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工程 植被缓冲带建设

生态工程 植被缓冲带建设

生态工程 植被缓冲带建设
生态工程 植被缓冲带建设

第二节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

一、河岸植被缓冲带定义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一个位于水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被描述为长的、线状的邻近溪流,河流湖泊水库等各种水体的植被带。

二、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功能

(1)过滤径流

降低径流速度,过滤径流,从而将沉积物、养分和其他污染物在进入水体之前移除。

(2)保护河岸和湖岸

植物的根系,特别是乔木,使湖岸的土壤变得结实,经得起波浪、暴雨和泛舟波的打击。(3)吸收养分

从化肥和动物粪便中经径流携带进入岸线缓冲带,将可能为树木根系吸收。

(4)有效控制洪水

缓冲带降低径流速度,从而重新分配径流,并使一部分水量进入地下水,而地地下水进入河流的速度大大低于直接从地表径流进入。

这样可以降低洪峰通过时的水量和增加旱季时的河流水量。

(5)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植物的木质分解残体和叶片落入湖泊和河流后就成了水体动物的食物,而这些动物是湖泊食物链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组分。

(6)维护财产价值

利用缓冲带保护水质,维持湖泊的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是最为有效的低成本手段。

(7)提供美学价值

三、河岸缓冲带生态护岸模式

传统护岸的功能主要是防洪,为了增加工程强度多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却忽略了河流与河岸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以及人类与河流间的文化交流。

河岸缓冲带在确保一定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强调河流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保护,重视河流的亲水性。

(一)按照护岸功能进行分类

1、亲水型生态护岸

亲水护岸植被带的设计旨在保证人类能与河流亲近、享受河流景观所带来的自然美,因此设计时不仅要求周围居民容易靠近河岸,而且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较为常用的方法为通过削坡、修筑阶梯等措施减缓河岸坡度。

最好采用天然石块材料,但是,在缺石少料的地区,可以用植物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

2、生态系统保护型生态护岸

生态系统保护型护岸主要是构建利于生物生存的河岸生境空间,保护现有河岸的生态功能而使用自然材料。

在需要增加工程强度时,应使用内部有孔隙的混凝土块体护岸,孔隙部分成为利于鱼类生存的空间。

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使河岸有一定数量的树木和土壤面,形成通风良好的树荫,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条件。

3、景观保护型生态护岸

景观保护植被护岸主要设计目的是通过人工手段营造一种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人工景观。通常以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主要材料,辅以砌石、水泥等建筑用材加固河岸。(二)按生态护岸用材分类

传统的护岸主要釆用工程措施,护岸目的主要为防洪,因此护岸所用材料多为建筑石材、钢筋混泥土。

随着护岸构建理论以及生态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采用林草工程护岸的重要性。

1、植物护岸

植被护岸通常包括栽植柳树护岸、栅栏护岸、捆柴护岸三种。

(1) 扦插或栽植柳树护岸

植物护岸的通常做法是在原有河岸的植被状况基础上,通过栽植耐水、喜水等植物,通过大面积的植物栽植达到恢复原来河岸生态系统的功能。

(2)栅栏工程

栅栏护岸工程通常是将木桩间隔一定的距离成排打入河岸土壤深层,然后将柳条等繁殖力强的植物枝条经过人工编制成栅栏,插入木桩的下侧。

木桩具有稳固植物栅栏,增强其对河流冲击的抵抗力。栅栏在早期作用不明显,等到栅栏成活,长出根系枝条会形成一条植物篱笆,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a.抛石生态护岸

抛石护岸工程是结合河岸的具体情况,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重量不等的各种石块,抛放在河岸不同的地段,在石块与石块的间隔空间,扦插一些植物枝条或者放置一些植物栅栏。抛石护岸前期靠石块的阻挡减缓水流流速,依靠石块的重量和覆盖避免地表土壤被冲刷;扦插的植物或植物栅栏生长起来后,进一步加强了河岸的稳定。

同时抛石护岸一定程度模拟了自然河岸的特点,能够很好的与自然河岸景观相连接.

b.石笼生态护岸

石笼进行河岸的保护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属于常见的护岸措施之一。

具体做法是将适宜内径大小的石块装入铁丝编织的网笼内,然后将石笼堆置于河岸边进行护岸。

石笼护岸偏向于防洪目的,属工程措施护岸类型。

由于铁丝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加之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空隙,使石笼具有一定的变形,增大了河岸的柔性抗洪能力。

同时石笼之间的空隙还有控制水流流量等作用。

但是石笼护岸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石笼护岸实施后,会使得原河岸的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石块间过小的空隙也阻碍了植被的生长。

一般适用于河岸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的河岸地段,后期可适当覆土、添置淤泥等措施营造适合植被生长的条件,在工程效应基础上挖掘生态效应。

c.连接混凝土块体生态护岸

对侵蚀强度大,河岸极不稳定的地段可以考虑连接混凝土块体护岸工程。

用混凝土块的耐腐蚀、耐冲刷特性,加强河岸的强度,同时混凝土块间保持一定距离的间隔并相互连接,一定程度上避免阻断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后期可在间隔空隙内栽植或扦插植物,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

d.综合生态型护岸

综合护岸措施就是将不同材料的护岸模式进行有机的组合,充分利用植物材料和工程材料,达到稳固河岸,保持水土,恢复植被缓冲带,最终达到快速恢复受损的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目的。

各种护岸的组合应该根据河段的实际情况而定.

