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课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点】

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观察和描述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建立材料特点与其功能用途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在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多种材料,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在生活中你看到过这些物品吗?(预设:卡纸、宣纸、纸巾)那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预设:纸)

2.教师:纸,你觉得有什么特点?

预设:薄、厚、硬、软、吸水、有颜色等。

教师:看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大家的说法也不同,现在大家看你的桌上,有一张报纸,这张纸,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板书到黑板)预设:薄、软、吸水、隔热、可以写字、可以打印等。

意图:回顾纸的特征,纸有很多特征,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征,聚焦报纸,报纸的特征有哪些,学生观点易达成共识。

二、活动过程。

(一)探究。

1.回顾前知。

教师:家里看过的报纸一般你们都会怎么处理?

预设:放进回收的垃圾箱、学校废纸回收、包书皮、垫东西

教师:看来你们的报纸很多看完后,都当废品处理掉了。

(1)意图:衔接过度语句,渗透环保理念,培养环保意识。

提出问题:

教师:看,多多就用报纸做了一件事情,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情景:家中来客人,多多妈给客人烧了一壶茶,倒热水后要放下茶壶,发现桌上没有隔热垫,多多看到后,机智的将一张报纸放在茶壶下方。

教师:你觉得多多用这张报纸做隔热垫,能不能解决妈妈的难题?

(3)预设:不行的,太薄了等。(师追问,你这么想的理由是?;预设:这么薄,壶的热量很快就传下来了。)

2~3意图: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事物,引入生活情境,分析情境,提出符合实际生活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探究问题。

(二)制定计划。

教师:这么放报纸真的不能保护桌面吗?我这里有一个检测器,看(亲自用

热水演示),它就像桌子一样,一旦被烫到,就变黑了,很难变回来。

多多的方法到底可不可以呢?我们看看(一张报纸放在检测纸上,杯子放上。)到底会不会变色?大家一起倒数十秒哦(十、九…)哎,看来多多的办法,没有帮妈妈解决难题(失落的语气。报纸放在待达标区域)你们有没有办法做一个杯垫,让桌面的检测贴纸不变色?(兴奋的语气,举起检测贴纸。)预设:可以的,多叠几次;教师:你来试试看。(教师从旁辅助,①渗透安全教育,杯子可能会烫坏桌子,也有可能烫到手,拿的时候要拿在白色的部分。

②放置的方法,隔着报纸,要放在检测垫上哦。)等待,

教师:这样的方法可行吗?

预设1:可行,(通过达标的杯垫放在达标区),它的优点在哪里?提问:除了这种方法,你们还有其他方法用这张报纸帮助多多妈?

预设2:虽然失败了,但我想他这么设计一定有他的想法,他的优点,你们能找出什么有点吗?怎么改进,也做出一个很棒的杯垫吗?

师:我们不仅要做出一个杯垫解决多多妈的难题,还要努力做出多种多样的杯垫,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多多妈解决难题,有信心吗?

工程设计、制作、验证、修改。

设计:想一想:做哪种杯垫?还有其它方法吗?

说一说:说说自己的设计,每个人做哪一种?

制作:做一做:动手利用手中的报纸做出杯垫。

验证:测一测:领取测试卡和热水,测测杯垫好用吗?

修改:改一改:10分钟内,完成后,达标了,怎么样修改的更好呢?失败了,怎么样

改进呢?充分利用好每分钟,做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杯垫。

看一看:都做好了,将杯垫放在展示区,看看其他人的设计。

任务开始:拿出你抽屉中信封里的测试卡,结合你手中的报纸,开始吧。

(三)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教师:

(1)刚才大家用报纸做了一个隔热垫,有的作品达标了,有的还没有达标,这面是达标的隔热垫,这面是暂时没有达标的隔热垫,大家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接下来请达标的同学先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学生说不清楚时教师辅助提示:你设计过程考虑到了什么问题,会做出这个杯垫?成功的原因可能是?)其他小朋友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3)暂时还没成功的同学,听了大家的想法,再让你做一次,你想怎么改进?

(4)这些杯垫都是达标的,让你选,你会选哪一个?(同样都是成功的,你选它的理由是?)

(5)我们做的杯垫交给多多妈使用时,可能还会遇到哪些问题?你还想给它增加哪些功能或特点?

意图:通过表达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分享优缺点,感受背后科学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拓展。

师:(展示区)这里有个杯垫,刚刚测试过程中被水弄湿了,生活中会遇到水洒出来的情况吗?(预设:会、可能会)报纸这么怕水怎么办?(根据学前各班调查,基本所有的班都有一部分孩子知道涂油的方法可以增强防水性。)谁能给大家讲讲?

