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品质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培养自己细致观察的能力培养自己细致观察的能力生活需要多观察,你才能收获更多的喜怒哀乐,有时候要放大喜乐开阔胸怀,有时候也要适当把自己从不必要的事情中“拔”出来。
人人都可以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只是有的人天生就有细心和认真的性格,有的人是后天的,是逐步陪养起来的。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积累经验的基础,掌握知识的关键。
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自身的素养至关重要。
苏轼曾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名句。
本是平淡无奇的群山,在作者的笔下不仅有岭有峰,有高有低,有远有近,形态各异,错落有致,而且横侧、远近、高低相互掩映,动感十足,充满神奇,使人读后,不由得不从内心发出赞叹:大自然竟是如此这般的美妙绝伦。
这绝不仅仅是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力,更重要的是作者敏锐地观察,立体的再现。
才描绘出了如此自然天成的美丽风光。
倘若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学习培养这种能力,定会使自己终生受益匪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世界闻名的无人不知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能破解别人难以解决的案子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懂得观察。
他能从一个人鞋子上的泥知道该人经过那些地方,是因为他平时有观察不同地区的泥的特点;他能从一个人的袖子情况,知道该人是一名什么样的工人,有某一个什么样的习惯,是因为他平时有观察不同的人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特征。
虽然福尔摩斯只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但这说明的是实实在在的道理,懂得观察能助你成功,懂得观察让你获益良多。
懂得观察,学会观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很难断定一个人是否懂得、学会了观察。
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十分重视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写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座右铭。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他认识客观事物的准确程度和广泛程度。
因此,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地认识世界。
我们在观察事物时,应当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据说,画家徐悲鸿在法国学习时,为了画一只行走的狮子的后腿,曾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考试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复习,了解感觉的概念及种类,正确理解感受野与特征侦察;熟悉知觉的概念与分类,能根据具体事例来正确区分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错觉(大小错觉、方向错觉、线条弯曲错觉、线条长短错觉)的种类;正确理解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观察的概念及其品质;掌握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感觉适应、对比现象,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运用;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与掌握良好观察力的培养方法。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的概述一、感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的认识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若干阶段。
感觉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感觉是关于客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二)感觉的分类划分感觉种类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
1.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
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
如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等。
人身体外部的事物属于客观存在,人的机体对于人的意识来说也是客观存在,因此人对自己机体这个客观存在也有感觉。
例如,人的肠胃收缩时,人对这种刺激也会产生相应的饥饿觉或内脏痛觉。
本受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
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
本受感觉是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
2.从刺激的性质来分,感觉又可分为电磁的、机械的、热的、化学的四大类。
视觉是对电磁波(光波)的反映。
听觉是对机械振动(声波)的反映。
温度觉是对热(即温度)的反映;味觉、嗅觉是对化学刺激的反映。
如气味、味道等。
(三)感受野与特征侦察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者采用微电极技术研究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加工,发现,当呈现某种特定刺激的同时,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放电现象。
观察力培养心得细致观察洞察力提升观察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通过细致观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见解。
在提升观察力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培养观察力的关键是保持专注。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集中注意力,将精力投入到正在观察的对象或场景中。
避免任何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如手机、电子设备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捕捉到细节,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其次,注重细节。
观察力的提升离不开对细节的敏锐觉察。
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细致思考,捕捉到平时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例如,在观察一幅画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其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的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画作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多角度观察也是培养观察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观察同一对象或场景,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细节和信息。
比如,在观察一朵花时,我们可以观察其外形、颜色、花瓣的排列方式等多个角度,从而全面地了解它的特征和美。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提升观察力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练习和培养。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观察力训练的活动,如解谜游戏、拼图等,通过这些活动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逐渐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关注更多的事物和场景,以培养更加敏锐的观察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力的提升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动作和言语,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意思和情感,并做出恰当的回应。
同时,观察力的提升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抓住关键因素,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结起来,观察力的培养需要保持专注、注重细节、多角度观察,并进行系统的练习和培养。
