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红缘拟层孔菌的林下仿生栽培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长白山红缘拟层孔菌的林下仿生栽培
作者:秦立武于文杰陈庆红吴秀玲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8期
摘要:红缘拟层孔菌是一种林木病原菌,但同时也是珍贵的药用真菌,因人类的采摘和利用其野生资源日渐稀少,本文介绍了红缘拟层孔菌的生态习性和林下仿生栽培技术,为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红缘拟层孔菌;林下经济;仿生栽培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社会发展计划任务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0429)。
1介绍
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又名红缘多孔菌、松生拟层孔菌[1],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多孔菌科(Polyporales),拟层孔菌属(Fomitopsis)。
据记载,红缘拟层孔菌具有祛风,除湿,抗肿瘤等药理作用[2]。
在长白山区,红缘拟层孔菌一般煮水服用,用来治疗癌症等疾病。
2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
子实体多年生,呈扇形或贝壳状,直径可达60cm,因子实体成熟后边缘呈红色而得名。
红缘拟层孔菌在长白山区发生于针叶林带及针阔混交林带[3],生于多种针叶树树干、枯木、倒腐木及树桩上,如红松(Pinus koraiensis)、云杉(Picea)、冷杉(Abies)等,有时也生长在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山杨(Populus davidiana)或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上,导致木材心材腐朽、风倒风折。
红缘拟层孔菌生于天然林内,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4],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各森林经营局的原始林内均有分布。
3菌种的分离与制作
母种分离
用于母种分离的子实体采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内,采用PDA培养基组织分离法获得母种,纯化、扩繁后备用。
母种菌丝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旺盛,气生菌丝纯白色,浓密,老后易形成菌皮。
原种制作
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麸皮20%、石膏1%、石灰1%,pH自然,含水量50%~60%。
按上述配方将培养料各组分混匀后装入750mL菌种瓶,装料要求松紧适当,瓶口塞入棉塞,然后用牛皮纸包扎瓶口。
随后高压灭菌~2min,灭菌结束后将菌种瓶放入接种室冷却至室温。
在超净工作台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将母种接入原种瓶中。
然后转入培养室内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5℃左右。
红缘拟层孔菌菌丝在原种培养基中生长较快25~30天左右即可长满,菌丝纯白色、浓密。
4林下仿生栽培技术
技术流程
原材料准备(原木砍伐,截段)→装袋→灭菌→接种→菌段培养→菌段入林→收获。
木段选择
栽培所用树种选择白桦,选用胸径10~15cm之间树木。
砍伐时间要求安排在接种前3~4周,接种前1周左右截段、剃枝,含水量以40%~45%适宜。
最好选择冬季砍木,以减少段木被其他杂菌侵染。
菌段制作
将木材截成20~25cm的小段,装袋前将段木尖锐的部分处理掉,以免刺破菌袋。
袋口可用无棉盖体或线绳封口,高压灭菌2小时或常压灭菌10min以上,将灭菌后的袋装段木搬入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冷却。
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
菌段培养
先将培养室进行熏蒸消毒处理,将接种的段木袋置于25~27℃下进行遮光培养,3天左右菌丝即萌发,10-15天菌丝基本封面,可以适当将温度降低至23~25℃。
接种一周后培养室每天中午通风1次,随发菌时间的延长需逐渐加大通风量。
90天左右菌丝即成熟,为积累足够的生物量,可将菌段培养时间延长至150天~180天,待春季林内积雪融化后即可将菌段移入林下。
在菌段培养期间要注意封口处密封,避免因长期培养使菌段失水。
林地选择
林地选择对于红缘层孔菌的林下仿生栽培至关重要,林地的选择要求乔木层发达,郁闭度达85%以上,小生境中达到需要的相对湿度(80%以上),以确保菌段内水分充足。
一般来讲原始阔叶红松林及落叶阔叶林均可,最好置于林内溪流岸边及附近,切忌置于林窗内。
本研究中选择长白山科学院试验基地内的温带阔叶红松林为林下栽培场所,林内的主要乔木为红松、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等;
灌木主要有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毛榛子(Corylus mandshurica)、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忍冬()等。
菌段入林
菌段入林时间一般选在林内冰雪融化后即可。
菌段入林前需提前脱袋,脱袋时可闻到菌袋内散发出菌丝体的清香味或微酸味,此时将菌段表面的老菌皮一同去除。
段木的摆放无特殊要求,可平放或将菌段竖立半埋于地下,但不可堆放。
摆放地点可选择平地或坡地,避免选择洼地,因为雨季时洼地内可长时间积水,影响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子实体采摘
菌段入林后无需特殊管理,任其在自然生境中生长发育。
子实体在当年仅发育出原基或不分化,待次年春季则大量分化。
子实体原基一般发生于菌段两端而非侧面,每个菌段可分化出3~5个原基,因其生长的环境条件与野生子实体相同,所以形态上与野生子实体并无差异。
一般到次年秋季子实体原基可长至5~8cm宽时即可采收。
图1林下仿生栽培获得的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
参考文献
[1]戴玉成,图力古尔.中国东北野生食药用真菌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刘波.中国药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1984.
[3]王绍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物资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戴玉成,秦国夫,徐梅卿.中国东北地区的立木腐朽菌[J].2000,13(0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