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六年级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实施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1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篇一」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姓名:小S 性别:男年龄: 14 性格特征:为孤僻、沉默,对什么都缺乏兴趣,随意性很强。
二、主要问题1、学习成绩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纯属应付。
学习表现得很盲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他知道答案)。
2、自身的生活也很没有规律,生活懒散,自己的物品总是随意摆放。
晚上就寝后,很难入睡(有时会到户外走动),起床却很早。
3、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有时还有抵触、急躁的情绪。
4、没有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通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会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
5、经常会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易走极端。
对有些问题会越想越严重,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
6、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翻看别人的物品。
班级同学把他当小偷,总是躲的远远的,不愿和他交往。
三、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父母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错。
读初中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其溺爱有加。
初中以后,其父亲经常外出,难得回家,这种稳定的家庭成员关系被打破。
经常单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逐渐变得不愿和父亲交流。
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躲在某个角落看书或胡思乱想,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
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成绩一直都很好,他父母也经常以他们为例数落他,责怪他不争气,他慢慢变得话少了。
2、个人成长历程小S身体状况一般,小学时成绩中等,无明显心理障碍。
从中学开始,由于学习任务加重,他的学习开始成绩下滑,但这时尚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尽管注意力已不集中。
作业能按时完成,但质量很低。
小S平时极少和老师、同学交往。
当有同学惹他的时候,开始忍着,后来会想尽一切办法报复,把别人的好东西弄坏或偷偷的扔掉,和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僵。
3、学校教育小S原校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
不允许有学生影响学校教学的现象出现。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一、案情描述小明,一名高中生,自从升入高中后,他开始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
他平时总是消极怠工,对学校的课程毫无兴趣,经常逃课和迟到。
在家里也总是抱怨学习的无聊和枯燥,父母对他的学习态度感到非常担忧,但是无论怎么劝说和督促,小明都不见得有丝毫改变。
最近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小明的成绩令人震惊,数学、化学、物理等科目全部不及格,家长非常担心他的学习状态,于是带他到心理咨询师处进行心理辅导。
二、个案分析1. 家庭背景分析小明的家庭关系较为融洽,父母对他的学业非常重视,希望他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走上成功的道路。
父母也愿意为他提供一切所需的学习条件,但是小明对学习却毫无兴趣,这让父母感到非常着急和沮丧。
从小明的言行中可以发现,他对学校学习的态度和父母的期望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可能与家庭对他的期望过高有关。
2. 学习环境分析小明所在的学校环境良好,教师团队教学水平高,但是他对学校的课程却毫无兴趣。
从他的迟到和逃课可以看出,他对学校的学习环境持有不满的态度,这也是他不愿意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心理状态分析通过对小明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可以发现他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父母和学校的期望,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
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可能是产生于对学习价值的怀疑,他觉得学习并不能让自己得到认可和尊重,这让他对学习失去了动力。
4.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个案,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解决措施。
需要与他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对学习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需要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排解负面情绪,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需要与学校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解决他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需要与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放下过高的期望,给予小明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三、心理咨询师案例评析小明是典型的厌学学生,他的学习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学习环境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心理问题。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李某是我校六年级学生,即将升入初中,面对即将毕业,是否能进入理想的中学,和自己是否能适应初中生角色,搞好学习,生活,缺乏自信,产生恐惧导致其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情绪焦虑,紧张,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认识到初中生活与自身素质的一些相关点,其焦虑情绪得到改善,对待毕业阶段的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焦虑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李某,男、12岁,六年级毕业生,身高1.70米,五官端正,高瘦,着装整洁。
独子,父母个体生意人,家庭和睦。
衣食条件较好,学习一般,父母为他进入初中四处联系学校,目前学习成绩中等,进入理想学校,有一些困难。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轻度焦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开始升学招生以来,情绪低落,紧张,精力难以集中,失眠。
