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_王劲修

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_王劲修

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_王劲修
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_王劲修

第36卷第1期2012年1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Vol.36,No.1Jan.,2012

收稿日期:2010-09-29修回日期:2011-10-10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6-4-15)

第一作者:王劲修,硕士生。*通信作者:齐实,副教授。E-mail :qishi@bjfu.edu.cn 。引文格式:王劲修,齐实,张耀启,等.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1):152-155.

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

王劲修1

,齐

实1*,张耀启2

,王

惠1,李林英3

,王

棣3,余晓燕1

,刘

3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2.School of Forestry and Wildlife Science ,Auburn University ,

Alabama Al 35201,USA ;3.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在对河岸带特性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北方河岸带的特点,从河流健康状况、岸坡稳

定性、河岸带土壤条件、河岸带植被条件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体系,并将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状态分为4个等级:理想状态、良好状态、一般自然状态和较差状态。运用该体系对山西省沁河的一级支流赤石桥河和紫红河的河岸植被带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赤石桥河处于“良好状态”,紫红河处于

“一般状态”。关键词:河岸植被缓冲带;层次分析法;山西沁河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12)01-0152-0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iparian buffer strips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Qin river ,Shanxi province

WANG Jinxiu 1,QI Shi 1*,ZHANG Yaoqi 2,WANG Hui 1,LI Linying 3,WANG Di 3,YU Xiaoyan 1,LIU Jin

3

(1.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 ;2.School of Forestry and Wildlife Sciences ,Auburn University ,Alabama Al 35201,USA ;3.Shanxi Academy of Forestry ,Taiyuan 030012,China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riparian buffer strips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based on the result of field survey on riparia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parian zone in northern China.This index system offered 16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river health ,bank stability ,edaphic condition and vegetation status.The ecological riparian zone system stat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 :perfect ,good ,nor-mal and worse.The index system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parian buffer both first-level tributaries of Chishiqiao and Zi-hong rivers of the Qin river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ishiqiao river was in “good ”condition while Zihong river was in “normal ”condition.

Key words :riparian buffer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Qin river in Shanxi province

河岸带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是地球

生物圈中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1]

。河岸带生态系统对增加动植物物种种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进行水土污染治理和保护、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开展旅游活动等均有

重要的现实和潜在价值[2]

。作为河岸带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河岸带近自然生态恢复配置模式

的构建和管理措施的提出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目前在国内有关于河岸带评价的研究报道

[3-6]

,但对

于植被带本身的研究还较少。笔者以山西沁河上

游作为河岸带重建基础部分的植被缓冲带为对象,

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 )的评价方法[7]

,构建了适合沁河上游河岸带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1材料与方法

研究地选择在山西省沁河的赤石桥河和紫红河,均为沁河的一级支流。其中赤石桥河发源于平

遥县东南部五子沟,流域面积为415.63hm 2,河长为39km ,河道纵坡14/1000,河床糙率为0.024,

第1期王劲修,等: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

河床多为砾石和砂,较为稳定。流域内地貌以土石山区、林区为主,也有少量为土山区和丘陵阶地。流域内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57.7mm,平均气温8.6?,多年平均径流量4500万m3。紫红河发源于沁源县东北部景凤乡的杨家岭,流域面积为394km2,河长为50km,河道纵坡14/1000,河床糙率为0.026,河型为顺直型,河床多为砾石和砂,较为稳定。流域内地貌以土石山区,海拔在1100 1642m之间。流域内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80.7 mm,平均气温8.6?,多年平均径流量4300万m3。

按照全面普查和重点调查、已有资料收集和实地勘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获取评价指标的数据资料。已有资料为现有地图资料(包括河流周边行政区划图、植被分布图、地形地貌图、水利枢纽分布图、气象云图等)和已有的统计数据资料(包括水文、气象、自然地理、自然灾害等)。除此之外,进行实地测量以获得实时数据。调查内容包括:(1)河道特性调查,河流生态状况(河道形态、水质状况);(2)河岸特性调查,岸坡特性(岸坡土壤类型、岸坡岩土类型、岸坡结构、岸坡坡度、岸坡高度);(3)河岸植被调查,岸坡生物(植物种类、植被密度、植被层次、植被种类丰富度、植被搭配形式、覆盖率、岸边植被间断长度、当地乡土物种覆盖比例);(4)人类活动调查,河岸周边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农田、居住地等)、河岸周边水土流失情况。

选定赤石桥河源头和紫红河源头其中一段河岸作为对象,于2007年3月至4月进行河岸带调查。以横断面为调查尺度,在所要调查的河段内以一定的间距随机布置一定数量的横断面,宽度取30 50m,调查方法主要为样方法和目测估计法。赤石桥河每2km、紫红河每3km作为一个调查断面,最终收集赤石桥河源头的9个断面(1#—9#)、紫红河源头的4个断面(1#—4#)的调查数据。

2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指标的设定

根据对研究地河岸带特性调查的情况,并按照科学性、可表征性、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8],从河流健康状况、岸坡稳定性、河岸带土壤条件、河岸带植被条件等4个方面选取16个因子构建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体系,形成包括目标层、指数层、指标层的层次结构(表1)。

表1河岸植被缓冲带评价指标标准

Table1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指标分值score

河流健康状况

river health

岸坡稳定性

bank stability

土壤条件

edaphic

condition

植被条件

vegetation status

河道

渠化

弯曲

程度

基底物

质组成

浮游

植物

角度/

(?)

