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
- 格式:doc
- 大小:401.50 KB
- 文档页数:14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1. 简介本课程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深入研究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科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旨在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供指导和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科学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素养。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能够理解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参与科学社会的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小学阶段第一模块:自然现象与科学探究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学习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第二模块:物质与能量学生学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第三模块:生命与健康学生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学习生物的生理功能和生命过程,关注健康生活。
3.2 初中阶段第一模块:科学探究与实验学生深入探究科学原理,进行实验验证,提高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
第二模块:地球与宇宙学生学习地球的结构、地质变化、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培养科学解释地球和宇宙现象的能力。
第三模块:技术与工程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创新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施建议4.1 教学建议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4.2 评价建议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教材编写建议教材应体现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方法的完整性,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华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一)下列内容调整为选教内容七年级上册(2002年6月第2版)第30页:第一章1.观天认星。
第114页:第四章 3.地形的缓慢变化。
第181页:第七章4.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七年级下册(2008年12月第1版)第98页:第四章1.土壤的组成和利用。
第104页:第四章2.土壤与植物。
第109页:第四章3.土壤污染的防治。
八年级上册(2003年6月第2版)第37页:第二章2.人和动物的运动状态改变。
第198页:第七章5.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八年级下册(2008年12月第1版)第100页:第五章1.信息的传递和通讯。
第110页:第五章 3.无线电广播和通信。
第120页:第五章4.现代通信。
第136页:第六章2.动物的行为。
九年级上册(2003年7月第1版)第44页:第二章2.分子中的“巨人”——高分子化合物。
第52页:第二章3.矿物燃料。
第153页:第七章2.能源和能源的种类。
九年级下册(2008年12月第1版)第14页:第一章3.恒星的演化。
第73页:第三章4.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第86页: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全章)。
第185页:第七章科学与社会发展(全章)。
(二)下列内容不作教学要求七年级上册(2002年6月第2版)第51页:第一章5.太阳系小天体。
第65页:第二章2.四季与节气中的“24节气”内容。
第76页:第三章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80页:第三章2.地球仪。
第89页:第三章3.区时和日界线。
第95页:第三章4.地图。
八年级上册(2003年6月第2版)第183页:第七章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的“心脏实验”内容。
八年级下册(2008年12月第1版)第2页:第一章1.初识声音。
第44页:第二章5.视觉的延伸中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内容。
第48页:第三章1.自然界的电现象。
九年级上册(2003年7月第1版)第124页:第五章3.热机。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必做实验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1. 探究常见物体的特征、观察空气的特点、观察水的特点、观察常见材料的外部特征、观察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探究磁铁对物体的吸引作用,观察常见的植物、动物,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月亮,观察常见的天气现象。
3. 借助放大镜观察物体,利用简单工具进行简单的制作,如设计制作纸桥、制作纸蜻蜓等。
以上是《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科学(3—6年级)》教学指导意见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科学》)明确了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实施小学科学课程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达成“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小学科学课程目标。
学科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变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而且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科学”作为一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了探究的过程以及结果。
把“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同样应该包含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部分,而且这种知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事实、概念、规律外,还应该涉及有关的态度与价值观。
这与原来的以自然现象与事实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自然”学科相比,在学科名称、培养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等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必须做到:·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要认真研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标准》,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理解和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明确各项教学要求,把握进行的深度和广度,并落实到《标准》的具体内容上。
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钻研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质,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结构,对多姿多彩的世界会产生怏然的兴趣。
因此,应该尊重小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不同的场合、地点去学科学用科学。
要注意科学课程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其相对应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是开放的。
·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3-6年级)基本框架及整体特色本套教材是由胡军任主编,与DC加拿大国际交流中心合作编写,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教材,是一套依据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
在2001年12月教育部教材编写立项审批会上,获得小学科学教材惟一的A类。
适合全国各个地区小学3-6年级学生使用。
本套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目的,致力于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编写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内化学说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等思想为理论基础,整体规划全套科学教材的编写目的、原则、指导思想及要落实的目标和体现的特色。
在教材编写前期,对我国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的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吸取其长,并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力求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们坚持教材编写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充分吸收多年来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如列入国家“九五”规划的教育部科技部重点课题——中小幼科技教育研究;正在进行的“十五”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小学科学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力图将科学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教材编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的来说,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遵从了以下原则:原则之一:精选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
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习内容,根据有利于学生亲历科学学习过程,有助于实现多领域学习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原则等思想,来精选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
