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复习解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323.22 KB
- 文档页数:4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作者:夏朝晖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6年第02期众所周知,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在高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学生能在高三一年巩固好所学数学知识并有效提高数学成绩,是每位高三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上好复习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作为连续两年教高三数学的感触颇深,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一些反思与体会.一、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几点反思1.怎样恰当地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的反思一般地讲,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每个学科都会选配一种复习资料,如何用好复习资料,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这是高三复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采取的做法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先将课本上的知识编制成基础训练题供学生自我检测,查找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针对学生作练习时暴露出的问题,再有目的地选编练习题、例题进行精讲精练,从而消除学生知识上的盲点,对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加深.每复习完一章以后,再次通过单元检测、试卷讲评查漏补缺,并让学生详细阅读课本上的本章教学内容,以便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不留空白点.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较好.2.探索学生评讲试卷的新路子的反思高三数学复习课,离不开试卷讲评,长期以来,试卷讲评课总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呈现,往往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却不甚明白,提不起精神.试卷讲评课必须提高课堂效益,遵循现代教育理念,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克服困难,教师去作学生坚强的后盾,指导学生大胆地去尝试.这样做,真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能充分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只有这样的试卷讲评课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在试卷讲评时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把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6-8人为宜,座位靠近为宜),每次检测结束后,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一个试题的讲评任务,要求2天后给出讲评方案;2天后上讲评课时,教师坐在学生中间,听学生讲评试题,必要时给予指导和说明;这样做了几次之后,你就会发现学生有多么的聪明,他们有时候提出的解法是多么的简洁和优美.这对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学生,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教学难度的把握的反思高三复习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教学的难度问题.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难度逐渐趋于平稳,教学上如何应对?我个人认为首先抓好“双基”不放松是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保持一些难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上课时选取适当难度的例题或课余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和有利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好胜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高考说明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要求是:“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可见,在平常复习时保持适当的难度是符合考试说明精神的.我的做法是安排部分中等难度的例题、习题供学生练习,部分较高难度的试题布置为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研究.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反映出的个别难点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同时加强个别辅导工作.使难题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又不至于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二、高三数学复习中不能忽视的几个方面1.抓学习节奏.数学的复习备考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率的复习与学习,慢腾腾的学习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高三复习备考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2.抓知识形成、重视解题过程的教学数学的每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解题过程的教学就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3.抓复习资料的处理复习备考的过程是活的,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断变化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复习资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重温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引导,理解所复习内容在高中数学体系及高考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4.抓问题暴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开放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暴露了的问题要及时抓,遗留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5.抓课堂练习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20%左右,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上课应有针对性.6.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7.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得到的几点经验和体会.当然,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何况时间在变,学生在变,我们应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努力上好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高考语文复习教学的几点体会2009年的普通高考已落幕一月余,作为高考文理生都必考的语文学科,是高考制度献给师生的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也是摆在应考师生面前的一种无形的负担。
