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路径探讨

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路径探讨

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路径探讨
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路径探讨

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路径探讨

徐德华

实施环洞庭湖经济圈战略,促进环湖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现实选择。本文结合南县近年发展实际,试图对环洞庭湖经济圈的发展路径作些肤浅探讨,期求指正。

一、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的战略定位

坚持以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为总目标,按照“生态优先、综合治理、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原则,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致力将环湖地区打造成为湖南省继长株潭之后的第二增长极。

(一)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加强生态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支持激励政策。随着绿色产业、生态经济的蓬勃兴起,国家“绿色投资”不断增加,如近年增发的长期国债,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湖南省委、省政府响亮地提出建设“绿色湖南”,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努力提高全省生态文明水平。这为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大力推进绿色增长带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二)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是加快环湖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年代,洞庭湖区人民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双刃剑”下,承受过少有的沉重赋税和劳役负担。加上频仍发生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洞庭湖区经济特别是长期占据

主导地位的农业经济,仍旧属于弱质产业、低效经济。基于洞庭湖区的发展现状,如果继续坚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会被先进发达地区越甩越远,而且可能造成生态恶化、水体污染和资源利用高耗低效等严重后果。作为全国着名的“鱼米之乡”,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湖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探索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立足湖区实际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三)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具备较好的现实基础。发展生态经济,洞庭湖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与现实基础。环洞庭湖地区以洞庭湖平原为主体,水网勾连,土沃物阜,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淡水鱼、棉、油、麻等生产基地。为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2006年12月初,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行动,先后关停了洞庭湖区234家排污不达标的小造纸厂。实践证明,五年前的那场“治污风暴”,带来的不仅仅是洞庭湖水质的明显改善和生态的逐步恢复,更带来了各级干部发展理念的转变、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发展步伐的加快。作为地处洞庭腹地的纯移民县,我们南县近年来坚持“湘北明珠、生态南县”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等发展战略,按照“县域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总体要求,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湖乡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

二、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规模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以区域资源优势为依托,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环洞庭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集中,土壤肥沃,

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棉、麻、水产基地,环洞庭湖地区要进一步做大基地规模,做优农产品品质,做响农业品牌,努力打造全国生态农业集中示范区。2009年以来,南县按照“整村推进、成片推行”的建设规划,整合捆绑国家涉农投资,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工程。现已投入建设资金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显着改善。按照“生产基地化、特色区域化、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调整优化生产布局,规模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了50万亩优质稻基地、50万亩优质油菜基地、20万亩特色蔬菜基地、12个畜牧水产健康养殖小区。被定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产粮大县、产棉大县、优质农产品综合商品基地县、生猪调出大县、农村能源开发试点县等,逐步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型。

(二)切实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工业以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生产污染的最小化为主要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区工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好基础,基本形成了一个以轻工纺织、生物制药、食品饲料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在现有工业体系的基础上,湖区工业要紧紧依托本地优势资源,进一步做好转化文章,坚持走湖区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之路。近年来,南县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重点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纺织产业,逐步将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成了增值的工业资本。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20多家。2010年,食品、纺织两大行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税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税收的%。“十二五”时期,南县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加速构建以生态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集中力量抓好三大块:第一大块,加快壮大园区经济。按照“园区特色化、布局专业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统筹抓好“一区两园”

融资、投资、建设等工作。坚持以转化本地农副产品资源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推进食品工业园、纺织服饰产业园和科技产业园建设,不断增强园区的吸附功能和集聚效应。第二大块,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坚持以挂面生产、粮食加工、油料加工、畜禽水产精深加工等为主攻方向,扶持壮大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将食品工业锻造成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加快竹纤维开发、棉纺加工建设,择优扶强纺织骨干企业,带动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产业链的前移后延。第三大块,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集中力量在骨干企业、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上力求突破,重点支持拓普竹麻功能型竹纤维、湖南海怡氨基葡萄糖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项目,切实培育做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为前提,以游览自然风光和寻访古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文明、高雅的旅游形式。环洞庭湖地区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环湖四个增长极城市长沙、荆州、岳阳、常德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阳楼、君山、杜甫墓等许多名胜古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环湖地区旅游产业要突出湖乡生态特色,深入挖掘湖乡地域文化,做到自然风光游、人文地理游、文化休闲游等紧密结合。要加强旅游线路的对接,加快建立环湖旅游文化圈,抱团做大环洞庭湖旅游经济总量。近年来,南县按照“休闲旅游创特色、红色旅游创精品”的发展要求,综合利用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正在抓紧开发南茅运河生态走廊休闲旅游线路、三仙湖水库生态旅游风光带、光复湖荷花生态园、南洲国家湿地公园、德昌公园—厂窖惨案纪念馆红色旅游线路等,着力打造“江南芳洲”文化旅游品牌。依托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县地花鼓”这一文化品牌,积极举办各种文化节会,切实加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动,文化旅游产

