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

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

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
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

2. 初试锋芒

在其一生中,像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同时代的一些成功人士一样,陈嘉庚发过财,也破过产。陈嘉庚从父亲的公司起步,从学徒做起。他父亲的公司顺安米店在当时算是一爿实力雄厚的商铺。1892年,仅仅两年,陈嘉庚便到达人生的一大转折,从学徒升任经理和财务主管。陈嘉庚是个好经理,敬业,称职,节俭,深得父亲的信赖,父亲事事都交托给他。陈嘉庚做事无懈可击,父亲对他的经营方式、生意上的决策从未有过微词。

陈嘉庚的父亲是个干练的成功商人。他相信并且力行“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箩筐内”的格言。他从事多种投资,经营房地产、西米厂和菠萝罐头厂。在好年头,这些行业收入稳定,资金周转快,确实是有利可图的生意。陈嘉庚在任经理的两年中,给顺安赚了大钱。八年后,即1900年前后,父亲达到了他一生中商业生涯的顶峰。

然而,好景不长。1903年,陈嘉庚第四次从集美回到新加坡时,发现父亲已债台高筑。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历尽艰辛,才创办起这些店铺商行。对陈嘉庚来说,要毁掉这些企业是一种异常痛苦的经历。他明智地帮助顺安还清债务,大大地挽回了父亲的声誉,也提高了他自己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的社会声望和经济地位。有一点很重要,值得指出:他父亲长期的商业信誉,在华人社会中的地位,对陈嘉庚极为有利。1904年他最终创立自己的企业,生意一帆风顺,父亲的信誉和地位起了关键的作用。不管怎么说,顺安的倒闭对陈嘉庚来说是因祸得福,他因此得以独自纵横商界,因而能在七年内成为百万富翁。

4. 橡胶大王

1906年,陈嘉庚得到一个机会,开始经营橡胶种植业,这是他财运中一个转折点。他听说,马六甲的陈齐贤是最早开拓橡胶种植业的中国人之一;他在林文庆博士的鼓励下,获得相当可观的净利润,超过投资的10倍。但陈嘉庚无从得知这一切是如何经营,如何运作的。

碰巧,那年六月,陈嘉庚在与一名欧洲客商商谈罐头生意时,那客商一再催促陈嘉庚种橡胶牟利。陈嘉庚查询到陈齐贤的地址,了解到橡胶苗的出售情况之后,随即前去找陈齐贤,花了1800叻币,买了约18万颗橡胶籽,一颗一分叻币。

种子运到后,工人用了2个月的时间,将其套种在他福山凤梨种植园中。1909年,他又将园区扩充500英亩,用于种植橡胶,总面积达1000英亩。自此,陈嘉庚及其族亲与新加坡、马来亚的橡胶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大获其利。

陈嘉庚进入橡胶业,恰逢1909年到1910年间的橡胶热,当时胶片在伦敦的市场价暴涨到了历来的最高点。趁着价格上涨的势头,陈嘉庚卖掉福山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宗交易刚做完,他立即买进2块地,种植橡胶、凤梨。当新加坡许多殷富的华侨还在对这个新行业投资举棋不定之时,陈嘉庚敢想敢干,果断而迅速地对商情作出判断,捷足先登。最终,他和族亲在橡胶行业中占得先机,比其他多数人获益多得多。

虽然陈嘉庚对橡胶种植业、凤梨罐头业的强烈兴趣始终不减,但他从未停止向其他行业的投资活动。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航运船舶短缺,这给新加坡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问题。然而,战争却给陈嘉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借此把投资拓展到新的领域,重新调整业务重点。他进入航运业,先是租船,以后便开始购买轮船,此举给他带来巨额净利润。

陈嘉庚把生胶厂转为熟胶厂,他是新加坡小橡胶作坊主转入橡胶加工业的先驱之一;战后,陈嘉庚随即成为东南亚最富有和最前卫的实业家之一。

1919年,陈嘉庚创办了陈嘉庚公司。有陈嘉庚掌舵,公司进入了全方位快速发展时代。1925年,公司以橡胶为生命线,达到其财政的顶峰。到这个时候,陈嘉庚已经成功地建起

了自己的工商王国,成了千万富翁。英国政府把陈嘉庚看作新加坡、马来亚执牛耳的实业家,同时也是拥有其橡胶厂多项政府授予的专利的发明家。陈嘉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橡胶大王,商业大亨,出类拔萃的实业家。

10.襄助者

为使厦门大学正常发展,陈嘉庚和林文庆面临着诸多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对陈嘉庚说来,他最大的顾虑是资金的来源。为了使大学有足够厚实的经济基础,他努力工作,靠他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工商企业赚钱。此外,他还多次试图从新加坡、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的富侨中为厦门大学募捐。可叹的是每次都惨败而归。此后,从1926年到1935年,林文庆博士三次到上述三地向当地的华侨劝捐,总共募得50多万元。

在那艰难的岁月,陈嘉庚时时都能听到有人劝他停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他都断然拒绝了,理由是这对中国社会损害太大。他继续支持两校,他说:“果不幸因肩负校费致商业完全失败,此系个人之荣枯,与社会无关。”1934年,他的商业王国倒闭,随后,便有人说他毁家兴学。到1934年,他在福建为教育投入共约800万,主要是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其中厦门大学400万,正好是他起先承诺的数额。真是巧合!

