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开封市统计公报

2008年开封市统计公报

2008年开封市统计公报
2008年开封市统计公报

开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开封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等六大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原崛起、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一、综合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71.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4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40.0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177.7亿元,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为26.9:42.0:31.1,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190元,比上年增长13.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23.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在八大类价格指数中食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13.7%、4.2%、2.9%;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2%、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0.6%、1.9%、5.5%。

表1: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同期为100)

类别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4.7

#食品 113.7

#粮食 107.1

肉禽及其制品 135.7

蛋类 127.8

鲜菜 99.8

水产品 104.0

烟酒及用品 101.2

衣着 98.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4.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1

交通和通信 94.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4

居住 102.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万人,其中“4050”人员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全年共实现劳务输出1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实现劳务收入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等。

二、农业

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38.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7千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80.0千公顷,增加0.5千公顷;棉花播种面积82.5千公顷,增加2.1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08.1千公顷,增加9.8千公顷;蔬菜(含菜用瓜)播种面积145.3千公顷,减少7.6千公顷。全年全市粮食产量244.8万吨,比上年增产4.7%;棉花产量8.0万吨,增产13.2%;油料产量38.6万吨,增产10.6%。全年肉类总产量31.2万吨,禽蛋产量21.7万吨,奶类产量17.4万吨,水产品产量3.1万吨。

表2: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

粮食 244.8 4.7

夏粮 159.8 3.3

秋粮 84.9 7.5

油料 38.1 10.6

#花生 35.8 13.1

油菜籽 2.6 -0.8

芝麻 0.2 36.4

棉花 8.0 12.8

蔬菜(含菜用瓜) 639.0 12

水果 36.6 11.5

全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16.2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4.2千公顷。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3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农用拖拉机拥有量为26.0万台, 比上年增长0.5%;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4万台,比上年增长3.3%;农用运输机械8.2万辆,比上年增长2.2%。机耕面积353.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4%。 2007年,全市荒(沙)地造林面积7784公顷,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用材林1117公顷,下降31.5%,防护林6574公顷,增加4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1.1亿元,增长22.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完成增加值88.6亿元,增长9.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3%,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3.9亿元,增长0.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7.7亿元,增长16.7%;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65.8亿元,增长27.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8.9亿元,增长21.3%;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2.1亿元,增长23.0%。

表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31.1 22.2

#轻工业 58.9 21.3

重工业 72.1 23.0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3.9 0.5

#国有企业 7.0 -1.2

集体企业 17.7 16.7

股份制企业 65.8 27.5

股份合作制企业 6.0 23.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4.1 -15.2

其他 30.4 28.8

#非公有制工业 95.4 30.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实现利税总额84.8亿元,增长91.9%,利润总额56.3亿元,增长97.7%;6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8个,比上年减少11个,下降37.9%;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3亿元,下降28.4%。

表4: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26.4 -20.1

软饮料万吨 14.7 115.3

纱万吨 23.7 49.1

布亿米 1.2 56.8

帘子布万吨 0.4 -11.8

机制纸及纸板万吨 28.5 47.3

硫酸(折100%)万吨 10.3 -16.7

盐酸(含量31%以上)万吨 7.6 -20.0

氢氧化钠(烧碱)(折100%)万吨 8.7 16.9

合成氨万吨 19.2 -27.5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万吨 17.7 10.5

化学农药原料(折有效成分)万吨 0.3 31.1

化学药品原药(化学原料)万吨 0.1 22.5

塑料制品万吨 4.5 93.0

水泥万吨 54.4 304.5

粗钢万吨 1.7 72.6

钢材万吨 6.3 3.0

铁合金万吨 4.7 110.2

铜材(铜加工材)万吨 5.2 40.9

小型拖拉机万台 38.3 19.8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万台 1.4 55.7

全年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104个。其中,有工作量的企业98个,签定合同额87.8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5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31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3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4.1亿元,增长32.4%。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1亿元,增长1.3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9.0亿元,增长90.5%,其中,工业投资108.9亿元,增长93.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9亿元,下降22.6%。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0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94.6万平方米,增长27.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61.8万平方米,增长25.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49.24万平方米,增长19.3%;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8.1万平方米,增长31.3%。

