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蚕的心得体会

养蚕的心得体会

养蚕的心得体会
养蚕的心得体会

养蚕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感谢*妈提供的蚕子,加上我们购买的40个蚕子,现在我们已经有69条小蚕了,还有一些蚕子没有出来。最大的蚕已经进入2龄了。

每天早上,我们会打开乐扣乐扣的盒子,给小蚕们打扫房间。大蚕要和小蚕分开养。大蚕们吃得多,可以把正在吃桑叶的大蚕们用旧桑叶托出来,用小刷子给他们把房间刷干净,扫掉蚕砂。一开始,蚕不是很多的时候,我们使用小刷子把蚕一条条地从旧桑叶刷到新桑叶上,现在蚕一下子出来太多了,便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新桑叶铺在盒底,再把旧桑叶连同蚕们一起放到新桑叶上,他们自己会选择合适的桑叶就餐。根据这半个多月我们养蚕的经历,总结了一些养蚕注意事项和大家分享:

一、不要把蚕子放到阳光下直晒,放到屋内桌子上即可。

二、最好盖上盖子,否则桑叶会很快失去水分。

三、每天最好都要检查几次蚕子,看是否有新蚕出来,否则一直吃不到东西的小蚕会饿死的。

四、桑叶使用之前,一定要清水冲洗干净,洗去农药或者灰尘、油脂之类,再用餐巾纸等干净物品擦拭干净。桑叶可以用保鲜袋装好放到冰箱冷藏室,至少可以保存2周,免得每天都要去采摘。

五、一般早晚各打扫一回蚕室就可以了,桑叶放充足些,在乐扣乐扣这样有盖子的盒子里,桑叶可以保持新鲜一整天的样子。

六、养蚕不要用纸盒子,纸盒会吸收桑叶上的水分。尽量使用塑料盒子。

观察蚕是很有乐趣的事情,我最喜欢拿着放大镜坐在小凳上观察蚕,看得津津有味的,这是我的一大乐趣!

我们来养蚕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来养蚕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养蚕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导入 出示丝绸。 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 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 后再亲手抽丝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蚕卵。 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 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 宝宝出生前,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 呢?” 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

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 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 讨论“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尝试在养蚕过程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 4.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 最好让学生能观察蚁蚕孵出的一瞬间,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好第一篇蚕宝宝日记。 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三、课外拓展 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做好记录。

养蚕宝宝观察日记_养蚕的过程日记300字

养蚕宝宝观察日记_养蚕的过程日记300字 篇一:养蚕的过程日 前几天放学回家时,我在路边买了两只小蚕,一只黑糊糊的,一只白花花的,我分别给它们取名叫“小黑、小白”。 可是有一个问题却困扰着我——桑叶去哪里找呢? 为了能让小蚕吃上东西,爸爸便在院子里找了一棵榆树,采了一些榆树叶子喂给小蚕吃。小蚕一见到榆叶,脑袋就拼命往上够,身子直起来一耸一耸的。爸爸赶紧放进榆叶,小蚕就张开嘴巴“吧嗒吧嗒”地啃起来,吃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小蚕已经把榆树叶子吃了一大圈。真能吃啊! 到了第二天放学回家时,我路过一个小摊。小摊旁边有一大堆桑叶。我立即跑过去,大把大把地抓起来,放进了袋子里。我整整收获了一大袋子的桑叶,这些可足够给小蚕吃了。 小蚕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乐趣。 篇二:养蚕的过程 最近,班的同学们开始养蚕了。我也有5只蚕,个个白白胖胖的。 记得星期一的时候,我刚从小店里买了5条蚕,他们长得又黑又小,我都不敢去碰他们,生怕一不小心把他们捏死了!看着身边的同学们蚕养得白白胖胖,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蚕也养得白白胖胖。