个人陈述:以前的学习中,没有认识到成绩与升学的关系,学习不太努力,到了要确定学校时,才发现成绩的重要性,一些自己想去的学校,要求都很高,怕自己去不了,一般的学校不太愿意去,现在非常后悔,可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非常想当好一名初中生,可是开始担心自己的能力做不到,害怕初中生活,甚至出现不想读初中的念头。
在学习听课时精力不能集中,常把老师的要求听错,对完成作业和参加升学考试灰心丧气,有时回想小学前几年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睡不着,觉得想离开学校,逃避目前的生活。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穿戴整洁,表情略显紧张,能够清楚说明自己的感受,说话谨慎,语速较慢,脚不时抖动,感觉两手不知放到那里合适,回避与咨询师的目光交流;在谈话过程中情绪低落,谈到升学考试时感到很沮丧,不时的叹气。
四、评估与诊断1、评估:根据对李某成长背景、生活习惯、家庭状况及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情绪障碍)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一名小学生厌学的短程心理咨询,深刻分析了求助者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这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自身具备良好素质的重要性,建立起尊重、关爱、平等这种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一、案例报告:婷婷,女,11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对上学失去兴趣,在家长再三督促下,勉强去上学。
但课堂上与老师有对立情绪,还常常接老师的话语,不完成作业。
近一周来,课堂上焦虑不安,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该生9月初新转入我校,2013年11月某日,学生上课期间又突然怪叫,教师教育批评后,抵触情绪强烈,后联系家长,追问情况,了解到该生父母自小离异,学生随奶奶生活,且二年级起父亲将其送往少年跳水队,6年级刚转回来。
婷婷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有时会抢答老师讲课时正在表述的容,这样会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老师的不满。
她也好动,有的时候恶作剧,以此引起同学和老师的主意。
老师当众批评了她,并以差生名义给她安排在“独坐”,老师以破坏课堂秩序为名,把她驱逐教室,婷婷感到心里委屈,迫于学生守则,她不敢反抗老师,结果就以行为失调的形表现出来。
她觉得自己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开始自暴自弃,上课故意不听老师的讲课,接老师的话语,几年少年队的生活,让其养成了与人相处拳头说话,非打即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很强势的生活习惯。
稍不如意就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跟老师作对,课堂上恶作剧,结果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把正常的课堂秩序打乱了。
班级二次调换座位,没有人愿意跟她调坐位,她没有玩伴,她受到孤立。
二、分析:该生属于情绪障碍,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表现欲,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老师应当把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把她课堂表现中的积极成分加以肯定,正面引导,并给以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使惩罚,也应当讲清楚哪些是不好的行为,采取负强化,使之不良的行为消退。
轻叩紧闭的心门,拾起散落的光亮——六年级女生拒学问题心理辅导案例一个六年级女生出现了拒学问题,根源在于亲子关系问题。
心理教师运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中的应对问句、例外问问、奇迹问句等,引导学生发掘自身已有的资源和优势,回顾以往的积极行动策略,启动身边的支持系统,提高自身的情绪表达、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指导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学会采用正面、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孩子沟通,平时注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该生适应良好,不再拒学。
一、个案概况(一)基本情况L,六年级学生,独生女。
家住在学校对面小区,妈妈是幼儿园老师,爸爸在家炒股,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她性格内向,没有兴趣爱好,同桌是她的唯一好友。
与其他同学、老师交流很少,与人沟通时常常是点点头,或很小声地回应“嗯”,眼神躲避,身体退缩。
学业表现处于班内中上水平,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课,但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她是由妈妈亲自带大的,跟妈妈关系很亲密,到现在六年级,还需要妈妈早上帮她穿衣服、整理书包,非常依赖妈妈。
(二)主要问题L 从五年级开始出现不愿上学,或是到了校门口不肯进校门的情况,一个学期会发生两三次。
无论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妈妈如何安慰、劝导,都一声不吭,消极抵抗。
她会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缩着身体,边哭边抱住一根柱子或者是旁边的栏杆,旁人很难拉动她。
每次往往僵持半个多小时,最后由妈妈带回家。
在家里待了两三天后,才来校上课。
妈妈讲述,她曾几次威胁女儿或棍棒相逼,女儿才穿好衣服,肯出门上学。
妈妈心里也很难受、痛苦,想改变现状。
二、心理评估与原因分析(一)初步评估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L 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对照症状学标准,L 表现出内心难过、害怕、担忧、敏感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她的反应未泛化,局限在拒学和亲子关系上,有明显诱因,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能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与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小学生厌学情绪个案分析及心理问题干预对策我担任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张凯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每堂英语课,我都要提醒他几次。
自然,没少挨批评。
家长方面也很重视。
可是,他还是老样子。
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厌学原因分析:一、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
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和过分溺爱,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自己该做的小事不做)带到学习中来(自己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要求过严或态度粗暴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分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是因父母的过分期望和粗暴的惩罚手段引起的。
