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体内外界环境的感知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1、我们在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其次是听觉。
2、人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
3、视觉的形成过程: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中枢)大脑的特定区域视神经视网膜
4、看远处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瞳孔变大;看近处或光线较亮的环境,瞳孔变小。
5、形成近视(眼)的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
远
处物体折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这样看到的是模糊
不清的物像。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称为近视眼。
近视眼通过佩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7、保护视力的“三要”“四不要”(p82)
近视眼未佩戴近视镜(凹透镜)前,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眼佩戴近视镜(凹透镜)后,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看清了物体。
二、耳和听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听觉神经
3、噪声: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称为噪声。
4、保护耳和听觉:P84-85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5、其他感觉味觉,嗅觉,冷、热、触、痛、压等感觉。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优秀教案第一章:人体的感知器官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感知器官及其功能掌握各种感知器官的结构和作用1.2 教学内容人体的感知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各种感知器官的结构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知体验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完成感知器官结构图的绘制第二章:视觉感知2.1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掌握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2 教学内容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视力测试,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视力测试的情况学生完成眼睛结构图的绘制第三章:听觉感知3.1 教学目标了解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掌握耳朵的结构和功能3.2 教学内容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听力测试,了解自己的听力状况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听力测试的情况学生完成耳朵结构图的绘制第四章:嗅觉感知4.1 教学目标了解嗅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掌握鼻子的结构和功能4.2 教学内容嗅觉感知的基本原理鼻子的结构和功能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嗅觉测试,了解自己的嗅觉状况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嗅觉测试的情况学生完成鼻子结构图的绘制第五章:味觉感知5.1 教学目标了解味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掌握舌头的结构和功能5.2 教学内容味觉感知的基本原理舌头的结构和功能5.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味觉测试,了解自己的味觉状况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味觉测试的情况学生完成舌头结构图的绘制第六章:触觉感知6.1 教学目标了解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6.2 教学内容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皮肤的结构和功能6.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触觉测试,了解自己的触觉状况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触觉测试的情况学生完成皮肤结构图的绘制第七章: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7.1 教学目标了解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基本原理掌握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作用7.2 教学内容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基本原理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作用7.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体验活动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情况第八章:感知整合与认知8.1 教学目标了解感知整合的基本原理掌握感知整合与认知的关系8.2 教学内容感知整合的基本原理感知整合与认知的关系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感知整合的体验活动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和讨论的情况第九章:感知障碍与疾病9.1 教学目标了解感知障碍的基本概念掌握感知障碍与疾病的关系9.2 教学内容感知障碍的基本概念感知障碍与疾病的关系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讲解和展示学生进行感知障碍的体验活动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和讨论的情况10.1 教学目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的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体的感知器官:理解人体的感知器官及其功能是学习的基础。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概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能够感知和适应外界的环境。
人体的感知能力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
这些感知能力使得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交互,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机制及其相关问题。
视觉感知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之一。
我们的眼睛能够感知光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这种感知能力使得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运动等。
视觉系统的复杂性使得我们能够感知和识别各种不同的物体,并从中获取信息。
视觉系统的核心是眼睛和视觉皮层。
眼睛包括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等组成部分。
当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后,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图像。
这个图像将被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感知,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这些神经信号将传递到视觉皮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听觉感知听觉是人体另一个重要的感知方式。
我们的耳朵能够感知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这种感知能力使得我们能够听到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并从中获取信息。
听觉系统的核心是耳朵和听觉皮层。
耳朵包含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外耳通过耳廓和外耳道将声音引入耳腔。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和鼓室等组成部分,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两个部分,能够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听觉皮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触觉感知触觉是人体对物体表面的接触感知方式。
我们的皮肤包含大量的感受器,能够感知温度、压力、疼痛和触摸等信息。
触觉系统的核心是皮肤和触觉皮层。
皮肤是最大的人体感觉器官,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能够感知外界对皮肤的各种刺激,例如温度的变化、物体对皮肤的压力以及触摸的感觉。
这些刺激将被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触觉皮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嗅觉感知嗅觉是人体对气味的感知方式。
我们的鼻子能够感知气味分子的化学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方式- 视觉感知:通过眼睛感知外界的光线,识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信息。
- 听觉感知:通过耳朵感知外界的声音,识别声音的来源、方向、音调等信息。
- 嗅觉感知:通过鼻子感知外界的气味,识别气味的种类、浓度等信息。
- 味觉感知:通过舌头感知外界的味道,识别味道的种类、浓度等信息。
- 触觉感知:通过皮肤感知外界的触摸、温度、压力等感觉,识别物体的硬度、软度、温度等信息。
- 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传递- 感知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的感觉区域。
- 大脑接收到感知信息后,进行分析、整合、识别等处理。
- 大脑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区域,进行进一步的反应和行动。
- 感知过程中的误差- 感知信息的误差:由于感觉器官的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感觉器官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可能不同。
- 处理信息的误差:由于大脑的处理方式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的人中所产生的感知结果可能不同。
- 环境因素的误差:环境的影响也会对感知结果产生影响,比如光线、声音、气味、温度等因素。
- 感知对人体的影响- 感知能力的差异:不同人的感知能力不同,有些人对某些感官更加敏感,有些人则不敏感。
- 感知对行为的影响:感知信息会影响人的行为,比如看到危险的物体会引起人的警觉,听到悦耳的音乐会使人放松等。
- 感知对心理的影响:感知信息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比如看到美丽的景色会使人感到愉悦,闻到刺鼻的气味会使人感到不适等。
- 感知的应用- 感知技术:感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
- 感知训练:通过训练感知能力,可以提高人的感知水平,比如音乐、美术、运动等方面的训练。
- 感知疗法:感知疗法已经成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比如音乐疗法、色彩疗法、气味疗法等。
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除了视觉信息,最多的是什么信息?一、耳朵和听觉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