侵蚀度/

%

植被密

度/%

土壤

质地

土壤

结构

植被带

宽度/

m

纵向连

续性/

%

植被层

次/层

物种多

样性

乡土物

种覆盖

比例/%

植被覆

盖度/%

遮阴

率/%

4Ⅰ级4 5Ⅰ级Ⅰ级<15<10>80Ⅰ级Ⅰ级>10<10>4>3.5>75>85>60 3Ⅱ级3 4Ⅱ级Ⅱ级15 3010 4050 80Ⅱ级Ⅱ级5 1010 3032.5 3.550 7555 8530 60 2Ⅲ级2 3Ⅲ级Ⅲ级30 4540 7025 50Ⅲ级Ⅲ级1 530 6021.5 2.525 5025 5510 30 1Ⅳ级1 2Ⅳ级Ⅳ级>45>70<25Ⅳ级Ⅳ级<1>60单一<1.5<25<25<10

2.1.1河流健康状况

(1)河道渠化:河道渠化是指对河道进行包括人工裁弯、缩窄河床和固化河岸等人为影响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流流态、生境等。将河道渠化程度分为4个等级:Ⅰ级.无渠化和淤积,河流保持自然状态;Ⅱ级.存在少量拓宽、挖深河道等现象,无明显渠化;Ⅲ级.存在部分渠化,两岸筑有堤坝;Ⅳ级.渠化严重,河岸、河床都已渠化。

(2)弯曲程度:河道蜿蜒性作为河流的重要特征,有利于形成多样的生境,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河水的自我净化功能。弯曲率为河道的长度与其直线距离之比值,一般在1 5之间,顺直河道弯曲率为1.0 1.2,而弯曲率1.2 5.0的称为弯曲河道。

(3)基底物质组成:主要是指细小的泥沙和淤泥在河流底部物质中所占的比例,也可以理解为河流底部的岩石之间是否被细小的泥沙和淤泥所填满。河流中的鱼类和水生生物大多寄居在岩石之间的空隙中,如果河流基底物质中有大量的细小的泥沙和淤泥将岩石间的空隙填满,则会使鱼类和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基底物质组成的等级划分为:Ⅰ级.河流底部基本没有细小泥沙或淤泥包围岩石;Ⅱ级.岩石部分被细小泥沙或淤泥包裹,但较易分离;Ⅲ级.大部分岩石已被细沙和淤泥包裹,且较难分离;Ⅳ级.岩石已深陷入细沙和淤泥中,基本不可见。

(4)浮游植物:通常是指浮游藻类,浮游藻类可以看作是否有大量营养物质进入水体的标志。浮游植物的分解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当大

351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

量耗氧导致其缺氧发生死亡时,河流水质会迅速恶化变黑,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将浮游植物的状况划分为:Ⅰ级.基本没有浮游植物;Ⅱ级.有少量浮游植物且都在水面以下;Ⅲ级.浮游植物很多,且主要在水面以上;Ⅳ级.水面上存在大量浮游植物。2.1.2岸坡稳定性

(1)岸坡角度:坡度首先是影响河道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岸坡越平缓,经过河岸带的地表径流的速度能得到有效减缓,其携带的悬浮颗粒物的沉降越明显,截留效果越好,反之截留效果较差。坡度越陡越容易受地表径流的冲刷而产生失稳现象(2)岸坡侵蚀度:以侵蚀区域所占比例表示。侵蚀程度越大,岸坡越容易失稳发生垮塌,从而破坏河岸带的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3)岸坡植被密度:这里专指位于斜坡上的植被密度。如果岸坡上的植被稀疏甚至没有植被,岸坡就不能起到减缓水流流速的作用,进而导致侵蚀的发生,影响岸坡的稳定。茂密的岸坡植被不仅能够有效过滤泥沙和污染物质,而且能够为河流内的鱼类和水生生物输送营养物质。

2.1.3河岸带土壤条件

(1)土壤质地:表示土壤颗粒的粗糙或细致程度,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如沙土、粉状土、黏土的组合状况。分级标准为:Ⅰ级.黏壤土,稳定,有黏性;Ⅱ级.粉砂壤,晶粒基本不可见,有少量黏性;Ⅲ级.粉状土,晶粒稍可见,易被碾碎,较稳定;Ⅳ级.砂壤,晶粒可见,未成团,不稳定。

(2)土壤结构:是指沙土、粉土、黏土在土壤中的胶结形式,即土壤团聚体的状态。一般认为,团聚体多是土壤肥沃的标志之一。分级标准为:Ⅰ级.土壤团聚体呈颗粒状,直径小于1cm,胶结较好;Ⅱ级.团聚体呈片状;Ⅲ级.团聚体呈块状,边缘呈棱角状,直径6 8cm;Ⅳ级.呈柱状,直径大于10cm。2.1.4河岸带植被条件

(1)河岸带宽度:宽度范围是从岸坡的最上端直至植被明显变化的边界。该指标表征了河岸带生境横向联通的自然性。

(2)纵向连续性:连续性是反映廊道如何连接以及在空间上连续的程度,河岸植被间断的部分或者河岸上形成的冲沟、小溪等会成为沉积物或污染物质更快速的进入河流水体的通道。用间断分布面积占河岸带单位固定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3)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高意味着有较多的根系和枯落物来截留和过滤地表径流中所携带的沉积物和污染物,植被越密集,过滤效果越好。

(4)物种多样性: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示物种多样性。该指标是对群落结构和功能

复杂性的一种度量,反映出植被群落所处的组织水平。

(5)植被层次:植被的层次主要指河岸带植物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所占的比例和搭配形式。

(6)乡土物种覆盖比例:河岸带植被中土著种越多,河岸带看上去就越接近天然状态,其生态功能也就越强。

(7)遮阴率:当阳光直射河流水面时,计算阴影面积占整个水面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植被的遮阴率。河岸带植被的林冠层能够为河流提供遮蔽,从而降低河流的温度。保持较低的温度对河流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因为一些鱼类无法在温暖的水环境中生存,过高的水温还会增加污染物质对水质的负面影响。此外,遮阴率越高,植被的根系越发达,岸坡稳定性就越强。

