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及构建

服务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及构建

服务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及构建
服务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及构建

服务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及构建

王卉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福州350014)

〔摘要〕服务型乡镇政府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服务为行政理念,以法治为准则,以承担乡村公共责任为己任的新型政府。其职能可概括为提供公共产品,管理公共事务;培育农村市场,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完善社会管理,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等三个方面。实现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型需要从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公务员素质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服务型乡镇政府;服务;职能转型

〔中图分类号〕D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203(2009)02-0040-03

一、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内涵特征

(一)服务型乡镇政府是民主的政府。民主行政是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内在要求,在民主行政的理念下,政府必须正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把握农民和乡镇政府的主仆关系;乡镇政府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体现农民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乡镇政府行为必须是公开的、透明的,政务公开,确保农民参与,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乡镇政府只有从命令行政转向民主行政,才能与乡村社会之间形成建设性的关系,使广大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建设合力,乡镇政府也才能在农村各项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服务功能。

(二)服务型乡镇政府是服务的政府。这就要求乡镇政府树立以农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依据,真正做到“以公众的期望决定策略设计的蓝图,以公众的需求决定服务的内涵与方式,以公众的满意度衡量政策执行的成效,以公众的评价决定政策变迁的方向。”乡镇政府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和产品,把钱投到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这也是乡镇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二是乡镇政府开展其他一切农村工作都应体现便民、主动和服务的特色。

(三)服务型乡镇政府是法治的政府。法治的作用在于通过强制约束力的方式,将政府和其他社会行为主体的自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他们的行为选择提供一种预期机制和矫正机制,以维护公民权利、市场自由和公共利益。法治的核心理念是政府依法行政和政府守法,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强调的是乡镇政府任何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尤其是涉及农民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调整的时候,不能随意妄为。乡镇政府在执行法律和政策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内容、程序、方式运行,不得随意扩大自己的权力,随意增加农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义务;对于涉及农民权利等的过失服务和违法服务,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四)服务型乡镇政府是有限的政府。乡镇政府作为行政权力的末梢,可掌控的行政资源有限,政府自身的能力发挥受到“天然”的限制,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过细介入势必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所以,乡镇政府要坚决从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中退出,尽量转移出那些可以由农村社

2009年4月第32卷第2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Apr.2009

Vol.32%No.2

〔收稿日期〕2009-02-03

〔作者简介〕王卉(1962-),女,福建福州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40

会公共组织承担、由市场自行调节的职能,将主要精力放在作出决策、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方面,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和效率。

二、服务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一)提供公共产品,管理公共事务。乡镇政府作为基层地方政府,要把供给公共产品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来抓,进一步将政府职能范围转向公共领域,大力提高公共利益和公共责任意识,以领导和组织乡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向前发展为己任,全面真正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扶持农村弱势群体,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小城镇建设,推行与农民对话沟通制度,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培育农村市场,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形成与外地大市场相衔接的网络,为农民增收架设桥梁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针对大多乡镇市场功能比较单一,与产业化、集约化的要求相差甚远的情况,乡镇政府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广辟流通渠道,为农民拓展市场、增加收入提供优质服务;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鼓励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保证农产品销售畅通无阻,推动产业化健康发展;要打破地域封闭,培育市场,搞活商品流通;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调查研究,为农民出点子、找路子、想法子,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三)完善社会管理,维护乡村社会稳定。乡镇政府必须把本区域的社会稳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这就要求乡镇政府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政务、村务公开,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管理,重大社情、疫情、险情上报与处理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服务型乡镇政府职能实现路径

(一)改革行政体制,按照服务功能发挥原则来理顺县乡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方行政体制改革要求用公共服务理念来引导地方政府治理,理顺上下级的条块关系,使乡镇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力。县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凡是市场调节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就交给市场,不要管理得太多太细,要尊重乡镇政府的相对自主地位,让乡镇政府有权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情。在解决条块分割、做实乡镇政府的基础上,县政府可以按照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分化的要求对乡镇机构进行重组和整合,解决新老机构设置重复的问题。乡政府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职能需要设置部门,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进行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当然机构的合并必须取决于职能的转变,乡镇政府的各职能单位必须在坚持企业化和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同时,逐渐转向社会自主管理,为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提供行政基础。