全年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5亿元。河南喜人纤维素有限公司的4000吨羟乙基纤维素工程、河南省华泰纺织有限公司的10万纱锭生产线工程、开封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东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成投产;尉氏县中原皓月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加工项目、开封安利达金属工程有限公司的重型钢构项目、开封东大化工公司的15万吨离子膜改扩建工程、开封晋开化工有限公司的1830工程、开封市大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117.3亿元,增长19.1%;县的零售额53.6亿元,增长22.0%;县以下的零售额38.3亿元,增长9.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68.6亿元,增长15.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6.9亿元,增长28.3%;其他经济零售额3.6亿元,增长35.9%。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157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出口总额9204万美元,增长22%;进口总额2369万美元,下降60%。全年新批准自营进出口企业276个;合同利用外资25134万美元,增长65%;实际利用外资5207万美元,增长65%。

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25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2%;实现旅游总收入72.2亿元,增长19.3%。其中,接待国际游客12.7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2241.8万人次。全市共有4A级旅游景区(点)8处,星级宾馆酒店27个,旅行社45家。

六、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2007年,完成客运量570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8.1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5259万吨,货运周转量44.5亿吨公里。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9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郑民高速开封段完成前期投资300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358.9公里。全市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94.8%;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对132.2公里路段进行了大修养护,改造10座434.2延米危桥,好路率达到73.6%。“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1.52亿元,新增通油路行政村454个,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场站建设完成投资782万元,如期建成通许县汽车站。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亿元,增长10.9%;电信业务总量6.5亿元,增长11.8%,固定电话用户57.9万户,下降18.6%,宽带用户10.8万户,增长41.1%;移动电话业务总量22.3亿元,增长26.3%,用户139.7万户,增长40.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市本级完成8.6亿元,增长19.0%;区级完成3.2亿元,增长27.2%;县级完成8.6亿元,增长30.5%。税收收入完成13.7亿元,增长42.9%,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5%。全市一般预算支出60.1亿元,增长20.7%,其中市本级完成18.0亿元,增长0.7%;区级完成7.8亿元,增长23.0%;县级完成34.3亿元,增长34.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4.4亿元,比年初增加25.4亿元,增长7.1%,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92.9亿元,增加13.2亿元,增长4.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9.1亿元,增加19.6亿元,增长8.6%。

全市保险承保件数为59.1万件,其中财险19.5万件,寿险39.6万件;保费收入9.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财险1.4亿元,寿险8.1亿元。赔款支出9899.4万元,其中财险7294.5万元,寿险2604.8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7年,全市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64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7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56项,其中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市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承担国家、省科研项目147项,先后获得省级科技成果41项、专利14项,出版著作教材149部,发表论文78篇,获市级以上奖励19项。全市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5家、高新技术产品106项。全市专利申请、授权分别为229件和180件,同比增长17.4%和29.5%。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055所,在校生112.1万人,专任教师49864人,兼任教师3680人。其中,全市研究生培养单位1个,在校生4233人;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6.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3所,在校生6.3万人;技工学校13所,在校生1.9万人;普通高中47所,在校生10.3万人;普通初中250所,在校生21.3万人;小学1529所,在校生45.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606人;幼儿园9个,在园幼儿7.6万人。各级各类学校中,还有各类成人教育学校1029所,在校生12.8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7年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演出场次2394场,国内演出观众241万人次;艺术表演场所6个,演(映)出场次2052场;群艺馆、文化馆14个,组织文艺活动378次;文化站116个,组织文艺活动1583次;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74.3万册(件);博物馆1个,藏品87621件;文物保护管理机构8个,藏品20289件。全市共有广播电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9.1%。卫星收转站654座。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单位(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5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118人,其中临床医生5954人,注册护士4632人、药剂人员1266人、检验人员812人、其他卫生专业人员2454人,现有病床12294张。农村医疗卫生机构2903个,其中县级医院36个、乡镇卫生院91所、农村卫生室(所)2776个,乡村医生6962人;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卫生室(所)1.2个,拥有乡村医生3.02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41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采供血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附设健康教育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1个,高等医学院校1个,中等卫生教育机构6所。

全年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精心筹备了中国郑汴国际马拉松赛、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举重比赛预赛、全国青少年男子古典跤锦标赛、全国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和河南省围棋段位赛开封赛区的比赛、河南省第三届中原武术庙会、2007年河南省“武协杯”传统武术交流大赛暨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等。

十、环境保护

2007年,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平均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全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3天,占总天数的88.5%;全市区域声环境整体质量较好,环境噪声等效声级51.7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类标准。

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8万吨,较2006年削减0.2万吨,削减率为7.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5万吨,较2006年削减0.4万吨,削减率为12.9%,圆满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全省3%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年末全市总人口481.8万人,常住人口467.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9万人,出生率10.2‰;死亡人口2.6万人,死亡率5.4‰;自然增长率为4.8‰。

