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集团诉讼制度的完善
- 格式:doc
- 大小:8.48 KB
- 文档页数:3
泛华建设集团法律诉讼案件管理制度及流程泛华集团法务审计中心制定二0一一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泛华集团法律事务管理,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集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总部、生产系统相关板块及下属相关单位发生的法律纠纷案件;本制度中“集团总部”系指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系指工程事业部、城市开发部、地产事业部、城市发展研究院、设计院、建设咨询与项目管理事业部、海外事业发展部。
“下属相关单位”系指集团所有下属全资、控股公司、生产部门、分公司、设计分院等下属单位,以上单位统称为“集团”。
本制度所称法律诉讼案件是指由司法机关或者仲裁机构受理,集团可能因此承担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或者集团向他方主张权利的诉讼、仲裁案件。
第三条集团法律纠纷案件由集团法务审计中心统一管理、指导。
第二章管理部门及原则第四条集团对法律纠纷案件案件实行归口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第五条归口管理部门对其负责的自营项目或下属相关单位的法律纠纷案件负责且归口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作为其管辖部门及下属相关单位案件的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参、控股公司法律纠纷案件由战略发展部归口管理,劳动人事法律纠纷案件由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对于重大纠纷案件法务审计中心可综合评价案件性质、风险以及标的额等因素以决定该案件是否由法务审计中心负责承办:1、被诉涉案金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案件;2、集团作为法律纠纷一方当事人且一审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法院受理的案件;3、集团法务审计中心认为或归口管理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认为并经集团法务审计中心认可的可能引发群体性法律纠纷案件或者可能对集团造成重大损害的案件;4、诉讼或者仲裁中对集团采取保全措施的案件;5、集团法务审计中心认定的其他重大法律纠纷案件。
第八条集团法务审计中心直接负责集团直营、投融资经营、涉及集团切身利益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管理工作。
浅析美国集团诉讼制度摘要:对于集团诉讼,在美国法院内部、公共部门之间以及学者之间展开的争论异常激烈,它在促进公共利益,节约诉讼成本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在我国,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提到了美国集团诉讼的价值及其优越性,并提出了对该制度的引进的设想。
本文以美国集团诉讼的历史演变为切入点,对该制度的诉讼效益和正当性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美国集团诉讼出现的弊端,来探讨我国在引进该制度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解决途径,以期推动我国群体诉讼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集团诉讼诉讼效益正当性困境一、集团诉讼在美国的演变一般认为,集团诉讼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的衡平法院。
17世纪,衡平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息诉状”(bill of peace)发展出了代表诉讼(representative action)制度,即准许具有共同利益的众多当事人构成临时的诉讼集团,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代表共同利益的其他人提起诉讼,而且诉讼中被代表的其他人可以是不具名的,法院所作出的判决的效力及于所以共同的利益人。
这种代表诉讼可以说的是现今集团诉讼的前身。
集团诉讼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集团存在的拟制性。
人数众多而成为一个集团是出于诉讼程序技术上的考虑,它并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其诉讼权利能力自代表人以集团名义起诉时被法院认可而存在,同时将随程序的终结而自动消亡,代表人并无限制。
其次,集团成员利益实现的间接性。
集团诉讼是由代表人代表集团成员行使诉讼权利,集团其他成员不能直接参加诉讼,而是间接地参加诉讼,最终法院作出的判决对所有的集团成员有效。
判决效力的直接扩张性,判决对那些没有参加诉讼的被代表的成员以及未特别授权给代表人的那些集团成员也同样有拘束力。
判决这种扩张力,天然带有一定的群体性质,一般原告不需参加庭审,不需交纳诉讼费,不需聘请律师,总之甚至不必知道所发生的集团诉讼,却能受到判决的约束,享受到判决带来的利益,这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简直就比行政命令还要好。
浅谈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作者:蓝钦如发布时间:2008-12-24 16:23:02一、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实施不佳的原因分析目前我国的群体性纠纷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没有启动代表人诉讼程序,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制约着代表人诉讼程序的有效启动和运行。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设计一个法律制度,不仅要在法理上有依据,同时还要在实践上有基础。
如果一个法律制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哪怕在法理上再自圆其说也是起到摆设作用。
代表人诉讼制度被闲置起来的症结之一就是其不能适应现有的群体诉讼。