(二)改革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乡镇财政流向上级政府,而基础教育、计划生育、民兵建设和优抚工作、农田水利等事权落到了最基层乡镇政府头上,乡镇政府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等。为了维持机构运转,乡镇政府只能到处找钱,没有多余的精力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了提高乡镇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能力,必须改革财政体制,适度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省与市、县与乡镇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根据公共产品的性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使乡镇政府有财力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中央及省、市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把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作为政府的工作重点,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公共服务的城乡失衡问题。财政体制改革将为服务型乡镇政府提供财力保障。

(三)改革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机制。我国对乡镇政府及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是由上级政府掌握,而不是由农民决定的,这使得乡镇政府和公务员必须对上负责,对下则可不必关心。而且在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工作考核体系中有不少是实行“一票否决”的硬任务,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乡镇政府只得把大量精力用在完成上级政府安排的任务上,无力顾及公共服务。显然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利于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建设,必须改革,建立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外部绩效考评机制。第一,在参与考核对象的选择上要全方位,让被考核者的上级、同事、下属和农民参与,多渠道收集工作信息,多视角评价工作绩效。第二,在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应包括职能指标、影响指标和潜力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职能指标用来考核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绩效。影响指标主要考核政府履行职能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果,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潜力指标测量潜在发展动力,反映的是服务型政府的内部管理水平。第三,在考核结果的效用

41

方面,乡镇公务员的晋升、奖惩要严格依据考核结果,对考核所反映出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通过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可以为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提供制度约束。

(四)改革决策机制,树立民主的服务型乡镇政府形象。建构乡镇政府民主决策机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推进决策的民主化。乡镇政府只有建立民主决策机制,根据农民需求的多样性,在全面把握利益差异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公平、公正的决策,得到农民的认同。第二,加强乡镇政府决策法制化。要建立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使乡镇政府行政决策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对乡镇政府的决策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以防止决策权力的滥用和决策人的违法乱纪行为。第三,逐步建立和推行乡镇领导干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促使乡镇领导干部慎重使用决策权力,避免决策失误,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

(五)努力提高乡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必须造就一支优秀的乡镇公务员队伍。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公务员的知识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行政观念陈旧,仍然习惯于“管、审、批”的权力干预型管理,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不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不深,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的能力低,方法简单粗暴等,阻碍了服务型乡镇政府职能的实现。为此,要加大对乡镇公务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使乡镇公务员掌握丰富的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行政能力,实现从管理

型、权力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为建立服务型乡镇政府提供前提和保证。

(六)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构建乡村社会力量的培育机制。政府组织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并不意味着全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直接由政府提供。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社会事务,既带来了行政规模、行政成本的扩张,又使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匮乏。作为内生力量的非政府组织的成长是乡村社会蓬勃发展的动力之源,韩国新农村实践就表明乡村社会力量是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而且由社会组织来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借鉴国外政府改革的经验,乡镇政府对社会事务管理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和鼓励市场主体及其他社会主体通过竞争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推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政府还可以积极地进行公共政策创新,通过财政补助、税收等政策,积极鼓励、承认、支持和推动农民成立经济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引导农民或民间企业提供公共产品。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既可以增大公益事业服务人员的压力,激发他们参与竞争、优化服务的积极性,提升乡村公益服务水平,又可以精简乡镇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参考文献〕

〔1〕高平堂.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6).

〔2〕彭益民.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6,(1).

What Functions a Service-Oriented Township Government Must Perform

WANG Hui

(The CPC Fu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Fuzhou350014,China)

Abstract: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a new one that takes it as its goal to protect public interests,takes service as its administrative idea,rule of law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undertaking public responsibilities as its duties.Its function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providing public products,managing public affairs,fostering the market in rural areas,guiding farmers in developing production,improving social management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To change the functions of the township gouernment,we should begin with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system,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ways and improvement of civil servants’quality.

