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交通组织设计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5
交通组织设计依据招标文件规定,为确保新滘南路道路沿线居民生活及沿线工厂、商铺正常运营的需要,同时考虑施工要求,新滘南路必须保证双向各有一条湾省4.0m宽快车道和一条1.5m宽的人行道。
同时在各路口处还应修筑局部临时便道方便车辆和行人通行。
交通组织拟分两期进行,一期交通组织为拓宽道路时,二期交通组织为新旧路面相接处理时的交通,具体见交通组织布置图。
1.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临时道路的完好和畅通,损坏处及时修补,不得在临时道路上堆放垃圾和建筑材料。
施工材料堆放及机械设备的停放一律在施工区域,保证公共交通车辆顺利通行,不阻塞交通。
2.临时道路的修建和日常维修养护。
3.设立交通维护领导小组,由项目部副经理任交通维护协调组长,拟组织10人专职员工及挖土机1部、洒水车1部等,做好洒水、排水沟清理及路面维护,以及交通疏散指挥等工作。
4.各阶段施工期间,为保证过往车辆及施工用车安全,在各施工路口设置专职维护交通人员,在施工期间值班,配合交警工作指挥车辆通行。
5.积极与各级行政及公安交警部门配合,在本工程各道路入口处设置标志牌,指示行人、车辆通行,各通道入口处夜间设置警示灯。
6.在施工现场及场地周围应文明施工。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案进行全封闭分隔围护,围护设施应采用不低于1.8米的弧形彩色压型钢板。
7.并在整个施工期间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确保既有高压架空线、桥梁等公用设施的安全,必要时还应采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临时加固措施,8.同时必须对绿化植被进行妥善保护,防止交通行人对绿化植被。
9.交通维护协调小组整个标段施工期间,由于(顶管施工全位于南侧河涌和人行道下)工作井、接收井占地面积大,且其它明挖段沟槽也大多4~8m 深,施工难度大,对交通影响大,施工重心在南侧,因此,必须加强南侧交通组织。
10.组织专业交通疏导指挥班组:为了使原有道路交通顺畅,保证原有道路运输能力,本公司一旦中标,将首先组建12~16人的交通指挥小组,该交通指挥小组的职责为:1)维护旧路面,清扫旧路面,保护原旧路绿化树木。
目录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背景 (1)1.2工程简介 (2)1.3 总体目标 (2)1.4 编制范围及年限 (2)1.5 工作依据 (3)1.6 技术路线 (3)1.7 主要研究结论 (4)2 现状交通条件分析 (5)2.1 沿线现状交通量分析 (5)2.2 沿线现状道路开口分析 (6)2.3 沿线交通需求分析 (7)2.4 沿线相关公交设施 (8)3 道路设计及施工方案 (9)3.1总体方案及技术标准介绍 (9)3.2 施工方案流程 (10)3.3 施工时间计划 (10)3.4主要管线迁移计划 (15)4交通分流条件分析 (19)4.1 外围路网通达性分析 (19)4.2 局部路网可达性分析 (24)4.3 局部路网容量分析 (24)4.3.1 现有道路流量流向分析 (24)4.3.2 临时通行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24)4.3.3 路网分流能力分析 (24)5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25)5.1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25)5.1.1 基本段交通组织 (25)5.1.2 节点交通组织 (31)5.1.4 沿线开口设计 (32)5.1.5公交组织方案 (31)5.1.6便道交通组织方案 (31)5.1.7施工车辆交通组织 (31)5.1.8 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组织 (32)5.1.9 施工期间交通应急预案 (32)5.1.10保障措施 (33)5.1.11 交通影响分析 (33)5.2 交通管理投资估算 (36)6 施工期安全与维护 (38)6.1 工程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 (38)6.1.1 工程安全管理 (38)6.1.2 保障措施 (38)6.2 道路交通安全与维护 (39)6.2.1施工区划分 (39)6.2.2 施工区内设施布设 (40)6.2.3 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40)6.2.4 夜间施工交通安全管理 (40)1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常熟市三环路是常熟市兼有干线公路功能的城市快速环线,其中,北环主要服务于北部居民出行需要,承担城市快速路功能;西北环环虞山和尚湖,承担快速路和旅游路的功能;西南环承担了快速路、公路以及旅游路三重功能;南环和东环不仅服务于城市交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过境交通,因此承担了快速路及公路的功能。
广州南部地区(仑头~龙穴岛)新龙大桥质量计划一、前言广州南部地区快速路位于广州市南部,贯穿番禺南北,北接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南接龙穴岛深水港,是广州南部地区未来道路主骨架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龙特大桥是广州南部地区快速路的重点桥梁工程项目,该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区番禺珠江河口段,起点为番禺区新垦镇,终点为龙穴岛西堤岸新港区,是快速路最南端的一座特大桥,先后跨十七涌和龙穴南水道,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
是南沙开发区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该桥的建成对广州南部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本项目工程满足合同需要,确保工程在项目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已制定的具体质量要求,满足创广州市样板工程的目标,特制定新龙大桥工程《质量计划》。
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广州南部地区(仑头~龙穴岛)快速路新龙大桥。
1.2建设地点:广州南部地区(仑头~龙穴岛)快速路新龙大桥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区番禺珠江河口段,起点为番禺区新垦镇,终点为龙穴岛新港区,设计起点桩号为K63+770.007,终点桩号为K66+256.007。
1.3工程功能:是根据广州南部地区开发的总体规划以及南沙新港港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由广州市安排建设的重点桥梁设施工程,是南沙开发区的标志性工程。
1.4工程规模:全桥长2486m。
1.5结构类型:桥跨组合为26×30+4×50+(110+200+110)+6×50+26×30,桥梁全宽28.5m。