理论界一般认为,我国民事诉讼第54条是参照了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而民事诉讼第55条是借鉴了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似乎是集大成者。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在引进、改造过程中把一些重要的技术环节进行了删除、变更,以致原有的制度在我国不能开花结果。
日本选定当事人制度是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多数人中选定其中一人或数人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而其他共同利益人则脱离诉讼,不是案件的当事人,他们仅与诉讼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而我国民事诉讼第54条的规定,所有的共同利益人都是案件的当事人,他们并不因推选了代表人而脱离诉讼,只是在诉讼中委托代表人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表面看起来,这是尽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但这些改造出来的“优点”似乎抹杀了代表人原有的优势。
设立代表人的本意是把众多当事人打包成一个简单的文件——代表人,与被告对簿公堂,以便还原成一对一的传统诉讼模式。
如果把众多的利益人列为当事人,就会出现个别积极分子要求参加诉讼,同时也会出现个别顽固分子坚持己见抗争到底。
这样一来,诉讼程序就会变得非常紊乱,甚至还要掀开已被程序贴上封条的先前诉讼活动。
美国集团诉讼的集团成员采用退出制,即“除非明确表示退出(opt out),否则那些被…牵头原告‟(leading plaintiff)声称所代表的人将被视为是原告集团的一员。
企业应对起诉风险的对策和建议一、建立健全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1. 设立专门的法务部门或聘请外部律师事务所,负责企业的法律事务处理和风险管理。
2. 建立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
3. 建立全员法律意识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对法律风险的认知和遵从意识。
二、加强合同管理和风险预防1. 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严格履行合同义务,避免给对方提供诉讼的理由。
2. 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等关键合作伙伴的合同管理,明确责任和义务,避免合作纠纷。
3.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法律风险,避免纠纷升级。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 注重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避免侵权纠纷。
2. 定期进行知识产权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
3.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员工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
四、加强内部合规管理1. 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加强内部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3. 定期进行内部合规审核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合规问题,避免法律风险的产生。
五、积极应对诉讼风险1. 尽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诉讼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 建立完善的案件管理制度,确保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与对方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商,寻求和解和调解的可能性,避免长期诉讼。
六、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1. 坚持诚信经营,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规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2. 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作出贡献,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3. 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和危机公关机制,及时应对负面事件和声音,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七、建立风险防控的绩效评估机制1. 建立风险防控的绩效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对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果和管理水平。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集团诉讼案件的管理,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风险,保障集团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发生的涉及集团利益的诉讼案件。
第三条集团诉讼案件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管理原则:集团设立专门的诉讼案件管理部门,负责集团诉讼案件的管理工作。
(二)依法维权原则:依法维护集团合法权益,合理行使诉讼权利,积极应对诉讼风险。
(三)高效协同原则:加强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诉讼案件处理效率。
