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
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关键词:创业板;IPO抑价;投资者情绪;信息不对称理论一、经典IPO抑价理论阐述1、有效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Rock(1986)提出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赢者诅咒”理论,将市场上参与者分为“知情参与者”与“非知情参与者”,前者拥有信息优势,能购买到抑价高的股票,后者因难以购买到抑价高的新股,将退出市场。
为此,发行人和承销商将降低定价,扩大抑价。
Welch(1989)、Allen Faulhaber(1989)提出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信号传递假说。
高质量公司的发行人为区别劣质公司的发行人,以低于公司估值的价值出售股份,以保证股票发行,而其损失可以利用上市后增发等方法弥补。
Baron(1982)提出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投资银行信誉假说,如果承销商拥有更多信息,为保证股票发行,可能采取抑价方式进行新股发行。
2、有效市场的信息对称理论。
Cater、Manaster(1990)提出投资银行声誉假说,新股主承销商声誉代表其风险程度,声誉越高,其IPO抑价幅度越低。
Mauer、Senbet(1992)提出市场分割假说,由于一二级市场分割,发行价格由少数投资者决定,而二级市场价格由多数投资者决定,造成抑价现象。
3、非有效市场的IPO抑价理论。
投资者情绪理论最早由Miller(1977)提出,该理论有两个假设:一是不存在卖空,二是投资者过度自信。
乐观的投资者短期内会推动新股价格,从而出现IPO抑价。
由于人们认识趋同,长期会出现IPO弱势现象。
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摘要】IPO抑价普遍存在于各国的资本市场,而我国IPO抑价率很高,它的长期存在会降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为寻找影响我国新股抑价的原因,本文收集了2010年至2012年首发公开上市的756家公司的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分析造成我国IPO抑价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IPO抑价;影响因素一、IPO抑价理论1.信息不对称理论;2.行为金融学理论;3.股权分散假说。
二、IPO抑价的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本次实证研究共选取首发公开上市的756家公司,样本年度从2010年延伸至2012年,共计756个样本点。
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使用EXCEL整理原始数据,stata.13进行统计分析。
(二)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1.被解释变量。
IPO抑价率(UP)。
用上市首日报酬率来衡量,反映首次公开发行的较高超额收益率。
UP=(P1-P0)/P0*100%P1是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P0是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价。
2.解释变量。
(1)新股发行价格(lnp)。
新股发行价格越低,说明其内在价值高于发行价,价格更可能上涨。
(2)新股承销保荐费用比(ER)。
ER越低时,承销商倾向于定较低的发行价格,则该其内在价值高于发行价。
(3)上市首日换手率(TOR)。
TOR可反映股票上市交易的活跃程度,越高时,资本市场的投机成分越重,导致新股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更易被高估。
(4)中签率(LOT)。
LOT越低,说明其上市公司的价值更为投资者所认可,也就要求投资者投入更多资金,投资成本较高,则要求较高回报率,进而导致新股上市首日有较高价格。
(5)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PF)。
用上市首日最高价与上市首日最低价之间的价差除以上市首日最低价表示股价波动程度,可从侧面反映新股的投机行为。
此波动程度越大,市场的投机氛围也就越浓厚,越易造成抑价。
(6)发行规模(lnsize)。
新股发行规模越大,更易引起投资者关注,进而监督公司行为,此时部分投资者进行操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我国创业板IPO抑价之谜研究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078-01摘要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的抑价现象,广泛存在于各国证券市场。
这一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尤其是创业版ipo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本文基于我国创业板新股发行数据,运用实证研究对可能造成抑价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业板 ipo抑价实证研究一、背景及研究意义上市公司ipo抑价表现为新股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投资者认购新股能够获得超额报酬率的一种现象,这是有悖于有效市场假说(emh)的,也被称之为“ipo之谜”。
创业板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不断成长而必然出现的产物,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
由于我国创业板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与主板相比,创业板的ipo抑价情况更为严峻。
因此,有必要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ipo抑价因素的理论分析综合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理论上ipo抑价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发行规模(fxgm):由于规模小的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及不确定性要大于规模大的公司,因此规模小的股票ipo抑价率会相对较高。
并且发行规模小的股票往往具有更大的投机性,更容易为机构投资者所操纵以获取超额收益,ipo抑价率也就越高。
因此假设发行规模与ipo抑价率负相关。
2.净资产收益率(roe):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市场可能给予的股票的溢价也越高。
因此假设净资产收益率与ipo抑价率正相关。
3.发行市盈率(ipe):发行市盈率是评价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较高的发行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增长有较高的语气,并且市场整体的行情也较为乐观。
因此假设发行市盈率与ipo抑价率正相关。
4.中签率(zql):计算公式为:中签率反映了市场对新发行公司股票的认可程度,一般认为,当新股基本面质量较好,ipo需求越旺盛,则中签率就越低。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重要角色。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而中小企业股票上市则是其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小企业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
