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98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以三下U4 Where is my ruler? B learn为例摘要:本文结合PEP(2011版)小学英语教材三下Unit 4 Where is my ruler? B let’s learn&do 词汇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基于语篇从文本解读入手,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重构,通过语篇的情境性、趣味性、滚动性和语用性有效地推动词汇“音义形用”的学习。
关键词:文本解读,文本重构,语篇,音形义用
引言
词汇教学的关键是把“音形义”渗透到“用”当中,学以致用才能使单词教学真正做到“不光单教词”。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育部,2012)。
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即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对文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补充、删减、调整、拓展等,基于语篇创造性地进行重构使教材更适应学生,从小形成孩子们的语篇意识,通过语篇的情境性、趣味性、滚动性和语用性有效地推动词汇“音义形用”的学习,真正形成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主要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分析研究,理解体会,从而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重构打下基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到位,对后续教学至关重要。
小学英语教学文本如何处理、取舍?如何通过文本的再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解读是文本再构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之一。
要了解本单元核心知识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基本学习要求,然后解构文本,研究教材各部分编写意图(重点研究各自要达成的技能目标),最后是综析文本,研究本单元围绕技能目标达成所设置的知识内容的构成、联系及可拓展内容,形成单元知识树。
二、为什么要基于语篇进行文本重构
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主要以词汇和句型结构为基础,而有情景意义的文本材料相对较少,如果光照本宣科会导致教与学均缺乏意义交际的不良后果。
语篇是大于句子、语义完整的语段或语篇,突显语境、语用目的、语义功能和交流目的的教学材料,比如课文。
当单词脱离了句子,脱离了具体的情境,就变得孤立,缺乏意义。
因此词汇课更需要教师基于语篇进行文本重构。
文本重构就是把单元板块、文章段落的内容或形式上的重组,使它形成一个具有情境和现实可操作意义的一个独立语篇。
这种建构是基于教材,又结合所教对象的原有知识情况,把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再处理整合的一个再构的过程,使得它形成一个具有情境和现实可操作意义的一个有着灵魂的一个可观可读可感的语篇。
利用语篇推动词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
语篇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词义理解,增强记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词汇教学例析
下面我将结合2011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三下Unit 4 Where is my ruler? B let’s learn&do 词汇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如何基于语篇从文本解读入手,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重构,通过语篇的情境性、趣味性、滚动性和语用性有效地推动词汇“音义形用”的学习。
(一)基于语篇进行文本解读
本部分通过Zoom寻找玩具小船的情景呈现了要学习的五个单词和句型,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听说、认读这些单词,并能在情境中运用目标句型进行物品位置的猜测与应答。
学生已
学过toy box, cap及in, on, under三个方位介词。
本课的单词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普遍接触过这些物品。
部分学生对本课的五个单词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情况,可以利用这些已知辅助教学,加强同伴互学互助。
学生已学会句型Where is …?It’s in/on/under ….前一个课时接触过Is it in/on/under …? Yes,it is./No,it isn’t. 通过本课时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目标句型开展语言交流活动。
以上是作为教师来读,从教材中确定出可引导学生感知、研讨的教学凭据。
我们还应作为学生来读教材,预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研读过程。
这部分单词内容比较零散,课本上的插图提供的这个找船的情境是不完善的,Zoom为什么要找玩具小船?找到小船来做什么呢?如果教师能基于文本创设一个虚实结合的故事语篇把这些目标词句融合起来,完善语境,拓展语量,那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关注语篇的情境性、趣味性、滚动性和语用性进行文本重构
1.通过对话语篇复习旧知,激活语言图式
师生问候,导入课题,读板书。
活动:Look and say 看图,快速说出Zoom的位置。
引出本节课主要人物Zoom和主要场景Zoom’s home,激活旧知识Where is Zoom? He’s in/on/under the …方位介词的表达。
利用游戏的挑战性刺激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激活与本课相关的知识背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2.通过听力语篇导入情景
Listen and guess: Who is Zoom’s new friend?