四、河岸缓冲带生态护岸设计

(一)设计的要求

设计河岸缓冲带景观应该在实现其设计总体目标的同时,因地制宜考虑到土地利用状况,缓冲带的立地条件、河流水文等因素。

在景观设计中,河流的总体定位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排泄洪水、景观娱乐、居民供水等生态、经济多种功能。

但是由于近些年来。一方面气候生态的变化使得河流流量减少,河水水位下降,甚至到了枯水季节某些地区出现严重缺水的现象;

另一方面河流岸边的植被带被严重破坏,河岸边生活垃圾物堆积成山,占用了河道面积,造成河流水源的污染。

因此生态景观设计要将河道治理,恢复生态功能作为首要思想,要符合景观要求,更要符合生态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将河岸带的植被连成一带,尽可能的扩大植被带的面积和范围,尽可能的有效利用河岸植被带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质量。

构建一个健康、浑然一体、相互联系又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植被缓冲带。

(二)设计的理念

要满足以上设计理念,不能将河道治理理解为钢筋混泥土浇筑岸堤;

构建的河岸缓冲植被属生态林,生态林要按照自然法则,让植被生态系统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演替,避免人工纯种林在治理河岸的过程中出现。

要做到景观动与静的相互统一。

五、生态护岸模式的适用条件

1.活性木桩(Live Stakes)

活性木桩来源于繁殖能力强的植物的枝干。

常用于河岸土壤条件比较好、水分较多存在滑坡的交错地段,打木桩时应当注意保持木桩的稳定,可以通过钢丝等固定木桩。

2.活性护岸梢捆(Live Fascines)

活性护岸梢捆可看成是活性木桩的改进,它是将一定数量的活性枝条捆绑成圆柱形状的梢捆,结合成为直线圆筒状,填入适宜的浅沟。

适用于小于33%的缓坡,使坡面形成梯状,减少整片迅速滑落的情况,保护浅滩损害的斜面。

3.刷状层(Brush laying)

用活性枝条交叉和重叠设置于河岸和河流之间。活性枝条延伸至河流表面,增加水压以减缓流速,可以过滤从斜面流经的沉淀物,借着根-茎-土壤的结构来加强溪流边坡的稳固程度。

通常多填少挖。

4.树枝捆 (Branch packing)

用树枝做成的捆放入泥土之中用来填补溪流的小型坑洞。

修补的深度范围0.75m — 1.5m有效;

直接增加土壤的强化,对陷落超过1.5rn宽和1.5m深的区域没有效果。

5.活性木格框(LiveCribwall)

将未经处理的木料搭构成箱子一样的结构,在其内填入适当的泥土,将活性枝条穿过木料框插入坡面。

等活性枝条生根长叶以后,就可以取代原来木料框的功能。

适用于坡度较大或者无法改造成缓坡的河岸,起到及时保护自然河岸和加速植物生长的作用。

6.接合栽培(Joint Planting)

是指在坡脚堆积石头并在裂缝处插入活性木桩。

这种工程可以增加现存石基的美观,提供比单独石基还要好的栖地,增加比单独石基还要好的效果,提供立即的保护以及减低堤岸侵蚀的影响,并且有许多可用的设计原则,因为石基是广泛被使用的。