孩子考试考得不错了,父母还不满意,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够紧张的,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被责骂,受皮肉之苦,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造成严重的身心疲劳,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中这样传统的棍棒式教育,孩子怎么会视学习为乐事呢?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学生厌学、情绪障碍问题调整成功案例小鸣,今年12岁,厌学,不肯上学,家长、老师劝说,就会情绪失控,威胁要拿刀杀妈妈和老师,现在只要一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发疯一样,摔东西,攻击家人.青少年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和小鸣妈妈的沟通了解了孩子的成长历程,得知小鸣小时候是跟父母、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妈妈和奶奶一直有矛盾,关系不好,经常吵架,而且会当着小鸣的面争吵.没过几年,父母就因此离婚,小鸣判给父亲,开始期间父亲一直不让小鸣接触妈妈,后来父亲再婚又添一子,妈妈才把小鸣接到自己身边生活,这时小鸣已经11岁.妈妈感觉孩子一直对她有些排斥,没有完全接受.现在孩子提到学习就畏难,不写作业,不到学校去,从小学习习惯就不好,没有及时矫正,又从小目睹家庭矛盾,成长环境不健全,感觉让孩子心理发生扭曲了.小鸣自述,从小妈妈和奶奶就关系不好,经常意见不一致,爸妈以前经常出国学习,后来从国外回来后家里矛盾就激化了,就一直在吵架、打架,然后爸爸妈妈就离婚,他开始一会跟爸爸住,一会跟妈妈住,感觉自己一直是飘来飘去,没有自己的家,爸爸比较严厉,在爸爸身边生活会很压抑,担心害怕,做什么事情就像做贼一样的,很不自在.他不信任爸爸,但是也不信任妈妈,因为他们一见到面就会互相攻击对方,指责对方不好,所以他心里一直都很困惑,不知道谁对谁错,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现在跟妈妈生活在一起,不能完全信任妈妈,但是相对会轻松一些,所以他愿意接受.最近在学习上很烦恼,之前成绩是在中上,最近考试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抄错题目或者看错,计算不准确等.生活上,爸爸妈妈总是挣着让他在自己身边住,两个人到学校接他放心,闹到学校,让他很没有面子.老师换来换去住,也让他很厌烦,希望可以一直呆在一个人身边,另一方偶尔见面就可以了.心理咨询老师再详细的了解了小鸣的成长经历和现在存在的问题后,找出了他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调整的方向.经过几次系统的调整,小鸣的厌学情绪慢慢消除了,家庭关系也得到调整,咨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厌学现象在青少年中愈发普遍化。
面对无法解释的负面情绪、学业压力和缺乏动力等问题,厌学心理辅导成为缓解青少年教育焦虑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对于厌学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案例描述: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他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呈现出严重的厌学情绪。
他抵触完成作业、拒绝参加课堂互动,并经常表现出消极和沮丧的态度。
这种情况让他父母非常困惑和担忧,因此他们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
一、了解背景在开展心理辅导之前,关键是准确了解孩子背景、问题起因和症状表现。
倾听并与家长详细交流可以建立信任基础,并获取客观信息。
- 家庭环境:是否存在家庭变故或不良氛围?- 学校情况:与同龄人相处如何?是否受到同学欺凌或排挤?- 学习状况:是否面临学业压力?是不是承受着过多的期望?二、建立情绪连接为了增强与厌学孩子的沟通和理解,心理辅导师需要使用一系列技巧来建立情绪连接。
下面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此过程的方法:- 表达共情:通过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表明自己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 使用开放式问题:例如,“你在学校遇到了什么困难?”激发孩子主动表达内心深处的情绪。
- 深度倾听:静静地聆听孩子说话,并注重理解他们所说的每一个字。
三、探索观念了解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有助于制定适合的心理干预方法。
根据案例中小明呈现出的症状,我们可以探索以下可能:1. 学习焦虑:小明可能存在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的问题。
采取以下策略有助于缓解他的焦虑:- 建立积极学习环境,提供良好支持;- 设定目标并分解任务,让学习量合理;- 教导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或放松练习。
2. 抑郁情绪:沉闷的情绪和消极的态度常常是抑郁心理的表现。
以下方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小明的抑郁情绪:- 鼓励他寻求兴趣爱好,并提供支持;- 增强积极认同感,强调其优点和成就;- 激发正向思考,培养乐观心态。
四、制定干预计划基于对孩子背景和问题原因的了解,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将变得更加精准有效。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学习障碍或厌学是影响当今学术成就的重要原因,而厌学学生也需要特殊的心理辅导和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善学习成绩。
因此,本文将以一个特定的厌学学生案例为例,对他的厌学状况和学习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案和技术,以此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有用的参考。
该学生叫小李,今年17岁,自初中以来一直有厌学的症状,让家长和学校学习指导老师感到担忧。
为了了解他的心理情况,家长及学校有把小李送进心理辅导室,对其进行深入地心理辅导。
从小李谈话中发现,他的学习无兴趣,不想上课,学习状态虚无,根本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如果面对课业没有办法,往往自暴自弃,而学习成绩也是下降的趋势。
在此前景,心理咨询师运用情绪法、问题解决法、社会支持再加上家庭共同参与的技术和设计,以便对小李的厌学状况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
首先,他们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心理氛围,与小李交换有关他心理问题的信息,尽量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以便充分沟通。
其次,建立小李面对学习困难的信心,与他讨论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如何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并提高积极性,使他在当前的学习问题中获得积极的反馈,减少学习焦虑。
第三,小李家人可以与心理咨询师合作,定期参与辅导小李的心理状况,参与学习的方式和家庭的关系,共同发展一个积极的家庭学习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李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他的厌学症状大大减轻。
他也学会建立独立自信,可以克服自己心里的挫折,把学习看作是积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就。
