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9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一个经典的跨国并购案例是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品公司先正达(Syngenta)的案例。
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案之一。
首先,中国化工集团是一家国有企业,致力于化工和农业领域的发展。
而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拥有广泛的农药和种子产品。
这次并购案的目标是为中国化工集团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和产品,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农业需求。
此外,该并购还为中国化工集团提供了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技术专长。
然而,这个案例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先正达的股东们对中国化工集团的收购表示担忧,担心其会削弱先正达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由于农业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领域,涉及到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因此该并购案还面临着监管审批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化工集团在并购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承诺保持先正达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其次,他们与先正达的股东们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协商,以解决其担忧。
最后,他们与相关监管机构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以确保并购案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这个案例展示了跨国并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积极的沟通,中国化工集团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并购,为其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机会。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案件数量也大幅度增加。
其中,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件的数量和规模居于全球前列。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背景和现状;其次,分析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成功案例;最后,探讨中国企业赴美并购中的风险和挑战。
一、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背景和现状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中国与美国开始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科技创新中心,自然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主要目标地之一。
据统计,从2000年至2019年底,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总计超过600笔,涉及金额超过1300亿美元。
这些案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能源、金融、科技、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其中,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的收购金额占比最大,达到了超过50%。
(1)海尔收购GE电器2016年,中国的家电巨头海尔以5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的家电部门。
这笔交易是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最大一笔收购,也是首次有中国企业收购了一个全球500强企业。
收购后,海尔成为了全球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2)双汇集团收购斯密斯菲德食品2017年,中国最大食品工业企业之一的双汇集团以72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美国第三大猪肉加工企业斯密斯菲德食品公司。
这次收购让双汇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之一,同时也扩大了双汇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
(3)菲克芯片公司收购雅马哈半导体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企业菲克芯片公司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马哈半导体公司。
这次收购让菲克芯片公司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模拟混合信号芯片制造商,同时也让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在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风险之一是政策风险。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近年来,中国企业对于海外投资和并购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其中美国是最为受关注的目的地之一。
下面将分析几个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案例,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些并购的背景、优势和风险。
1. 酷派收购英特尔手机业务2014年,中国手机制造商酷派收购英特尔手机业务,以加强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
虽然这是一笔小额交易,但对于酷派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可以让其增强其手机销售和智能手机的研发水平,进一步扩大其国际业务。
2. 海尔收购通用电器家电业务2016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花费53.5亿美元收购了通用电器的家电业务。
这一交易增强了海尔在北美地区销售家电的能力,并为其提供了更多的产品线扩展和市场机会。
它同时还有助于扩大海尔的全球市场,利用通用电器在发达国家的广泛渠道。
3. 阿里巴巴收购美团2015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食品配送平台美团。
这是阿里巴巴在美国的首次大型投资交易之一,这笔交易不仅更进一步扩大了阿里巴巴在海外的业务领域,也使其进一步扩展了其食品配送服务和移动支付业务。
4. 乐视收购美国电视品牌Vizio2016年,中国互联网和智能电视制造商乐视以2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视品牌Vizio,这是中国企业在美国电视市场的一次雄心勃勃的尝试。
该交易有望扩大乐视在美国的智能电视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乐视在娱乐和互联网内容领域的能力。
