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新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183.00 KB
- 文档页数:11
《××××》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主要描述该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主要学习内容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部分。
描述示例: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课程类别进行修改),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能力。
它要以……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主要说明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等内容,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以及建议课时数等。
课程设计思路必须依据所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相应职业资格标准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
描述示例:1.该课程是依据“XXXX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XXXX职业岗位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着重培养学生XX能力,具备XX知识。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构成部分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进行,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形式可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实习等工学结合实践形式。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XX学时,其中理论XX学时,实践XX学时。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目标,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部分为具体目标,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目标。
为了使得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
《XXX》课程标准【课程名称】XXX【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XXX 专业1.前言1. 1课程性质1. 2设计思路职能能力、知识领域、工作任务、职业岗位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2.2能力目标2.3素质目标相关行为动词见下表:4.实施建议4. 1 教材编写4. 24. 3 教学评价4.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案例1:《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1.前言1.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和识读机械零部件以及计算机绘图的基础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了解国家制图标准,查阅手册及图册,掌握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就业岗位对就业人员制图知识的需求取向,将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任务为线索,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通过识读、绘制机械图样、查阅手册及图册等活动,构建空间投影规律、机械图样等知识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每个单元的学习都以识读、绘制机械图样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课程内容涉及国家制图标准,识读图和制图的基本能力培养。
教学活动设计紧紧围绕了解国家标准、读懂零件图纸、绘制典型零件的主线,重点突出识读、绘图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阅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技能。
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识读、绘制机械图样方面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28学时。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了解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2)理解机械零件和机器(或部件)的表达原则和方法; (3)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2.2能力目标(1)会运用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 (2)能运用投影法绘图;(3)会图样的基本表示法;(4)能运用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知识;(5)能绘制常用的标准件与常用件;(6)能绘制各类零件图;(7)能测绘装配体及绘制装配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自主预习、课后能力提升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学生应掌握的关键内容。
2. 教学难点:本节课中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突破。
三、教学过程1. 课前自主预习(1)明确预习目标:学生根据预习框架,梳理基础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2. 课堂合作探究(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探究。
(3)展示交流:各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后能力提升(1)基础性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布置基础性习题,巩固知识点。
(2)拓展性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布置拓展性习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4. 单元综合复习(1)单元知识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方法技巧平台:教师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 单元综合检测(1)达标检测:针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考点,设计难易适度、梯度合理的达标检测题。
(2)反馈总结:教师根据检测结果,总结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
3. 评价方法: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小组互评、问卷调查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找出不足之处。
2. 教学重难点突破情况:分析教学重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突破,总结经验。
3. 学生能力提升情况: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进步。
高职××××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是×××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技术标准、规则等有关知识和×××××、×××××、×××××等技能。
本课程是×××、××等课程的前修课程。
三、参考学时60学时。
四、学分4学分。
五、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能熟练使用×××××及××××设备。
能熟练应用××××等软件(仪器)。
能熟练运用××××××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则。
会熟练编制××××文件。
六、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xxxxxx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类别学制拟定单位执笔人专业建设委员会意见: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签字)年月日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意见:教学工作委员会:(盖章)年月日二级学院院长意见:二级学院院长:(签字)年月日1、课程性质(黑体四号)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正文宋体五号,固定行距22磅。
)【案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工程实例的练习,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培养学生PLC基本编程能力、PLC控制系统调试能力、PLC控制系统维护管理能力。
它要以《电气控制线路故障分析与处理》、《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2、设计思路指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项目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要指明是建议课时)、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
【案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以电气自动化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培养学生PLC基本编程能力、PLC控制系统调试能力、PLC控制系统维护管理能力;以交通灯设计、PLC控制传送带和气动机械手、现场PLC模块故障诊断排除等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融合高级维修电工对PLC技术知识、技能的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等)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阐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及相互支撑作用。
)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整体思路:(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参照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具体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3、情感目标4、任务目标四、教学内容安排及标准(按照专业课程学习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相应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对教学内容组织实施进行整体设计。