无论是实业经营还是兴办教育,他的胞弟陈敬贤都是得力的臂助。1917年陈敬贤受命从新加坡回集美,创办中学师范部。他全权执掌校舍建设,为学校招聘教职员。他不辞劳苦,承担着在闽南三十多个县招收有才气的贫寒子弟入学的艰巨任务。从1919年到1922年,陈敬贤受陈嘉庚之托,大力拓展陈嘉庚公司的业务,大获其利。由于身体欠佳,1922年初,陈敬贤返回集美,帮助处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事务。因为有大量棘手的问题需要处理,他肩负的责任十分繁重,健康状况日渐恶化,不得不离开集美到外地就医。1936年逝世。

李光前是陈嘉庚的女婿,他帮助陈嘉庚维持、扩展厦门大学,功不可没。1936年,李光前捐出5万元,买进400英亩橡胶园,作为厦门大学的维持基金。战后,他继续支持陈嘉庚重建厦门大学的工程。据报道,从1950年到1961年,李光前资助厦门大学重建计划达几百万元。李光前卓有远见,于1938年创立李氏基金。基金为慈善事业、教育、科研、体育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集美大学的嘉庚图书馆、综合体育训练馆、李光前体育馆都由李氏基金捐资兴建。2010年,李氏基金决定再给集美大学捐资一千万新币,用于创办陈爱礼国际学院。1962年,李光前被任命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

陈嘉庚的另两位襄助者是陈文确、陈六使。两兄弟是陈嘉庚集美的族亲,陈六使还是集美学校的校友。二人渡洋到新加坡,在陈嘉庚手下任职,双双开拓进取,在橡胶种植、加工、贸易方面成绩卓著。1924年,二兄弟在新加坡自立门户,创办自己的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成为千万富翁。1939年,为修复被日本飞机炸毁的校舍,在集美学校校友中开展了一场募捐30万元的运动,陈六使捐资15万元。日本占领新加坡前夕,陈六使把一笔700万的巨款汇回国内,供战后集美经济、教育发展之用。据统计两兄弟捐给集美学校的款额累计达一千余万元。

敬贤公园是为纪念陈敬贤和其他为集美学校作出突出贡献的贤达而兴建的。园内,我们可以看到陈敬贤、还有李光前、陈文确、陈六使的铜像。人们将永远铭记他们,铭记他们的贡献。

13.严父慈心

陈嘉庚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他在家里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有关他的思想与举止,他的公子陈国庆提供了鲜为人知的逸闻。

在他眼中,父亲的形象是变化着的。陈国庆小时候,他觉得父亲很严厉,每天早晨6点钟就敲他的门,把他叫醒。他还在道南学校上学的时候,他母亲给他买了一条领带。这事给他造成许多不快。他父亲见到他戴领带,就把他叫过去,问道:“你脖子上戴的是什么?”“领带。”他答。父亲对他的回答很不高兴,说:“哪儿弄来的?”“母亲给我买的。”他回答。父亲便去问国庆他妈,追问为什么给买领带。接着,他又把儿子叫过去,教训道:“你还不会赚钱,就戴领带。要是会赚钱,你戴什么?”直到三十年代,他长大成人多年,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后,父亲才让他戴领带。

1931年底,陈国庆中学毕业,他想到美国留学,学军事。然而,他父亲对他的前程却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反对他赴美。父亲认为当兵没出息。不管怎么说,当兵吃苦受累,随时有危险。其实,他父亲已为他的前程作了安排——栽培他为总管三巴哇律橡胶成品厂的经理。就这样,陈国庆平生第一次接受培训,准备当经理,每月仅挣15元,相当于厂里一个普通工人一月的工资。

在他开始做第一份工作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告诉他不要坐家中的私家车去上班。他只得从家里步行半英里去赶公共汽车上班,整整六个月,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同车的工友都偷偷笑话他,有时,还故意挖苦地叫他“头家(老板)子”。六个月后,父亲给他挽回一点面子,允许用家中的汽车送他上班。父亲的用意是让他吃苦。这是东南亚华侨普遍采用的传统教育方法,目的是让子女在立业之前经受磨练。

陈嘉庚下得了重手。有时,他刻意干预起孩子的事,可真是叫人“难以容忍”。1934年,他反对陈国庆和一个女孩子的婚事是个典型的事例。陈国庆是在从香港到新加坡的意大利客船上邂逅那个姑娘并相爱的。回新加坡以后,他们经常约会,并准备提亲,结婚。但他父亲反对这门亲事,理由是这女孩喜欢跳舞,是个交际花。陈嘉庚一旦拿定主意,就无从改变。此事也如此。尽管女孩传话来说愿意改正,也无转机。

