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运用
- 格式:ppt
- 大小:385.50 KB
- 文档页数:27
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运用情况授课讲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将要向大家授课的主题是“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
运用情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是我们党纪处分的起步形式,也是
治理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监督执
纪第一种形态,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确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监督
执纪第一种形态,简称“警示教育”,是指以纪律警示为主体,兼顾
教育引导的一种纪律处分形态。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及时发现和纠正党
员党性观念和行为上的不正之处,从而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严守党纪,强化党性修养,提高工作水平和道德品质。
其次,我们要了解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运用原则。首先是坚持
问题导向原则,即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警示教育引
导党员干部自觉认识问题、改正问题、改进工作。其次是坚持依规和
激情并重原则,即在警示教育中要既依据党纪法规进行处理,又注重
痛改前非、激发激情,让警示教育更具教育性和感染力。最后是坚持
严肃和人性相统一原则,即在处理过程中要严肃对待纪律违法行为,
同时也要关心、理解、帮助被处理者,避免产生过度惩罚和伤害。
第三,我们要了解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运用案例。近年来,我
国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对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运用
有一些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在某地区有位党员干部因个人
行为不规范被给予警示教育处分,在接受警示教育后,该干部深刻反
思自己的行为,自觉改正,并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进取和优良作风,
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认可,事后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
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建议书
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是党纪处分的最轻形式,通常包括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等。在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了解违纪情况,包括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影响等,确保对违纪行为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要遵循党纪党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在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时符合相关规定,不得随意扩大处分范围。
此外,要注重与被处分对象的沟通和教育,针对违纪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其认识错误,悔过自新,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另外,要注意程序的合法性,包括对违纪行为的调查取证、听取被处分对象的申辩等程序,确保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决定合法合规。
最后,要及时跟进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监督被处分对象是否认识错误、改正行为,确保监督执纪的效果。
总之,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时,需要全面考虑违纪情况、遵循相关规定、重视教育和程序合法性,并加强执行的监督,确保党纪处分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工作经验: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现常态化管理监督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是实现标本兼治的有效路径,其中“第一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首道关口,最为关键。近年来,XX县注重把握实践“第一种形态”,坚持挺纪在前,压实责任,找准途径,明确方法,落细落小落实,实现对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常态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牢基础。
一、较真碰硬、强化担当,层层压实日常管理监督责任
用好第一种形态,党委、纪委都有责任,既不能干部一出问题,党委就“把挑子撂给纪委”,又不能纪委只埋头盯着“碗里”,不关注整体和全局。
一是党委(党组)主动担责在日常。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主动作为,抓住日常,增强管理监督意识,看到苗头就去提醒,听到反映直接过问,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具体化。制定县委、县直部门、乡镇、村(社区)四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清单,对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九必记”,对思想“有波动”、工作“有变动”、班子“有异动”、群众“有反映”的,党组织负责人做到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教育,使党员干部警钟长鸣,未雨绸缪,防止小苗头演化成违纪违规行为。
二是纪委担当专责在日常。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纪委一方面要督促各级党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另一方面要聚焦“六项纪律”,实施“贴身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醒处置,认真处理党员群众信访举报及对干部苗头性问题和一般性违纪迹象的反映,及时约谈提醒,谈话函询,让干部把问题讲清
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在国有企业的
运用与实践
摘要: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就必须加
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是
教育管理党员干部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要
制定制度,明确要求,规定适用情形与方式、审核批准程序等,充分发挥“第一种形态”红脸出汗作用,推动国有企业
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国有企业
引言
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是教育管理党员干部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制定制度,明确运
用“第一种形态”的具体要求,规定适用情形与方式、审核
批准程序等,充分发挥“第一种形态”红脸出汗作用,加强
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苗头性、倾向
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提出
2015年9月,时任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福建调研并主
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对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
处分条例的意见建议。王岐山强调,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
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
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其
