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 格式:ppt
- 大小:737.00 KB
- 文档页数:20
文言文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多义词(6分)自南海还( ) (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越明年( ) 子何恃而往( )( ) 以告富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得一项就是( )(2分)A吾欲之南海B、其一贫,其一富C、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得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得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2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得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得重要性。
2、“以( )告富者”就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得内容就是。
3、选出下面加点得词解释不正确得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瞧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得就是问号,而第二处用得就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单元学习学生导学稿第一课时初读感知练一练一、朗读课文,预计每篇课文6分钟,总计30分钟。
温馨提示:初读时要不加字不错字不漏字,读文章时注意不动笔墨不看书,圈圈点点不可少,画出生词,读中善思,读中善疑,为下节精读赏析做好铺垫。
二、整理初读感悟,预计15分钟1、《黄河颂》一句话概括内容:阅读感悟:2、《最后一课》一句话概括内容:阅读感悟: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的国民》一句话概括内容:阅读感悟:4、《土地的誓言》一句话概括内容:阅读感悟:5、《失根的兰花》一句话概括内容:阅读感悟:第二课时交流感悟,初读之星里有我一、小组交流,评出小组最佳初读之星。
交流要求:1先小组互相传看; 2选出大家认为最佳的点评。
3小组进行点评 4.补充完善自己的感悟二、课堂交流,评出最佳小组,评出最佳班级初读之星。
注意:如果前面的小组交流的意见和自己组的一样,就不需要重复了。
三、你我一起来解读第三课时课题:《最后一课》学习目标:1、读熟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本文含义深刻的语言。
3、探究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领会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1、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作为理解文章的要点。
2、环境描写的作用要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3、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理解人物。
小说文体简介: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课堂学习过程:导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初度感悟:1、概括本文的事件。
2、小说的主人公:知识点一: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案——《爸爸的花落了》学习目标:1、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2、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3、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4、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3、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3、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作者作品信息库: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不久即返台,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父亲英年早逝,她鱼1948年又与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台湾,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散文小说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体知识点:插叙、倒叙的写法和作用插叙:就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内容和情节。
作用:情节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跌宕有致,丰富人物形象,烘托题旨,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或突出文章的中心。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学习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2、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衣jīn( ) lǎn( )惰掸()子lí( )歌叮zhǔ( ) 徘huái( ) 栅栏()花圃()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音字形需要提醒你和同学们注意的,请按以上格式写在下面2、关于作者作品,你记住了吗?本文作者,(地方)作家,选自3、认真朗读课文,做好课上展示的的准备。
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教版作文第四单元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写一篇作文给大家看。
这篇作文是针对鲁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内容而写的。
我会努力从一个小学生的角度来写,希望大家能喜欢。
话不多说,让我们马上开始吧!【美丽的校园生活】你们好,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校园生活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我们的校园位于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环境十分优美。
走进校园,处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荫遮蔽着整个操场。
春天的时候,各种鲜花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让人赏心悦目。
夏天炎热的时候,树荫下是最佳的乘凉去处。
秋天的落叶在地上铺就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
即使在寒冬腊月,校园里也不失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
我们学校的建筑也很独特别致。
主教学楼是一座五层的大楼,外观雄伟壮观。
教室里面则是明亮通风,一尘不染。
窗外就是绿树成荫的美景,让人在上课的时候也能时不时地接收到来自大自然的能量。
学校里还有现代化的多媒体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探索的好去处。
除了自然和建筑的优美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我们学校里热闹欢乐的一派氛围了。
每天一早,我们就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游戏、课业和各种各样的趣事。
课间的操场上总是热闹非凡,嬉戏打闹的孩子们遍布各处。
放学后,我们既可以在校园里自由活动,也可以参加有趣的社团活动。
我最难忘的就是每年一度的运动会了。
那天,整个校园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大家都穿着整齐的运动服,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赛场上,运动健儿们全力以赴,奋力拼搏,展现出小小年纪的顽强拼劲儿。
看台上,观众们的加油声和欢呼声不绝于耳。
这种热烈的氛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我永远也忘不了操场旁边的那棵老树。
它已经在那里屹立了几十年,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
每当我们玩累了就会钻进树荫下乘凉,在它的庇护下放松心情。
树下有一个小池塘,清澈见底,水面不时漂来几片绿叶,一派祥和的景象。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
1、《理想》【课题】《理想》【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
诗人主要借助比喻手法,从不同角度赞美理想,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理想,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练朗读并背诵全诗,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朗读训练。
理解诗歌的主旨。
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
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情况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寂寥(liáo):寂静;空旷。
扒窃(pá)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 zhî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ï)洗。
缀连(zhuì)莹莹(yíng)船舶(bï)蜕(tuì)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ã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补充。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1931年生于成都。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教学进度表二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三、四、五周:完成第三单元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六、七周:完成第三单元教学任务,让学生提高欣赏作品的水平,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作文比赛。
第八、九周:复习前三个单元,准备期中考。
第十一、十二周:完成第四单元教学任务,使学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第十三、十四周:完成第五单元教学任务,让学生理解,背诵古代诗文。
第十五、十六周:完成第六单元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第十七、十八周:复习,准备期末考。
