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心身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881.00 KB
- 文档页数:47
医学心理学第七版第七章 心身疾病目 录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述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掌 握 熟 悉 了 解 重 点 难 点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点;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诊疗对策。
临床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心与身的关系;心身疾病的分类;各学派所提出的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各种心身疾病的社会心理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基本的干预措施。
心身医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心身疾病的概述(一)心身疾病的定义1.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sysiological diseases),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2.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1)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2)广义的心身疾病:范围要广些,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3)心身关系分为三类:①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②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③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1. 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 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
4. 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 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 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1. 公元前400年的古希腊2. 中世纪时代(500—1540年)3. 文艺复兴时代(1500—1700年)4. 19世纪现代实验基础医学迅速发展(四)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随着对心身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心身疾病概念的无限扩展,造成疾病分类方面的混乱,于是各种疾病分类系统的观点也在不断的改变中。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六讲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
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1.内科心身疾病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等。
⑵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⑷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知觉异常,心因性运动异常,慢性疲劳等。
⑸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阿迪森氏病,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书写痉挛,过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4.儿科:心因性发烧,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
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心身疾病继续教育答案1. 什么是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心身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健康预防、心理治疗、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等。
2. 心理健康对心身疾病的影响是什么?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人更容易保持身体健康,他们具有更好的免疫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问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压力、焦虑、抑郁等,如果长期存在,会增加身体患病的风险,甚至加重已有的心身疾病症状。
3. 如何提升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健康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与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参加社交活动,增加社会支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会应对压力:学习一些减压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冥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要有自信心,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个人发展。
•寻求心理支持:当遇到压力和困扰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4. 心理治疗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心理治疗在心身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心灵深处的问题和困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某些心身疾病,如慢性疼痛、高血压等,心理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医学心理学对医生的意义是什么?医学心理学对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生需要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心理状况,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医生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困扰,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同时,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6. 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两者之间有交叉和重叠的部分。
第七章心身疾病作者:张宁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杨世昌 单位:新乡医学院目 录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述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掌 握熟 悉了 解重 点 难 点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点;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诊疗对策。
临床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心与身的关系;心身疾病的分类;各学派所提出的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各种心身疾病的社会心理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基本的干预措施。
心身医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心身疾病的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一)心身疾病的定义1.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sysiological diseases),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2.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1)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2)广义的心身疾病:范围要广些,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3)心身关系分为三类:①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②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③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二)心身疾病的特点1. 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 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
4. 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 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 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三)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1. 公元前400年的古希腊2. 中世纪时代(500—1540年)3. 文艺复兴时代(1500—1700年)4. 19世纪现代实验基础医学迅速发展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四)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随着对心身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心身疾病概念的无限扩展,造成疾病分类方面的混乱,于是各种疾病分类系统的观点也在不断的改变中。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帮助考生温习医学心理学常见只是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生!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SelyeH,1936)提出的应激学说。
塞里认为,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这种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他将其称作一般适应综合征。
认为全身适应综合征(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后来发展为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他将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①警戒期:是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的整体防御能力,故也称动员阶段。
②阻抗期:如果有害刺激持续存在,机体通过提高体内的结构和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
③衰竭期:如果继续处于有害刺激之下或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
塞里的应激理论主要是从医学或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
皇帝内经之情志养生中就提到,人的健康分为两大部分,形和神。
中医学认为,神不能离开形而独立存在,形也不可一日无神,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这就类似于我们西医所说的健康,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近些年身心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如高血压、应激性溃疡、冠心病、抑郁症,躁狂症等等,这些人之所以会出现心理疾病,大部分原因是不会自我调节,遇到事情不会冷静分析,对于一件事耿耿于怀,越想越多,最后出现病理现象。
作为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在面对坎坷时要正确的认识困难,学会理智的分析,采取最佳的措施。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除了要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学会适当的放松,可以打篮球、踢足球、击剑等,也可以跳舞、听音乐、跑步、看小说、适当的玩游戏,让自己从那种紧张的氛围里暂时的脱离,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心身疾病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关于心身疾病的发生也是越来越多,属于,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的定义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道易激综合征等。
广义的心身疾病范围要广些,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以前有人将心身关系分为三类:①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应也就恢复;②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③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但是一般都将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混合使用,因为这种区分在理论上易理解,但实践中难以明确界定。
2.心身疾病的特点①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②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
④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⑤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⑥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历年试题再现】陈某,男性,36岁,平时身体健康。
离家外出打工时突然得知老家发生地震,家中父母妻儿生死不明。
此时,陈某突感焦虑不安,头痛,失眠,血压160/100mmHg,心率90次/分,伴多汗、尿频、四肢震颤。
1周后家乡通讯恢复,知道家中平安无事,上述症状自行恢复,血压120/74mmHg,心率72次/分。
陈某的这种情况称为( )。
A.心理反应B.生理反应C.心身反应D.心身障碍【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