生态工程植被缓冲带建设

第二节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 一、河岸植被缓冲带定义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一个位于水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被描述为长的、线状的邻近溪流,河流湖泊水库等各种水体的植被带。 二、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功能 (1)过滤径流 降低径流速度,过滤径流,从而将沉积物、养分和其他污染物在进入水体之前移除。 (2)保护河岸和湖岸 植物的根系,特别是乔木,使湖岸的土壤变得结实,经得起波浪、暴雨和泛舟波的打击。(3)吸收养分 从化肥和动物粪便中经径流携带进入岸线缓冲带,将可能为树木根系吸收。 (4)有效控制洪水 缓冲带降低径流速度,从而重新分配径流,并使一部分水量进入地下水,而地地下水进入河流的速度大大低于直接从地表径流进入。 这样可以降低洪峰通过时的水量和增加旱季时的河流水量。 (5)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植物的木质分解残体和叶片落入湖泊和河流后就成了水体动物的食物,而这些动物是湖泊食物链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组分。 (6)维护财产价值 利用缓冲带保护水质,维持湖泊的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是最为有效的低成本手段。 (7)提供美学价值 三、河岸缓冲带生态护岸模式 传统护岸的功能主要是防洪,为了增加工程强度多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却忽略了河流与河岸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以及人类与河流间的文化交流。 河岸缓冲带在确保一定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强调河流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保护,重视河流的亲水性。 (一)按照护岸功能进行分类 1、亲水型生态护岸 亲水护岸植被带的设计旨在保证人类能与河流亲近、享受河流景观所带来的自然美,因此设计时不仅要求周围居民容易靠近河岸,而且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较为常用的方法为通过削坡、修筑阶梯等措施减缓河岸坡度。 最好采用天然石块材料,但是,在缺石少料的地区,可以用植物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 2、生态系统保护型生态护岸 生态系统保护型护岸主要是构建利于生物生存的河岸生境空间,保护现有河岸的生态功能而使用自然材料。 在需要增加工程强度时,应使用内部有孔隙的混凝土块体护岸,孔隙部分成为利于鱼类生存的空间。 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使河岸有一定数量的树木和土壤面,形成通风良好的树荫,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条件。 3、景观保护型生态护岸 景观保护植被护岸主要设计目的是通过人工手段营造一种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人工景观。通常以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主要材料,辅以砌石、水泥等建筑用材加固河岸。(二)按生态护岸用材分类 传统的护岸主要釆用工程措施,护岸目的主要为防洪,因此护岸所用材料多为建筑石材、钢筋混泥土。 随着护岸构建理论以及生态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采用林草工程护岸的重要性。 1、植物护岸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进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20卷第4期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V01.20No.42010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进展” 李秀芬1,2朱金兆1顾晓君2朱建军2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201106)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资料的分析,认为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式主要有: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秸秆燃烧污染、养殖业污染及水土流失等。农业面源污染导致了土地退化,在全世界不同程度退化的12亿}llrP耕地中.约12%由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是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污染源,导致美国40%的河流和湖泊水质不合格;是引起地表水氯、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欧洲国家由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磷为地表水污染总负荷的24%一71%;中国的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体氯、磷富营养化也显著超过来自城市的生活点源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提出目前比较好的笏治措施有:最佳农田管理措施、植被过滤带和人工湿地。建议我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必须从政策和法律上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规范,采用先进豹理论和技术实行源头控制。并辅助以过程控制和末端控铂。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最佳管理措施;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舛(2010)04—0881—04da:10.3969/j.is=.1002—2l舛.2010.04.014 随着经济的发展,点源污染逐渐被重视和得到治理,使得面源污染在环境污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全球30%一50%的地球表面已受到面源污染的影响…,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目前,我国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2]2。“城里人富了,产生的垃圾都运到了村子里,农村变得越来越脏”。其实,这种观点只关注了一种污染现象。更为严重的面源污染也在威胁农村,后者的破坏面可能更大【3J3。这种已存在和潜在的威胁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控制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改善水环境的重要任务。 1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和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目前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其污染物的广域性、分散性、相对微量性和污染物运移途径的无序性,而具有机理模糊、潜伏周期长、危害大等特点,从而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成为目前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领域,也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尤其是环境建设的最大障碍。 1.1化肥污染 过量或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与NO一积累和土壤结构破坏,促使土壤酸化以及降低微生物活性等,从而造成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在农业生产上,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一40%,其余的60%一70%白白流失掉L4J。有资料表明,中国氮肥利用率为30%一35%,磷肥和钾肥分别为10%一20%和35%一50%,低于发达国家15—20个百分点引5。综合各地试验结果,中国每年农田氮肥的损失率是33.3%一73.6%,平均总损失率约60%【6J。大量流失的化肥,随水流进入沟渠,再汇集江、河、湖、水库及近海域,使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导致水质的恶化。 1.2农药污染 农药作为外来化学物质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和功能,使其酸化,性质变劣;直接危害土壤中的生物,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有些农药残留期长,通过食物链累积而危害人体健康。 收稿日期:2009—12—08 作者简介:李秀芬,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通讯作者:朱金兆,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以及林业生态工程。 *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林下经济生产模式集成与示范。沪农科推字(2008)第2—5号。 ?81?万方数据

常见20种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

常见20种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

常见20种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 导语:如何保持房间的空气清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除了空气净化器以外更多的人会选择摆放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哪些植物比较好,该注意什么,本文将会为大家一一列举。 如何保持房间的空气清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很多人会认为,室内的空气肯定比室外的的空气要好。其实不然。选择,室外的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对空气的质量起到了很好的过滤作用。那么,室内除了用空气净化器等一些工具外,是不是还可以用室内植物花卉来起到预防作用呢。室内常用的植物花卉,它们的“功力”可不比空气净化器差哦。

1、吊兰:吸收空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的能力,超过空气过滤器。1盆吊兰,24小时内,可将室内的一氧化碳,过氧化氮及其它挥发性有害气体,吸收干净。 2、仙人掌:其特点是白天关闭气孔,防止水分蒸发。夜间打开气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果在室内摆放两三盆仙人掌,可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大大有利于睡眠和健康。 3、虎尾兰:天然的清道夫,一盆虎尾兰可吸收10平方米左右房间内80%以上多种有害气体,两盆虎尾兰基本上可使一般居室内空气完全净化;虎尾兰白天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4、芦荟:花谚说,“吊兰芦荟是强手,甲醛吓得躲着走。”常绿芦荟有一定的吸收异味作用,作用时间较长。另外,芦荟还有美容功效。 5、月季:它能吸收硫化氢、氟化氢、苯、乙苯酚、乙醚等气体;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也有相当的抵抗能力。 6、常春藤:一盆常春藤能消灭8至10平方米的房间内90%的苯,能对付从室外带回来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甚至可以吸纳连吸尘器都难以吸到的灰尘。 7、非洲茉莉: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可使人放松、有利于睡眠,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滨岸缓冲带植物选择与应用