业在全县GDP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三、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制定环湖地区发展规划。规划是建设的指南。建议以省统筹编制环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地再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制定子规划。在编制规划时要遵循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具体做到“三个统筹”。统筹大江大湖。洞庭湖作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与长江休戚相关。要争取将环洞庭湖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并将洞庭湖综合治理纳入长江流域治理的重点。统筹水域流域。治湖必先治河。要从根本上改善洞庭湖的水环境,必须加大对湘、资、沅、澧等河流的综治力度,消除源头污染。统筹开发保护。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砂石、芦苇、渔业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科学规划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合作竞争的发展格局,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

(二)健全区域合作发展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环洞庭湖地区各自为战、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关键是要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协调各方的合作发展机制。要完善协调体制。洞庭湖濒临两省,连接四市,要跨流域、跨行政区划进行统一有效管理,必须建立协商对话机制。建议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建立益阳、岳阳、常德三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协作磋商,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要素流动、产业扩散、商品流通等领域进行协调,促进重点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要创新管理机制。建议借鉴湖北省洪湖等地的成功经验,设立统一、有效的洞庭湖综合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洞庭湖区域的规划编制、生态保护、行政执法、产业发展等事务。要健全法律法规。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加快有关洞庭湖发展与管理的立法进程,以便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洞庭湖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工作。

(三)改善环湖地区发展条件。加大水患治理力度,确保人水和谐共处。牢牢抓住水利建设“黄金十年”的政策机遇,争取国家加大水利投入。进一步整治长江河道堤防,启动湘、资、沅、澧四水整治工程,加强上游控制性拦洪工程建设,确保下游重点堤垸和重要城镇安全。加快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堤防建设、病险涵闸治理、电力排涝设施建设和配套改造等,全面提高湖区综合抗灾能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实现环湖地区交通同网。进一步加强益阳、岳阳、常德、荆州之间的城际交通联系,加大环湖县(市、区)交通建设投入,真正形成并不断扩大“半小时经济圈”和“一小时经济圈”。完善水运交通网络,整治长江中游航道,合理规划和建设主要港口和专业码头,大力发展长江旅游航线和高速客运航线。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全面加强工业治污、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排放量,不断改善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早日再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洞庭美景。

(作者系益阳市副厅级干部、南县县委书记)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一、引言 湿地(wetland)通常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国际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湿地在逐渐退化,具体表现为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因此,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洞庭湖湿地作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中国仅7个),具有国际性地位。它不仅在维系洞庭湖区域生态平衡中有重大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其它地区的生态平衡也产生重要影响。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水资源充足,调蓄能力巨大,湖洲滩地面积辽阔,加之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使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具备了自己的特征,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1]。但近百年来,洞庭湖湖泊面积逐渐萎缩,已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目前,人们虽然早已经认识到了洞庭湖湿地的重要性,但仍然以最先进技术、最大强度向洞庭湖索取着使用价值,使得洞庭湖湿地开发朝着破碎化、

