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运用
- 格式:ppt
- 大小:385.50 KB
- 文档页数:27
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建议书
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是党纪处分的最轻形式,通常包括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等。
在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了解违纪情况,包括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影响等,确保对违纪行为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要遵循党纪党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在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时符合相关规定,不得随意扩大处分范围。
此外,要注重与被处分对象的沟通和教育,针对违纪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其认识错误,悔过自新,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另外,要注意程序的合法性,包括对违纪行为的调查取证、听取被处分对象的申辩等程序,确保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决定合法合规。
最后,要及时跟进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监督被处分对象是否认识错误、改正行为,确保监督执纪的效果。
总之,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时,需要全面考虑违纪情况、遵循相关规定、重视教育和程序合法性,并加强执行的监督,确保党纪处分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工作总结: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要避免五个误区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通过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注重预防,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在工作中发现,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实践“第一种形态”过程中,易出现五个误区,应引起注意。
误区一:与谈话函询相混淆将运用“第一种形态”简单等同于谈话函询。
从内涵上看,依据《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统计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规定,以问题线索处理结果作为划分“四种形态”的依据,“第一种形态”是线索处置的结果之一。
依据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谈话函询是线索处置方式之一。
由此可见,“第一种形态”是线索处置结果,谈话函询是线索处置方式,二者概念及内涵不同。
从范围来看,“第一种形态”指标共14项,包括:谈话函询了结、“面对面”初步核实了结等2种情形,以及经纪律审查后仅给予提醒谈话、警示谈话、批评教育等12项组织措施。
由此,谈话函询只是“第一种形态”涉及的处置方式之一。
谈话函询后根据不同情形,其处理结果有三种走向:第一种予以了结澄清,属于“第一种形态”;第二种采取谈话提醒、诫勉谈话等方式处理,要根据采取的组织措施种类计入相应的形态,如采取的是批评教育类措施则计入“第一种形态”;第三种再次谈话函询或者进行初步核实,要根据其具体结果计入相应形态。
由此,“第一种形态”是谈话函询后的处理结果之一。
误区二:随意扩大统计范围将党委或纪检监察机关没有问题线索反映而开展的一般性任职谈话、廉政谈话、警示教育等纳入“第一种形态”统计范围。
由于不基于问题线索反映而开展的工作不需要履行审批手续,无法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因此,不应将其纳入纪检监察机关“第一种形态”统计范围。
依据《指标体系》规定,“四种形态”以问题线索为起点,只统计对有问题线索反映的党员干部开展监督执纪的情形。
误区三:实施主体过于单一认为“第一种形态”仅能由负责处置该问题线索的纪检监察机关具体实施,而忽略了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的落实。
工作总结: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主要措施的适用条件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要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2016年12月中央纪委下发的《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统计指标体系(试行)》(简称《指标体系》)明确了第一种形态的14项指标,其中包括经纪律审查后仅给予提醒谈话、警示谈话、批评教育……通报(通报批评)、诫勉(诫勉谈话)等12项组织措施。
准确适用第一种形态,需要对诸如提醒谈话、警示谈话、诫勉谈话等措施的适用条件进行明确区分。
本文立足于现有党内法规相关规定,试图梳理出上述措施适用的界限,让第一种形态在适用上更为明晰。
在厘清各措施适用的条件时,首先需要明确界定的标准。
如果某党内法规对组织措施有明确的适用条件,而其他党内法规仅仅提及,那么优先考虑含有适用条件的党内法规的界定;如果党内法规间位阶不同,优先考虑位阶高的法规的规定;颁布实施在后的党内法规优先适用。
提醒谈话与诫勉谈话。
党内监督条例对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有明确区分,即提醒谈话适用于“发现领导干部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情形;而诫勉谈话适用于“轻微违纪问题”的情形,这一界定又与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规定的“问题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方式处理”相符合,即诫勉谈话适用的情形是构成违纪但无需追究党纪的情形。
相反,提醒谈话适用于尚未构成违纪(只是如果不予以及时阻止可能构成违纪)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的党内监督条例修改了2003年《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诫勉谈话的适用条件。
因为2003年版中规定,“发现……苗头性问题,应当……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而2003年《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又是2015年中组部制定的《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依据之一,所以《实施细则》规定,“虽不构成违纪但造成不良影响的,或者虽构成违纪但根据有关规定免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适用诫勉谈话。
国有企业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思考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四种形态”环环相扣,层层设防,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一种形态”。
本文结合公司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現状,就如何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进行探索。
标签:第一种形态;基层运用;筑牢第一道防线一、何谓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2015年9月,时任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福建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在“四种形态”中,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作为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应的是违纪苗头和倾向性的问题,是监督执纪的基础,也是关键。
因此,“第一种形态”秉持的是“治小病”“治未病”的理念,体现的是从小处着眼的方式方法,达到及时消除隐患的目的。
二、国企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责任主体不明确,表现情形亟待优化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主责单位是纪检监察部门的。