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我们才能提升我们的观察力,洞察更多的信息和见解。
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面对我们的世界。
严谨求实善于观察
"严谨求实善于观察"是一种描述一个人特质或行为方式的表达。
这个短语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具有严谨的思维方式、追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善于观察周围环境和细节的能力。
首先,"严谨"意味着这个人在处理问题时非常谨慎和小心。
他们会花时间仔细思考和分析信息,确保所提供的答案或结论是准确和可靠的。
他们注重细节,尽可能避免错误和疏漏。
其次,"求实"表示这个人追求真相和客观事实。
他们不会受到个人偏见或情感因素的影响,而是依靠事实和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他们会进行深入的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以确保所提供的答案是基于真实的数据和可靠的来源。
最后,"善于观察"意味着这个人对周围的环境和细节非常敏锐。
他们能够注意到细微的变化和模式,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他们可能会观察和分析人们的行为、事物的变化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总之,"严谨求实善于观察"描述了一个具有谨慎思维、追求真相和敏锐观察力的人。
这种特质使他们能够提供准确无误的答案,并对所遇
到的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节观察与教育一、观察的概念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
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本节主要介绍观察的概念、品质以及观察力的培养。
一、观察的概念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表现,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心理学家根据人在知觉事物时有无预定目的,将知觉分为有意知觉和无意知觉。
无意知觉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知觉。
它或者是由外界现象的特点引起的,或者为人的兴趣所指引。
例如,当你漫步公园时,无意中可以看见绿树成阴,湖水荡漾,可以听到鸟儿的喳喳声,汽车的喇叭声……。
这些都是无意知觉。
有意知觉是按预先定好的目的、任务,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知觉,如听报告、参观博物馆、分析设计图纸等。
观察是有一定的目的性,有选择地去知觉某种事物。
观察总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相联系。
比如,对事物进行比较,以便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本质。
观察是有计划的知觉。
例如,一个人在校园里闲散溜达,虽然他也能知觉到鸟语花香、人流车声,但这种知觉是没有目的、没有计划的;而当教生物的教师带着学生在校园里对植株进行学习时,这时才是带着预期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的知觉,这就是观察。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室中刻有“观察、观察、再观察”的语句。
观察是知识学习的条件。
在系统知识的学习中,无论是语文课中对字形的辨认、对景色的描写,数学课中对物品的计数、对图形特征的认识,还是科学课中对自然现象的洞察、对生物习性的了解,都离不开观察。
二、观察的品质(一)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目的性表现为个体在观察前能否清楚地意识到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在观察过程中能否排除干扰、有始有终地完成观察任务。
观察目的强的人能主动、独立地提出观察任务,并能克服困难,持久专注地完成观察任务。
反之,观察目的弱的人意识模糊,容易受到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情绪的支配,游离于观察的过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与细致耐心观察力和细致耐心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耐心。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指通过细致地观察事物,获取准确、全面、细致的信息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兴趣:兴趣是培养观察力的最好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观察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植物,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等,从而帮助他们增强对观察的主动性。
2.注重细节: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细节观察任务,例如观察同一张图片中的细节差异、观察教室中物品的数量等,引导学生注意到细小的差异,并培养他们的观察细致性。
3.提问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观察问题,鼓励他们观察周围环境并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思辨能力。
二、培养细致耐心细致耐心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保持细心和耐心的品质。
培养小学生的细致耐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分解任务:有些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较为繁琐,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完成。
教师可以将任务分解成小的部分,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避免他们因为任务量过大而产生厌烦情绪。
同时,合理的时间分配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间管理的能力。
2.激发自信:培养细致耐心需要学生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在完成任务中的努力和付出。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适应学生能力的挑战性任务,让学生逐渐提高对任务的细心程度和耐心程度。
3.培养耐心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细致耐心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期复习、分阶段做作业、保持专注等,从而培养他们的细心和耐心。
谈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简单地说,观,就是“看”;察,就是“分析”。
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来认识事物,联想问题,发现规律。
观察是一种能力。
观察能力是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好化学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具有敏锐、深刻观察能力的人,对事物看得全面,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和本质,一、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细心。
即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不细心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就概括不出事物的规律。
所以观察不仅要亲眼看,还要深入看,要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周密细致、精细观察。
②耐心。
对复杂事物的观察,特别是创造性的观察,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有顽强的毅力。
有些现象稍纵即逝,需要进行重复观察;有些现象变化缓慢,需要长期观察;有些现象因试验失败,需要再试验重新观察。
这些都需要耐心,没有耐心,就不可能获得可靠、准确、理想的观察结果。
③多思。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观察不动脑筋,不积极思考,即使是新奇的东西放在眼前,也会错过捕捉的机会;而处处留心,善于思考的人,往往可以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获得重要的发现。
因此,观察后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做出合理判断,做出正确结论。
④求实。
对观察结果要抱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录要真实,不能凭主观想象任意修正或人为地编造数据。
如果试验观察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要查找原因,认真分析,改进后重新再做,直到成功为止。
⑤求新。
