;二是场地装修的要求,即在建筑结构已完成和难以改动的情况下,在装修中必须运用建筑声学原理,充分考虑房间混响对音质的影响以及吸声减噪的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各种装修材料,对建筑声学的缺陷予以弥补,二者缺一不可。 二、功能设计 多功能厅主要用于学术报告等会议,兼中小型音乐演奏、文艺演出等功能。 ●竣工后将达到国内一流的多功能厅。 ●能够满足学术报告等会议,兼中小型音乐演 奏、文艺演出等功能。 ●能够针对不同文化基础的艺术,考虑其最复 杂的形式,满足广泛、多样的剧目编排的使用要求; ●能够满足各种歌舞剧演出形式、会议系统的 使用要求; ●能够适应操作人员的使用要求,满足演出特 殊的要求; ●其它各类艺术活动和群众演出的需要。

●能够达到便于管理、自我完善的要求,并且 具有完善的全备份功能,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安全 性,先进性。 ●方方面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整个影视中 心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三、设计目标 多功能厅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427平方米,一共设有二百多个座位。根据多功能厅的实际情况,对音质、隔声、室内噪声控制等方面进行建筑声学设计。以自然声为主,在满足响度的前提下兼顾会议,使用时的语音清晰和中小型音乐演奏、文艺演出时的声音丰满。 为使厅内声场均匀,无回声及声聚集等声学缺陷,结合建筑结构,运用几何声学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厅内各界面的空间定位和声学表面性质。体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声学原理作好扩散设计,使观众有足够的早期反射声覆盖,并使早期反射声分布均匀、覆盖面大。使得观众厅形体丰富、美观实用。 一般来讲,混响时间短可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混响时间长可提高音乐的丰满度。我们认为,本系统应首先保证语言清晰度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音乐、环绕影视使用要求。所以在进行扩声系统设计之前必须以特定的混响时间为基础,只有在特定的混响时间条件下对观众厅的“声学特性指标”的设计才是科学的、准确的,这也是我们设计的重点。

室内混响时间测定

室内混响时间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会用定量的方法了解分析室内声环境质量,混响时间是目前用于评价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的和有明确概念的客观参数,是判断室内的语言清晰度和音乐丰满度的一个定量指标,是厅堂音质设计的主要依据。因而混响时间的测量也是建筑声学测量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内容 测量封闭办公室的混响时间。 三、测试原理 W ·C ·赛宾通过研究提出,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的衰减率对人耳的听觉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他曾对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到刚听不到的水平所需时间(秒)进行了测定,并定义此过程的时间为“混响时间”。他发现这一时间为房间容积和室内吸声量的函数。 混响时间T 60: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突然停止发声,室内声压级将按线性规律衰减,衰减60dB 所经历的时间定义为混响时间,即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减至百万分之一所需的时间,单位s 。 计算混响时间的赛宾公式为: A V T 161.060= 计算混响时间的伊林—努特生公式: mV a S V T 4)1ln(161.060+--= 60T —混响时间(s ) 0.161—常数 V —房间容积(m 3 ) S —室内总表面积(m 2 ) 4m —空气吸收系数 a —平均吸声系数 本实验因使用JT121声学分析仪,可直接读出混响时间值。 四、测试设备 声源部分:噪音信号源、滤波器、GZ021-A 功率放大器、全指向声源 接收部分:传声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JT121声学分析仪

五、实验步骤 1、按被测房间(4.1m×5.5m×6.9m)的要求布置好声源和测点位置,关闭好门窗,接好仪器设备。仪器应事先做好核对工作。 2、将传声器放在规定的测点处,高为1.5m,离声源1.5m以外,离开反射面1m。测点数不少于3个,每个测点上至少重复测量两次,各测点之间距离不小于1.5m。 3、调整信号源,发出100—4000HZ中心频率的1/3倍频程的白噪声,并使声场达到稳态,调整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声级记录仪指针上升到35dB以上(相对于0线),即记录仪的指标值高于本底噪声声级35dB以上,最好高出40dB。 4、中断信号,记录各频率的T60。每个频率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该测点的混响时间。 六、注意事项 1、传声器放在规定的测点处,高为1.5m,离声源1.5m以外,离开反射面1m。 2、测量时房间的门窗必须关闭,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

