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四专题作为偶像-第2课时 课件(苏教版必修.ppt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37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二《作为偶像》精品教案从容说课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全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名字,成为载进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众多媒体聚焦关注的重要新闻人物。
这一年,他被授予“航天英雄”的称号,还以遥遥领先的票数列于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首,所到之处更是引发阵阵“航天热”,成为公众的“偶像”。
这次采访是在杨利伟遨游太空两个多月以后进行的,杨利伟航天的新闻信息已经为公众熟知。
但对他的性格、思想,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当时人们或许了解得并不多。
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力图通过一系列问题让杨利伟向公众敞开心扉,展示他作为“偶像”人物的个性特色。
这也是记者设计问题时所围绕的中心。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
教学难点学生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恰当地进行表达,能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体验,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2.学生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人交流,增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善于倾听,尊重和自己交流的对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一天,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年轻人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做了认真的准备。
因此,他与松下幸之助先生谈得很愉快。
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薪水很少,一个月才1万日元。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1万日元,其实,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这1万日元。
”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
年轻人听后,感到有些奇怪:不对呀,明明我每个月的薪水只有1万日元,可松下先生为什么会说不止1万日元呢?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道:“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也就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
《作为偶像》课内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怨声载.道()三年五载.()眼睑.()兢.兢业业()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杨振宁博士行走江湖久矣,对别人把他和什么歌星等量齐观....,估计不是不屑一顾就是一笑了之。
B.见到有人郑重其事....地接待杨博士时,有歌迷询问:这位也是唱什么歌的什么星吗?C.有了这种特别的精神激励,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我想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D.智慧型园丁应该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地教学,勤勤恳恳地育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归纳整理是学好语文的方法之一。
通过归纳整理,可以把零星的、肤浅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系统的、深刻的认识。
B.改革开放二十年是一场演练,也是一种积累,我们走出了一条道路,锻造了一支队伍,酿就了一股激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目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
D.举世瞩目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在金秋十月腾空而起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足以令国人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
4.知青出身的作家梁晓声接受英国电视台采访,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请你仿照英国电视台记者发问的句式,代梁晓声拟一句答词。
课外提升灯火阑珊处何当共剪西窗烛唐克扬本来,中国就是一个易于产生痛苦的心灵与心灵痛苦的国度。
她的地域辽阔,即便在交通相对发达的清代,使用专用驿道和各地快马,百里轮流不停地递送,官府的加急文书从都城北京也要一月有余才能到达南端的广州,更何况还有安步当车的小民?每一次远游与分离常常意味着从此与亲人们隔如云端。
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也由于古代户籍制度的相对宽松,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少年时有“壮游”的传统,成年后,也常随官职升迁,人事变动而辗转于各地。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二《作为偶像》最新同步教案《作为偶像》教案2设计指导思想“走进语言现场”专题是为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设置的。
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这充分体现出教材的编写意图——强调实践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表达技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养成训练离不开口语表达实践,因此,本专题教学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现场”,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具体实践中,用心听,开口说,借鉴、感悟、提高。
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一是教师的角色,课堂应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实践活动的场所,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应是活动的召集人,而不是中心发言人,教师应是教练(或陪练),是场外指导,而不是场上的主力;二是教材的功用,教材在这里只是为学生口语交际活动提供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一个活动使用材料,而不是供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的文本。
教材分析《作为偶像》是一篇电视访谈实录。
教材将它安排在“问答之间”这一板块中,主要是想为学生开展问答交际活动提供一个成功范例。
因此,这篇教材的使用,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去学习、借鉴:(1)如何选择恰当的角度,设计合理而有价值的问题;(2)如何听出别人提问的主要意图,从而简明、得体地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准确把握三个采访片段中各个具体问题所围绕的中心话题;2.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具体评说记者采访中提到的几个细节,指出优点和还可进一步改进之处;3.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简要分析杨利伟的答话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访谈中记者提问角度的把握和对杨利伟回答问题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的分析。