2.2权重计算

各指标因子权重的计算是整个评价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权系数的大小分配是否合理是关系到评价成果是否合理的关键。

2.2.1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已构建的评价层次结构,对指数层中的各指标的重要性做两两比较,以1 9标度法[7]表示重要值,即:1.比较的两个指标同等重要;3.一个指标比另一指标稍重要;5.一个指标比另一指标明显重要;7.一个指标比另一指标强烈重要;9.一个指标比另一指标绝对重要;2、4、6、8.前述相邻判断的中间级别,需要折中时采用。由此构成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求出最大特征根λ

max

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所求的特征向量即为各评价因素重要性排序,也就是权重分配。

2.2.2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的方法是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随

机一致性比率(C

R

)来检验,即:C

R

=C

I

/R

I

,当C

R

<0.1时即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

权重分配是合理的。C

I

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

性指标:C

I

=(λ

max

-n)/(n-1)。R

I

称为判断矩阵

的平均一致性指标,对于1 9阶矩阵,R

I

值分别为1(0.00)、2(0.00)、3(0.58)、4(0.90)、5(1.12)、6(1.24)、7(1.32)、8(1.41)、9(1.45)。

指数层的计算如下:

F=∑m

i=1

f

i

?D

i

451

第1期王劲修,等: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

式中:F为指数层中某个指数的评价值;f

i

为指标层

中第i个指标的评分值;D

i

为指标层中第i个指标的权重;m为指标层中指标的个数。将同一层次的各个指标加权平均算得上一层次的某一指标的评价值,逐层计算,最终得到目标层的综合评价值。4个指数层值加权,即得到河岸带生态状况综合评价的评分值,记为S。S≥3.6表示缓冲带处于“理想状态”;2.5≤S<3.6,表示“良好状态”;1.5≤S<2.5表示“一般状态”;S<1.5表示“较差状态”。3沁河上游河岸带综合评价结果河岸带土壤条件指数层中的2个二级指标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的重要性视为相同,权重均为0.5。通过对河流健康状况、岸坡稳定性、河岸带植被条件3个指数层下的各个指标构造的判断矩阵

最大特征根的求解,其最大特征根λ

max1

=4,λmax2=3,λmax3=7,对其对应的特征向量标准化和归一化,得到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对于各指数

层,λ

max

=n,表明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指数层及指标层的权重见表2。

根据沁河上游河岸带调查的结果,赤石桥河9个断面的综合评分值的平均值为3.34,所处等级为“良好”,紫红河4个断面的综合评分值的平均值为2.57,仅处于“一般”状态。

表2河岸带综合评价各指标权重值Table2Weight of each index of riparian zone

4结语

参考国内外有关河岸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在对河岸带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河流健康状况、岸坡稳定性、河岸带土壤条件和河岸带植被条件等4个方面的16个指标组成的河岸带植被结构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山西省沁河的一级支流赤石桥河和紫红河的河岸带进行评价。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恢复重建具有指导意义。鉴于研究条件限制等因素,以及河岸带自身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提出的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建春.河岸带功能及其管理[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6):143-146.[2]李云平.国外4种河溪健康评价方法述评[J].山西林业科技,2009,38(2):27-30.

[3]夏继红,严忠民,蒋传丰.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16(3):345-348.

[4]高甲荣,王芳,朱继鹏,等.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5):66-70.

[5]王国玉,李湛东.河岸带自然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东林业科技,2008(6):12-16.

[6]诸葛亦斯,刘德富,黄钰铃.生态河流缓冲带构建技术初探[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17(2):63-67.

[7]Saaty T L.The U.S.-OPEC energy conflict the payoff matrix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1979,8(4):225-234.

[8]娄会品,高甲荣,陈子珊.北京郊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J].水土保持通报,2010(1):161-165.

(责任编辑王国栋)

551

生态工程植被缓冲带建设

第二节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 一、河岸植被缓冲带定义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一个位于水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被描述为长的、线状的邻近溪流,河流湖泊水库等各种水体的植被带。 二、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功能 (1)过滤径流 降低径流速度,过滤径流,从而将沉积物、养分和其他污染物在进入水体之前移除。 (2)保护河岸和湖岸 植物的根系,特别是乔木,使湖岸的土壤变得结实,经得起波浪、暴雨和泛舟波的打击。(3)吸收养分 从化肥和动物粪便中经径流携带进入岸线缓冲带,将可能为树木根系吸收。 (4)有效控制洪水 缓冲带降低径流速度,从而重新分配径流,并使一部分水量进入地下水,而地地下水进入河流的速度大大低于直接从地表径流进入。 这样可以降低洪峰通过时的水量和增加旱季时的河流水量。 (5)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植物的木质分解残体和叶片落入湖泊和河流后就成了水体动物的食物,而这些动物是湖泊食物链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组分。 (6)维护财产价值 利用缓冲带保护水质,维持湖泊的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是最为有效的低成本手段。 (7)提供美学价值 三、河岸缓冲带生态护岸模式 传统护岸的功能主要是防洪,为了增加工程强度多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却忽略了河流与河岸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以及人类与河流间的文化交流。 河岸缓冲带在确保一定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强调河流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保护,重视河流的亲水性。 (一)按照护岸功能进行分类 1、亲水型生态护岸 亲水护岸植被带的设计旨在保证人类能与河流亲近、享受河流景观所带来的自然美,因此设计时不仅要求周围居民容易靠近河岸,而且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较为常用的方法为通过削坡、修筑阶梯等措施减缓河岸坡度。 最好采用天然石块材料,但是,在缺石少料的地区,可以用植物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 2、生态系统保护型生态护岸 生态系统保护型护岸主要是构建利于生物生存的河岸生境空间,保护现有河岸的生态功能而使用自然材料。 在需要增加工程强度时,应使用内部有孔隙的混凝土块体护岸,孔隙部分成为利于鱼类生存的空间。 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使河岸有一定数量的树木和土壤面,形成通风良好的树荫,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条件。 3、景观保护型生态护岸 景观保护植被护岸主要设计目的是通过人工手段营造一种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人工景观。通常以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主要材料,辅以砌石、水泥等建筑用材加固河岸。(二)按生态护岸用材分类 传统的护岸主要釆用工程措施,护岸目的主要为防洪,因此护岸所用材料多为建筑石材、钢筋混泥土。 随着护岸构建理论以及生态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采用林草工程护岸的重要性。 1、植物护岸

