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乐东县黄流镇中心学校陈丽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纯真无暇,但自控力又不强的的孩子,我们必须不断转变观念,用情感滋润苦涩的课堂,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学生才能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学生在积极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去做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无论学什么,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深有体会,在课堂上你如果没有办法让学生爱数学,对数学感兴趣,那么所做的一切都是图劳,“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探索问题的心理倾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敢探索,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带者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我觉得干任何事情态度和兴趣决定着一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与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价值观及情感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只有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来不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生活化,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好奇心,乐于接触数学信息,乐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身边的事物,喜欢用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认识数学价值的基础上,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一课中,我先用大屏幕出示好多我们首都的建筑,让学生观看,这些建筑美不美,想不想知道它们的占地面积有多大?有的学生去过北京,就回答故宫有多大,天安门广场有多大,再告诉他们要用一定的数据来表示,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获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要想知道的更多,那我们就要好好学习数学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渴望认识大数。老师的提问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首先在黑板上写上“1440 ÷ 40”师问:“谁能根据算式提问题?”学生纷纷举手,甲同学说:“谁能说出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一个同学回答:“1440除以40。”“还有吗?”另一个同学又回答“40除1440”,还有同学回答“1440中有几个40”,“把1440平均分成4 0份”,“1440是40的多少倍”,“1440缩小40倍是多少”等等这一系列的回答是多么的有序而紧张,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都起来回答,上课时要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学内容提出深浅不一的回答,这样学生在充满兴趣中积极的思考,大大激发了学生创
新的火花。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让学生热爱数学文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中,应借助数学科学的文化价值,把蕴涵在数学知识、技能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想方法和行为规范加以挖掘与提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再现、重演数学知识中隐含着的原始实践和认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等)”,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获得一个公民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统计”时要让学生名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学好数学对今后生活的影响。要让学生名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学好数学对今后生活的影响。
三、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成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数学教学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学生
自信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在学习中能得到成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取得进步和成功时,及时给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慰,给他找小帮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宽容和信任,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把教师的期望转化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克服一切困难,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把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交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去解决。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激励机制,如奖励“小红花”、表扬“xx同学,向他(她)学习”、“你真棒!”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体会自己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成功的欢乐,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愿学的心理倾向。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要多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出发,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用“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地进行评价,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等。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我们从中得到的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雨露和不断正确认识自我的阳光。
四、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的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所以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吃透教材,挖掘到掩藏在知识下的哲理,在课上、课下有意识地对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德育渗透,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或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或与数学题目结合在一起)既具体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又如学了统计之后,针对我班学生经常购买“三无”食品的情况,我让学生课下做个小调查,将学生们经常买的“垃圾”食品,制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从图中再让学生计算同学们一天能吃掉多少不健康的食品,一天能扔掉多少垃圾。让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天能使用几个方便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传授有关的数学知识,又能够对他们进行了健康饮食、环保等方面的教育。
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励学生的热情。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