师:展示提前用涂过油的报纸做好的防水杯垫,给大家演示,并进一步展示利用可逆变色卡做出的显示温度的杯垫、不同形状做出的增厚杯垫。

意图:拓宽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激发低段学生动手做中,学科学的兴趣。

其实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杯垫:例如这种,这种防水的杯垫,可以显示温度的杯垫,还有这种,在夜晚可以发光的杯垫?让人们晚上喝水时一下就能找到水杯,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呢?还有木头做的杯垫、陶瓷做的杯垫、麻绳做的杯垫,这种更高级,可以加热的杯垫,它们又是怎么加工成的呢?课后有时间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哦!

三、课堂小结。

1.纸可以改变形状。

2.纸的厚度也不一样。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承重能力

隔热能力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美打印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完美打印版) 目录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4、观察月相、 5、各种各样的天气 6、不同的季节 7、做大自然的孩子、 第二单元材料 1、我们生活的世界 2、不同材料的餐具、 3、书的历史 4、神奇的纸、 5、椅子不简单 6、做一顶帽子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

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小学科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水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 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一瓶水要倒到这个空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水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水不能很好地倒进入瓶中)这是怎么 回事呢? 你们猜猜看水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引出课题:了解空气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空间”、“占据” 这是倒水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 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 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而且,将石块慢慢的放进杯子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看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 学生观察) 2、了解空气 (1)、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了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 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 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 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而且在实验中要 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 实验又多又好。 (2)、交流实验、形成共识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设计的实验都各有不同,而且还都很捧呢!!现在那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呢? 1: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2: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3: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大家开动脑筋,积极配合,设计了各种的实验,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太出色了。那么现在大家能 不能再想想看这几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生对地球家园形成一个整体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分析】 学生本就生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另外,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对自己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学生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人造的,有可能是有生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教师在学生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一不可。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一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地球是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大白纸(大白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 教师准备:比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片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神秘的信”------引入新课 展示一封来自宇宙的信,从“介绍地球家园”这个任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好,请看大屏幕!(ppt展示内容。) 师:你愿意帮助多多吗? 生:愿意! 师:一个优秀的导游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那老师要问问同学们了,你们了解地球吗?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

教科版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 1 单元磁铁 1、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过程与方法: 1.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 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 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揭题、板书:磁铁设计意图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开始,创设“小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这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小魔术”、“小实验”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 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 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 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 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 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设计意图 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是本课的立足点之一,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即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三) 活动二: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 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 (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 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 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 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 (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磁铁来辨别一些铁制成的物体,这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这一科学概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房里的丝更多了。 介绍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有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成构造、以适应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通俗来讲就是“幼虫小时候”。 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1.观察蚕的幼虫。 分析:蚕的外形是圆筒状,分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有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各有1对胸足。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第3、4、5、6节各有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13节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第11节背面有一尖形肉质突起,称为尾角。尾角能平衡蚕体内的水压,使蚕前后水压保持相同,利于蚕的生长发育。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8节每节两侧各生有1个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 2.观察蚕的幼虫。 结论:蚕的幼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有重要的器官,腹部有10个体节。 播放观察蚕的幼虫、观察蚕宝宝的身体特征视频资料。 观察蚕的食物。 蚕的口器与蚊子的刺吸式口器不同,属于咀嚼式口器,非常适于咀嚼桑叶。进食时,使用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由上到下学生分小 组观察, 汇报交 流,猜测 及查阅相 关资料并 回答。 帮助学生 了解蚕幼 虫的外部 特征,还 要有意识 地培养学 生养成细 致观察的 习惯,提 升观察研 究动物外 部形态特 征的能 力。