与此同时,家庭满足了小李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感到自己的生活被尊重,有家的感觉。
总的来说,厌学学生心理辅导一般不能单一采用一种技术,必须考虑学生的全面情况,以便有效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第一篇: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塘溪镇上城小学胡永菊“人之初,本爱学。
” 人从呱呱坠地后,他就不断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因此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学会了许许多多他日后生活必需的技能。
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有如此强烈的模仿欲和求知动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一改初衷,变得不再爱学习了呢?是他们的先天学习能力太差?还是家庭环境的原因?也许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然而,负载着神圣的教育使命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应该积极探索这个问题,为“厌学”的孩子在茫茫学海中点亮一盏航灯。
我们都知道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
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因此,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对策,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厌学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1.父母感情不和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暖而安宁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
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在他看来,他表现的好坏父母已经无暇关注,那么好坏有什么分别呢? 2.家庭文化氛围缺乏随着经济发展,人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那种靠读书谋出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得也就不那么多了。
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他们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人认为自己有钱好办事,现在孩子学得怎样不重要,反正家里的钱很多,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以后可以用钱为他们安排出路……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小学生六年级心理问题分析及辅导案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心理问题,有突出的共性,同时也有明显的个性。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观察和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六年级的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扰:1.学习方面:马上面临小升初,为了升入理想的初中,学习压力大,有的同学有厌学心理,觉得自己努力了,但是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
2. 家庭方面:父母不理解自己,没有自由;受家庭环境影响大,父母吵架或是打架,还有单亲家庭,这些孩子情绪不稳定。
3. 人际关系方面:同学之间闹矛盾,尤其是女生,不能及时化解存在的问题;面临升学,和同学、好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分离十分伤感。
4. 身体成长方面:自己的身体发生一些变化,有些不适应;被朦胧的喜欢或被喜欢困扰。
针对第一点学习压力我提出自己的心理辅导方案:案例分析:对于即将小学毕业的六年级学生,通过调查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升学对自己造成压力,可能这与学习成绩没有很大关系,但是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理困扰。
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担心考试考不好,学习成绩不能连续优秀;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压得透不过气。
由此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被学习的重担压着。
心理分析:造成这种心理,是多方施压的结果。
家长层面:快毕业了,好好学吧,不然好初中是考不上的;你看人家谁谁谁,学习成绩多么好,你就不能向她那样?老师层面:六年了,马上要毕业了,给自己的学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给母校和老师给下好印象。
自己层面:我也想成绩好一些,可是我已经尽力了,怎么办啊?这道题还是不会做,我是不是真的学不好?压力会变成动力,如果压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疏导,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阻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情绪,所以六年级的学生继续减压,缓解放松心情。
辅导方案:1. 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一次团体的辅导,因为这些现象存在共性,所以团体辅导是必要的。
在辅导过程中,重点是学生进行情绪的管理,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压力为动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六年级)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小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基本情况:尚某,男,六(3)班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
个性特征︰(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一、了解背景:1、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
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
二、具体措施: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
1、调整座位。
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
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
2、鼓励家长避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棍棒式教育,多鼓励和欣赏孩子。
3、行为矫正。
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学习困难等。
例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让他感到了愉快和满足,每次上课他都会有所期待,尽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扬。
4、追踪辅导。