回想这繁忙而又充实的高三教学经历,辛酸的感觉中更多的感受是付出得到了回报,努力有了收获。
现在缓过气来之后,想把心中的感受与新高三的同学们分享,以期对新高三的同学们科学的抓紧时间搞好语文复习能有所帮组。
一、立足《考纲》,高瞻远瞩高考语文考点细、知识广,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上《考纲》会不断调整更新,所以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会作调整和变动。
针对高考语文的这一特殊性,高考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要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必须训练到位、相互渗透,并注意找准知识的内在联系点。
所以,我们必须在进入高三的初期,就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和学校的教学按排乃至年级组、学科组的教学进度安排,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复习计划,才能有条不紊的展开语文教学,圆满完成高考语文复习任务。
二、落实基础,强化考点高三上学期到10月初第五、六册教材完毕以后,第一轮用一个月左右复习教材。
这是高考复习中温故以知新的环节,主要的方法是针对一到四册的文言文,强化文言文中的重点篇目,强化大纲要求的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到11月中旬开始第二轮复习,具体落实各个知识点,分点一一击破。
这是高考复习中夯实基础、形成能力的一环,主要是通过典型试题练习、过关检测、漏洞补查来完成,中间适当穿插综合试卷让学生明察各知识点的考察规律。
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默写题只要狠抓六册课本中的背诵篇目,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章,就基本能拿满分。
语音字词等基础知识要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等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2024年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反思(通用篇)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反思篇11、认真复习基础知识。
生物知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反应迟钝。
复习中,把课本梳理一遍,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基本的实验原理、操作、设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
2、系统整理所学知识。
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认真分析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查找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对知识进行网络整理,建立起知识体系,通过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再现知识,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联系,进一步督促学生去理解知识,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精练精讲,注重解题策略。
制定解题方案,明确解题思路。
考试题目中,容易题、中等题占3/4,较难题仅占1/4,平时练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
领略解题技巧,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复习中应时刻关注学习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寻找与生物知识的切入点,掌握好衔接,熟悉情景,在解题的时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新情景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生态农业、以及疯牛病、口蹄疫等。
复习策略:1、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并且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布置分层作业。
老师在设计作业题时,应遵循“三性”即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则。
针对性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选择那些学生易错而又能突出教学目标的题目;量力性就是作业题的难易度要适中,数量要适宜,估算过学生的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过少;典型性就是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
复习缺陷:1、复习进度把握不准,速度较慢,导致与外校联考内容不统一,影响学生的成绩,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2024高三数学教学反思(15篇)高三数学教学反思1通过一年来的学习与摸索,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三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律,对于高三的教学工作有一些体会和反思,我结合高三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以下几点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依然不可忽视,自我小结如下:一、不可忽视课本。
对于一个没有高考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如何尽快地进入角色,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就必须深入了解高考,解答大量的高考题,了解哪些是重点。
首先,我仔细地研究了近年数学高考试题,在试卷内容上变化不大,重点难点也较稳定,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题型,或是让我们意料不到的题。
但是,他们都不脱离课本的基本知识。
而且基本知识考查分数占到70%以上。
其次,关注教材和新大纲的变化也很重要。