在观察时,既要注意意料中的结果,更要注意意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属性、新境界,这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重要事实的发现。
二、观察要素。
1、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因为每一物质都具有它自身的一些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特性,以分析物质的存在。
2、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浅谈中小学生良好的科学观察品质观察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科学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或人工条件下的事物进行考察。
科学观察的基本任务是从观察对象中获得正确的感性材料和科学事实,用来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或作为验证科学假设、发展科学理论的事实根据,因而科学观察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基础、源泉和动力,也是检验科学真理性的重要手段。
具有良好科学观察品质的人,才能够全面、深入、准确地发现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科学观察品质是提高中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突破口。
良好的科学观察品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性科学观察的目的性是指进行科学观察前要明确观察目的,提出观察任务。
科学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感知过程。
只有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知道观察什么,了解通过观察获得哪些资料和要解决什么问题,才能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上,才能认真地进行观察,收到较好的观察效果。
否则,往往会导致只顾看感兴趣的东西,而忽视了主要方面。
因此,教师要拟定周密的观察计划,确定观察步骤,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观察的内容和范围。
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系统且层次分明的观察,才能使观察做到有的放矢,才不至于观察时主次不分,顾此失彼。
2客观性科学观察的客观性是指科学观察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
因为科学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出发点,科学观察的基本任务是为科学实验结论提供事实材料。
观察所得的材料是否真实、准确,直接关系到科学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如果学生的观察材料是不真实的,那么由此得出的科学实验结论也是无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观察的客观性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的依据。
要做到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必须克服下述因素的干扰:一是人的感官的局限性。
由于受生理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往往只是自然现象中的部分现象而不是全部真实状况,这在天文学上叫做选择效应。
小学科学论文之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经常抓不住观察对象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
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应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只看见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养成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只有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得准确、全面、细致。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呢?1.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去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
当然老师并不是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2.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教育理念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
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科学教育活动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扑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
如:电磁铁是有什么构成的?怎么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现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
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
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3.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
对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反思认识的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原因,反复试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
中小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1)小学生观察品质在逐渐发展。
①观察的目的性:初入学的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在观察活动中往往受刺激物的声音、形态、颜色等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
中高年级小学生有所改善,但提高不多。
②观察的精确性:低年级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水平很低,他们观察事物不细致、不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不能表述细节。
中年级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
高年级小学生的观察略优于中年级小学生。
③观察的顺序性: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凌乱,不系统,没头没尾,看到哪里算哪里。
中高年级小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发展,一般能系统地观察,能从头到尾边看边说,而且往往能先想一想再表述,即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加工,使观察到的内容更加系统化。
④观察的深刻性:低年级小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上做出概括,他们往往较多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示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
中年级小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有较大的提高。
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高年级小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有显著发展,表现为观察力中的分辨力、判断力和系统化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2)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①观察的目的性增强。
②观察更具持久性。
③观察的精确性提高。
④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3)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订观察的计划。
③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④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幼儿园中班幼儿观察力评语1.观察细致入微,对周围环境变化敏感,能及时发现并指出。
2.在观察过程中,能持久保持注意力,不被外界干扰。
3.观察有目的性,能根据问题需要有选择性地观察,抓住重点。
4.善于观察细节,对事物的内在联系有敏锐的洞察力。
5.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6.具有好奇心,善于探索,观察时主动提问,求知欲强。
7.观察结果表述清晰,能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