)表3 项目教学设计(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五、教学建议(包括教学内容实施建议、教学方式实施建议。
)六、课程实施条件1.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承担单位[ ]制定[ ] 制定日期[]审核[] 审核日期[]批准[] 批准日期[]一、适用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者二、适用专业XXXXX专业三、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专业的………(填写是基础课还是核心课;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等)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
实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电路组成,学会单片机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体会真实、完整的单片机开发工作过程(硬件电路焊接、电路调试、软件编程、程序下载等)。
从而使学生能够胜任小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岗位,为就业打下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课程,后续课程有………课程。
四、学习目标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应突出能力目标。
学习目标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文字表述分两段:第一段:总体描述。
即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学习结果。
实例: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能够根据实际控制系统要求,合理地选择单片机并对其硬件、软件(进行)设计;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
1.较好地理解AT89S52单片机的性能并了解单片机系统的应用;2.能够正确选用元器件、识读电路图,完成单片机系统的安装与调试;3.熟练掌握AT89S52单片机的编程指令、编程方法,能进行简单应用程序的设计与调试;4.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能够检测单片机系统故障并修复;5.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6.具有敏锐的网络信息意识,善于整合资源、乐于团队协作;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五、课程设计建议采取如下格式描述:本课程以………项目(任务、岗位、产品、活动、案例………)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创设、选取)×个典型的………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导向组织教学及考核。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概念、性质、定理等。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回顾旧知,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1)讲解新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拓展延伸(1)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特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
3. 实物教具、模型等。
4. 网络资源、课外读物等。
注:以上为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XX职业技术学院《》培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说明课程性质及意义。
二、培训的对象及要求说明培训对象范围以和学员参加培训的基本条件如:学历等。
三、参考课时总课时:(其中,理论课时,实操课时)四、课程目标通过培训学员需要掌握那些技能,达到什么效果。
五、课程内容(手册式教材或活页式教材)培训内容有那些,理论内容、实操内容等六、培训模式培训以什么形式开展?线上还是线下,是否需要分组等。
七、考核标准如何考核培训学员,理论和实操各占多少等。
八、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培训学员可以考取那些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九、说明对开展次培训需要说明的事项进行补充,如教材、耗材的购买等。
以附件一《仓储作业》培训课程标准为列。
附件一:《仓储作业》培训课程标准附件一:《仓储作业》培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依据物流企业典型职业活动仓储作业设立的一门培训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企业在岗人员、转岗人员及社会再就业人员能够掌握仓储管理系统(WMS)订单录入及处理、手持终端的使用、货物的入库、货物的在库保管保养和出库作业及盘点作业等知识,掌握搬运车、堆高车等相关设备的使用,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其提升层次、转岗或再就业提供帮助。
二、培训的对象及要求企业在岗人员、转岗人员及社会再就业人员。
三、参考课时课时56(其中,理论 20 课时,实操36 课时)四、课程目标1. 能完成货物入库、保管保养及出库等仓储作业;2. 能够熟练准确录入入库单、出库单等作业单据;3. 能够规范使用手动搬运车、堆高车、手持终端等设备,并树立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识;4. 具备良好的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具备库管岗位能力。
5. 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
五、课程内容1.理论(20 课时)1)仓储概述、仓库分类、储位管理、堆码技术、流通加工、包装等知识。
2)仓库布置和设备选用:仓库布置概述、仓库布置方法、设备选用概述、设备选用方法。
一、方案名称《XX学校高中课程标准实施方案(2023年修订)》二、方案背景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推进我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三、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实施方案1. 课程设置(1)国家课程: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等国家课程。
(2)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发符合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校本课程。
2. 课程结构(1)必修课程: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包括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2)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修习。
(3)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3. 课程实施(1)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水平。
4. 选课走班(1)制定选课走班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
(2)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规范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3)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中课程标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体师生对课程改革的认识。
《XXX》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2、课程编码:
3、适用专业:
4、课程学时:
5、所属教学单位:
二、学习领域(课程)性质与定位
【课程的属于哪类课程(必修课、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分工和联系,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等】。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要突出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
如“能熟练操作XXXXX”】
四、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及学习任务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2、学习情境(项目)设计
五、考核评价
【给出具体的考核方式、方法,不同类型课程可采用不同的考试方法,如某些课程可与专业相关性高、权威性强的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以证代考。
期末成绩是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的总评】
六、教学实施条件(课程教学需要条件而不是现有条件)
1、教学团队【说明旭具备的团队成员组成及各自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2、实践教学条件
3、教学及主要参考文献【含行业企业标准等】
4、其他条件【如自主学习资源等】
编制人:XXX、XXX、XXX、XXX(含行业企业人员)
执笔人:XXX
审定人:XXX
制定(修订)订时间:。
课程标准系部:专业名称: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制定日期:《企业会计实操》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企业会计实操二、课程性质、课时《企业会计岗位技能实训》是一门核心的专业技术课程,也是学生在学完基础理论知识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检查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了,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业务岗位的过渡和对接,实现学生就业素质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会计中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标准16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企业会计实操》课程,让学生通过运用手工和计算机操作手段,对模拟会计资料进行岗位综合实训,按照会计基本工作过程完成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档案整理与归档典型工作任务。
