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狼》试题大全

七年级下《狼》试题大全

七年级下《狼》试题大全

《狼》

1、《狼》的作者蒲松龄,是清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山市》,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的意思是记述奇异的事。

2.我能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⑶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⑷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⑸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答: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意将陵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4.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5.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最能表现屠户勇敢和一句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6.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或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答:“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和屠户杀狼。8.中心思想,或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写的是一个屠夫杀死两只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和狡诈的本性,

嘲讽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启发读者对于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

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9、你能写几个关于狼的成语么?从中可已看出人们对狼有怎样的认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答: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奔豕突。关于狼的成语,没有一个是褒义词。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着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和憎恨的情绪,邪恶的化身

11、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

要点: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我们应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

12、“其”字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本文中指代

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将指代的字母写在括号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3.屠自后断其骨,亦毙之。()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1.A 2.B C 3.E 4.C D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知识点总结 作者: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中年以后一边教书,一边应考,直到71岁才再中,4年后便死去,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写作: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聊斋志异》的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 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止:通“只”,只有。缀:连接,紧跟 甚:很,非常。

《狼》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 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二、解释加粗的词。1 一屠晚归屠:2、缀行甚远缀: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 4、屠大窘窘: 5、顾野有麦场顾6苫蔽成丘苫蔽:7 、弛担持刀 弛:8、眈眈相向眈眈:9、一狼径去径去: 10、其一犬坐于前犬坐: 11目似瞑,意暇甚瞑: 暇: 12、屠暴起暴: 13 、又数刀毙之毙: 14、一狼洞其中洞: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16、止露尻尾尻: 17、狼亦黠矣黠: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 几何: 、解释一词多义现象:1、止①止有剩骨止: ②一狼得骨止止: 2、①意暇甚意: 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 3、①恐前后受其敌敌: ②盖以诱敌敌: 4、①恐前后受其敌刖:②狼不敢前前: 5、①又数刀毙之之: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 ④复投之之: 6以①投以骨以: ②以刀劈狼首以: 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以: ④盖以诱敌以: ⑤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 7、其①恐前后受其敌其: ②场主积薪其中其: /、 ③屠乃奔倚其下其: ④一狼洞其中其: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其: ⑥屠自后断其股其:

8、故①两狼之并驱如故故: ②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故: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故:______ ④故使人问之故: _________ 9、恐①恐前后受敌恐:_____ ②不治将恐深恐:______________ 四、划分朗读音节1、其一犬坐于前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 露了狼的 ______________ 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__________ ,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2、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 有:,。 3、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4、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 5、“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 文,一句。 6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在全文中的作用7、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一( )一( )一杀狼9、写出含下列加粗字的成语 (1)场主积薪其中(2)屠乃奔倚其下 (3)意暇甚(4)乃悟前狼假寐10、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11、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狼》参考答案一、《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柳泉居士聊斋《山市》

七年级语文:第30课《狼》综合练习(人教新课标下册)

第30课《狼》综合练习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意暇甚()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狼亦黠矣() 2、对下列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弛担持刀(放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柴草堆中打洞) B.狼亦黠矣(狡猾)一狼洞其中(打洞) C.止增笑耳(只)屠自后断其股(屁股) D.一狼仍从(跟从)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B.屠自后断其股(狼)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5、填空(3分) 《狼》的作者是,字、,号,是代著名文学家,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集是《》。 6、列句子划分朗读的节奏(3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乃悟前狼假寐。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8、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奉献的句子,请写出两句(4分) ①,。 ②,。 二、整体感悟(15分) 1、请你用精练的语言归纳出本文的主旨。(3分) 2、《狼》一文主要是采用和描写来刻画狼和屠户的形象的。(4分) 3、发挥你的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本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100字左右)(8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20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其,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缀行甚远()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眈眈相向()④乃悟前狼假寐() 2、翻译句子。(3分)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上文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主要是写。(2分) 4、上文中表现狼狡诈的句子有哪一些?请写出来。(4分) 7、细读选文,用精练的语言概括狼和屠户的特征。(3分) 8、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3)

