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滚动》
- 格式:doc
- 大小:7.80 KB
- 文档页数:4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滚动》一、教案1. 教学目标:- 认识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发展孩子对形状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 教学准备:- 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活动所需材料;- 一些滚动的物体,如球、方块等。
3.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几个不同形状的模型,引导孩子观察和描述各种形状的特征和属性。
- 激发兴趣:讲解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即通过制作滚动的物体来探索形状的奥秘,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 活动:将孩子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形状,并用彩色纸制作成该形状的滚动物体。
然后让孩子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滚动物体的特点和规律。
- 总结:请孩子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总结不同形状滚动物体的特征和规律,加深对形状的理解。
- 拓展:给孩子展示一些其他形状的滚动物体,并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创建自己的滚动物体。
4. 教学评价:- 倾听:及时给予孩子的观察和发现积极的评价和肯定的回应。
- 观察:通过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成果。
- 记录:记录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观察和发现,以及他们对形状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展示。
二、反思《有趣的滚动》这个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制作滚动物体来探索形状的特征和规律。
我认为活动的设计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并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机会。
活动中对形状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孩子在选择形状时,没有很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导致选择了一些不太适合制作滚动物体的形状。
这说明我在活动导入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理解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下次在活动导入中,我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示例,让孩子更清楚地明白选择合适的形状的重要性。
其次,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制作滚动物体的过程还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在剪纸和粘贴时需要一些指导和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教案三篇活动目标:1、对滚动的物体产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使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准备:三角形、梯形、方形积木;海洋球、玩具球;一次性杯子、圆台形的化妆品瓶子;电池、透明胶带等物体;记录卡片16份、小筐8个、PPT。
活动过程:一、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师:这是什么?幼:球师:老师把它轻轻一推,看它怎样了?幼:向前运动、动了、滚动……师小结:像这个球一样咕噜咕噜往前转动我们叫它滚动。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物体,实行实验操作。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揭密神秘袋,幼儿了解操作的材料)师:请小朋友去玩一玩、试一试,看看哪些会滚动哪些不会滚动?然后给它们分一分家,把它们分别放在相对应符号的筐里,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一)。
个别指导:你玩的是什么?你把它放在哪个筐里了?为什么?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师幼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师:大家帮这些东西分好了家,我们来看看能滚动的筐里放了哪些东西?幼儿说物品,教师在记录纸上贴上这些物品的标记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这些物体能滚动?这些东西不能滚动?小结:这些没有角的圆圆的东西,只要对它们用点力,它们就能滚动。
三、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师:这些圆圆的东西它们滚动时走的路线一样吗?请小朋友再次玩一玩。
这次要仔细观察,把它们滚动时走的路线画在你的记录纸上。
个别指导:你玩了什么?它滚动时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幼儿说自己的操作发现,教师征求大家意见后记在大记录纸上。
重点讲述球体的滚动路线。
师:从这张大记录表上你能发现哪些东西在滚动的时候走的路线是一样的。
为什么它们走的路线会一样?小结:(边小结边贴上相对应的球体标、圆柱体、椎体标记):像皮球、海洋球它们的身体都是圆球体,走的路线是曲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
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
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3篇一、《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之一:探索自然奇妙的滚动现象滚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车轮、球体和滚筒等物体上,还存在于自然界的许多有趣的场景中。
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和研究滚动现象,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以一些简单的实验为例,帮助孩子们探索自然奇妙的滚动现象。
1. 探索滚动:物体滚动的条件与特点我们可以先用球体进行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和总结物体滚动的条件和特点。
首先是物体必须光滑,没有突起物,才能顺利地滚动。
其次,如果摩擦力小于滚动力,物体就会滚动起来。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不同的表面上滚动球体,比较它们的滚动速度和滚动距离,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摩擦力和滚动力之间的关系。
2. 探索滚动和斜面:改变斜度会怎样影响滚动物体?我们可以在课室或者户外设置一段斜面,并让孩子们观察滚动物体在不同斜度下的滚动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发现随着斜度的增加,滚动物体的速度和滚动距离也会增加。
这样的观察结果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斜面对滚动物体的影响,理解物体滚动受到重力和斜面倾斜度的共同作用。
3. 探索滚动和摩擦力:表面粗糙程度对滚动物体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材料,如纸张、沙纸和塑料等,让孩子们观察和比较在这些表面上滚动的物体。
