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量1个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来辨别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进而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并分别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完全是陌生的,只有通过一些实验这种外观变化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概念。
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实验现象来调动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学目的:
1、学会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一些性质的基本概念。
教学理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而能区别两种变化,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由变化引出性质,不同的变化是由不同的性质决定的,物理变化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化学变化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掌握一些性质的基本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由学生来分析归纳,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难点:两种变化的区别,两种性质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介绍课程教材研究所顾振彪这套教科书是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编写的。
这套教科书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前四册教科书结构如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
1.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
遵照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教材应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增强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教材中心主义”的倾向。
实际上,语文要贴近生活,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成为流行的口号。
人们认识到,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运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早在1990年起我社编写出版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就开始了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的尝试,但当时主要体现在第一册。
现在,从课程生态学的视角,进一步提出语文回归生活,要求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今后的发展出发,关照与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使教材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在与生活、与世界的沟通和互动中学习语文,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得个性的健康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提纲指导思想教材结构教材特点教材疑难教学目标教学建议一、指导思想与编写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使用。
二、教材结构每册 8 组,每组由导语+课文(35 篇) +词语盘点+语文园地组成。
课文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四上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18 篇,带星号的略读课文 14 篇。
四下精读少一篇,略读课文多一篇。
教材后面还附有 8 篇选读课文。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
前者要求会写,后者主要是认读积累。
每个语文园地由 5 个栏目组成。
其中 4 个是固定栏目:1 / 19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 8 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主要是引导搜集、了解课文相关材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单元,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四上教材单元主题 1. 自然奇观 2. 观察与发现 3. 中外童话 4. 作家笔下的动物 5. 我国的世界遗产 6. 人间真情 7. 成长的故事 8. 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四年级下册教材的单元主题 1. 走遍千山万水 2. 以诚待人 3. 大自然的启示 4. 战争与和平 5. 热爱生命6. 田园生活 7. 执著的追求 8. 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目录第一册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4、*中外短诗五首断章...............................................................卞之琳风雨...............................................................芦荻错误...............................................................郑愁予回旋舞......................................................保尔·福尔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第二单元5、兰亭集序....................................................王羲之6、赤壁赋......................................................苏轼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三单元9、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0、小狗包弟..................................................巴金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12、*金岳霖先生................................................汪曾祺第四单元13、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14、包身工.................................................夏衍15、*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16、*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朗诵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第二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朱自清2、故都的秋.........................................郁达夫3、*囚绿记.........................................陆蠡4、*瓦尔登湖.......................................梭罗第二单元5、《诗经》两首氓采薇6、离骚.............................................屈原7、《孔雀东南飞》(并序)8、*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9、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0、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1、鸿门宴...........................................司马迁12、*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第四单元1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14、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6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杨振宁表达交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想像世界学习虚构演讲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家》《巴黎圣母院》第三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2、祝福................................................鲁迅3、*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4、*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单元5、蜀道难.............................................李白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8、*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9、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0、劝学.............................................《荀子》11、*过秦论............................................贾谊12、*师说..............................................韩愈第四单元13、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14、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15、*凤蝶外传..........................................董纯才16、*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讨论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第四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窦娥冤...............................................关汉卿2、雷雨.................................................曹禹3、*长亭送别...........................................王实甫4、*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5、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6、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三单元9、拿来主义.................................................鲁迅1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11、*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周有光12、*短文三篇热爱生命..................................................