三十年代,陈国庆有较多的时间和机会在怡和轩俱乐部陪他父亲。他发现父亲是一热心肠的人,一个激人奋进的人。父亲一向以吃苦耐劳著称,却经常关心他的健康,多次告戒他不要加班加点不吃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那为抗战筹赈的艰难日子里,是父亲鼓励他组织在新加坡出生的华侨子弟参加筹赈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着实让陈国庆和同伴们感到骄傲。

战后,陈国庆和父亲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政治上都更加接近了。父亲经常放手让他去做事,这使他更坚定不移地支持父亲的事业。父亲给陈国庆印象最深的是他难能可贵的与时俱进的能力。陈嘉庚在四十年代站到毛泽东一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1950年,父亲最终离开新加坡回国,指定陈国庆和哥哥陈济民

为他的代表,管理他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产业和事务。此举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16.陈嘉庚与孙中山

陈嘉庚是为数不多的与历史同步、站在时代前列的人物。他是个商人,但却与不同时代的最高领袖有着紧密的联系。

陈嘉庚在新加坡三次会见孙中山,对他留有极深的印象。两人第一次见面在1909年,是同盟会新加坡分会的主要领导人林义顺安排的。同年5月,在孙中山离坡作欧美之行前的一天晚上,再次相会。当晚在这个半隐蔽的政治组织的总部晚晴园举行的会议上,陈嘉庚有幸目睹了在这个团体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发生的一切。会上讨论了许多事项,其中一项是有关党旗的设计方案,引起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对旗上的“青天白日”方案没有异议,但对旗上象征大地的红色则分成两种意见。孙中山默默地听着各种议论,希望能取得某种妥协。一个接待员给孙中山端来一杯开水,打断了争论。孙中山把一滴红墨水点入水中,杯子呈现出鲜红

的颜色。他举起杯子,一饮而尽,说“红是吉利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党旗设计就这么定了。顺便提一句,这设计后来被采用作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国旗。1956年,在与集美学生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陈嘉庚回忆起这段逸事。

1911年12月15日,陈嘉庚第三次见到孙中山。那时正是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从欧洲乘船往上海组织新政府,途经新加坡。和许多同盟会的会员一样,陈嘉庚也上船去欢迎孙中山。孙中山和陈嘉庚进行交谈,请求给予财政上的支持。陈嘉庚答应:如果孙中山本人需要,他可资助5万元。随后,1912年,孙中山发来电报求款,陈嘉庚如数汇去给他。1911年的不期而遇是两人最后的一次见面。那是孙中山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到新加坡。三次见面开始了陈嘉庚和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孙中山的私人友谊。

孙博士反过来也给了陈嘉庚许多帮助,特别是在他兴学历程中。

1921年,厦门大学初创时,陈嘉庚为校长的聘请问题大伤脑筋。最后,他求助于在新加坡的老朋友林文庆博士。他电请林博士回国担任厦门大学校长。收到电报,林博士进退两难,因为他已收到一封孙中山先生发给他的电报,请他到南京襄助国民政府的外交事务。林博士决定发电报给孙先生,请他最后裁决。孙中山先生支持陈嘉庚办学,同意林博士应陈嘉庚的邀请到厦门大学任职。1923年,闽军与粤军交火,打死集美学生一名,打伤一名。集美学校请愿,要求承认集美为“永久和平学村”,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立即批准请求。

第九讲高中英语翻译技巧与能力训练(上)[讲义]

高考英语翻译技巧与能力训练 高考英语中的翻译(中译英)题要求考生能应用所学过的语法和词汇来准确地表达思想,是一种要求相当高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把中文的句子译成通顺的、语法结构正确的、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英语句子,并能准确地传达中文句子中的每一个信息。该题型全面地考查学生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它对学生的动词时态、语态、名词的单复数、冠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应用能力,还对学生的词组、句型、句子结构等进行了全面考查。翻译不仅在高考英语主观题中占不小的比例,而且翻译能力还直接影响考生在作文中的表现。 高考评分标准: 1.每题中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大小写错误每两处扣一分;2.语法错误(包括时态错误)每处扣一分;3.译文没用所给的单词扣一分。 如何才能提高中译英水准,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呢?考生除了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基础外,关键还在于学会总结规律,找准中译英的切入点。 一、分析句子结构、寻找合适的句型 中文必须仔细读,一定要看的就是题目给我们的关键字或关键的词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ey words。尤其是最后两句翻译句子,它们大都在句子结构上提高了难度。读什么?读出句子结构:对于简单句,辨别出主谓宾,分清定语、同位语和状语;对于并列句,记住两个语法意义上独立的分句,须由连词连接起来;对于复合句,须区分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以及状语从句。一般来说,中译英的句型可分为三大类:1.简单句;2.并列句;3.复合句;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非谓语动词及其他一些特殊结构。回顾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时,也不难发现试题中考了一些特殊句式。如:It句型(近几年考得较为频繁)、倒装句、with结构。 例1: 昨天我的电脑坏了。(wrong) 解析:本题考查:1)简单句There be结构;2)wrong的用法;3)中英文表达的差异。 译句: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computer yesterday. 例2: 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彼此埋怨,而是互相帮助。(not…but) 解析:本题考查:1)复合句: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2)not…but结构;3)“彼此埋怨”的英文翻译。 译句:When(we are)in difficulty/When we meet with difficulties/When we have difficulties ,what we need is not to blame each other but to help each other. 例3:我们能做什么来阻止这种疾病蔓延呢?(prevent) 分析:如果有学生没有读全中文原句的话,就很有可能看成是以前所做的“我们要做些什么来阻止这种疾病的蔓延”,而译为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is disease.因为这个原因而造成扣分,就太不应该了。 译句: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is disease? 例4:他很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驾驶执照。(likely) 译句:He is likely to get the driving license with his own efforts. 分析:有些学生一看到有可能,就会想到自己比较熟悉的possible,想当然地翻译成It is possible that…的结构。其实,学生对likely这个key word的使用也是会的,完全能够使用be likely to do或It’s likely th at…的结构。 例5:上海近几年经历了许多变化,如今已成为世界闻名的经济中心。(go through) 分析:乍一看,学生很容易轻易下笔,Shanghai has gone through…,it has become…,这已成为很多学生的一个习惯,句子和句子中随便用逗号隔开,英语不像中文,必须要考虑到句子的结构,逗号也不能随意使用。而此句中,就要想到用并列句中的连接词and来连接两个成分。