孩子们会发现,在光滑的表面上,滚动物体的速度和滚动距离更远,而在粗糙的表面上,滚动物体的速度和滚动距离变小。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孩子们理解摩擦力对物体滚动的影响,并与他们之前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关联。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从观察和实践中,探索自然界中有趣的滚动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之二:制作有趣的滚动玩具除了通过实验来探索滚动现象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滚动玩具,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滚动现象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滚动》。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滚动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滚动现象,知道滚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滚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重点:观察和实验,掌握滚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圆柱体、斜面、毛巾、木板、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圆柱体、斜面、毛巾、木板、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小球、圆柱体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运动方式。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滚动是什么吗?滚动有什么规律?”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斜面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高度、不同材质的滚动速度。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滚动速度变快?如何让滚动速度变慢?”(2)幼儿分组讨论,并进行实验验证。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滚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滚动》2. 内容:(1)滚动规律(2)滚动与摩擦力的关系(3)如何改变滚动速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物品的滚动现象,记录下来。
(2)尝试用不同材质的斜面改变滚动速度。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格。
(2)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滚动的规律,掌握了滚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和体验滚动现象。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探索滚动规律。
(3)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滚动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滚动》教案:活动名称:有趣的滚动适用年级:大班(3-4岁)课时安排:1课时(30分钟左右)目标:1.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 了解滚动运动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能力。
准备材料:1. 不同形状的球、滚筒等。
2. 一个斜坡或斜板。
活动步骤:1. 引导幼儿观察:给幼儿展示不同形状的球、滚筒等,让他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演示滚动:在斜板上放一个球,让幼儿观察球沿着斜板滚动的过程,引导幼儿说出滚动的规律。
3. 试验滚动: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斜板和一个球,让他们合作进行试验,探索不同斜度的斜板上球的滚动情况,并观察并记录下来。
4. 分享观察结果: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滚动规律,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5. 制作滚动图画:给幼儿提供纸张和彩色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绘制滚动的图画。
6. 反思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讨论:幼儿在观察滚动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7.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目标以及幼儿的观察和发现,强调滚动运动的基本规律。
评价与延伸:1. 幼儿的参与度和观察力。
2. 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
3. 幼儿对滚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理解程度。
4. 可以延伸到其他滚动物体的观察和探索。
反思:在此次活动中,幼儿在观察和探索滚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整体参与度较高。
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和分享,进一步加深对滚动规律的理解。
然而,在活动中有个别幼儿在观察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幼儿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和解答。
在以后的类似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延伸的内容,如让幼儿观察和探索其他滚动物体的运动情况,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多角度思考和探索滚动运动的规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滚动》教案名称:《有趣的滚动》课时数: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原理;2.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滚动物体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内容:1.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原理;2.实际观察和记录滚动物体的变化;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1.一些不同形状的球体或滚动物体;2.斜面板;3.测量工具(尺子、计时器等);4.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球体或滚动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球体在斜面上滚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原理,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速度和方式?实际操作观察(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每组学生分别选择一个球体,在斜面上让它滚动,并观察它的滚动速度和滚动方式。
2.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滚动物体的形状、滚动距离、滚动时间等。
数据分析和总结(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滚动物体的形状对滚动速度和滚动方式的影响。
2.学生共同总结并回答引导性问题:你们觉得什么形状的滚动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更快?为什么?小结(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强调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观察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情况,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2.学生可以尝试改变斜面的角度、涂抹润滑剂等条件,观察这些因素对滚动物体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科学活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和记录滚动物体的变化,培养了他们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同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然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和互动,保证每个环节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及时的展示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总结和掌握滚动物体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滚动现象,发现不同形状物体的滚动特点。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索欲望。
3.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物体的滚动现象,发现不同形状物体的滚动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物体,斜面,记录表格等。
2.学具:每组一套不同形状的物体,斜面,记录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一个圆形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2.教师将圆形物体放在斜面上,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滚动现象。
(二)探索与发现1.教师分发不同形状的物体和斜面,让幼儿自由操作,观察各种物体的滚动现象。
2.幼儿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与同伴分享。
