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课文解读.doc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希望能帮到大家!《雨巷》课文解读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诗的开头一节,也是全诗的主旋律。
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
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
“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诗人在雨巷行进的足迹,躲在一旁,悄悄地窥视吧。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你看,接下来的第2节,诗人写道,他希望逢着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果然梦幻般地飘然迎面而来了。
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这一节里,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
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
她愁什么?莫非是忧愁那负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雨巷课文赏析《雨巷》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品,大约写予1927年夏天。
1928年8月在《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上首次出版,下面为大家分享了雨巷课文的赏析。
一起来看看吧!《雨巷》作者: 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雨巷》就是这样。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
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
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
高一课文《雨巷》知识点归纳总结
课文《雨巷》是北岛的一首诗歌作品,主要描绘了一个雨夜中的小巷,以及行人在雨
巷中的寻找和回忆的情景。
以下是课文《雨巷》的一些知识点归纳总结:
1.主题:诗人通过雨巷这个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追寻。
雨巷成为诗人的心灵寄托,是他内心中的一片宁静和回忆的源泉。
2.意象:诗中的雨巷是一个隐喻,它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回忆和情感。
诗中描绘的
小巷弥漫着雨的气息,给人一种潮湿、寂静、萧条的感觉,形成了一种昏黄暗淡的氛围。
3.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将小巷拟人,使其具有生命力,以突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之情。
“小巷”,“古道”等字眼都给了小巷人性化的特点。
- 比喻:诗中通过比喻,将小巷与过去的美好回忆联系在一起。
“看过你的繁华”,“琉璃的雨滴”,“花葬我尘土”,都是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向往
和思念之情。
- 感官描写:诗中通过描写雨巷的气味、声音、光线等感官细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独上兰舟”,“玉瘦杏黄”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巷的湿润、寂静
和苍凉。
4.韵律:诗中运用了平仄工整的五言绝句的韵律形式,使诗歌节奏鲜明,抑扬顿挫,
更加美感。
高一课文《雨巷》知识点归纳总结
《雨巷》是现代作家戴望舒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描写一个雨天里的小巷子,表达了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奈情感。
以下是《雨巷》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1. 内容概述:文章以描写一个雨天里的小巷子为主线,通过对小巷中的场景和人物的
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2. 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描写雨巷中的景象,反映了现代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孤独和迷茫。
作者借雨巷之景,暗示了人们追求个人价值的困境与无奈。
3. 描写手法:
- 借景抒情:文章通过对雨夜小巷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情景交融:小巷中高楼大厦的影子、雨滴、雨声等景物与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交相呼应,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
- 拟人化手法:通过拟人化描写,如“小巷里的灯火”,“大地的白昼”,给予了雨巷等景物生命的感觉。
4.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如鸣蚊,细腻无声地飘落”,形象地描绘了细雨的声音。
- 排比句式:如“灯火阑珊处,一盏孤灯伴我闲谈,桌上漫卷的毛泽东选集与房顶上小雨的滴答,交织成我丰富而深刻的回忆”。
- 反问句:如“雨巷是怎样的一个小巷呢?”通过反问,加深了读者对雨巷的印象。
5. 表达手法:
- 运用倒装句:如“大多数人家里,都有一个“尚书”的案头,而我的案头上却冷冷清清”。
- 运用修辞手法:如“身后的大地,似乎在走进雨巷前,已走出雨巷去了”;\。
《雨巷》原文及艺术赏析《雨巷》原文及艺术赏析一外在叙述结构的圆点式马先生在《圆点哲学》中以圆与点来论述这个世界的构成方式,这里的圆与点是一切事物极致的理性概括,圆与点是互相对立又彼此联系的两个哲学概念,他认为一切给人以审美感受的事物都可以化解为无数的圆与点。
而《雨巷》唯美的忧愁之所以在我们心中汩汩地涌动,从其叙述结构上讲也正体现了圆点哲学的审美理念。
如果我们反复阅读这首诗歌的话,我们会发现,整首诗从行为动作上就有一个圆点式的轨迹,诗歌一开始,主人公彷徨于悠长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悠长既是时间空间上的上的概念,又具有情感含义,从空间上讲,悠长显见的是雨巷的不见尽头。
从时间上讲,悠长指向了时间的无限延长,从情感体验上讲,悠长这个词语的意境指向是一种慢节奏的、舒缓的基调,诗人好像在期待美好东西的产生。
而这种等待搀杂在这样无尽空间和无限时间的雨巷意象中,让人产生的是圆式的意境氛围,在这个意境氛围中,作者的情感集中在动作——彷徨上,彷徨是一个在来回往返中具有延续性动作,在审美意念里具有曲线性的拓展,所以这里由于其动作的无限性,又在这样背景的衬托中,绝对的动处于了相对的静止,它与悠长的雨巷背景构建的是一个圆式的意境场。
而彷徨之后的“我”希望“逢着”丁香似结愁的姑娘,“逢着”是一个瞬间性动作,具有点式的停顿,它与前面的悠长的雨巷与雨巷中的彷徨是相对的一种审美符号,逢着的短暂性瞬时性构成了静止圆式中的灵动的状态,从而也构成了圆与点审美结构中动态与静态两种极至。