河岸带绿化结构及植物多样性分析

河岸带绿化结构及植物多样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0T09:19:30.7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作者:武剑[导读] 河岸带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河岸带不但具有防洪功能、生产功能和景观功能,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鞍山市人民公园辽宁鞍山 114010 摘要:河岸带是一类重要的生态廊道。它具有生物多样性保育,动物迁移通道,稳定河岸,截留过滤面源污染,保护河流生态健康,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们对河岸带生态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河岸带被人工构筑物所侵占,使得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大为降低,甚至完全消失。伴随着人们对河岸带生态功能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河岸带生态功能 的修复和重建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河岸带绿化作为河岸带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目前受到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受到河岸带自身条件,河岸带经济生产以及河流防洪功能、河流两岸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河岸带绿化远较其它绿化复杂得多。为此,下面文章将围绕河岸带绿化结构及植物多样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河岸带;绿化结构;植物多样性引言:河岸带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河岸带不但具有防洪功能、生产功能和景观功能,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此,文章对河岸带绿化结构及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岸带的特征简析 (一)结构特征河流系统具有三维结构(纵、横和垂直)特征:第一,位于河溪两侧,一般呈狭长状;第二,由相邻生态系统向河溪传送物质和能量,必然经过河岸带,因此河溪生态系统是最典型的开放型系统;第三,河岸带将上游和下游连为一体,是高地植被和河流系统之间的桥梁。河岸带作为河流和陆地的过渡带,水陆相互作用,既有水流的作用又有生物环境的作用,还有人为的作用。它是一个特殊的相对独立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纵向(上游-下游)、横向(河床-泛滥平原)、垂直方向(河川径流-地下水)和时间变化(如河岸形态变化及河岸生物群落演替)4个方向四维结构特征[1]。其中前3个特征均与空间位置有关,是属于空间特征。 (二)自然水文特征纵向上,一条完整的河流跨过很大的流域,由于流域降雨量和下垫面等情况均随各地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即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将具有不同的流量、流速、水深、含沙量等。横向上,河岸带与水流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不同的来水来沙条件会影响河岸的稳定、河岸带结构等,如河岸坡面形态与坡脚结构容易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洪水期,水流的侵蚀与淘刷,造成岸坡滑坡、河岸崩塌,使坡面形态与坡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当水流流速降低时,水体中携带的泥沙在某一区段沉积,经过一段时间的淤积后,就形成了河漫滩。洪水的发生,可使河床的内部产生一定的异质性,呈现河岸带复杂的初始地貌。垂向上,河岸带是一类具有高地下水位的生态系统,潜水层位于河床和河岸带下部,是充满来自地表河床水的饱和沉积层。由于潜水层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混合体,含有截然不同的化学组分,可以更有效地保持和处理溶解的营养物质,成倍提高河流去除有机废物的能力,大大促进了生物活动。即使在枯水期其地下水位也基本和最低水位齐平或略低,这样就能为植被的生长需要提供充足的水分。潜水层和河岸带相互作用的强度既受河谷形态等大的地理因素的影响,又受如沉积物、河床岩石、浅滩等表征单个河流特性因素的影响。如在河溪尺度情况下,地形可产生广宽的浅层水流,这种水流可以很容易地与河岸带植物的根系和土壤保持接触,从而有利于河岸带植被的生长发育。 (三)独特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独特性是指在河岸带地区具有独特的植被、土壤、地形、地貌和水文特性,以及由其所决定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现在景观廊道、多样性保护、缓冲带、社会经济功能等方面;河流的频繁作用以及人为干扰决定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河流水文过程使河岸带地区地形地貌和土壤结构经常发生复杂变化;人为干扰也影响着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发展[2]。 二、河岸带绿化结构及植物多样性分析 (一)不同城市化区域对河岸带绿化结构和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根据真实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河岸带绿化结构仅有近自然型和种植型两类,缺乏园林绿化型、高挡墙型和广场型的河岸带,而其中又以种植型的河岸带为主。城市地区的河岸带绿化结构没有种植型,近自然型和广场型仅各有一个,而园林绿化型和高挡墙型是城市地区河岸带绿化结构的主要类型。由此可知,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河岸带绿化结构存在很大的区别,河岸带的直接物质生产是农村地区河岸带利用的主要形式;而在城市化区域,河岸带逐渐变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在设计、使用和管理上也已与城市绿地趋同,并且因为防洪和河岸稳定的目的,在城市地区的河岸带往往使用大量的混凝土高墙,对河流的景观和生态功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村和城市的乔木种类数量几乎相等,而城市的乔木多样性指数却高于农村,其原因在于农村的河岸带主要功能是木材生产,往往种植单一的种类,造成乔木层的单优种,使得均匀性降低。在灌木的种类数量上,城市高于农村,其多样性指数值也略高于农村,其中的原因,一是为了增加木材的高产,农村河岸带的人工林密度一般都很高,抑制了其下层灌木的生长发育,二是为了避免灌木同用材林竞争养分,常常人工去除灌木,而同时,城市河岸带为了景观效果往往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结构[3]。在城市河岸带乔木和灌木在种类数量上几乎是相等的,这说明在城市河岸带中灌木的使用并没受到限制。城市中灌木多样性低于乔木的原因在于,城市中的河岸带园林绿化型所占比例较高,而园林绿化型的河岸带中有一定数量的景观色块,这些色块都是由灌木而不是乔木来组成的,色块一般是由单一种类灌木形成的,这就降低了城市河岸带灌木植被的均匀性。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多样性指数,农村和城市的最大区别出现在草本植物上,在种类数量上,农村高于城市2.8种,多样性指数值,农村高于城市近0.9,这其中的原因是,农村河岸带全为近自然型或种植型,其草本植物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人为干扰较少,尽管上部有高密度的乔木层,但一些较耐荫的种类大量繁生,而城市河岸带的草本植物多为人工建植的草坪,种类单一,并且这些种类还受到经常性的人工清除杂草的“保护”。 (二)河岸带宽度对河岸带绿化类型和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河岸带宽度是影响河岸带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岸带宽度对河岸带绿化类型具有重要影响。在城市地区河岸带宽度的变化幅度是很大的;而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的种植型和近自然型的河岸带宽度差异较小。关于河岸带内部距离河流不同距离位置的生态功能的研究鲜见报道,不过,一般认为,距离水陆交界线越近,河岸带的功能特征就越明显,由此可以推定河岸带越窄,单位面积河岸带上可以支持更多的物种存在。