尤其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性内容以及具有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内容。
原则之二: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原则。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三至六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三至六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指关于三至六年级学生科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的临时实验版本。
以下是对该实验稿的解读:
1. 实验范围:该实验稿仅适用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的三至六年级学生,即小学三至小学六年级学生。
2. 实验目的:该实验稿旨在提供一套针对三至六年级学生的科学课程标准,帮助教师和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教学。
3. 课程内容:该实验稿规定了三至六年级学生所需学习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界的基本概念、科学实验和观察、科学推理和科学表达等方面。
4. 实验教材:该实验稿建议采用的教材包括正式出版的科学教材和相关的辅助教材,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5. 教学方法:该实验稿提供了各年级科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指南,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等。
6. 评价标准:该实验稿给出了对学生科学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该实验稿是一个实验版本,可能会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进一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因此,教师和学校应密切关注有关部门的最新通知和指导,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4版一、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指导思想:科学普及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思想、实践探究教学思想、跨学科整合教学思想、问题情境教学思想、多元评价教学思想、动手能力培养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思想、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
二、教学要求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4版主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教学要求主要包括: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伦理意识。
三、基本内容1.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学习该部分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方法的学习。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和思维逻辑能力。
2.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该部分包括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相关内容。
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科学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
学生需要学习这些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该部分包括实践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科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材建设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4版,教材建设应满足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注重问题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同时也要兼顾基础知识和前沿科学的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
五、教学评价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4版,教学评价应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注重多元评价方法的运用。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伦理等方面,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指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性教
科书,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科学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科书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和教学实际,力求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应当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围绕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科书的编写应当充分考虑学科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丰富的插图、
案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科书的语言应当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另外,教科书的编写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
教育界、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
教科书的编写应当贴近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引言本课程标准旨在落实我国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科学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1. 形成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2. 发展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第二学段(3-4年级):1.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能力。
第三学段(5-6年级):1. 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验能力。
2.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科学探究1. 科学观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观察。
2.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探究活动:自主设计并实施探究活动。
科学知识1. 自然科学: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2. 技术知识:了解与生活相关的技术及其原理。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 热爱科学,乐于探究。
2. 尊重事实,勇于质疑。
3. 环保意识,关爱自然。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评价建议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2. 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编写建议1. 体现课程理念,注重实践性。
2. 内容编排合理,难易适度。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
2.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拓宽视野。
附录课程标准解读本标准强调科学教育的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与旧版标准相比,2024版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华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目录1七年级上册第0章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2.什么是科学探究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4.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第一章星空巡礼1.观天认星2.银河系3.最近的恒星—太阳4.行星和卫星5.太阳系小天体第二章昼夜与四季1.昼夜的成因2.四季与节气3.月球与月相第三章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3.时区和日界线4.地图•■2第四章变化的地形1.火山与地震2.海陆的变迁3.地形的缓慢变化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1.艳丽多姿的生物2.生物的基本特征第六章生物的主要类群1.动物的主要类群2.植物的主要类群3.细菌和真菌4.生物的分类第七章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2.同种生物的差异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4.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1.种群和群落2.生态系统3.生物圈七年级下册•■3第一章水1.地球上的水2.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3.水是常用的溶剂4.水的组成5.检验水的存在6.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章空气1.空气的存在2.空气的成分3.氧气4.二氧化碳5.保护大气圈第三章阳光1.太阳辐射能2.阳光的传播3.阳光的组成第四章土壤1.土壤的组成和利用2.土壤与植物3.土壤污染的防治第五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41.生物体2.细胞3.组织器官和系统第六章物质的结构1.物质由微粒构成2.元素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2.力3.几种常见的力第二章运动过程的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2.人和动物运动状态改变第三章压力压强1.压强2.液体内部的压强3.大气压强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四章浮力1.