每两周作一次个别谈话,鼓励他友爱同学、尊重老师、专心读书,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初步效果:主要的变化是他动注意力改善,在上课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活动量和小动作减少,原来在课堂上进行的无关活动消失了,有效的听课时间增多了。
四、从案例中引发的几点思考:1、问题孩子多来自问题家庭。
2.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双边配合,不可操之过急,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
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案例分析解析探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以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第六章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对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
案例一:小明的厌学情绪小明是班级里一个成绩一直较好的学生,但最近他产生了明显的厌学情绪,不愿意上学,经常请假。
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小明才逐渐透露出他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和焦虑。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和解析:1. 案例描述:对小明的厌学情绪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出现的症状、持续的时间以及影响。
2. 问题分析:分析小明出现厌学情绪的原因,可能的因素包括学习内容的难度、家庭环境、班级氛围等。
3.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及积极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
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和解析,不仅可以帮助小明的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他的问题和需求,也可以为其他学生类似情况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启示。
案例二:小芳的社交困难小芳是班级里一个内向而羞涩的学生,她很难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甚至在班级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给她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困扰。
对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析和解析:1. 案例描述:详细描述小芳在社交方面遇到的困难,例如避开社交场合、与同学交流困难等。
2. 问题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芳的社交困难可能的原因,比如自我评价不足、缺乏自信、过度关注他人评价等。
3. 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逐渐培养小芳的自信心、帮助她提高自我评价、提供合适的社交技巧和训练等。
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和解析,可以引导小芳的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帮助她克服社交困难,同时也能对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学生提供思路和参考。
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的研究报告 4100字大学社会实践总结实践课题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的研究报告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当今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学习条件改善了。
但厌学的学生也增多了。
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
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逃学则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
孩子们产生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
那么作为教师,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针对当前个别家庭对儿女的厌学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弄清他们面临的困难,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发现和议论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张瑜(化名),男,溧阳市外国语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
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差,好动;上课不听讲,尤其不喜欢上文化课,经常不完成作业(认为这些事情根本不重要),不喜欢管理严格要求高的老师,不喜欢交朋友(认为与同学、朋友交往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经常和同学有打架。
二、研究对象状况描述进一步了解情况,其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情况简介如下:张瑜家住溧阳市区某小区,家庭条件良好。
父亲做生意,母亲家庭主妇,闲暇时就去打牌。
家庭成员的工作随意性、自我支配空间较大,生活不规律。
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无条件答应他的任何要求。
三、分析与讨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
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他们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个厌学案例的分析与策略一、基本情况:李俊彦,男,12岁,六(3)班学生。
成绩很差,几乎考不及格,人很聪明,特别喜欢玩电脑、打篮球和跳街舞。
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小动作不断,老师的提醒和监督也毫无作用。
经常不带书本和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只有老师盯着才勉强动笔。
二、个案调查小俊彦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几乎没有时间管他,一直是和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的娇宠使他养成了为所欲为的习惯,优越的家庭环境让他觉得学不与学习都一样能过好生活,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经常我行我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三、分析与诊断个人因素: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多大作用,不愿努力学习,以至厌学。
家庭因素:父母整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把他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