学习陈嘉庚事迹材料从校友们学习陈嘉庚

学习陈嘉庚事迹材料(从校友们学习陈嘉庚) 学习陈嘉庚事迹材料 精彩导读:倾资兴学,这是嘉庚精神的精髓之一。我们有两位校友在捐资兴学方面非常突出,值得宣传。一位叫蔡继琨,一位叫施金城。先说蔡继琨,他是福建泉州人,1908年出生。曾就读集美小学,肆业于集美水产航海学校第七组,后转入集美高级师范第五组。毕业后留校任军乐教练一年,获福建省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帝国音乐学院作曲指挥专业。1936年以管弦乐作品《浔江渔火》获得国际交响乐曲公募首奖,这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大奖的交响乐作曲家…… 集美的航海教育,是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920年创办以来,虽然经历过许多坎坷,但始终没有间断。集美航海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以其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为母校争得了极高的荣誉,他们不愧是陈嘉庚先生的学子。许多校友的生动事迹,就是一部学习、弘扬嘉庚精神的、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介绍如何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每个方面都用一两个校友或一部分校友的事例加以说明。这些校友老中青都有,有最早毕业的校友,有中期毕业

的校友,也有去年才毕业的年轻校友。 一、对发展嘉庚遗业不遗余力 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创办了集美学村,如何让陈嘉庚先生的遗业不断延续发展下去,这无疑是弘扬嘉庚精神的具体体现。许多仁人志士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里要介绍一位大家十分熟悉的校友,他就是集美航海学校50年代毕业的老校友、现任集美校友总会的理事长、王景祺先生的信托人任镜波老师。 任镜波老师是集美水产航海学校29组的毕业生,在校时是学生会主席,是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集美学校发展的第一个党员。他沐浴过陈嘉庚校主的恩泽,聆听过校主的教诲,对校主无比崇敬。他在省教育厅工作多年,十年浩劫之后,他返回母校工作,先后担任集美航海学院党办、院办主任、统战部部长,被选为省、市政协委员。他对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升格为航海学院、对维护和发展陈嘉庚遗业,提出许多好的提案和建议,并为其实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海内外校友的赞许。 任镜波老师94年退休后,有几家公司和学校拟用高薪聘用他去任职。但他为了校主的事业,毅然谢绝礼聘,参加到集美大学的组建工作中来。他说:“十年浩劫,大好时光虚掷;如今能为党的教育事业和实现陈嘉庚校主的夙愿尽一点微薄之力,感到莫大的荣幸。”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精品】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精选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陈嘉庚办学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1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当我读到陈嘉庚要把自己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来办学,并且十分坚决的时候,我明白了陈嘉庚爷爷是多么爱家乡,多么爱祖国!当我读到陈嘉庚那着急的心情,坚定的语气时,我深深地感动了! 陈嘉庚爷爷,您用自己挣来的钱在家乡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的时候,您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陈嘉庚爷爷对家乡贡献很大,对祖国贡献更大!陈嘉庚的这一举动,不知为祖国培育出了多少栋梁之材!这个举动是伟大的,值得赞扬的!因为这个举动不仅培育了许多人材,还表达了陈嘉庚爷爷的爱国之情! 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上,仍有许多像陈嘉庚这样的人,他们为祖国增了许多力量,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小学生。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2 学习《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后,一个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陈嘉庚衣锦还乡时,发现自己小时候念书的私塾关闭了。一打听,原来因为贫穷,很多孩子对那点微不足道的学费依然只能望天兴叹。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要拿己远涉重洋、苦苦挣来的积蓄,可妻子犹豫不决,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她终于被说服了。于是学校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陈嘉庚先生听着琅琅书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就这样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了许许多多的学校! 读了这篇课文,我被陈嘉庚关爱孩子、热爱教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陈嘉庚的故事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他塑造的形象确实无比高大的,在于陈嘉庚先生商海弄潮的伟大成就,更在于他那被人津津乐道的情系家乡、心系教育的伟大爱国情怀! 在万众一心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依然有着数不胜数的像陈嘉庚这样的人,他们为祖