每年的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公式定理的证明作为高考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高考题目;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合理拼凑、组合作为高考题的。
二、不可忽视"双基"。
从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
开始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判断错误。
然而,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判断。
也只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才能在一些难题中思路清晰,充分发挥解题能力,取得高分;另一方面,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很多学生考试结束后就这样感叹:不是做不来,是不粗心了。
我却不这么认为。
往往基本知识出现了错误,主要原因还是在平时练习中不注重细节,没有严格的答题步骤,甚至很多学生做题只是看题,感觉做的来就不管他了,没有认真的去完成基本格式及其步骤。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15篇高三数学教学反思(一):对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 异常是高三一年来的复习迎考工作, 我们付出了, 拼搏了, 换来了成绩与我们的付出等价吗?得与失具体体此刻哪些方面?我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探索, 期望寻觅一条能使学生学好数学, 通向高考的成功之路, 用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来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前面的总结也写了一些东西。
那里主要想谈谈数学的解题反思:联系当前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实际, 无论是在第一轮知识方法系统的重新构建, 还是在第二轮的专题强化训练中, 解题教学无疑占据着“半壁江山”。
各种训练题、模拟题层出不穷, 铺天盖地, 异常是最终一个多月, 考试甚至成为不少学生每一天殚精竭虑、疲于奔命的主流生活, 也成为一些教师手中提升学生应考本事的法宝。
可是, “题海无边, 何处是岸?”学生“题海挣扎”的结果又如何?应对一些学生一次次在同一个坎上跌倒, 一次次在同一个“陷阱”里失足, 一次次在同一个岔路口徘徊确实应当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深思?高三数学复习课, 基本的模式是学生练后, 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呈现, 往往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 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却不甚明白, 提不起精神。
我在最终的那个月的一些测试以后和一些同学交流, 问他们是否懂得从试卷中反思, 然后提高。
而事实上解题反思是大多数同学的弱项, 不知反思, 不知如何反思, 不知反思什么是很多同学的共同点。
已经折射出了解题教学中的重大失误。
直面高三的现实, 很多解题是回避不了的。
问题是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教了什么?引导了什么?培养了什么?有什么得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探究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什么抵达不了的困惑?这些都是需要共同反思的。
所以, 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进程中, 我觉得解题反思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和环节。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曹凤山教师文章“数学解题----想说爱你不容易”他里面介绍解题反思的原则则可简略地概括为“行后三思”。
高三数学解题教学的若干思考———以圆锥曲线为例祝敏君(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350117) 高三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要阶段,有别于新授课的解题教学是高三数学复习的重要环节.高考是通过数学题来考学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成为解题高手自然需要解题训练.许多教师将数学复习课的重心放在解题教学上,这样的选择自然无可厚非.可是大量的事实表明,教师不辞辛劳地加班加点,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并没有带来正比的收益.要如何提高高三数学解题教学的效率,是数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重要的考查内容,也是教学中典型的低效复习内容.本文以圆锥曲线内容为例,对解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1 数学解题教学是要题量还是要精讲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多、时间跨度大,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广,题型灵活多变.在实践中,大多数学校采用“两年新课,一年复习”的教学方式,普遍进行三轮的高三数学复习.由于高考数学题的难度普遍高于课本中的习题,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有大量的遗忘,教师希望通过高强度的解题训练,力求覆盖所有的高考题型.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量的机械训练对数学学习的操作性技能的掌握有促进的作用,但是对数学学习的心智性技能是不利的.大量的模式化训练对应试教育有一定的效果,学生通过模仿习得,可以获得对基础知识技能的覆盖和熟悉题型的解题经验.尤其在解析几何的解题教学中,一节课讲解十几道题目,通常只能蜻蜓点水似地给出解题的思路,具体计算过程就此略过.学生普遍感觉不求甚解,老师一讲就会,自己一做就错.解析几何是几何与代数融合的产物,是几何代数化和代数几何化思维的交汇点,着重考查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素养.解题过程不仅涉及比较复杂的代数式化简计算,还需要通过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的随时转化,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层次的数学思维.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不仅要讲清解题思路,还要讲清算法算理,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讲清思想方法.教师在面对内容与时间安排的矛盾时,不妨考虑将重心从题量转向精讲,少讲一点,讲精一点.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模仿、沉淀、内化与理解,这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着力点.2 数学解题教学是要通法还是要技巧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时数学这门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历经恢复高考以来几十年的沉淀及数学试题命制技术的发展,精妙的数学试题层出不穷,同时也有人总结出了许多题型的“秒杀”技巧.以2017年数学高考全国理科Ⅰ卷第10题为例.