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4.42 KB
- 文档页数:5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共10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一):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集及答案并带有详解要准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注释1. 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2.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3.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4.患:祸患,灾难.5. 辟:同“避”,躲避.6.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7.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8.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9.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10. 非独:不单,不仅.11. 勿丧:不丢掉.12.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13.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14. 蹴cù:用脚踢.15.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16.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种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高位的俸禄.钟,古代的量器,六斛四升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翻译成如果.辩,同“辨”,辨别.17. 何加:(有)什么益处.18.奉:侍奉.19.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21.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从前.22. 已:放弃,停止.23. 本心:天性,天良.24.是故:所以25.能:保持26舍生而取义者也:而,表并列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什么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坚持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如果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走投无路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万钟俸禄);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万钟俸禄);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万钟俸禄).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天良.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接着,作者又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一箪食,一豆羹”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二、问题研究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前面已讲过,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还是比较恰切的.练习说明一、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此题意在让学生注意本文的结构与思路,从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参见“课文研讨”中之“问题研究”.不过若有的学生坚持认为是“舍生而取义”,并能说出一定的理由,也没必要坚持让他放弃自己的意见.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1.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与,给.2.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3.于,介词.表示比较.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4.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此题意在让学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对《孟子》散文艺术特色有粗浅的体会.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即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教学建议一、孟子的文章语言自然流畅,善用排比句式,节奏感强,富有气势,适合朗读、背诵.可以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字词句后,让学生自己大致疏通文意并熟读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后,列出结构提纲,再背诵全文.二、对于文中的重要概念,如“义”“本心”等,既要基本理解它们的主要意思,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主要采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切忌只停留在概念上、书本中.一、通假字1.辟:“避”,躲避2.辩:“辨”,辨别3.得:“德”,感激4.与:“欤”,吗5.乡:“向”,从前二、一词多义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蹴尔而与之:给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2.而①修饰:蹴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笑而应曰杂然而前陈者②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练习题(二): 求《鱼我所欲也》的习题鱼我所欲也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箪_______ 羹_______ 蹴_______ 屑_______2.写出下列加粗字的不同含义.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1)故不为苟得也(2)所患有所不辟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4)贤者能勿丧也.(5)蹴尔而与之(6)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8)此之谓失其本心.4.翻译下列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默写填空.(1)鱼,________,熊掌,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2)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综合练习6.这篇文章以“鱼”和“熊掌”比喻,想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这一问题,孟子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哪句话可概括全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从文中得到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12.课文中运用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搜集你以前学过的这样的句子.13.你过去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哪一次对你影响最大,从中你总结出了什么经验教训.参考答案1.dān、gēng、cù、xiè2.(1)通“欤”,语气词,给.(2)连词表顺承;但是.(3)比;对.(4)这样的;这.3.略4.(1)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拥有,为了坚持正义而放弃生命.(2)并不是只有贤能的人有这种相法,人人都会有,贤能的人不遗失罢了.(3)吆喝着给他吃,走路的人也不接受.用脚践踏了给他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4)从前宁可死了也不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去做了.5.略 6.人生在关键时候应如何做出选择.7.不能失其本心.8.“乡为身死而不受……失其本心” 9.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10.生,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11.略 12.略 13.略鱼我所欲也练习题(三): 鱼我所欲也习题的答案啊,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①道理举例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四):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中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过零丁洋》中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它们共同的追求是什么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鱼我所欲也练习题(五): 鱼我所欲也练习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问题:1.文中的四组反义词是2.四书五经是指什么3.请你举出两个”舍生取义”的典型事例.4.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5.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谁能帮我回答啊谁先答且答得好优先选取,如果后面有答得更好的,就选后面的作为最佳答案【鱼我所欲也练习题】近义词是:生和死;取和舍;欲和恶;苟得和不辟四书是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 :《诗》《书》《礼》《春秋》《易经》”舍生取义”的典型事例:1>维新运动中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舍生取义.并留下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两胆照昆仑".2>抗日战中的刘胡兰,她的故事不用多说,大家都清楚.一句"怕死就不当共产党"是多么豪迈.我对”舍生取义的理解就司马迁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对于亚圣所说的"义"字,我个人认为,在他所处的战国时代,是一种节操,也是一种狭隘的思想,比如忠君思想,像后来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义”字贯穿始终,遵刘贬曹,桃源结义的兄弟义气,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忠义等等.