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04 MB
  • 文档页数:3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 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 特征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角度 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典例导引(2017·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 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 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 识正确的有( )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 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 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 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由材料可知,中国水墨画中的 “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体现了一种辩证思维,①正确;即使只用水 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可见,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 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②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排除③;④与 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联 系
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文化呈现出各民 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同一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区域,这
样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比如同是汉族的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民族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原因 ①在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 衰微 的过程。
②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2)要求 ①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和 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 ②立足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③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 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 时代性 。
博大精深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
区别
侧重点
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其他文明 的衰落、消亡而言
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 性、区域性、民族性
关注 历程、动态、纵向 见证 汉字、史书典籍
内涵、静态、横向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联系
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 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 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基础整合 考点突破 热点聚焦
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作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汉字为书写 中华文化 ,传承 中华文明 ,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志
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 进入 文明时代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2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典例导引(2017·河北邯郸质检)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增 强民族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消 融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是因为( ) ①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②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 神纽带 ③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 ④中华文化是由海峡两岸文化组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表现
独特性
中华文化 独树一帜 , 独领风骚 。我国的 文学艺术 在世界文学 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 科学技术 对人类文明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区域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历史
地理
,
。受

等因素的影响,中华
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现出自身
的特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
网络构建
考点突破
近五年考点展示
精讲考点·典题例练
1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高 博大精深的原因。 频 2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考 博大精深。 点 3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
性、民族性。
题 选择题:★★★☆☆ 型 预 非选择题:★★☆☆☆ 测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提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4.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渐趋融合,各自特色逐渐消失。 提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 通用
基础梳理·网络构建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 一脉相传 的重要见证 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 的史料积累起来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辨别区分 准确区分汉字和文字的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 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 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考点二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考点透析
1.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
区 别
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 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它 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 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 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 面的特征
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 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文 化,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 神文化构成这一地区的文 化中心,经过一定的开发而 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的 文化
解析:A 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 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这是因为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 种,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民族文化 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本身说法错误。
考点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透析
1.图示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易错易混 1.(2015·山东卷,31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提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通过史书典籍看不出中华 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2015·江苏卷,21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提示: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渐趋融合,又保持自己各自的特色。 3.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提示: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外来文化我们应吸收和借鉴其积极的、 精华的东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可以生活在同一区域内,这样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就会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比如滇
黔文化就是由若干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的
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烂的中华文化。
(2)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 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 强烈认同感 和 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 的 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 民族凝聚力 。
辨别区分 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 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 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静止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 不同文化之间的动态交流、借鉴和融合。 (2)包容性,不是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是融入其他文明,更不是全盘吸 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是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3)文化的包容性,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即对历史的包容,也包 括对不同区域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即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包容。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可以促进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文化和各区域文化的 发展,促进整个中华文化的繁荣,最终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5)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 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交流借鉴等。
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个、性经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共上性呈现多 样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
华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
,又有中华民族文化的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1)关系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 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 骄傲 。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 相互交融 、 相互促进 ,共同 熔铸了灿
考点透析
作用
汉字
史书典籍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 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的重要见证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
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 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易错易混 1.(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19④)《台湾风物图卷》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 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提示:海峡两岸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文化个性和共性 的统一体。 2.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提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 化不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内涵:即 求同存异 和 兼收并蓄 。 2.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作用 (1)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2)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认同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
特别提醒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并不是说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对外来 文化我们应坚持辩证的观点,吸收和借鉴其积极成分,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典例导引(2017·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 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 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 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所谓民族文化,就是具 有共同语言、共同地 域、共同经济生活、 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 的共同体,在历史和现 今所创造的能够代表 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 果的总和
①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
华文化又可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②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
易错易混 1.(2016·天津卷,11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提示: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2015·广东卷, 31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提示: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 3.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提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4.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 提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 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