我每天按时喂它们,它们吃起桑叶可快了。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有一天,我发现其中一条蚕突然把身子侧了过来,定在那里不动了,我又着急又害怕,找来了我们班的养蚕大王来问个明白。她对我说:“不用担心,这只蚕是要蜕皮了,你看他嘴巴那里黑黑的,是嘴巴空了,他要换一下皮肤。”这下我放心了. 现在我的蚕个个白白胖胖的。吃桑叶的速度很快。马上,他们就要变成飞蛾了······ 篇三:养蚕的过程 新学期到了,科学老师说这学期要养蚕宝宝,我的蚕宝宝由于没有食物全饿死了,我非常后悔。想要从同学那里领养几只,可是他们都没有。我以为再也没有机会了。好伤心。 有一天我去一家文具店买东西,看见一个纸盒里有很多蚕宝宝,这可能是天意吧。我以前经常来这家文具店买东西都没看见,今天我居然看见了,感谢上天啊!我问老板娘:“可以给我两只吗?”热情的老板娘立马给了我两条,当我拿到那两条蚕宝宝时,心不知有多高兴,把它们放到盒子里,又匆匆忙忙地跑出去找桑叶。找到桑叶后我把桑叶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然后给蚕宝宝,看见它们开开心心的吃。 啊!多么惹人喜爱的蚕宝宝啊!希望它们快快长大,盼望能看见它们变成蛾子翩翩起舞地飞走呀! 篇四:养蚕的过程 开学初,科学老师给我们发学具,学具袋里有一小袋蚕卵。 老师告诉我们:蚕以卵繁殖。要我们认真观察蚕卵,还告诉我们

苏教版科学四下《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4. 养蚕经验交流会 构思 这个交流会的构思起源与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南山卓雅小学举行了养蚕经验交流会。我当时眼睛一亮,因为正是卓雅小学的张和平校长介绍我们买蚕种事项,他们的蚕已经结茧啦!而且他们还有始有终地搞了一个交流活动,真棒啊。那么我们可以也搞一次交流吗?我们能否成功呢? 我立刻起身到戴老师那里,和他商量了一下。我们一拍即和。 经过与叶校长的沟通,我们决定4月27日举行。这个构思生成的那一天是4月20日。 设想 我和三年级的几个孩子们交流了一下:假如有一个养蚕经验交流,你们愿意参加吗?他们眼睛发亮,大声欢呼:愿意!老师,让我上去交流。他们还没有明白交流的含义,其实当时,我心里也还没有谱呢。但孩子们有兴趣,我立刻开始构思这次主题活动的过程: 1.老师介绍养蚕活动的策划、订蚕、接蚕、养蚕、栽桑树、收获蚕茧……整个养蚕的过程。(5分钟) 2.学生养蚕活动照片播放。(5分钟) 3.蚕蛾录像片播放。(10分钟) 4.学生养蚕经验交流:选出养蚕能手来。(15分钟) 5.养蚕知识竞赛(分班级,必答题、选答题):选出养蚕知识竞赛最佳班级、优秀班级。(15分钟) 6.学生养蚕能手奖状发放(10个小能手)、竞赛优秀班级(4个班级)。 7.校长总结。 谁来主持呢?我自己吧。 晚上,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活动的设想和几个朋友沟通了一下,他们建议让学生来主持,毕竟是学生自己的活动,“不怕他们出错”、“锻炼他们”。我刚把这个想法透露给在我办公室里的几个四年级学生,他们立刻举手,要当主持人,足足有3、4个。想了很久,我还是决定让三年级的孩子来。我找来了三年级的两个学生,让他们回去试着写一下主持词。他们高兴地答应了。 准备 这几天,我和学生一样的兴奋。几乎每节课下课都有几个孩子跑到六楼来,询问养蚕交流会

养蚕过程记录

养蚕过程记录: 一、 蚕卵孵化记录表 日期 气温 蚕卵的变化 我的发现 4.07 15度 蚕卵是黑色的,像一颗颗萝卜种籽 刚孵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很小的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虽小,但蠕动速度挺快的,身上长满细毛,大约两天 后毛毛就不明显了。 4.15 20度 破壳而出啦! 4.16 20度 卵壳变成淡黄色 二、 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日期 体长(毫米) 吃食情况 排便情况 活动情况 4.15 约1毫米 很会吃 不多 到处爬 4.25 约30毫米 很会吃 黑色便便 狂吃 5.01 约60毫米 很会吃 黑色便便 慢慢爬 三、 蚕蜕皮的观察记录表 蜕皮 次数 日期 外形变化 蚕蜕皮的过程 体长(毫米) 颜色 1 4.18 10毫米 淡灰色 减少食量,头部抬高摆动身子,从头部开始往后蜕皮。 2 4.23 20 乳白色 3 4.27 35 纯白色 4 5.01 50 半透明白 四、 蚕吐丝的观察记录: 吐丝前的蚕 通体透明或半透明 画一个蚕茧 吐丝后的蚕 变成一个蚕茧 (见照片) 蚕怎样吐丝 呈"8"字型吐丝,先用丝靠盒子壁沿织一 个3*4公分大的空间、然后再在这空间 里吐丝结茧。 其他发现 蚕茧颜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白色