(四)责任追究原则: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集团经济损失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章诉讼案件管理职责第四条集团诉讼案件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负责集团诉讼案件的统一受理、登记、审查、督办、结案等工作;(二)负责制定集团诉讼案件管理流程,并组织实施;(三)负责协调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诉讼案件工作;(四)负责与外部法律顾问、律师等法律服务机构进行沟通协调;(五)负责诉讼案件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统计工作。
第五条集团内部各部门的职责:(一)各子公司在发生诉讼案件时,应及时向集团诉讼案件管理部门报告;(二)各部门应积极配合诉讼案件管理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三)各部门应加强对诉讼案件的管理,确保案件处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诉讼案件管理流程第六条诉讼案件受理:(一)各子公司在发生诉讼案件时,应立即向集团诉讼案件管理部门报告;(二)集团诉讼案件管理部门对报告的诉讼案件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是否受理。
第七条诉讼案件审查:(一)集团诉讼案件管理部门对受理的诉讼案件进行审查,包括案件事实、法律依据、诉讼请求等;(二)审查过程中,如需外部法律顾问、律师等法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意见,集团诉讼案件管理部门应予以协调。
第八条诉讼案件督办:(一)集团诉讼案件管理部门对审查通过的诉讼案件进行督办,确保案件处理进度;(二)督办过程中,如发现案件处理存在问题,应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或外部法律顾问、律师等法律服务机构进行处理。
民事诉讼中的集体诉讼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民众权益意识的觉醒,集体诉讼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集体诉讼是指一类人以共同利益或者共同义务为基础,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或者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律制度。
本文将探讨民事诉讼中的集体诉讼制度,包括其背景、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对司法体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集体诉讼制度的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变迁,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复杂化,单个个体难以单独维护自身权益已成为现实。
在此背景下,集体诉讼制度的引入成为了必然选择。
在我国,集体诉讼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后续的诉讼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集体诉讼制度的特点集体诉讼制度相比个人诉讼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维护弱势群体权益。
集体诉讼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平的诉讼平台,使其能够通过集体行动维护自身利益。
2. 提高诉讼效率。
通过集体诉讼,可以将大量相似或者相同的案件合并审理,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并且可以通过一次判决,解决多个案件的问题。
3. 降低诉讼成本。
集体诉讼可以由集体维权组织或者公益组织代表,减轻个体的负担,实现成本的共担。
三、集体诉讼制度的适用条件对于集体诉讼制度的适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具有共同的权利或者义务。
集体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在某一事件或者行为下受到共同影响,具有共同的权益或者义务。
2. 具备代表性。
集体诉讼的原告必须能够代表整个群体的利益,具备代表性和充分的授权。
3. 没有明显约束力的救济措施。
集体诉讼的适用必须是在其他救济措施对弱势群体无效或者难以有效执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四、集体诉讼制度对司法体系的影响集体诉讼制度的引入对于司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集体诉讼能够缓解司法拥堵的问题,提高司法效率。
其次,通过集体诉讼的实施,司法机关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意,及时调整司法政策,维护社会公正。
最后,集体诉讼有助于完善司法体系,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进步和法治建设。
集团诉讼制度集团诉讼制度是一种能够提高司法效率、保护合法权益的司法机制。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随着企业集团的兴起和发展,对于集团公司而言,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资金流动、雇佣关系等问题的频繁发生,使得集团内部的纠纷和诉讼也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集团诉讼制度的出现,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集团诉讼制度能够提高司法效率。
集团公司内部的纠纷和诉讼往往具有复杂性和繁多性,单个企业进行诉讼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集团诉讼制度的出现,则能够将集团内部的多个纠纷和诉讼案件进行整合,提高了司法效率。
通过集中办理,可以避免重复审理和协调各方利益,从而更高效地解决纠纷、减少争议。
其次,集团诉讼制度有利于维护集团公司的合法权益。
在集团公司内部,由于权力结构的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关联交易、资金流动方面的突发纠纷。
如果没有集团诉讼制度,集团公司成员之间的纠纷会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
而集团诉讼制度的出现,则能够通过统一的司法途径,公正地解决集团公司内部的纠纷,保护每个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此外,集团诉讼制度也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