题1 (2017全国Ⅰ理10)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F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直线l1与C交于A、B两点,直线l2与C交于D、E两点,则|AB|+|DE|的最小值为( )(A)16 (B)14 (C)12 (D)10解析:|AB|+|CD|=2psin2θ+2psin2θ+π()2=2p(sin2θ+cos2θ)sin2θ·cos2θ=16sin22θ≤16.本解法只是利用了抛物线的焦点弦公式,绕开解析法计算的过程,利用三角函数的最值来解决问题.若教师在课堂上给出这种“秒杀”的解法,足以让学生佩服并纷纷效仿.殊不知这只是圆锥曲线问题众多的二级结论之一,而所有的二级结论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需要学生通过大量时间进行记忆才能保证不混淆.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驱使下,许多人将这样的解题技巧奉为秘籍,仿佛掌握了技巧便可以轻松解决数学题.可是这种解法是否真的比通法更简单呢?解析(通法):设A(x1,y1),B(x2,y2),D(x3,·11·y3),E(x4,y4),易知l1垂直于x轴不符合题意.设l1,l2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有k1·k2=-1,直线l1方程为y=k1(x-1),联立方程y2=4x,y=k1(x-1{)得k21x2-2k21x-4x+k21=0.∴x1+x2=--2k21-4k21=2k21+4k21.同理得x3+x4=2k22+4k22.由抛物线定义可知:|AB|+|CD|=2k21+4k21+2k22+4k22+4=4k21+4k22+8≥216k21k槡22+8=16.当且仅当k1=-k2=1(或-1)时,取得等号.以上解法利用的是抛物线的定义以及联立方程组解题的方法,通过几何代数化的思维转化为代数式求最值的问题.利用两条直线间的垂直关系,建立代数计算形式上的关系.从现有知识出发,易于使学生理解与内化,有助于逐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来看,通法更适合作为解题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3 数学解题教学是要过程还是要结果现代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性与课堂的生成性,解题教学也不例外.数学课堂不同形式的课型应当都只有一个目的,即为学生理解而教.题2 已知点P是双曲线x28-y24=1上的动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则|PF1|+|PF2||OP|的取值范围是( )(A)[0,6] (B)(2,槡6](C)12,槡6(]2(D)0,槡6[]2本题是以双曲线为背景的值域问题,根据图象的对称性,可以考虑点P在双曲线右支上的情形.不妨设P(x,y),其中x2≥8,根据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可得:|PF1|=ex+a,|PF2|=ex-a,则有|PF1|+|PF2|=2ex,故|PF1|+|PF2||OP|=槡6xx2+y槡2.代入消元,可得|PF1|+|PF2||OP|=槡632-4x槡2∈(2,槡6],即得出答案.甚至可以根据“极端法”判断,当P点是双曲线右支的顶点时,|PF1|+|PF2||OP|槡=6,就可以选择出答案(B).若用解题教学仅以得到结果为目的,教学环节戛然而止,本题的教学意义只是一道训练题,根本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上述解法用到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推证是要通过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进行,这又是一个教材中没有学习过的内容.根据双曲线定义知|PF1|-|PF2|=2a,则|PF1|=2a+|PF2|.所以|PF1|+|PF2|=2a+2|PF2|槡=42+2(x槡-23)2+y槡2槡槡=42+2(3槡x-4)槡2槡=6x.可见,使用最普通的消元方式,通过代数式化简,同样能够不太费力地得到焦半径公式的结果.从熟悉的情境中入手解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调动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维.学生在运用代数运算的同时,也调动了几何的直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提出可以利用|PF1|+|PF2||OP|的几何意义来思考,可以简化解答的过程,减少计算量.所以|PF1|+|PF2||OP|=槡6x|OP|槡=6cos∠POF2∈(2,槡6],其中cos∠POF2∈1,2槡[)6.注重过程性的解题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往往会碰撞出许多新的解答思路.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敏度,扩大数学思维的广度都有积极的作用,最终指向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 数学解题教学是教做法还是教解法数学解题教学离不开数学试题,不论例题还是习题都是教学的素材和内容,以考试为目的的解题教学自然离不开试题解答过程的教学.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下转第15页)·21·本图形是了解的,所以从研究什么及为什么要研究作为探究路径创设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几何图形的背景,如,通过行星运行轨道、抛物运动轨迹等,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背景与应用.再围绕研究方法引导,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引发思考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话语权,并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的交流.4.2 依据学情分析,真实探究教学中,教师、学生及教学内容建立了较为复杂的三个联系.其中,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行为最终决定了课堂中会发生什么?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关注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内容的进展,但更困难的是如何有效、及时的对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动态过程进行调控.而数学是简捷的,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呈现出来,形成数学模型.本节课所涉及的三种曲线,分别采用分组、独立、课后三种形式完成探究,就是让学生“把看见的画出来,把发现的说出来,把理解的写出来”,学生体会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出现,新知识、新方法的产生,都是自然而成的,促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潜心探索、主动概括、自觉交流、精确表达的习惯.4.3 融入数学文化,反思探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数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同时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中适当的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要重视数学学科本身的文化价值,还应注重学生的数学认知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文化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了解数学的发展,从而以更广阔的视角透视数学、领悟数学的文化意义,更好地理解、把握数学的本质,同时了解过程也是对探究的再次反思与校正,有效的提升数学抽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究者,真实地经历探究的过程,教师必须重视学情分析,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特点.