Keywords:service-oriented township government;service;change functions

责任编辑梁华林

42

服务型政府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服务型政府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在政府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更加突出更加重要,并且逐步成为主要职能或者核心职能,这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及时高效优质地为社会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这样就必然要求凸显公共服务的职能。过去我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对政府的职能有四句话的概括,在这四句话当中,我们把公共服务放在最后。当时我们对公共服务的认识、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现在我们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必须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或核心职能,这是本质特征。 第二个特征,就是在政府组织结构上公共服务部门不仅占有相应比重,而且占有重要地位。过去我们的政府是经济建设型政府,在政府组织结构上,经济管理部门占的比重较大,地位也较突出,公共服务部门所占比重较小。比如环保,1998年改革以后把它变为国家环保总局,也只是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我们这次改革,就突出了它在政府结构中的地位。我们国家随着工业化的继续推进,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在政府结构当中都设立了环境保护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把环保部门列入内阁组成部分,我就建议设立环境保护部,列入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因为我们国家环境问题确实压力很大。前不久美国学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正处在战争状态,掠夺中国领土的,不是外国军队,而是日益严重的土地沙漠化。这种状况不加遏制,就会严重地缩小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以环境问题确实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而环保部门它是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要将公共服务职能凸显出来,而且要将公共服务部门在政府结构中放在适当的位置。 第三个特征,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中,公共服务支出所占的比例要逐渐增大,并且要成为政府的主要支出。我们要向社会、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很好地履行这项职能,政府要有相应的机构;而在财政上,要有相应的财力做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财力作基础,公共产品的生产、公共服务的提供都可能是句空话。发达国家在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当中,公共服务的支出一般都占到60%以上,我们与之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十六大以来我们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财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现,近些年我们财政支出结构,只是在增量这部分有调整,财政存量这部分调整并不大。以后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不仅要调整增量,也要调整存量。那就是各级政府要从竞争性的领域逐渐地退出来,我们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以便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个特征,服务型政府同时必须是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效能政府。因为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这是政府的义务,同时也是公民的权利。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作了明确规定,而实现公民的权利就要求政府履行相应义务。比如说公民有受教育权,要求政府提供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公民有健康的权利,要求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来保障;公民有休息权,要求我们政府为公民很好休息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一些都跟公民权利有关。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民主体制不断推进情况下才出现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在君主专治体制下,全世界都没有服务型政府。那个时候,是老百姓为统治者为封建君主服务,不是反过来统治者为老百姓服务。我们说要构建和谐社会,“和”就是要吃饱饭,“谐”就是所有的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所

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现代农业经济学论文—— 关于对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2007级经济管理专业) 学号:20071019 姓名:周嗣东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乡镇政府处于改革的前沿,其职能履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实行免征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必将直接触动我国农村基层政治体制的变革,目前在新的形势下,乡镇政府向何处去,乡镇政府的职能如何界定,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目前乡镇职能的现状 1、法律法规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规定过于泛化。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已经对乡镇政府职能做出了规定,但从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看,乡镇政府的职能规定不具体,表现在如地方组织法只是对乡镇政府的职能权限范围进行了原则规定,并未规定具体的职责范围和内容,即具体应该做什么没有明确规定。 2、全能政府的运作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型政府”思想的影响,乡镇政府目前依然习惯于充当管家,承担着很多本应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理不好的事情。具体表现在仍然习惯于采用行政方法代替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经济利益,习惯深入微观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承担着本应该属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某些职能,而无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乡镇政府也就难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3、乡镇政府权责严重不对等。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是实际工作任务来看,乡镇政府明显存在责大权小的问题,即承担的职责任务重、可运用的权力资源少,导致了乡镇政府严重依赖垂直管理部门,甚至变成上级政府的附庸,无法真正成为乡村有效管理的主体,无法真正落实自己的职责权限。 4、乡镇财政比较困难。目前乡镇财政主要实施的仍然是“承包式”的财税体制,这一体制促进了有一定非农产业来源的乡镇积聚财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业乡镇的财政实力,另外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其他地方乡镇债务普遍较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乡镇的收入渠道进一步减少,而很多乡镇依然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导致乡镇的财政危机进一步突出,靠转移支付等方式勉强维持,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乡镇,致使乡镇政府财政危机四伏,财政的危机容易引发职能危机,为乡镇职能异化埋下了伏笔。 5、乡镇干部素质不适应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队伍现状不适应农村工作实际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一是乡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目前很多乡镇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岗位所需要经济科技等理论知识,缺乏指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技能,难以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乡镇干部责任感不强。主要表现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不够,调查研究不深,缺乏奉献精神,对上级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贯彻执行不力。 二、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目前农村社会力量还较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依然需要较深介入农村社会生活,其现阶段的职能应主要定位在以下几个