密度・■■52.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4.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五章化学反应1.化学式2.化学方程式3.金属4.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5.化合、分解与中和反应第六章植物的新陈代谢1.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2.植物对水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3.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4.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和分解利用第七章人体的新陈代谢1.食物的吸收和消化2.人体的呼吸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4.人体的排泄5.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声与听觉•■■61.对声音的认识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声信息4.噪声的污染与防治第二章光与视觉1.形成视觉的条件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3.眼凸透镜成像4.视觉5.视觉的延伸第三章电1.自然界的电现象2.常用电器3.电流、电压4.电阻5.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四章磁1.磁现象2.电流的磁效应第五章电磁波和通信1.信息的传递和通信2.电磁感应•■■73.无线电广播和通信4.现代通信第六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动物的行为3.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4.人体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七章植物的生殖与发育1.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2.植物的无性生殖第八章动物和人类的生殖与发育1.动物的有性生殖2.人的生殖与发育九年级上册第一章酸碱盐1.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2.重要的酸3.重要的碱4.常见的盐5.配制溶液第二章常见的有机物・■■81.身边的有机物2.分子中的巨人——高分子化合物3.矿物燃料第三章功和简单机械1.斜面2.滑轮3.杠杆4.机械能第四章电能1.电能的获得和转化2.电能的量度第五章内能1.物体的内能2.比热容3.热机第六章核能1.放射性及其应用2.核能的释放第七章能源与社会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能源和能源的种类3.核能和太阳能的开发•■■94.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我们的宇宙2.热大爆炸宇宙模型3.恒星的演化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第二章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1.地球的演化2.生命起源3.生物进化4.生态平稳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1.物质的转化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4.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第四章天气和气候1.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2.气温、湿度和降水3.气压和风4.云和卫星云图•■■105.我国东西气候差异第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生物的遗传2.生物的变异第六章健康与保健1.健康、亚健康和疾病2.免疫与健康3.营养与健康4.卫生与保健5.环境与健康第七章科学与社会发展1.科学就是力量2.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1。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国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教育现状,制定本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明确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 课程性质与地位2.1 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核心,注重科学素养全面提升的课程。
2.2 课程地位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3.1 知识与技能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科学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社会责任感。
4. 课程内容4.1 人与自然学生要了解自然现象和环境变化,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4.2 技术与设计学生要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学会简单的创新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4.3 生命与健康学生要了解生命现象和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4.4 科学探究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施建议5.1 教学建议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5.2 评价建议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5.3 课程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6. 附录6.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根据我国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教育现状制定,力求体现科学教育的时代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6.2 课程标准附件附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7. 参考文献[略]。
(牛津上海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目录六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学认识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发现与发明走进科学实验室认识我们的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实验意外的简单紧急应变措施简单的实验技巧测量天平和质量刻度尺和长度量筒和体积温度计和温度加热器和加热计量时间液体移取和混合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观察和记录猜测第2章生物的世界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观察动物生物的多样性认识一些动植物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分类动植物的分类检索表濒临灭绝的生物一些珍稀动植物物种的消失生物间的相互依赖第3章细胞与生殖生物的基本单位生命的诞生与成长青春期与生育性传染病第4章物质的粒子模型物态常见的物质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粒子模型物质由粒子构成粒子的运动粒子之间存在间隙用粒子模型描述物质的三态气压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的测量物体的浮沉物体的浮与沉密度热胀冷缩膨胀和收缩热胀冷缩原理的应用六年级下册第5章能与能源能及能的形式人类活动离不开能能的形式能的转化简单的能的转化能的转化器失控的能的转化能的转移热在气体中的传递热在液体中的传递热在固体中的传递热在真空中的传递不同物质的导热性空气和水的导热性保暖方式热传递与节能能源能的来源能源及其种类燃料使用燃料的安全措施化石能源的不足开发其他能源上海的能源供应第6章水与人类水与生命自然界中的水生物体中的水人类生活需要水节约用水(0)水的净化天然水中的杂质水的净化方法水的循环水的三态变化蒸发与蒸腾自然界里的水循环保护水资源水质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水质污染的防治第7章空气与生命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氧气与燃烧燃烧过程与能量释放燃烧与灭火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能量人类如何获取能量动植物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空气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人类的呼吸植物的呼吸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指数空气中的污染物与有关疾病吸烟对健康的影响(0)七年级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溶液的形成溶解水以外的溶剂(0)形形色色的溶液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酸雨安全使用溶液酸、碱溶液的腐蚀性使用酸、碱溶液的正确方法第9章电力与电信电路电力的应用电路的连接电路元件符号及简单的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电压、电压表及其使用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家庭用电电流的热效应熔丝和断路器插座与插头家庭用电的安全措施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电能、电能表电费的计算磁铁及电流的磁效应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利用电流磁效应的家用电器电信现代通信设备及通信手段电磁波未来信息社会的展望第10章健康的身体运动、休息与健康身体健康的标志运动与健康休息与健康营养与健康食物中主要成分的作用及检验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的运输平衡与健康人体内水分的平衡与调节人体内能量的平衡与调节第11章感知与协调生物的感觉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人体具有的感觉视觉光线和眼眼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近视与远视认识一些开阔视野的方法听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耳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听觉的范围保护听力嗅觉、味觉和触觉嗅觉和味觉皮肤与触觉脑与感觉认识脑的主要结构脑能接受和分析各种信息大脑能协调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合理用脑药物和溶剂对感觉的影响酒精对判断与反应的影响药物对感觉的影响溶剂对感觉的影响七年级下册第12章宇宙与空间探索宇宙太阳系的组成宇宙起源光年力与空间探索力和力的作用摩擦力重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太空旅行载人飞船重返地球太空生活空间开发空间开发对人类的影响空间开发与人类第13章地球、矿物与材料地球地球圈层结构岩石和土壤土地荒漠化与防治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矿物的组成材料及其应用金属塑料废弃材料带来的环境问题材料开发常见的复合材料新材料(0)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海洋与生物浩瀚的海洋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是地球上生物的故乡海底探索海底世界技术与海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海水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海洋污染海洋灾害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第15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口的增长及其所产生的的问题人口发展的历程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影响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合理利用我国的自然资源环境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相互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影响现代环境的主要因素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对人类行为的要求。