温度是24~25℃,相对湿度是75%左右。蚕盒要放在阴凉通风的位置,发现病蚕或者死蚕要及时剔除,以免蚕病蔓延。 拓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1.观察蚕的蜕皮。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要蜕四次皮。 ①蚕宝宝开始蜕皮了,头部的皮已开,向后缩。 ②整个头部的皮向后缩,胸足已露出来。 ③头部和胸部的皮已全部蜕下,并缩至腹部处。 ④皮已蜕至最后一对腹足处。 ⑤蚕宝宝的旧皮已蜕至尾足的后面。 ⑥蚕宝宝蜕下的旧皮。 蚕刚开始蜕皮时,身体两侧的气孔部位出现黑线,并随着蜕下的皮逐渐消失。蜕皮的顺序有时是先把口器上的皮蜕下来,接着从头到尾地蜕,有时是先从头到尾地蜕完后再蜕口器上的皮。蜕皮后的蚕身更白,足明显变大。播放蚕宝宝脱皮全过程视频资料。 观察蚕吐丝。蚕到了5龄末期(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 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在吐丝前会排泄出像水一样的排泄物;食欲减退,食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上下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此时的蚕称为熟蚕或适熟蚕。熟蚕不进食,并且它的身体发黄发亮后,就要开始吐丝了。 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准备。一旦发现蚕成熟了,就可以把它们放在架子或格子房上;如果没有架子或格子房,蚕也会在盒子的角落里结茧。 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学生猜 测、交流 回答。 学生继续 进行观察 和记录。 为蚕结茧 做准备及 观察蚕吐 丝的过 程。我们 将继续为 蚕的生长 发育做好 积极准 备,并及 时将观察 到的内容 记录下 来。当然, 我们也可 以像观察 蚕这样去 观察饲养 生活中的 其他小动 物。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教案范文共四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教案范文 【篇一】看一看 教学目标:认识眼睛,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准备材料:镜子、七巧板图片 教学建议: 学生戴眼罩的时间不宜过久,可能会造成感觉不适。 教学过程: 1、导入一 教师:(播放动画)蒙蒙诺诺是怎么找到自己照片的啊?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们还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往四周看一看能看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眼睛的重要性) 2、导入二 活动导入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 活动:小眼看世界 (1)戴上眼罩,体验黑暗 教师:(分发材料)你看得见吗?能走路吗?(引导体验黑暗带来的不便)教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戴着眼罩,穿过这些障碍物,看看会怎么样。(在教室前面摆法一些椅子等障碍物,摆放2-3个即可,同时老师在旁边注意保护,以免学生跌倒磕碰) (2)眼睛的作用 教师:刚才戴上眼罩的小朋友走的跌跌撞撞的,谁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让幼儿体验黑暗,明白眼睛的作用)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还要关心和帮助眼睛看不到的人,对不对?(引导小朋友爱护眼睛,培养小朋友助残意识,关心帮助残障人士) 3、评估 (1)是否知道眼睛的作用。

(2)是否参与了眼睛的游戏。 4、小结:师谈话说如何保护自己眼睛和耳朵 5、延伸: 图片有哪几种动物(9页大象图) 【篇二】听一听 教学目标 认识眼睛和耳朵,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 材料准备 水杯、瓶子、沙、石子等。 教学建议: 在进行声音的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周围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进行。 教学过程 一、现在请同学们安静。现在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 二、听声辩音比赛 (1)请学生聆听几种乐器的声音,并尝试记住这些声音的特点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配合幼儿回答演奏乐器,引导幼儿回忆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在戴着眼罩的情况下,辨别几种乐器的声音 教师:这边的小朋友戴上眼罩,老师演示乐器,这边的学生当评委。(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二轮轮换进行,让学生辨认乐器的声音) 教师:老师请出一个小朋友来演奏乐器,让戴着眼罩的小朋友猜测是哪种乐器的声音,好不好?(引导幼儿探究声音的兴趣,体验耳朵的重要性。) 三、评估 1.是否知道耳朵的作用。 2.是否参与了耳朵的游戏。 四、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个“盲人摸物”的游戏。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轮流

