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文思维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8
浅谈英文思维的培养
浅谈英文思维的培养
摘要:众所周知英语思维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英语思维的定义和形成过程,从听、读、说、写等四个方面提出培养英文思维具体的做法,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英语思维;英语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常听到学生反映听力材料的每个单词都认识,句型也知道,但是还是听不懂,更无法用英语流利、复述表达;阅读文章,词汇没问题,但通读下来,什么都没记住,写作就更是无从下手。面临上述困难的学生,往往存在以下学习习惯:
先把单词弄懂,再分析句型结构,然后把句子弄懂。
阅读英文文字资料时,大脑忙于英译汉,大量时间和精力被耗掉;
听音频资料时,遇到生词,忙于琢磨这个生词到底是啥意思,以致于也无暇顾及后面的内容。大脑忙于英译汉的工作,当一个句子较难翻译时,忙于琢磨这个句子到底是啥意思,以致无暇顾及后面的内容;
写作或组句的时候,先按汉语习惯组织好,然后再译成英语,结果常被认为是“中国式英语”。
那为什么老会想要翻译?其实不是想翻译,而是因为脑子里的英文场景储备不够。关于“中国式英语”问题,有人将这种的问题归因于语法错误。其实,语法错误只是一种表征,导致这种表征的原因是英语语言思维的缺乏。
1 英文思维的定义及形成
所谓的思维,需要对应的就是场景。当你对一种场景下的表达熟悉的时候,你脑子里有的是现成可用的句子,根本不用翻译。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场景,脑子中都是孤立的单词,那就只能按汉语习惯组织好,最后就是翻译出来的“中国式英语”。
斯大林说:“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景,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
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用词汇组成不同句子表达不同的意思,正是思维在起作用。
英语思维的过程,就是大脑中积累足够多的与语音信号结合的场景和画面。先是理解了场景的含义,同时记住了这些语音和这个场景结合。然后,当现实生活中发现需要输出的场景和大脑中积累的语音信号相吻合时,这些语音类似于条件反射般地脱口而出。这是最初的理解过程。此后,积累的越来越复杂,大脑把这些复杂的内容交叉重组,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结果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不同的内容来输出。因此,英语思维是英语流利表达的基础。
2 英文思维的形成过程
回想一下孩子学习母语中文的过程:我们在和婴儿交流时,并没有抱着要他们一定听懂的念头和他们说话。他们所听到的语言,也绝对是成句成段的为主。也许他们刚开始能说出的话是一个个单字或者词,但是,在能说话之前,他们一定是理解了很多完整的语言含义的。
婴儿在没有任何语言帮助的情况下,如何能够理解语言呢?国外有研究称,语言是条件反射。人的大脑有左右脑之分,右脑负责图像,左脑负责语言。人们的语言形成是左右脑互相配合的结果。当我们接触一种语言的时候,首先听到的是它的语音信号,然后就要寻找对应的图形信号。婴幼儿接触的图书,也都是一个名称一个图,或者叫看图识字,如果你指着苹果的图对孩子说“apple”,那以后孩子见到苹果就只会说“apple”,除非他听到过图和中文文字“苹果”的对应。婴儿在最初听到语音时,都会和当时的图像(场景)结合在一起。这个图像并不一定就是简单的一个名词或者是动作,而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场景。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把场景和语音相对应(对应的不仅仅是单词,完全可以是一个长句子,或是一些复杂语言描述出来的场景),经过多次的重复之后,以至于一提到这些语音大脑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出现这些场景,同时这些场景一出现,口中不自觉地就会发出相对应的语音。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在接触中文之初,不知道每一个词的意思,需要的是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而这种理解,都是放在情境中去实现的。
举个例子,孩子听多了或看多了场景----到一个新地方开心时说“Here we come!”。当他(她)也遇到这样的场景,高兴时就会脱口而出,“Here we come!”,而绝不会想Here是什么中文意思,we 是什么中文意思,come是什么中文意思。
儿童理解母语通过图像作为媒介并形成条件反射已经是不争的
事实。所谓母语思维,就是母语语音和图像对应之后条件反射般的直接反应。这种反应不需要其他语言作为媒介,所以反应速度奇快。
因此,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前提是要有足够丰富完整的语音信号和场景积累。按照母语的方式,用最自然的方法学习英语,从声音和图形、场景的对应来学习英语,才有可能摆脱中文思维的控制。那语音信号和场景积累从哪来?如果在国外,自然而真实的场景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在国外,一样可以弥补。主要就是靠听和看(输入),当听和看积累到一定量时,再与说和写相结合(输出)。
3 英文思维的培养
3.1 听
学任何语言,任何年龄学,都要从听力开始。心理语言学家也认为,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当一个婴儿生下来就学说话时,完全是靠听,模仿母亲的声音。传统的练习听的模式是死抠单词的听力输入方式,将每个单词对应中文。即要求听懂每一个单词,并知道它们对应的中文意思。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拿出单个的词都知道,但是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由于中间的省略、连读、弱读等等变化,由于缺乏整体理解能力,即使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也难以理解其完整的含义。那如何有效地听呢?
1 、泛听
首先是泛听,不需要对应中文。把音频当成背景音听(如果有感兴趣的素材,且有视频画面先帮助理解,再当背景音听效果更好)。泛听的内容只要原版语音都可以,包括英文歌曲,诗歌,新闻,广播电视剧,卡通,电影,体育比赛,脱口秀节目等等,题材越丰富越好。语音是语言的第一要素。通过大量的听,输入各类语音信号,提高辨音能力,耳朵对英语语音音素反应变得灵敏,就能够把语音中的元素区分开来,听一段话的音不会觉得混沌。英国的英语教学课程就有专
门的听力辨音课,从听辨大自然的声音(雨声,动物叫声,海浪声等等)开始训练学生集中精力听的能力及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
2、精听
当对语音音素不再陌生后(一个句子,即便听不懂,听几遍也能复述出来),就开始精听(当然,也可以找到精听资源后,与泛听同时进行)。精听的关键是找到喜欢的并且难度相当的听力资源。(精听与精看又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有了生动的精听资源,就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即使有单词不懂,但是也能知道大概,这是听力理解力上的作用。
如何提高听力理解力呢?最需要的就是音和情境之间的对应:听到音,大脑中就出现对应的情境:一个画面、一个场景、甚至是一段情节。听力理解能力不等于听力词汇量。听力词汇,就是听到一个单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听力理解,则包含更多,没有任何听力词汇量,也能有部分听力理解能力。比如:虽然单独听每一个词都解释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但能根据语气、语调、语速变化,感知人物的内心:很开心?很生气?等等,理解部分内容。这些东西,就是没有任何听力词汇,也能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从音频中感知到的。
当然,仅仅靠这些生活的积累体会到的理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书或电视,电影等的情境对应的增加带来深入的理解,兴趣进一步提高。
具体做法就是先看感兴趣的主题的电影或电视节目,通过画面帮助理解后,挑出自己最喜欢,甚至于着迷的的视频(可以是电影的某些片断),通过QQ影音等软件截取成音频,自发地反复听就能逐渐听出更多东西来,慢慢就记住了对应情境的表达,在类似情境下,顺口就说出来了,而且是整体的表达。因此,学习口语,最先学会的是有一定含义的语言整体(也就是所谓的意群)表达,通过不同内容的重复交叉再逐步领悟出单个词的含义。
3.2 看
这里所说的看就是前面提到的看电视,电影等视频资源及阅读有大量场景的英文原版文字资料。听和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