1.6开工日期:2002年6月28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04年3月28日。
1.7主要工程特点1.7.1主要设计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设计荷载:引桥为城市-A级,主桥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
设计洪水频率:300年一遇。
地震动参数g:Ⅶ度,按Ⅷ度设防。
1.7.2主要工程概况本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短,投入大。
地层、地质条件不良,进场条件不便利,供水、供电条件不利。
1.7.2.1上部结构:主桥为26×30+4×50+(110+200+110)+6×50+26×30,其中跨越龙穴南水道主桥采用(110+200+110)m现浇预应力砼连续刚构,设置一个通航孔;引桥为30m、50m预制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T梁。
阳鹿高速公路B5、B6合同段三工区公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综合说明一、编制原则(一)、遵循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制定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本合同段建设任务。
(三)、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在各道工序施工中,认真自检,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指令,尊重业主和设计代表意见,严格管理。
(四)、坚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
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的先导作用。
(五)、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安排上,以专业队为基本组成形式,机械化作业为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先进优良设备之优势,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配置,以达到整体优化目的。
(六)、实施项目法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对生产资源及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及社会信誉等预期目标。
二、工程概况㈠、概述B6合同段是阳鹿高速公路的一段,起讫桩号为K78+300~K87+650,全长9.35km;起点位于寨沙镇九堡村,跨越国道323线和石榴河后,经大邦村、大村村、板江村、新龙村、高原村。
腾飘水库,止于朱曹村。
1、设计情况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20km/h;路基宽度28.8m;路面宽度:26.0m;设计荷载: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的1.3倍;2、工期情况按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总工期24个月。
接标后,我工区通过加强管理、加大投入、科学组织、文明施工,确保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工。
㈡、施工环境条件1、气象及水文条件本场地所属区域气候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度的地带,受季风环流影响较为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季节河地区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20.2℃,最高为7月份,平均气温28.5℃,最低为1月,平均气温为10。
方案一交通组织说明根据腾讯成都A、B地块规划设计条件,项目A地块交通开口位于北侧或南侧规划道路布置,项目B地块交通开口位于西侧或南侧规划道路布置。
方案一中项目A地块交通开口位于北侧和南侧,项目B地块交通开口位于西侧和南侧,均满足《规划设计条件》中的相关规定。
同时A地块有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项目B地块有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项目A、B地块均满足地下车库设计规划的相关规定要求。
为了给项目交通出行提供更好的内外交通环境,减少项目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根据项目建筑交通需求特点,分班车(旅游大巴)、自用车(货车)、访客小车、访客中巴车、非机动车等种类进行交通流线组织。
A地块:班车:班车停车位布置于项目北侧,通过“置地”方式将北侧规划道路非机动车道挪至项目用地红线内。
流线组织方式采用班车起停与城市道路靠右侧行驶流线一致,同时实现与项目B地块流线联动连贯。
自用车(货车):南侧为机动车双行入口,北侧为机动车双行出口。
三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中,南侧为地下车库双行入口,北侧为地下车库双行出口,东侧为地下车库货车出入口。
地下车库出入口设计时需满足货车进出对高度及坡度的要求。
访客小车:访客小车不进入地下车库,采取地面循环单向出入的方式组织,从南侧机动车出入口进入,北侧机动车出口驶出。
访客中巴车:通过地面流线实现地面临时停车。
非机动车:通过地下非机动车出入口进出。
B地块:班车:班车停车位布置于项目西侧,通过“置地”方式将西侧规划道路非机动车道挪至项目用地红线内。
流线组织方式采用班车起停与城市道路靠右侧行驶流线一致,同时实现与项目B地块流线联动连贯。
自用车(货车):西侧为机动车双行入口,南侧为机动车双行出口。
三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中,西侧为地下车库小汽车双行入口,东侧为地下车库小汽车双行出口,南侧为地下车库货车出入口。
地下车库货车出入口设计时需满足货车进出对高度及坡度的要求。
访客小车:访客小车不进入地下车库,采取地面循环单向出入的方式组织,由西侧机动车出入口进入,南侧机动车出入口驶出。
设计工作大纲及技术方案第一章. 设计工作大纲、设计思路1.设计工作大纲1.1工程概况南京市浦口新城迎江路等十六条路交通工程主要包含迎江路、珍珠南路、万寿路、兴农路、胜利路、同心路、光明路、下河街、康华路、河西路、V9、V11、V15、V18、H13、石佛路二期等十六条路交通工程的设计。
具体情况如下表:项目地理位置图1.2区域规划概况一、区位和范围浦口新城核心区位于江北副城浦口片区中部,浦口新城东南部滨江,与河西新城隔江相望,是《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浦口区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确定的江北副城和浦口区未来的城市中心所在地,将发展成南京都市区的城市副中心。