然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上级党组织特别是其主要负责人,对下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应当平时多过问、多提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持党内谈话制度,认真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
因此,“第一种形态”的实践主体应是党员所在党组织。
《公司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施办法》虽然明确规定了45种表现情形,但随着《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出台等国家政策的变更,表现情形亟待更新。
(二)实施主体心存顾虑,实施客体心有抵触实施主体思想上存在不好意思的问题,担心“红脸出汗”会破坏同志关系。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组织教育、提醒存在抵触情绪,不能正确对待组织严管。
究其根本,实施主客体对“第一种形态”认识不够。
发现小毛病,及时纠偏是对同志的爱护。
通过近年查处的腐败案件可以看出,很多违纪者都是从轻微违纪,慢慢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因此,红脸出汗、善意提醒,需要实施主体、客体正确认识和对待。
(三)发现问题能力欠缺,实践方法不够多样化《公司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施办法》明确了表情形和处置方法,实施主体可对标实践。
“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情况说明(实用版)目录1.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定义与特点2.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具体表现3.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作用与意义4.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实施策略与建议正文【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是指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通过谈话函询、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方式,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置。
这种形态具有早期干预、及时纠错、治病救人的特点,旨在防止党员领导干部的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
【具体表现】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1.谈话函询:通过与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谈话,了解其违纪情况,对其进行教育、劝诫,使其认识错误并主动改正。
2.诫勉谈话: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其作出检查,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以示警示。
3.组织处理:根据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情况,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如调整职务、降低职级、取消党内职务等。
【作用与意义】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1.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2.有利于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观念,提高党的纪律执行力。
3.有利于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4.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实施策略与建议】要充分发挥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1.完善制度规定,明确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程序。
2.加强监督检查,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置。
3.强化责任追究,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严肃处理。
4.提高谈话质量,确保谈话函询、诫勉谈话等措施取得实效。
工作经验: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现常态化管理监督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是实现标本兼治的有效路径,其中“第一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首道关口,最为关键。
近年来,XX县注重把握实践“第一种形态”,坚持挺纪在前,压实责任,找准途径,明确方法,落细落小落实,实现对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常态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牢基础。
一、较真碰硬、强化担当,层层压实日常管理监督责任用好第一种形态,党委、纪委都有责任,既不能干部一出问题,党委就“把挑子撂给纪委”,又不能纪委只埋头盯着“碗里”,不关注整体和全局。
一是党委(党组)主动担责在日常。
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主动作为,抓住日常,增强管理监督意识,看到苗头就去提醒,听到反映直接过问,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具体化。
制定县委、县直部门、乡镇、村(社区)四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清单,对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九必记”,对思想“有波动”、工作“有变动”、班子“有异动”、群众“有反映”的,党组织负责人做到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教育,使党员干部警钟长鸣,未雨绸缪,防止小苗头演化成违纪违规行为。
二是纪委担当专责在日常。
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纪委一方面要督促各级党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另一方面要聚焦“六项纪律”,实施“贴身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醒处置,认真处理党员群众信访举报及对干部苗头性问题和一般性违纪迹象的反映,及时约谈提醒,谈话函询,让干部把问题讲清楚,认识到如果不及时“刹车”后果的严重性。
仅201X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399件,谈话函询51件(次),多名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明了错误事实。
三是领导干部做好表率在日常。
领导既要带领、引导又要督导。
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强化“四个意识”,发挥表率作用,主动开展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大喝一声”“猛击一掌”。
672020.2MEC 政工之窗MODERN ENTERPRISECULTURE关于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实践与思考罗玲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2-067-02一、实践“第一种形态”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国有企业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严管与厚爱结合,增强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实践“第一种形态”的基本情况如下:(一)建章立制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纳入制度中,强化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解决,用制度推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规范化、常态化。