论文:浅析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障碍和策略

论文:浅析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障碍和策略摘要:翻译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要全面提升英语翻译能力,需要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掌握熟练的翻译技巧。 关键字:英语翻译能力;提升;障碍;策略 中西文化差异是影响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除了文化因素外,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将进一步的展开叙述影响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障碍及其相应的策略。 一、影响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障碍 1.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容易造成英语翻译误会 英语翻译就是汉语和英语相互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体现了跨文化现象。具体来说,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而这些层面的差异性往往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因此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容易造成英语翻译的误会。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信封的写法,在中国,习惯的书写顺序是国名,省、市、县、街道,最后才是收信人姓名。而在西方国家信封的书写顺序恰好相反。因此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需要更加注意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了翻译的准确性 英语翻译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翻译者要正确地领悟原文的意思,其次要通过译文将原文确切的表达出来,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因此翻译者需要牢固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翻译者的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翻译者的词汇量太少,经常背了忘,而又不重视巩固复习,或者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此外,语法掌握也不扎实,对一些基本的句型模棱两可,不能正确理解更不会运用。 二、提升英语翻译能力的具体策略 1.通过词汇、语法和阅读,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在英语的学习中,提高英语翻译能力,不仅要加强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词汇、语法以及阅读等的学习获取英语文化知识。 首先,通过词汇的学习了解中西文化知识。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本元素,掌握词汇的过程中,仅仅注重词汇正确的拼写和准确的发音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学会如何恰当的运用词汇和组织词汇。因此,在背诵英语词汇意思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词汇产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了解习语、谚语和成语这一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感情色彩以及

陈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

陈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要建设怎样的国家、建设怎样的社会、教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一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陈嘉庚先生一生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彻底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人民大众的愚昧无知;是为了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民主;是为了祖国社会的文明、公正、和谐。他撰写了《住屋与卫生》、《民俗非论集》,大力提倡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他倾资办学,是为了让中国人民接受更多的教育,共同建设强大的祖国。他希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是现在我们所希望和正在建设建设的中国。陈嘉庚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的重要向导之一。 陈嘉庚先生在侨居海外长达半个世纪中,曾多次大无畏地进行斗争,大力促进广大侨胞的团结。他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在南阳能遵守侨居地各种法律法规,在祖国居住期间也大力推崇知法守法。在《集美志》一书中,列举了陈嘉庚的遗教十二则,是陈嘉庚先生关于家族、社会的处世经验和为人之道,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极具现实意义。“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当下,我们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陈嘉庚先生一生中有许多突出事例,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在爱国方面,陈嘉庚先生对祖国无限忠诚热爱,他曾发电文劝告美国应立即撤军驻华军队,停止对国民党政府的一切援助,义正词严的电文震动了全世界。无论祖国处于各种困境,他都没有放弃尽“国民一份子”的社会责任。在敬业方面,他有忘我工作的态度,积极进取的激情,身体力行的风范,成为敬业者的模范。在诚信方面,陈嘉庚早年“替父还债”为人传颂;他以诚信为立身处世准则,成为诚信的实践榜样。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三个倡导”中第一个倡导的内容,契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在友善方面,陈嘉庚能团结广大华人华侨和衷共济,成为独树一帜的华侨旗帜,包括是团结的旗帜、友好的旗帜。 总之,陈嘉庚先生堪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嘉庚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以社会进步和人类彻底解放为标准的精神。作为集美大学的学生,我们应时刻牢记嘉庚精神的深刻意义和内涵,秉承“诚毅”校训,不断的升华自己。

