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苏教版五下《数学补充习题》参考答案.doc

最新苏教版五下《数学补充习题》参考答案.doc

最新苏教版五下《数学补充习题》参考答案.doc
最新苏教版五下《数学补充习题》参考答案.doc

最新苏教版五下《数学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易方程

等式和方程的含义

1. 略

2. 30+x=804x=80 x+10=502x=50+20

3. 52+x=110

用等式性质解方程(1)

1. (1)-20(2)+54+54

2. x=105x=36x=100 x=73x=90x=5.4

3. (1)16.5+x=25x=8.5 (2)60-x=15x=45

用等式性质解方程(2)

1. (1)÷0.3(2)×5×5

2. x=5x=720x=40.5 x=0.3x=30x=

3.3

3. (1)12x=18x=1.5 (2)5x=65x=13

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

1. (1)x=32(2)x=20(3)x=3(4)x=7 (5)x=100

2. (1)-3628(2)+0.8 2.7 (3)÷315(4)×1.6

3.2

3. x=2.5x=1.9x=5.8 x=4x=2.1x=6.3

4. (1)

5.5+x=10x=4.5 (2)5x=60x=12

5. (1)x-98=2x=100 (2)x-45=128x=173

(3)7x=2.8x=0.4 (4)4x=36x=9

1. x=

2.4x=10.5x=44

2. 设昨天卖出x套。 x+15=82x=67

3. 设客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 x-30=80x=110

4. (1)设王老师买了x个足球。 x+6=18x=12

(2)设每个篮球x元。 1.2x=60x=50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1. x=9x=5x=25

2. (1)柏树的棵数×3-15=松树的棵数

设校园里有x棵柏树。 3x-15=75x=30

(2)科技书的本数×4+40=文艺书的本数

设科技书有x本。 4x+40=320x=70

3. 设养公鸡x只。 4x-20=780x=200

200+780=980(只)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 +26106-1591×2920÷2340

2. x=15x=0.5x=5.6 x=14.5x=0.9x=64

3. 设它的高是x米。 5.6x=11.2x=2

4. 设底边上的高是x厘米。 24×x÷2=216x=18

5. 设每个足球x元。 12x+140=500x=30

6. 设普通列车每小时能行驶x千米。 2x+60=300x=120

7. 设李小刚原来带了x元钱。 12x+4+16=x x=40

1. x=4x=5x=12x=5

2. (1)大米面粉设面粉运来x袋。 4x+x=45x=9

(2)桃树梨树设梨树有x棵。 2.6x-x=32x=20

3. 设番茄占地x平方米。 2x+x=30×16x=160

黄瓜占地:160×2=320(平方米)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1. x=9x=8x=12x=10

2. 设x小时后两车之间相距52.5千米。 120x-85x=52.5x=1.5

3. 设乙船的速度为x千米/时。 23×12+12x=708x=36

4. 设这辆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x千米。 1.8x-1.2x=54x=90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 x=3x=0.3x=6x=65

2. 设灰兔有x只。 4x+x=80x=16

白兔:16×4=64(只)

3. 设小红今年x岁。 4x-x=24x=8

爸爸:8×4=32(岁)

4. 设小华每秒跑x米。 4.5×40+40x=400x=

5.5

5. 设每本练习本x元。 5x-3x=5x=2.5

6. 设x小时后两船相距30千米。 32x-28x=30x=

7.5

7. 设每箱荔枝x元。 56×24+19x=2826x=78

整理与练习(1)

1. 略

2. x=7x=990x=4.8x=0.5x=1 x=6x=5x=1.6x =2

3. 设《数学故事》每本售价x元。 14+x=30x=16

4. 设这个水库的警戒水位是x米。 x+0.64=24.4x=23.76

5. 设这个滴水龙头平均每分钟滴水x千克。 30x=1.8x=0.06

6. 设黑天鹅有x只。 4x+6=102x=24

7. 设一把椅子x元。 730+6x=1120x=65

整理与练习(2)

1. x=3x=5.4x=4.8 x=6.6x=5x=8

2. 设食堂平均每天用大米x千克。 5x+120=500x=76

3. 设这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x米。 x×20÷2=80x=8

4. 设它的宽是x米。 (19+x)×2=64x=13

5. 设张老师一共购买了x套。 (68+52)x=960x=8

6. (1)设x秒后两人相遇。 (6+4)x=100x=10

(2)设x秒后小颖比小婷整整多跑1圈。 6x-4x=200x=100

二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1. 七十十十二九十十十一

2. (1)24292829(2)略

3. (1)0到1岁22厘米(2)4岁(3)125厘米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1. (1)12(2)7