难点:对访谈片段中几个具体细节的评价。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人物访谈”节目的特点。
1、导入语:欢迎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语言活动现场,先请看一段电视录像。
(播放“神五成功发射”视频录像剪辑,长度应控制在30秒左右,从倒计时开始到发射即可)2003年10月15日,是中国人难忘的一天。
作为偶像江苏省泗洪中学周道宝学习目标:1、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培养口语问答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问答的技巧教学安排:1课时课前学习预习准备阶段完成的作业:1、界定“偶像”。
2、搜集不同角度、不同时代、身边同学关于“偶像崇拜”的事例。
3、搜集不同人士关于“偶像崇拜”的看法。
你自己“偶像崇拜”的事实及看法。
4、熟悉课文,准备登台。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全中国为之骄傲的名字,成为载进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众多媒体聚焦关注的重要新闻人物。
因为这一天,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杨利伟作为驾驶神五飞向太空第一人,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香港《大公报》评价说:“杨利伟是这次"神州"五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
从杨利伟的表现,人民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带的崛起,看到他们的素质、智慧和表现。
二、外围问题1、什么是人物专访?本文记者专访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本文是在杨利伟遨游太空两个多月以后进行的,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力图通过一系列问题让杨利伟向公众敞开心扉,展示他们作为“偶像”人物的个性特色。
这也是记者设计问题时所围绕的中心。
2、一般地说,人物专访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明确: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三、研究阶段。
(一)情景再现(或放录像)选一主持人,一“记者”,“杨利伟”登台再现采访情景。
将讲台搬走,用几个课桌并成采访桌。
尽可能脱开课本。
(二)研究课本1、学生分组讨论课后研讨题1—3题。
2、分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答案明确:第一组问题围绕“偶像”的影响来设计。
第二组问题围绕超人的心理素质来设计。
第三组问题围绕非凡的意志品质来设计。
(三)课本拓展1、中国的航天事业有很多无名的科技人员,而杨利伟却是宇航员,实质上却不是科技人员,为什么说他是航天科技的偶像?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说出道理来即可。
语文iv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二(作为偶像)最新教案2《作为偶像》教案2设计指导思想“走进语言现场”专题是为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设置的。
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这充分表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强调实践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表达技能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养成训练离不开口语表达实践,因此,本专题教学中教师的全然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现场”,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具体实践中,用心听,开口说,借鉴、感悟、提高。
为了特别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一是教师的角色,课堂应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实践活动的场所,在那个地方教师的角色应是活动的召集人,而不是中心发言人,教师应是教练〔或陪练〕,是场外指导,而不是场上的主力;二是教材的功用,教材在那个地方只是为学生口语交际活动提供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一个活动使用材料,而不是供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的文本。
教材分析《作为偶像》是一篇电视访谈实录。
教材将它安排在“问答之间”这一板块中,要紧是想为学生开展问答交际活动提供一个成功范例。
因此,这篇教材的使用,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去学习、借鉴:〔1〕如何选择恰当的角度,设计合理而有价值的问题;〔2〕如何听出别人提问的要紧意图,从而简明、得体地回答以下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准确把握三个采访片段中各个具体问题所围绕的中心话题;2、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具体评说记者采访中提到的几个细节,指出优点和还可进一步改进之处;3、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简要分析杨利伟的答话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访谈中记者提问角度的把握和对杨利伟回答以下问题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的分析。
难点:对访谈片段中几个具体细节的评价。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人物访谈”节目的特点。
1、导入语:欢迎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语言活动现场,先请看一段电视录像。
《作为偶像》教课方案[苏教版必修四 ]作为偶像设计指导思想“走进语言现场”专题是为训练学生的口语社交能力而设置的。
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这充分表现出教材的编写企图——重申实践性。
口语社交能力是语言表达技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养成训练离不张口语表达实践,所以,本专题教课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现场” ,让学生在口语社交的详细实践中,专心听,张口说,借鉴、感悟、提升。
为了很好地达成教课任务,教师一定从以下双方面打破传统教课的思想定势:一是教师的角色,讲堂应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实践活动的场所,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应是活动的招集人,而不是中心讲话人,教师应是教练(或陪练),是场外指导,而不是场上的主力;二是教材的功用,教材在这里不过为学生口语社交活动供给的一个成功的典范,是一个活动使用资料,而不是供学生阅读、剖析、鉴赏的文本。
教材剖析《作为偶像》是一篇电视访谈实录。
教材将它安排在“问答之间”这一板块中,主假如想为学生睁开问答社交活动供给一个成功典范。
所以,这篇教材的使用,一定从以下双方面指引学生去学习、借鉴:( 1)如何选择适合的角度,设计合理而有价值的问题;(2)如何听出他人发问的主要意图,进而简洁、得体地回答以下问题。
教课目的1.经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正确掌握采访片段中各个详细问题所环绕的中心话题;2.经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详细评说记者采访中提到的详细细节,指出长处和还可进一步改良之处;3.经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简要剖析杨利伟的答话中所反应的思想方式、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
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对访谈中记者发问角度的掌握和对杨利伟回答问题中所反应的思想方式、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的剖析。