陈嘉庚课本译文2定稿

陈嘉庚课本译文2 第四部分旅游胜地 33.鳌园 集美鳌园是陈嘉庚的科学思想和闽南民间建筑艺术完美的结合。鳌园坐落在一个小岛上,一座叫鳌头宫古庙的旧址,因此得名。该庙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的炮火摧毁。鳌园的建设花费了陈嘉庚最后十年的心血。鳌园占地一万平方米,大部分是从浅海滩围垦而成。鳌园的布局呈汉字“圖”字型。园内,除了关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石雕外,还有中国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对联石刻。 鳌园的故事还得从陈嘉庚1949年6月到1950年2月历时9个月的新中国之行说起。事情是这样的:陈嘉庚在游历山东省广智院时,看到一组包含许多提倡文明、进步、卫生的雕塑,大受启发。于是,他决定在集美建一座公园,规模比广智院更大,内容更丰富,艺术品位更高,以便人们在娱乐中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思想。 1950年,陈嘉庚谢绝了毛泽东和周恩来要他住在北京的美意,回到集美着手进行他大规模的建设计划。他决定先建一座纪念集美解放的纪念碑。陈嘉庚一刻也没有忘记是毛泽东领导的党和人民军队,经历了十年的“土地革命”,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才建立了新中国,解放了包括集美人民在内的5万万中国人民。这对人民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永久纪念。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建一座纪念碑。因为毛泽东是他在抗战时结交的可靠朋友之一,所以,他请毛泽东为纪念碑题写碑名,让集美人民永记毛主席、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恩德。纪念碑设计为鳌园的主体,四周的围墙镶嵌上精美的石雕,叫博物观,以便人们观赏、学习。他这样描述鳌园:“真大观勿嫌小岛,有旧植乃展新型。” 鳌园建筑工程于1951年9月8日动工,陈嘉庚亲自主持开工仪式。鳌园原先的计划不包括陈嘉庚墓。陈嘉庚墓是后加的。纪念碑快竣工时,一位老师傅偶然发现建筑工地附近的海滩上有一块巨石,他认为此石用作坟地,大吉大利。根据他的建议,鳌园加上了陈嘉庚墓。因此,鳌园的收尾工程一直到1961年8月陈嘉庚去世下葬后才最后完成。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浩大工程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竟然是陈嘉庚本人。他成竹在胸,挥动手杖,指挥工程建设。 34.嘉庚公园和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喜爱集美的景色胜过任何其他地方。他到过东南亚好几个国家,游历过中国20几个省,遍访名山大川,城镇都会,但在他眼里,没有一处名胜比得上集美。高集海堤和杏集海堤的建成,为他的故乡增添了新的亮色,使他更为自己的家乡感到傲。他想把这著名的文化区建设得更加引人注目,想为学生,主要是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环境。他已计划每年花20到30 万元用于美化各校校园。此外,他还有个想法:在鳌园附近建一个公园,以便村民、学生有个娱乐的地方。于是,1955年,鳌园建设初成规模之时,他又买了22亩地,供建公园之用。 不幸的是,不久陈嘉庚患了癌症,于1961年去世。公园的建设久久没有动工。直到1994年,为纪念陈嘉庚诞辰120周年,地方政府和集美学校委员会决定完成陈嘉庚的遗愿,建造他想建而未建的公园。公园按陈嘉庚原来的计划兴建,但比原计划大得多,环抱了整个鳌园;定名嘉庚公园。

张璐的精彩翻译

张璐的精彩翻译 张璐是我国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高级翻译,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首席翻译。2010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张璐作为翻译出现,是五年来首次起用女翻译。2011年因在两会记者会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坐在总理身边的张璐也受到众人追捧,走红网络,其微博点击排名甚至超过刘翔。去年和今年,张璐再次出现在两会会场,优雅的气质惹人关注。 2012年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I will not waver and carry out my duties, and will remain true to my conviction.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Goes officials should serve as loyal as they can conscientiously when they are in office and engage in modest self-reflection when their terms end.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There are people who will appreciate what I have done but 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will criticize me, ultimately,history will have the final say.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In line with the conviction that I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serve my country even at the cost of my own life, regardless of fortune or misfortune to myself. 2011年 骨肉之亲,析而不殊。 Brothers, though geographically apart will always be bound by their blood ties.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It is only with reform that we can ensure continuous existence and growth.

浅议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文档资料

浅议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很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要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学生必须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p广博的文化知识?p熟练的翻译技巧?p正确的翻译观念和严谨的翻译态度。因此,要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p掌握好汉语和英语的基础知识 翻译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从根本上讲,这个过程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深刻地理解原文;二是如何用译文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因此,译者要较好地掌握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具备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做好翻译的前提条件。 从语言学角度讲,英语和汉语之间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形合和意合的区别。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即英语中词语或句子间的连接主要依靠连接词来完成。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即汉语中词语或句子间的连接主要依靠语义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完成。例如“他今天没来,母亲住院了”(Hedidnotcometodaybecausehis mother was hospitalized),在这个例子中,汉语原文在表达因果关系时,没有使用任何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但是读者一看就能理解。然而,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必须加上连接词because,否则就会出现语法错误。二?p积累广博的文化知识 翻译材料涉及面极广,学生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具体来说,文学性的翻译需要学生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科技翻译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另外,学生还要掌握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样在翻译时才不会被句子的字面意义所迷惑。如“I decidedto sit at his feet”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决定坐在他的脚上”,但实际上,“sit at his feet”是一个习语,表示“拜他为师”。 三?p培养严谨的翻译态度 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复杂,词汇意义也复杂多变,在翻译中出现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教师应该让学生尽量避免错误,避免粗枝大叶,望文生义。此外,学生在翻译时还应多关注细节,如单词的拼写?p标点符号?p小词等。例如,“中国政府”应该翻译成Chinese government还是the Chinese government这