在中小企业板IPO市场中,抑价现象时有发生,即新股发行价格低于其市场价值。
抑价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也会对市场的稳定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现象,探索其原因和影响,对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现象的特点、原因和对市场的影响,为相关监管机构和市场主体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深入分析抑价现象对市场的影响及可能的原因,为监管部门制定有效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中小企业板IPO市场的现状,分析抑价现象在该市场中的普遍性和特点;2. 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抑价现象是否存在以及其影响程度;3. 探讨抑价现象的可能原因,从市场机制、法律规定、公司筹备等方面解析抑价的成因;4. 分析抑价对中小企业板IPO市场的影响,包括对企业、投资者和市场的影响;5. 提出针对抑价现象的策略建议,以期提高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达到以上目的,本研究旨在为解决中小企业板IPO市场抑价问题,提升市场运作效率和透明度,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中小企业板IPO首日抑价实证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板IPO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IPO抑价——深圳中小板市场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成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市场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首次公开募股(IPO)抑价现象也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深圳中小板市场为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IPO 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IPO市场的影响及其对抑价现象的解释力度。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板市场中,由于公司规模相对较小、治理结构相对不成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尤为重要。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投资决策依据,同时为监管部门加强内部控制监管提供参考。
三、文献综述前人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IPO抑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上,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已有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提高公司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IPO抑价。
然而,关于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深圳中小板市场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数据和IPO数据。
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通过对样本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发现样本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大部分公司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但仍有部分公司披露不足。
在IPO方面,抑价现象普遍存在。
2. 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IPO抑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IPO 抑价程度越低。
3. 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IPO抑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论IPO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及中国实际分析(一)论文关键词]IPO抑价理论论文摘要]国外理论界通过建立不同的模型和假说试图找出IPO抑价的真正原因,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始终没有哪一家理论能够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IPO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指股份公司委托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为项目投资募集权益资本。
IPO抑价是指大多数新股在上市首日二级市场的收盘价远超出其发行价,由此产生远高于市场或行业平均回报的超额收益。
显然,新股抑价与有效市场假说之间存在着矛盾:从理论上讲,若一级市场新股价格的制定是依据二级市场的需求情况来确定的,则不应存在抑价问题,因为按照一般均衡原理,发行市场不可能长期处于失衡状态。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就有很多学者对于IPO抑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种:(一)投资银行买方垄断假说。
该假说从发行企业和投资银行签定新股承销合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分析IPO抑价现象的。
投资银行作为承销商比上市公司具有更多的有关资本市场与发行定价的信息,因此上市公司将股票发行的定价权交给投资银行。
由于新股的发行价格直接关系到投资银行承销新股的成败,低价发行能够更好的促进新股的顺利发行,因此,为了减少承销的风险,投资银行就会有意低定价发行。
而上市公司对投资银行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投资银行会通过降低发行价以确保发行成功,并建立良好的声誉。
(二)“赢者诅咒”假说。
该假说认为,市场中存在掌握信息的投资者和未掌握信息的投资者,且两类投资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的信息交流。
掌握信息投资者由于具有资金与信息优势,能够了解发行企业市场价值的期望值范围,而未掌握信息投资者只能根据其他主体的行为作出判断。
当掌握信息的投资者得知所发行的新股具有投资价值时,往往会踊跃认购,使得未掌握信息的投资者被“挤出”发行市场,无法认购到具有投资价值的新股;而当新股不具投资价值时,掌握信息投资者会退出认购,导致未掌握信息投资者所能认购到的新股大多是缺乏投资价值的股票,即“赢者诅咒”。