中第七条对“四种形态”重新进行了定义,将“第一种形态”明确为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
出出汗”成为常态。
二、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意义
良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在“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强调“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就是发挥“治未病”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是极少数。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理论创新和关键举措,彰显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过程中,基层党支部应该主动作为、积极行动,让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基层党支部落地生根、发挥作用。要结合党支部自身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尤其要落实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使党的每一个细胞都释放出监督执纪无处不在的强大威慑力、感召力和战斗力。笔者结合支部工作实际以及纪检委员工作职责,就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在基层党支部实践运用的情况,谈谈看法和认识。
基层党支部正确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意义
在基层党支部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是落实“两个责任”的必然要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支部同样肩负着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任务,支部书记要落实好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纪检委员和党风廉政监督员要履行好监督责任。从这个角度讲,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与“两个责任”落实到目标上高度一致,都是为了教育和监督党员,加强
党的建设。同时,基层党支部就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运用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检验基层党支部“两个责任”的意识浓不浓、机构全不全、措施行不行。如果基层党支部能够将“两个责任”抓实,党员认识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就会畅通无阻、顺利推行。反之,如果基层党支部只有书记没有纪检委员,只抓业务不抓党建,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无法有效开展,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就会流于形式。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党支部做了一些尝试,支委会配置齐全,其中纪检委员由党支部副书记、副局长担任,强化了教育监督党员的权威性。同时根据驻委纪检组统一部署,党支部纪检委员兼任局内党风廉政监督员,明确党支部党的纪律建设工作不仅需要向支委会以及全体党员负责,还要向驻委纪检组负责,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在党支部有效落地,也为党支部“两个责任”深入实践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支撑。
工作总结: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主要措施的适用条件
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要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2016年12月中央纪委下发的《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统计指标体系(试行)》(简称《指标体系》)明确了第一种形态的14项指标,其中包括经纪律审查后仅给予提醒谈话、警示谈话、批评教育……通报(通报批评)、诫勉(诫勉谈话)等12项组织措施。准确适用第一种形态,需要对诸如提醒谈话、警示谈话、诫勉谈话等措施的适用条件进行明确区分。本文立足于现有党内法规相关规定,试图梳理出上述措施适用的界限,让第一种形态在适用上更为明晰。
在厘清各措施适用的条件时,首先需要明确界定的标准。如果某党内法规对组织措施有明确的适用条件,而其他党内法规仅仅提及,那么优先考虑含有适用条件的党内法规的界定;如果党内法规间位阶不同,优先考虑位阶高的法规的规定;颁布实施在后的党内法规优先适用。
提醒谈话与诫勉谈话。党内监督条例对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有明确区分,即提醒谈话适用于“发现领导干部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情形;而诫勉谈话适用于“轻微违纪问题”的情形,这一界定又与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规定的“问题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方式处理”相符
合,即诫勉谈话适用的情形是构成违纪但无需追究党纪的情形。相反,提醒谈话适用于尚未构成违纪(只是如果不予以及时阻止可能构成违纪)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的党内监督条例修改了2003年《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诫勉谈话的适用条件。因为2003年版中规定,“发现……苗头性问题,应当……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而2003年《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又是2015年中组部制定的《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依据之一,所以《实施细则》规定,“虽不构成违纪但造成不良影响的,或者虽构成违纪但根据有关规定免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适用诫勉谈话。由此,《实施细则》中有关诫勉谈话的适用条件应根据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进行相应修改,方能一致。
国有企业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思考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四种形态”环环相扣,层层设防,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一种形态”。本文结合公司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現状,就如何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进行探索。
标签:第一种形态;基层运用;筑牢第一道防线
一、何谓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
2015年9月,时任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福建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四种形态”中,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作为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应的是违纪苗头和倾向性的问题,是监督执纪的基础,也是关键。因此,“第一种形态”秉持的是“治小病”“治未病”的理念,体现的是从小处着眼的方式方法,达到及时消除隐患的目的。
二、国企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责任主体不明确,表现情形亟待优化
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
的主责单位是纪检监察部门的。然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上级党组织特别是其主要负责人,对下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应当平时多过问、多提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持党内谈话制度,认真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因此,“第一种形态”的实践主体应是党员所在党组织。
《公司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施办法》虽然明确规定了45种表现情形,但随着《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出台等国家政策的变更,表现情形亟待更新。