集团公司不同成员之间的纠纷和诉讼往往涉及到复杂的事实和法律关系,解决这些纠纷需要对集团公司的内部规则和行为进行审查和评判。
如果没有集团诉讼制度,集团公司内部的纠纷和诉讼往往会难以得到公正和合理的解决,从而可能对企业的规范性产生负面影响。
而集团诉讼制度的出现,则能够促进企业自我纠偏,规范企业行为,推动企业按照法律和道德规范开展经营活动。
最后,集团诉讼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和治理。
企业集团的管理和治理往往需要进行协调和决策,尤其是在面临复杂纠纷和诉讼时。
集团诉讼制度的出现,则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集中化的纠纷解决平台,有利于统筹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
通过诉讼制度的运行,可以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效果,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
综上所述,集团诉讼制度的出现,具有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合法权益、规范企业行为和帮助企业管理和治理等多重作用。
国企作为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财产所有者和管理者,其在诉讼事务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责任。
作为国企的诉讼事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改进和完善诉讼管理工作,提高国企诉讼事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国企的合法权益,为国企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认真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诉讼事务管理的领导和管理。
国企作为国家资产的保护者,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做到诉讼事务管理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指导,确保诉讼事务管理工作符合国企的整体战略部署,为国企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二、加强诉讼事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素质。
国企诉讼事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国企应加强对诉讼事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确保诉讼事务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
三、建立健全国企诉讼事务管理的内部机制和监督制度。
国企应建立和健全诉讼事务管理的内部机制和监督制度,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和权利,形成协作合作的工作格局,保证国企诉讼事务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还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诉讼事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诉讼事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积极参与相关社会法律事务,增强国企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国企应积极参与相关社会法律事务,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法律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国企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法律纠纷和风险事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国企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对诉讼事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国企应加强对诉讼事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诉讼事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国企诉讼事务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和保障。
国企诉讼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企作为国家的重要财产所有者和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诉讼事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诉讼管理工作,提高国企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国企的合法权益,为国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企业诉讼及案件管理制度在商业活动中,诉讼及案件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和稳健运营至关重要。
有效的诉讼及案件管理不仅能减少法律风险,还能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本文将探讨企业诉讼及案件管理的必要性、制度设计以及实施策略。
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诉讼及案件管理,企业可以预测和识别潜在的法律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减轻风险。
维护企业利益:在发生争议或诉讼时,良好的诉讼及案件管理能帮助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提高运营效率:通过集中管理和标准化流程,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处理诉讼及案件,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建立专门团队: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诉讼及案件管理团队,负责处理各类法律事务。