8.观察过程中,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享观察心得。
9.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
10.观察有计划性,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观察计划,并认真执行。
11.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对事物有独特的审美观点。
12.观察时注重实际行动,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13.观察力强,能发现同学之间的优点和不足,善于互相学习。
14.观察有耐心,不怕困难,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坚持观察。
15.观察结果具有说服力,能用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16.观察与实践相结合,能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17.观察过程中,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的心态。
18.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19.观察有深度,能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
20.观察结果具有创新性,能提出新颖的观点,给人以启发。
21.观察时善于运用比较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2.观察有逻辑性,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条理清晰。
23.观察力敏锐,能迅速发现事物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
24.观察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不断调整观察方法,提高观察效果。
25.善于观察他人的情感变化,具有同理心,能关心他人。
26.观察时注重实证,不轻易下结论,有较高的证据意识。
27.观察力与记忆力相结合,能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28.观察过程中,能主动调整自己的观察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9.具有独立观察能力,不依赖他人,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观察法遵循的要求
观察法遵循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客观性:观察法要求观察者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观察,不受主观偏见的影响,尽量避免主观判断和假设。
2.精确性:观察者应该尽可能精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行为,避免模糊和不准确的描述。
3.一致性:在同一条件下,多个观察者所得到的观察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以保证观察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4.全面性:观察者应该尽可能全面地观察所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以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
5.持续性:观察者要保持持续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记录、整理和分析,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6.可重复性:观察者应该完整地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其他研究者可以根据观察者的描述进行同样的观察。
7.隐私保护:观察者应该尊重研究对象的隐私权,不得侵犯其个人隐私,尽量选
择不会对研究对象造成困扰或伤害的观察方式。
8.研究伦理:观察者应该遵守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不得进行伦理上不道德或违法行为的观察,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
培养细致观察力的奥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细致的观察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宝贵的能力呢?这其中有着不少的奥秘。
首先,要拥有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驱使我们去观察、去探索的内在动力。
当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时,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去了解更多,观察得也会更加细致。
比如,看到一朵绽放的花朵,好奇它的颜色为什么如此鲜艳,花瓣的纹理是怎样的,这就促使我们去仔细观察它的每一个细节。
再比如,对于一个新的电子产品,好奇它的工作原理,就会去观察它的外观构造、接口设置等等。
所以,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培养细致观察力的第一步。
其次,集中注意力是关键。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排除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诱惑和干扰无处不在,手机、电视、社交媒体等等都可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但如果想要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就必须学会在特定的时间里,专注于一件事情。
比如,在观察一幅画时,不要被周围的声音或者自己的思绪所打扰,而是要将目光和心思都放在画上,去感受线条的流畅、色彩的搭配、主题的表达。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到画作中的细微之处,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再者,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也极为重要。
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观察的任务和目标,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比如,在上班的路上观察路边的树木花草,看看它们每天有什么变化;在吃饭的时候观察食物的色泽和形状,感受不同食材的特点。
同时,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观察。
比如,从远处看一个建筑物,再走近去看;从正面看一个人,再从侧面看。
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我们的观察能力会逐渐提高,观察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另外,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能为观察力的提升助力。
如果我们对某个领域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在观察相关事物时,就能更快地发现其中的关键和特别之处。
比如,对于一个对天文学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在观察星空时,就能更容易识别出不同的星座和天体;对于一个熟悉历史的人,在参观博物馆时,就能更敏锐地察觉到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022-2023学年吉林省四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月考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某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2.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詹姆士B.华生C.马斯洛D.斯金纳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考核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观察法4.多愁善感可以说是林黛玉的()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5.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个组块A.5~9B.7~9C.5~7D.9~116.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运动记忆7.大脑皮层发育最晚、机能水平最高的部位是()A.顶叶B.额叶C.颞叶D.枕叶8.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是()A.赞科夫B.巴班斯基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