公共管理学(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公共管理学 论文题目: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学生姓名刘寿青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层次专升本 批次 112 学号 W130249122015 学习中心广宗县教师进修学校 2013年 11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服务型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行和逐步建立,已是一种大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新情况,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2004年3月8日在参加全国人大陕西代表团讨论时又予以重申,至此,构建服务型政府在全国形成了共识,人们普遍认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以及结合中国政府改革的现实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中心意旨是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政府建设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现实情况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现实回顾,由此提出我国当前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操作框架,以期能够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目录 1、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经济背景 (1) 1.1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 .. (1) 1.2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特征、意义 (3) 2.1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3) 2.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4) 2.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的意义 (6) 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7) 3.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 (7) 3.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 (8) 4、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8) 4.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 (9) 4.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10) 参考文献 (11)

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

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何在 https://www.doczj.com/doc/f713552587.html, 2004年09月13日01:0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公共服务,简而言之是以公共产品为人民服务,它十分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因此,通过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将使政府的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有所创新、有所拓展、有所突破。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能自觉地把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重要依据,做大多数群众赞成的事,办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使人民群众不断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但也必须看到,深层次的改革还未完全到位,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政府职能的实现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制度性监督与约束,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还较为普遍;二是条块分割、行业垄断、部门壁垒、职能重叠现象还比较突出;三是政府、企业、公民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四是政企不分,企业运营过分依赖政府保护等问题还比较普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五是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度还不高,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仍较突出,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桎梏,是加快发展的阻碍,同时也是激发体制创新、发挥后发优势的动力。历史上,我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大包干”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现阶段,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优化发展环境,进行体制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提高省际竞争力、加快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在我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关系问题始终是我省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我省“十五”计划又进一步把“以人为本”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把保护和改善居民的发展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切实转变职能促进乡镇工作和谐发展 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甚至是经营型转变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机遇。如何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是摆在乡镇一级基层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乡镇职能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乡镇职能转变提出了新要求。乡镇机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其职能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乡镇的一些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各种新出现的情况,一些新的职能需要重新增添。 2、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乡镇职能转变。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这就要求乡镇转变传统的粗放农业管理方式,增强规划和经营意识,为农民提供从产前到销售的具体指导和服务,而目前的乡镇职能对此却无具体的要求。 3、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乡镇职能转变的助推器。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使农民负担减轻,乡镇由原来找农民“收粮催款”,变成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补贴”,由索到予,乡镇工作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对乡镇职能的基本定位。 在一份转型经济国际比较经验的专题报告中,世界银行提出了界定政府活动范围的3条原则。第一,政府应当大幅度减少在社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职能,除了国防、初级教育等少数例外,应当允许和鼓励企业来承担这些职能。第二,政府应当停止对私营合法商业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同时应当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性,为私营部门发展和竞争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和体制环境。第三,政府应当为社会成员中最需要保护的脆弱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参考这3条原则,乡镇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改进调控和服务经济的方式,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四大职能上,从而建立精简、效能、便民的乡镇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甚至经营型的转变。 三、乡镇干部的“两个转变”是乡镇职能转变的基础。 乡镇干部必须做到“两个转变”,为乡镇职能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1、转变观念。一要转变计划经济的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二要转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观念。三要转变自以为是的观念,树立开放的观念。四要转变“人治”的观念,树立民主法制观念。2、转变作风。乡镇应该紧紧抓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一重点,加快干部角色转换,切实搞好服务,以服务架起政府与农民的纽带,实现乡镇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在服务方式方法上,应有4条基本原则:一是服务的指导性。在为群众服务上代办不包办,指导不强迫。二是服务的有限性。应延伸乡镇服务的手臂和触角,加快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体系。三是服务的群众性。真正把群众所想所盼、急需急用作为服务的重点。四是服务的长效性。把服务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使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造服务型政府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工作 乡镇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石。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如何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我们提出了“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培养技能型乡镇干部”这一口号,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 一、依据产业特色,合理设置机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乡镇“七站八所”,使乡镇工作很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为农民提供服务。“条块”分割的工作机构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职能。我们结合实际,打破过去工作模式,突出服务发展职能,对乡镇内设机构进行了重设和理顺,按综合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分类组建了新的乡镇工作机构和服务机构,形成了乡镇机构职责清晰、目标明确、统一管理的新格局。目前牞全区17个乡镇内设机构除垂直管理机构外,全面进行了重新组合,统一划分为党政综合管理和经济社会服务两大块,主要设“一办二所三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政农经服务所、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经过合理调整,全区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60多个减少到110多个。乡镇工作力量已明显集中到产业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服务方面。 二、强化技能培训,力促干部转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既是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乡镇改革的重要前提。面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干部素质与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有关培养技能服务型乡镇干部,建设技能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实施办法,把干部培训作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整合培训资源,筹措培训资金,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区各乡镇已采取分散和集中培训方式累计培训干部8000多人次。二是编写实用技术手册。组织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乡镇干部实用技术手册》,乡镇干部人手一册。三是组织开展了以农牧、林果、水利、财税、司法、劳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七个比赛项目为重点的乡镇干部服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四是建立以考促学制度。五是实行干部服务技能特长公开制。 三、坚持上下联动,优化干部资源。乡镇职能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和关系的调整,必须统筹考虑。为此,我们首先是科学配备领导班子,精减领导职数。全区乡镇领导职数由之前的185名减到140名,乡镇党政班子正职领导由原来的34名减少为23名。精减后的领导班子在班子结构、人员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方面都比过去更加合理。其次是优化组合干部队伍。适应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实行按产业或工作项目将干部编组定岗,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三是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机制。四是对在竞争上岗中岗位发生变化的干部实行“三变三不变三鼓励”的优惠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鼓励乡镇干部自担风险、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或承建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干部带薪从事民营经济、创办企业,鼓励干部带薪到农村和街道社区担任职务。五是妥善分流富余人员。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1)