在分析这些收购案例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中国企业在美国收购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其国际业务并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另外,通过收购美国公司,这些中国企业还可以利用其在产品研发、市场开发和渠道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然而,海外并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例如,文化和管理问题,政治和法律风险,以及公司绩效的不确定性等等。
因此,在进行海外交易时,中国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收购目标和计划,并花费相当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确保交易的成功完成。
复星集团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本文将对复星集团进行海外并购案例分析,通过详细的实例描述、分析和评价,探讨复星集团在海外并购领域的经验与策略。
一、案例背景复星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全球化投资公司,一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本文选取复星集团在近年来的一项海外并购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背后的核心逻辑和经验教训。
二、案例描述复星集团于xxxx年收购了xxx公司,该公司是xxx行业的领先企业,总部位于xxx国家。
该并购案是复星集团在该行业领域拓展的重要一步,也是其海外布局的战略目标之一。
1. 案例背景和目标xxxx年,复星集团意识到xxx行业在全球市场的潜力巨大,决定通过收购一家领先企业的方式进入该市场。
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复星集团确定了目标公司,并启动了并购流程。
2. 并购流程复星集团派出专业的团队进行尽职调查,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竞争优势、管理层团队等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复星集团与目标公司进行了战略对接和商务谈判,并最终达成了并购协议。
3. 并购成果复星集团成功完成了对目标公司的收购,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实现了卓越的业绩增长。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运营,复星集团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并为未来的海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析与评价复星集团此次海外并购案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 战略定位准确复星集团在并购前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从而对目标行业和公司有了深入了解。
并购的目标公司在行业内具备领先地位,对复星集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这样的战略定位确保了并购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团队专业素质复星集团的并购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他们在尽职调查、商务谈判等方面做出了精准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复星集团建立了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模式,为并购案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3. 价值整合与资源优化复星集团在完成并购后,积极推进了整合工作。
通过优化运营、整合资源,复星集团实现了协同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案例分析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海外并购成为其实现跨国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联想集团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最重大的海外并购案例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研究,探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一、并购背景2004年,联想以1.25亿美元并购了IBM个人计算机业务。
这一并购交易使得联想在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企业首次实现了在全球科技行业的突破。
然而,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担忧联想是否能够成功整合IBM的业务,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二、整合过程及结果1. 文化整合并购后,联想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方式来整合IBM的文化。
联想尊重IBM的企业文化,允许IBM员工保留原有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同时也借鉴IBM的先进管理经验。
这种文化整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并购后联想团队的稳定发展。
2. 品牌整合并购之初,联想保留了IBM的品牌,并称之为“联想IBM”。
这种策略为联想在全球市场上的认可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联想逐渐减弱了对IBM品牌的依赖,转而加强了自身品牌建设。
这样的品牌整合策略,使得联想在全球市场上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3. 业务整合联想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后,通过整合、优化并改善运营,达到了协同效应。
联想将IBM的技术、专利和渠道优势与自身的生产、研发和供应链进行了有效整合,提升了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全球竞争力。
三、经济后果研究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IBM PC业务,联想迅速扩大了在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个人电脑销量第一大厂商,使得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之一。
2. 国际业务拓展和增长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的国际业务得到了持续增长。
通过整合IBM的优势资源,联想不仅将业务拓展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还瞄准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提高了其在全球科技行业中的竞争力。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拓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篇12014年11月12日,锦江国际和美国喜达屋集团联合公布:双方就喜达屋资本出售卢浮集团和子公司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签署相关协议。
经此一役,锦江国际旗下酒店将超过2800家,34万间客房分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并由此跻身全球酒店排名前8位。