滨岸缓冲带植物选择与应用 滨岸缓冲带是一种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进行景观重建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位于河流、水库、湖泊滨岸的植被区域,可有效地拦截、滞留泥沙,减少氮、磷等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显著控制水土流失、降低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源、保障饮水安全[1-3]。植物缓冲带技术的关键是植物物种的选择,而植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乡土植物成为水土保持、景观重建和生态恢复的首选植物,它们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物条件,无需驯化就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能够比较稳定地扩大种群数量,表现出较好的观赏价值、生态调节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4]。川中丘陵是中国最典型的方山丘陵区,丘坡较陡,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中多沙和碎石,是四川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河库滨岸地带生长有大量的水生、陆生植物。我们对处于川中丘陵区的8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调查,对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于盆地丘陵区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的乡土植物,以期能够为川中丘陵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水源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1主要植物种类与生活型 本次调查涉及川中丘陵区8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水库型和河流型),有常见的河流、水库岸边和湿地区域维管植物82种,隶属38

科74属。其中蕨类植物6种,隶属4科4属;裸子植物1种;种子植物75种,隶属33科69属。种较多的科有禾本科(Poaceae)和菊科(Asteraceae),分别为15种和10种,其他较大的科有蓼科(Polygonaceae)5种、苋科(Amaranthaceae)4种、莎草科(Cyperaceae)3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2种、木贼科(Equisetaceae)2种、杨柳科(Salicaceae)2种、桑科(Moraceae)2种、马鞭草科(Verbenaceae)2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2009ZX07425-003)资助项目2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2种、茄科(Solanaceae)2种、浮萍科(Lemnaceae)2种,其余科均为单科单种。从生活型来看,水源地分布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共69种,占总种数的84.14%,草本植物中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草本植物总种数的46.34%。灌木和乔木较少分布,灌木只有2种,但是有很多乔木物种在水源地目前以灌木的形态出现。 2主要植物群落功能分析 2.1河道浅水区挺水和浮水植物 (1)荷花群落。荷花群落是川中丘陵区水源地常见的植物群落,主要为人工种植和种植后被遗弃的种群,植物种类以荷花(Nelumbonucifera)为主,并分布有香蒲(Typhaorientalis)、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青萍(Lemnaminor)、紫萍(Spirodelapolyrhiza)、

滨岸缓冲带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试验研究

滨岸缓冲带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试验研究 吴 健1,2,王 敏1 ,吴建强1,杨泽生1,唐 浩1 (1.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233;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 200062) 摘要:选择上海地区常见土著植被,设置草、灌、乔不同配置模式,构建了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以开展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方式下滨岸缓冲带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草皮缓冲带截留径流污染物能力最强,12m长的百慕大试验带对固体悬浮物(SS)的截留率达到70%左右,对径流水中TN、TP净化效果也基本达到20%以上;草皮和乔木组合栽种能显著提高缓冲带对径流水中SS、N、P等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并能有效防止裸露地表因受径流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草皮根系有助于提高浅层土壤抗侵蚀能力,在020c m土层,百慕大样地土壤平均抗剪切强度最高,为98.28kPa;灌木和乔木则对提高较深层土壤抗侵蚀能力效果较好,在2055c m土层,杞柳和女贞样地土壤平均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03.10和122.08kPa,而百慕大样地则仅为77.88kPa;草、灌、乔的合理配置能有效提高滨岸缓冲带的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 关键词:滨岸缓冲带;植被配置;面源污染;土壤抗侵蚀能力;试验基地 中图分类号:X522;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08)04-0042-04 Op tim izati on of Plan ts Co mm un ity of R ipar i an B uffer Zon es.W U J i an1,2,W ANG M i n1,W U J ian qiang1,YAN G Ze sheng1,TANG H ao1(1.Shanghai A cade m y of Env i ronm enta l Sc i ences,Shangha i200233,Ch i na;2.Depart m ent of Environ m ent,E ast Ch i na N or m a lU 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D iffe rent veg etations nati ve and co mmon to Shangha iw ere se lected to f o r m p l ant comm un iti es different i n sod! shrub!arbor ratio for an exper i m ent l a i d out i n a r i parian buffe r zone exper i m ent base,Dongfeng P ort,Q i ngpu D istrict, Shangha,i to deter m i ne the i r e ffects on contro l o f non po i nt source po lluti on and so il e rosion.R esults i ndicate t hat buffer stri ps o f sod we re t he strongest i n ab ility to i n tercept po ll utants from runof,f a12m long bu ffer str i p of Cynodon dactylon arrested around70%o f the suspended so li d(SS),and over20%the TN and TP i n the runo f;f bu ffer strips o f the comb i nati on of sod and arbo r trees no t on l y show ed high e ffect in remov i ng SS,N and P from runoffs,but a lso e ffecti ve ly con tro lled runoff tri gge red so il erosion on ba rren l and surface.Sod roo ts he l ped i m prove res i stance o f the surface/upperlayer so il(0-20c m)t o eros i on.T he average shea ri ng strength of t he bu ffer str i p o f Cynodon dacty lon was the highest,reac h i ng as high as98.28kPa;t he comb i nati on o f shrubs and arbors w as m uch better i n i m prov i ng resistance o f t he so il in deep layers(20-25c m)to erosion.T he average s hear i ng streng t h of the bu ffer strips o f Salix i ntegra and Ligus t ru m luci du m w as103.10and122.08kP a,respecti ve l y,w hil e t hat o f t he buffer str i p of Cynodon dact y lon was77.88kPa only.It cou l d,t herefore,be concluded t hat reasonab l e plan t comb i nati on can i m prove the f uncti on o f r i pa rian buffer zones i n con tro lling non po int source po ll ution and so il e rosion. K ey word s:r i parian buffer;p lant comb i nati on;non po i nt source po ll u tion;resistance to soil eros i on;experi m ent base 滨岸缓冲带是指介于河溪和陆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交错带的一种类型[1],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滨岸缓冲带具有水分多、土壤肥力较高、空气湿度高等特点,为不同植被的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滨岸缓冲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植被体系,使其具有防治面源污染、营造滨岸景观、提供生物栖息地、连接生态廊道、改良土壤生境、保持水土等多种功能[2-5]。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利用植物体系构建滨岸缓冲带是截留陆域面源污染物、减少地表径流和防止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6]。但是不同的植物种类及其群落配置对面源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所起的作用不同[7]。因此,从植物群落稳定性的角度出发,在适用植物种类筛选基础上,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优化植物群落的配置将有助于发挥滨岸缓冲带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04DZ12032) 收稿日期:2008-06-13 通讯联系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24(4):42-45,52 J ournal of Ecology and R ural Environ m ent