听力语篇:Hello, I’m Zoom. I have a new friend. He’s thin and tall. He likes the ball. Who is he?(The goat)
以听听猜猜的活动引出故事Zoom and Toom,有效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动机和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听力能力,为下面认真听故事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3.通过视听式故事语篇“Zoom and Toom”整体呈现词汇的“音义”
从整体语言观出发,意义先行,基于语篇进行文本重构,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为载体,融合课文的情景在语篇中整体呈现目标词汇ball、cap、map、car、boat,通过找帽子、找地图、找船等生活情景呈现目标句型Where is …?Isit in/on/under the …? No, it isn’t ./ Yes, it is. 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理解语言的语音、语义和语用功能。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际互动讲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交际中习得语言。
故事语篇:This is a goat. He is Toom. He is tall. He likes the ball. T扮演山羊拿着球, I want to play the ball with my new friend, Zoom. Oh, no! A big big sun. “Where is my cap, Mom?”“Is it on the desk?”“No, it isn’t.”“Is it under the desk?”“No, it isn’t.”“Is it in the toy box?”“Oh, yes, it is. Thanks, Mom. Bye!”T puts on the cap. “Zoom, take your map.”这时T停下来问学生“Where is the map?”学生答“It’s under the desk.”T looks at the map,“This is Zoom’s home. It’s very far. I should drive my car. Drive, drive, drive a car, the car is running fast.”山羊唱着歌开着车来到河边, “Where is the boat? I can’t swim.”So the goat calls Zoom.切入课文里的情景图Zoom在找船, “Mum, where is my boat?”“Is it in the toy box?”T引导学生答“No, it isn’t.”“Is it under the desk?”学生答“Yes, it is.”“Zoom,it’s too small. I need a big big boat.”这时魔法小仙出现,如果Zoom and Toom能完成3个通关任务,小仙就会通过魔法使船变大。
4.通过多样化语篇操练巩固词汇的“音义形”
(1)以两个听力语篇检测对目标词汇的理解和操练
Listen and tick听力语篇(学生worksheet练习一):Hello, I’m Sister Mary. I have a cap. It’s orange. And I have a map, a map of China. I have many toys. Look, this is my car. It’s red. And this is my ball. It’s on the blue boat.
Listen and circle听力语篇(学生worksheet练习二):1. I have a map. 2. Mom, where is my cap? 3. Where is my ball? 4. Is the boat on the desk?
设计意图:感知、理解、听辨词汇的音和义。
在故事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目标词汇和句型。
所以任务1的目标是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词汇在词义和读音方面的掌握。
第一个听力侧重点是词义,第2个听力侧重是辨音。
然后以一个chant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词的读音琅琅上口,同时T将单词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2)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承接chant的最后一句map, map, map, it’s not a cap. 围绕目标词汇进行多维度的拓展,并在情景中开展对话。
设计意图:在句子中巩固操练词汇的音和义,结合任务和生活体验展开词汇的多维度学习,结合旧知识如颜色、大小、国家国旗等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图片引出目标句子并板书,融词汇教学于有信息差的语言交际会话中。
(3)Read and Choose,Let’s blend
设计意图: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小组内合作学习,开展词汇认读活动,探究单词的音与形之间的联系。
学生通过读一读、观察对比、探究字母以及字母组合发音规律、大胆尝试拼读新单词,进一步强化听说认读技能,指导学习策略,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4)Let’s do 听听、说说、做做
Zoom and Toom 完成任务后,魔法小仙兑现承诺通过魔法使船变大,山羊划船过河和Zoom一起玩球、做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站起来动一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进一步巩固词汇的音、义、形,加深理解运用。
5. 通过语篇拓展运用词汇的“语用”,提高综合语言能力
(1)Find the ball 找球
承接上面的TPR活动,Zoom不小心把球拍飞了。
Where is the ball? Maybe it’s in Zoom’