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10.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二、填空题(10题)11.发现问题时的惊奇和疑虑,获得结论时的喜悦和陶醉,以及对真理的维护和热爱等都属于社会情感中的____12.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的关系13.教师在讲解定理之后,一般都会讲例题,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既能记住定理,又能记住例题,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只记住定理却忘记了例题。
这可以用遗忘的____来解释14.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基础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____、综合性和选择性15.由后天学习而决定的,与社会文化有密切联系的能力是____16.____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17.终身不忘体现了记忆的____品质18.鉴别情绪的主要指标是____19.聋哑人可以以目代耳表明感觉具有____作用20.____是指个体享有某种不可剥夺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观察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观察力答: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主要的观察品质是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精细型、敏锐性。
培养: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会做观察记录;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简述记忆品质和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答: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方法: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简述想象的品质及功能答:品质: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途径答: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试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答: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变式”;正确运用语言表达;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原理的措施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设置言语指令,唤起对相关概念的回忆;强调原理运用,促进对原理的理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答: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言语交流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议论文:观察力的品质议论文:观察力的品质观察力的品质又称做观察力的特点。
了解观察力的品质对提高智力有重要意义。
【观察的目的性】一个人在进行感知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只能算是一般感知,不能称做观察。
只有当那种感知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时,它才能算是观察。
因此可以说,目的性是区分一般感知和观察力的重要特点之一。
作为观察的目的性,至少应当包括:明确观察对象、观察要求、观察的步骤和方法。
而这些内容,可以在观察前的观察计划中以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一般地说,不论是长期的观察,系统的观察,还是短期的、零星的观察,都须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的目的性,还要求我们在进行观察时,必须勤做记录。
这种记录是我们保存第一手资料最可靠的手段。
记录要力求系统全面,详尽具体,正确清楚,并持之以恒。
贝弗里奇告诉我们:“做详尽的笔记和绘图都是促进准确观察的宝贵方法。
在记录科学的观察时,我们永远应该精益求精。
”实践证明,要做好观察记录,特别是长期的系统的观察记录(如观察),必须坚持到底,持之以恒。
切忌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气象学专家竺可桢在北京几十年如一日,对气候变化,进行长期观察,从不间断。
他每天都坚持测量气温、风向、温度等气象数据,直到逝世的前一天。
为编写《中国物候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观察的条理性】观察是一种复杂而细致的艺术,不是随随便便,漫无条理地进行所能奏效的。
观察必须全面系统,有条不紊地进行。
长期的观察需要如此,短期的观察也需要如此。
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方式。
A.按事物出现的时间说,可以由先到后进行观察。
B.按事物所处的空间说,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进行观察。
C.按事物本身的结构说,可以由外到内,也可以由内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可以由局部到整体,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
D.按事物外部特征说,可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进行观察。
观察力的条理性,可以保证输入的信息具有系统性、条理性,而这样的信息,也就便于智力活动对它进行加工编码,从而提高活动的速度与正确性。
科学观察的一般特征
科学观察是科学方法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之一。
下面是科学观察的一般特征:
1. 客观性:科学观察要求客观、中立,不受主观意见和偏见的影响。
科学观察应该基于可重复和可验证的事实和证据,而不是个人偏好或信仰。
2. 系统性:科学观察需要有系统性,即按照预先确定的计划和方法进行观察。
观察过程应该有条不紊,确保所观察到的信息得以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分析。
3. 可重复性:科学观察的结果应该是可重复的,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观察者应该能够得出相似或相同的结果。
这样可以确保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4. 精确性:科学观察要求准确和精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或数据。
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避免主观判断和模糊性,以便得到可靠的结果。
5. 客观记录:科学观察通常需要通过观察员的感官来收集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这些信息应该以客观的方式记录下来,以避免主观解释和个人意见的干扰。
6. 验证性:科学观察的结果应该可以通过其他科学方法或实验证据进行验证。
这意味着科学观察的结果应该与其他独立的观察或实验结果相吻合,从而增加其可信度和可靠性。
7. 可量化性:科学观察通常倾向于量化观察结果,即用数值或可测量的指标来描述和记录现象。
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观察的道德规范与过程摘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为了引导人们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
观察的道德规范是指在观察过程中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观察的道德规范对于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保护被观察对象的权益至关重要。
以下是观察的道德规范和过程的摘抄:1.尊重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在观察过程中,绝不能侵犯被观察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需要事先获得被观察者的同意,并保证观察不会对其造成任何伤害或困扰。
在记录观察数据时,需要确保保密性,不对观察者的身份进行曝光。
2.公正客观:观察者应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观察,不受主观意识和偏见的影响。
观察者应尽量排除刻板印象和成见,公正地观察和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行为。
3.保持中立: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应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加以干预或干扰被观察者。
观察者应始终记住自己的观察目的,并尽量避免进行过多的解释和解读。
4.尊重多元文化: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应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避免对其他文化的观察产生偏见或歧视。
观察者应重视文化敏感性,尽量了解并尊重被观察对象的文化差异。
5.保护被观察者的权益:观察者需确保观察过程不会对被观察者的权益造成损害。
如有涉及敏感主题或可能引起伤害的行为,应事先获得被观察者的同意,并确保在记录过程中对其身份进行保密。
6.尊重知情权: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尊重被观察者的知情权。