2007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6.4元,比上年增长17.8%;人均消费性支出7979.3元,增长21.3%。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434元,增长26.6%。农民人均纯收入3763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3元,增长20.6%。

全市现有城镇低保对象32500户、81430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7%,全年共救助95.6万人次,发放城市低保金7713.8万元,人均补差提高到103元。新增农村低保对象30566人,总共达到58514户、132115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5%,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4210.0万元。全年农村大病医疗救助148272人次,为145305人代缴了新农合基金,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54.8万元,比2006年增加445.6万元;城市医疗救助1386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96.5万元,比2006年增加281.0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统计数据以《2008年开封统计年鉴》为准。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党建热点面对面》

《党建热点面对面》 1.迈向“百年大党”的组织和队伍——如何看待中组部发布的xx 年党内统计公报要论摘编 公开“秘密”资料,体现自信与开放壮大的队伍。健全的组织“小数字”带来的“大启示 延伸阅读: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时间、地点、代表和党员人数 2.“赶考”一甲子启迪后来者——如何认识执政兴国60年来的党的建设要论摘编 执政以来党的建设的伟大历程执政以来党的建设的主要成果执政以来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 延伸阅读:改革开放到十七大我们党对党建经验的总结 3.观世情、察国情,看党情——怎样看待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要论摘编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不断变化世情、国情的新变化 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新考验 延伸闲读:“两个没有变”——观察国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四言八句三十二字——如何理解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总体目标要论摘编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 延伸阅读: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的历史演进 5.一根红线贯始终——为什么要把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

党的建设主线要论摘编 执政能力建设——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先进性建设——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建设理解把握贯彻“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延伸阅读:我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要经验 6.理论的旗帜实践的指南——如何认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要论摘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xx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形势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着眼“六个结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延伸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xx思想的关系 7.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建设xx主义学习型政党为什么要求领导干部多读书要论摘编 领导干部要爱读书领导干部要读好书领导干部要善读书 延伸阅读:是否真读书年度要考核 8.轮训“县官”有深意——如何看待县委书记大培训要论摘编 高级别培训释放的“信号 县委书记轮训方式的“独特之处 提升能力和素养,造就党的执政骨干 延伸阅读:湖南再推用人新举措16名县委书记“原地提为副厅 9.有位须有为有为才有味——为什么要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论摘编

2008年开封市统计公报

开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开封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等六大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原崛起、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一、综合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71.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4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40.0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177.7亿元,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为26.9:42.0:31.1,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190元,比上年增长13.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23.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在八大类价格指数中食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13.7%、4.2%、2.9%;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2%、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0.6%、1.9%、5.5%。 表1: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同期为100) 类别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4.7 #食品 113.7 #粮食 107.1 肉禽及其制品 135.7 蛋类 127.8 鲜菜 99.8