读陈嘉庚事迹有感

1.简朴的陈嘉庚 看了关于陈嘉庚的种种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在陈嘉庚的故居中,我仿佛看到了那发黄的帐子,自制的烛台,被褥、衣服、礼帽、皮鞋,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破旧而老式的,他家财万贯,却对自己的家事,却是“求缺不求全”。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当陈嘉庚的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企业”时,陈嘉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集美,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他边集资边办学,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经费不间断,做了许多努力,在资金匮乏时,他甚至于贱卖了自己的橡胶园! 1961年8月12日,这个伟大的企业家、教育家病逝于北京。把遗产300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一分钱也没留给子孙。 回想陈嘉庚的事后,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我是家中的“小太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我转,十分疼爱我,每天都塞给我钱,可是我身上一有钱,就会马上将它花的一贫如洗,毫不保留!我的脑子里根本似乎就不知道节俭是什么意思,更别提陈嘉庚先生一生的简朴了。现在我反思了自己,还真是不应该啊,我要好好的向陈嘉庚爷爷学习,虽然不能像他那般伟大,但是我要开始学习如何节俭! 陈嘉庚先生,你一生简朴,公而忘私,我向你致敬! 2.“一诺万金”的陈嘉庚 看了关于陈嘉庚的种种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嘉庚“替父还债赢诚信”是令我感触最深的。 陈嘉庚在17岁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其父晚年实业失败,于1904年停业,欠了20余万元。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菠萝“苏丹”、橡胶大王,陈嘉庚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这件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苦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回头想想自己,比起陈嘉庚,那可就真是大巫见小巫了。答应同学明天去她家帮她补习,结果因为和妈妈的朋友吃一顿饭而没去;答应同学要给他带某本书,结果一连拖了5天…… 看完了他这“一诺万金”的事后,我羞愧的无地自容。平常的我总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去面对诚信,可陈嘉庚就不同了。

陈嘉庚办学

<<陈嘉庚办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中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情、心理、行动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加深理解,在学得充分、学得深刻的前提下,体验人物的爱国情。精心设疑,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在学习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办学的。 3、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搜集陈嘉庚的照片和厦门大学的图片,了解陈嘉庚的生平。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文章的结构以及它的主要内容。有没有哪位同学还记得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出示课件1) 生: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师:对,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的准确。本文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谱的生活。好,我们一起再把本文的主要内容朗读一边。(出示课件2)二、感悟课文 师:复习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继续学习<<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首先我请两位同学把第一段和第二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一个问题,陈嘉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课件3) 师:好,这两个同学已经读完了,回到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上。陈嘉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出示课3)

考研英语怎样提高翻译能力

考研英语:怎样提高翻译能力? 在英语翻译备考中,许多人总想一步登天,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的孟老师在此着重强调,须知任何能力(包括英语翻译在内)的提升必定要经过反复练习的过程。当然,练习是有方法可循的,比如系统学习翻译的方法、原理、固定句式和译法、多学习比较优秀的译文等等。 要做好翻译其实并不是机械地在大量的词库句库中搜求配对,片面追求字面的精准,而是对信息的传达。这就要求译者不仅对源语言有准确的理解,并且对于目标语言也要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很多时候你能明白一整段的意思,却觉得不能自如组织成书面汉语,是因为其实你的汉语表达能力也不够。 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建议可以从经典作品的译本和各大电影字幕组的翻译作品中学习。前者的翻译作品比较严谨传神;后者则生动俏皮,富有时代气息。在学习这些资料时,并不是说某句英文只有资料里的一种翻译方法,以后碰到这句话就直接照搬照抄译文,资料只是辅助,要学习的是其中的思路和方法。 另外,不要太拘泥于所谓的翻译理论。语法和理论都是随着时代的更迭不断更新的,比如当下不断涌现出的各种新词汇,必须与时俱进。 翻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文章的理解,要彻底读懂文章想表达的思想,甚至尝试去体会原作者的想法,才能翻译出更贴切、更符合原文的译文。 所以,总结起来,你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语法学好,能正确理解句子; 第二,接受系统的翻译训练,学会翻译方法; 第三,就在提高汉语能力形成地道的表达 你可以一边学习方法和原理、多加练习,一边做语言功底上的积累,才谓标本兼治的“有效”;至于“快速”,其实是你有多勤奋的问题——假设可以使你熟能生巧、从量变达到质变的那个量是一定的。 现在的你达到那个阶段了呢??? 综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高分技巧,技巧就是牢固的知识点和强悍的答题思路,预祝所有

最新陈嘉庚的爱国事迹650字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650字五篇 陈嘉庚是侨居新加坡的一位大实业家,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他一生致力于兴实业办教育。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嘉庚的爱国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一 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二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陈嘉庚十七岁时到新加坡做生意,生意兴隆。他回到家乡后发现镇里的私塾因没有经费办学而关闭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把焦急、忧虑的心思一次又一次表达给妻子,并不厌其烦的对妻子说:“钱花掉了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陈嘉庚说服妻子,拿出积蓄,在集美办了很多学校。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我就在想:要是没有陈嘉庚先生,集美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学校,福建也不可能有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真不愧是一位爱家乡爱祖国的华侨。 陈嘉庚先生非常重视教育。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陈嘉庚先生坚持一个真理,这就是只有兴办良好的教育,才能传播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科技才能进步;科技进步了,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富裕和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陈嘉庚办学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中搭建阅读平台,帮助学生结合生活、情感,让“文心融我心”,与文字为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情、心理、行动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加深理解,在学得充分、学得深刻的前提下,体验人物的爱国情,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精心设疑,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在学习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办学的。 3、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搜集陈嘉庚的照片和厦门大学的图片,了解陈嘉