理想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德育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时间:3月2、3日课时一、回顾导入:同学们,在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教学新课:诵读解诗意在“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学生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来,用以指导学生的朗读教师归纳:读准字音把握语调,音律,节奏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生字词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ǎo夸耀yào脊梁jǐ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回答出主旨。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狼》【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3.能脱离课本较形象、准确的复述故事情节,朗读和背诵。
4.能独立概括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1.图片“狼”(远、近观察)2.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弛chí眈dān瞑míng隧suì尻kāo黠xiá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四、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有关情节五、回音壁(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六、师生互动探究课文的情节,理解文章的寓意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6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7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8狼的表现呢?9请用原文回答‘两狼的计谋:前狼假寐的姿势:前狼假寐的神态:前狼假寐的目的:后狼径去的目的10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11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12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13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14“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七、回顾小结,课文背诵八、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
2.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
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居里夫人的故事故事之一:简朴生活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
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
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
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
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故事之二:淡泊名利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
居里夫人拒绝为她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妇发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她,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
她坚定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
”有几位朋友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
玛丽·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应该这样做。
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
”他们把这个伟大的发现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广泛利用,并不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
巨额的诺贝尔奖金,对于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来说,并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资助过她的亲属。
许多朋友责怪她没有把这笔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她给孩子们留下的却是那独立不羁的精神和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
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紫罗兰之死》教案及教学反思文章的前半部分给人的感觉是在批判虚荣的紫罗兰,可是到了文章的最终,笔锋一转,赞扬追求轰轰烈烈人生价值的紫罗兰,文章跌宕起伏,富有特色. 我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学习紫罗兰勇于追求的人生信念.体会纪伯伦散文的独特魅力.课时支配:60分钟课前预备:同学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授课过程:导入新课由回忆六班级所学的外国作家导入,引出黎巴嫩作家纪伯伦及其文章《紫罗兰之死》(板书课题)简介:请同学在班上沟通自己了解到的纪伯伦的状况,并且明确:纪伯伦,黎巴嫩哲理诗人,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感知1,同学自读课文,留意标出自己认为应当把握的字词.2,集体把握重点字词.(注音,解释,造句)雍容谦逊悲悯伫立炫耀濒死庇护偕同无济于事安稳无恙超凡绝俗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留意读出不同角色说话时的心态.4,请同学起来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和句子,留意读出情感.5,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一棵愚蠢而不听话的紫罗兰,恳求造化把自己变成了一棵玫瑰,最终却为光荣照人的一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三,领悟1,初步理解请同学说一下对课文的理解.2,深化理解纪伯伦在《笑与泪》的引言中说:\'我原为追求抱负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我盼望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与美如饥似渴的追求.\' 她是怎样把自己的人生信念融注到\'贪心的紫罗兰\'这则人生寓言中,借濒死的紫罗兰道出了怎样的\'生活的意义\' ( 设计为四个相关问题,同学争论解决)文中描述的从前的紫罗兰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得怎么样紫罗兰为什么非要让自己变成玫瑰她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紫罗兰变成玫瑰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她为何不感到痛心圆满,脸上却浮起微笑(研读紫罗兰的独白)3,小结我们可以让生命轰轰烈烈,书写壮美篇章,也可以做一颗铺路的石子,平淡从容,悄悄奉献,无论你选择了哪一种人生,都不行以碌碌终生,只为活着而活着.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也可以树立崇高的抱负,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赏引导同学从选材,语言,情节三个方面争论文章.明确:选材方面: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独具匠心选用童话故事来叙述人生哲理,同学们以后写作文时,可以借鉴这种从独特的角度选材的方式.情节方面:文章的前半部分给人的感觉是在批判虚荣的紫罗兰,可是到了文章的最终,笔锋一转,赞扬追求轰轰烈烈人生价值的紫罗兰,文章跌宕起伏,富有特色. 同学们可以学习本文这种情节支配方式,开头给人一种错觉,但后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给人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语言方面: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文词华丽,比方恰当;语言富于哲理性.(引导同学分析详细语段)四,作业把文中富于哲理性的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去,并试着把他背下来.篇二教学目标1)体会紫罗兰的心路历程,品尝主旨。
六年级语文导学稿 学生姓名: 班级:《为学》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大胆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资料链接】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男,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
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有著作《白鹤堂诗集》。
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查:1、《为学》作者,代四川人,本文选自,原题目是2、朗读课文,读准划线字的读音并注音。
不逮人迄乎成屏弃蜀之鄙饭钵语于富者久而不怠何恃3、解释下列划线字。
为学吾资不逮人倍人也卒于鲁也传之迄乎成摒弃蜀之鄙岂有常哉语于富者何恃而往越明年西蜀之去南海顾不如蜀鄙4、读了本文后,你能找出作者对于“为学”提出了自己怎样的看法吗?(找原文)二、学习指导:(一)对照注释,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自读课文,结合注解,掌握重点字词含义并准确翻译课文。
3、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然后各组利用提问回答的方式交流解决。
把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二)掌握重点词语含义,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2、屏弃而不用屏弃3、岂有常哉岂4、犹未能也犹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6、蜀之鄙鄙7、买舟而下买舟8、越明年越9、贫者语于富者语于10、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逮:______11、旦旦而学之旦旦:学:____12、久而不怠焉久:怠:________13、迄乎成迄:成:______14、吾资之聪,倍人也聪:_______倍:________15、屏弃而不用屏:____屏弃:_____16、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道:_____ 卒:________传:________17、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18、吾欲之南海,何如?之:___ 何如:____19、子何恃而往子:恃:________.20、吾一瓶一钵足矣足:________21、富者有惭色惭色:________22、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23、自败者也败:________24、自力者也力:________25、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____26、学之,则难者亦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