蒙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信条......................................................富尔格姆第四单元13、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4、苏武传.................................................班固15、张衡传.................................................范晔16、*李贺小传...............................................李商隐表达交流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辩论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谈美》第五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3、*边城...............................................沈从文4、*哦,香雪...........................................铁凝第二单元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6、滕王阁序.............................................王勃7、*逍遥游..........................................庄周8 、*陈情表..........................................李密第三单元9、咬文嚼字...........................................朱光潜10、孟浩然...........................................闻一多11、*说“木叶”.......................................林庚12、*谈中国诗.........................................钱钟书第四单元13、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4、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15、*指印.............................................丹齐克16、*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访谈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修订版)七年级上(61)第1章有理数(19)1.1 正数和负数(2)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2 有理数(4)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3)数学活动小结(2)第2章整式的加减(8)2.1 整式(2)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5)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1)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8)3.1 从算式到方程(4)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实验与探究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数学活动小结(2)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16)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3)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5)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数学活动小结(2)七年级下(62)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5.1 相交线(4)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5.3 平行线的性质(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4 平移(2)数学活动小结(2)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阅读与思考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数学活动小结(1)第7章三角形(9)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实验与探究多边形的三角剖分7.4 课题学习镶嵌(1)数学活动小结(1)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阅读与思考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8.4 三元一次方程组(2)数学活动小结(2)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9.1 不等式(4)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实验与探究水位升高还是降低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阅读与思考用不等关系分析体育比赛数学活动小结(2)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10.1 统计调查(3)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10.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2)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上)(62)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11.1 全等三角形(1)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数学活动小结(2)第12章轴对称(13)12.1 轴对称(3)12.2 轴对称变换(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2.3 等腰三角形(5)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数学活动小结(2)第13章实数(8)13.1 平方根(3)13.2 立方根(2)13.3 实数(2)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2不是有理数数学活动小结(1)第14章一次函数(17)14.1 变量与函数(5)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4.2 一次函数(5)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数学活动小结(2)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15.1整式的乘法(4)15.2 乘法公式(2)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5.3 整式的除法(2)15.3 因式分解(3)2型式子的分解观察与猜想pq+)+(xx+qp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下(61)第16章分式(14)16.1 分式(3)16.2 分式的运算(6)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3 分式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第17章反比例函数(8)17.1 反比例函数(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1)第18章勾股定理(8)18.1 勾股定理(4)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阅读与思考再谈面积证法数学活动小结(1)第19章四边形(16)19.1 平行四边形(6)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19.3 梯形(2)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数学活动小结(2)第20章数据的分析(15)20.1 数据的代表(6)20.2 数据的波动(5)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上(62)第21章二次根式(9)21.1 二次根式(2)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2)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3)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第23章旋转(8)23.1 图形的旋转(2)23.2 中心对称(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2)数学活动小结(1)第24章圆(17)24.1 圆(5)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6)24.3 正多边形(2)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2)第25章概率初步(15)25.1 随机事件(2)阅读与思考概率论的起源25.2 简单事件的概率(6)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 频率与概率(3)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下(48)第26章二次函数(12)26.1 二次函数(6)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生长量与温度的关系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数学活动小结(2)第27章相似(13)27.1 图形的相似(2)27.2 相似三角形(6)阅读与思考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2)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28.1 锐角三角函数(6)28.2 解直角三角形(4)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数学活动小结(2)第29章投影与视图(11)29.1 投影(2)29.2 三视图(5)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数学活动小结(2)总课时数61×5+3+48 = 356代数课时数163几何课时数154统计概率课时数39。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的认识”教材结构解读研读教材首先要通读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及编排体系,掌握各部分知识在整套教材中的结构,从宏观上了解教材,才能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只有理解了教材的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其来弄去脉,才能更好把握新教材。
我想老师们首先要对“全册书的教材知识体系”有个总体的认识: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几部分知识。
而关于“数与代数”又有以下相关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运算内容、运算方法、算用结合。
3、式与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简单方程及其运用。
4、常见的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单位等的意义和改写。
5、比和比例: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其运用。
6、数学思考: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幻灯插入:全册教材知识结构电子表格)通过看以上的教材知识结构图,我想老师们应该在脑海中建立这么一个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把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