噪声控制复习题及答案剖析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噪声:人们不需要的声音(或振幅和频率紊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的声音)。 2、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声源向周围发出的总能量。 3、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 计权声级。 4、透声系数:透射声功率和入射声功率的比值。 5、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声源与测点之间插入消声器前后,在某一固定测点所得的声压级的差值。 6、减噪量:在消声器进口端测得的平均声压级与出口端测得的平均声压级的差值。 7、衰减量:在消声器通道内沿轴向两点间的声压级的差值。 8、吸声量:材料的吸声系数与其吸声面积的乘积,又称等效吸声面积。 10、响度:与主观感觉的轻响程度成正比的参量为响度,符号为N,单位为宋(sone)。 11、再生噪声:气流与消声器内壁摩擦产生的附加噪声。 12、混响声场:经过房间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达到受声点的反射声形成的声场。 13、噪声污染:声音超过允许的程度,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的影响。 14、声能密度:声场内单位体积媒质所含的声能量。 15、声强: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声能。 16、相干波:具有相同频率和恒定相位差的声波称为相干波。 17、不相干波:频率不同和相互之间不存在恒定相位差,或是两者兼有的声波。 18、频谱:频率分布曲线,复杂振荡分解为振幅不同的谐振荡,这些谐振荡的幅值按频率排列的图形叫频谱。 19、频谱图: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压级为纵坐标,绘制出的图形。 20、吸声系数:材料吸收声能(包括透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

21、级:对被量度的量与基准量的比值求对数,这个对数被称为被量度的级。 22、声压级:p L =10lg 20 2p p =20lg 0p p (dB) (基准声压0p 取值2510-?Pa ) 23、声强级:I L =10lg 0 I I (dB)( 基准声强0I 取值1210-W/m 2) 24、声功率级:w L =10lg 0W W (dB) ( 基准声功率0W 取值1210-W ) 25、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和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待定纯音的响度级。符号为L N ,单位为方(phon )。 26、累计百分数声级:噪声级出现的时间概率或累积概率,L x 表示x%的测量时间所超过的声级,更多时候用L 10、L 50、L 90表示。 27、吸声材料:是具有较强吸声能力,减低噪声性能的材料。 28、直达声场:从声源直接到达受声点的直达声形成的声场。 29、扩散声场:有声源的房间内,声能量密度处处相等,并且在任何一点上,从各个方向传来的声波几率都相等的声场。 30、混响半径:直达声与混响声的声能密度相等的点到声源的临界距离。 31、混响时间: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即衰减60dB 所需的时间。 32、吻合效应:因声波入射角度所造成的空气中的声波在板上的投影与板的自由弯曲波相吻合而使隔声量降低的现象。 33、振动传递率:通过隔振装置传递到基础上的力的幅值与作用于系统的总干扰力或激发力幅值之比。 二、单项选择题 1、按噪声产生的机理可将噪声分类为:机械噪声、 C 、电磁噪声。 (A )振动噪声;(B )工业噪声;(C )空气动力性噪声;(D )白噪声。

声学计算公式大全

当声波碰到室内某一界面后(如天花、墙),一部分声能被反射, 一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一部分穿透到另一空间。 透射系数: 反射系数: 吸声系数: 声压和声强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测点到声源的距离,就可计算出该测点之声强和声源的声功率。 声压级Lp 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

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 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 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 1、声压级Lp 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 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 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 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 2、声功率级Lw 取Wo为10-12W,基准声功率级 任一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Lw为: 3、声强级: 3、声压级的叠加 10dB+10dB=? 0dB+0dB=? 0dB+10dB=? 答案分别是:13dB,3dB,10dB.

几个声源同时作用时,某点的声能是各个声源贡献的能量的代数和。因此其声压是各声源贡献的声压平方和的开根号。 即: 声压级为: 声压级的叠加 ?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总声压级只比原来增加3dB,而不是增加一倍。这个结论对于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同样适用。 ?此外,两个声压级分别为不同的值时,其总的声压级为

两个声强级获声功率级的叠加公式与上式相同 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方式通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而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几何声学 3.2.1 反射界面的平均吸声系数 (1)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通常采用吸声系数,以α表示,定义式: 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特性和声波入射角度有关。