被观察者有权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并对观察目的和数据记录有清晰的了解。
7.守密和匿名性:观察者需保证观察数据的守密和匿名性,不将观察数据用于其他目的,不对观察者的身份进行揭示。
8.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观察者应反思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行为和观察方式,持续学习。
观察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保持对观察伦理和道德规范的敏感。
观察的道德规范是保证观察过程科学性和可信度的基础。
遵循道德规范有助于确保观察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并保护被观察者的权益。
只有在遵循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才能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并做出恰当的解释。
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_培养中学生的优秀品质【摘要】良好的观察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明确学生观察目的,注意学生稳定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检查核对观察的结果,全面整体的观察事物,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关键词】观察目的;稳定观察;观察方法;观察结果;整体观察;观察品质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进行感知的活动。
良好的观察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学生的观察水平是由各种观察品质反映出来的。
这些观察品质并不完全决定于学生先天的素质,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在教学中所得到的训练和培养。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
一、培养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的品质明确观察目的是培养良好观察力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如果没有一定的观察目的任务,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无意的、零碎的、模糊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利问题的解决。
在数学教学中对这一品质的培养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
例如,二年级教“直线”概念时,教师请两组学生上台分别拉两根绳,一组绳不拉紧,另一组绳拉紧。
台下每人对此感知不尽相同,可能感知的是四位同学,也可能感知的是绳的颜色、粗细或其他等等,随意性较大。
此时,教师对他们提出具有明确观察目的的问题:“看这两根绳,其中拉紧的一根有什么特点?”接到指示后,大家的观察首先会指向两根绳,然后会特别指向拉紧的那根,观察出其特点是:直的。
当教师提出明确的目的后,学生就能通过观察准确的得出结果。
第二阶段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自己有目的的进行观察的品质。
小学数学对此培养要求不宜过高,最好是在他们对已有知识掌握得较扎实的基础上进行。
如,巩固了“直线”概念后接着教学“线段”的概念,教师可作直线并画上两个端点,让学生判断它是否是直线,再让否定它是直线的同学说理由。
观察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观察力答: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主要的观察品质是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精细型、敏锐性。
培养: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会做观察记录;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简述记忆品质和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答: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方法: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简述想象的品质及功能
答:品质: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途径
答: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试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答: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变式”;正确运用语言表达;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原理的措施
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设置言语指令,唤起对相关概念的回忆;强调原理运用,促进对原理的理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言语交流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试述意志品质的培养
答: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答: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试述如何根据人格特点,科学选拔与合理使用人才。
答:人格的特点:独立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每个人的气质都有差异,性格也有较大的差异。
通过有效的测验,鉴别人的人格特点,合理使用人才,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中小学德育任务
答: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有哪些
答: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
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知行统一;集体主义和个别教学;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
答: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
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答: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
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答: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归因训练5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6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原有知识经验概括化程度;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策略的水平。
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改进教材呈现方式;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言语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简述健康情绪的培养要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锻炼身体;培养幽默感;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过错行为品德不良矫正的心理学策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注意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制。
问题解决特点阶段影响因素能力培养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认知操作性。
发现提出问题,分析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人的直觉特点,定势与功能固着,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情绪动机,原型启发,个性因素。
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动机;有效运用注意规律;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注意课题的选择与设计;注重示范与讲解;运用变式,比较知识的不同;大量练习与适时反馈;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分解程序操作过程。
教学中组织练习应遵循的原则: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和知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当培养阶段的特征,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