陆地化的趋势发展。注重湖区的资源价值,忽视湿地的生态价值,注重当前的利益,忽视长久的发展,洞庭湖的资源日益枯竭,突发性灾害时有发生,加强湿地保护迫在眉睫[2]。 二、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意义 有“中华母亲湖”之称的洞庭湖是“世界大湿地”,是地球的“氧吧”和“粮仓”,是中国最著名的大湖之一。洞庭湖自然环境优美,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地质地理于一体的知识宝库。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对该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一是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丰富。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为特色的自然景观优美;以名人、名楼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景观独具特色[3];二是区域内经济状况良好,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在湖南省经济总体排名中靠前,洞庭湖区域面积广阔,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著名的粮油基地,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区域内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岳阳是“湘、渝、豫、鄂四省的物质交流中心”,是“武汉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4]。目前,洞庭湖区域规划逐步趋向合理,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发展为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提供了强大的经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分析

2009-3-25 全球品牌网?陈柳钦我要评论 环渤海经济圈,是从全国、东北亚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更大视角提出来的。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经济圈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有漫长的渤海、黄海海岸线,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突出,港口星罗棋布,有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开放港口,并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科技、旅游、经济资源,沿海分布着众多的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具备了形成大区域经济圈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 一、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状况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可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5个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多数城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高级阶段,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珠海、苏州、无锡、东莞等市已经开始向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迈进,而环渤海地区工业化进程还很不平衡,5省市只有北京市的“后工业化”特征明显,因而使得总体平均值降低,其余4省市的工业份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还处于工业化初中级阶段。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结构特点,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比例最大;区域结构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板块;工业结构上,重、化工业比重大;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经济比重高,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聚和集中的地方。从近 10年的统计资料分析,环渤海地区经济结构一直呈现“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位居第三位。在产业分布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产业带。京津冀产业带是以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机械电子为主导的综合型工业带,,工业结构偏重于重工业。辽东半岛产业带是以重型机械、造船、化工等为主体的重型工业基地。山东半岛产业带是以电子、机械、石化、轻纺、食品等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带。 下面从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海洋化工产业、金融业、物流产业和旅游产业等几大产业谈谈环渤海地区的产业情况。 1、汽车产业。从目前已经存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三个较大的经济区来看,汽车产业发展差异程度较大。长江三角洲的汽车产业发展最快,以上海和湖北的汽车产业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六省汽车产值几乎占了全国汽车产值的半壁江山。以广东和福建为首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与环渤海地区汽车产业产值相当,但由于其底子较差,其发展速度显然高于环渤海地区。总之,从全国范围来看,环渤海地区汽车产业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仅就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来看,各个省市都将汽车产业列作重点产业发展,但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相互之间也少有合作。 2、电子信息产业。从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来看,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包括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和以成都和武汉为主的华中地区几部分。其中最有竞争力、最有规模的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伴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力量的释放,作为该地区支柱产业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凸显。专家指出,环渤海地区在未来信息产业创新发展中的潜力不可小视。京津冀作为环渤海的核心地区和联系最为紧密的三个省市将率先取得快速发展,作为两翼的以青岛、烟台为龙头的山东半岛以及以沈阳、

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有

个人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方案 综合自己的综合特征,内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方向及地域,确定本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从基层做起,步步为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直至到职业财务总监的管理路线。 具体路径是:第一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利用在校职务培养领导与管理能力。第二步,毕业后,从基层做起,找一份适合自己综合能力与实际自身状况的工作,踏实工作,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建立关系网,学习作为领导应具备的能力,争取早日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第三步,在成为领导得力助手之后,努力学习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搞好同事关系、学习专业技能、争取在自身条件与外部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取代领导的职位,并且,不忽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保持家庭和睦。第四步,在担任领导工作之后,继续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并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关注下属工作和生活情况、使自己成为一名企业骨干、称职领导、并逐步成为企业的财务总监。第五步,尽量发挥自己的轴心作用,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投资计划与决策,编制各种分