南京正方大道东延工程秦淮河大桥附属景观塔楼工程高支模

正方大道东延工程淮河大桥附属景 观塔楼工程 模 板 安 全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润华市政建设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3 一、工程概况--------------------------------------------------- 3 二、施工要求--------------------------------------------------- 4 三、技术保证条件----------------------------------------------- 4第二章编制依据--------------------------------------------------- 5第三章施工计划--------------------------------------------------- 5 一、材料与设备计划--------------------------------------------- 5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7 一、技术参数--------------------------------------------------- 7 二、工艺流程--------------------------------------------------- 7 三、施工方法--------------------------------------------------- 7 四、检查验收-------------------------------------------------- 10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2 一、组织保障-------------------------------------------------- 12 二、技术措施-------------------------------------------------- 13 三、监测监控-------------------------------------------------- 16 四、应急预案-------------------------------------------------- 21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22 一、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2 二、所需劳动力安排-------------------------------------------- 22第七章计算书---------------------------------------------------- 23 一、计算书---------------------------------------------------- 23

滨岸缓冲带植物选择与应用

滨岸缓冲带植物选择与应用 滨岸缓冲带是一种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进行景观重建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位于河流、水库、湖泊滨岸的植被区域,可有效地拦截、滞留泥沙,减少氮、磷等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显著控制水土流失、降低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源、保障饮水安全[1-3]。植物缓冲带技术的关键是植物物种的选择,而植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乡土植物成为水土保持、景观重建和生态恢复的首选植物,它们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物条件,无需驯化就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能够比较稳定地扩大种群数量,表现出较好的观赏价值、生态调节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4]。川中丘陵是中国最典型的方山丘陵区,丘坡较陡,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中多沙和碎石,是四川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河库滨岸地带生长有大量的水生、陆生植物。我们对处于川中丘陵区的8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调查,对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于盆地丘陵区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的乡土植物,以期能够为川中丘陵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水源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1主要植物种类与生活型 本次调查涉及川中丘陵区8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水库型和河流型),有常见的河流、水库岸边和湿地区域维管植物82种,隶属38

科74属。其中蕨类植物6种,隶属4科4属;裸子植物1种;种子植物75种,隶属33科69属。种较多的科有禾本科(Poaceae)和菊科(Asteraceae),分别为15种和10种,其他较大的科有蓼科(Polygonaceae)5种、苋科(Amaranthaceae)4种、莎草科(Cyperaceae)3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2种、木贼科(Equisetaceae)2种、杨柳科(Salicaceae)2种、桑科(Moraceae)2种、马鞭草科(Verbenaceae)2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2009ZX07425-003)资助项目2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2种、茄科(Solanaceae)2种、浮萍科(Lemnaceae)2种,其余科均为单科单种。从生活型来看,水源地分布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共69种,占总种数的84.14%,草本植物中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草本植物总种数的46.34%。灌木和乔木较少分布,灌木只有2种,但是有很多乔木物种在水源地目前以灌木的形态出现。 2主要植物群落功能分析 2.1河道浅水区挺水和浮水植物 (1)荷花群落。荷花群落是川中丘陵区水源地常见的植物群落,主要为人工种植和种植后被遗弃的种群,植物种类以荷花(Nelumbonucifera)为主,并分布有香蒲(Typhaorientalis)、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青萍(Lemnaminor)、紫萍(Spirodelapolyrhiza)、