浦口新城核心区用地范围南至滨江岸线,东至津浦铁路,北至浦珠路,西至城南河;总面积约27.5km2。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浦口新城核心区用地大部分南面长江,为沿江圩区,地势平坦,河流水塘密布。
(2)地质状况浦口新城核心区大部分属于长江漫滩地貌单元,其中沿长江部分场地为四类建筑场地,其余大部分场地均为三类建筑场地。
(3)水文情况浦口新城核心区河流水网密布,分布有大量的水田和水塘,水质总体状况较好。
除长江外,核心区内主要河道有城南河、七里河、丰字河、中心河和定向河等,其中七里河和城南河为通江外河。
三、土地利用现状浦口新城核心区总面积2752.06公顷,以非城市建设用地为主,主要为水域、农用地及少量村镇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63.07%。
浦口新城核心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原浦口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用地、南京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石佛寺农场内市公安学校、警官培训中心等公共设施用地、胜利圩水产养殖场内金象集团等工业用地以及明发城市广场及顶山街道安置房等。
浦口新城核心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定向河以东的浦口老镇地区。
沿浦珠路有明发城市广场等楼盘,丰字河路以南、珍珠南路以东有顶山安置房等。
三类、四类居住用地主要为零星分布的居民点用地。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目录一、工程概况1、概述2、主要工程数量和承建本工程目标3、编制依据二、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2、人员、设备和材料运到工地的方法三、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1、施工前准备工作2、标线工程施工3、标志、标牌工程施工4、隔离栅、防抛网工程施工5、护栏工程施工6、防眩设施工程施工7、轮廓标工程施工8、百米桩、界碑工程施工四、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五、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质量措施1、工程质量目标2、工程质量保证体系3、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六、工期保证措施七、重点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1、基本要求2、检查项目3、外观鉴定八、雨季、冬季施工和农忙季节的工作安排1、雨季和冬季施工安排2、农忙季节施工安排九、安全及环保保证体系1、安全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2、安全保证体系框图3、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十、其他应说明的事项1、缺陷责任期施工方案2、保修期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况(一)概述榆林至陕蒙界高速公路是西部开发省际通道阿荣旗~北海线在陕西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米字型”公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通往内蒙的重要通道。
本项目位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榆阳区和神木县境内,起于榆林市榆阳区孙家湾村,向北经小记汉、刀则湾后,沿已建成的原半幅路东侧经黑海则、马家圪堵、红河梁、孟家湾、小壕兔、石板太至陕蒙界蟒盖兔河陕西侧与内蒙在建的东胜至蒙陕界高速公路相接。
路线全长88.048公里,全线交通工程共分为四个合同段,本合同段为JT-3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40+000,终点桩号为K65+000,全长25Km。
1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毛乌素沙漠东部的风沙草滩区和风积沙丘区,地势相对较平坦、开阔,地形呈波浪连续起伏,河谷川道地形开阔,多为农田。
海拔高度为1100~1300米。
沿线分布有河漫滩地、风积沙丘沙梁等。
(2)地质、地震本项目沿线地质条件较好,大部分路段位于固定与半固定沙丘区,根据地质年代、岩性组合和物理力学性质等,大体上划分为河谷阶地沉淀区,活动--半活动、固定—半固定沙丘区、湖盆滩地区。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现状交通调查及分析 (3)(1)义虞路现场状况分析 (3)(2)合丰村路现场状况分析 (4)(3)东山路现状分析 (4)(4)虞山北路现状分析 (4)四、第一阶段施工计划 (4)五、总体交通组织方案 (5)1、第一阶段交通组织设计 (5)2、交通标志、标牌设置 (6)3、施工围挡设置 (8)4、交通便道、施工便道设置 (9)5、交通组织管理结构 (9)6、交通组织管理小组职责 (10)六、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1、安全保证措施 (10)2、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 (12)七、应急预案 (13)1、交通疏导措施及应急预案 (13)2、管线影响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15)常熟市三环快速化改造工程S1标段第一阶段交通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S1标起于虞山北麗义虞路平交口西侧,以最大限度利用旧路为原则,沿北三环布线,终于虞山北路平交口北侧。
起讫桩号为K0+000-K2+659.8,路线全长2.66km。
为避免对起点段林地的拆迁,路线起点向前延伸400m以顺接西三环,K0+400-K1+100段路线平移了18m。
S1标设立体交叉1处,有主要平面交叉口4处,一般平面交叉口22处。
立体交叉为高架系统与义虞路交叉设置的菱形互通,主要平面交叉为辅路系统与义虞路(Y型交叉)、合丰村路、东山路(T 型交叉)和虞山北路(Y型交叉),其中义虞路和虞山北路为城市主干道,东山路为城市次干道,合丰村路为支路。
快速路系统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为80km/h,桥梁全宽25.5m;辅路系统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为40km/h。