(二)压实责任国有企业每年与各级党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班子成员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做实“第一责任”,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职责,既抓好分管工作,又用严的纪律和规矩带好队伍。
加强责任意识教育,让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明白,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了这方面的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近年来,国有企业加强组织建设,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督促被谈话函询人员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说明。
企业纪委书记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纪检机关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基层支部组织生活会,督促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管辖的支部组织生活会上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点评,坚持从基层管起、严起,在经常、严肃、认真上见真章。
(四)拓宽发现问题渠道注重从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和网络舆情等渠道,及时掌握党员干部在遵守六大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错酿成大祸,筑牢第一道防线。
如何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是最基础的形态,也是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第一道防线”,更是保护干部的第一道“护身符”。
只有在“第一种形态”上花更大的力气,下更足的功夫,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才能有效避免党员干部从违规走向违纪、从违纪走向违法,真正体现“严管就是厚爱”。
一、深刻认识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重大意义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主要内容为: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都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犯了错误的人,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正因为如此,才更加凸显出用好“第一种形态”的极端重要性。
如何让偶然,或者一不小心而犯了错误的人改正错误、不致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春风化雨作用。
通过和风细雨、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提醒、教诲和疏导,抓早抓小,让刚刚露出错误苗头,或者犯了小错误的人认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性,从灵魂深处进行深刻反思,校正自己的“三观”,重新回到好干部队伍中。
如果发现一个干部出现了违规违纪的苗头,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时,组织上没有及时加以提醒,没有对他咬耳扯袖,没有进行函询约谈,没有进行诫勉谈话,那这个干部的胆子可能会越来越大,直至一步一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所以,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就是在一个干部的理想信念的“底线”、道德修养的“防线”、规矩纪律的“红线”还没有完全“触破”时的时候,开出的一剂最及时、最清醒、最见效的妙方良药。
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思想上进行提醒,其实也是对一个干部进行帮扶的过程。
“咬耳扯袖”是对干部的一种厚爱,既是对干部的家庭和自身前途命运负责,也是对部门和单位负责。
发现了问题不及时进行咬耳扯袖,视而不见,认为问题还不严重,或者出于感情不做善意的提醒,既是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失职,更会给部门和单位带来损失,严重者,还会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连锁反应。
纪检监察工作总结:正确运用第一种形态严把执纪监督第一道“关口”“四种形态”针对党员干部违纪犯错的不同情形对症下药,立起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立案审查四道防线,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
正确把握和运用“四种形态”,对我们纪检监察机关的执纪监督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如何正确实施“第一种形态”,做到无病常防、初病早治,既不纵容小节、养痈为患,也不一棍子打死、让犯了一点小错的干部永无翻身之日,这对我们基层党委和纪委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一线的执纪监督实践中,经过认真的思考与积极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在思想上要过好“人情关”《人民日报》曾有报道说记者在基层调研采访时,听闻有纪检干部在约谈出现苗头性问题的干部时,开场便说:“兄弟,对不住了,让我找你谈话是领导的意思”。
还有的则说:“约谈你,是上级纪委的安排,请多理解。
”这种以“领导”为托辞,搬“上级”当“救兵”的做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少数纪检干部极力撇清责任,努力装“老好人”的“障眼法”。
据有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反映,谈话中“揪住”人家的“小问题”不放,特别容易招人记恨。
他们担心“万一以后人家‘转岗’出去,给你‘穿小鞋’怎么办?”约谈提醒、谈话函询本该严肃庄重,被约谈人也只有在严肃而又紧张的谈话氛围中才能红脸出汗,达到提神醒脑,或是悬崖勒马的效果。
如果纪检干部一开始便示以软弱,一场谈话提醒就很可能变成仅仅是“喝喝茶”“聊聊天”,自然达就不到教育干部的效果了。
由此可见,“第一种形态”的实施更体现了纪检干部的担当,一定要过好人情关。
一是对同级要板得起脸子。
没有包得住的火,也没有不透风的墙。
同事们每天在一起工作,脾气秉性、大事小情,还是了解的,不光彩的事、出格的事,也是瞒不住的。
面对同志身上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党委和纪委应该切实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及时善意地提醒告诫,坦诚地指出问题,对事不对人,对人不伤人。
二是对下级要举得起尺子。
国有企业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9-07T07:43:46.532Z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9期5月上作者:林剑锋[导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四种形态”结构逐渐变化,特别是运用“第一种形态”人次数量和占比持续增长,体现出我省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做实做细监督这一基本职责。
据统计,202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共处理195.4万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133万人次,占总人次的68.1%,与往年相比,人次和占比均有提升。
2021年第一季度,“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29.4万人次,更是占到总人次的71.3%。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林剑锋党的十九大以来“四种形态”结构逐渐变化,特别是运用“第一种形态”人次数量和占比持续增长,体现出我省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做实做细监督这一基本职责。
据统计,202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共处理195.4万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133万人次,占总人次的68.1%,与往年相比,人次和占比均有提升。