河岸带的功能与管理研究

河岸带的功能与管理研究 颜兵文,肖瑞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 基于河岸带功能和研究内容综述的基础,分析了河岸带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指出了今后河岸带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河岸带的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岸带;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生态管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718.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27-11970-03 Study o n the Functions a nd Ma nagem ent o f Riparia n Zo ne Y ANBing -wen et a l (C ollege of E nvironmen tal Arts an d Desi gn,Central South Universi ty of Fores try Science and Tec hnology,Ch an gs ha,Hunan 410004) Abstract B ased on the fu nctions of ripari an z on e and the foun dati on of su mm arizing the research con tent,the pu 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ri parian zone m an agemen t were anal yzed.And the developmen t trend of ri parian zone management in future was poi nted out i n ord er to provi de references for the m anage -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riparian z one. Key w ords Ri parian zone;Vegetation b uffer zone;Ecological functi on s;Ecol ogical m an agemen t;Develop ment trend 基金项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07015B)。作者简介 颜兵文(1975-),男,湖南汨罗人,硕士,讲师,从事园林景 观生态研究。 收稿日期 2008-07-02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河岸带生态状况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护和管理自然河岸带,恢复和重建遭受人为破坏的河岸带,充分发挥河岸带的各种重要功能,使河岸带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开放空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模型、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管理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量的研究多集中于生态修复材料的开发及生境缀块的设计和构建上,而且存在很多问题,如理论研究较多,应用性研究较少;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没有;单因素分析较多,多因素综合分析较少等。为此,笔者从河岸带的功能入手,阐述河岸带管理的内容和意义,指出河岸带管理的动向与趋势,以期为河岸带管理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河岸带的功能 河岸带是指高低水位之间的河床及高水位之上直至河水影响完全消失为止的地带,包括非永久被水淹没的河床及其周围新生的或残余的洪泛平原,其横向延伸范围可抵周围山麓坡脚[1]。河岸带作为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频繁性的特点[2] 。河岸带是介于河溪和高地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也有显著的作用。 1.1 物种源(基因库)和栖息地 由于河岸带经常遭受洪水、泥石流、风蚀、病虫害和人类活动等干扰,加之水分充沛,太阳能较高,微小地形复杂多样,河岸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种。许多研究表明,河岸带中动、植物种类数量较其他生态系统高得多[3]。河岸带也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养育着很多野生动物。目前已发现许多节肢动物和无节肢动物属于河岸种,另外一些种(如两栖动物)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某一阶段,需要利用河岸带完成某些生命活动(如产卵)。有些动物(如蝙蝠)则在不同的时间内(如白昼、冬夏)出没于河岸带[4]。河岸植被在景观中的数量和配置,直接关 系到区域生物保护及物种多样性。 1.2 养分-能量源 河溪生态系统的养分和能量,除来自 河水中粗大木质物外,主要来源于河岸带。河岸植被及相邻森林每年都向河水中输入大量的枯枝、落叶、果实和溶解的养分等飘移有机物质,成为河溪中异养生物(如菌类、细菌等)食物和能量的主要来源,直接控制河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5]。一般而言,随河溪级别的增加(即河宽加大)和河岸植被密度的减低,河溪有机物输入率也相应减低。另外,河岸植被向河溪输入细小有机物的过程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同河岸植被类型密切相关。 1.3 户外活动场所 河岸带也是进行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不可缺少的场所。在自然界,许多壮丽的风景,如瀑布、温泉等,都同河溪直接相连。人类的许多休闲娱乐活动都依赖于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如对自然河流风光的美学体验和感官享受;划船、钓鱼、游泳等在河流内进行的娱乐活动。此外,河溪及其边岸地区饮水便利,地势相对平坦,容易修筑小路,是爬山、露营等活动所必需的场地。1.4 农、林、牧、渔业基地 由于水分充足,地势平坦,处于水陆交接处,河岸带往往是从事农、林、牧、渔的理想场所。例如,在许多林区的河岸带常生长有高大、木质优良的树种(如云杉、冷杉、柏木等),是伐木部门求取木材优先考虑的区域。在农牧业地区,近河边处土壤肥沃,草质良好,便于灌溉和放牧,是获取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基地。 1.5 改善河溪水质 河岸带上的植被能够过滤、调节由陆地生态系统流向河溪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地表水、泥石流、各种养分、枯木、落叶等,进而影响河水中泥沙、化学物质、营养元素等的含量及其在时空中的分布。这一功能在伐木、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农牧活动频繁的地区尤为重要。1.6 调节河溪微气候 河溪的微气候主要受河岸带上植被的影响,其机理在于截留白天太阳入射光以及夜间流失的长波辐射,进而引起河水温度、蒸发、大气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子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组合。白天太阳光在穿过河岸植被时,大部分被吸收或反射回大气层。因此,河溪中光的数量和质量同空旷地截然不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初级生产量)首先受到抑制。此外,河水的温度明显比同地区林下要低,许多生物、生态和化学、物理过程因此也受到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 hui Agri .Sci.2008,36(27):11970-11972 责任编辑 理雪莲 责任校对 卢瑶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3 邓红兵33 王青春 王庆礼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吴文春 邵国凡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 ,Purdue University ,IN 47907,USA ) 【摘要】 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带的一种景观表现形式,即岸边陆地上同河水发生作用的植被区域,是介于河溪和 高地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目前,河岸带的保护和管理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并成为自然资源经营及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对国外河岸带管理有关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对河岸带管理的目标、作用、一般途径、面临的问题以及将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详细介绍了USDA 2FS 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系统.文章最后指出,有必要在国内尽快开展河岸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 河岸带 生态系统管理文章编号 1001-9332(2001)06-0951-04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On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and riparian m anagement.DEN G Hongbing ,WAN G Qingchun ,WAN G Qingli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 henyang 110016);WU Wenchun ,SHAO Guofan (Depart ment of Forest ry and N atural Resources ,Purdue U niversity ,IN 47907,USA ).2Chin.J.A ppl.Ecol .,2001,12(6):951~954. Riparian is a kind of 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of aquatic 2terrestrial ecotone ,the vegetation area in the terrene that has interactions with waters ,and the transition region between waters and upland vegetations.At present ,people pay atten 2tions to the riparia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creasingly ,and riparian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indis pensable aspect for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In this paper ,the oversea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riparian management summarized and the objectives ,effects ,approaches ,current problem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riparian management discussed.The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system in the USDA 2FS report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studies and practices of riparian management in China. K ey w ords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24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 助项目(39970123). 33通讯联系人. 2000-11-28收稿,2001-08-14接受. 1 引 言 20世纪后期,森林生态系统中溪流、湖泊和湿地的管理是 林业上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和进展之一[14];过去不适当的森林经营对水生态系统结构的负面影响和导致其生产力降低[2,12,20]这一观点如今已被人们普遍接受[14].随着河溪生态系统[6,22,35]和流域生态学[7]研究的不断发展,流域内的水陆交错带,特别是河岸带的结构、功能和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5,13~14,16~17,24~25,39,42].河岸带植被作为河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河岸带及其植被也不能幸免,给河岸带的生态状况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许多危害,如河流防洪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河岸带生境恶化等.为了保护和管理自然河岸带,恢复和重建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的河岸带,充分发挥河岸带的各种重要功能,使河岸带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开放空间[33],近年来国外在河岸带植被结构、功能和管理研究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相比之下,国内才刚刚起步.本文主要评述国外河岸带管理方面的进展,特别是详细介绍了美国农业部林务局(USDA 2FS ) 制定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区划标准”[34],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 和实践提供参考. 2 河岸带与河岸植被缓冲带 河岸带的定义最早为行政管理人员所用,泛指靠近河边几十米内的区域;在学术界,首次对河岸带的定义出现在20世纪 70年代末[3,11,21,32],系指陆地上同河水发生作用的植被区 域.之后,该定义被拓展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靠近河边植物群落包括其组成、植物种类多度及土壤湿度等同高地植被明显不同的地带,也就是受河溪有任何直接影响的植被[4];狭义指河水2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13,23,28,30],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后一定义.显然,河岸带是介于河溪和高地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它是最典型的生态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5].此外,徐化成[41]认为河岸带指的是河流两旁特有的植被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区.Swanson 等[31]认为河岸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三维交接区,其范围外至洪水到达的界线,上至河岸带植物林冠的顶端.至于向岸上森林延伸多宽,是一个存在争议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问题.河岸带生态环境的突出特点是水分多、土壤肥力较高,空气湿度也较高,但有的季节洪水 应用生态学报 2001年12月 第12卷 第6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Dec.2001,12(6)∶951~954