本刊特稿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高小平 [摘 要]本文通过对行政管理形态的演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特点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 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工作重点、物质保障、机制体系、评价 制度、基础工程和理论支撑等意见和观点,提出了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8)专刊-0007-03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2008年2月23日胡 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一届全国人大一 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 的第6次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 革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 务。 一、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看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 政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 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 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成服务政 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充满活力、富有效 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人 员资源和法律制度的总合。用10多年的时间,在改革开放 30年的基础上,通过40年的努力,建立一整套新的比较完 善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系统中的宏伟 工程。服务行政、责任行政、法治行政和廉洁行政从不同层 面、不同角度对政府改革提出了诉求。就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而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基本 要求。 服务型政府,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全新概念。 作为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提出社会主义国 家政府的人民性、公共性命题,新中国建立人民政府的宗旨 就是为人民服务。服务型政府是体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人民政府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性质的政府,这是一以贯之的。作为全新概 念,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 为本,将公共服务职能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最大限度地满 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传承性与 开创性的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是政府在领导方 式、工作重点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等方面相互联系、互动发 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选择。 把建设服务型政府摆在突出位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 义。第一,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 求,政府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公共资源更多 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服务型政府的提法,体现了 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方向;第二,公共服务是政府全方位的 最基本职能,为各个政府部门、各个层级政府所共有,而其 他职能则往往以某个层级、某些部门为主,服务型政府的表 述,概括了我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共有职能,强化了政府 的公共属性,符合现代政府共性规律,有助于推动政府全面 履行职能;第三,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就是要更好地为经济 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管理要体现服务,管理要寓于 服务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体现了政府管理创新的客 观要求。 二、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程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 深化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从酝酿、起步到发展创新,大体经 过了三个阶段。 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政治学、法 学等要恢复研究,“赶快补课”。一批专家学者大力提倡研 究行政管理学,为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随着经济体制改

论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专业:行政管理学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陈那波 完成时间2012年9 月19 日

论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共同趋势。为顺应世界改革潮流,加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中国“十一五”时期政府转型的明确目标。有效推进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厘清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明确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促进作用,认清当前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与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综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相互作用

目录 前言 (1) 一、导论 (2)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述 (2) (二)电子政务的内涵 (2) (三)电子政务的研究 (2) 二、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4) (一)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组织的影响 (4) 1、行政组织功能的多样化 (4) 2、组织结构形态的扁平化 (4) 3、政府行政组织运行程序的开放化 (4) 4、行政组织运作方式的民主化 (5)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方式的作用 (5) 1、变革政府决策方式 (5) 2、推动政府领导方式转型 (5) 3、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6) (三)、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影响 (7) 1、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 (7) 2、改变公务员的工作方式 (7) 3、减轻公务员的工作负担 (7) (四)、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的反作用 (7) 1、认识偏差导致电子政务的低效率 (8) 2、缺乏统筹发展规划,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8) 3、数字鸿沟"成为制约服务型政府推广和发展的瓶颈 (8) 4、信息安全隐患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潜在威胁 (8) 5、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决策的负面影响 (9) 三、电子政务在服务型政务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10) 参考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