2~3. 略

折线统计图练习

1. (1)夏至15冬至11(2)夏至冬至冬至夏至

2. (1)1个2个(2)平平

3. 略

三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1. (1)513513(2)6868417

2. 918273645546372 9,18,27,36,45,54,63,72……

3. 18124×96×61,2,3,4,6,9,12,18,36

4. 4,8,12,16,20,24,28,32,36,40,44,48 8,16,24,32,40,48 不是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

1. 8,10,12,40,76,88,90,92 5,10,15,40,75,90

2. 略

3. (1)0,2,4,6,8(2)0,5(3)0

4. (1)10,50,80,18,58 (2)51,81,85,15

3的倍数的特征

1. 59637972,51,201,225

2. 42,105,504

3. 51÷3,81÷3,195÷3,126÷3

4. 略

5. 831 108

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

1. 1,2,3,6,9,186,12,18,24,30,36,42,48

2. 20,96,456,20096,75,501,456,135 20,65,75,305,135,200

3. 略

4. (1)101112是(2)102030是

质数和合数

1.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1

2. 略

3. 3,5,59,679,51,57,63,69 1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1. (1)455(2)因(3)因质因

2. 15=3×521=3×725=5×527=3×3×3 33=3×1135=5×739=3×13

3. 略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 1,2,3,4,6,121,2,3,5,6,10,15,30 1,2,3,6 6

2. 略

3. 1,2,3,4,6,8,12,24 1,2,4,8,16,321,2,4,88

4. 2215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

苏教版五下数学教案全集

教学计划 一、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基本要求 数与代数 1、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 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3、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 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调研试卷 一、填空。(32分) 1、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枝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 ,每人分得铅笔总数的( )( ) 。 2、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 ) 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 ) 。89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它就是最小的质数了。 3、在( )里填上“>”、“<”或“=”。 0.88( )89 14 ( )15 157 ( ) 217 4、11厘米=( )( ) 米 53分=( )( ) 时 27千克=( )( ) 吨 5、 黑棋子的个数是白棋子的14 , 甲彩带的长是乙彩带的( )( ) , 黑棋子有( )个。 乙彩带的长是甲彩带的( )( ) 。 6、在下列( )里 填上适当的分数。 7、如果x ÷3=1.2,那么x +1.46=( )。 8、“五(3)班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3 2”,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 9、17和51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6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 ),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 10、在15、18、20、25、40中,( )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3;( )是3和5的公倍数;( )和( )有公因数2和5。 11、五(1)班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每组6人或每组7人都正好,五(1) 班最少有( )名学生;五(2)班学生每组10人或每组8人都剩1人,五(2) 班最少有( )名学生。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甲乙两筐苹果,甲筐x 千克,乙筐32千克。从乙筐拿4千克放入甲筐,两筐苹果就一样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

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后记: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填空. 1.在讲“数的整除”时,我们所指的数,一般是指,不包括. 2.在6÷12=0.5 91÷13=7 8÷5=1…3 25÷7=3…4,这三个式子里,能整除的式子 是,能除尽的式子有个,不能整除的算式有个. 3.在28=2×2×7这个形式中,每个质数都是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4.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表示. 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只乒乓球的体积约15 ; 一台冰箱的所占空间约是1.5 ; 一间教室占地面积约48 ; 一个墨水瓶的容积约是60 . 6.5.7升=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写出符合下列要求且互质的两个数(各写出一组即可) 两个都是合数;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8.在20的所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在15的所有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是. 9.按照自然数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为. 10.请你按照下面的要求分别写出一个数: 能同时被2、3和5整除最小的三位数;能同时整除6和8的最大的数.1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质数: 20= + = + = + + . 12.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3.正方体棱长扩大3倍,则表面积扩大倍,体积增加倍. 14.10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比较这两个数的乘积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我发现. 二、判断题. 15.任何一个自然数都至少有两个约数..(判断对错) 16.最小的质数是1..(判断对错) 17.在五个连续的自然数中,必有一个是5的倍数..(判断对错) 18.输液瓶里装了500毫升的药液,输液瓶的容积就是500毫升..(判断对错)19.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体积也一定相等.(判断对错). 20.长方体的6个面只能是长方形,不可能是正方形.. 21.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判断对错) 22.两个数的公约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小..(判断对错) 三、单一选择题. 23.全体非零的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 A.质数和合数B.奇数和偶数 C.质数、合数和1 D.上面三种都不对 24.下面()个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A.4 B.9 C.16 D.64 25.既能整除15,又能整除30的数是() A.15 B.30 C.60 D.90 26.6和7都是42的()