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科学实验教科书》简介您看到的这本小学《科学》是目前唯一由国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体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战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新型教科书。
一、本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为:1.全面、忠实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努力成为落实新标准的范本。
2.用先进的课程理论、小学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教材的编写,使新教材在体现国内外最新课程理论以及科学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方面超越国内同类教材。
力争做到既有鲜明的中国科学文化特色,又紧密追踪国际科学教育理论前沿。
3打破现行“知识点十验证性实验”的教材编写模式,将知识、探究能力、情感与态度三条课程线索(课程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坚持从激发并呵护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热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努力使学生通过亲历过程的方法理解科学知识,理解并掌握科学方法,体验形成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因素—一情感。
5给教师、学生留有充分的创造、拓展的空间。
根据上述编写指导思想,国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专家们通力合作,广泛征求小学师生的意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这本小学《科学》形成了以下鲜明特色:1.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统合各相关领域的知识,打破了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作为框架的常规。
如本书中《秋去冬来》单元,以秋冬季节变化为背景,引导学生从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出发,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发现其中的变化,体验多姿多彩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无穷美感。
在本套教材后续分册的《土壤》单元中,作者从日常所见的最最普通的泥土出发,引导学生发散开去,循序渐进地探究“组成地球的物质”、“土壤与植物生长”、“土壤与动物生长”、“土壤与人类生活”这些有趣而又严肃的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关爱生命、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和责任心。
2.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将探究作为逻辑主线之一螺旋上升式地贯穿全部教材并采用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实践后提炼、先操作后内化,体现了国际上先进的少年儿童科学教育理念—一强化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弱化掌握学科知识在学习和评价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喻伯军教授从修订背景、主要特点、主要变化、学习建议四方面详细分析解读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帮助教师更为清晰地认识和理解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且能够在实施过程中有所准备。
一、修订背景(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非常快,特别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
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状态,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新要求,希望现在的人才更有创新性、更具个性化。
(二)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国际教育发展迅速。
世界各国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了一些教学要求。
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核心素养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三)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具体需求促成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进行。
中国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从量的扩张到了质的提升的阶段,不仅要提升教育的内涵和质量,还需要优化学校的育人蓝图。
二、主要特点(一)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这是课程标准第一次把科学课程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打通,有利于科学课程的整体实施。
同时,课程标准注重幼小衔接、初小衔接和初高衔接,体现了课程的进阶性。
课程进阶与每个学段的教学都有很大关系。
对小学科学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照顾到前后联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教学位置,明白学生的发展方向。
(二)素养导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就是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的建构也是基于核心概念。
所以方法也要指向核心素养,我们要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这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内涵可以以“一核心、三维度、六大素养”来归纳。
一核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三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六大素养对应三个维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2002摘要:一、教科书课表的概念和作用- 教科书课表的定义- 教科书课表在教学中的作用二、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内容- 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制定背景- 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具体内容三、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特点- 与以往教科书课表的比较- 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创新点四、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实施情况- 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推广情况- 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实施效果正文:一、教科书课表的概念和作用教科书课表是指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制定的,用于指导学生学习教科书内容的时间表。
它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等作用。
二、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内容2002年,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
该课表的制定背景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 语文:注重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增加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内容。
- 数学:突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训练。
- 英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 科学: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特点与以往教科书课表相比,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具有以下特点:- 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 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 更加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四、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实施情况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表的推广情况较好,全国各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使用了该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