混响室法测量吸声系数

实验:混响室法测量材料(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一、实验目的:了解混响时间和吸声系数的意义,掌握混响室发测量材料(无 规入射)吸声系数(一般用α表示)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1、测试电容传声器、输出器、数据传输线缆; 2、VA-lab6声学测量软件平台 3、VA-lab6前端; 4、三角声源; 5、通用计算机; 6、声级校准器; 7、传声器延长电缆; 8、传声器支架(三角架); 9、功放; 三、实验原理 测量材料的吸声系数一般有阻抗管法和混响室法两种。前者测得的是材料的 垂直入射吸声系数,后者测得的是材料的无规入射系数。对同种材料而言两种方 法所测量的数值一般情况下是不同。无规则入射吸声系数是对不同方向的总体效 果,其值大于垂直入射吸声系数。一般在实际生活中声波入射到吸声材料上大多 是无规则的,两者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本次实验使用混响室法测量无规则入 射材料的吸声系数。按照国家标准GB/T 20247-2006《声学混响室吸声测量》 进行测量。 混响时间是指在扩散声场中,当声源停止后声压级衰减60dB 所需的时间。 由赛宾公式可知,当房间的体积确定后,混响时间的长短与房间内的吸声能力有 关。根据这一关系,材料的声系数就可以通过测量混响室内,加入材料前后的混 响时间差值(?RT )来计算。 根据赛宾公式可知,在混响室中未安装吸声材料前,即空室时的总的吸声 量A 1可表示为: V m T c V A 11 1143.55+=

式中:T 1-混响室的空室混响时间,s ; V -混响室体积,m 3; c 1-空室混响时间测量时的声速,m/s ; m 1-空室时室内空气吸收衰减系数。 其中4m 1V 表示房间内的空气吸声量。在考虑房间内总的吸声量时要将空气 吸声考虑进去。非特殊情况下,在理解空气吸声时可以类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声音逐渐“变小”,这变小的原因就主要是空气吸声。 在安装了面积为S 的吸声材料后,总的吸声量A 2可表示为: V m T c V A 22 2243.55+=式中:T 2为安装材料后的混响时间,s ; V 为混响室体积,m 3; C 2为安装材料测量时的声速,m/s ; m 2为安装材料后室内空气吸收衰减系数。 如果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比较短且室内温度及湿度相差很小,可近似认为 c 2=c 1=c ,m 2=m 1=m ,安装材料前后吸声量的变化可表示为: ???? ??-=?12 113.55T T c V A 如果考虑安装材料的面积与混响室内表面积相比很小,被试件覆盖的那部分 地面的吸声系数很小,那么:式中:S 为被测试件面积,m 2;αs 为被测试件的无规则入射吸声系数。因此,只要测得安装试件前后的混响时间,并已知混响室的体积以及被测时 间的面积,即可通过上式计算无规则入射吸声系数。 如图1所示为实验线路图,其中包括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传 声器、数据采集仪等测量仪器。本次实验在安徽建筑大学声学研究所的混响室进 行,其体积为163.0m 3,表面积为191.2m 2。 混响室内的声场由扬声器产生,为使扬声器尽可能多地激发室内简正振动模 式,扬声器应置于角隅并朝向主对角线方向即放置在混响实验室的拐角处,一般 在测试与之前测试混响室空场的混响时间一样,放置在混响室的左上角。测试信号采用白噪声或粉红噪声。 ???? ??-=?= 12 113.55T T cS V S A s α

混响时间测量实验

混响时间测量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混响时间是目前用于评价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各种用途不同的房间对应有不同的混淆时间,因此在厅堂音质设计中混响时间的设计师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音乐厅,影剧院,多功能厅,会议厅等鉴定其音质质量,混响时间测试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混响时间测量国内外一般都采用专用的直读式混响计,测量0。3到10秒的混响时间。 二、 实验原理与要求 混响时间T60的定义: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声源停止发声后,房间内声能密度衰减60Db (即为百万分之一)时所经历的时间(秒)。房间混响时间的测量就是根据这一定义,通过测量声场中声压级的衰减曲线求出混响时间的。由于实测中难以得到高于室内本底噪声60dB 的声压级,且从实测中发现,衰减曲线的初始阶段的声场是扩散,故常取衰减曲线以其声压级5~35dB 一段为准,因此测量时稳态声压级必须高于本底噪声40dB 以上,最后根据曲线斜率计算混响时间。要求每个中心频率测量三次 三、 实验装置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的常用仪器设备分为声源装置和接收装置两大部分。 1、 声源装置:由讯号源、功率放大器和输出声源信号的扬声器组成。常见的声源有白噪 声、转音和脉冲声。 2、 接受部分:由传声器、测量放大器或声级计带通滤波器和电平记录仪组成。 四、 实验方法 1、 声源的布置:为了激发所有的低频简正振动方式,扬声器应放在墙角处。因为该处所有简正振动方式均为极大。扬声器要求在使用频段内频响较平直。一般不宜采用 号筒式或声柱。常用两只扬声器置于两角并朝房间的主对角线方向。 2、 传声器的位置:对于声场是完全扩散的,测点位置将于衰变曲线无关,因此测点 应保证在混响声场内进行,一般传声器的位置应离开声源1.5米以外,离开反射面1米以外,高度1.5米。在实际声场中一般选择若干测点(三点以上)进行测 量,然后取其平均值 3、 仪器校正 五、 测量步骤 1、打开仪器并校正 2、记录测量数据 3、关闭仪器 六、 实验数据记录 125 250 500 800 1000 2000 4000 5000 6300 1 0.84 1.06 0.97 0.99 1.19 1.10 1.05 0.96 0.79 2 0.98 0.78 0.95 1.11 1.10 1.15 1.02 0.96 0.85 频 率 项 目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 采用包络测面积的简易法1