(完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拟写人:曾艳芬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44人,女生21人,男生23人。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他们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苏教版答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期中检测卷(一) 姓名 得分 等第 一、仔细填空。(29分) 1、 ( )36 = 12 5=( )÷( )=()10 2、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 3、如果a 、b 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且a 、b 都不为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如果a 、b 是两个非零的自然数,且a 是b 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 )( ) 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 ) 。 11、如果 6 A 是假分数,那么A 最大是( );如果 6 A 是真分数,那么A 最小 是( )。 5、填出最简分数。 45千克= ()()吨 15分=()()时 20公顷=( )() 平方千米 6、方程2y=x 中,如果y=9,那么,x=( ),x+4=( )。 7、 5a (a 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 ( )时,5a 是真分数,当a ( ) 时,5a 是假分数,当a ( )时,5 a 等于4。 8、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60,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9、在0.75、87、4 3 、0.8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相等的数是( )和( )。 10、27 1 的分数单位是( ),再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结果是1。 11、小芳卧室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中间的6块组成了一个图案。在保持组合图案不变的情况下,有( )种不同的贴法。 12、4 3 的分母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 加上( )。 13、一个数除以8余1,除以6也余1 ,这个数最小

是( )。 二、认真判断。(5分)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却不一定是方程。………………………………( ) 2、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3、把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1 4 米。……………………………………( ) 4、假分数都比1大。…………………………………………………… ( ) 5、大于73 而小于 7 5 的最简分数只有一个………………………………… ( ) 三、慎重选择。(5分) 1、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 )。 A. 12个 B.15个 C. 9个 D.6个 2、在73、129、87、3625、91 13中,最简分数有( )个。 A 、4 B 、3 C 、2 3、X 5 是真分数,x 的值有( )种可能。 A. 3 B. 4 C. 5 D. 6 4、因为68=3 4 ,所以这两个分数的( )。 A 大小相等 B 分数单位相同 C 分数单位和大小都相同 5、做10道数学题,小明用了8分钟,小华用了11分钟,小强用了9分钟,( )做得快。 A. 小明 B. 小华 C. 小强 四、认真计算。(36分) 1、约分。(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分) 129 85 34 3272 2、 把下列各小数化成分数。(6分) 0.85= 4.4= 3.375= 3、把下列各分数化成小数。(6分) 36 27 = 2416= 189= 4、求X 的值:(18分) X ÷2.4=4 210+X=640 0.7X=0.56 X ÷4=160 X +0.35=7.25 2X=10.4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引: 教师谈话说明学习内容。 二、议: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

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练: 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6.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最新

苏教版五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仔细填空. 1. ==20÷=. 2.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3.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4.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4),她坐在第列第行.小丽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5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是(,). 5.如果是假分数,那么A最大是;如果是真分数,那么A最小是. 6.填出最简分数. 45千克=吨 15分=时 40平方米=公顷. 7.方程2y=x中,如果y=9,那么,x= ,x+4= . 8.(a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 时,是真分数,当a 时,是假分数,当a 时,等于4. 9.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60,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10.在0.75、、、0.8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相等的数是和. 11.3的分数单位是,它有这样的份,它,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12.小芳卧室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中间的6块组成了一个图案.在保持组合图案不变的情况下,有种不同的贴法. 13.把的分母加上8,要使原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二、认真判断. 1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却不一定是方程..(判断对错) 15.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判断对错) 16.把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米..(判断对错) 17.假分数都比1大..(判断对错) 18.4千克的与1千克的相等..(判断对错) 三、慎重选择.

19.一个分数约分为最简分数后大小不变,分数单位() A.变大了B.变小了C.不变 D.无法判断 20.在、、、、中,最简分数有()个. A.4 B.3 C.2 21.是真分数,x的值有()种可能. A.3 B.4 C.5 D.6 22.小明做24道数学题,已完成了16道,还需完成全部题目的() A.B.C. 23.A的与B的相等(A、B不为0),那么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无法确定 四、认真计算. 24.计算,得数要约成最简分数 += ﹣= ﹣= += 25.解方程 0.36+x=1.28 x﹣75=175 0.36x=7.2 x÷0.25=1. 26.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7= 0.25= 0.041= 3.2= 27.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 五、行随心动 28.(1)分别用数对表示出A、B、C、的位置. A(、) B(、) C(、)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的形状,对应点分别用A′、B′、C′表示,则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A′(、) B′(、) C′(、)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的顺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 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一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方程的 意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 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 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 + 50 = 100)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 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 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 + 50 > 100)