明确职责与分工:团队成员应明确职责和分工,以确保高效协作。
制定流程规范: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诉讼及案件管理流程规范,包括案件受理、调查、决策、执行等环节。
建立数据库:企业应建立法律事务数据库,以便于检索、查询和跟踪各类法律事务。
预防为主:企业应注重预防法律风险,通过事前评估和防范措施,减少诉讼及案件的发生。
强化沟通与协调:企业应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协调,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注重证据收集:在处理诉讼及案件时,企业应注重证据的收集和保存,为后续的法律程序提供支持。
寻求专业意见:在处理复杂的法律事务时,企业应积极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持续改进:企业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优化诉讼及案件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诉讼及案件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专门的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制定流程规范以及强化预防措施等手段,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法律风险,保护自身利益,提高运营效率。
持续改进和寻求专业意见有助于企业在法律事务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刑事司法系统中,认罪案件的诉讼程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当被告人选择认罪时,诉讼程序的设计与实施将直接影响到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和案件结果的公正性。
本文将对认罪案件的诉讼程序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主题,提高诉讼程序的质量和效率。
集团诉讼抑或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是指一群人或者企业联合起来,对一家企业或其他单位进行诉讼的行为。
而共同诉讼是指在相同的被告或者诉讼对象的情况下,多个原告或者诉讼人联合进行的诉讼。
这两种诉讼方式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帮助原告或者诉讼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集团诉讼和共同诉讼的相关知识。
一、集团诉讼1.集团诉讼的定义集团诉讼也被称为“群体诉讼”,是一种由多个原告或者诉讼人联合对一个或多个被告或者诉讼对象提起的诉讼行为。
集团诉讼的特点是每位原告或者诉讼人对案件的影响都相同或者类似,他们之间存在共同的权益或者利益。
2.集团诉讼的历史和背景集团诉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和环境问题。
当时,一些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发起了一系列关于环境污染和歧视性行为的集团诉讼,以此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维护公共利益。
这种诉讼形式逐渐得到了法律制度的认可和规范,成为了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
3.集团诉讼的流程和原则集团诉讼的流程和普通诉讼的流程类似,但涉及到更多的原告和被告,可能会更加复杂。
一般而言,集团诉讼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组织原告或者诉讼人联合起来,确定诉讼的目的和原则。
(2)选择律师团队,并确定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证据准备事项。
(3)向法院递交诉状,开始正式的法律程序。
(4)等待法院的判决,并根据判决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上诉等后续行动。
集团诉讼的原则有以下几个:(1)要求原告或者诉讼人之间利益相关或者共同。
(2)要求原告或者诉讼人联合成为一起集团诉讼。
(3)要求集团诉讼的原告或者诉讼人在法律上有代表权。
(4)要求集团诉讼的目的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4.集团诉讼的优缺点集团诉讼的优点是可以让原告或者诉讼人的声音更加响亮和有力,增加了维权的可能性和成功率。
此外,集团诉讼的范围更广,可以拓展到更多的问题和领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
公司诉讼制度优化建议一、完善诉讼程序1.建立快速诉讼程序:对于涉及公司商业利益的简单、明确的案件,应当通过快速审判程序迅速解决,以避免不必要的拖延和成本。
2.设立庭前会议制度:在开庭前召集各方当事人召开庭前会议,就案件的证据、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初步讨论,有助于加快案件审理速度并减少庭审中的争议。
3.加强调解力度: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解决争议,以降低诉讼成本和节省时间。
在调解过程中,法院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确立诉讼主体1.明确原告资格:对于涉及公司利益的案件,应当明确规定哪些主体有权提起诉讼,以确保诉讼主体的适格。
2.确立被告范围:应当明确被告的范围,包括直接被告和间接被告,以确保诉讼进程的顺利进行。
三、明确诉讼类型1.确立侵权诉讼类型:对于涉及公司商业利益受损的案件,应当明确规定侵权诉讼的类型和处理方式。
2.增加非讼诉讼类型:对于公司之间存在的非讼纠纷,应当增加相应的非讼诉讼类型,以更好地解决公司间的争议。
四、确定管辖法院1.确立地域管辖标准:应当明确规定地域管辖的标准,以确保案件能够被正确地受理和审理。
2.确立级别管辖标准:应当明确规定级别管辖的标准,以确保案件能够被正确地分配到相应的法院进行审理。
五、优化举证规则1.建立证据开示制度:通过证据开示制度,使当事人能够充分了解对方掌握的证据和事实,有助于加快案件审理速度并减少庭审中的争议。
