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课改正弦余弦第5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正弦和余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正弦和余弦;2.正弦和余弦的综合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经过探索,引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是什么?2.正弦和余弦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复习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解:根据题意(如图)可知,∠BOD=60°,OB=OA =OD=2.5 m ,∠AOD =1/2×60°=30°,∴OC=OD ·cos30°=2.5×≈2.165(m). ∴AC =2.5-2.165≈0.34(m).所以,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约为0.34 m.【教学说明】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求下列式子的值.2.在Rt △ABC 中, ∠C=90°,BC=6, sinA=3/5,求cosA.3.如图,在Rt △ABC 中,∠C=90°,cosA =12/13,AC =10,AB 等于多少?sinB 呢?24.已知: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求证:BC2=AB·BD.(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解:在Rt△ABC中,sinA=BC/AB,在Rt△BCD中,cosB=BD/BC根据上题中的结论,可知:在Rt△ABC中,sinA=cosB,BC/AB=BD/BC即:BC2=AB·BD.【教学说明】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1”中第9、10 题.教学反思传统教学存在弊端,同时也具有不合理的元素,因此,我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通过情景引导,使学生学会应用知识,通过探究,将学生引向知识深处,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如何给予每个学生以发展平台,这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的.。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5《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1.5节《三角函数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正弦、余弦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对正弦、余弦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弦、余弦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三角函数的运用。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2.准备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公式。
3.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高度、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公式,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案例,讲解如何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函数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学生对三角函数应用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三角函数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工程、物理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最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概念、角的弧度制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角的弧度制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并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推导出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正弦和余弦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推导出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通过数学软件和计算器,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验证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音乐乐谱中的音符、建筑设计中的角度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推导出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正弦和余弦》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正弦和余弦的定义,理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锐角三角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和性质,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深入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验、推理、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正弦和余弦的图象,通过实验和推理,引导学生探究正弦和余弦的定义。
3.性质探讨与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究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六章解直角三角形26.1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正弦和余弦【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弦、余弦的概念。
2.会根据边长求出正弦、余弦值。
【过程与方法】了解有关正弦、余弦的概念,让学生们会根据边长进行正弦、余弦的求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理解正弦、余弦的概念。
会根据边长求出正弦、余弦值。
多媒体课件.(课件展示问题)观察两个不同大小的三角板,当角是30°、45°、60°时,它们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有什么规律?谈谈你的看法.【教学说明】学生讨论计算出最终得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所学的平均数.从而引出算术平均数。
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正弦和余弦的定义1.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B的正弦与余弦分别是哪两边的比值?(2)由a<c,b<c,说一说sin A和cos A的值与“1”的关系.【讨论结论】(1)∠B的正弦是ACAB =bc,∠B的余弦是BCAB=ac(2)sin A<1,cos A<1,sin2A+cos2A=1小结:1.在Rt△ABC中,∠C=90°.锐角A的对边和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定值.∠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 A.即sinA=∠A的对边斜边=ac.2.∠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 A,即cos A=∠A的邻边斜边=bc.2.如图所示,在Rt△AB1C1和Rt△AB2C2中,∠C1=∠C2=90°.(1)Rt△AB1C1与Rt△AB2C2之间有什么关系?(2)B1C1AB1与B2C2AB2、AC1AB1与AC2AB2之间各有什么关系?(3)过射线AB1上任取一点B3,过B3作B3C3⊥AC1,垂足为C3,则B1C1AB1与B3C3AB3、AC3AB3与AC1AB1之间有什么关系?(4)根据以上思考,你得到什么结论?【讨论结论】(1)Rt△AB1C1∽Rt△AB2C2(2)B1C1AB1=B2C2AB2,AC1AB1=AC2AB2(3)B1C1AB1=B3C3AB3,AC3AB3=AC1AB1(4)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不变的【归纳结论】1.在Rt△ABC中,∠C=90°.锐角A的对边和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定值.∠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 A.即sinA=∠A的对边斜边=ac.2.∠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 A,即cosA=∠A的邻边斜边=bc.3.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确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确定的.探究2 三角函数(1)当锐角α的大小变化时,sin α,cos α,tan α是否变化?(2)对于锐角α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 α,cos α和tan α是否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3)sin α,cos α和tan α是不是α的函数?小结:我们把锐角α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为α的三角函数.为方便起见,今后将(sinα)2,(cosα)2,(tanα)2分别记作sin2α,cos2α,tan2α.【思考结论】(1)正弦、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2)sin 30°=cos 60°,sin 60°=cos 30°,sin 45°=cos 45°,由此可知sin α=cos(90°-α),cos α=sin (90°-α).(3)0<sin A<1,0<cos A<1.【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回顾.学习导入新知。
4.1正弦与余弦(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弦的概念;2.能根据正弦的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锐角正弦的推导,理解正弦的概念,进而会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一个锐角固定时其正弦值也是一个定值这一事实,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弦的概念。