关注教材设计和学生已有认知,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资源,创设具有创新价值和人文情怀的问题情境,为探究教学奠定基础,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上接第12页) 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得到标准答案,每道试题的标准答案都有详细的解答过程,有的还提供不同的解法.学生自己能看明白的不需要教师教,而教试题的解法,不外乎是将解答过程完整地呈现一遍.因此,课堂教学最应该教的是学生自己看不明白的部分.数学解题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众所周知,许多标准答案只是形式上的完美答案,无法体现解题的思维过程.教师最应该在课堂上呈现的是做法,把如何思考的全过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沿着一系列问题逐步深入,例如看到这道试题我是如何想的?能够有几种不同的思路?哪些方向是可行的?为什么可以这么想?……等等.课堂中将真实的做题过程示范给学生看,有助于学生模仿习得,构建灵动的课堂,在无形之中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5 总结随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的考查内容也有新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困局,针对高三复习模式化严重的问题,2019年高考数学的考查上体现出“去模式化”的决心,旨在引领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数学学习再不能只追求解题技巧,而应当努力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以高考为目标的高三数学解题教学应该有所改变,建议教学中尽力做好以下几点:(1)用有意义的教学代替大量的模式化训练,把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2)强调解题通法的教学,弱化解题技巧.在教授解题技巧时,必须要讲清该技巧的来龙去脉和适用范围,同时尽量减少记忆性知识的讲授.(3)重视解题教学的过程性,不能单纯追求结果的达成.要有“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不会太差”的自信.(4)解题教学的课堂多讲做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连春兴,孙泰.对数学高考复习效率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中国数学教育,2018,192(12):49-53.[2]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151.[3]祝敏君,陈清华.规避模式缩小差距明确导向弘扬文化———对2019年高考数学卷全国卷Ⅰ的研究[J].福建教育,2019.27:40-42.·51·。
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几点体会作者:曾林生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3年第03期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根据自己几届的高三数学高考备考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班级数学学习氛围在班上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每个组可以取一个雅名,如我教的班有“金钢小组”,“无敌小组”等.不定期进行小组竞赛,小组交叉命题考试.对班上后面的黑板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命名“数学每日经典”每天出一道经典题,学生自编复习题.班上也可以成立数学图书角.二、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老师的备课中可以实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三、研读考纲,梳理知识教师在进行高三数学复习之前,应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可以利用备课组活动集体讨论和学习《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具体说来是:(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3)认真研究新课标所增加的新知识和研究新课标实施的其他省近几年的高考题.四、重视课本,狠抓基础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 .在高三一论和二论复习中教师不能只依赖资料,不能一味的讲资料上的题目,而应以课本为主(教师要养成带课本进课堂的习惯),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会代数、三角、立几、解析几何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础,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达到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统一.五、狠抓常规,强化落实与检查精心选题(教师可以自己直接选题也可以叫学生供题然后老师筛选),针对性讲评.我经常发扬数学兴趣小组的优良传统,落实“以练为主线”的教学特色.认真抓好每周的“一测一练”.“每周一测”,既要注重重点基础知识,出“小、巧、活”的题目,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两点,就是好题.对每次测验和练习,我都坚持认真批改,全面统计.为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做错了的习题进行纠错,提高习题课讲评的针对性与课堂教学的效率性.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本纠错本和类似语文的读后感的本子,读后感的本子主要摘入自己平时在复习一论和二论资料中重新品味那些重点题的感想和其他的解法.六、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如对解析几何板块,要培养学生养成列题纲解决问题,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每次大考进行卷面展,对卷面非常不整洁的试卷敢于判低分.七、选择填空题复习策略高考中选择填空题占分的比例50%,高考考它们的方向是基础与全面.为顾及到各层次的考生,高考一定要考基础,考试的知识点覆盖率应该尽量大.这些设计目标由选择填空题来完成.以它的目的来看,选择填空题的难度不应该大,所以复习时应用花大的精力去抓选择填空题.实际上,实践告诉我们,难的选择填空题是押不上的,遇到时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选择填空题往往有一些技巧解法,如排除法,特值法,代入数值计算,从极端情况出发,等等.除了在平时的训练,还要精选选择填空题的专题限时训练和开展选择填空题解题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八、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由一般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层次不一样,可以进行分组学习和结对子学习以及挑战学习等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尽量让每个同学都热爱数学.对于性格较内向,胆子较小,基础较差很少问问题的同学,采取心理辅导,个别谈心和单独辅导法,多给他们布置一些基础一点的题目,重点强化函数,三角和立几等板块,多引导他们回归课本;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不断激发他们的潜力,要让他们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给他们多布置一些更难的题.。