怎样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09湖北厅考笔试案例题和综合类策论题变形】(1)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2)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四个分开)(4)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5)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6)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7)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8)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公共服务问题【2009年湖北考厅笔试公共服务型政府案例分析题:M市为方便群众、提高行政效率,开通了三条服务热线,并取得良好效果。①请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评析M市的做法;②M市的做法对我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 (1)什么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2)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积极意义(要结合所给材料,本答案是通用原理) 第一,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在我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地区间和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加、内外需失衡、投资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又与我国当前存在的两对突出矛盾密切相关:一是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质量低下之间的矛盾;二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对政府职能的新要求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之间的矛盾。公共服务是维护社会基本公平的基础,通常发挥着社会矛盾的“缓冲器”作用。因此,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改善我国公共服务状况,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突出矛盾,顺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有利于健全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当前在我国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中,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制,没有建立规范的政府分工和问责机制,没有形成地区间和城乡之间资源的公平配置制度,由此严重影响了公共服务所提供的数量和质量,并制约了公共服务基本功能的有效发挥。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责任,促进政府间间接竞争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健全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各种体制机制,引导各级政府逐步树立以公共, 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职能观和绩效观。 第三,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随着信息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国家之间、地方之间公共服务的差异也越来越敏感,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政府在公共服务上花了多少钱,更关心这些支出取得了哪些效果,对公众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什么切实的改善。从满足信息需求的层面来看,加快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并形成定期公开报告制度,不仅为政府进一步改善我国公共服务提供决策参考,而且可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提高他们参与政府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提升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 第四,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政府资源配置的职能不仅没有削弱而且还在不断加强。虽然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仅20%左右,但从政府实际能支配的资源和职能范围看,我国属于“大政府”国家。面对全球性政府规模不断扩张、政府掌控资源不断增加的趋势,改善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率,特别是加强其核心职责——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改善国民整体福利。 第五,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日趋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以

镇政府各部门职责.

1.党政综合办公室 工作职责: (1)负责好各项事务的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做好机关的后勤管理工作。 (2)负责上级机关各类文件材料收发传递、拟写和印发党委政府的通知、决定、命令等文件,负责机关的档案立卷归档管理和保密工作,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调查任务和文字材料工作。 (3)负责组织协调有关人员做好信息调研及拟稿工作,组织搞好机关的环境卫生,组织搞好机关人员的考勤登记,文件传达,会议记录等工作。 (4)负责归属部门的群众来信来访和来宾的接待工作;搞好催办、督办、查办工作。 (5)负责印章的管理和使用。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综治办公室 工作职责: (1)掌握、分析辖区内的治安形势和工作动态,及时向上反馈信息,重大问题提请党委、政府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研究解决。 (2)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 (3)指导、检查、督促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和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视情况提出行使一票否决事项的建议。 (4)协助有关部门,指导治保会、调解会和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

队伍的工作。 (5)积极开展“平安镇”创建工作。 3. 信访接持处 工作职责: (1)接待和受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2)为来信来访的群众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 (3)承办并反馈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上级机关批转与交办的信访事项。 (4)督查领导有关批示件的落实情况。 (5)向镇属各单位、各中心(部门)交办、转办、督办有关信访案件。 (6)搞好《信访条例》宣传工作。 4. 民政与残联 工作职责: (1)救助本镇特困户、受灾户、残疾人及特困高龄老人。 (2)发放军烈属、残疾军人,复退军人、原大队干部、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各项生活补助,以及救济救灾物款。 (3)接收灾情及上报。 (4)处理边界纠纷、调解赡养老人纠纷。 (5)咨询社团登记,老年人优待证、残疾人证代办,弃婴、孤儿收养,婚姻登记,殡葬,村民自治政策法规咨询,残疾人教育就业、残疾人康复等服务工作。 5.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打造服务型政府报送材料》