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

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指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河一带,包括两岸的街巷、民居及附近的古迹、风景点等。这一带自古以来都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也是众多游客来到南京的必玩之处。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吟诗,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便是说的这里。 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古都南京的历史建筑,还能吃到最地道的秦淮风味名点小吃。深入到街巷中或是泛舟秦淮河,从不同视角感受河畔风土人情。夜晚时四处亮起彩灯,无比辉煌,“夜泊秦淮”更是美妙。风光带四季都有节庆活动,如春季文化庙会、夏季秦淮之夏(社区文化艺术节)、秋季夫子庙美食节、冬季金陵灯会等。 除了夫子庙,风光带还有“金陵第一园”瞻园、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明末清初“桃花扇”传奇人物李香君故居、东晋贵族王导谢安故居乌衣巷、明代开国功臣徐达的私家花园白鹭洲公园、世界第一大瓮城中华门、《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故居等景点。 游玩秦淮河一带,美食也是一大特色。这一片满目都是茶楼饭店、街边小吃,其中有“秦淮八绝” 值得一尝,是指7家点心店的8种小吃,分别为: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蒋有记的牛肉锅贴和牛肉汤、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瞻园面馆的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这一带亦是热闹的商业区,各种店铺林立,既有特色传统纪念品,也有时尚潮流小玩意,你可以挑选一些价格适中的作为留念。 想要泛舟秦淮河的话,可以在夫子庙对面的码头登船,参考费用:白天60元/人,晚上80元/人,全程约50分钟,结束后返回码头。 你也可以专门体验一把秦淮画舫夜游,不过登船地点是在离夫子庙约6公里的石头城公园,且线路为外河,不会进入到夫子庙所处的内河。游船上都有景点讲解,可以边看景边了解其历史故事。 特别提示 ? 1.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这里都会举行金陵灯会(又称秦淮灯会),届时夫子庙、瞻园、江南贡院等处都是热闹非凡的赏灯地点。2. 风光带常年游客众多,节庆时尤为拥挤,请注意个人财产安全。(放完行李后,在夫子庙景区随便逛,里面的小吃不正宗还特别贵,不推荐。乌衣巷什么都没有,忽略也行。推荐去老门东,里面有许多许多特色小店,值得慢慢逛。夜游秦淮河比较漂亮。好吃的和伴手礼都去狮子桥吧,花了很多脚力和小部分金钱换来的经验。) ?给大家个省钱小贴士,晚上去夫子庙,坐画舫游秦淮河,一定要5点20之前买白天的票,上船,这样5点半就开灯了,花白天的钱看晚上的景,一人省20!(嘻嘻……) ?夜景漂亮,周围还有很多用餐的地方,离附近的水游城和水平方不远,那里还有很多吃饭的地方,用餐很方便,交通也方便,附近有很多公交线路,地铁好像有点儿远。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的河道的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的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的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内容,或颁布了专门的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和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 1)德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的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的