高三数学的教学反思(6篇)作为一名新入职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而撰写教学反思则是对自身教学经历的一种总结,因此,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数学的教学反思,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高三数学的教学反思第1篇高三数学复习效果的高低,关键在于落实“三基”。
高考命题以课本为载体,全面考查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第一阶段复习,更应如此。
一、要求学生每天把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督促。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重点知识、性质、方法要进行及时检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认真备课,课堂上尽可能的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等教给他们。
四、第一阶段复习要低起点。
重知识求能力,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之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从高一开始,教师就不能松懈,重视知识的“过程”教学,即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
2、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可行。
对于每个目标,应该分解在每一节课的内容之中,以便目标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可操作的“实体”。
3、注重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的结合,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注意例题的教学作用,不宜贪多求难。
4、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及考试说明对高三复习的导向作用,努力将高考题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高三数学的教学反思第2篇一、命题题型的相对稳定性。
可以肯定的是20xx年的高考的题型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保持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总题数和分数比例不会变,在难度上,近年试题在总体难度上是一致的,在题量,各种题型个数上保持不变,因此平时的模拟试卷,我们要尽量使试卷的题型规范化,分数的比例接近高考大纲的分值比例,在基础题上要确保基础题占70%,命题的难度不可太大,在复习过程中始终注重从基础知识,基本的思想方法,基本能力出发,巩固学生的“三基”。
对高三数学复习中解题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清远市第一中学廖敦杰数学解题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手段。
波利亚曾强调:“中学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中阶段是在学习上从依赖性向独立性逐渐过渡的阶段,学生已有明显的独立学习要求,其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均已正常发展。
但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仍普遍地存在着“课内45分钟是教师的,课外时间才是学生的”的现象,课堂内教师津津乐道于这种解题方法,那种解题规律,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与证题术被大量引入教学内容并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结果是规律越总结越多,法则越分析越细,并在课外大运动量地训练,学生为完成任务不停地做题,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更多的问题思考,导致生搬硬套,简单复制,机械模仿,造成“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
这种过多、过密、盲目的解题,不仅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反而会使学生身心产生疲劳,降低学习兴趣,抑制智力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教学更多地教学生学会“服从”和“遵循”,而不是“开拓”和“创新”,这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是极不相称的。
为此,如何提高数学解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去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结合高三数学解题教学的探索实际,谈谈个人思考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重视概念与原理的本质及形成过程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生要有娴熟的解题技能,笔者以为首先必须改变“概念三言两语,解题铺天盖地”的局面。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弊端就是削弱认识发展阶段,新课一掠而过,去一味地赶进度。
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的条文宣读,不让学生参与“下定义”,就会降低概括水平,以至对概念的内涵掌握不透;忽视结论的探索过程,把形成原理、法则的真实过程神秘化,就会降低理解水平,导致对结论的本质含糊不清;忽视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的探讨过程,把“方法论”变为“证题诸法”,让学生背下来,结果降低了分析水平和应用能力。
高三老师复习课教学反思(热门7篇)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们的职责之一就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可以很快地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老师复习课教学反思,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高三老师复习课教学反思第1篇目前高三课型有两种即学问点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
学问点复习课课堂的重点应是理清概念,梳理各学问点。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老师设置问题—同学讨论—老师和同学小结考查学问点—例题评析—同学练习归纳小结。
上课前老师必须明确课堂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怎样巩固与提高等。
分析所讲习题设计到的学问点时应考虑这些学问点的内在联系,深度、难度、答题要求。