《打造服务型政府报送材料》强化风险控制,构建景区长效监管机制 什刹海地区是文化旅游功能街区,全境面积5.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万,区域内集中了北海、景山、恭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等一批国家保护单位。90年代后期,什刹海环湖形成酒吧街商圈逐渐成为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是国内外游客体味老北京民俗的首选之地。“吃烤鸭、逛胡同、泡酒吧”,这已经成为国内外来宾在北京的一种时尚。 近三年来,什刹海工商所在在监管标准不断提高、监管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根据什刹海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服务监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风险控制为重点,以日常巡查和“弹性巡查”、“错峰巡查”相结合的景区长效监管机制,有效保障了什刹海地区经济发展秩序的健康良好运行。 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是什刹海旅游功能区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 北京奥运期间,什刹海工商所紧扣景区特点,突出监管重点,大胆突破,因地制宜,逐渐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涉外景区监管模式,在平安奥运保障服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奥运之后,什刹海工商所把奥运期间总结的经验认真加以梳理总结,将构建什刹海旅游景区的长效监管机制作为工作的重心,积极实践探索。 长效监管机制的具体思路一是从内容上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建立信息互通制度。从人员培训、协同检查、信息共享。采取与以洋酒协

会、烟草专卖、商务局合作的方式,通过与烟草专卖、商务局协商,每季度召开一次碰头会,每月进行一次联合检查,逐步建立放心消费酒吧街。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和生产厂家工作人员对干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二是从形式上建立景区巡查制度。制定出景区巡查内容、时间、范围、人员、方式、标准,根据季节的变换、业态的变换而进行适量调换,保证景区巡查经常性,延续性和完整性。建立了执法、服务、维权于一体的平台,将触角延伸到区域的各个方面。旅游功能街区巡查小组按照巡查班次不变,人员不变,职责不变,标准不变,时间不变的“五个不变”,确保景区秩序。 三是从力量配备上,建立景区巡查调度制度。整合巡查力量,建立旅游功能街区执法小组,将奥运会期间支援场馆的外派返回人员充实到小组中,结合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巡查,形成功能街区执法小组巡查与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巡查的交叉巡查网络。 二、强化风险区域控制是落实长效监管机制的基础。奥运会后,我们把奥运期间总结的经验,建立起以风险控制为监管重点的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划定了风险控制核心区、延伸区和扩散区,实施分层次,分区域,抓重点的网格管理。 我们将什刹海旅游功能街区全区域划定为以临湖街边的核心区、以环湖周边的辐射区、以湖外其他区域的延伸区,作为风险级类的划分。从涉及的区域范围上:将重点风险监管的范围从奥运会前的酒吧街到奥运期间的什刹海环湖,继续延伸到什刹海旅游功能街区全区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玉屏县平溪镇为例 杨 伟 【内容提要】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与公众有着直接、广泛、密切的联系,承担着广泛的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对地方乃至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增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关 键 词】 乡镇政府 政府职能 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简介】贵州民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2级 杨伟 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农村实行农村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后,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新农村的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概念再一次引起农村干部的高度关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说,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①“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1(1)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摘要】公务员制度是国家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务员制度同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相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相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基本特点西方经验时代特征中国特色

目录 绪论 (1) 一、我国公务员概念、制度雏形、建立、完善及其重要意义 (2) (一)我国公务员概念 (2)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雏形 (3)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4) (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6) (五)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 (7)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特点与趋势 (9) (一)人事行政理念:由?管人治事?到以人为本 (9) (二)管理体制:由强调纵向层级到重视横向联系 (9) (三)人员任用:由以委任为主转为以聘任为主 (9) (四)用人标准:由重学历、专业知识转为强调创新能力 (10) (五)人才培养:由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 (10) (六)工资制度:由依据职级到依据绩效 (10)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11) (一)实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 (11) (二)实行竞争择优机制 (12) (三)实行廉政勤政的保障机制 (13) (四)具有能上能下、新陈代谢的机制 (13) (五)优化公务员队伍 (14) (六)实行科学合理的工资、福利及保险 (14)

四、我国公务贯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5) (一)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5) (二)全面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16)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7) 参考文献 (19)

怎样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范文最新推荐------------------------------------------------------ 怎样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已成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深化政务公开,作为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对政府工作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发挥政务信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是贯彻十七精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形象的有那* 穿越小说网言情小说网免费小说网效措施。政务公开就是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事务向社会公开,要求政府向社会公开其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但如何让政务公开真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政务公开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中央提出政务公开已历时多年了,但效果甚微,今年用法律的形式将政务公开法制化,将大大地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和职能的体现。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要发挥好政务公开应有的作用,必须广泛地开展宣传,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把政务公开工作扎实地落实到位。其次要在观念上逐步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确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思想。依据法律自觉将行政决策、执行过程及有关政府资讯向公众公开,增加透明度,接受公众的监督。二是要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规范权力运作,把权力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权责相结合,把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及其工 1/ 4