知识有限,只能帮助这么多,建议你以后要加强阅读.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六): 鱼我所欲也的练习题,.直接切入正题,别废话哈1.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札记檀弓》中说:“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同1、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活得应该有尊严,有起码的道德底线,人不应因为追求某些利益而出卖自己的人格,不能为利而失大义.人生道路上,人应识大体、明大理,有些选择其实是没有选择,那就是始终能把握做人的根本.2、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意思相同.愿对你有所帮助!鱼我所欲也练习题(七):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1.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2.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你能想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以及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吗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事迹.第一题: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第二题:舍生取义诗句: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3)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鱼我所欲也练习题】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八):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一道作者提出“鱼和熊掌”与“一箪食”“一豆羹”的用意分别为什么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很自然地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以不食“一箪食,一豆羹”为事实,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同时作为下文对比论证(“乡”与“今”的对比)的正例出现.鱼我所欲也练习题(九): 鱼我所欲也习题的答案啊,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①道理举例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十): 鱼我所欲也习题求解!1.为什么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为什么有灾祸不能躲避2.“贤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什么1.为什么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为什么有的灾祸不能躲避答:因为苟且偷生的事往往违背道义,如果背弃信义去做,就会为人所唾弃. 因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义.2 “贤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什么答:能否固守道义.贤者能坚持操守,勿丧失.。
第9课《鱼我所欲也》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踩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证正题做好了铺垫。
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第9课《鱼我所欲也》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一箪食(dān)乞人不屑也(xuè)B. 蹴尔而与之(jiù)二者不可得兼(jiān)C. 贤者能勿丧耳(sāng)故不为苟得也(gǒu)D. 行道之人弗受(fú)所恶有甚于死者(wù)2.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一箪食,一豆羹B.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C.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D.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呼尔而与之B.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 行道之人弗受D.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蹴尔而与之(一起)B.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C.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D.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5.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文中的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6.用课文《鱼我所欲也》的原句填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7.《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苟.得(gǒu) 一豆羹.(gēng) 乞人不屑.(xiāo)B.所恶.(è) 一箪.食(dān) 蹴.尔而与之(cù)C.妻妾.(qiè) 乡.为身死(xiāng) 弗.得则死(fú)D.穷乏.(fá) 有所不辟.(bì) 二者不可得兼.(jiān)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所欲有甚于/生者C.此之谓/失其本心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D.是亦不可以已乎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B.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C.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5.用课文原文填空。
(1)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2)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 , ”。
(4)《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二、综合性学习6.某班开展了以“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200字左右。
【材料一】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国富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2019年2月19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直播,杜国富等11人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9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一箪食(dān)苟得(gǒu)B. 一豆羹(gēng)不屑(xiè)C. 弗得(fú)蹴尔而与之(cù)D. 勿丧(wù)死亦我所恶(è)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 此之谓/失其本心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下列各项中,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B. 乡为身死而不受(家乡)C. 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4. 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排比)B.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比喻、对偶)C.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设问)D.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象征)5.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文中的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二、默写6.根据课文默写。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⑶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可以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字来概括。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所以)不为.(做)苟得..(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所欲.(想要)莫甚于..(比… …更重要)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不仅)贤者有是.(这个,这样)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不丢掉)耳。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吆喝着)而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与之,乞人不屑..(高位厚禄)..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
万钟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我何加..(有什么好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同“向”,从前)为.(为了)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这样看来)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叫)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一、一词多义:1.与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⑵呼尔而与之(给)2.而⑴蹴尔而与之(表修饰)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3.于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比)⑵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是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⑵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5.得⑴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6.为⑴乡为身死而不受(wèi为了)⑵今为宫室之美为.之(wéi做,接受)⑶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wéi做,接受)二、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