五、小结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它们在各个阶段的生命形态分别是蚕卵、幼虫、蚕蛹、飞蛾。蚕卵刚孵出的幼虫是蚁蚕,像小蚂蚁一样, 幼虫在变成蚕蛹之前要经历四次蜕皮, 每蜕皮一次都长大很多; 飞蛾是蚕的成虫,在交配产卵之后死去, 完成它奇妙而美丽的一生。

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约毫米 约毫米 约毫米 蚕蜕皮的观察记录表 蜕皮次数日期外形变化蚕蜕皮的过程体长(毫米)颜色 蚕吐丝的观察记录 吐丝前的蚕画一个蚕茧吐丝后的蚕 蚕怎样吐丝 其他发现

养蚕观察记录表

养蚕观察记录表 温馨提示:1.此记录表作为科学作业,把你养蚕宝宝的过程记录起来。 2.观察内容有横线的直接填空,其他问题写好序号写在记录栏。 3.如果有疑问的,可边观察边查阅资料,并记录。 养蚕指南 1.为蚕宝宝准备一个蚕房。 有盖的鞋盒比较好,在盖子上扎很多小孔。平时打开盖子饲养,携带时可以盖上盖子。 2.喂食:一天大约喂食3~4次 小蚕的食量不是很大,一次不用喂太多,2片就够了。随着小蚕长大,要逐渐增加桑叶的量。 小蚕要吃较嫩的桑叶,为了小蚕容易咬食,桑叶要剪成条状。 蚕宝宝不喜欢吃干的桑叶,因此当桑叶有点发干了就要撒上新鲜的。 3.清理: 当饲养几天后,蚕房里会有较多粪便和多余干枯的桑叶,记得及时清理。 清理时用软的毛笔轻轻把小蚕扫到新鲜桑叶上。也可以用新鲜桑叶把小蚕引过来。 4.其他注意事项 健康:蚕房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蚕不能晒到阳光,怕蚊虫、怕杀虫剂、蚊香等。发现病蚕也死蚕要马上清除,避免传染给其他蚕。 桑叶的保存:用塑料袋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要用的时候,取出等几分钟,擦干并晾干后才能给蚕吃。 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记录在表格中。 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吃桑树叶的叫桑蚕.吃柞树叶的叫柞蚕.长大后它就吐丝结茧,变成成虫---蚕蛾.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她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养蚕日记详细记录整个过程

养蚕日记详细记录整个过 程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养蚕记录 第一印象:刚进家门的时候,他们是黑色的一个小点儿。它们在蚕卵里边儿。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生命等待着出口的机会。 五天左右:蚕卵慢慢的变白,直到有一头变成一个小黑点,蚕宝宝就从里面出来了。刚出生的时候大约像蚂蚁那么大,深灰色,食欲很小。 十二天左右:到了十天左右,身体变浅了一些,长度大约1厘米长,食量依然不是很大,开始排泄小粒的粪便。 十八天左右:蚕宝宝每天埋头苦吃,开始一天一个样,大约长到了2厘米左右,这个时候蚕你能发现每天都变大了好多。 二十天左右:依然每天在变大,身体开始慢慢变白了。 二十二天左右:蚕明显变胖了,身体大约长到了厘米,像一只白色的大虫子。它的食量也愈发的惊人,每天给他放的桑叶都会吃光,还会留下一些一堆堆粪便。 二十五天左右:蚕宝宝最近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完好多桑叶啊,身体也在不断长大,长胖,身体大约涨到了7CM左右,全身软软的,肥肥的, 二十八天—三十二天左右:蚕宝宝吃桑叶明显减少了,蚕的身体颜色又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白色了,有点发黄发绿,有部分蚕宝宝开始吐丝了,一开始吐得丝是很凌乱的,随着一层一层的加厚,就变成了这种椭圆形的样子。 三十五天左右:大部分蚕宝宝都结茧了,还有少部分发育慢的蚕宝宝在继续吃桑叶长大。 四十天左右:这个时候所有的蚕都已经结茧了,光荣的吐丝工作基本结束了,蚕宝宝也即将进入化蛹成蛾的阶段。 四十五天左右:所有的蚕开始破茧出蛾,然后雌雄蚕蛾交配,雌蚕蛾产卵,接着他们相继死去,结束了他们短暂而光荣的一生。而那些产下的蚕卵又会逐渐长大,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养蚕经验交流会》知识点