中国旅游饭店统计公报

2000年中国旅游饭店统计公报 2000年,随着一批原作"培训中心"、"招待所"、"公寓"使用的住宿设施主动要求纳入旅游饭店管理,我国旅游饭店数量规模有较大增长。到2000年末,全国共有旅游饭店10481家,比上年末增加3446家,增长%,其中星级饭店数量增幅高达%;全国旅游饭店共拥有客房万间,比上年末增加万间,增长%;共拥有床位万张,比上年末增加万张。 2000年,全国旅游饭店营业收入总额为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其中: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为亿元,占总额比例为70%;上缴营业税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星级饭店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比总体平均客房出租率高个百分点。 一、全国旅游饭店的构成情况 (一)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 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在全国10481座旅游饭店中,国有饭店有6646座,占全国旅游饭店总数的%;集体经济饭店有1280座,占%;外商投资饭店有419座,占%;港澳台投资饭店有414座,占%。以上四种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共占全部饭店的%。此外,联营、股份制、私营等其他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共有1722座,占全部涉外饭店总数的%。 从客房间数来看,在全国拥有的万间客房中,国有饭店共有万间客房,占全国旅游饭店客房总数的%;集体经济饭店共有万间客房,占%;外商投资饭店共有万间,占%;港澳台投资饭店共有万间客房,占%。以上四种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客房占全部饭店客房的%;其他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客房共有万间,占全部饭店客房数的%。 (二)按规模划分 按饭店规模大小划分的情况是:(1)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饭店129座,共有万间客房,占全国旅游饭店客房总数的%;(2)客房数在300-499间的饭店309座,共有万间客房,占%;(3) 客房数在200-299间的饭店547座,共有万间客房,占%;(4)客房数在100-199间的饭店1926座,共有万间客房,占%;(5)客房数在100间以下的饭店7570座,共有万间客房,占%。 (三)按星级划分 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有旅游涉外星级饭店6029座,比上年末增加2173座;拥有客房万间,比上年末增加万间;床位万张,比上年末增加万张。具体情况是:(1)五星级饭店117座,共有万间客房,占全国旅游涉外星级饭店客房总数的%;(2)四星级饭店352座,共有万间客房,占%;(3)三星级饭店1899座,共有万间客房,占%;(4)二星级饭店3061座,共有万间客房,占%; (5)一星级饭店600座,共有万间客房,占%。 二、分地区的旅游饭店情况 全国10481座旅游饭店分布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情况如下: (一)按拥有旅游饭店座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1506座;(2)江苏803座;(3)云南629座;(4)浙江594座;(5)山东558座;(6)北京522座;(7)湖北497座;(8)辽宁431座;(9)四川408座;(10)广西403座。 (二)按拥有旅游饭店客房间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万间;(2)辽宁万间;(3)北京万间;(4)上海万间;(5)浙江万间;(6)山东万间;(7)江苏万间;(8)海南万间;(9)四川万间;(10)广西万间。 (三)按拥有旅游涉外星级饭店座数多少排列,位居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697座;(2)江苏450座;(3)北京425座;(4)浙江411座;(5)云南408座;(6)湖北295座;(7)上海248座;(8)湖南227座;(9)辽宁216座;(10)福建213座。 三、全国旅游饭店的客房出租率情况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环保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参与宏观调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7亿吨,比上年增加3.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8%,比上年减少3.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55.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0.2%,比上年增加7.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77.5万吨,比上年减少3.3%。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4%,比上年减少3.9%;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37.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6%,比上年减少2.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2.6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2.3%,比上年减少7.7%;生活氨氮排放量95.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7.7%,比上年减少2.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14.4万吨,比上年减少4.6%。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5.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3%,比上年减少6.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48.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7%,比上年增加5.6%。烟尘排放量847.7万吨,比上年减少6.0%。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4.4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1.3%,比上年减少6.0%;生活烟尘排放量243.3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8.7%,比上年增加5.4%。工业粉尘排放量523.6万吨,比上年减少10.5%。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1.7%和89.0%,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2.5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7.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截止2009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41个,总面积1477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7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7万公顷。 2009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4525.2亿元,比上年增加0.8%,占当年GDP 的1.35%。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12.0亿元,比上年增加39.5%;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442.5亿元,比上年减少18.4%;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570.7亿元,比上年减少26.8%。

2015党内统计

2015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中共中央组织部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875.8万名,比上年净增96.5万名,增幅为1.1%。 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441.3万个,比上年增加5.4万个,增幅为1.2%。其中基层党委21.3万个,总支部27.6万个,支部392.4万个。 一、党员队伍情况 党员的性别、民族和学历。女党员2227.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5.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党员618.0万名,占党员总数的7.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3932.4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4.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党员的年龄。30岁及以下党员1375.2万名,31至35岁党员879.2万名,36至40岁党员848.7万名,41至45岁党员932.7万名,46至50岁党员869.7万名,51至55岁党员827.6万名,56至60岁党员788.9万名,61至65岁党员767.2万名,66至70岁党员591.7万名,71岁及以上党员994.8万名。

党员的入党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34.3万名,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入党的579.3万名,“文革”期间入党的1070.3万名,粉碎“四人帮”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入党的253.8万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六大前入党的3543.2万名,党的十六大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入党的2679.5万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715.4万名。 党员的职业。工人(工勤技能人员)724.4万名,农牧渔民2602.5万名,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294.5万名,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人员911.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48.5万名,学生203.4万名,其他职业人员733.0万名,离退休人员1658.1万名。 二、发展党员情况 2015年,各地各部门按照“发展党员总量调控”的要求,在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下,继续控制党员数量增长速度。全年共发展党员196.5万名,比上年减少9.2万名,降幅为4.5%。 发展党员的性别、民族、年龄和学历。发展女党员77.7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9.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发展少数民族党员17.6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发展35岁及以下党员160.8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1.8%,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77.7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9.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08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 2009年3月3日 2008年,面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及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高平台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1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是西安经济1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5亿元,增长7.6%,占生产总值的4.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87.70亿元,增长17.0%,占生产总值的45.1%,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89亿元,增长15.1%,占生产总值的50.2%,下降1.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6259元,比上年增加4920元,增长14.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8.1%。 200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表1 单位:%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0.2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49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73千公顷,增加0.79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2.01千公顷,增加1.3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643.05千公顷,增加34.46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14.4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8年全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表2