析报告,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顶梁柱"。 2、职业发展策略 无论做一件什么事,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事,都要讲究策略,因为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俺的职业发展策略是深渗透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域,因为那里发展速度快、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交通便利、已成为世界区域性金融、航运、贸易和制造业中心。号称"科技之城"的苏州,是我的目标发展区域。那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区,苏州工业园区更是高新产业的发展基地,该地区有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底子雄厚,为自己的职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哥哥也在那里工作,同学也有的到那边发展,这为自己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后盾。 六、具体行动计划 1.短期计划 1在校期间 1)积极准备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 2)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有计划的学习各方面知识,像计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环渤海经济圈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之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通过考察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其产业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三省两市”,即: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和天津市。继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圈的快速发展之后,环渤海经济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三大经济贸易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可见产业结构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就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而言,我们认为,通过分析其目前产业结构特点,找出当前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这是促进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其协调发展的可行之路。 一、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的特点 (一)在产业分布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平等竞争、相互依托的产业带,某些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行业开始形成。 在京津冀经济带中,北京的知识密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北京有全国最大的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国务院2006年4月批准天津市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天津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显示器等生产基地。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在原有港口物流、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四大产业的基础上,将高新技术产业纳入新型工业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子、先进制造与智能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辽东半岛在原有的老工业技术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山东半岛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了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 (二)在产业结构上,呈现“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工业化程度较高 以2009年环渤海5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为例,可以看出,除北京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例偏高外,其他四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均超过50%。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是由第二产业的增长所拉动,这从各省市的支柱产业就可以看出: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为钢铁、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产业,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以柴油机、推土机、重型变压器等重工业产品为主,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为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因此,从产业的发展状况看,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 表12009年环渤海5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内部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均衡 根据表1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北京年北京市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75.5%,在环渤海经济圈中位居第一,而河北与山东分别只有35.2%和34.7%;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看,北京最低,只有23.5%,其他四省市都在50%以上;北京、天津已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分别降到1.0%和1.7%,而河北却高达12.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根据表1中环渤海5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比例,编制2009年环渤海五省市三次产业结构柱状图,如图1所示,渤海经济圈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内部差异程度之大,足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周韧 (辽宁鞍山广播电视大学,辽宁鞍山114000) 133 · ·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分析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分析 2011级地理科学班:姓名宋晓娟2011131116 摘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湖南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规划面积6.0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0万。洞庭湖区具有自然资源的同构性、环境功能的整体性、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和社会文化的同源性,历经多年的保护和开发,推进生态经济区建设具备了良好基础。洞庭湖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当下的洞庭湖区发展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在构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时,应注重建立生态保护体系,加强环境保护;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加快经济发展;发展生态产业体系,突出产品环保;打造生态城镇体系,实现人居和谐。 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一、洞庭湖生态区概况 (一)范围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岸(图一),地处湖南省北部和湖北省南部之间,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和最大的调蓄洪湖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自然通江湖泊之一。洞庭湖区是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大河、湖冲积-淤积平原和环湖丘岗及外围低山区,土地总面积37360平方千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包括岳阳、常德、益阳3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规划总面积6.05万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2200万。现有22个商品粮基地县、9个商品棉基地县、13个水产基地县、5个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棉花、油料、淡水鱼产量均在全国占加大比重,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 图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 (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内涵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功能旺盛区、是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长株潭、武汉腹地经济区、是“两型”试验区。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_雷仲敏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 雷仲敏,吴 蕾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摘 要] 在对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在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从国际合作功能、产业互补功能、腹地延伸功能、生态环境优化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该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可选择互补型战略合作联盟的形式,具体可从下述三个方面展开:建立科技教育及劳务领域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科技创新合作和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建立以优化港口资源、实现共赢发展为目的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各港口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区域金融合作联盟,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 区域经济合作; 互补型战略合作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372(2007)03-0055-05 Strategic thinking on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LEI Zhong-min, WU Lei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function alloca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 and the paper has carried out demonstration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unction, industries complementary function, hinterland extending function,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functio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attern can choose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 in theform of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building the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s on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labor fields, shar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nd the rational flow of humanresources; establishing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 taking optimizing harbor resource and achieving win-win developmentas the purpose, realizing the joint and cooperation of the ports; establishing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alliance, improvingthe financial radiation and leading role of the center city further. Key words: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complementary strategy cooperation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从历史上看,山东半岛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各省市,包括辽宁、河北两省和北京、天津两直辖市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经济交往与联系。自国家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后,山东半岛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合作翻开了崭 新的一页。 一、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合作的基础 为实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强省总目标,山东省制定了建设制造业强省的发展纲要,推 [收稿日期]2007-08-07 [作者简介]雷仲敏(1952-),男,陕西韩城人,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济研究 Vol.23,No.3Sept. 2007 第23卷第3期2007年9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路径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非常重要。在此,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问题作 一初步探讨。 一、自我剖析和自我评估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是对自己形成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剖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具体的说,就是要明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生活目标,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目标是职业生 涯规划的起点,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归宿。职业生涯规划要在明确 生活目标的前提下来制定,这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有方向。此外,如果生活目标有所改变,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进行职 业生涯规划就是为实现一定的生活目标服务的,因此,生活目标也 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归宿。 二是要认真考虑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事物是否具有满足自身需要的特性时所持的基本观点。价值观指导着人们对各种 可能的职业道路的选择。在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职业道路进行选择之前,首先要依据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对这些职业进行价值评估与判断,然后才能选出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职业道路。比如有些人把工作的稳 定性看得最重要,而对职业的经济收入要求并不是太高,公务员或 者事业单位的职业岗位也许比较适合;有的人对职业的经济收入期望 很高,愿意为了更高的经济收入而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因而某些 充满挑战的业务类的岗位也许比公务员岗位要更适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1978年出版的《CareerDynamics》一书中提出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是指人们终