一名屠户很晚回家,担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很害怕,拿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一只狼仍然跟从。又拿骨头扔给另一只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没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往旁边看田野里有打麦场,场主将柴草堆积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跑过去,放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狼》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7.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128.解释加线词语。 意将隧入(___________)断其股(_________) 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意暇甚(_________) 129.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 13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1.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30.《狼》历年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5个试题

30.《狼》历年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5个试题 1(佛山市·2011)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 屠暴.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狼-复习题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七年级上《狼》专题训练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填空。 1、本文选自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清 2、 《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书房 名,“志”的意思是 记述 “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解释词语及句子: 1、解释词语 担中肉尽 (完) 止有剩骨(仅,只) 缀行甚远(连接、 紧跟) 一狼仍从 (跟从) 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 顾野有麦场(看, 视) 积薪其中 (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弛担持刀(解除, 卸下) 眈眈相向 (凶狠注视的样子) 目似瞑(闭上眼睛) 数刀毙之(杀死) 意将隧入 (从通道) 断其股(大腿) 一狼洞其中(挖洞) 假寐(睡觉) 狼亦黠矣(狡猾) 盖以诱敌(大概, 原来是) 意暇甚(从容,悠闲) 犬坐于刖(像狗似的) 屠暴起(突然) 2、一词多义: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狼 ) 其 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 ?以攻其后也(代词,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代词,狼 )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缀(zhu 1 ) 奔倚(y 丫) ch 1(弛)担持刀 意xi a (暇)甚 窘( ji eng ) 隧(su 1)入 d m d m (眈)(眈)相向 狼亦xi a (黠)矣 苫蔽(shen ) ( b 1 ) 尻(k ao )尾 目似m ing (瞑) 假m 召(寐) 代 文学家。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Y 之 j 亦毙之 复投之 (结构助词,的) (代词,狼) (代词,狼) 「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前面) 刖I 狼不敢前 (动词,上前) 恐前后受其敌 敌 盖以诱敌 (动词,攻击) (名词,敌人)

最新狼中考试题汇编教学提纲

狼 一、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二、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班级:姓名:日期: 互动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 2、积累文言词汇。 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 斗争。 4、认识狼的另一面,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互动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作者,字,号,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二、朗读课文,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预习后每组两名同学拿学案黑板上展示,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 ..相向( ) 目似瞑.( ) 隧.入( ) 狼亦黠.矣( ) 三、疏通文意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课文下面注释理解) 止.有剩骨顾.野有麦场一狼得骨止. 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意.将隧入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四、注意下列特别词类:(细心比较,一定会有收获) 1、一词多义: 其: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 之:复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又数刀毙之 以: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前: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2、词性活用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 3、通假字止同“” 五、理解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初一七年级语文狼练习题及答案

狼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缀()行屠大窘()苫()蔽眈()眈黠()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的含义。 一狼径去()屠暴起()缀行甚远()自后断其股() 苫蔽成丘()目似瞑()狼亦黠矣()眈眈相向() 3.全文叙事部分按其情节可分为四层,即_____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狼。 4.比较下列加点词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1)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2)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3)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 (4)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5.选出下面翻译正确的一项()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他)。 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 6.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从故事情节发展看,选段是故事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 8.用“/”为下面这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其一犬坐于前 9.下列句中“其”字指代对象相同的是()和()。 A.恐前后受其敌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乃奔倚其下 D.屠自后断其股 E.场主积薪其中 10.分析下列句中“之”的用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A.①⑤/②④/③ 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②⑤/③

文言文狼中考题

《狼》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狼》 2008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初一第30课《狼》译文

《狼》译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处境很困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到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

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脱离课本较形象、准确的复述故事情节,朗读和背诵。 4.能独立概括文章的寓意。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情节的发展。 [教学难点] 理解它的寓意和意义。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1.图片“狼”(远、近观察) 2.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