例如上“离子反应”这节复习课时我采纳了“总结—练习”的教学方式,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培育他们学习上的自动性,学习新学问的制造性,并以期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在复习中,重视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同学学习的主导,充足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自动性和制造性,促进同学的学习生成和进展。
这节复习课,针对同学在离子方程式中,常显现的错误,一一在黑板上指出,改正。
多数同学接纳了书写离子方程式应遵从的原则以及离子共存问题的判定,明确了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尤其在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问题上,作犯难点,我列举了大量实例,将常考的一些典型反应做了认真讲解,并配以相关练习。
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既渐渐把握了方法,也是对元素化合物的学问进行了复习。
后面复习元素化合物部分时再次巩固,信任大部分同学能够把握。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中老师必须变更观念,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各种渠道取得高考信息,抓纲务本,在抓“双基”上狠下功夫,想方设法地培育同学的各种本领,同时训练同学对学问再加工的本领,以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老师复习课教学反思第2篇高考攻坚战在全体高三老师的誓师大会召开之际拉开了帷幕,其间不乏有众擎易举的豪言壮语、气壮山河的鸿鹄之志,更有有条不紊的试卷分析、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
关于高三复习工作的几点建议:1.就高三复习课来说,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绝不能满堂灌。
一般来说,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50%,用一半以上的时间让学生分析、讨论、回答问题,做练习等。
当然,学生活动不能简单地采取学生看书的方式。
2.除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外,还要尽量扩大学生参与的广度,增加深度,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是表面上的参与,更应该是跟着老师积极思维。
3.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将来上考场的是学生,不是老师,所以那种由老师代替学生思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尽量克服由教师带着进行“填空式”复习的做法,要思考如果教师不提示、不启发时学生会是怎样的情况。
教师不要过分关注进度和课时,而应以务实的态度,关注学生会了多少,会一点是一点。
4.对那些有一定学习能力,愿意学习的学生来说,自学非常重要,要让他们懂得,教师讲完课以后,自己一定要进行“消化”。
5.教师要抓得住学生,除了课堂上尽量面向全体以外,还应采取“人盯人战术”,对尖子生进行个别指导,提要求,指点方法;对差生要多做工作,主要是思想方面的工作,让他们能学多少是多少,不要放弃。
6.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情况,提供一些自学方法,比如:结合一个具体的习题看书,分析题目中考了什么;看书时加批注或小纸片,写下自己对某个知识的理解、疑问、体会等;按照“考纲”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清理自己有哪些会了,那些还不会;建立错题档案,通过错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7.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不必过于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要相对接近和集中,例如,糖代谢,除了来源和去路外,可以联系糖代谢的调节、糖类与蛋白质和脂质的相互转化;再比如,2005年北京高考题中的第4题:在育种研究中,给普通小麦授以玉米的花粉,出现甲、乙两种受精类型的胚珠:甲胚珠双受精;乙胚珠卵受精、极核未受精。
两种胚珠中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的分裂中,玉米染色体全部丢失。
高三政治教学复习的几点思考综观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结合高三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高三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书本与练习题之间的关系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我们许多同学包括部分老师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就颠倒了两者的位置。
因为各种资料习题泛滥,老师强调学生要多做题,学生急功近利深陷茫茫题海之中做了很多题,忙的不可开交,老师也讲了很多题,结果学生基本的课本知识要么不清楚,要么深陷知识的迷宫,知识零零散散,不能形成知识体系,更谈不上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从而在高考的战场上吃败仗。
正确的做法应是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做一定量的练习。
因为无论是教纲、考纲,还是林林总总的复习资料、高考习题,都是紧紧围绕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展开的。
高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课本知识。
课本就是我们学习之“本”,习题就是“标”如果忽视课本知识,只专注于习题,那就是本末倒置,治标不治本,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而不是事半功倍。
只有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再做适量的练习题,提高答题技巧和能力,才能在高考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 政治学科知识本身枯燥、乏味,高三政治复习更是如此不要一味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复习,忽视教学艺术的运用。
相反,恰当的教学艺术运用会使政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这里结合课堂实践仅举一例:运用“注意”添亮点。
心理学中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在政治教学中可结合课堂情况巧妙运用。
例如:我在讲授哲学“意识的本质”中关于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语言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时,一位同学走了神,我便叫了这位同学的名字,这位同学立马站了起来,所有学生也都看着这位同学。
然后我说这就是由语言刺激引起的反射形成的意识……同学们都会心的笑了。
注意力也都集中到了我的课堂中来了。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模块,以知识体系和模块的构建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表面上看是零散的,实际上仔细研究它们都是有联系成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