卢浮酒店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欧洲和法国第二大连锁酒店集团,其100%股权由喜达屋资本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持有,截至2014年6月,卢浮酒店集团布局全球46个国家,拥有、管理和特许经营1115家酒店,91154间客房。
6大酒店品牌覆盖1—5星级,在欧洲的核心市场具高知名度,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锦江国际与其谈判完成后,向旗下经营酒店的上市公司锦江股份发函征询是否作为收购方参与该项目。
锦江股份决定收购并在上市公司履行完成法定程序后即与喜达屋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
2015年1月14日,停牌两个多月的锦江股份发布公告,拟以百亿人民币巨资收购卢浮集团100%股权,以期拓展国际化战略。
这是国内酒店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也是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四季度放开上市公司现金并购政策以来,交易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例。
1月30日,锦江股份股东大会以高达99%的赞成率高票通过此项并购案。
锦江股份的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当日表示,基于对有限服务型酒店行业的看好以及对锦江股份和收购标的管理团队的高度肯定,弘毅投资认可本次收购,并将在未来发展中积极履行股东职责。
“品牌管理协同和客源优势带来看点,通过跨国收购分享出境游市场蛋糕。
预计此次收购有望增厚锦江股份2015年净利润1350万—3800万欧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可以增厚公司净利润0.96亿—2.71亿元人民币。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近年来,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现象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美国市场,寻求并购海外企业来拓展自身的业务版图。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全球化商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案例为例,分析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形式、原因、影响和风险。
一、案例分析1. 华为收购美国企业3Leaf System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全球信息和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2010年,华为宣布收购美国服务器公司3Leaf Systems。
这次收购是华为在美国的首次并购,也是华为在美国投资的重大举措。
通过收购3Leaf Systems,华为可以加快在服务器领域的发展步伐,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美的集团收购库卡机器人2017年,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以43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集团。
这次收购让美的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也将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力大大提升。
3. 大中华区苏宁收购美国家居连锁商苏宁是中国领先的零售连锁企业,2016年,苏宁通过旗下美国子公司苏宁国际收购了美国家居连锁商欧衡。
这次收购让苏宁在美国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为其在全球零售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赴美并购的形式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收购、收购股权和建立合资企业。
直接收购是指中国企业直接收购美国企业的资产,收购股权是指中国企业购买美国企业的股权或者进行合资合作。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原因主要包括寻求技术和品牌、拓展市场和资源、降低成本和风险等。
随着全球化的加大和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企业赴美并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不仅可以获取更多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也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方面,可以促进中美经济的互相交流和合作,增加两国的经济联系,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寻找海外投资和并购机会。
其中,美国是中国企业投资和并购的最热门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选取三个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并购的过程、挑战和前景。
一、海航集团收购美国卡尔森酒店集团海航集团是中国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旗下涉及金融、地产、物流、酒店、航空等多个领域。
2016年4月,海航集团以1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美国卡尔森酒店集团。
该并购交易拓展了海航在全球酒店业的布局,增强了其在全球旅游领域的竞争力。
在并购过程中,海航集团主要面临以下挑战:1.文化差异。
由于中美文化存在差异,海航集团需要尽快适应卡尔森酒店集团的文化,协调双方相关业务。
2.融资难题。
并购涉及大额资金,海航集团需要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
3.并购审批。
中美两国在交易审批上存在差异,需要尽早向美国政府提交并购申请,争取尽快获得批准。
二、华为收购3Com案2008年,华为以1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3Com公司的部分业务。
这一并购使得华为在网络设备和技术方面进一步壮大,加速了华为在全球市场的扩张。
1.技术标准。
美国和中国的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华为需要在并购前了解3Com公司的技术标准,做好技术整合工作。
2.并购审批。
并购涉及到国家安全等敏感问题,需要受到监管当局的审查和批准。
3.人才引进。
华为需要吸引优秀的3Com员工在并购后继续为华为工作,以保持业务的稳步发展。
三、宝能集团收购美国途家宝能集团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和金融企业,2017年以1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途家公司。
该并购使得宝能在海外房产租赁市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加速了其在全球房产市场中的竞争。
1.财务管理。
并购涉及到大量资金,如何管理并获得足够的资金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宝能需要进行优秀的财务管理以减少风险。
2.品牌整合。
并购涉及到品牌整合,对于途家的品牌宝能集团需要进行理性整合,切实有效地利用好这一品牌价值。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对美国各项投资也不断增多。
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种类繁多,有的是为了获取前沿技术,开拓市场,有的则是为了资产重组或投资回报。