鱼缸的植物过滤方式

鱼缸的植物过滤方式 植物在鱼缸中不仅能造景,还具有过滤作用 对于鱼缸的水质而言,过滤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过滤分为物理过滤、生化过滤、植物过滤。这其中的过滤系统比较常见的就是前面的物理过滤、生化过滤。而植物过滤虽然也有鱼友在用,但是很少。然而对于水族热衷的各位想必也是很向往青山绿水和放眼望去的“一抹绿”,如果植物也能净化水质,那无疑更有意境。 植物过滤就是让缸里或盆里的水通过种有绿色植物根部,让其吸收水中的有机肥料(鱼便)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即净化了水质也得到足够的养分生长,其乃两全之美! 鱼缸植物过滤系统的好处: 1、植物过滤中植物的根部可以吸收到很多的有害物质硝酸盐。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还可以释放更多的新鲜氧气。 3、在家中有绿色植物更是增添了环境的美感。还可以清新我们的环境,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增加植物过滤何乐而不为呢? 植物过滤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充足的阳光产生光合作用;二是足够的肥料供其生长;三是适合水培的绿色植物。植物过滤需要大量的植物来实现,如果只是一盆两盆恐怕效果不好,不过

一样可以达到可以绿色盎然的效果,但是我想鱼友们也不会靠两盆花来养好鱼的。 鱼缸植物过滤系统中适合在鱼缸中种植的植物有: 1、绿萝(详情介绍) 绿萝是一种大型的绿草质藤本植物,它会随着时间年龄的增长,茎叶也变得粗大。叶子偏薄革质、呈现翠绿色,有不规则的纯黄色斑块。虽然它会越长越大,但是现在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也有了盆栽型的小苗。 2、天南星科植物 主要有:龟背竹、绿巨人、广东万年青系列、丛生春羽、绿宝石、绿罗、黛粉叶、金皇后、银皇后、星点万年青、迷你龟背竹、黑美人、绿地黄、红宝石、琴叶喜林芋、银包芋、和裹芋、海芋、火鹤红掌、马蹄莲等。 其中绿宝石又叫心叶蔓绿绒,,它的茎粗壮,节上有气根。叶子是长心形,长有25—35厘米、宽有12—18厘米,基部深心形,绿色、全缘、有光泽。 3、鸭趾草科植物 这类花卉适应性极强,具有天生水栽的本能。几乎所有的鸭趾草科花卉都能够适应水栽条件,如:紫叶鸭趾草、紫背万年青、吊竹梅等。 万年青的根茎粗短,黄白色,有节,状茎粗1.5—2.5厘米。叶自根状茎丛生,质厚,披针形或带形,叶3—6枚,厚纸质,矩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5—50厘米,宽2.5—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稍狭,绿色,纵脉明显浮凸;鞘叶披针形,长5—12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3 邓红兵33 王青春 王庆礼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吴文春 邵国凡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 ,Purdue University ,IN 47907,USA ) 【摘要】 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带的一种景观表现形式,即岸边陆地上同河水发生作用的植被区域,是介于河溪和 高地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目前,河岸带的保护和管理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并成为自然资源经营及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对国外河岸带管理有关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对河岸带管理的目标、作用、一般途径、面临的问题以及将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详细介绍了USDA 2FS 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系统.文章最后指出,有必要在国内尽快开展河岸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 河岸带 生态系统管理文章编号 1001-9332(2001)06-0951-04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On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and riparian m anagement.DEN G Hongbing ,WAN G Qingchun ,WAN G Qingli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 henyang 110016);WU Wenchun ,SHAO Guofan (Depart ment of Forest ry and N atural Resources ,Purdue U niversity ,IN 47907,USA ).2Chin.J.A ppl.Ecol .,2001,12(6):951~954. Riparian is a kind of 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of aquatic 2terrestrial ecotone ,the vegetation area in the terrene that has interactions with waters ,and the transition region between waters and upland vegetations.At present ,people pay atten 2tions to the riparia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creasingly ,and riparian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indis pensable aspect for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In this paper ,the oversea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riparian management summarized and the objectives ,effects ,approaches ,current problem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riparian management discussed.The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system in the USDA 2FS report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studies and practices of riparian management in China. K ey w ords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24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 助项目(39970123). 33通讯联系人. 2000-11-28收稿,2001-08-14接受. 1 引 言 20世纪后期,森林生态系统中溪流、湖泊和湿地的管理是 林业上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和进展之一[14];过去不适当的森林经营对水生态系统结构的负面影响和导致其生产力降低[2,12,20]这一观点如今已被人们普遍接受[14].随着河溪生态系统[6,22,35]和流域生态学[7]研究的不断发展,流域内的水陆交错带,特别是河岸带的结构、功能和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5,13~14,16~17,24~25,39,42].河岸带植被作为河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河岸带及其植被也不能幸免,给河岸带的生态状况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许多危害,如河流防洪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河岸带生境恶化等.为了保护和管理自然河岸带,恢复和重建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的河岸带,充分发挥河岸带的各种重要功能,使河岸带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开放空间[33],近年来国外在河岸带植被结构、功能和管理研究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相比之下,国内才刚刚起步.本文主要评述国外河岸带管理方面的进展,特别是详细介绍了美国农业部林务局(USDA 2FS ) 制定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区划标准”[34],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 和实践提供参考. 2 河岸带与河岸植被缓冲带 河岸带的定义最早为行政管理人员所用,泛指靠近河边几十米内的区域;在学术界,首次对河岸带的定义出现在20世纪 70年代末[3,11,21,32],系指陆地上同河水发生作用的植被区 域.之后,该定义被拓展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靠近河边植物群落包括其组成、植物种类多度及土壤湿度等同高地植被明显不同的地带,也就是受河溪有任何直接影响的植被[4];狭义指河水2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13,23,28,30],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后一定义.显然,河岸带是介于河溪和高地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它是最典型的生态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5].此外,徐化成[41]认为河岸带指的是河流两旁特有的植被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区.Swanson 等[31]认为河岸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三维交接区,其范围外至洪水到达的界线,上至河岸带植物林冠的顶端.至于向岸上森林延伸多宽,是一个存在争议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问题.