在“逢着”之后又有姑娘的“彷徨”,诗中主人公由彷徨到“逢着”愁怨的姑娘,再由哀怨的姑娘“彷徨”于主人公的雨巷,这里彷徨→逢着→彷徨,构成了一个圆点式的回旋变化,这个主体动作在诗歌的开头与结尾基本上可以轮回,重复到新一轮中展开。
诗中接下去还有一个圆点式的叙述结构,它体现在飘过→走尽→消散→飘过。
这里飘过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恰好构成了一个圆形结构的两端,而走尽与消散这两个慢镜头式的动作则是连接这两个端点的动作与情感圆弧线。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同学们在语文课文学习中的重点,以下内容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6篇《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雨巷》诗歌全文及赏析《雨巷》诗歌全文及赏析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吧,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雨巷》诗歌全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雨巷》诗歌全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赏析: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
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诗的开头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重难点解析 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色?《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意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独自”、“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
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逐渐因为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
这使“雨巷”内的空间关系同样也构成了一种回复,开始“姑娘”离我像梦一样遥远,然后她近了,“我”甚至闻到了她的芬芳,感受到她的惆怅,接着她又远了散了,这种回复的审美功能和音韵及语法上的完全一样,正是这种意象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
《雨巷》原文和赏析《雨巷》原文和赏析《雨巷》描写了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巷》原文和赏析。
《雨巷》作者: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文学思想《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
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
《雨巷》文本解读一、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祖籍南京祖洪成古村,现代诗人,翻译家。
代表诗歌作品《雨巷》、《我的记忆》。
先后在鸳鸯蝴蝶派创办的刊物上发表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与杜衡、张天翼和施舊存等成立过文学小团体“兰社”,并且创办了《兰友》旬刊。
“望舒”这个名字自取于屈原《离骚》中的“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其代表性诗作有:《雨巷》、《我思想》、《寒风中的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扰》等。
二、创作背景《雨巷》写于1927年,这部作品是影响戴望舒最大的作品之一,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誉。
1927年的夏天中国正笼罩在大革命失败的阴影之下,全国人民特别是充满希望的年轻人承受着失败的痛苦,对于现实社会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另外,戴望舒早年留学法国,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家,和许多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一样,其深受法国文化特别是法国文学的影响,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等人的象征主义就对戴望舒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后来他也翻译过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创作手法深受其影响。
三、文本解读诗中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独自撑着油纸伞”在寂寥的雨巷彷徨,他希望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她和主人公一样也独自徘徊在这凄清的雨巷里,姑娘和诗人擦肩而过,她“静默地走近”,好像梦一样飘过,只是这梦“凄婉迷茫”。
诗人目送姑娘离开,直到她走到雨巷的尽头。
姑娘的离开伴随着仿佛唱着哀曲的雨,也使她的颜色消失,带走了她的芬芳,包括她叹息一般的目光,都渐渐离诗人而去。
到最后又只剩诗人独自一人在这空无一人的雨巷里彷徨,好像刚刚路过的姑娘似梦一样,依旧让人向往,充满希望。
丁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丁香花香气浓郁、颜色淡雅,很多诗人借物喻人,以表达自身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志愿,也象征着作者自身的革命思想。
《雨巷》赏析思想内容:《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彳亍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表现技巧: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
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
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
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形象塑造: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联在一起了。
他有一首《烷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
《雨巷》课文鉴赏《雨巷》课文鉴赏【小编寄语】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