二、编制依据本方案的编制依据主要有:(1)《常熟市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2)《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常熟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02)(3)《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综合报告(2009~2030)》(常熟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09)(4)《常熟市各分区详规》(5)《常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6)《常熟市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管线综合工程)》(7)《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9)设计图纸及管线现场实勘资料(10)本工程业主、常熟市交警、常熟市路政等部门的相关要求。
目录1、编制依据 (12、道路概况 (13、主要技术标准 (24、总体施工组织及道路布控方案 (34.1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34.2道路施工布控方案 (34.2.1拓改路段施工道路布控方案 (34.2.2路口位置道路布控方案 (64.2.3挖方填方路段布控方案 (74.3主要交通安全布控方案 (74.4交通安全布控组织 (85、安全保证措施 (85.1组织保证体系 (85.2交通组织保证措施 (116、雨雪天气交通应急预案 (127、安全应急措施 (13附件一:道路施工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立 (15 附件二:部分标示标牌规格 (16附件三:施工路段半封闭施工标志摆放示意图 (181、编制依据S202淮北段改建工程施工图现场调查道路车流及人流情况市政工程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安全管理相关规范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GB5768—2009道路交通规范2、道路概况S202淮北段改建工程(连霍高速丁里出口-孙谢庄段Ⅰ标段工程起点位于萧县境内丁里(K0+000,经连霍高速丁里出口、纵楼终于K3+200,Ⅰ标段全长3.2公里,线路总体呈南北走向,线路基本沿老S202线形布设,现状道路为二级公路,老路基宽度不等,其中起点~萧淮交界(K0+000~ K1+460处,路面宽15m,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养护较好,部分地段出现龟裂、车辙、沉陷、啃边、部分路段出现翻浆等病害;萧淮交界~终点(K1+460~K3+200段路基宽26m,路面宽度24.5m,为双向四车道,水泥混凝土板块存在轻、中、重等裂缝及接缝破碎等病害,极个别板块出现断板,其余大部分路面使用状况良好。
本标段包括3.2公里路基及4道涵洞。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3、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Ⅰ级红线宽度60m,绿线宽度80m设计行车速度:60km/h荷载标准:机动车道:BZZ-100;非机动车道:BZZ-60 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横坡:2%抗震设防烈度:Ⅶ度。
新通道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40页)滇藏新通道(西藏境)滇藏界至察隅县竹瓦根公路改建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全一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会签单项目总工意见:年月日项目经理意见:年月日公司技术负责人意见: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以及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第三章工期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第五章企业廉政建设保证体系及措施第六章施工保通方案第七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第八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通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第九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第十章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第十一章农民工工资及为农民工创收保证体系及措施第十二章事故应急预案第十三章现场消防、保卫管理体系与措施滇藏新通道(西藏境)滇藏界至察隅县竹瓦根公路改建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全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依据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第一节编制依据我部根据《滇藏新通道(西藏境)滇藏界至察隅县竹瓦根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施规范》(JTG 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279-20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汇编》(GB5768-20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15)等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滇藏新通道(西藏境)滇藏界至察隅县竹瓦根公路改建工程招标文件》具体要求,在仔细考察施工现场后,我们制订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二节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滇藏新通道(西藏境)滇藏界至察隅县竹瓦根公路改建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
路线起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怒江左岸的滇藏交界处,起点桩号K0+000(海拔1696米),路线止于察隅县竹瓦根镇,接省道S201线,终点桩号K253+603.051(海拔2498米),路线全长264.214公里。
常州新龙组团交通组织设计大纲新龙组团交通设计项目重点研究完成五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现状交通规划背景分析首先通过对既有路段、交叉口以及公交服务系统的调查,分析评价现状新龙组团内部、对外交通运行特征。
其次对新龙组团、北部新城乃至常州市的既有相关规划进行分析,明确上游规划的指导思想、约束边界,提出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明确需要工作的内容,与现状分析一起构成本次交通组织设计的背景。