庚的生平。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以及大概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掌握的比较牢固。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1、出示生字词,指名抽读。(出示课件第2屏) 师:老师先来检查你们对生字词的,看谁能把这些词语读的既流利又准确。谁愿意先来挑战的? 师:学生读完后给予表扬鼓励。 2、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陈嘉庚办学》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第3屏) 生:课文主要将的是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内容并让学生齐读一遍。(出示课件第4屏) 师:表现不错,说明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掌声送给自己,希望你们接下来继续发挥。)

20213分钟英语精彩演讲稿带翻译

3分钟英语精彩演讲稿带翻译 是一种多中言,3分钟的英语演讲大家尝试过吗?以下是 ___了3分钟带翻译,供你参考。 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 friend should have to continue the friendship? Use specific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idea. In my heart,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to continue the friendship is sincerity. A true friendship must be built on sincerity. However, to continue a friendship is not a easy thing. Both of each other have to pay a lot. The word sincerity contains too much. Firstly, we need to be frank and honest to each other. Only if when we did so can the other side treat us like the same and thus build belief between friends. A friendship full of lies and deceit shouldn't be called friendship. Secondly, we need to be considerable and do not be self-centered. We should think more for our friends and encourage them on certain oasion. A self-centered friend can be very troublesome and annoying. No one would tolerate him for a long time. Finally, I think we should learn to promise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优秀作文1 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我看了一本书––《陈嘉庚精神》,我便对陈嘉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嘉庚是一位着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的感人事迹和他的精神教会了我很多。 陈嘉庚教会了我诚实守信。当初,陈嘉庚家道中落,家里少了许多的债,他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担起家庭的重任。他大力发展企业,最后还清了债务。他的诚实守信在商界中赢得了良好的赞誉。所以,他的成功离不开诚实。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让诚信扎根在我们的心里,让诚信遍布祖国的每个角落!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讲诚信,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陈嘉庚教会了我勤俭节约。陈嘉庚一向崇尚俭朴。他说过:“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他穿的衣服,用的烛台,都是缝缝补补的,从不舍的买新的。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是,对别人,总是慷慨解囊。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就是不浪费。 陈嘉庚教会了我爱国爱乡。陈嘉庚是着名教育家,他在奋斗创业的同时,又积极倡导教育事业,为了培养教育下一代,他兴办学校,创办了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陈嘉庚也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他积极募捐支持革命活动。抗战期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捐款援助祖国的抗战。他呼吁祖国统一。他的爱国爱乡的伟大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想,中国梦的实现,就是需要弘扬我们中华民的伟大精神。而从陈嘉庚先生身上,我学到了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爱国爱乡等的伟大精神。作为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学习他的精神,还要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拥有良好品格的人。这样,中国梦的实现,我们也尽了一份小小的力量。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优秀作文2 大家都知道厦门市许多著名的学校吧,如,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它们呀,全部都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建造的,他就是陈嘉庚。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在解放后,不余己力,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指挥工程进展,检查工程质量,群众称他为“超级总工程师”。 筹措校费 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两课时)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陈嘉庚办学》讲述了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他17岁时远涉重洋,一边打工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国,兴办学校,为家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而他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表现了这名华侨深切的爱国之情。 学情分析 这篇洋溢着爱国热情的文章一定会感动学生。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易于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好把握。学生对于理解重点句子应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引导学生多读多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要求会认“侨、涉、耽、赚、范”5个生字,会写“袖、涉、隆、蓄賺、犹、豫、范、欺、侮”10个字,掌握“远涉重洋、兴隆、赚钱、犹豫、师范、欺侮”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组词等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陈嘉庚为家乡办学的复杂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学生要像陈嘉庚那样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 难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演示文稿 第一課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杰出、远涉重洋、诚信、源源不断”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老老少少都纷纷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许多海外华侨更是慷慨解囊是什么力量促使人们这样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是的,中华儿女爱国爱民的思想自古有之,爱国爱民的行为源远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伟大人物。

张璐的精彩翻译

张璐的精彩翻译 2011年两会温总理记者会若干语句的英语翻译(张璐译文)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形势也非常复杂,做好各项工作,完成预期目标, 需要付出极大努力。 We face extremely daunting tasks and complex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We must work very hard if we are to achieve successes in our work on all fronts and meet the goals we have set. "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又要树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 满光明和希望。 We must be fully mindful of potential dangers and keep a cool hea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have firm confidence. Confidence is like the sun. It brings us and bright and hope. "扩大就业以及改善民生。 expand employment and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 益。 In the next five years and even for a much longer period of time to come,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will tak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s our priority task so that we will be able to refocu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to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labor force. And we will be able to in that way rais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 We must seize the current opportunities and make adjustments to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so that we will be able to resolve the long-standing problem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is a lack of adequate balance, 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nd we must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s. "谈到就业,我觉得我们应该重视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特别应该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主要是科技型的小企业。重视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服务业,这些都可以容纳更多的就业。 With respect to jobs,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we mus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 this course we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develop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