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中国股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也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板市场我国的IPO市场,目前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十年中,IPO抑价现象在中国创业板市场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并且趋于普遍化,这已成为了学术界和市场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现象不仅影响了公司的解禁和股东套现,也对公司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IPO抑价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特点,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影响因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IPO市场与公司特征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分析。
研究市场供求状况、行业发展态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等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程度。
2.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IPO抑价的影响分析。
分析中国创业板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发行条件、信息披露规则等政策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
3. 研究公司内部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分析。
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资本结构、管理层人员结构等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
4. 研究IPO抑价对公司股东及公司上市后业绩的影响。
分析IPO抑价对于公司股东的解禁和股价波动、公司上市后业绩的表现等方面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文献研究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全面了解和分析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在实证研究方面,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等统计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同时,本研究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促进企业管理和财务状况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IPO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及中国实际分析引言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公司向公众发行股票,首次将自己的股票上市进行交易。
在IPO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抑价现象,即发行价格低于预期价值。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IPO公司的融资效果,也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将对IPO抑价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探讨相关因素和对策。
理论分析IPO市场非理性IPO抑价现象的根源在于市场非理性。
在IPO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使得市场参与者对公司未来的价值评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在IPO发行价格的确定上,存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例如,IPO承销商和发行人均希望发行价越高越好,而投资者则希望价格越低越好。
这些利益关系营造了一个特殊的市场环境,容易引发市场情绪波动,导致市场的非理性。
市场炒作在IPO之前,部分投资者会进行所谓的“炒作”,即通过境外场外市场或期货市场操作相关股票的价格,从而在IPO时赚取差价。
这种炒作也会影响到IPO发行价的确定,若炒作成功,使得市场对该公司有更高的预期,IPO发行价往往会上涨,反之则会下跌,最终导致抑价。
管理人员利益IPO公司涉及到的管理人员也会影响到IPO发行价。
在IPO之前,管理层会透露实际公司情况,若公司短期内想要获得高价股票,通过“撤换股权”将部分优质的资产和未来发展机会挪到别的公司,此时IPO公司的价值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抑价的发生。
中国实际分析在中国IPO市场,抑价现象尤其显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结果,2018年中国A股市场的平均IPO抑价率为12.67%,而2019年的平均抑价率为27.36%。
审核制度不完善IPO抑价现象与中国的IPO审核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IPO,虽然审核制度已经多次修改和升级,但是各种利益博弈仍存在,使得审核质量不高,尤其是对于过于新奇的企业,审批通行难度大,保荐机构审查难度和审查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审核过于凶残常常会逼迫公司进行临时漂白操作,导致企业真实看面受到一些表面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一、引言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将公司股权向公众出售的一种融资方式。
而抑价现象是指IPO发行价格低于市场大众预期价值的现象。
中国股市历史上普遍存在IPO抑价的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探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和受影响因素,以期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有关IPO定价和投资策略的相关建议。
二、IPO抑价构成IPO抑价构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供需关系,二是信息不对称。
1. 市场供需关系IPO发行时,一般面临较大的投资者需求。
然而,由于IPO股票供应量有限,导致供需不平衡。
投资者对IPO具有较高的期望和需求,因此在发行过程中会出现抢购现象。
企业会通过抑价来吸引投资者,为其认购股票提供更多的盈利空间,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在发行价格和市场需求之间取得平衡,进而达到IPO抑价的目的。
2.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IPO抑价的另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IPO前,企业处于非公开状态,公众对企业的信息了解有限。
而由于公司对外公开的信息有限,市场参与者很难准确评估公司的价值和潜力。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估计与公司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偏差,使得IPO抑价成为了企业吸引投资者的手段。