第二单元养蚕 4、《养蚕经验交流会》 一、问题解答 1、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答:卵——蚁蚕——蜕皮——吐丝结茧化蛹——蚕蛾——交配 像蚕这样,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在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叫“变 态”。 2、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种“变态”得变化? 答:蝗虫、蜻蜓、蟋蟀、蝼蛄等 3、昆虫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答: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有害昆虫会侵害蔬菜、庄稼、林木、住所、食物、家具、衣物等,同时传播疾病、危害身体健康,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 有益昆虫又给我们带蜜糖、丝绸、药材、生活生产原料,同时还能帮助庄稼果木授粉及其进行生物防治工作。 最后,每种昆虫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为人类提供科学研究,还能通过仿生学为我们做有用的发明创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害昆虫有危害我们的同时,除了搞高人的免疫力,促进植物共同进化外,还因为我们通过防治发展了一些科学与技术。 4、通过养蚕你有哪些体会或感悟? 养蚕心得 当那几条小小的、软软的蚕宝宝放入我那简陋的纸盒子里时,我的养蚕生活开始了。大小不一的蚕宝宝食量也不同,每天我需要抽空去采桑叶,再喂给它们。还要清扫它们的粪便。每一天的蚕宝宝都不一样,大了一圈又一圈,身体也越来越白了。有两条被饿死了……在结茧七天之后,飞蛾都出来了,洁白的身体。却又在交配后匆匆离开,母蛾也在产卵后死去。 细想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经历了多少风雨,吃了多少苦,我们只能想想,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应该抓住,体会一下当初父母的辛苦。当然养蚕是没法与育人相提得,不过也有一点相同的,都要付出你的心血,用心去对待你所养的。 在蚕的生长历程中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困难,在蚕破蚕卵时那苦苦的挣扎,在破茧重出时那用力地奋斗,那两个过程是危险的也是必须经历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重生,延续生命。其实,人类不就象蚕宝宝一样要经过蜕皮、生长、再蜕皮、再生长……从它们短暂的一生还真能看到我们是如何完成我们的人生的!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它犹如一张单程的旅行车票,有长途的也有短途的。不管是长途还是短途,它总需要经过很多的驿站,路程越长,需要折腾的驿站就会越多!在这些驿站中,等待你的或是鲜花与掌声,或是荆棘与磨难,但不管是什么都意味着是对我们生命的一种考验。就看你自己如何去抉择,是选择就地自我陶醉于鲜花与掌声中,

四年级科学下册 养蚕经验交流会 3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 3教案苏教 版 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讨论蚕一生的变化;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难点: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 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教学过程: 一、引入交流会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刚刚孵出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在成长中有什么变化?你还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模拟作文“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立意及范文