国际标准ISO3746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采用包络测面积的简易法 频率范围的问题 中心频率的范围从“25 赫兹to 8 000 赫兹” 到“125赫兹to 8 000 赫兹” 转变 目录 页码 适用范围 (1) 规范参考........................................................... (3) 定义 (3) .声学环境..................................................................................................... .. (4) 仪表装置 (5) 测试下安装和运行的来源 (5) 测量的声音压力等级 (7) 计算A-weighted表面声压级和A-weighted声功率级 (10) 记录信息 (12) 记录信息 (13) 附件A 声学环境的鉴定程序 (14) B 传声器阵列在半球状的测量表面上 (17) C传声器阵列在平行六面体的测量表面上 (21) D 检测的脉冲噪声指南 (26) E 参考文献 (27) 版权所有。除非另有规定,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都可以被复制或者使用任何形式或以任何方式,电子或机械,包括影印、缩微胶片,没有出版者书面许可,禁止。国际标准化组织. 序,前言 IS0(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世界性联盟的国家标准机构(IS0会员团体)。制定国际标准这项工作是IS0技术委员会通过执行的。对已经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的某个主题感兴趣,这样的成员国才有权派代表参加该委员会。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联络ISO,也都参加这项工作。IS0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所有电工技术标准化事务中密切合作。 被技术委员会采用的国际标准草图需经过技术委员会成员的循环投票。只有超过75%赞成票的草案才能成为一项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IS0 3746是由电器委员会ISO/ TC,声学,噪音,及下属委员会准备的,这个第二版已经修订并取代取消了第一个版本(IS0 3746:19791。 附件A,B和C的是本国际标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附件D、E是供参考。 简介 0.1本国际标准是IS0 3740系列的一种,它利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各种机器、设备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的要求标准及设计方法

厅堂建筑空间都比较大,所以在设计上尤其是保证其内部声学设计合理到位,吸音材料以及其他的各种声学材料不可缺少,所以合理的设计及材料设备的正确使用才能确保其音质效果,只有了解厅堂上的声学要求和设计方法才能保障有效的音质设计。 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一)噪声控制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二)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1.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2.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3.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 4.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5.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6.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 7.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 8.可听化主观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9.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 11.组织主观评价。对于重要厅堂,在工程落成后,组织专门的演出和主观评价,来检验建成后厅堂的音质效果,是建筑声学设计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二、声学设计的手段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 厅堂音质模型测定是建筑声学设计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近年来,使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模拟声音的高阶波动特性,在低频模拟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厅堂中短延时反射声的分布,是决定音质的重要因素。在缩尺模型中,用电火花作为脉冲声源测得的短延时反射声分布,与实际大厅的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有良好的对应,对在设计阶段确定厅堂的大小、体型等有重要参考意义。混响时间是公认的一个可定量的音质参数,通过模型试验可以预测所要兴建厅堂的混响时间。声场不均匀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音质参数。 模型试验的测量系统、测量方法和结果的表达与实际厅堂相同,但需要根据厅堂模型的缩尺比s,在混响时间测量和声场不均匀度测量时对测量频率作相应改变。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空气介质中传播,特别是高频声波,它的由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差别很大,对混响时间测量结果,需采取对空气吸收的影响作相应的修正,且有足够的精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