s room. Let’s go and find the ball.小组讨论guess and say,用Is it in/on/under …?来向老师发出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说说找找游戏,在图片情景的帮助下巩固运用句型Is it in/on/under…? Yes, it is./ No,it isn’t.猜物品的位置。
(2)Make a mini book 以语篇形式输出语言
故意设计球不在房间里。
T走向学生,表情很夸张地问“Where is the ball? Is it in your bag?”“Is it in your desk?”学生答“No, it isn’t.”这时T出示任务:小组讨论续写结尾,共同制作一本故事小书。
师巡堂,指导制作。
然后学生展示小书、朗读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从说演的活动连接到认读的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续写故事结尾,制作故事小书检测学生对对目标语言(词句认读)的掌握情况。
提供机会给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情景中发展、提高学生“用英语来做事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基于语篇进行词汇教学设计的启示
1.基于语篇,关注情境性:重构文本,创设情境,完善语境,拓展语量,整体感知词汇的“义”
著名语言学家Herbert. H. Clerk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等,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语境。
Meaning goes first.依据意义先行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词汇还是句型,都应为学生提供真实、有趣的语用情景,培养学生在恰当的语境中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整节课以“Zoom and Toom”的故事为主线贯穿全程。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反复输入新词发音和句型
所处的情景,让孩子们在故事中不断地感知、体验、理解核心语言。
课文的插图和文本是通过Zoom寻找玩具小船的情景呈现了要学习的五个单词和句型。
备课时教师对着这幅很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图思考把learn和do有机整合在一起,设计了Zoom和山羊Toom的故事,将找帽子、出门前看地图、找地图、开车、找小船、和朋友一起玩球、找球等内容整合起来,完善了语境,拓展了语量。
Zoom and Toom的语言、行为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极为相像。
如会想念新朋友,想和朋友一起玩,经常丢三落四,经常找不到东西,对有魔法的小仙很好奇等这些,都会极度地刺激孩子们投入到课堂中去, 在这样一个虚实结合的真实情境中调动起学生想说要说抢着说的兴趣,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房间里找球那一个环节,当孩子们猜到最后一个,以为球就藏在那里时,就掉进了教师故意设计的“陷阱”了。
到底球在哪里呢?教师故意到孩子的书包、书桌里找,用很夸张的语气去问Is it in your bag? Is it in your desk?把课堂推向更快乐的高潮。
2. 关注语篇的多样性和滚动性,在任务中操练巩固词汇的音义形
整节课教师设计了多个文本来让孩子们在语篇中反复感知和学习词汇和句型,语篇形式多样,有单句、对话、歌谣、故事、听力、阅读等,不同的语篇为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而服务,通过任务型的活动操练巩固词汇的音形义。
首先我介绍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课本人物Zoom 巩固复习A部分已学的单词和句型,激活旧知识物品位置的表达,为目标句型Is it in/on/under …?的输出做铺垫。
在导入呈现环节,利用听力文本Zoom’s new friend自然导入故事文本。
接着利用课件直观生动的图片情景,师生间的互动共同演绎了整个故事,借助有趣的故事在语篇中整体呈现目标词汇和句型,让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中反复地感知、理解语言的语音、语义和语用功能;这个故事语篇的重构过程是渐进的,逐步拓展的,师生共同建构的,重构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
然后设计了听力文本Sister Mary、Brother Terry来检测学生对新单词的在音义方面的掌握情况,通过歌谣使词汇琅琅上口,通过认读活动巩固词汇的音形联系。
在课堂中,教师利用了phonics拼读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以旧引新,利用已学的读音规则去拼读出新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 关注词汇的“用”,用英语来做事情,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词汇学习的关键。
词汇要放在语境中学习才会有意义,词汇要放在运用当中才能得到内化。
在拓展环节,教师利用拓展任务“找球”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和想象的空间,并设计了续写故事的任务,让孩子们通过合作学习,制作故事小书,在文本阅读和文本改编中操练和运用目标语言,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大量的语用和知识的滚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有效任务,较好地把词汇教学的四个维度音、义、形、用有机地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用中内化了本节课的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朱浦.小学英语独立语段教学的实践和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高飞.小学英语教学“文本再构”的初探[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11):31-32
[3]朱浦.教学问题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