2.难点:理解一个锐角固定时其正弦值也是一个定值。
三、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99—P10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1)在有一个锐角为α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α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________。
(2)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α的______与_______的比值叫做∠α的正弦,记作________,即________=斜边的对边α∠(3)①在一个锐角为α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角α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为什么?②sinα的取值范围是怎样的?(4)在∆ABC中,∠C=90°,AC=6,BC=8,则sinB=______(5)在∆ABC中,∠C=90°,BC=4,sinA= 32,则AB=______。
二)自主探究1.做一做问题: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C=90°,∠A=30°,BC=35m,求AB 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AB=2BC=70m,也就是说,需要准备70m长的水管.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12A BCAB∠==的对边斜边21若将30°换成45°又如何?如图,任意画一个Rt △ABC ,使∠C =90°,∠A =45°,计算∠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ABBC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综上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 =90°,当∠A =30°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是一个固定值;当∠A =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22,也是一个固定值.2.探究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在图中,由于∠C =∠C '=90°,∠A =∠A '=α,所以Rt △ABC ∽Rt △A 'B 'C '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3.结论如图,在Rt △ABC 中,∠C =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sine ),记住sin A 即锐角A 的取值范围是怎样的? .10,0<<∴<<c a c a 即0<sinA<1注意:1、sinA 不是 sin 与A 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2、正弦的三种表示方式:sinA 、sin56°、sin ∠DEF3、sinA 是线段之间的一个比值;sinA 没有单位。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性质。
正弦和余弦是三角函数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为后续学习正切函数及其他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大部分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但是,对于正弦和余弦这两个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的图形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研究三角函数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其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形演示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初中阶段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引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性质;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正弦和余弦的内在联系,总结性质;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其联系;5.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性质;7.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弦: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余弦: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正弦和余弦》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定义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为后续的三角函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弦和余弦的定义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来深入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定义方法。
2.能够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其定义方法。
2.难点:正弦和余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
4.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正弦和余弦的定义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正弦和余弦的定义课件,以便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实际问题:准备一些与正弦和余弦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正弦和余弦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正弦和余弦的定义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正弦和余弦》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中的重要知识,也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正弦和余弦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锐角三角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性质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难点:正弦和余弦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它们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弦和余弦的知识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总结提高:对正弦和余弦的性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弦: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余弦: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1)周期性(2)奇偶性(3)单调性(1)解决实际问题(2)推导其他三角函数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
堡面前中学九年级数学课改正弦余弦(5)导学案
时间班级姓名等级
学习目的:1、经历sin50°的求值过程,了解求正弦值和余弦的两种方法。
2、会熟练运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以及由正、余弦的
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3、经历探索锐角正弦值、余弦值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意识。
重点:熟练运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正、余弦值和由正、余弦的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难点:求相应锐角时的按键顺序。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展示、交流。
一.如何求出sin50°的值?
1.画直角三角形法:
2、利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操作方法:1.按MOOE两次当出现Deg时按1,然后按sin或cos,按每一个
度数后再按第四排第二个“。
,,,”键,最后按=键即可。
2.完成P105页1题
3.求下列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精确0.0001)
(1)35°= (2)68°= (3)88°= (4)9°= (5)30°18′= (6)76°10′= (7)9°38′= (8)81°53′=
二、自主学习:
1.如图所示,某登山运动员沿与地面成30°18′的山坡走了80m,那么他上升了多少m?(精确到1m)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230°-sin230°(2)cos245°-sin245°
(3)sin60°cos45°-cos60°sin45°(4)2 cos230°-1
(5)2 cos245°-1 (6)2 cos260°-1
(7)cos60°cos45°+sin60°sin45° (8)cos45°cos45°-sin45°sin30°
三、合作提高:
1.设α是任意一锐角,求证:sin 2α+cos 2α=1.
2.设α是锐角,且sin α=
53,求cos α的值。
4. 设α是锐角,且cos α=13
5,求sin α的值
5. 一艘帆船从西向东航行到 B 处时,灯塔A 在船的正北方向,帆船从B 处继续向正东方
向航行3250m 到达C 处,此时灯塔A 在船的北偏西73º59′的方向.试问:C 处和灯塔A 的距离约等于多少米?(精确到1m )
四、拓展提高:
1.如图,一水渠的横断面成等腰梯形,渠深1.8m ,一腰与渠底所成的内角为140°,求一腰
的长(精确到0.1m )。
2.上题如果渠底宽为1m ,那么渠口宽是多少米(精确到0.1m )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