弛chí眈dān瞑míng 隧suì尻kāo黠xiá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四.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有关情节 五.回音壁(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 六.师生互动探究课文的情节,理解文章的寓意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狼的表现呢? 9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14“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七.回顾小结,课文背诵 八.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 2.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 板书: 遇狼狼:缀行--------狡 ↓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 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狼》复习题大全(带答案)

《狼》复习题大全(带答案) (重庆市潼南区梓潼中学唐跃全整理) 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一、通假字 1、止有剩骨止通只 二、古今异义: 1、缀.行甚远古:紧跟今:点缀 2、顾.野有麦场古: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今:照顾 3、积薪.其中古:柴草今:薪水 4、一狼径去.古:离开今:与来相对 5、屠暴.起古:突然今:粗暴 6、意.将隧入古:企图今:意思 7、断其股.古:大腿今:屁股 三、一字多义: 1、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企图) 2、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3、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 4、止:止.有剩骨(通“只”) 一狼得骨止.(停止) 5、为:化为.邓林(成为)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做) 6、之:复投之(代骨头)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久之(音节助词)又数刀毙之(代指狼) 亦毙之(代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7、以:以.刀劈狼首(用)投以.骨(把)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8、去:一狼径去.(离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相去.数十步(距离) 9、其:恐前后受其.敌(代指狼)屠乃奔倚其.下(代指柴草推) 以攻其.后也(代指屠户)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 四、词类活用: 1、一屠.晚归(屠夫名作动) 2、恐前后受其敌.(攻击名作动) 3、一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 4、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名作状) 5、意将隧.入(钻洞名作动) 6、狼不敢前.(上前名作状) 五、重点字词:

《狼》中考题

(一)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第30课《狼》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第30课《狼》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初一下)一、课文导读 〔一〕、文体诠释 ?狼?这篇短文,描写了屠户和两只狼搏斗的整个过程,狼在整个故事的进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狼是要紧〝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二〕谋篇立意 这那么寓言故事,以狼为主线,通过表达屠户如何战胜狼的故事,表现了狼的贪欲、狡诈和愚蠢凶狠的本性,最后用议论点明了主旨:不管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战胜。 〔三〕层次划分 全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按照先叙事,后议论的顺序,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是记叙部分。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议论,并点明文章主旨。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 1、专门精巧的构思。故情况节引人入胜,主题突出。这那么寓言只有五个自然段,前面四个自然段高潮迭起,气氛紧张,故事在两狼都被杀死的高潮中终止。文章最后作者进行议论,点明了寓言的寓意。 2、生动、形象的语言。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例如用〝缀行甚远〞〝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欲和凶狠;〝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还运用了〝犬坐于前〞的比喻,活灵活现的描写出了狼狡猾的神态;〝顾〞〝奔倚〞〝弛〞〝持〞等,表现屠户丢掉幻想,预备抗击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转视〞〝断〞等词语,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借鉴:本文通过行动、神态的描写刻画形象,是我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应该借鉴的。文中狼的贪欲、狡猾、凶狠和屠户的机智、勇敢,差不多上通过作者对其行动、神态的刻画来表现的,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品味、借鉴。 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析 〔一〕、重难点句子导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导析:这句话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狼狡猾、恶毒、凶狠和贪得无厌,同时,〝并驱如故〞也照管了前文的〝缀行甚远〞这句话,使行文严谨。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导析:这句话以凝练的语言写两只狼的动作、行为,到此,紧张的气氛看起来缓和了许多,殊不知这其中却隐含着更大的阴谋!极其形象地表现了狼的阴险、狡诈。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导析:这句话及其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狼狡猾的本性,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一神态极具有困惑性,让人们对狼的本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导析:这句话照管了〝目似瞑,意暇甚〞,是本文的点睛之笔,突出了狼这一形象。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导析:此句要紧表达了屠户具有专门高的小心性,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狼的狡猾,前狼〝假寐〞惑敌,后狼打洞,待时机成熟,前后夹击,令人惊奇。 〔二〕重点段落导析