河岸带生态环境的突出特点是水分多、土壤肥力较高,空气湿度也较高,但有的季节洪水 应用生态学报 2001年12月 第12卷 第6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Dec.2001,12(6)∶951~954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控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控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居民的生活当中形成的,没有进行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于土壤、空气、水体与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其污染的位置、数量还有途径都不能确定,随机性较大,分布的范围较广,防治的难度也较大。当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研究已经普遍得到了重视,笔者在本文当中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控制技术进分了分析探讨。 1、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大气、土壤、水体与农村景观等几个方面。 1.1农业面源污染给大气造成的危害。农业面源污染给大气带来的危害体现在土壤当 中氮肥转化而引发温室效应,还有对臭氧层造成的破坏以及酸雨等,禽畜的粪便中有机物厌氧分解形成的NH3,H2S这些有害的气体和携带着病原微生物的粉尘也给大气造成严 重的污染。 1.2农业面源污染给土壤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土壤的有机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和 放射性的污染,还有土壤化与生物学性质的恶化以及土壤生物污染等几方面。 1.3农业面源污染给水体造成的危害。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变化以 及地下水硝酸盐的含量超标。 1.4农业面源污染给农村景象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物秸秆、禽畜粪便以及人类 的生活垃圾等这些农业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活污水给农村生活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 2、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控制技术 笔者结合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殊性质以及我国实际的情况,提出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要应用源头控制技术和过程阻断技术以及末端治理技术等防治控制技术有效结合的防治策略。 2.1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 这一项控制主要包括新型肥料的使用,科学的施肥技术、科学的灌溉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水土保持耕作等技术。 其一,新型肥料主要有缓释和控释肥,有机与无机复混肥、生物复合肥料、硝酸钾及其复合肥料等。新型肥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被污染土壤的养分量,给植物提供所需要的养分,逐步将土壤的性质改善,使肥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饶良懿 1,2 ,崔建国 1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083,北京) 摘要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岸生态系统的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河岸植被缓冲带列为河岸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一些国家被作为控制农业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生态水文功能体现在控制河岸侵蚀、截留地表径流泥沙和养分、保护河溪水质、调节水温、为水陆动植物提供生境、维护河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提高河岸景观质量等多个方面。本文综述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一些研究中提出的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功能发挥所需要的宽度,同时指出由于河岸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侧重的功能,研究区域土壤、地形、植被、排水特征等因素各异,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发挥所要求的实际宽度也有所不同。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 06 28 修回日期:2008 04 26 项目名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长江三峡库区基于模型的坡面尺度森林植被空间优化配置研究 (30500389);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都市重要水源区水源涵养林构建技术试验示范 (2006BAD03A18 02) 第一作者简介:饶良懿(1976!),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态水文及水土保持。E mail:raoliangyi@https://www.doczj.com/doc/433278559.html,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eco hyd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 ffer Rao Liangyi 1,2,Cui Jianguo 1 (1.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 ervati 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 ty;2.Key Lab.of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M i nistry of Educati on:100083,Beijing,China) Abstract A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 m,the riparian buffer zo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 ohyrological process,whic h has been taken a key measures in 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by many countries,especially as th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 MPs)in non point pollution control for a gricultural watershe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The ec o hy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ffer zone focus on aspects such as bank erosion control,sediment and nutrients retention,water quality protection,water temperature regulation,wildlife habitat,strea m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integrity maintainence as well as the riparian landscape quality improvement.This paper revie ws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ec o hy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ffer zone,and summaries the width of riparian buffer for various ec ological functions requirement,which will be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protection goals,soil,topography,vegetation and drainage of study site. Key words riparian buffer;eco hydrological functions;researc h advances 河岸带属于水陆生态交错区,是水陆物种源(基因库)和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是河溪中粗木质碎屑和养分能量的来源,它直接影响着河溪的微气候,更保护着河溪的水质,为人类的户外活动提供休闲场所,为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供基地;河岸带也是养分管理、沉积物和水土流失控制及保护淡水资 源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否关系到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维护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河岸植被缓冲带作为河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水陆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 (ecozone),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发挥着重要的廊道(corridor )、过滤器 2008年8月6(4):121 128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6 No.4Aug.2008