本篇文章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探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策略和挑战。
案例一:华为收购美国企业3Com2007年华为以26亿美元的价值收购美国企业3Com的股权。
此举是华为进军美国市场的一大突破,并帮助公司获取到了一些新的技术。
但是,这一并购交易在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上引起了担忧,美国关于华为这一问题的监管持续至今。
案例二:安永收购德勤再保险业务2017年,中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安永收购了德勤的再保险业务,交易金额达14亿美元。
此举为安永提供了新的客户资源和增强了其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地位。
同时也有利于德勤集中战略,缩减业务范围。
但是,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这一并购交易引起了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担忧。
案例三: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普拉达化学品公司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7.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普拉达化学品公司,其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端特种化学品公司。
此次收购可使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扩大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该股权交易因涉及国家安全和技术转移等问题,遭到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和媒体的担忧。
这些案例中,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并购交易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市场前景,也需要考虑到国家安全问题及各国反垄断法规的限制。
并购涉及到的诸多因素,使得很多并购交易失败或遇到重重困难。
为了保障并购交易的成功,企业需要具备以下能力:首先,对被收购企业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被收购企业的法律、财务和商业性质,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其次,制定清晰的并购战略。
企业需要明确目标和收益,并将其与现有公司文化融合,以实现长期增长战略。
最后,建立对话与沟通渠道。
企业需要面对政策的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并积极与政府部门和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领域发展迅速,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机会。
美国作
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的注意。
下面着重介绍几个成功的中国企
业在美国并购案例。
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在2005年,中国知名电子产品制造商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次交易总价约18亿美元。
此次并购既有战略布局的考量,联想通过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将切入美国本土市场,同时提升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一方面,IBM则通过出售个人
电脑业务来调整自己的业务结构,在高附加值、高技术领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2. 海康威视收购安全解决方案公司
3. 飞凡电商收购精英网
在2017年,中国电商服务提供商飞凡电商以1.1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国跨境电商平台精英网。
精英网是美国著名的跨境电商平台,涵盖了最热门的在线购物目的地及市场,
是美国涵盖范围最广的跨境电商平台之一。
此次并购让飞凡电商进一步布局跨境电商领域,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需求,拓展更广泛的跨境市场。
4. 中广核收购太阳能公司
在2017年中广核以13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天能太阳能公司的交流模块产品线。
天能太阳能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太阳能产品研发商之一,中广核通过并购其产品线,可以加
快推广太阳能技术在中国国内的应用,帮助中国国内市场更完整地打开太阳能应用领域。
以上的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中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并冲破了国际市
场的界限。
这些企业触角渐广,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速行
业发展的步伐。
中外企业并购案例分析与对比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外企业的并购日益频繁。
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既可以扩大企业规模,还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然而,中外企业的文化、管理方式、法律制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并购中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外企业在并购中的案例,来探讨中外企业并购的特点与不同之处。
一、中国企业的并购案例1.万达集团收购AMC影业2012年,万达集团以24亿美元收购美国AMC影业,成为当时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规模最大的案例。
万达集团通过收购AMC影业,不仅夯实了自身文化产业的定位,还成功扩大了自身在全球社会影响力。
2.海航集团收购美国酒店业先锋集团2016年,海航集团以62亿美元收购美国酒店业先锋集团,成为另一项大型海外并购案例。
海航集团此次收购案例的意义在于,拓宽了中资企业在全球酒店业的市场渠道,进一步提升了中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外国企业的并购案例1.苹果公司收购Beats2014年,苹果公司以30亿美元收购音乐耳机制造商Beats Electronics,开启了其在娱乐领域的探索之旅。
苹果公司此次并购案例的巨额金额体现了其在固有产业立足稳健的同时,也表明了其在相关及新兴领域的探索和投资计划。
2.雅培公司收购新加坡Hummingbird Bioscience2021年3月,雅培公司宣布收购新加坡代表性生物科技初创公司Hummingbird Bioscience。
此次收购旨在扩展雅培公司的生命科学业务,提升其在新型治疗领域的实力,也体现了雅培公司在广泛领域中寻求增长机会的战略方向。
三、中外企业并购的不同之处1.文化差异中外企业的文化差异是对并购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经营理念、员工管理方式、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
在并购中,如何处理好这些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国,企业家常将企业视作自己的事业,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提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本文在对国际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进行简短回顾的基础上,以TCL集团先后三件跨国并购实际案例为样本,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在今后参与跨国并购有所帮助。