《狼》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狼》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 家,他的字是,别 号,世称先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二、解释加粗的词。 1、一屠晚归屠: 2、缀行甚远缀: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 4、屠大窘窘: 5、顾野有麦场 顾 6、苫蔽成丘苫蔽: 7、弛担持刀 弛: 8、眈眈相向眈眈:9、一狼径去径去: 10、其一犬坐于前犬坐:11、目似瞑,意暇甚瞑:暇:12、屠暴起暴:13、又数刀毙之 毙: 14、一狼洞其中洞: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16、止露尻尾尻:17、狼亦黠矣黠: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几何: 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1、止①止有剩骨止:_____ ②一狼得骨止止:_____ 2、意①意暇甚意:_____ 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_____ 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敌:_____ ②盖以诱敌敌:_____

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_____ ②狼不敢前前:_____ 5、之①又数刀毙之之:_____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_____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_____ ④复投之之:_____ 6、以①投以骨以:_____ ②以刀劈狼首以:_____ 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以:_____ ④盖以诱敌以:_____ ⑤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 7、其①恐前后受其敌其:_____ ②场主积薪其中其:_____ ③屠乃奔倚其下其:_____ ④一狼洞其中其:_____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其:_____ ⑥屠自后断其股其:_____ 8、故①两狼之并驱如故故:_____ ②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故:_____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故:_____ ④故使人问之故:_____ 9、恐①恐前后受敌恐:_____ ②不治将恐深恐:_____ 四、划分朗读音节 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

226.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227.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 225.(1)闭眼(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 226.(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227.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解析】 225.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瞑”是“闭眼”;“贻”是多义词,“遗留、留下”的意思。 22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径去(径直离开)、犬(像一只狗一样)、于(在)”几个词

是赋分点; (2)句中的“阳(表面上)、而(表转折)、阴(暗地里)、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几个词是赋分点。 2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评价来分析作答。 (1)依据两篇文章中的“狼亦黠矣”和“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可概括狼的共同特征是“阴险、狡猾、奸诈”。 (2)依据“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依据乙文中的“狼子野心,信不诬战”“更不止于野心矣”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的本性。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30课《狼》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语文)

30 狼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学设计

20 狼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户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呢?难道他会重蹈覆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少(shǎo)时 2.作者链接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3.作品链接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读懂文义,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狼》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二、解释加粗的词。1、一屠晚归屠: 2、缀行甚远缀: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 4、屠大窘窘: 5、顾野有麦场顾 6、苫蔽成丘苫蔽: 7、弛担持刀弛: 8、眈眈相向眈眈: 9、一狼径去径去: 10、其一犬坐于前犬坐: 11、目似瞑,意暇甚瞑:暇:12、屠暴起暴: 13、又数刀毙之毙: 14、一狼洞其中洞: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16、止露尻尾尻: 17、狼亦黠矣黠: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几何: 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1、止①止有剩骨止:_②一狼得骨止止:_ 2、意①意暇甚意:_____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____ 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敌:__②盖以诱敌敌:_____ 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___②狼不敢前前:_____ 5、之①又数刀毙之之:__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___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__④复投之之:_____ 6、以①投以骨以:__②以刀劈狼首以:__ 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以:___④盖以诱敌以:_____ ⑤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 7、其①恐前后受其敌其:___②场主积薪其中其:___ ③屠乃奔倚其下其:___④一狼洞其中其:___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其:___⑥屠自后断其股其:____ 8、故①两狼之并驱如故故:__②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故:___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故:___④故使人问之故:_____ 9、恐①恐前后受敌恐:___②不治将恐深恐:_____ 四、划分朗读音节 1、其一犬坐于前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________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_____,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2、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有:,。 ,。。 3、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 4、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 5、“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一句。 6、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 7、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 是,,? 。 8、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杀狼。 9、写出含下列加粗字的成语。 (1)场主积薪其中 (2)屠乃奔倚其下 (3)意暇甚(4)乃悟前狼假寐 10、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11、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狼》参考答案: 一、《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柳泉居士聊斋《山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