《鱼我所欲也》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⑺蹴尔而与之⑻万钟于我何加焉⑼故不为苟得也⑽是亦不可以已乎⑾乞人不屑也⑿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⒀妻妾之奉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5、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理解课文1、填空: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8、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1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贤者能勿丧耳D.故患有所不辟也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箪.食(dān)乞人不屑.也(xuè)B.蹴.尔而与之(jiù)二者不可得兼.(jiān)C.贤者能勿丧.耳(sāng)故不为苟.得也(gǒu)D.行道之人弗.受(fú)所恶.有甚于死者(wù)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乘务员和几位乘客的共同努力下,使火车上突然患病的乘客逐渐恢复了正常。
B.该慈善助学企业近年来捐资助学,帮助超过1000名左右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C.为全面提升该路段的车辆运营环境,该地区进行了系列化的道路环境整治活动。
D.青岛坚持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①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①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①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①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二、默写5.(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6.龙口,又名黄县,民间文化遗产丰富,有多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通过什么比喻来说明人之本性?A. 鱼B. 熊掌C. 仁义D. 礼乐2.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能成为仁义之士,是因为:A. 社会环境的影响B. 教育的作用C. 人性本善D. 天命所归二、填空题3. “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_________者也。
”(答案:熊掌,生,熊掌)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句话说明了:(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是如何论述“舍生而取义”的?四、论述题6. 请结合《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子“人性本善”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熊掌2. 答案:C. 人性本善二、填空题3. 答案:熊掌,生,熊掌4. 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答案:孟子通过比喻说明,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所喜爱的,但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人们会选择熊掌,因为熊掌的价值高于鱼。
同样,生命和正义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孟子认为真正的仁人志士会选择正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体现了孟子“舍生而取义”的高尚情操。
四、论述题6. 答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这是人的本性。
孟子通过比喻和论证,强调了人之初性本善,但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可能会丧失这种本性。
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恢复和保持人的本性,以达到仁义的境界。
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练习题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鱼我所欲也》的主要内容和孟子的哲学思想。
《鱼,我所欲也》1.下面的选择题选项不正确的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好处C. 蹴.尔而与之。
蹴: 没礼貌的吆喝D.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2.翻译句子。
(4分)(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A.本文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鱼与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向与今对比。
B.文章赞扬舍生取义的人,批评见利忘义的人。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的根本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D.“一箪食,一豆羹”较之于高位厚禄,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曹刿论战》1.下面的选择题选项不正确的是:()(3分)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肉食者鄙.(鄙:目光短浅) B.小惠未徧.(徧:普遍)C.小大之狱.(狱:案件) D.齐师败绩..(败绩:大败)2.翻译句子。
(4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A.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判断敌情。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B.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军事上急躁冒进,真是一代昏君。
C.文章主要用了语言描写及对比方法来刻画曹刿和路鲁庄公的性格。
D.本文说明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答案:《鱼,我所欲也》1.下面的选择题选项不正确的是:( C )(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好处C. 蹴尔而与之。
蹴: 没礼貌的吆喝D.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2.翻译句子。
(4分)(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有参考答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有参考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有参考答案)
一、生字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2、患:3、辟:4、箪:
5、蹴:6、得:7、乡:8、何加:
9、恶:10、辩:11、义:12、勿丧:
13万钟:14、贤者:15、苟得:16. 呼尔: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附四书:《》《》《》《》)
2、归纳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8—11题。
(17分)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定稿)第一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定稿)《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3)蹴尔而与之________(4)乞人不屑()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词多义。
为(1)今为()(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乡为()身死而不受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强化训练一、解释原文处加框的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或用法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强化训练二、完成以下选择题训练一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
A. 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B. 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C.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经)D.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 B )。
A.公将鼓之B.当余之从师也C.多助之至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D )。
A. 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有道德的人没死去罢了)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熟识的穷人跟我一样)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向他打招呼,过路的饥民却不肯接受)D.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凡是能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4、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
A. 本文第一段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