第二部分:成功案例分析与流量预测分析通过对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经验总结和城市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对新龙组团交通发展的借鉴方向与启示。
并通过对新龙组团交通需求预测,分析低碳交通发展在新龙组团的应用基础与方向。
第三部分:提出新龙组团低碳交通发展目标和策略结合新龙实际条件、低碳城市交通规划理念,提出适合于新龙组团的低碳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尤其是考虑到当前新龙组团正处于控规编制阶段,在此特别从低碳交通发展的角度反馈于控规的编制建议,以此为低碳交通的实现奠定规划基础,也为控规的科学编制提供专业支撑。
第四部分:提出新龙组团低碳交通系统方案在规划目标和策略的指导下,提出新龙组团相应的对外交通道路衔接方案(增加沪宁高速改线的方案),组团内部道路交通系统方案、慢行交通系统方案、静态交通系统方案、公共交通系统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既有规划路网、大容量公交系统布局优化方案,提出控规阶段需要用地控制的公交场站、公共停车设施布局方案。
第五部分:提出干线道路断面及关键节点的改造设计方案从保障低碳交通系统实现的目标出发,在微观层面提出主要道路的路段断面设计、交叉口一体化设计方案,并对关键交通节点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
附:新龙组团交通组织设计报告目录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研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研究目标和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主要研究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研究区域现状及规划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区域用地开发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区域交通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道路设施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现状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相关规划及宏观交通需求特征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相关城市规划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相关交通规划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新城交通系统服务模式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相关理论发展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低碳交通的提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低碳交通的内涵与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绿色交通系统的典范——哥本哈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交通与土地整合的典范——库里蒂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国内低碳交通全方位实践典范——中新天津生态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低碳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协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低碳交通系统的构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 交通设施规划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 交通组织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5 对新龙组团交通系统发展的启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新龙组团低碳交通系统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 新龙组团城市特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 新龙组团低碳交通系统发展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 新龙组团低碳交通系统规划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交通流量预测及路网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居民出行模式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人口规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居民出行分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 人均出行次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 出行距离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5 出行方式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路网负荷强度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交通流量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路网容量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两种模式下的路网负荷强度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 路网负荷强度测试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低碳出行模式与传统出行模式的对比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情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新龙组团交通组织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规划思路与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新龙组团道路网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