服务型政府下的公务员服务意识

服务型政府下的公务员服务意识实践调查报告 行管0802 实践背景: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的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由此,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即纳入了国家规划并成为政府自身的发展目标。作为国家行政主体的公务员,他们的素质及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对政府政策及制度的认可和拥护,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 实践目的:了解当前中国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归纳总结出当前公务员服务意识的特点,并能对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标概念: 公务员服务意识:公务员服务意识,是公务员在依法为保证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社会公众的权益实现而提供服务的行为过程中所具有的信念、观念。公务员代表政府具体实施政府所承担的公共服务,公务员的服务理念和行为直接反映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的程度和成效。在公务员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公务员服务意识是不可或缺的。 实践小组:陈益宋玮璐赵洁夏蓬琳余璐娇颜彩高露巩菲菲朱毅吴小陈颜汶锴 实践地点:建邺区人民政府南京工业大学后勤集团 实践时间:2010.10.18~2010.11.5 实践内容: 一、实习分工:陈益、宋玮璐、赵洁、颜汶锴在建邺区档案局实习,朱毅在建邺区民政局实习,吴小陈在建邺区科技局实习,夏蓬琳、余璐娇、颜彩、高露、巩菲菲在南京工业大学后勤集团实习。 二、各部门实习工作: 陈益:在建邺区档案局编研科工作。主要负责对档案局的档案志的编研,参与编写新的建邺区档案志,做文稿校对工作。 宋玮璐:在建邺区档案局保管利用科工作。保管利用科负责将档案文本扫描存档,并将文书档案整理好,归档于档案室。还有一个职能是接待查档者。 赵洁,颜汶锴:在建邺区档案局综合科。掌握和综合全区档案工作情况,承担全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等综合性文稿的起草、综合统计及会议的组织工作;负责对外联络接待和协调局、馆各科的工作。 朱毅:在建邺区民政局工作。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主管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等工作。 吴小陈:在建邺区科技局工作。负责管理科学研究、科技合作与交流,统筹协调科普工作。负责科技统计工作。 夏蓬琳:在南工大后勤集团人力资源部工作。它要负责公司劳动、工资、人事、福利综合管理工作;公司员工的招聘和调配;建立干部的工作业绩档案,组织对干部进行绩效评估的工作;公司就业规则、分配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公司工资、奖金、加班费的审核及支付管理;建立人员、技术、信息管理档案;做好员工的考勤管理工作,检查各部门对公司考勤管理执行情况;负责临时工、外协工的录用、聘用及解聘的管理工作;员工培训工作,做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民主责任。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公民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社会和公众尽职尽责。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 法治信用。法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手段、发展趋向和根本标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实质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权力意味着责任,法治意味着信用。一个法治政府必然是一个信用政府,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特征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特征 何谓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其主要特征如下:一是指在服务的理念上,政府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政府,它不是为某一类人或某一地区提供单独服务。二是在服务的方针上,政府坚持非歧视原则,公平地对待企业和公民,并采取措施保护和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每位公民都能够公平地享有政治、经济和人类文化发展的文明成果,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三是在运行的机制上,政府以尽量公开透明的方式运行,依法执政,并自觉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四是在服务的宗旨上,政府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宗旨,并将主要职责放在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上,没有个人私利与小利。 具体说来,服务型政府强调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而非管制;是有限职能政府,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并且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进程的加快,政府必须想方设法,为不同人群、不同社会组织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但不管是为谁服务,也无论是提供哪一方面的服务,政府都严格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重此轻彼。该政府模式还以市场作为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把政府角色定位在培育、完善和维护有效的市场环境上,将原先由政府垄断的公共物品的生产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转让,使市场逐渐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舞台。政府在培育市场的同时,兼顾到社会公平,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社会,政府要保持和维护它的高效率、统一性与公正性,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多样化的服务目标。总之,在向服务型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要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由微观控制走向宏观调控,对于可由市场、企业、社会承担的职能将不再干预。仅仅扮演“催化剂”和“促进者”的角色,起着“掌舵”而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