2021年第一季度,“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29.4万人次,更是占到总人次的71.3%。
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基础,也是关键。
一、把握运用好“第一种形态”的要点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被写入十九大党章,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策略,其内涵不断发展,运用更加成熟,作用日益凸显。
如何运用好“第一种形态”,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一)让监督提前。
“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猎狐外无空白、巡视内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大力构建不敢腐的体制机制上精准发力,尤其是发挥了执纪监督“四种形态”中的第二、三、四种形态的震慑作用。
面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浪潮,国有企业不仅要发挥好后三种形态在监督执纪中的作用,更加需要的是要提升善于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能力,主动将监督工作做在前面,做到宽严相济、精准科学,实现“惩治极少数”与“管住大多数”的有机结合,为党员干部构建起不能腐,最终不想腐的良好机制。
某县纪委实践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调研报告某县纪委实践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强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深化,下功夫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使批评教育成为常态,关口前移、防患未然,筑牢防止党员干部犯错误的第一道防线。
为全面分析^p 研判我县纪检监察机关实践运用“第一种形态”情况,日前,县纪委组成专门调研组,对全县实践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情况进行了调研,力求精准发现分析^p 问题,切实用好用活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
一、实践运用“第一种形态”的基本情况20__年以来,__县纪委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积极推动“第一种形态”的实践运用,突出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构建领导机制。
党章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党的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
对此,县委把用好第一种形态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列入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主要内容,在年初县委主要领导与各镇街、县直部门签订的《 20__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中进一步细化和量化。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__县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践运用细则》《__县推进“第一种形态”运用实施意见》,明确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推动党委实践运用“第一种形态”,层层传导压力。
二是构建发现机制。
县党政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进行走访了解,督促联系部门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职责,实践运用“第一种形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加强对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挂钩联系点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县纪委,加强对纪律执行的监督检查,拓宽问题线索渠道,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第一种形态”六种方式运用不均衡,形式不规范。
文 李光杭州2018.140PARTY BUILDING 党建近期,杭州市委出台《关于各级党组织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从严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干部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
对于全市各级党组织来说,《意见》明确了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适用范围,实施的措施及程序等具体问题,有助于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以前涉及党风廉政问题一般都是纪委找谈话,现在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主谈,频次也多了。
”这几年的变化,令不少杭州党员干部感受深刻。
为抓早抓小,防止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怪象,党的十八以来,纪委“三转”聚焦主业之后,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管住纪律”上来。
在杭州,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抓早抓小,将监督执纪的关口前移,运用教育提醒、谈话函询等手段,让处在违纪边缘的同志受到教育和警醒,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红脸”“出汗”以及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比例大幅提高。
据统计,2017年1~8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处理4641人次,从比例看,“第一种形态”3297人次,占71.0%。
2016年10月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党委必须抓党建、抓党风,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要真正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做到动辄则咎、抓早抓小,不仅需纪委发力,还要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对管理的党员干部及时掌握动态,在没有触及纪律高压线时就及时“红脸出汗”,严把第一道关口。
新出台的党内法规为各级党组织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供了依据。
在杭州,市委常委会以上率下,定期开展政治生态研判,专题部署贯彻落实“四种形态”工作要求。
四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有哪些方式
落实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方式主要有八种:
警示提醒、告诫约谈、主体责任人谈话、民主生活会、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党内通报批评。
第一种形态的八种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党内监督要运用“四种形态”,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尤为重要,对此,基层纪委要把握运用好第一种形态的以下几种方式。
“四种形态”:
第一种: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第二种: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
第三种: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
第四种: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