《鱼我所欲也》练习1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想要)(同时)(同时得到)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掉鱼而选择熊掌。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兼得的倒语,同时得到)生命是我所珍贵的,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比)(超过,胜过)(做,用)(苟且,随便)(苟且得到)生命是我所珍贵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珍贵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有所不避.也。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厌恶)(更)(所以)(指“死”)(逃避)(不逃避死)死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有比死更可厌恶的,所以即使死也不躲避。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没有)(比)(那么)(可以用来)(什么)(做)如果人们所珍贵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还有什么不可以用呢?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什么)(做)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避免死亡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呢?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却)(因此)(做)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保全生命,却有人不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躲避死,却有人不做。
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这是因为)(指义)(比)(指不义)这是因为人们所珍贵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鱼我所欲也》练习2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非独.贤者有是心..(不仅)(品德高尚的人)(这)(思想,本性)(这样的思想)(都)(不失掉)不仅品德高尚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品德高尚的人能不失掉罢了。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0、一箪.食,一豆羹..(古代盛饭的容器)(古时盛汤的容器)(用肉或菜调制的带汁的食物)一篮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
2016年鱼我所欲也练习题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蹴( ) 苟得( ) 不屑(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二者不可得兼(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此之谓失其本心( )4)故不为苟得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蹴尔而与之(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4)而:呼尔而与之(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断一处即可)(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是亦不可以已乎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②何有于我哉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④于厅事之东北角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6.各写一个含有加点词含义的成语,要求含义相同。
(1)乞人不屑.也(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 )7、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8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乡为身死而不受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用原文语句填空9分(1)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2)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02课内精读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B.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奉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已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此之谓失其本心。
10.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11.阅读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段阐述的观点。
03中考链接(柳州中考)【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
”令弟子趣⑥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说(shuì):游说。
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⑤丘:孔子,名“丘”。
⑥趣:催促。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乏:贫苦,缺乏)C.孔子辞不受(辞:推辞)D入谓弟子曰(谓:认为)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之人弗受录毕,走送之B.万钟于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太医以王命聚之D.辞而行思而不学则怠14.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1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
04类文阅读【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6.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断子之手足醉翁之意不在酒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诲汝知之乎投诸渤海之尾17.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18.【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19.【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参考答案:7、丧失;用脚踢;、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8、选D.这种、这种思想;贫穷、、穷尽;侍奉、供养;停止。
9、(1)高位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2)从前有人宁肯饿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3)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
10、鱼和熊掌、高位厚禄。
11、论证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
12、选D.谓:对、、、说。
13、选B对于。
A:组词的、代词书c:作为、用D:表顺承、表转折。
14、(1)从前有人宁肯饿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
(2)、我听说,君子应当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
15、选D.并不了解其内心需求16、16、选A:助词的B:主谓之间、代词代诗句C:动词到、主谓之间(平民发怒)D:代词代孔子教的东西、组词的17、(1)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思想)。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18、万事莫贵于义比喻(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评分说明:每空1分19、“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2分)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那一次,我真的好感动说实话,六年级时的我,并不是个好孩子。
常常上课不听讲、开小差、打架、骂人,甚至还想逃学,跟一些比我更坏的孩子在一起,每个老师都说我无药可救,但我已经习以为常。
因为我认为,没有人会了解我这颗脆弱的心。
直到那一次,我遇到了郭亚洁老师。
那天,我又被留在教室补作业,虽然老师还留了其他几个人,但他们匆匆补完作业便走了。
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羞愧吧。
而我觉得再待一会儿,老师见天色已晚就会让我回家了。
于是,我带着侥幸心理玩一会儿写一会儿。
老师从教室回来,见我还在那儿玩,便悄悄走到我的身边,对我说:“程麟衔,老师知道你并不想成为一个坏孩子,虽然表面上你不在乎,可内心还是在乎的。
你只是怕别人伤了你的心,从而伪装得很冷漠,宁愿去伤害别人的心也不愿让别人伤你的心,不是吗?现在老师有时间,老师希望与你谈谈心,我们以朋友的形式来谈心,可以吗?”我将信将疑,因为我无法相信这个三十出头的漂亮女老师会一眼看出我这颗脆弱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那时我之所以想与老师谈心,或许是受委屈太多需要倾诉了吧!很多人不理解我,说我是个没人管的野孩子,而我呢?总想找人谈谈心,可谁会听?一回家,妈妈就让我写作业,想谈话,分歧又太大,或许是代沟太深了吧。
想与老师说,又怕老师没时间,怕老师说我找借口。
想跟同学说,可是没人理我,因为我在他们眼中就是坏孩子。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借这个机会,我把满肚子的委屈都说了出来。
边哭边说,老师也哭了。
我不知所措,老师说:“没事,程麟衔,老师是高兴,你可以把你满肚子的委屈跟我说,今天你就不再是一个人了,老师会陪着你,听你说想说的话!”老师的话,打动了我这颗冰冷的心,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
那晚,我们从下午四点多一直谈到八点多,当妈妈来学校找我并明白发生什么事情后,她也哭了。
我哭,因为委屈,因为解脱;老师哭,因为高兴,因为激动;妈妈哭,因为激动,因为舒心。
回到家,我破例主动完成了作业,并让妈妈检查。
第二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好高兴啊。
为了能让老师依旧对我有信心,为了让妈妈放心,我开始好好学习,“加油,程麟衔,要相信自己。
”我经常这样鼓励自己。
一晃半年过去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老师的好,我却说不出来,因为我对老师的爱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那一次,我真的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