加强基层卫生院组织建设党课讲话

加强基层卫生院组织建设党课讲话 下面,针对党支部当前党建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结合建立联系点的目标任务,我想围绕“学习贯彻《条例》,建强基层支部”这个题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交流第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抓、一盘散沙。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由党的中央组织、各级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严密而完整的组织体系。 《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中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基层组织共468.1万个,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9%。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就是通过一个个基层党组织,一个个党支部,把一个个党员聚集起来,从而保证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对上,承接着从中央和到各级的决策部署落实;对下,直接面对

广大群众、服务广大群众。只有把基层支部建好建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基层支部出了问题,没有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就会堵塞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基层支部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从全区来看,基层支部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基本软弱涣散,组织安排的工作干不了,群众期盼的事办不成;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组织纪律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支部党内生活不规范,“三会一课”不经常、不严肃。这些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必将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X党支部要对照这些问题,反思自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必须把从严管党治党贯彻落实到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中,贯彻落实到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中,贯彻落实到党内组织生活中,以基层党支部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使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是感受社情民意的前端触角,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只有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9-10-28 10:17:17来源:国家旅游局[大中小][打印] 2008年, 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7.03亿人次,农村居民10.0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 游出游人均花费849.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9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8年,外国入境市场受到影响最大,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432.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8%。 ——亚洲市场依然独大,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59.9%,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下降9.4%。其中: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洲际市场同样遭受影响。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5%、5.1%、5.5%和0.2%。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上年持平或有所增加。2008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0天,与上年持平;人均天花费为200.43美元, 比上年增加4.04美元,同比增长2.1%。 16个主要客源国2008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如下:

200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一) 2007-10-23 0:00:00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字号:[大中小] 选择背景色: 2006年,我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5.9%;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7.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27%。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入境旅游人数达12494.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国人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香港同胞739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澳门同胞2440.8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2%; 台湾同胞441.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991.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1810.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港澳同胞2796.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 台湾同胞384.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33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2006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快速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两位数的增幅。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3.9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城镇居民5.76亿人次,农村居民8.1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6229.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4414.74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815.0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6.9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66.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1.9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5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2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6年,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有不同幅度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 ——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8.7%,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与上年相比,日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增幅均超过一成。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2-27 发布人:来源: 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 2009年2月27日 2008年是成都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方面共克时艰、夺取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另一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扩大内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初步核定,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已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0.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6.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9.9%。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6.9:46.6:46.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30855元,增长9.6%。 图1:2004-2008年成都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GDP的比重为5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5%。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70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382.2万人,增加22.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6.3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5.0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达15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市场物价平稳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见图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居住类价格上涨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4%,烟酒及用品上涨0.9%,衣着类下降5.1%,交通与通信下降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4.2%。 图2:2004-2008年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3年9月) 2013-9-12 14:39:00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字号:[大中小]选择背景色: 2012年, 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基本持平,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7.6%;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增长3.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城镇居民19.33亿人次,农村居民10.24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17678.03 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5028.19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67.90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14.50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91.00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19.00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240.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2%。其中:外国人2719.16万人次,增长0.3%;香港同胞7871.30万人次,下降0.8%;澳门同胞2116.06万人次,下降10.7%;台湾同胞534.02万人次,增长1.5%。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772.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3%。其中:外国人2194.87万人次,与上年持平;香港同胞2671.00万人次,下降0.8%;澳门同胞431.57万人次,增长0.9%;台湾同胞475.04万人次,增长6.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1、外国市场 2012年,我国入境外国客源市场微幅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2719.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3%。 ——亚洲市场依旧是主要客源市场,入境人数1664.88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入境外国游客人数的61.2%。其中:韩国为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除美洲市场小幅下降,其他各大洲市场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具体情况是:欧洲市场入境人数592.16万人次,增长0.2%;美洲市场入境人数317.95万人次,下降0.7%;大洋洲市场入境人数91.49万人次,增长6.5%;非洲市场入境人数52.49万人次,增长7.4%。 ——2012年,外国入境过夜游客在我国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5天,比上年延长0.2天,增长2.7%;人均天花费为212.75美元, 比上年增长3.53美元,增长1.7%。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公报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统计局?) 综述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上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上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上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 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200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闻来源:沈阳统计信息网发布时间:2009-03-31 13:33:04 浏览量:3120 沈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 (2009年3月31日) 2008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以“优化结构年”活动为主线,抢抓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迈出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步伐。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7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1934.1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1742.7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为4.8:50.1:45.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55.0%和42.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4106元,增长15.5%。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0.6亿元,增长17.9%。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5%,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6.3%,教育支出增长2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7.0%,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8.5%。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0.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种植业产值133.5亿元,林业产值6.6亿元,畜牧业产值182.0亿元,渔业产值14.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2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0.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9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58.7万吨;水果产量17.5万吨,增长29.0%;蔬菜产量356.7万吨,增长13.2%。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27万公顷,增长27%。肉类总产量71.5万吨,增长18.7%,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9.9%、20.3%和24.6%;禽蛋产量53.7万吨,增长36.4%;牛奶产量32.3万吨,增长3.5%。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7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8.1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到5.5万公顷。 全市拥有农民科技研修基地167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60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9个;百亩以上的花卉生产基地42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85个,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1个,年销售额4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新增农民专