(二)实施主体心存顾虑,实施客体心有抵触
实施主体思想上存在不好意思的问题,担心“红脸出汗”会破坏同志关系。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组织教育、提醒存在抵触情绪,不能正确对待组织严管。
“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情况说明
摘要:
一、监督执纪的背景和重要性
二、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定义和特点
三、实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四、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五、对未来监督执纪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正文:
在我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监督执纪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预防和纠正违纪违法行为具有显著效果。本文将对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是指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中,对党员干部进行的一种常态化的、及时的、适度的监督和纪律教育。其主要特点是:教育为主,惩处为辅;预防为主,查处为辅;注重平时,抓早抓小。通过开展第一种形态的监督执纪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问题恶化,确保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党的政策的贯彻执行。
实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开展谈话提醒、函询核实、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等。这些措施既可以让党员干部在平时就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又可以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维护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党员干部通过第
一种形态的监督执纪,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约束,有效地防止了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党组织对监督执纪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党员干部对第一种形态的监督执纪存在抵触心理等。
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监督执纪工作,尤其是第一种形态的实施。
“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情况说明
(实用版)
目录
1.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定义与特点
2.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具体表现
3.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作用与意义
4.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正文
【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
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是指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通过谈话函询、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方式,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置。这种形态具有早期干预、及时纠错、治病救人的特点,旨在防止党员领导干部的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
【具体表现】
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谈话函询:通过与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谈话,了解其违纪情况,对其进行教育、劝诫,使其认识错误并主动改正。
2.诫勉谈话: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其作出检查,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以示警示。
3.组织处理:根据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情况,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如调整职务、降低职级、取消党内职务等。
【作用与意义】
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具有重要作
用与意义:
1.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2.有利于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观念,提高党的纪律执行力。
3.有利于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4.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实施策略与建议】
要充分发挥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完善制度规定,明确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程序。
纪检监察工作心得:科学运用“四种形态”提升监督执纪水平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部署,是管党治党的重大创新,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遵循。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必须深刻认识到,运用“四种形态”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具体化,绝不意味着反腐败到了拐点,绝不意味着惩治腐败力度要减弱,绝不意味着惩治工作要停下来、减轻了、不办了,而是任务更重了、范围更广了、要求更严了、标准更高了,要把握关键、落细落小,推动“四种形态”成为监督执纪主路径,不断提升监督执纪能力水平。
一、运用第一种形态,关键在于咬耳扯袖、红脸出汗
第一种形态指出:“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在这一形态中,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最为关键,它既是一个重要责任,又是一个重要方法,还是一个重要措施。扣住这个关键,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要抓:
主体责任要抓实。要让党委(党组)及其主要负责人,在推动党内关系正常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当主体、担主责、唱主角,尤其是要把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列入主体责任清单,作为“第一责任人”职责的重要方面、责任制检查的重要内容、主体责任报告的重中之重,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制度规范要抓紧。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面对的是整个党员干部队伍,基数大、类型多,要实现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常态化,必须抓紧健全完善谈话提醒的规范化
制度,坚决防止一谈了之、谈而不核、以谈代查,而是每一次谈话都要形成签字背书的书面材料,进而跟踪问效、督促检查。
67
2020.2MEC 政工之窗
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
关于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实践与思考
罗玲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2-067-02
一、实践“第一种形态”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有企业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严管与厚爱结合,增强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当前,国有企业实践“第一种形态”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建章立制