企业通过抑价降低了IPO股票的风险,促使投资者更愿意参与认购,减轻了投资者的资本压力。
三、IPO抑价的影响因素IPO抑价现象不仅与市场供需关系和信息不对称有关,还受到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1.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影响IPO抑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规模越大,投资者需求越旺盛,对IPO投资的兴趣也会相应增加。
当市场规模较大时,企业更有可能通过抑价来吸引更多的资金。
因为在市场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即使发行价格低于市场价,企业最终融资金额也能满足其资金需求。
2. 公司规模和财务状况公司规模和财务状况是IPO定价策略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2009年第17期)IPO 抑价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娄正华摘要:IPO 抑价现象是在各国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尚不完善,发展不够成熟,IPO 抑价现象尤为严重。
本文首先对IPO 抑价现象作概述,然后着重分析了IPO 抑价现象的原因和相关对策建议。
一、IPO 抑价现象概述(一)IPO 抑价的概念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即首次公开发行,是指发行企业为了为投资项目或日常生产经营募集资金,首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发售股份的行为,发行对象为股票市场上潜在的广大投资者。
IPO 抑价现象则是指股票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显著高于发行价,即新股的市场价值明显高于收盘价的现象由于新股的价格在上市首日会有大幅度的上涨,新股中签者在上市首日即能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
依据市场有效性假说,持续的超额利润在市场中是不会存在的,因为市场的逐利行为会使超额利润消失,所以IPO 抑价现象违背了市场有效性假说。
(二)我国IPO 抑价的表现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起步晚,资本市场尚不成熟,IPO 抑价现象尤其严重IPO 抑价程度可有抑价率来衡量自2000年以来,我国IPO 抑价率平均在100%左右,2007年最高,为250.83%,有关数据显示,1993年IPO 抑价率曾达到574.38%,由此可见我国IPO 抑价的严重程度。
二、IPO 抑价现象的原因(一)国外IPO 抑价原因的相关理论1.赢者诅咒假说。
有关IPO 抑价理论,占主流地位的是Rock 的赢者诅咒假说。
他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存在掌握信息的投资者和未掌握信息的投资者,掌握信息的投资者往往能利用其信息优势购买到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而未掌握信息的投资者只能根据其他主体的行为作出判断,最终购买到掌握信息的投资者所规避的、不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当未掌握信息的投资者意识到这一“赢者诅咒”时,就会退出市场。
由于股票发行人需要吸引未掌握信息投资者的投资,因此不得不降低新股发行价来弥补未掌握信息者所承担的风险,确保发行的顺利进行。
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
作者:周展
来源:《中国经贸》2018年第06期
【摘要】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推动下,我国金融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并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访华,进一步实现了我国经济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小企业都存在严重的IPO抑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因此,现阶段企业如何控制IPO抑价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课题,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本文主要就IPO抑价现象进行分析,并对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展开探讨,逐步完善IPO的询价机制,希望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IPO抑价现象;询价机制;证券交易;信息披露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与交易流程日趋完善,并逐渐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证券交易信息与市场发展的法律制度。
并在2005年初,我国上市公司的IPO开始采取询价机制,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市场交易的稳定性与有效性,还有利于突显企业的投资价值,实现股票交易市场的有序发展。
询价机制是我国根据当时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与抑价现象而引进的管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现了IPO 定价的合理性。
但是,在上市公司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克服与解决。
一、IPO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
1.投机泡沫假说理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壮大,我国股票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推动了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近年来,由于IPO股票市场发展的供不应求,只能通过定额或是配额的方式进行股票销售,以致出现部分投资者未在一级市场购买到足够的股票数,而转战到二级市场继续进行股票购买的现象。
并且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自己手中的股票价格会上涨,从而导致股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交替购买的现象,最终发展成为投机泡沫。
据金融专家对此现象的实证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企业中还存在严重的投机泡沫现象,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进程。
2.赢者诅咒假说理论
赢者诅咒假说理论又称为信息不对称理论,并且Kevin Rock在《Why New Issues are Underpriced》这篇论文中将拍卖理论中的赢者诅咒假说引用到证券市场抑价研究当中。
在论文中他表明,要想扩大企业的融资份额,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与新股认购,承办企业和发行人必须要对IPO进行抑价控制,并保证IPO定价在出现投资偏差或是经济损失现象时,能确保投资者的初始收益,降低股价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在对新股定价要远高于实际价值,