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课。
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这篇《雨巷》的赏析文,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
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雨巷》课文解读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诗的开头一节,也是全诗的主旋律。
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
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
“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
是,也许都不是。
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诗人在雨巷行进的足迹,躲在一旁,悄
悄地窥视吧。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你看,接下来的第2节,诗人写道,他希望逢着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果
然梦幻般地飘然迎面而来了。
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这一节里,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
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
她愁什么?莫非是忧愁那负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1)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2)。
[注](1)彳亍:chìc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2)惆怅:chóuchànɡ,伤感,失意。
第3节写道,这丁香一样的姑娘,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了。
她“像我一样,像我一样”,读到这里,我们恍然有所领悟:原来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样的美丽,也有姑娘一样的高洁,也有姑娘一样的忧愁。
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
姑娘是我的心上人?姑娘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许是,也许都不是。
我们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也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
因为诗毕竟是诗,正如前人所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诗,大都不是直接对现实的摹写,而往往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泄。
正如一位诗家所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蔽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朦胧的。
从这种情境,我们体味到诗……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1)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注](1)太息:出声叹息。
第4节,“她默默地走近”,——看来“心有灵犀一点通”,两颗心灵已经接近、贴近,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她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
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不忍相离,又不得不相离,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
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与姑娘的相遇,是一段真实的人生际遇,还是“我”思之深切而出现的一种幻境,还是这简直就是写的一场
梦?诗没有明说,也不能明说,让我们去想象吧。
诗的第2、3、4节写“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像诗人一样,彷徨在这悠长而寂寥的雨巷。
她从诗人对面而来,她与诗人只是瞬间相遇,又像梦一般地飘散而去。
这是从正面写诗人与“丁香姑娘”的相逢。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1)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注](1)颓圮:tuípǐ,倒塌。
“我”目送着丁香姑娘飘然远去,她走到了雨巷的尽头,“到了颓圮的篱墙”。
“颓圮的篱墙”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丁香姑娘那么美,美好的事物理所当然应该生长在美好的环境、圣洁的土壤,但丁香姑娘却“到了颓圮的篱墙”,这巨大的反差,激起人们多少联想!那破落衰败的篱墙莫非竟是姑娘的归宿?莫非丁香姑娘处境艰险?莫非丁香姑娘命途多舛,遭受了沉重打击?这是感伤姑娘的不幸遭际,还是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远了”的反复很有诗意,使人想起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静,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对丁香姑娘依依难舍之情,就在这反复中充分流露出来了。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这一节从字面看写姑娘的消失,实际是写美的毁灭,希望的毁灭。
在“颓圮的篱墙”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姑娘的一切都“消散”了,美被彻底地毁灭了!诗人追寻着的希望也彻底地毁灭了!这毁灭的希望,是诗人圣洁的爱情,还是诗人高尚的理想?
诗第5、6两节,是诗人回转头来,目送那从身旁飘过的女郎远去,一直看见她“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她的颜色,她的芬芳,都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也都消失了。
丁香姑娘的的确确、完完全全地消失了,“我”的希望也的的确确、完完全全地消失了。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姑娘消失了,希望毁灭了,但是“我”仍然没有放弃追求。
诗的末尾与首节回应,我依然独自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失望中又期待希望。
“逢着”改为“飘过”,让诗一般的故事在更加朦胧迷茫的梦幻中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