2015年旅游数据

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5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企稳回升,出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收入3.42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3.0%;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7.8%;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16.6%;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1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 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9%;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0.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28.1亿人次,农村居民11.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195.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7610.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584.2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57.0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85.5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54.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61.3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38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8.5万人次,下降1.4%;香港同胞7944.8万人次,增长4.4%;澳门同胞2288.8万人次,增长10.9%;台湾同胞549.9万人次,增长2.5%。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688.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其中:外国人2028.6万人次,下降2.5%;香港同胞2709.0万人次,增长4.7%,澳门同胞466.6万人次,增长10.9%,台湾同胞484.4万人次,增长2.5%。 ——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 三、出境旅游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0%。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4643.5万人次,增长18.6%,其中:组织出国游3231.48万人次,增长30.5%;组织港澳游1013.92万人次,下降4.3%;组织台湾游398.10万人次,增长5.1%。 ——出境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

农村组织建设与管理平时作业二docx

题目1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只能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优秀党员中选拔。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要注重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优秀民营企业家、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017年1月8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公报中强调,检察机关还将配合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和换届选举机构维护好农村的换届选举工作秩序,积极有效地预防各类干扰、操纵和破坏换届选举的职务犯罪。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村民委员会,有上级组织,也有地区性的、全国性的统一组织。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村民委员会只存在于居住地区范围的基层村,它们没有上级组织,也没有地区性的、全国性的统一组织,它们从事的工作也都是居民居住范围内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不涉及其他地区。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现有基层组织461.0万个,所有的行政村已建立党组织,覆盖率均超过100%。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根据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现有共产党员总数为9059.4万名,现有基层组织461.0万个,545189个行政村已建立党组织,覆盖率均超过99%。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所有的乡镇党委都是由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选择一项: 对 错

200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东统计信息网2009-02-11 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2009年2月11日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107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增幅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2.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7702.2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0367.2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比例为9.6:57.0:33.4。人均生产总值33083元,增长11.4%;按年均汇率折算为4749美元,增长21.6%。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统筹城乡就业试点顺利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4.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9.9万人,连续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失业人员再就业52.1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5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组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3.9万人,再就业率达76.0%;组织创业培训6.2万人;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 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前高后低走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涨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7%、农村上涨6.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6.1%。食品价格上涨13.0%,回落0.6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8个百分点,仍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动力。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消费价格上涨1.2%,提高0.7个百分点。生产价格上涨较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9.3%,提高12.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6%,提高5.3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1%,提高8.3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0%,提高0.2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稳中有进,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收入3.03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5.4%;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3万亿人民币。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6.6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39%。旅游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19%。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城镇居民24.83亿人次,农村居民11.2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0311.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4219.76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092.11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39.7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75.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40.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16.9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2849.8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636.08万人次;香港同胞7613.17万人次,澳门同胞2063.99万人次,台湾同胞536.59万人次。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562.2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081.27万人次;香港同胞2587.45万人次,澳门同胞420.75万人次,台湾同胞472.74万人次。 ——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 三、出境旅游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3914.98万人次,增长16.7%,其中:组织出国游2476.32万人次,增长18.7%;组织港澳游1059.87万人次,增长7.2%;组织台湾游378.79万人次,增长34.5%。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新增国家为:乌克兰。 ——出境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