小学科学《神奇的纸》教案

小学科学《神奇的纸》教案 小学科学《神奇的纸》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改造、加工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师用提前准备好的杯子,现场倒入热水,让学生观察倒水前后的变化。 学生发现杯子有黑色变成有图案的杯子了,学生比惊讶,并充满兴趣。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个杯子为什么有这样神奇的功能呢? 生思考回答,教师可引导 师:是的,原本它就是个普通的杯子,但是我们通过人工改造,在他的表面上涂上特殊的材料,他就具有不一样的性质了。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改造一种我们十分熟悉的材料,看看改造后它能有什么神奇的变化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改造纸。 板书:神奇的纸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的演示,让学生对改造材料能改变材料的性质有一点认识并引发学生对材料改造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实验探究 1.观察,交流纸的特点和用途。 师: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生:很薄、白色、轻等。 师:那么它有什么用途呢? 生: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引领思考对纸的认识,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那些方法来改造纸让他具有更神奇的功能呢?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生:折叠、染色、刷油…… 师: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光 第1课时光和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A4开的记录单、长方体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并探究影子特点的实验。 2、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 同学们有看过皮影戏吗?请看大屏幕(播放皮影戏片断) 2)谁会玩手影的游戏?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手影游戏。 3)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地方看到影子? 4)看看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提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影子为什么是黑的?” 5)那我们就先来研究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6)师:从刚才的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中,你们发现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光、遮挡物体(不透明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科学课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做一做。”展示了两个活动:观察叶子和小纸鱼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一次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故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想法。) 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 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课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课件展示教科书中的卡通图),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 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小学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知道纸的一般性质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2.了解纸张的发明史。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研究纸的性质。 4.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准备材料:1.滴管 2.带颜色的水 3.不同种类的纸(如:报纸、宣纸、牛皮纸、硫酸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纸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纸制品?它们有什么用途呢?(用来装东西的纸箱和纸袋,纸杯,书本,卫生纸,复写纸等等) 2.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刚刚所列举的纸制品,它们都是用同一种纸做的吗?(不是,由于不同种类的纸具有不同的特性,A4纸由于光滑因此用来书写打印,砂纸由于粗糙用来打磨物体) 3.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报纸,牛皮纸,硫酸纸,宣纸,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纸的颜色,透明度,薄厚,软硬几个方面,研究不同种类纸的特点,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①颜色:硫酸纸是半透明的白色,报纸是灰白色,牛皮纸和宣纸是深浅不同的黄色②透明度:硫酸纸透明度最高,其次宣纸,报纸和牛皮纸都不透明③薄厚:牛皮纸最厚,其它3种纸都比较薄④光滑:硫酸纸>牛皮纸>报纸>宣纸) 二、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想做一个纸船,想应该注重纸的哪种性质?并会挑选什么纸?(选择吸水性弱的纸,不会渗水) 2.教师操作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①分别在宣纸、报纸、硫酸纸、牛皮纸上分别滴一滴水,并观察比较水的扩散情况,要注意保证滴水的量是相同的。 ②等待一会后,发现报纸的扩散面积最大,其次是宣纸,硫酸纸和牛皮纸的扩散面积都比较小。 ③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报纸的吸水性最强,宣纸较强,硫酸纸和牛皮纸弱。 ④综合上一问题我们可以得出:如果想做一个纸船,我们应该选择硫酸纸或者牛皮纸。 3.①探究纸的结实程度:用手拉一拉纸条,保证纸条的大小是相同的,观察用力的大小和纸条的变化情况。(通过两两对折进行拉扯,得出结论:牛皮纸>硫酸纸>报纸>宣纸) ②探究同一张纸的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一样吗?(将同一张报纸分别按横向纵向裁剪成大小一样的纸条,互相勾住向后拉,发现横向报纸折断了,得出结论:同一纸纵向比横向更结实。) 三、拓展延伸: 1.①教师提问:纸在生活中如此普遍,那同学们知道纸的来源吗? ②观看视频:“蔡伦造纸” 2.介绍“现代造纸” 3.通过观看小视频“节约用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用纸的习惯,成为一名“环保小达人”。 4.造纸:准备材料有废弃纸张,搅拌器,滤网或纱布。将废弃纸张绞碎,加入适量的水,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形状》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1.《折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折形状》。 教材分析: 《折形状》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本课以把纸折成不同形状为例,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从而发现薄材的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知道人类正是在和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将其原理广泛地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之中。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训练学生能对常见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科学概念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体会它们带给人们的启示。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激发研究兴趣。 3.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A4复印纸、重物(书本)、鸡蛋壳、双面胶、剪刀。 教师准备:纸折图形、课件、鸡蛋壳、一块方形木板、透明板塑胶板、3箱矿泉水、3叠A4复印纸。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科学世界神奇奥妙,这节课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一些科学原理,大家有兴趣吗? 图片展示:欣赏大自然中各种形状的生物,说说大致是什么形状?(课件画出每个物体形状)

最全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课不缺)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

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精品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第一单元: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第一单元: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第一单元:4.观察月相 第一单元:5.各种各样的天气 第一单元:6.不同的季节 第一单元:7.做大自然的样子 第二单元:1.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二单元:2.不同材料的餐具 第二单元:3.书的历史 第二单元:6.做一顶帽子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三洲中心校第六下册科学科教案 课题 2.1我们身边的物质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 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难 点或关键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 质的变化 教学具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流程添加或删减内容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 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 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 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 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 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 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 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 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范本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白天和黑夜 3. 昼夜交替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从同一地区白天和黑夜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思维。二、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昼夜的成因。三、推算昼夜区域和某地时间。四、列举历史上比较着名的集中昼夜成因观点,进行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 预期教学效果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动物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科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

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四)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