追问:x表示什么? 3. 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 + 50 = 150,x + 50 < 200。 4. 出示:2x = 200。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 5. 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50 + 50=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 50 + 50 =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 指出: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 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 + 50 = 100 是否含有未知数 x + 50 = 150 x + 50 > 100

2020最新苏教版五下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甲仓存粮a吨,乙仓存粮是甲仓的1.5倍,甲、乙两仓共存粮吨,甲仓比乙仓少存粮吨. 2.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3.如果a、b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且a、b都不为0),则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如果a、b是两个非零的自然数,且a是b的倍数,则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4.把3米长的钢筋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5.填出最简分数. 45千克=吨; 15分=时; 20公顷=平方千米. 6. == ÷=. 7.(a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 时,是真分数,当a 时,是假分数,当a 时,等于4. 8.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60,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9.在0.75、、、0.7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数,相等的数是和. 10.的分数单位是,再减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结果是1. 11.一个数除以8余1,除以6也余1,这个数最小是. 12.把的分母加上8,要使原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18分)(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在后面括号内) 13.下面式子中,是方程的() A.x﹣5 B.3a+2b=18 C.2y>3 14.在、、、、中,最简分数有()个. A.4 B.3 C.2 15.是真分数,不可能()1. A.大于 B.等于 C.小于或等于 16.因为=,所以这两个数的() A.大小相等 B.分数单位相同 C.分数单位和大小都相同 17.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0,这样的分数有()个. A.2 B.3 C.4 18.生产一个零件,甲要小时,乙要小时,()做得快. A.甲B.乙C.无法确定 19.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要裁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 A.12个B.9个C.6个 20.将3米长的木棒锯成相等的小段,共锯了5次,每小段占这根木棒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全册)一单元减法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方程”,第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三次。“积与积的奇偶性”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蒜叶的生长”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填空(26分,每空1分) 1.①X+23,②5﹣a=5,③0.12m=24,④X﹣2.5<11,⑤12×2=24,⑥12s;在这6个式子中, 是等式;是方程.(填序号)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分数. 170平方分米=平方米; 11分=时; 20厘米=米. 3.把20分米、16分米的绳子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且都没有剩余,每段绳子最长是 分米,一共可以剪成段. 4.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是全长的,每段长米. 5.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6.如果X÷3=1.8,那么X+1.6= ;10﹣X= . 7.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a,这三个数分别是、、. 8.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和. 9.分数,当x 时是最大真分数;当x 时是最小假分数;当X 时,可以转化为最小的带分数. 10.五(3)班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每组6人或每组7人都余5人,五(3)班最少有 名学生. 二、判断 11.大于而小于的分数只有一个..(判断对错) 1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判断对错)13.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判断对错) 14.4千克的等于1千克的..(判断对错) 15.分数单位和分数值都比大..(判断对错) 三、选择(5分.填上合适的序号) 16.张力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4),她同桌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 A.(6,4)B.(5,3)C.(4,4)D.(5,5) 17.小明收集了一些邮票,拿出自己邮票的一半还少2张送给小军,这时他自己还剩50张邮票.求小明原有多少张邮票的正确算式是() A.(50﹣2)×2 B.(50+2)×2 C.50×2+2 D.50×2﹣2 18.把3公顷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A.公顷B.公顷C.公顷D.总面积的 19.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三角形乙的面积是甲的,那么三角形丙的面积是甲的() A.B.C.D.无法确定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8)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0)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3) 第五单元元、角、分 (40)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45)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 9+5 9+3 9+4 9+9 9+8 9+6 9+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7 9+()=149+()=15

9+()=169+()=13 9+()=189+()=12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 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 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回答: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3、评一评、比一比。 引导:小朋友,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你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法好,为什么觉得它好?把别人的方法和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 4、活动小结。 同学们积极思考、团结协作,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5、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题) 计算12-9和16-9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17-9=()12-9=()15-9=() 想:9加()得17 想:9加()得12 想:9加()得15 2、9+()=12 9+()=11 9+()=14 12-9=()11-9=()14-9=() 3、5+9=()7+9=()4+9=() 14-9=()16-9=()13-9=() 4、“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5、“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6、“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准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缑氏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 1+3=4

方法3:先减3,再减6,得出4。 板书:13-3-6=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小蚂蚁推木块)。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 12-9=10-9=14-9=18-9=11-9= 19-9=16-9=13-9=17-9=15-9= 4.出示算式: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 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计算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13-9=4 方法二:10-9=1 1+3=4。 方法三: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四:9加(4)等于1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XX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