模拟作文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立意及范文模拟作文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立意及范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教材有一个内容是动物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历程。很多城市的小学生都在老师要求下养起了蚕宝宝,一时间杭州、成都等各大城市闹起了桑叶荒。有人计算,以杭州为例,三年级小学生2万多人,如果每人养10条,蚕宝宝就得20多万条。家长们抱怨:所有的孩子都养蚕,哪里去找那么多桑叶?而且孩子小,哪里会喂养?全是家长代劳,尽给我们添负担。但老师们则认为养蚕是相当有好处的,而且每个孩子都应该参与。此事经几家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热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社会生活,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立意: 1.学生养蚕好处多; 2.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社会的配套支持; 3.要把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 4.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变通; 5.不要搞形式主义 劳动教育岂能在一棵桑树上吊死 文/于立生 杭州市的家长陈妈今年狠狠体验了下四五月间的桑叶荒。日前她在朋友圈发了张蚕宝宝的照片,N多朋友跳出来,好像全杭州的三年级小朋友都在养蚕,全杭州的家长都在为找不到桑叶发愁。养蚕,是三年级科学教材的规定动作。按杭州市三年级小学生2万多人计算,如果每人养10条,蚕宝宝就得20多万条;不过,在老师们看来,养蚕是相当有好处的,而且每个孩子都应参与。(5月16日《钱江晚报》) 蚕,小时候我也养过。诚如长寿桥小学科学老师余文冲所说:从人文角度来讲,养蚕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珍爱生命的意识。孩子们亲身体验蚕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这是生命教育很好的一课。养蚕本来确实挺好,清代大学者段玉裁也曾称:小学宜兴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意指小朋友到七八岁,除了该教读书识字,也得进行洒水浇花、打扫卫生的家务劳动教育,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节教育。养蚕,脱出分分分,是命根;考考考,是法宝的应试教育的桎梏,当然可以包含在家务劳动教育的范畴之内。 不过,科学教育也好,人文教育也罢,又或劳动教育,那也全无必要在一棵桑树上吊死。毕竟,城市不比乡村,哪来那么多的桑叶养蚕?这下可好,千篇一律运动式养蚕,搞得杭城桑叶贵,奇货可居,家长给折腾得有去公园偷摘桑叶的,有辗托人找农科单位朋友要桑叶的,有驱车四五十公里下乡搜罗桑叶的,还有在网上求购桑叶的,五花八门。 去年7月,教育部、全国少工委等机构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开齐上好家政、园艺等劳技课,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木和农作物,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适当开展养殖;但可没说没条件养蚕,也得创造条件养蚕。无论推进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抑或劳动教育,那也得从实际出发,具体对待,完全可以灵活变通,搞多元化嘛。养不了蚕,可以养其他小动物,或者种点花木盆景,甚至小葱、大蒜、生姜,效果不是一样吗?又何必一窝蜂地去养蚕? 千篇一律一窝蜂运动式养蚕,其结果只能是苦了家长,还达不到教育效果。一则,没有

我们来养蚕课件

我们来养蚕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养蚕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四、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丝绸。 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

后再亲手抽丝吗?” 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1.出示蚕卵。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 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宝宝出生前,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呢?”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讨论“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尝试在养蚕过程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 4.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最好让学生能观察蚁蚕孵出的一瞬间,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又去找食的情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好第一篇蚕宝宝日记。 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养蚕小记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养蚕小记》 白云区平沙小学钟颜 一、活动背景 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讲到生命周期时要求学生养蚕,并要语文教师辅导好学生写养蚕日记,学生听说可以自己养蚕,兴趣高涨。利用这个契机,我想正好可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活动对象与内容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观察记录阶段;3.汇报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或活动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搜集和整理资料;观察记录;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坚持写观察日记; 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3、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 2、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两课时) 1、教师结合科学课例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子课题,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自由组合,组成若干个观察小组。经讨论子课题产生了:(1)蚕的知识(2)怎样养蚕(3)为后养蚕的同学出谋献策 2、 【蚕卵】

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蚕时期(幼虫期) ☆蚕宝宝的外型特征 *蚕的身体可以分成13节 *蚕的身上有8对脚;分別是胸足3对(1~3节), *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 *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半月形斑纹(四龄蚕后最明显) *蚕宝宝因食性特殊,只吃单一 食物(桑叶)长大。 *蚕用口器吃桑叶,且由上往下 (或左到右或右到左)不停的吃。 *蚕的运动方式是用脚爬行 ☆蚕蜕皮了 *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时候,叫做「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条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 ☆蚕宝宝长大了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便会长大一些。 【第二阶段】蚕蛹时期 ☆五龄蚕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並且以S 型及8字型的方式吐丝。 ☆蛹化:蚕在茧中会再蜕皮一次,化成蛹,蛹的颜色是咖啡色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 案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使小学生经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增强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经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时间和要求: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三月—五月(56天) 1.学校提供蚕种 2.学生自行准备桑叶、毛笔、纸箱,尺子和家长共同饲养

3.家长检查孩子的观察日记,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能够拍照、画图、测量、文字说明、统计等。 1蚕卵—蚁蚕的变化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吐丝结茧 4蚕蛹变蚕蛾 三、活动对象与参与方式 活动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 四、养蚕小组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科学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 让学生了解中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丝来织丝绸。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2、指导孩子养蚕,讲解养蚕相关资料。

四年级科学下册 养蚕经验交流会 3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养蚕 4.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 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 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难点: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 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教学过程: 一、引入交流会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刚刚孵出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在成长中有什么变化?你还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2)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 (3)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4)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6)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概念。 (7)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三、综合小结 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教学反思:

蚕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产生背景 本活动产生纯属偶然,在一个极为自然的状态中生成,事先并未经过精心策划。在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林舒琦将自己养的蚕带到学校向同学展示,此举在班级引起轩然大波。班里的孩子大多是第一次亲眼目睹,看到爬在绿色桑叶上蠕动的黑色小生灵,显得特别新奇,特别兴奋,继而萌发了养蚕的愿望。林舒琦答应分发给和她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养,并制定了一份简单的养蚕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抓住了这一契机,当机立断进行组织。就这样,一个新的实践活动方案便应运而生。 二、活动目标 1 、使小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增强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时间 大约一个半月——两个月 四、活动对象 三年级二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活动课时间,请辅导员或林舒琦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养蚕的方法

蚕的生长过程 介绍一下蚕卵、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我们来养蚕》【创新教案】

《我们来养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既是本单元的总起课又是本单元整个学生活动的准备课。它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蚕的一生变化,在相互交流中了解一些养蚕的基本知识,激发起学生饲养的兴趣,从而引出养蚕的活动,为后续三课教学的完整展开进行一些知识与经验的铺垫。同时,该课又潜含养蚕的基本条件介绍,即必须有蚕可养、要从蚕卵开始进行观察。 学情分析 为了启发孩子们的科研意识,教师一定要鼓励孩子们多提问题,并尝试在养蚕的过程中独立探究,解决这些问题。观察蚕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教师也要随时记录下来,以利以后在养蚕过程中进行研究。对于蚕学生有一定的认知,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有养过蚕的同学,一定要让其讲讲,教师可适时进行指导。 学习目标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知道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4.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难点: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评价任务 1.知道蚕的生活条件。 2.观察蚕卵,描述和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 3.观察、描述蚁蚕。 教学准备 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蚕生长变化的照片或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蚕卵)谈话: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是泥、是豆、是芝麻、是油菜籽、是种子、是虫子、是蚂蚁的卵、是苍蝇的卵……) 2.教师谈话:这是一种动物的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吗? 3.学生猜想。 (这是蚂蚁的卵、青蛙的卵、苍蝇的卵、鱼的卵、蜻蜓的卵、蚊子的卵、飞蛾的卵……) 4.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雪白的蚕茧,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 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 (蚕要吃桑叶、蚕会结茧、蚕茧可以做成丝绸的衣服) 3.教师讲述:小小的蚕对人类的作用可大呀…… 4.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6.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为什么蚕会变成飞蛾?为什么变成飞蛾后会死?为什么蚕结的茧是圆的?蚕为什么喜欢吃桑叶?它还能不能吃别的?为什么蚕要爬到上面去结茧?为什么蚕一生中不是一个样子呢?……) 7.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生研究的问题。 8.教师讲述:同学们就蚕提出了各种饶有兴趣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有的可以通过一边养蚕一边研究。 三、观察蚕卵 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注意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因此,在观察蚕卵的时候,同学们的观察活动除了细致外,还要注意要小心。

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养蚕经验交流会》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养蚕 第四课《养蚕经验交流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是这一单元的小结课。本课重在归纳学生在养蚕过程中的所看、所思、所疑,并引导学生从中以及与蝴蝶一生的对比中发现昆虫都存在变态特征,从而抽取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目标:昆虫的变态。教材在要求学生回顾经历、总结得失、交流发现与体会的基础上,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与蝴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蚕蛾和蝴蝶的外形有诸多差异,但身体结构大致相同: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从而概括出昆虫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从蚕卵到蚁蚕,在学生们的精心喂养下,蚕一天天长大,经历了四眠五龄,终于吐丝结茧、羽化而出,又交配产卵,留下了后代。从布置任务到今天的交流会,伴随着蚕宝宝的一生,学生度过了30多个忙碌的日夜,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通过养蚕,他们亲近生命,了解生命,感受生命,更加珍爱生命;通过养蚕,他们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次做科学的过程,他们有很多观察记录需要展示,有许多发现和感想需要交流。

三、教学目标: 1、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 2、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 3、知道蚕和蝴蝶一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汇报观察结果。 五、说教法和学法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课前提前通知学生开展本次活动,让学生整理好自己本组交流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交流。

1.我们来养蚕教学设计

1.我们来养蚕 教学内容: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4—15页《我们来养蚕》 教学目标: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2、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3、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 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板书课题,齐读一遍) 二、学习新课