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纳入制度中,强化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解决,用制度推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规范化、常态化。
(二)压实责任
国有企业每年与各级党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班子成员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做实“第一责任”,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职责,既抓好分管工作,又用严的纪律和规矩带好队伍。加强责任意识教育,让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明白,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了这方面的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近年来,国有企业加强组织建设,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督促被谈话函询人员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说明。企业纪委书记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纪检机关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基层支部组织生活会,督促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管辖的支部组织生活会上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点评,坚持从基层管起、严起,在经常、严肃、认真上见真章。
如何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是最基础的形态,也是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第一道防线”,更是保护干部的第一道“护身符”。只有在“第一种形态”上花更大的力气,下更足的功夫,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才能有效避免党员干部从违规走向违纪、从违纪走向违法,真正体现“严管就是厚爱”。
一、深刻认识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重大意义
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主要内容为: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都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犯了错误的人,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正因为如此,才更加凸显出用好“第一种形态”的极端重要性。
如何让偶然,或者一不小心而犯了错误的人改正错误、不致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春风化雨作用。通过和风细雨、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提醒、教诲和疏导,抓早抓小,让刚刚露出错误苗头,或者犯了小错误的人认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性,从灵魂深处进行深刻反思,校正自己的“三观”,重新回到好干部队伍中。如果发现一个干部出现了违
规违纪的苗头,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时,组织上没有及时加以提醒,没有对他咬耳扯袖,没有进行函询约谈,没有进行诫勉谈话,那这个干部的胆子可能会越来越大,直至一步一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所以,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就是在一个干部的理想信念的“底线”、道德修养的“防线”、规矩纪律的“红线”还没有完全“触破”时的时候,开出的一剂最及时、最清醒、最见效的妙方良药。
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运用与思考赵飞
摘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新形势下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忠诚履行党
章赋予的神圣职责,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创新,也是指导监督执纪工作实践的方法论。“四种形态”环环相扣,层层设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其中最难的是第一种
形态,最关键的也是第一种形态,强化第一种形态的运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筑牢防止党员干部犯错误的第一道防线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监督执纪;遏制腐败;基层运用
一、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强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十九大报告的重要论述,充分说明了掌握运用好
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重要性。
1. 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和厚爱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从党的历史和从严治党
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监督执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是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内容表述,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严管与厚爱,强调的是日常管理和监督,要求从小处抓起、从日常抓起,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2. 可以有效防止“好同志”蜕变成“阶下囚”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只有运用好第一种形态,真正把纪
律挺在前面,早教育、早警示、早纠正,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初发之时,
消除在萌芽状态,才能真正实现管住大多数的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
工作经验: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现常态化管理监督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是实现标本兼治的有效路径,其中“第一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首道关口,最为关键。近年来,XX县注重把握实践“第一种形态”,坚持挺纪在前,压实责任,找准途径,明确方法,落细落小落实,实现对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常态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牢基础。
一、较真碰硬、强化担当,层层压实日常管理监督责任
用好第一种形态,党委、纪委都有责任,既不能干部一出问题,党委就“把挑子撂给纪委”,又不能纪委只埋头盯着“碗里”,不关注整体和全局。
一是党委(党组)主动担责在日常。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主动作为,抓住日常,增强管理监督意识,看到苗头就去提醒,听到反映直接过问,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具体化。制定县委、县直部门、乡镇、村(社区)四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清单,对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九必记”,对思想“有波动”、工作“有变动”、班子“有异动”、群众“有反映”的,党组织负责人做到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教育,使党员干部警钟长鸣,未雨绸缪,防止小苗头演化成违纪违规行为。
二是纪委担当专责在日常。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纪委一方面要督促各级党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另一方面要聚焦“六项纪律”,实施“贴身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醒处置,认真处理党员群众信访举报及对干部苗头性问题和一般性违纪迹象的反映,及时约谈提醒,谈话函询,让干部把问题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