滨岸缓冲带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试验研究

滨岸缓冲带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试验研究 吴 健1,2,王 敏1 ,吴建强1,杨泽生1,唐 浩1 (1.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233;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 200062) 摘要:选择上海地区常见土著植被,设置草、灌、乔不同配置模式,构建了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以开展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方式下滨岸缓冲带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草皮缓冲带截留径流污染物能力最强,12m长的百慕大试验带对固体悬浮物(SS)的截留率达到70%左右,对径流水中TN、TP净化效果也基本达到20%以上;草皮和乔木组合栽种能显著提高缓冲带对径流水中SS、N、P等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并能有效防止裸露地表因受径流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草皮根系有助于提高浅层土壤抗侵蚀能力,在020c m土层,百慕大样地土壤平均抗剪切强度最高,为98.28kPa;灌木和乔木则对提高较深层土壤抗侵蚀能力效果较好,在2055c m土层,杞柳和女贞样地土壤平均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03.10和122.08kPa,而百慕大样地则仅为77.88kPa;草、灌、乔的合理配置能有效提高滨岸缓冲带的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 关键词:滨岸缓冲带;植被配置;面源污染;土壤抗侵蚀能力;试验基地 中图分类号:X522;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08)04-0042-04 Op tim izati on of Plan ts Co mm un ity of R ipar i an B uffer Zon es.W U J i an1,2,W ANG M i n1,W U J ian qiang1,YAN G Ze sheng1,TANG H ao1(1.Shanghai A cade m y of Env i ronm enta l Sc i ences,Shangha i200233,Ch i na;2.Depart m ent of Environ m ent,E ast Ch i na N or m a lU 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D iffe rent veg etations nati ve and co mmon to Shangha iw ere se lected to f o r m p l ant comm un iti es different i n sod! shrub!arbor ratio for an exper i m ent l a i d out i n a r i parian buffe r zone exper i m ent base,Dongfeng P ort,Q i ngpu D istrict, Shangha,i to deter m i ne the i r e ffects on contro l o f non po i nt source po lluti on and so il e rosion.R esults i ndicate t hat buffer stri ps o f sod we re t he strongest i n ab ility to i n tercept po ll utants from runof,f a12m long bu ffer str i p of Cynodon dactylon arrested around70%o f the suspended so li d(SS),and over20%the TN and TP i n the runo f;f bu ffer strips o f the comb i nati on of sod and arbo r trees no t on l y show ed high e ffect in remov i ng SS,N and P from runoffs,but a lso e ffecti ve ly con tro lled runoff tri gge red so il erosion on ba rren l and surface.Sod roo ts he l ped i m prove res i stance o f the surface/upperlayer so il(0-20c m)t o eros i on.T he average shea ri ng strength of t he bu ffer str i p o f Cynodon dacty lon was the highest,reac h i ng as high as98.28kPa;t he comb i nati on o f shrubs and arbors w as m uch better i n i m prov i ng resistance o f t he so il in deep layers(20-25c m)to erosion.T he average s hear i ng streng t h of the bu ffer strips o f Salix i ntegra and Ligus t ru m luci du m w as103.10and122.08kP a,respecti ve l y,w hil e t hat o f t he buffer str i p of Cynodon dact y lon was77.88kPa only.It cou l d,t herefore,be concluded t hat reasonab l e plan t comb i nati on can i m prove the f uncti on o f r i pa rian buffer zones i n con tro lling non po int source po ll ution and so il e rosion. K ey word s:r i parian buffer;p lant comb i nati on;non po i nt source po ll u tion;resistance to soil eros i on;experi m ent base 滨岸缓冲带是指介于河溪和陆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交错带的一种类型[1],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滨岸缓冲带具有水分多、土壤肥力较高、空气湿度高等特点,为不同植被的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滨岸缓冲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植被体系,使其具有防治面源污染、营造滨岸景观、提供生物栖息地、连接生态廊道、改良土壤生境、保持水土等多种功能[2-5]。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利用植物体系构建滨岸缓冲带是截留陆域面源污染物、减少地表径流和防止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6]。但是不同的植物种类及其群落配置对面源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所起的作用不同[7]。因此,从植物群落稳定性的角度出发,在适用植物种类筛选基础上,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优化植物群落的配置将有助于发挥滨岸缓冲带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04DZ12032) 收稿日期:2008-06-13 通讯联系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24(4):42-45,52 J ournal of Ecology and R ural Environ m ent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饶良懿 1,2 ,崔建国 1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083,北京) 摘要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岸生态系统的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河岸植被缓冲带列为河岸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一些国家被作为控制农业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生态水文功能体现在控制河岸侵蚀、截留地表径流泥沙和养分、保护河溪水质、调节水温、为水陆动植物提供生境、维护河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提高河岸景观质量等多个方面。本文综述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一些研究中提出的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功能发挥所需要的宽度,同时指出由于河岸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侧重的功能,研究区域土壤、地形、植被、排水特征等因素各异,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发挥所要求的实际宽度也有所不同。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 06 28 修回日期:2008 04 26 项目名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长江三峡库区基于模型的坡面尺度森林植被空间优化配置研究 (30500389);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都市重要水源区水源涵养林构建技术试验示范 (2006BAD03A18 02) 第一作者简介:饶良懿(1976!),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态水文及水土保持。E mail:raoliangyi@https://www.doczj.com/doc/fb7490024.html,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eco hyd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 ffer Rao Liangyi 1,2,Cui Jianguo 1 (1.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 ervati 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 ty;2.Key Lab.of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M i nistry of Educati on:100083,Beijing,China) Abstract A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 m,the riparian buffer zo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 ohyrological process,whic h has been taken a key measures in 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by many countries,especially as th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 MPs)in non point pollution control for a gricultural watershe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The ec o hy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ffer zone focus on aspects such as bank erosion control,sediment and nutrients retention,water quality protection,water temperature regulation,wildlife habitat,strea m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integrity maintainence as well as the riparian landscape quality improvement.This paper revie ws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ec o hy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ffer zone,and summaries the width of riparian buffer for various ec ological functions requirement,which will be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protection goals,soil,topography,vegetation and drainage of study site. Key words riparian buffer;eco hydrological functions;researc h advances 河岸带属于水陆生态交错区,是水陆物种源(基因库)和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是河溪中粗木质碎屑和养分能量的来源,它直接影响着河溪的微气候,更保护着河溪的水质,为人类的户外活动提供休闲场所,为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供基地;河岸带也是养分管理、沉积物和水土流失控制及保护淡水资 源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否关系到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维护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河岸植被缓冲带作为河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水陆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 (ecozone),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发挥着重要的廊道(corridor )、过滤器 2008年8月6(4):121 128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6 No.4Aug.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