讨论:1、假如人失去听觉,这四个场面各会出现什么情况?2、你还能举出几个说明耳和听觉重要性的实例吗?1、耳(ear)的结构: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耳的结构分析上图,想一想,耳的哪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2、听觉的形成(sense of hearing)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噪音的大小和危害外界环境中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谱悦耳的。
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做噪音。
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并容易患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出血,使人失去听觉。
3、保护耳朵和听觉耳朵和听觉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呢?耳朵卫生保护耳朵:1、减少和消除噪声;2、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4、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5、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二、其他感觉器官想一想,人除了眼和耳外,还有什么感觉器官?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舌等感觉器官。
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
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咸。
此外,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这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和皮肤的功能。
(2)掌握外界环境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传递给大脑的过程。
(3)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感知外界环境的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感觉器官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生命、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感觉器官的功能及作用。
(2)外界环境信息传递的过程。
2. 教学难点:(1)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2)外界环境信息传递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分组准备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的感觉器官。
(2)提问:你们知道人体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探究活动(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感觉器官的功能。
3. 知识讲解(1)讲解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2)阐述外界环境信息传递的过程。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更多关于人体感觉器官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3. 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以及报告的完整性。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以及拓展学习的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感觉器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激发学生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重点:介绍课程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人体感知的重要性。
1.3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人体感知的科学原理。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利用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1.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人体感知的思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感知的重要性。
1.6.2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解释人体感知的科学原理。
1.6.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体感知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1.6.4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展示人体感知的实际应用。
学生参与实验,亲身体验人体感知的原理。
强调人体感知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第二章:视觉感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视觉感知的原理和过程。
培养学生对视觉感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重点:解释视觉感知的科学原理。
分析视觉感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视觉感知的生理机制。
2.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利用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2.6 教学过程:2.6.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视觉感知的思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视觉感知的重要性。
2.6.2 课程介绍:介绍视觉感知的原理和过程。
解释视觉感知的生理机制。
2.6.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视觉感知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2.6.4 实验演示:进行视觉感知的实验演示,展示视觉感知的实际应用。
学生参与实验,亲身体验视觉感知的原理。
强调视觉感知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概述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指人类通过感觉器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以便在适应和应对环境变化方面发挥作用。
这种感知包括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这些感觉器官的功能不仅仅是感知,还能够与大脑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以产生有意义的感知和行为反应。
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人类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之一。
通过眼睛,人们能够感知到光线的强弱、颜色的不同以及物体的形状和运动。
视觉感知的过程包括光线进入眼睛后,通过眼球中的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最终形成我们所见到的视觉图像。
视觉感知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视觉感知,人们能够观察和分辨出周围的事物,识别颜色、形状和大小,并判断物体的远近和运动方向。
视觉感知也能够帮助人们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通过观察表情和身体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听觉感知听觉感知是人体通过耳朵感知声音和声波的能力。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当声音进入外耳时,会被耳廓和外耳道引导到中耳。
中耳包括鼓膜和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副锤骨),它们将声音转化为机械振动并传递到内耳。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两个部分,它们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层。
听觉感知是人和外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听觉感知,人们能够识别和理解语言,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并感知和分辨不同声音的来源和距离。
触觉感知触觉感知是人体通过皮肤感知接触和压力的能力。
人体皮肤是一个复杂的感觉器官,包括触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
触觉感知的过程包括刺激物接触皮肤并激活感受器,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触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触觉皮层。
触觉感知对人体的保护和适应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触觉感知,人们能够感受到物体的形状、温度和纹理,以便在触觉反馈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行为反应。
触觉感知还能够帮助人们感受到疼痛,及时避免和保护自己受伤。
七年级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第一、眼和视觉1. 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晶状体等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注意:①形成物象的部位是视网膜②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3.看清明处和暗处的物体是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实现的。
①处于强光环境,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球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强光刺激。
②处于弱光环境,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球的光量,使视网膜充分地接受光能,增强视觉敏锐性。
4.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
①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②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5. 近视及其预防(1)近视眼的成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2)远视眼的成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第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耳)1. 耳的结构及功能2. 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刺激了耳蜗中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3. 保护耳和听觉①减少和消除噪声;②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④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⑤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第三、神经系统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神经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活命中枢”,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脊髓反射: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传导: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