难点:对访谈片段中详细细节的评论。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人物访谈”节目的特点。
1、导入语:欢迎同学们走进今日的语言活动现场,先请看一段电视录像。
(播放“神五成功发射”视频录像剪辑,长度应控制在30 秒左右,从倒计时开始到发射即可)2003 年 10 月 15 日,是中国人难忘的一天。
作为偶像【学习目标】1、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培养口语问答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问答的技巧【教学安排】一课时,课前学习预习准备阶段完成的作业:1、界定“偶像”。
2、搜集不同角度、不同时代、身边同学关于“偶像崇拜”的事例。
3、搜集不同人士关于“偶像崇拜”的看法。
你自己“偶像崇拜”的事实及看法。
4、熟悉课文,准备登台。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全中国为之骄傲的名字,成为载进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众多媒体聚焦关注的重要新闻人物。
因为这一天,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杨利伟作为驾驶神五飞向太空第一人,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香港《大公报》评价说:“杨利伟是这次"神州"五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
从杨利伟的表现,人民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带的崛起,看到他们的素质、智慧和表现。
二、外围问题1、什么是人物专访?本文记者专访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本文是在杨利伟遨游太空两个多月以后进行的,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力图通过一系列问题让杨利伟向公众敞开心扉,展示他们作为“偶像”人物的个性特色。
这也是记者设计问题时所围绕的中心。
2、一般地说,人物专访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明确: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三、研究阶段(一)情景再现(或放录像)选一主持人,一“记者”,“杨利伟”登台再现采访情景。
将讲台搬走,用几个课桌并成采访桌。
尽可能脱开课本。
(二)研究课本1、学生分组讨论课后研讨题1—3题。
2、分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答案明确:第一组问题围绕“偶像”的影响来设计。
第二组问题围绕超人的心理素质来设计。
第三组问题围绕非凡的意志品质来设计。
(三)课本拓展1、中国的航天事业有很多无名的科技人员,而杨利伟却是宇航员,实质上却不是科技人员,为什么说他是航天科技的偶像?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说出道理来即可。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二《作为偶像》最新同步教案《作为偶像》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偶像的内心世界,学习偶像执着于航天事业的精神。
2、掌握问答的技巧。
3、在实践中提高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问答的技巧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全中国为之骄傲的名字,成为载进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众多媒体聚焦关注的重要新闻人物。
因为这一天,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杨利伟作为驾驶神五飞向太空第一人,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香港《大公报》评价说:“杨利伟是这次"神州"五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
从杨利伟的表现,人民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带的崛起,看到他们的素质、智慧和表现。
”二、人物专访:1、“人物专访”是新闻报道方式。
本文是在杨利伟遨游太空两个多月以后进行的,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力图通过一系列问题让杨利伟向公众敞开心扉,展示他们作为“偶像”人物的个性特色。
这也是记者设计问题时所围绕的中心。
2、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3、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三、分析课文提问的艺术学生自读课文,讨论如下问题:第一组问题围绕来设计。
第一问以关心的口吻询问杨利的身体状况,这是打开采访局面的问题。
第二问,从杨利伟回来以后的活动入题进入正式采访阶段,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过渡。
第三问正面扣题,问航天飞行的成功会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四问通过引导采访对象作答,从而显现偶像的精神影响,很好地体现了采访意图。
第二组问题围绕来设计。
第一问让杨利伟进行自我评价。
第二问记者用首飞前的一个细节――-起飞的早晨唤醒起床叫了两次――来引出问题,具体而巧妙。
第三问仍围绕激动人心时刻的心里活动来发问,问题设计具体,切入点较小。
第四问,先用细节引入,再援引国外的事实,避免了直接提问的唐突,问题提得入情入理。
苏教版高二年级语文下学期四单元作为偶像知识点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那么同学们赶快一起来看看作为偶像知识点!【原文欣赏】《奥林匹克精神》记者:从凯旋到现在,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全国观众都比较关心你。
到外太空去了一次,你觉得现在身体怎么样?杨利伟:从外太空回来之后到现在,身体恢复情况还可以,感觉还不错。
记者:回来之后活动特别多,社会各界都想看一看你这个航天英雄,是不是特别忙?杨利伟:我曾经说过,我回来之后去一些地方参加活动,就是为了弘扬航天精神。
我把参加这些活动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对于我来说,前一段飞行是任务,现在去各地参加活动也是一项任务。
记者:这一次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行非常成功,你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现在有很多人对航天科学很感兴趣。
你有没有想到这会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杨利伟:随着社会发展,加快对外太空的研究、探索和开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会激励很多青少年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激发他们对于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
我走了几个地方后,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这对于我们这些航天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记者:如果让你给年轻人一些忠告或建议,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 杨利伟:他们需要一种精神,一种航天精神。
有了这种特别的精神激励,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我想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我这么多年训练下来,自己也有一些体会。
作为一个年轻人,一是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同时要相信别人。
二是在工作或学习当中,要尽可能地把一些事情做得更扎实,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简介: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全中国为之骄傲的名字,成为载进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众多媒体聚焦关注的重要新闻人物。
因为这一天,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杨利伟作为驾驶神五飞向太空第一人,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