四、课程目标通过《企业会计实操》课程,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一知识要求了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组织,明确工作职责,熟悉会计政策熟悉会计的基本工作过程掌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办法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填制主要原始凭证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填制科目汇总表等级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学期考试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七、实施建议实验室建设:建设模拟会计室实训基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教师能力要求: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掌握相关技能的理论知识,更须具备相关技能的操作技术,并有较强的情境设计和组织能力,善于采取多种训练方式交互实施,诸如同伴互助、分组竞赛、考核测试、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热情,实现本课程的目标。
课程标准模板《XXX》课程标准(居中,段后1行,小二号黑体字)适用专业:(顶格,行距18,宋体5号加黑,下同)XXX学院XXX专业(行距18,四号仿宋字,如换行则顶格,下同)所属教研室(系):XXX教研室(系)(注:目前全院有82个教研室,教研室名称务必准确,不用简称,不同课程如属同一教研室,教研室名称必须一致)课程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注:与2021版师范、2021版非师人才培养方案中名称一致,学校通识必修课原则上统一标注英文名称,其他课程英文名是否标注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对外合作情况确定,但每个专业须统一,由各学院统筹安排)课程类型:(注:请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查找。
分别为①通识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同时标注必修和选修,如专业基础课(必修))学时学分:X学时(X学分)(注:请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查找)一、课程概述(顶格,行距18,小四号黑体字,下同)(一)课程性质(行距18,小四号仿宋字加黑,下同)(正文行距18,小四号仿宋字加黑,下同)(二)基本原则(三)设计思路。
1.教学改革基本思路2. 课程设置知识要求(本条专业核心课程填写)3. 课程设置能力要求(本条专业核心课程填写)5.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计X 学时,X 学分。
其中理论教学X 学时,实践教学X 学时,教学安排在第X 学期。
6. 教学方式描述7. 考试与评价方式(或方案)二、课程目标(顶格,行距18,小四号黑体字,下同)从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等展开。
— 2 —(一)总体目标。
(行距18,小四号仿宋字加黑,下同)(正文行距18,小四号仿宋字,下同)(二)具体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顶格,行距18,小四号黑体字,下同)第一单元XXX(主题学习单元(或主题知识单元)名称。
黑体小4居中、下同)第一节XXX(分主题学习单元(或分知识点)名称。
黑体小4居中、下同)(分主题学习单元,可设细目。
附录1 课程标准新模板
《水泥粉磨工艺及设备》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性质与作用
1.1 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属于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
粉磨设备是无机材料生产的重要工具,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手段。
水泥厂的每一条工艺生产线都要通过相应的粉磨设备来实现,所以,学习和掌握无机材料生产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是研究和指导无机材料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课程主要学习无机材料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机械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设备的类型、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及用途等。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料破碎系统操作、生料制备系统操作控制、水泥制成系统操作控制、煤粉制备系统操作、水泥装运系统操作与维护等5个部分。
1.2 课程作用
通过理论和实训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水泥机械设备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操作与维护要点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粉磨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维护等知识,而通过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具体故障的能力,从而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1.3 前导课程
《粉磨工艺及设备》是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水泥工艺学》、《热工基础》以及其他有关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新的专业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1.4 后续课程
针对材料工程技术的专业要求,课程的设置上遵循满足专业需求为指导思想,在学习《粉磨工艺及设备》的基础上,后续会相继开设《设备巡检》、《热工
设备与测试》等专业课
2、教学目标
本门课程面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类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1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理论和实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设备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懂得各设备在水泥行业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打牢学生专业基础。
项目实训环节相对于理论性与知识性密集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或课堂教学在新的层次上的延伸。
项目实训有助于扩展深入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因此,注重项目实训环节,提高项目实训质量,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2社会能力目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领悟水泥工作者的社会职责和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
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
2.3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快速获得学习中急需的知识、能利用专业书籍、图纸资料获得帮助信息、能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能根据教师示范,正确模仿并掌握动作技巧、能在学习中获得过程性(隐性)知识,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思考、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
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相关工作实践中去。
培养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与行动。
3、教学设计
3.1教学设计思路
1)理论课程与项目实训结合
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及实训操作练习,把产、学、研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有关内容的联系,将其内容融会贯通。
要充分注重教学的互动性,把学生作为主体,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尤其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精心编排具有较强思考性的讨论和练习,且在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醒悟的时间,寓能力发展于求知之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以及善于质疑,勇于求是的科学态度。
3.2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课前布置任务,颁发一定的任务书,由各小组长按照任务书分配任务给给小组成员,课下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之后由小组长汇总并在课堂上做汇报,报告结束后同组组员做补充说明,之后由教师及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并由本组成员做解答,最后完成最终的评价考核,主要通过这种方式方法达到各任务所要求的能力目标。
3.3学习情境设计(项目化教学)
4、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教室多媒体好用最好能联网;实训楼配备一些主要设备的模型。
5、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6、教材和参考资料
6.1推荐教材
教材:《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张宝光、李德江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2年12月,第1版。
6.2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书:《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韩长菊、张育才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粉磨工艺及设备》,方景光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7、考核方式与标准
7.1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
考核成绩由平时的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过程考核成绩主要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是提交的作业、成果、平时表现记载,包括:
(1)课堂表现情况占10%: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出勤情况;
(2)检测报告及方案占20%:包括方案、计划正确,按时完成检测报告等;
(3)校内外实训成绩占30%:按照要求和步骤完成任务,合作创新意识等方面考核。
期末考试占考核成绩的40%,考试重点考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题型为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分析。
7.2考核标准(最好列表,以下参考)
8、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可根据需求,做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