大学委员会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学校基层延伸,促进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常态化、规范化,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充分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中共x大学委员会贯彻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学校各级党组织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做好分管领域的“第一种形态”运用。
第四条适用对象包括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
对非党员参照执行。
第二章工作方式和适用情形第五条工作方式包括谈心谈话、廉政约谈、提醒谈话、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召开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批评帮助、通报批评、诫勉谈话,以及谈话函询和“面对面”初步核实等措施。
上述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运用“第一种形态”:(一)对领导干部以及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需及时提醒、警示的;(二)个人在思想、作风、纪律、履职等方面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三)个人存在轻微违纪违规行为,尚不足以给予纪律处分,但需要给予提醒警示、批评教育、责令改正等处理的;(四)在巡视巡察、专项检查、干部监督等工作中发现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不力、不到位等问题的;(五)问题线索笼统、模糊,不具有可查性,需向本人谈话函询的;(六)在对问题线索进行初步核实过程中,需与本人谈话核实的;(七)其他需要运用“第一种形态”情形的。
第三章审批程序和实施主体第七条经常开展谈心谈话。
书记、校(院)长保持经常性谈心谈话,校、院两级党委书记每年与班子成员应进行两次以上谈心谈话,经常与下属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谈心谈话;校党委其他常委每年与分管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两次以上谈心谈话;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与班子成员、主管等进行两次以上谈心谈话;各单位及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与教职员工谈心谈话,做到全覆盖。
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运用与思考赵飞摘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新形势下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创新,也是指导监督执纪工作实践的方法论。
“四种形态”环环相扣,层层设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其中最难的是第一种形态,最关键的也是第一种形态,强化第一种形态的运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筑牢防止党员干部犯错误的第一道防线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监督执纪;遏制腐败;基层运用一、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强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十九大报告的重要论述,充分说明了掌握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重要性。
1. 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和厚爱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从党的历史和从严治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监督执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
“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是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内容表述,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严管与厚爱,强调的是日常管理和监督,要求从小处抓起、从日常抓起,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2. 可以有效防止“好同志”蜕变成“阶下囚”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
只有运用好第一种形态,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早教育、早警示、早纠正,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初发之时,消除在萌芽状态,才能真正实现管住大多数的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挽救干部,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防止“小过”、“小错”继续向后三种形态演变,能够有效遏制腐败增量,更好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3.有助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第一种形态做的是日常基础性工作。
干部的教育管理,打基础、利长远,体现在事事时时处处。
通过多种形式的谈心提醒,严肃的组织生活、有“辣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关系到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第一种形态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要常抓不懈。
浅析军工单位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运用摘要:本文围绕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分析运用“第一种形态”在军工单位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军工单位在运用“第一种形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明确运用“第一种形态”责任主体,明确适用情形等要素,使之做到抓早抓小,抓“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对推动军工单位监督执纪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军工单位四种形态第一种形态重要性思考一、“第一种形态”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重要意义1942年,毛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第一种形态”就是这一方针的延伸化、具体化。
(一)运用“第一种形态”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无数案例表明,从“好同志”到“阶下囚”绝不是一两天的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在改变的初期,肯定有过惶恐、后怕等心路历程,这个时期,如果有人能对其“咬咬耳朵”,或者“大喝一声”,甚至“猛击一掌”,那么结果就会不一样。
因此“第一种形态”在“四种形态”中,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将发挥出最基础、最有效的作用。
(二)运用“第一种形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
其言关键,“第一种形态”中是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这一连串的动作和状态,生动形象,含义清晰,包含着丰富的治党经验,闪烁着智慧之光。
运用“第一种形态”既有直截了当而又不面折人过的提醒,又有猛击一掌而又不重创致伤的告诫,还有严肃严厉而又不失善意的批评,是防止“小过”、“小错”继续向后三种形态演变的良策。
二、军工单位运用“第一种形态”的现状、存在问题(一)军工单位人员特点及其对“第一种形态”的认识军工单位技术人员比例高,平均学历高,相比其他国有企业等有其独特的地方,总结起来有三点:一是单位成员知识分子较多,所占比例较高。
二是单位成员多具有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但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相对较弱,对党建基础知识、理论等重视程度不够,认识理解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