(三)实验验证1.教师提出实验任务:验证不同形状物体的滚动速度。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速度不同?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哪些滚动现象?(五)延伸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滚动现象,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幼儿动手制作滚动玩具,体验滚动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2.实验环节,我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让他们亲身体验滚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4.教学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发言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描述物体的滚动现象。
2.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记录分析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滚动》及教学反思(共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滚动》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一、活动目标: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滚动》三、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
有的可以到处滚,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
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有趣的滚动》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一、活动目标1.了解滚动的基本特征,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方式的不同。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活动重难点1.重点: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方式的不同。
三、活动准备1.物品准备:大小不同的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教具准备:PPT、白板、记录表等。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吗?它们会滚动吗?(二)探索滚动1.教师将各种形状的物品放在地上,引导幼儿尝试让它们滚动。
2.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如:哪个物品滚动得最快、最远等。
(三)分组实验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不同形状的物品。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品,尝试让它在不同的平面上滚动,并记录下滚动的情况。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记录在白板上。
2.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物品滚动情况不同?(五)游戏:滚动接力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列。
2.教师发令,每组的第一名幼儿拿着一个物品,沿着规定的路线滚动到终点,再返回交给下一名幼儿。
3.比赛进行几轮,评选出滚动最快的小组。
2.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滚动有什么作用、生活中哪些物品需要滚动等。
五、活动反思1.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滚动的乐趣。
2.分组实验环节,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3.游戏环节,幼儿在竞赛中进一步巩固了对滚动的认识。
4.活动中,教师及时记录幼儿的发现,引导他们用数学语言表达,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5.本次活动让幼儿对滚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6.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重点1.教师引导对话:“谁能告诉我,你们看到的球体、圆柱体滚动起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注意到了它们滚动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不同吗?”“看来大家发现球体滚得又快又远,而圆柱体滚动起来则是直直地向前,这是滚动的一个特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滚动》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滚动现象,感知物体的滚动特点。
1.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4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创造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滚动玩具、图片、实物等。
2.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无障碍物。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滚动玩具,引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兴趣。
3.2 观察与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观察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滚动玩具,引导幼儿发现滚动的特点。
3.3 实践操作: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滚动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滚动现象。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亲子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滚动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4.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滚动主题展示,让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操作、分享等环节。
5.2 幼儿作品评价:教师对幼儿的滚动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操5.3 家长反馈:教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滚动表现。
第六章:活动材料6.1 教学卡片:准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滚动物体的图片卡片。
6.2 滚动玩具:准备各种类型的滚动玩具,如小车、球、圆木等。
6.3 记录表格:准备用于记录幼儿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表格。
6.4 彩色笔:提供给幼儿用于记录和绘画。
第七章:活动步骤7.1 第一步:引起兴趣。
通过展示滚动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滚动的乐趣。
7.2 第二步:观察和描述。
让幼儿自由探索不同滚动物体的特点,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7.3 第三步:实验和发现。
引导幼儿进行滚动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滚动的影响,如斜坡、光滑面等。
7.4 第四步:记录和分享。
让幼儿用彩色笔在记录表格上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分享。
第八章:安全注意事项8.1 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无尖锐物品和易碎物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滚动》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将会:1.了解滚动的概念和特点;2.探究不同物体在平面上滚动的方式;3.提升观察和探究能力;4.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布置一排卡片;2.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两个;3.准备两次作图用的大白纸;4.准备贴纸以及蓝、绿、红三种颜色的颜料及画笔;5.木质滑梯及球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的滚动物体,如滚动的小球、毛线球、汽车轮胎等,并引导孩子们观察和议论这些物体会带来什么感觉。