植被过滤带的污染物去除效率研究进展

第34卷第2期 Vol . 34 No . 2水资源保护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2018年3月 Mar . 2018D O I ;10. 3880/j. issn. 1004-6933. 2018. 02. 11 植被过滤带的污染物去除效率研究进展 庾从蓉U ,段佩怡1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2.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探讨植被过滤带(v e g e ta tiv e filte r s tr ip s , V F S )污染物去除效率与V F S 特征参数(长度、坡度、 植被类型)、污染物特性之间的关系,归纳了计算V F S 污染物去除效率的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结 果表明,V F S 长度与污染物去除效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坡度改变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 农药的有机碳吸附系数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有较大的影响;V F S 去除效率经验模型可以依据V F S 的 长度来估算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同时可以计算不同粒径泥沙的去除效率,针对氮、磷、农药也能估 算不同去除方式(如下渗、吸附等过程)的贡献率;耦合了水文模型与污染物去除机制的物理模型 也在逐步完善中,V F S M 0D 就是代表。未来需要加强V F S 对其他面源污染物如胶体、纳米颗粒物 去除效率的研究,关注V F S 在流域尺度上的污染物去除效率。 关键词:植被过滤带;污染物;污染物去除效率;数值模型;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 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6933 (2018)02-0068 -07 Quantitative research advance on vegetative filter strips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YU Congrong12, DUAN Peiyi 1(1. College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y Nanjing 210098, China )Abstract ; T h is p a p e r a n a ly z e s th e e x p e rim e n ta l d a ta in th e lite ra tu re a n d su m m a riz e s th e q u a n tita tiv e c a lc u la tio n V F S re m o v a l e ffic ie n c y o f th e e x p e r ie n c e , p h y s ic a l m o d e l. T h e e x p e rim e n ta l re s u lts sh o w th a t th e r e is a c e rta in c o rre la tio n b e tw e e n th e V F S le n g th a n d th e re m o v a l e ffic ie n c y. T h e s lo p e c h a n g e h a s n o s ig n ific a n t e ffe c t o n th e re m o v a l e ffic ie n c y , a n d th e o rg a n ic c a rb o n a d s o rp tio n c o e ffic ie n t o f th e p e s tic id e h a s a g re a t in flu e n c e o n its re m o v a l. A t p r e s e n t , th e e m p iric a l m o d e l o f V F S re m o v a l e ffic ie n c y c a n e s tim a te th e re m o v a l e ffic ie n c y o f p o llu ta n ts b y th e le n g th o f V F S , c a lc u la te th e re m o v a l e ffic ie n c y a c c o rd in g to th e c o m p o s itio n o f s e d im e n t, a n d c a n a ls o c a lc u la te th e c o n trib u tio n o f in filtra tio n a n d a d s o rp tio n fo r n itro g e n , p h o s p h o ru s a n d p e s tic id e re m o v in g fro m V F S. T h e m e c h a n is m o f V F S re m o v a l o f c o n ta m in a n ts is w e ll u n d e r s to o d , a n d th e p h y s ic a l m o d e l b a s e d o n th e re m o v a l m e c h a n is m is g ra d u a lly b e in g re fin e d. V F S M O D is o n e o f th e re p re s e n ta tiv e s. In th e f u tu r e , th e re is a n e e d to s tr e n g th e n th e V F S q u a n tita tiv e s tu d y o f o th e r n o n -p o in t s o u rc e p o llu ta n ts s u c h a s c o llo id s , n a n o p a rtic le s tu d ie s , a n d V FS^s e ffe c t o n p o llu ta n t re m o v a l a t b a s in s c a le. Key words : v e g e ta tiv e filte r s trip s ; fie ld e x p e rim e n t ; p o llu ta n ts re m o v a l e ffic ie n c y ; n u m e ric a l s im u la tio n ; re s e a rc h a d v a n c e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23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3-B 14020167);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 作者简介:庾从蓉(1980—),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与水环境研究。Email:cryu@ hhu. edu. cn .68 .