身所认定的、在一次职业选择之中最不肯舍弃的东西。它是“自我 意向的习得部分,与自省动机、价值观和能力相联系”。薛恩指出,职业锚的概念能清晰地反映个体的潜在需要和动机。根据职业锚的 理论,人们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有些东西是始终不肯放弃的,那就是 他的职业锚。比如说把经济收入看得最重要的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始终不肯放弃高收入的律师职业,尽管工作压力非常之大,他也能 承受,而不愿选择公务员职业。 通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认真的剖析以后,可以对自己形成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但是这种纯粹的自我剖析有时会带有较 强的主观性,因此有必要借助于一些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心理测 验量表的帮助。有许多的心理测量量表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地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估。比如在人格方面有明尼苏达多 项人格测验(MMPI)、卡特尔人格测试、艾森克人格问卷等等;测量职 业兴趣方面有明尼苏达职业兴趣问卷、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等等。 二、就业环境分析 当前许多大学生对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缺乏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等到毕业的时候到人才市场一看,发现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与自己 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笔者建议大二大三的学生 到人才市场看看,或者到人才网上看看相关职业和岗位需要那些方 面的能力和素质,甚至还可以尝试性地找找工作,然后有针对性地 培养相关的能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进行职业定位 在对自我有了比较清晰的`评价和对就业环境有了全面的把握的 基础上,就可以在自己可能的职业圈范围内进行仔细的分析比较, 最终确定一个或者几个自己适合的职业,这就是职业定位的过程。 选择的这些职业必须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同时也必须是符合客观就业环境的。职业定位是大学生进行职 业生涯规划的中心环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进 行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一个职业选择和决策的心理过程,要求对 自己可能的职业圈范围内的所有职业进行认真的分析判断和比较,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讲解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 0296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案由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 , 水利部 , 交通运输部 , 环境保护部 , 国家旅游局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发展 , 规划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一、环洞庭湖地区基本概况及重要地位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目前湖泊总面积约 2625平方公里。它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性湖泊,担负着调蓄长江、湘、资、沅、澧四水洪峰和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重要任务, 也直接关系到洞庭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洞庭湖的湿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面积达 61.2万公顷。它作为首批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 6大自然保护区之一, 在国际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拯救世界濒危珍稀鸟类的主要希望地”,已载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因此,洞庭湖区对于维护我国中部腹地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环洞庭湖地区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基地,素有“湖广熟、天下足”和“鱼米之乡”美誉,是我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区和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麻、渔主产、加工区。它也是我国中部的战略要区, 北接武汉城市圈, 南连长株潭城市群, 位于长江产