老师可以问:•玩弹珠会让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想拿到一颗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你应该怎么做?•什么类型的轮胎可以让汽车滚的更快?2. 团队合作让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从六颗小球中选择三颗小球,每组选择的小球颜色相同。
随后,每个小组在布置好的卡片排上一排六颗小球,给孩子们大约三分钟的时间,让组员们商量如何按由小到大、色彩交替地排放小球。
为了在团队合作中加强沟通和互动,老师可以询问组员彼此之间的看法,以及如何协作达成自己的想法。
3. 数学探究在课堂上提供一个斜面,在斜面上放3颗小球,分别是:红、黄、蓝,指导孩子观察、比较这三颗小球的滚动情况。
切实合理地利用每个人的观察力,点出每个孩子的答案,并非常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惑。
4. 创意作画让孩子们在两张大白纸上作画,表达各自对滚动物体的感官体验。
可以引导孩子使用颜料或画笔,以黄色的球为灵感,用自己的语言和手工创作出一副藏着滚动方式的艺术作品。
5. 兴趣拓展在幼儿园的球池里放入一些小型的球,组织孩子们自己去滑梯滑下,同时体验小球经过的滚动路线。
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模拟场景,决定小球启动的位置、推力大小、落脚点的选取、再假设不同的粘度等环境因素,随着小球滚动道路的变化,充分发挥观察和探究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们充分体验滚动的快乐,并培养了他们探究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大班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滚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 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1 . 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 . 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 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三、幼儿操作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3 . 师幼校对。
活动延伸: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滚动》活动目标•帮助孩子们学习掌握滚动物体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小球或卡片(可以滚动的物品)•铺有斜面的桌子或板凳教学准备•了解如何让儿童学习滚动物体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并于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活动步骤第一步:介绍讲解首先,我们需要介绍滚动物体的概念,说明滚动物体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来进行介绍和讲解,以便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第二步:观察实验接着,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孩子们可以在铺有斜面的桌子或板凳上,放置一个小球或卡片,然后观察它们的滚动情况,注意观察它们滚动的速度和方向。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可以引导孩子们使用放大镜或者手指进行逐帧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第三步:问题探究在孩子们完成观察实验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问题探究。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小球或卡片在斜面上滚动时速度会发生变化吗?•小球或卡片在不同角度的斜面上滚动的速度会有所不同吗?•如果在两个斜面上放置两个小球或卡片,并进行竞赛,滚动到哪个位置会先到达终点?在引导孩子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给予提示和解答疑难,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滚动物体的规律和知识。
第四步:讨论活动结束时,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在观察实验和问题探究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和现象?•在实验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吸收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活动反思《有趣的滚动》是一项简单而又有趣的数学活动,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和掌握滚动物体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我发现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孩子注意安全。
大班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滚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
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1。
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
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
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三、幼儿操作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3。
师幼校对,活动延伸: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滚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一、活动目标: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三、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
有的可以到处滚,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
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滚动》(二)教案名称:《有趣的滚动》课时数: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原理;2.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滚动物体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内容:1.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原理;2.实际观察和记录滚动物体的变化;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1.一些不同形状的球体或滚动物体;2.斜面板;3.测量工具(尺子、计时器等);4.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球体或滚动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球体在斜面上滚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原理,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速度和方式?实际操作观察(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滚动》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
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
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师幼校对。
(四)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
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
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
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
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最后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了解
生活中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
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让更
多幼儿说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之处。
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
球体、圆柱体这一环节时,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