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常用手段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成因及对策研究张彤东北师范大学摘要: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却也频频发生。
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侵害投资者利益,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经常使用的财务报告舞弊性手段层出不穷,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方式、成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归纳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的概述并总结了其主要手段,据此出了舞弊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对策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也日趋激烈。
结果,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研究财务舞弊的手段,原因和对策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政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同时,进一步优化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及手段(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通常各有各的目的与手段,而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为了粉饰报表以求得更多更好的融资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采取的行为。
2011年到2017年12月末为止,中国证监会一共发出了13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尚未正式做出处罚的对象。
而在这些处罚案例中,有近乎半数案子同时处罚了中介机构(券商、会计师、评估师等),近2/3涉及收入造假。
举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万福生科在2013年3月2日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发现,2008年到2011年里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这就意味着,这家于2011年9月27日才挂牌上市的公司,从2008年到2012年上半年这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累计已披露的虚增收入已高达将近9.28亿元。
财务舞弊研究方法
财务舞弊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分析性复核法: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账户、交易等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异常波动、关系或模式,进而识别财务报告的粉饰问题。
2. 关联交易剔除法: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
通过分析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交易未结算金额占比等,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报告粉饰。
3. 异常利润剔除法:将来源不稳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的非经常损益从企业利益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异常利润是否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过大。
这样可以客观地判断和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4. 现金流量分析法:通过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而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报告粉饰。
5. 风险评估法: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等因素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舞弊风险点,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在实际研究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财务舞弊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研究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追求虚假的财务指标或者隐藏真实财务状况而采取的欺诈手段。
这种行为对于投资者、合作伙伴和整个市场秩序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避免和治理这种现象,需要探讨财务舞弊的手段以及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1.虚构销售收入:企业通过编造虚假销售合同、收据和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从而提高盈利和财务指标。
2.虚构应收账款:企业通过虚构客户和业务,编造虚假的应收账款以获取贷款或者改善财务状况。
3.虚增资产价值:企业通过夸大资产价值,比如高估资产、低估负债等方式,虚增净资产、总资产和财务指标。
4.虚增利润: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调整会计核算、提早确认收入等方式,夸大利润,并增加股东权益。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和法律责任。
2.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信息披露的审核和监管,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3.强化内部控制机制:上市公司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明确岗位职责、规范财务审核程序、强化风险识别和评估等,有效遏制财务舞弊行为。
4.提高审计质量: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从根本上防范和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5.加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增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警惕性和保护意识,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其对财务报告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6.加大法律制裁力度:对于发现的财务舞弊行为,加大法律制裁力度,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以警示他人,形成有效的威慑。
7.增强市场透明度:加强市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供更多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增加外部人员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了解和监督。
8.建立诚信文化:通过建立诚信文化,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财务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道德风尚。
总结起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重大伤害。
一、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常用手段财务舞弊是指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的舞弊,从真账假作到假账真作的过程。
1.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之中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
(1)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无关的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待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就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来调节利润。
(2)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作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
但很多公司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核算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
(3)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
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甚至不提折旧等虚增利润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
(4)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
上市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平滑利润,通常在产品或资产的风险或报酬未完全转移之前就确认销售业务和其他资产的转让收入。
(5)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
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相对应的是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所以上市公司还常常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
2.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舞弊。
剥离与模拟是与企业改制上市相伴而生的。
在行政审批制下,由于实行“规模控制,限报家数”政策,股票发行额度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成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并加强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及其监管策略。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及危害(一)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主要包括虚构利润、操纵成本、虚假披露等。
这些行为往往通过精心设计的会计手段和复杂的交易结构来掩盖真相,使投资者难以察觉。
(二)危害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降低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一)基于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如利润结构、成本结构、资产质量等,发现异常波动或不合理之处,可能是舞弊的迹象。
此外,还可以利用比率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度剖析。
(二)基于审计的识别方法审计是发现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审计人员应关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关联方交易、重大会计估计等方面,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
同时,对审计报告的审查也是识别舞弊行为的重要环节。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识别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可以快速发现异常数据和模式,提高识别效率。
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监管策略(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高违法成本,使舞弊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同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确保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强化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舞弊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与扩张,上市公司数量及交易规模均呈显著增长趋势。
然而,伴随这种趋势,财务报告舞弊现象频发,其对社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负面影响也愈发突出。
如何有效地识别并监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已成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及其监管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概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主要指公司在编制、报送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导致财务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此类行为不仅会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至关重要。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一)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线索。