一、“数的认识”教材单元标题的整理我们首先以人教版1—6年级十二册教材目录为线索,对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认识”内容的单元标题做一个整理。
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数的种类有: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
(2)内容变化:①明确规定了0是自然数。
过去教材把“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的数,叫做自然数”、“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
”而现在则是:正整数和0统称自然数。
②增加了认识负整数的教学内容,从而在小学阶段完成了对整数的认识。
(3)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
在整数方面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五个阶段:“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亿以上”。
分数、小数各分两段:先初步认识,再系统教学。
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整数基础时教学,并且先教学分数再教学小数;系统学习安排在四、五年级。
先教学小数,再教学分数。
这主要是考虑到,分数的书写形式和运算法则跟整数都不一样,并且需要有整除的知识作为基础。
小数和整数都是十进制,小数的写法和运算法则与整数的基本相同,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先教学小数。
二、“数的认识”教材具体例题的整理“数的认识”教材结构表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数的认识”结构表中“整数认识”部分,在知识目标的组织顺序与结构方面有这样的特点:从具体实物——生活情境——再抽象出数的模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年级,不同学段有不同的目标(一年级是告知、二三年级是自主归纳、四年级是引导迁移),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下面结合教材结构表谈谈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方面。
三、“整数的认识"教材解读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是认数教学的任务。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理解意义、培养数感”。
(一)认数教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
理解数的意义包括:数的含义。
如: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探索各种数之间的联系。
计数技能。
如:能认、读、写数。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如: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大小。
数学交流。
如: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数学活动。
如:能找出l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小于100的所有倍数。
1、让学生在生动其体的情境中认识数。
数概念的教学应该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
如:结合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是认数的开始,这阶段的教学对建立数的概念十分重要。
有的老师认为,许多学生入学前都已经会数数,现在只要写好数就行了。
其实不然,教学lO以内数的认识应注意:①物体个数与数一一对应,不能允许口中按顺序数数,却不能与物体个数对应。
②物体个数与数字一一对应.每个不同的数量与不同的数学符号对应。
③注意选择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如3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3个的物体,而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质量等状态无关。
④知道数的作用不但可以用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顺序。
如3可以表示有3个物体,也可以表示第3个物体。
2、理解数的意义要与数的读写和计算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正确理解数的意义是读好数、写好数的基础,可使学生在读数、写数时事半功倍。
例如:在认识整百数时,可让学生经历以下过程:①让学生数小棒、小方块或其他各种不同的物体,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真实感受100有多少,发展学生的数感。
②亲自动手把10根小棒捆成1小捆,再把10捆(100根)捆成1大捆,经历100个一到1个一百的过程,建立以“百”做计数单位的概念。
③经历1个一百到几个一百的过程。
把各自的一百放到一起,就是几个一百,通过合作得到几百。
由于有前面数数的经历,容易使学生明白:几个一百是几百,几百就是几百个l。
④借助计数器上的算珠与实物的对比,体会一个算珠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表示1个、10个、100个,实现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飞跃。
⑤实物、算珠与写数、读数的对比。
如用含有300根小棒的3大捆小棒,与计数器百位上的3个算珠,和写法300对照起来,最终完成对几百的认识。
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初步渗透位值制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数的读写的目的。
反之,熟练地读数、写数,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读写教学中要注意:在低年级,对数的分解和组成,要作为基本的技能来训练;在高年级,要在读写中体会数的分解与组成。
教材没有用文字形式总结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这并不是不重视读数与写数的基本方法,而是为教学留出空间,由教师组织学生体验方法、交流方法。
(二)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数的意义有重要作用。
整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计数法,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整数的意义有重要的作用。
十进制计数法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二是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哪一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1、认识10是关键。
学生从认识1,2,3…起,老师就应帮助学生体会,数字是用来表示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数量的,每一个不同的数量,都用一个不同的符号(数字)来表示。
当数量从9增加1到了10,按理应该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但这样一来,如果每一个不同的数量,都用一个不同的符号(数字)来表示,就需要有无限多的符号。
前人在9的后面用“10”来表示,没有创造使用新符号,而是创造了一个数位。
十位上的“l”就代表10,这样就方便多了,一个10和几个1是十几,就有了11,12,13…,这就是位值制的基础。
这样,0到9十个数字就可以表出生活中无限多的物体的个数。
这个创造,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与符号性的好处。
所以,教学中建立好10的概念非常重要。
2、按单位数数。
为帮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可以通过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逐步建立新的计数单位。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时候,就要明确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即10个单位就是一个相邻的较大单位。
学习比万大的数,可以一边数一边接受1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从而引出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
一千万一千万、一亿一亿、十亿十亿……地数,教学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
在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的活动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不断扩展数位顺序表。
随着认识的数越来越大,教师应不断扩充完善数位顺序表。
从认识10—20的数起,就让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
认识百以内数时,及时补充认识百位。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数位顺序表。
在认识整数的最后一个单元里,学生将认识万级和亿级的数以及比亿更大的数。
数位顺序表可以分两次扩展,先扩展到万级,再扩展到亿级,表里的内容有数级、数位、计数单位。
学生必须通过填写,清楚知道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间的对应关系。
在整理了数位顺序表后,还应通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概括地讲述十进制计数法。
(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感。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和各种各样的数字打交道,并有意识地把一些现象与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
例如:“瞧!你家的客厅真大啊,有30平方米吧”,“今天的天气太热了,有37度了”,“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概有500米”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不用进行具体的运算,但为何会把这些现象与相关的数字联系起来呢?这实际上是数感在起作用,当人们把一些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
每个人都有这种数感,它其实就像人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乐感”、“方向感”一样,是一种对于事物或现象、属性方面的敏感性,而数感就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数感使人的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人们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
所谓数感,实际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新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数感的:“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使得当我们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即:会“数学地”思考。
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怎样建立数感?1、在观察中启蒙数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例如:认识“0”时,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表上见过;”“电话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
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样,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了数感。
2、在体验中建立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