一、世界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跨国并购的基本涵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统称。
跨国收购是指在已经存在的当地和外国附属企业获得占有控制权的份额;跨国兼并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成为一家现有的企业。
本文所提到的跨国并购主要是指跨国收购而不是跨国兼并。
因为跨国收购的目的和最终结果是改变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权关系,而不是改变公司(即法人)的数量。
跨国兼并却意味着两个以上的法人最终变成一个法人,这种情况在跨国并购的案例中是十分罕见的。
跨国并购是近半个世纪来,伴随着企业并购的深入和向外拓展而产生并发展壮大的。
20世纪六十年代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和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的舞台从国内拓展到国际空间,跨越国界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跨国并购浪潮蓬勃兴起,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1989年的跨国并购占全世界企业并购总数的36%,九十年代至今,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整个企业并购浪潮中的焦点。
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规模都非常大,它们之间的“强强联合”使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
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情况看,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在1987~1992年6年中约为52%,1993~2001年猛增至79%。
1987~2001年15年中,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约为74%,也就是说,这15年中投向全体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的。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案例分析2009-4-29 全球品牌网《法人》在走出国门的大旗下,境外并购一直是中国企业热衷的模式。
相对于缓慢的产品(含服务)出口模式,并购具有见效快、影响大的特点。
而且,并购可以利用股权的杠杆效应,达到以小搏大的效果,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失为一条捷径。
然而,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成果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案例吧:案例一:平安并购富通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9501万股股份,约合富通总股本的4.18%,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后增持至4.99%。
中国平安第一次买进富通为每股19欧元,初始总投资成本约为238.38亿元人民币。
从2008年5月份开始,富通股价从17欧元左右一路下滑:到7月初,股价已经跌落至10欧元;到10月3日富通股价为5.41欧元,已经跌去约70%;后曾一度成为“仙股”,股价跌至0.88欧元。
这导致平安的投资几乎损失殆尽,浮亏额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富通集团在欧洲遭到数千名客户集体起诉,索赔总额高达40亿欧元。
而且从2008年9月末开始,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政府未经股东大会表决,分别对富通实行了国有化措施。
平安这个最大单一股东的权益遭到全盘漠视和侵害。
尽管当地时间12月12日,比利时上诉法院暂停国有化的方案并要求进行股东大会表决,但平安的投资巨亏,已是不争的事实。
案例二:上汽并购双龙2004年10月28日,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
上汽集团成功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的股权(目前已达到51.3%),双龙汽车公司股权以每股1万韩元(约1130韩元合1美元)成交,总收购价格约为5亿美元。
本轮金融危机令本已受伤的双龙汽车更加伤痕累累,据统计,2008年11月份,双龙汽车公司仅销售3835辆汽车,同比下降63%。
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分析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是一个典型的海外收购案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越来越积极地进行海外投资和并购。
这一并购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探讨海外并购的动机、优势和挑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海油进行海外并购的动机。
一方面,海外市场是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补充。
中国国内油气资源供给紧张,而加拿大尼克森是加拿大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通过收购尼克森,中海油可以得到稳定的海外石油供应,降低对国内油气资源的依赖。
另一方面,中海油希望通过海外并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加拿大尼克森拥有国际领先的油田开发和技术管理能力,这对于中海油的技术进步和海外扩张非常有益。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中海油进行海外并购的优势。
首先,中海油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之一,中海油有着雄厚的财力支持,并且可以通过境外融资进一步筹集资金。
其次,中海油在国内油气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这使得中海油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评估目标企业的风险和潜力。
此外,中海油还可以通过与加拿大尼克森共享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中海油进行海外并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海外并购涉及到不同的法律、语言、文化和商业环境。
这些因素会增加并购交易的复杂性和风险。
中海油需要精心设计并执行交易计划,并谨慎评估交易的政治、法律和风险因素。
其次,海外并购也可能面临监管和政策上的风险。
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对外国投资进行了限制和限制,这给海外并购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最后,如何有效整合和管理被收购公司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中海油需要制定合理的整合计划,确保并购后能够实现协同效应和价值创造。
综上所述,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海外并购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合理的动机、充分的优势和有效的应对挑战,中海油成功地进行了海外并购,并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