1、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 3、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 (播放视频,让学生看后再议) 4、看完视频提问:你知道了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有意识的提出以下问题: (1)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可以用什么代替桑叶? (告诉学生可以用莴笋叶代替桑叶,但要记住不可以两种叶子混吃,如果用莴笋叶,一开始就用并不要改变。) (2)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知道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并且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 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3)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蚁蚕的图片) 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用语言描述蚁蚕。 5、解决问题: (1)蚕也要呼吸空气吗?它用什么来呼吸呢? 蚕需要呼吸空气。蚕的身体侧面有两排小黑点,那是它的呼吸器官,叫做气门。蚕就是通过气门进行呼吸的。 (2)蚕会不会生病?生了病怎么办? 会生病。生了病后,要及时为蚕室、蚕具冲刷消毒,通风透气,发现病死蚕,应将其放入盛有漂白粉或石灰的缸中,集中深埋或烧毁,并请兽医现场诊治。 (3)蚕宝宝住在哪里? 蚕宝宝怕冷,温度保持在20-30摄氏度最好,还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6、课件出示:养蚕的方法简介,让学生读一读。 7、拓展延伸:简介中国养蚕的历史。 三、总结 你能养蚕了?养蚕需要做些什么? 谈话:如果哪一天,你不论是养蚕还是饲养其它小动物,老师希望你坚持为小动物记观察日记。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养蚕经验交流会1名师教学反思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4.养蚕经验交流会 构思 这个交流会的构思起源与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南山卓雅小学举行了养蚕经验交流会。我当时眼睛一亮,因为正是卓雅小学的张和平校长介绍我们买蚕种事项,他们的蚕已经结茧啦!而且他们还有始有终地搞了一个交流活动,真棒啊。那么我们可以也搞一次交流吗?我们能否成功呢?我立刻起身到戴老师那里,和他商量了一下。我们一拍即和。 经过与叶校长的沟通,我们决定4月27日举行。这个构思生成的那一天是4月20日。 设想 我和三年级的几个孩子们交流了一下:假如有一个养蚕经验交流,你们愿意参加吗?他们眼睛发亮,大声欢呼:愿意!老师,让我上去交流。他们还没有明白交流的含义,其实当时,我心里也还没有谱呢。但孩子们有兴趣,我立刻开始构思这次主题活动的过程: 1?老师介绍养蚕活动的策划、订蚕、接蚕、养蚕、栽桑树、收获蚕茧?…整个养蚕的过程。(5 分钟) 2.学生养蚕活动照片播放。(5 分钟) 3 .蚕蛾录像片播放。(10分钟) 4.学生养蚕经验交流:选出养蚕能手来。(15分钟) 5.养蚕知识竞赛(分班级,必答题、选答题):选出养蚕知识竞赛最佳班级、优秀班级。(15分钟) 6.学生养蚕能手奖状发放(10个小能手)、竞赛优秀班级(4个班级)。 7.校长总结

谁来主持呢?我自己吧。 晚上,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活动的设想和几个朋友沟通了一下,他们建议让学生来主持,毕竟是学生自己的活动,“不怕他们出错”、“锻炼他们”。我刚把这个想法透露给在我办公室里的几个四年级学生,他们立刻举手,要当主持人,足足有3、4 个。想了很久,我还是决定让三年级的孩子来。我找来了三年级的两个学生,让他们回去试着写一下主持词。他们高兴地答应了。 准备 这几天,我和学生一样的兴奋。几乎每节课下课都有几个孩子跑到六楼来,询问养蚕交流会的事儿,我应接不暇啊。 但我很开心。 在交谈中,四(1)班的孩子建议:老师,我们可以排一个短剧,就来演“蚕的一生”!这也是复习啊,又有意思!他们的建议说得我眼睛发亮。好主意! 那么谁来演呢? “我们几个护蚕小组的演!” “老师,给我们演吧,我们好辛苦,蚕都结茧了,当是给我们的奖励!” “老师,我们一定行!” 我被感动了。 “好,虽然你们不是口才最好的,但我相信,你们可以做最佳的你!”这是我看了刘可钦校长的书学来的,要做“最佳的我”! 孩子们兴奋地跳起来,纷纷回去写词。课间,他们又跑来,找我修改台词。我修改好,输入电脑,打印出来,他们拿回家背,和家长一起演。 那天是4 月25日,距离交流会只有2天时间。我都为他们捏一把汗啊! 你瞧,他们的台词好不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