市场中的投资者对新股的购买欲越强,其中签概率越低,从而验证了赢者诅咒假说的理论研究。
3.从众效应假说理论
从众效应假说理论认为,投资者或是投资机构在确认购买某IPO新股之前,投资市场的舆论与其他投资者对有购买打算的投资者影响颇深。
因此,针对这一市场现象,目前部分新股承办企业或发行人都会采取压低新股价格的方式,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目光,从而达到带动其他投资者竞相购买的目的。
4.信号显示假说理论
信号显示假说理论认为,IPO的新股价与承办企业或发行人底标股价的价格比是企业内在的价值信号。
Welch Lve在《Seasoned Offerings, Imitation Costs, and the Under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论文中表示,IPO定价的高低对企业价值信号有着直接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上市公司在发行新股过程中,往往将股票价格以较低的形式发行于股票市场当中,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发行量,为新股未来的发展趋势奠定基础。
二、我国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实证研究
据近几年IPO抑价现象统计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IPO收益呈逐年上涨趋势,并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我国近有40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IPO的日收益率高达165.45%,最高的上市公司首日收益率达到586.23%,最低的上市公司首日收益率则为8.54%。
同时,在这将近400家上市公司中,其IPO首日收益率都为正值,且呈上升趋势。
据我国金融专家对形成这种超额回报现象分析,就我国目前股票市场发展形式来看,市场环境相对和谐与稳定,上市公司的IPO首日收益率呈持续增长状态。
因此,促使投资者加大购买力度,提升股票市场占有额。
但是,由于部分投资者未在一级市场购买到足够的股票,促使投资者将投资目光更多放在二级市场新发行的股票行情上,提高了公司的IPO首日的收益效率。
同时,通过对股票价格的询价制度约束,承办企业与发行人在发行新股过程中,故意将新股价格定于偏低位置,新股上市后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在提升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有序发展。
在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定价过程中,上市公司应严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与监管部门的法律条文进行管制,监管部门对IPO发行的新股控制、定价控制也是实现超额回报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从国际股票市场发展来看,提升IPO发行效率是现阶段证券市场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然需求。
现阶段,针对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已经全面实行股票询价制度,其主要作用有:第一,利用询价的方式确定新股价格的发行区间,在通过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股票发行价格。
其中,询价制度的应用不仅能提高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率,还能有效保障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升投资者的经济收益。
第二,对投资者的投资方向进行科学有效的引
导,帮助投资者认清投资形势,掌握市场投资动态,有效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促进股票市场的有序发展。
三、影响上市公司IPO抑价的因素分析
首先,通过IPO抑价样本的选取,掌握IPO抑价现象的影响因素。
其次,设定研究假设,研究我国企业现阶段IPO的抑价程度。
再次,设定回归模型假设,深入探讨上市公司的股票抑价趋势。
最后,结合前几项的研究最终得出IPO现象实证结论。
通过对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的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上市公司首日收益率与IPO抑价程度呈正比关系。
在股票发行过程中,如若投资市场存在过高的“换手率”反应,那么就证明股票的承办企业与发行人存在严重的投机行为,不仅对股票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同时,从我国上市公司市盈率发展水平来看,一方面体现了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今资本市场的投资氛围,即股票市场牛市或是熊市的体现。
通过验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新股放行首日收益效益较高的情况下,投资份额对于新股IPO抑价现象影响越高,并且呈明显上升趋势。
同时也证明了上市公司的新股发行率较高,升值空间较大,不仅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控制IPO抑价现象,采取可行的询价机制,不仅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还能进一步完善交易市场的稳定性、规范性以及合理性,提升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促进上市公司的有序发展。
因此,上市公司应正视自身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采取有效的询价机制。
在优化IPO抑价现象的同时,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我国经济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超,周焯华.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现象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5, 19(5):34-38.
[2]蒋葵,向秀红.深圳创业板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22):136-139.
[3]王云鹏.中国创业板的开启与香港创业板的启示——基于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J]. 财会研究, 2009(16):53-55.
[4]曾祥渭,马昌云.我国股市IPO抑价现象及其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9(1):66-68.
[5]徐冰,杨兆宇.我国新股抑价现象的原因——基于上交所A股市场的实证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 2013(16).
[6]沈红波,钱沁如.中国H股市场IPO抑价现象实证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07,21(3):36-41.
作者简介:
周展(1977—),男,民族:汉,籍贯:四川成都人,学历: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保荐代表人,主要从事IPO、上市公司再融资、股权分置改革、兼并收购等投资银行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