其父亲甚至认为现在孩子学得怎样并不重要,只要他不学坏,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校因素:因学习成绩太差而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总觉得老师看不起他,于是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
四、辅导与策略一是通过家访和电话联系的方式与他的父亲进行交流,让他明白学习对孩子的重要性。
并要求他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及时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让孩子明白不管做什么都需要知识。
二是通过观察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
一天(2011.3.16.)下午放学后,我见他一个人在我们教室后面的小操场上练习街舞,我便过去和他进行了如下的谈话:师:跳得真好!是谁教你的?生:没人教,是我自己跟着电视学的。
师:,我听说这街舞非常难学,一般人根本坚持不下来,只有那些吃得苦、不怕累的人才能学会,你真厉害!(此时,他用一种惊讶的眼神看着我)师: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孩子,没想到你会有如此的毅力。
(此时,他的眼里充满着自信)师: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学习也是如此,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去学,就一定能学好。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和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这在教育界被视为一种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重拾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生厌学案例,探讨背后的原因,并介绍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问题描述小明是个十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近期在语文和数学方面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他表现出对作业不感兴趣,经常逃避完成任务,在课堂上也缺乏注意力,并且变得容易激动和冲动。
父母非常关心他的情况,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分析原因1. 学业压力过大成绩要求可能成为小明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
家长或老师过于强调分数而忽视了培养孩子兴趣与内驱力,在良好心态下完成任务会对孩子造成沉重负担。
这样会引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对学习的抵触心理。
2. 学习动力不足小明可能找不到充满激情与动力的学习目标,缺少明确的奖励或认可机制。
当他看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时,就会产生困惑和无助感,进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 缺乏自信心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小明可能遭受过失败或批评,导致他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这种负面经验会使他丧失自信心,在面对新挑战时感到焦虑和恐惧,并最终表现为厌学行为。
4. 学习方式不适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节奏。
如果小明所处的学习环境不能满足他个体化的需求,在长时间内以同一方式进行学习可能引发厌倦与焦虑。
三、心理辅导策略1. 建立积极情绪与态度了解小明真正关心和喜欢什么领域是改善其厌学现象的第一步。
通过鼓励并赞美他正在做出的进步,提高他的积极情绪和自尊心,可以缓解学业压力,并激发兴趣和动力。
2. 设定明确而有意义的目标帮助小明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他的个人兴趣和优点,制定一些可量化和具体的学习目标。
这样能增加他对学习内容的认同感,并培养他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3. 调整学习方式了解小明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学习效果如何,寻找其适合的学习方法。
一例六年级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校六年级学生学生张某,数学课堂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的指责,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
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张某的基本资料,进行心理测验后,与张某及家人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咨询效果明显。
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张某,男,12岁,六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
父亲是交通协管员,家庭美满和睦。
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独生男,足月,推迟5天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
6岁上学前班,深得老师们喜爱。
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各方面表现都好,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学生、好孩子。
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因“被老师批评,逃离数学课1个月”而就诊。
个人陈述:在1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思想开小差,被数学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所答非所问惹得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历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红,心怦怦乱跳。
放学回家后收拾书包看到数学课本及作业本时,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隔一日上数学课时,出现心慌胸闷,出虚汗,老师让同学送回家,父母看此情况十分不放心,带其到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此后只要提起与上数学课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感觉气不够用,如果不去上数学课,则一切如常。
希望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求助咨询师帮助他克服对上数学课的厌烦心理。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心理咨询师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发现,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数学课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焦虑。
家长反映:张某从小活泼外向,讨人喜欢,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
自从被数学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数学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
五、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选择测试为SCL-90、EPQ。