业带与华南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的交汇中心。交通枢纽优势明显,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公路和 107国道平行穿越, 长江黄金水道 通江达海。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该地区已形成石化、食品、循环经济、造纸、纺织、机械、建材、电力、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其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航运物流和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发展。 二、环洞庭湖地区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1、洞庭湖水位持续多年偏低。自 2003年以来, 洞庭湖持续 9年出现枯水期提前、延长, 水位较常年同期大幅降低现象。水位持续偏低,导致洞庭湖自净能力下降, 加剧了水质污染和水环境恶化,取水用水困难,严重影响环湖地区农作物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安全。 2、洞庭湖洪水调蓄功能大幅衰退。由于长江上游、湖南境内“四水”上游来的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影响, 目前洞庭湖面积不到 1825年全盛期 6200平方公里的一半, 调蓄滞洪功能相应降低。目前,调蓄能力仅相当于 20世纪 50年代的50%左右。 3、“天下粮仓”粮食安全面临威胁。近 50年来, 洞庭湖湖床年均增高 3.5厘米, 共增高 1.8米, 部分湖床已高出堤垸内耕地 1-3米。由此导致垸内地下水位升高, 肥力下降, 农作物生长环境遭受破坏,加上重金属污染,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4、洞庭湖湿地面积和物种明显减退。近年来,因低水位枯水期延长,湿地减少 速度加快, 东洞庭湖湿地 1989— 2001年间, 水体泥沙滩地减少 106平方公里, 减少 20.1%。致使部分珍贵鸟类到洞庭湖越冬量呈下降趋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几乎已灭绝, 江豚由 1993年的 2700头减至目前不足 110头。而东方田鼠等有害物种则泛滥成灾, 严重影响湿地的保护。 5、环湖地区民生问题突出。湖区农民负担重、增收慢。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网络和供电能力建设欠账较多,水利排灌设施陈旧,饮用水不达标,用水困难。洞庭湖区还是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为集中的地区,直接流行区人口 336万,慢性血吸虫病人 8.3万。

南方周末--环渤海经济圈前世今生

南方周末--环渤海经济圈前世今生 环渤海经济圈前世今生【经济】樊杰当年曾参与过国家环渤海经济圈的规划,长期关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内这一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日前,记者就环渤海经济圈的由来及现状,对樊杰进行了专访。 南方周末: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后来国家实施环渤海经济圈的规划,又是出于何种背景? 樊杰: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科院地理 所副所长李文艳提出了大渤海地区的概念。不久,美国有个研究机构叫东西方研究中心,提出东北亚区域概念。当时核心区域就是日、韩和中国的大渤海地区。后来学术界就陆续就环渤海经济圈发表了不少文章。 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热起来,与整个国家的开放格局有关。我国的改革开放先是从4个经济特区起步,后来紧接着开放14个城市。按照当时的思路,在中国未来开放的进程中,将有3个主要的经济支撑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环渤海将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 而且,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比较重视行业规划,即条条规划。往往出现国家一旦重点发展某种工业,各地可能不顾自身条件,一拥而上。比如从早期各地争上棉纺厂,到现