2.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六、调整诉讼费用1.实行按件收费: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件,应当实行按件收费,以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2.设立激励机制:对于积极调解、提前结案等行为,应当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争议。
七、加强律师服务1.加强律师培训:通过加强律师培训,提高律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公司提供法律服务。
2.建立律师服务规范:应当建立律师服务规范,明确律师在代理公司诉讼案件中的职责、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
湖南黄金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诉讼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湖南黄金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其投资的全资、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及时准确地处理发生的各类法律纠纷和案件,保障公司合法权益,完善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各部门、子公司(简称各单位)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法律纠纷以及为解决纠纷而进行的诉讼、仲裁、复议案件等法律活动。
第三条法律诉讼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各单位应加强法律纠纷的预防工作,及早发现问题,尽可能采用非诉讼方式解决纷争。
第四条对处理各类法律纠纷和案件须遵循风险评估、授权处理、共同配合、充分协商、协调必要关系相统一的原则,以及坚持合法、及时、准确和节省的原则。
第五条办理诉讼案件应贯彻维护公司整体信誉和利益的方针,实行责任追究制。
第六条公司法务部为法律诉讼管理部门,负责与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的联系及协调;处理各类纠纷、诉讼、仲裁、复议等法律工作;建立诉讼案件的工作台帐、档案管理等报备工作。
第七条与案件关联单位及相关人员有提供诉讼案件涉及的事实情况及证据材料、以及配合、参与、承担纠纷案件讨论、事务工作处理的责任。
第二章报告备案第八条公司发生的所有法律纠纷应及时书面向法务部报告,并附案件相关材料。
第九条公司在收到诉讼、仲裁或者复议案件的判决书、裁定书、仲裁决定书或者行政复议决定书时,由公司办公室收文,当天送公司领导审阅批示。
从收到之日起,在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文书复印件报送公司法务部备案,若需要财务部做相关账务处理,则加送一份到财务部。
财务部根据诉讼案件结果及时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方案,报公司领导审批。
第十条公司所有需要提起的复议、诉讼或仲裁,应提前将有关材料和法律意见报送公司法务部审核,办理立案。
第十一条公司在经营、管理或其他活动中被起诉或被申请仲裁及被行政处罚的案件,当事人、有关责任人和所在部门、单位应在收到起诉书或仲裁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及时将有关材料和法律意见报送法务部审查,以备应诉工作的顺利开展。
进一步健全诉讼制度机制诉讼制度是国家规定,组织处理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案件的法律制度。
它是在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和切实保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进一步健全诉讼制度机制,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一、强化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诉讼制度的保证。
要完全实现司法独立,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提高司法机关的审判水平。
法官应该不受任何非法、不合理的压力干涉,可以独立行使审判权。
此外,还要加强对司法机关的行为进行监督,保障法律公正、公平地实施。
二、加强审判保障完善审判保障工作机制,重视诉讼参与人员的权利保护,保证案件审判公正、公平。
在确保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审判效率的前提下,要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程序正义,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审判保障机制。
三、提高诉讼效率提高诉讼效率是健全诉讼制度机制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通过加强对诉讼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增强司法效率和公信力,加快案件审理进程。
另外,可以加大对法官、承办人员和专家鉴定机构等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识别能力,从而加快审判速度。
四、强化公正公平公正公平是法律的最基本要求。
为了实现公正公平,需要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保证每个人都在法律面前得到平等的权利保护。
同时,要重视规范法律适用,加强对司法行为的监管,加强宣传和教育,推进法治建设,全面提高司法公信力和行政效能。
总之,要健全诉讼制度机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强化司法独立、加强审判保障、提高诉讼效率和强化公正公平等方面的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群体性纠纷出现,利用集团诉讼形式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解决当事人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解决群体性纠纷,各国法律设计了集团诉讼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有关于集团诉讼的规定,但是,集团诉讼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诉讼形式,不仅法律规定非常笼统,程序操作方面也十分单薄,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当前集团诉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集团诉讼制度和共同诉讼制度认识上有误区。