1、SCL—90测验结果:总分128分,其中焦虑3分;抑郁2分。
2、EPQ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0分;N:59分。
六、评估与鉴别诊断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个人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学习成绩下降。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重症精神病。
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1、被老师批评后引发的情绪不良(抑郁倾向)。
2、学习适应力不良。
3、回避态度。
七、原因分析求助者12岁,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且内容容易泛化。
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形成了我是最好的,别人不能批评我的错误认知。
经历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
心理原因:1、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批评,一旦老师批评自己就受不了,感觉糟糕至极。
3、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上数学课后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害怕同学们取笑。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老师批评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
八、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不良情绪,消除求助者对数学课的厌烦,增强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2、咨询方案的定制:(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系统脱敏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上数学课,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
焦虑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
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个性成长问题。
另外,求助者目前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1、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时间 2013.6.3-2013.7.20咨询收费: 50元/次。
心理测验收费:SCL-90,50元EPQ 50元九、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2013.6.3-6.10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2、咨询阶段(1)分析问题第三次咨询:2013.6.17目的:①加深咨询关系。
②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
方法:与张某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他产生厌学的原因。
布置家庭作业:①再现事件,找出数学老师当众批评自己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
②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5遍。
(2)治疗的实施第四次咨询:2013.6.24目的:①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
②学会放松。
③方法:会谈、行为放松训练。
反馈咨询作业:张某说当听到要当众提问时,就立刻想到“答不好会被同学和老师笑话”、“多没面子呀”。
越想越觉得烦躁不安,浑身紧张起来,越想“千万别紧张”就越紧张。
张某说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很困难,有的是问同学后得知的,大声朗读5遍后感觉挺好的。
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
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①继续大声朗诵优点并积极体会;②回去后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
第五次咨询:2013.7.6目的:①巩固认知重建结果。
②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
过程:找出求助者上学过程中感觉厌烦的环节,按各环节的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根据与张某交谈,共同商定建立的焦虑等级为9级:上学前一天晚上睡前20、早上起床30、出家门40、上学的路上50、学校门口60、教室门口70、坐到座位上80、跟同学讲话90、上数学课老师提问100。
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六次咨询:2013.7.13系统脱敏治疗分为两个过程:①想象脱敏。
通过想象唤起求助者对上学的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每次可进行1-3个等级,视情况而定。
建立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降到0,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2至3次的脱敏治疗,求助者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
②实际情景演练在想象训练达到目的后,由母亲陪同进行实际情景演练,从以下几个情景观察张某的反应:从家里出发准备去上学;坐平常所坐的公交车上;走到学校门口;进入学校;走到教学楼前;走到自己的教室门前;进入教室。
在每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如果张某出现反应,则就地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进入下一个情景。
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七次咨询:2013.7.20重测SCL-90,EPQ并与咨询前对照。
十、咨询结果与评估测验结果看,得分已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求助者的情绪已得到缓解。
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自己的成长。
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WORD资料.可编辑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上数学课时不再感到害怕了,能够像以前一样上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爸爸妈妈的评价:能够积极主动去上学,不再逃课了。
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厌学,改善了不良情绪;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参考文献[1].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009.3第9次印刷)[2].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2009.5第12次印刷)[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2009.3第9次印刷)专业技术.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