在都上汽车项目,区域之间缺乏协调。国家后来也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所以在1990年代初期,由原国家计委出面,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在全国制订了七大片规划区,其中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东北区等。 南方周末:当时规划环渤海时,对环渤海区域的界定以及产业分工是如何构思的? 樊杰:一开始提出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指三省两市的范围,即北京、天津、辽宁、山东和河北。后来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山西、内蒙古东部地区都要加入到其中。不过,目前学界还是比较倾向于三省两市的划分。 整个环渤海的规划用了两年多时间,整个工作由原国家计委主持。 环渤海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它长期以来就是我国原材料及重型制造业的一个基地,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所以当时对环渤海的总体定位是,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能源原材料的重要基地和外向型经济的复合基地。 解放以后,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实际上向内陆推进。比如像天津与北京、大连与沈阳、青岛与济南,前者的工业基础在解放前都好于后者,但是解放后,情形正好反过来了。所以规划时提出的思路,是把工业布局整体向沿海推进,既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便于利用环渤海经济圈内港口众多的优势。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 湖北是经济强省,2012年GDP达22250.16亿元,增速达11.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九位;人均GDP38878元人民币,折合6158美元,居中国中部省份第一位。 湖北消费水平较高,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9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居全国第六位。城镇实现零售额7795.57亿元,增长16.8%;乡村实现零售额1401.24亿元,增长11.7%。全省城镇居民收入22903.8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全省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达到37672元,年均增长18.9%。2012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0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产业结构稳步升级,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848.77亿元、11190.45亿元和8210.94亿元,分别增长4.7%、13.2%和10.8%。三大产业结构为12.8:50.3:36.9。 截至2012年12月,湖北省有11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东湖高新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光谷,含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在开发区内设出口加工区。含武汉出口加工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农业 201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4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粮食种植面积418.0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29万公顷,减少1.58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5.73万公顷,增加2.7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441.81万吨,比上年增产53.28万吨,增长2.2%;棉花总产量53.15万吨,增产0.57万吨,增1.1%;油料产量319.66万吨,增产14.95万吨,增长4.9%。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1230家,比上年净增1312家,增长13.2%。完成工业增加值95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工业产品结构改善,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增加值270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8.3%。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10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钢铁、汽车、石化、电力、食品、电子信息、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销售产值超千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02.90亿元,增长10.6%;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576.90亿元,下降1.0%。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全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774家,完成施工产值68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润291.18亿元,增长25.8%;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一、工业 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中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种钢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中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及纤膏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已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汽车、钢铁、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的格局。 2008年,全省全社会投资完成5798.56亿元,同比增长27.9%,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2.67亿元(下同),同比增长29.1%,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6.46亿元,增长92.6%,增幅提高6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50.21亿元,增长38.7%,增幅提高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66.00亿元,增长21.2%,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92.67亿元,增长23.3%,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 (一)汽车产业 湖北省机械汽车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一主两带”的产业基础。“一主”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机床工具、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食品包装机械、通用基础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内燃机、文化办公设备、民用机械等门类齐全、实力较雄厚的13大产业。“两带”即以东风公司十堰、襄樊、武汉为基地的汽车产业集聚带,以宜昌、荆州、武汉、黄石为基地的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聚带。已形成了东风有限、神龙、三环、凯迪电力、武锅、长动、武船等一批大集团大公司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东风公司与日本日产公司实现跨国重组、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提升合作层次、与日本本田公司扩大合作领域等,标志着东风公司跨入了国际性大公司行列;三环集团重组省汽车集团后实力进一步增强。作为中国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湖北省整车生产能力已达到80万辆,基本形成了“轿、重、中、轻、专”并举,“高、中、低”档车型齐全的产品结构。在整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湖北省零部件产业日趋壮大,目前湖北省拥有零部件企业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310家),年配套能力已超过60万辆份。行业排名前10位的大公司完成工业产值占全省机械汽车工业60%以上。 (二)信息产业 湖北省信息产业在“十五”期间继续全面快速高效发展,制造业规模成倍增长,政务、企业及社会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无线电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监管能力不断强化。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普遍增强,为“十一五”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7%的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实现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实现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该如何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步骤一: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你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做自我评估。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与限制设计出自己的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步骤二:明确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制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制定。短期目标必须清楚、明确、现实和可行。中期目标应既有激励价值,又要现实可行。人生目标、长期目标要尽可能地远大,但不要求具体详细;在符合自己的价值的基础上,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放眼未来,推测可能的职业进步。 步骤三:制订方案。职业生涯路线是整个人生规划的展开。我们在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就必须考虑向哪一路线发展。通常职业生涯方向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我想往哪方面发展?我能往哪方面发展?我可以往哪方面发展?发展路线不同,对其要求也就不同。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也是职业发展能否成功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选择职业阶段,我们一般先要选择行业,再选择行业中的某一类职位。在选择行业时,我们先要拟定几类合适的行业进行考查,收集行业发展的资料。在对某行业进行考查时,拟出该行业某职位的相关知识门类和能力特点,如果选定了该行业,列出清单,结合自己的情况逐一加以学习和培养。 在了解自己对职业前途的需求状况之后,选择最适宜的单位