由于集团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中的新问题,集团诉讼案件也是近年来才大量出现,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司法实践中经验也不够丰富,一些人对集团诉讼的认识相当肤浅。
例如有不少人认为只要一方人数众多,需要推选代理人参加诉讼就是集团诉讼,其实不然。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两种解决群体性纠纷的诉讼形式:一种是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但起诉时人数是确定的共同诉讼,又分为普通的共同诉讼和必要的共同诉讼;另一种是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并且在起诉时人数不确定的普通共同诉讼,或者称之为集团诉讼。
两者在当事人的人数是否确定、诉讼代理人的产生以及人民法院判决效力的适用范围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2.在实际操作中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护不够。
例如,对于当事人申请以集团诉讼立案并要求发布公告的,有的法院不以集团诉讼立案也不发布公告通知权利人登记,或者虽以集团诉讼立案,但不发布公告,或作出任何答复,对当事人来说也没有相应的救济措施;又比如,一些地方对于大量的群体性纠纷的处理,不是告知当事人以共同诉讼的形式或集团诉讼的形式起诉,而是担心一方人数众多,推选代表人参加诉讼麻烦,采取单个立案、分开审理的形式处理,其直接结果是增加了诉讼成本,耗费了时间、人力和财力,有时还对同一类案件作出不同的互相矛盾的判决,造成了混乱。
要知道法律创立代表人诉讼及集团诉讼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节省审判资源,追求诉讼经济,提高效率,一些地方的作法显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也不能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
3.关于集团诉讼缺乏统一、规范的规定,实际操作中作法不一。
对于集团诉讼中涉及的受理、代表人的产生和更换、诉讼文书的制作和送达、诉讼费用的计算和分担、判决的效力和执行等诸多方面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比较笼统,实际操作中只能参照一般诉讼方式的作法进行,各个地方作法也不统一。
比如诉讼费用的预交,有的地方规定当事人必须按照总的争议标的预交诉讼费用后,法院才审理;而有的地方考虑到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分散,标的额不好确定及预交诉讼费有困难等实际情况,规定诉讼费用可以在判决时由人民法院按裁判额核定收取,由败诉的一方当事人承担。
二、集团诉讼的概念和适用条件集团诉讼制度起源于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英国衡平法院,是为了解决英国工业革命经济交往过程中同一或同类违法事实引起的众多当事人受损的纠纷而创立的代理人诉讼制度。
集团诉讼制度发展完善于美国,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六十至七十年代保护消费者运动大大推进了集团诉讼制度的发展。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一家法院对因吸烟而染病的数十万烟民状告美国五大烟草公司赔偿一案作出判决,五大烟草公司被判赔偿烟民1450亿美元,这项判决涉及的金额在美国法律史上排名第一。
在我国,近几年来,因产品责任、环境污染、消费者权益受损等原因引起群体性纠纷不断发生,并有增长的趋势,权利主体(受害人)规模有的还挺大,有的分布跨县、跨省,比较分散,如果按照共同诉讼或单个分别审理这类案件,不仅当事人出庭、法庭传唤、开庭审理、制作裁判文书困难,而且容易造成重复诉讼和判决相互矛盾的后果。
为了保护处于相同情况下的一大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便于众多当事人进行诉讼,便于法院审理这类案件,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代表人诉讼制度。
集团诉讼是代表人诉讼的重要形式。
[!--empirenews.page--]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第规定:“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时期内向人民法院登记。
”因此,我们对于集团诉讼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在起诉时尚未确定人数的众多当事人中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作为代表参加诉讼,法院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对已登记的权利人和未登记的权利人都发生法律效力的诉讼形式。
关于集团诉讼的构成要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况,一般认为,构成集团诉讼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一方人数众多,具有不确定性。
在集团诉讼中,由于成员人数众多,而且人数也不确定,只是因为相同的利害关系才暂时构成一个松散的团体。
关于“人数众多”,由于各地物质条件和审判能力不相同,法律没有作具体的数字规定。
2.众多当事人之间存在共同的或同种类的法律利益关系。
“共同的法律利益关系”是指众多当事人之间存在共同的权利或连带的义务关系。
“同种类的法律利益关系”,是指众多当事人之间存在同种类的权利或义务,而用这种同种类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因相同的权利或义务,而且这种同种类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因相同的事实或法律问题引起的。
众多当事人之间存在共同的或同种类的法律利益,是构成集团诉讼的必备条件之一。
3.诉讼不可分割性。
集团诉讼是不分之诉,法院在接受权利人登记后,不论有多少人主张权利,也不论程序上如何复杂,都不宜分开审理。
如分开审理,容易造成对同一事实或法律问题作出不同或相互矛盾的判决。
4.判决效力的扩张性。