植被过滤带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植被过滤带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 王良民 1** 王彦辉 2 (1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91) 摘 要 水资源的人为污染日趋严重.植被过滤带被认为是降低水体污染、特别是非点源污 染的最佳措施之一.植被过滤带是位于污染源和水体之间的带状植被区域,其可以使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被沉降、过滤、稀释、下渗和吸收.本文综述了植被过滤带的发展历史、结构、污染控制机理和在实际应用当中的设计、经营管理及效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我国对植被过滤带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试验或应用结果都很少,因此,需要扩展和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取得相关的试验数据,以使这一生态技术更有效地在我国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植被过滤带 植被缓冲带 非点源污染 最佳经营措施文章编号 1001-9332(2008)09-2074-07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R esearch and applicati o n advances on veget ative filter stri p .WANG L iang m i n 1 ,WANG Y an hu i 2(1C ollege of F orestry ,Shanx iAgricult u ral Un iversit y ,Tai g u 030801,Shanx i ,China;2Chinese Acade my of Forestr y,B eijing 100091,China ). Chin.J.App l .E col .,2008,19(9):2074-2080.A bstract :W ater resources have been i n creasi n gly po lluted ,wh ile vegetati v e filter strip (VFS)is accepted as one o f the best m anage m ent practices to reduce w ater body po ll u ti o n ,especia ll y non po int source pollution .A vegetati v e filter stri p is a vegetated stri p of land ,wh ich separates the r un o ff and po llutan t contributi n g areas fro m surface w ater bodies and a llo w s the runo ff and assoc iated po ll u tants to be attenuated be fore reach i n g surface w aters v ia i n filtrati o n ,adsorption ,uptake ,de cay ,filtering ,and deposition.I 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dvances on VFS w ere rev ie w ed ,inc l u d i n g the h istory ,str ucture ,m echan is m s o f pollution contro,l design ,m anage m en,t and cost effecti v eness o fVFS .The stud ies on VFS in Ch i n a started recently ,and very fe w results o f experi m ents and app lications had been achieved .I n order to effic iently pro m ote and use this eco log ical technique i n Ch i n a ,mo re st u dies on VFS are needed to obta i n re lative experi m enta l data and results . K ey words :vegetative filter stri p (VFS);vegetative buffer str i p ;non po i n t source pollution ;best m anage m ent practices .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2007063).**通讯作者.E m ai:l liang m i n .w ang @g m ai.l co m 2007 12 17收稿,2008 06 19接受. 植被过滤带(vegetati v e filter stri p s ,VFS)的产生与发展是与水体污染日益加重紧密相关的.众所周 知,淡水资源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但其遭受的人为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包括点源污染(po i n t source po ll u ti o n)和非点源污染(non point source pollution)两类.点源污染一般容易被注意到,如工业污水、城市污水等.而非点源污染往往不易被观察到,如来自农田集水区地表径流中的氮磷钾肥料等,进入水体后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水体 污染[1-2] . 对水体污染的预防和处理有工程处理和自然处理两种系统.自然处理系统可主要分为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两类.陆地系统主要指植被过滤带(VFS ),可用来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水体系统则包括池塘和湿地等,主要是针对点源污染.有时两种系统并存用来处理点源污染,如城市或养畜场产生的污水先以水体系统做前处理,然后再通过陆地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 本文将首先介绍植被过滤带的定义及发展历史,然后讨论其构建要素及过滤效果、过滤机理和相关影响因子、过滤带设计、经营管理和效益估算,最后概述植被过滤带在我国的研究状况,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和发展建议.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9月 第19卷 第9期 Ch i nese Journa l of A pp lied E co logy ,Sep .2008,19(9):2074-20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