是关键的一步。什么是最适宜的单位呢?薪酬待遇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要注重单位的发展机会,要注意这个单位文化的优越性与管理系统的规范性。 接下来则是找准自己适合就职的部门了,客观地说,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它必须和个人的学业专长、爱好、学习体验结合起来考虑。我们应该选择最能适合自己发展的职能部门,有些职能部门工作量大,业务复杂,但同时有比较多的发展机会,我们要优先考虑这些部门。 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在现实中,我们考虑得太多也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如只求当前效益,不注重将来发展;只求目前稳妥,不求发展机会;急于求成,频繁改行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第一,摆正心态。如果你的心态比较平和,能从点滴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就能逐渐得到领导的赏识,晋升只是个时间问题。心态非常重要,在工作中应该不断地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发展和提升成为自然的事情。 第二,少说多做。作为一个职场新人,过多地指手画脚似乎是不太合适的事情。领导决定晋升决策的时候更多的还要看你的工作业绩,看你做了哪些事情,做好了哪些事情。所以,要想尽快获得晋升,你必须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去做事情,去用实际的行动和真实的业绩赢得领导的赏识。

天津市红桥区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装………学校: ___ ___ _ _ __ _姓名:___ _ __ … … ○ … … … … 装 … … … 绝密★启用前 天津市红桥区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2019年3月30日17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由于风向突然转变,在扑火行动中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风对火灾蔓延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大风会造成“飞火”,将燃烧物带到火场外部,产生新的火源,迅速扩大林火面积。读某次森林火灾边界线变化监测图。 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因“飞火”而产生新火源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我国西北林区的防火紧要期是 A .1月-3月 B .4月-6月 C .7月-9月 D .10月-12月 2018年11月初,《天津市中心城区子牙河两岸地区城市设计》方案面向全市

○…………线…… ○…………线……公开征求意见。设计中显示,红桥子牙河两岸地区规划定位为集历史、文化、生态经济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带,但近几年,经常有市民反映,有人擅自在红桥区子牙河子牙桥至天河桥之间的河道滩涂上圈地种菜。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居民在此地违规种植蔬菜最主要是因为 A .河道滩涂土壤肥沃,蔬菜品质好 B .河道滩涂有可利用土地 C .蔬菜需水量大,此地灌溉水源充足 D .市场广阔,取得经济效益 4.相关部门铲除河道滩涂上的蔬菜和其他农作物,主要是因为其会 A .破坏城市景观协调性 B .施农药化肥带来环境污染 C .给城市防洪带来安全隐患 D .遮挡道路影响居民通行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一2020年)里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天津市人口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到2020年,天津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以内,天津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左右。这“1350万”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5.天津提出的“1350万”被称为“临界点”,“1350万”是指 A .环境人口容量 B .人口合理容量 C .环境承载力 D .土地承载力 6.针对天津市的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A .挖掘自然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_赵全超

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与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赵全超,汪 波,王举颖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根据增长极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和城市功能理论,构建了城市能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 软件对环渤海地区内的各城市进行了城市能级的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又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得到了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的层级分布结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和相关理论提出了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能级分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06)02-0028-05 Strategic Research on Grad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Grade Structure for Huan Bohai Sea Economic Region City Cluster ZHAO Quan -chao ,WANG Bo ,WANG Ju -ying (School of M anagement ,Tianjin U niversity ,T ianjin 300072,China ) A bstract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the integ rated evaluation index sy stem of city energ y grade acco rding to the g rowing pole theory and g rads transfer theo ry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energy g rade of the cities in Round Bohai Area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PSS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 -searches ,the article brings forth the layer g rad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Round Bohai Area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and SPSS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bring s fo rth some sig nificant advices and strateg ies acco rding to research results and correlative theories .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 ;energy g rade distribution ;principal com 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收稿日期:2004-11-25 作者简介:赵全超(1980—),男,山东枣庄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汪波(1948—),男,江苏吴县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研究背景 区域经济圈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区域经济圈应当具备以下五个特征:密集的城市群和产业群;核心地区与外围地区 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并对外围地区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交通、通信、金融、文化、科技、教育发达;人口在2500万人以上;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业已形成三大区域经济圈,即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 珠三角经济圈,得改革开放之先,借毗邻港澳之优 势,迅速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巨大的发展潜能,厚积薄发、日益崛起;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经济圈以其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并列为全国三大区域经济圈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主体包括以沈阳-大连为轴心的辽东半岛地区、以北京-天津为轴心的京津冀地区、以济南-青岛为轴心的山东半岛地区。这3条轴线地带,形成对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强大辐射网。   第5卷第2期2006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5 No .2  Jun .200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