法院对集团诉讼案件的判决、裁定不仅约束代表人和依法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而且对同状况但未参加诉讼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也发生法律效力(但他们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
5.代表人合格。
代表人合格,是维护全体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促使法院作出公正裁判的重要因素。
集团诉讼的代表人要求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具有诉讼行为能力,经当事人推选或由法院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产生,能够公正妥善地维护全体当事人的利益。
三、关于集团诉讼的几个主要问题(一)关于集团诉讼的受理 1.群体性纠纷的解决行政处理优先原则。
目前由于人民法院的审判力量缺乏,受理各类案件日益增多,法院本身的压力就很大,因此,集团诉讼的适用面不宜过宽,凡是行政机关能够处理的,应先由行政机关处理;对行政机关无法处理或处理后仍有争议的群体性纠纷,才由法院受理。
2.避免重复立案、重复审理。
首先,人民法院立案部门应把好立案关,必须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审查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特别是审查是否符合集团诉讼的条件,避免把大量群体性纠纷单个立案,分别审理。
其次,由于某些群体性纠纷比较分散,加之我国地域辽阔,交通、通讯并不太发达,某一法院受理了当事人的起诉并发出权利登记的公告后,有些权利人和其他法院不一定知道,可能导致几个法院各自受理、分别判决。
因此,人民法院决定受理集团诉讼案件后,应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有效途径公告案件情况,最大限度通知所有权利人。
同时人民法院之间也要加强案件通报、协调方面的工作。
[!--empirenews.page--] 3.关于诉讼费是否预交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原告起诉应当预交诉讼费。
但集团诉讼的原告方人数众多,单个成员的请求数额一般很小,而集团整体请求金额则很大,在公告登记结束前也无法确定,由代表人预交诉讼费或由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分别预交诉讼费都比较困难。
因此,一般应允许原告缓交诉讼费,待权利人参加登记后按照规定对自己的诉讼标的预交诉讼费。
(二)关于诉讼代表人的选定 对于集团诉讼,应根据法律的规定在人民法院的公告期满后,由参加登记的权利人推选代表人,但对于当事人没有推选或推选不出代表人又如何办呢?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具体可以由法院提出代表人人选,经权利人明示或默认后,即可确定为代表人。
对于推选代表人时,一部分人同意,一部分人不同意的,该代表人可以作为同意的那部分人的代表人进行诉讼;对于不同意的,法院应通知其另行推选代表人或自己参加诉讼。
另外,在诉讼过程中,被代表人如果认为代表人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认为代表人已不足以信任时,有权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代表人实施的行为确实损害了代表人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撤销该代表人的代理资格,其已经实施的诉讼行为对被代表人无效,由提出异议的人重新推选代表人或自己参加诉讼。
(三)集团诉讼案件的审理 1.人民法院必须针对全体集团成员的诉讼请求进行审理、裁决。
如果代表人未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而随意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法院应认定其行为无效;集团诉讼的调解应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由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对全体集团成员发生法律效力。
如果未经法院许可,也未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代表人自行与对方当事人和解的,该行为无效。
2.判决内容要相对概括。
人民法院对于集团诉讼案件只就损害事实及侵权人所应负担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在确定侵权人应负担的法律责任的前提下,只要指明侵权方应赔偿的标的物种类及赔偿财产在受害人之间分配的标准、计算方法等即可。
如条件允许,也可以在判决书中写明人数众多方每个当事人应得的赔偿数额。
此外,由于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不可能将他们的具体情况一一在判决书中列出,可以对一方人数众多的当事人写明诉讼代表人,其他当事人列入法律文书所附的名单中。
3.判决书的送达方式。
在集团诉讼中,对人数众多的当事人一一送达判决书即费时费力,也难以做到,人民法院除对诉讼代表人应将判决书送达本人外,对于其他当事人可以采取公告形式送达,并视情况决定是否在广播、电视等影响面广的媒体上播出。
(四)集团诉讼案件的执行集团诉讼案件的执行,除了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执行外,还需要采取变通执行方法。
因为诉讼集团整体申请执行的标的额大,人数众多,而具体到单个成员的标的又很小,法院难以将执行标的分别执行到每个成员身上,因此,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由代表人统一领取、分配的办法,但代表人必须订出赔偿费用的分配方案,并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后才能执行。
如果需要的话,法院可以公告通知权利人在规定的期限到指定地点领取标的物,过期未领取的款、物由法院上交国库或社会公益部门,视为执行完毕。
[!--empirenews.page--]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虽然对集团诉讼制度作出框架式的规定,但规定十分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有关司法解释也不够具体、全面,集团诉讼制度有些问题因缺乏法律依据只好从司法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作法不统一,因此,尚需从立法和司法解释上对集团诉讼制度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