例如,收入异常增长、存货周转率异常等,均可能为舞弊行为的信号。
(二)审计法审计法是防止和发现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通过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可以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
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变更、关联方交易等高风险领域。
(三)大数据分析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法在识别财务报告舞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的关联性,可以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
例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公司的经营数据、市场数据等,可以找出异常的交易模式和关联关系。
四、监管策略研究(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同时,应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执行监管任务。
(二)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应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用户无法获得真实和公正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伤害投资者利益,损害市场秩序,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成因复杂,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财务报告舞弊,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涨,采取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手段,虚增收入、利润或者减少负债等,以达到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管理层诚信缺失: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市场的业绩预期,会选择操纵财务报告来掩盖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不良情况,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和股价支撑。
3. 会计核算灰色地带: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利用灰色地带来进行财务报告舞弊,虚增利润、掩盖亏损。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监管不力,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觉得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滋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二、对策建议1.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提高市场监管的效能和透明度,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2. 提高管理层诚信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监督,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管理层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降低管理层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
3. 加强会计监管:强化会计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提高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慎性,严格约束会计核算灰色地带,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4. 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惩,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5.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增强市场透明度,形成舆论监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凸显。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甚至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1. 企业利益驱动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美化财务报表,提高股价,可能会采取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尤为突出,因为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来吸引投资者。
2. 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是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部分企业得以逍遥法外。
此外,监管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不公等问题,也助长了舞弊现象。
4. 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部分会计准则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引发舞弊行为。
5. 社会风气影响社会风气对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舞弊现象。
三、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表现形式1. 收入确认舞弊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等方式,人为提高利润,美化财务报表。
2. 成本费用舞弊企业通过虚列成本、少计费用等手段,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
3. 资产负债舞弊企业通过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等方式,美化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
4. 投资收益舞弊企业通过虚构投资收益、隐瞒投资损失等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5. 财务报告披露舞弊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误导投资者。
四、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危害1. 损害企业利益财务报告舞弊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失真,损害了企业利益。
2. 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根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做出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损失。
3. 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财务报告舞弊企业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获得竞争优势,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手段、危害及防范措施,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误导投资者。
具体舞弊手段如下:1. 虚构交易: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报表,虚增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当期利润。
3. 隐瞒费用:A公司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减少当期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A公司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公司报表,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三、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企业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报表,从而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在本案例中,A公司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合同,虚增了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财务舞弊的另一种常见手段,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延长收入确认周期,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3. 隐藏费用:隐藏费用是财务舞弊的又一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降低费用标准,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财务舞弊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报表,从而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种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的行为。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舞弊手段日趋复杂和隐蔽,给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以及识别和防范这些舞弊行为的方法。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1. 虚构收入和利润上市公司通过虚构合同、虚开发票、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以掩盖其真实的经营状况。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公司通过低估或忽视资产减值准备,掩盖资产质量下滑的问题,导致资产价值虚高。
3. 关联方交易舞弊公司利用与关联方的交易进行舞弊,如通过虚假交易、转移利润、资金转移等方式,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
4. 财务报表错报和漏报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错报和漏报重要信息,如成本、费用、负债等,以误导投资者。
5.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舞弊公司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如改变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以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
三、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法1. 分析财务报表投资者和分析师应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比历史数据和同行业数据,发现异常波动和矛盾之处。
2. 关注关联方交易对于关联方交易,应仔细审查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了解交易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3. 审计报告的解读审计报告是识别财务舞弊的重要依据,应关注审计意见类型、审计师发现的问题以及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的声明。
4. 关注媒体报道和监管处罚关注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了解公司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关注监管机构的处罚情况,了解公司是否受到过财务舞弊的处罚。
5. 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投资者可以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如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顾问等,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查和分析。
四、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强化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财务舞弊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一、背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现象,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采取编造虚假报告来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虚增收入、减少负债,虚构应收账款等手法。
2. 内部控制不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滋生。
内部控制环境欠佳,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失职渎职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
3. 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给投资者带来了误导,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得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从而容易成为财务报告舞弊的受害者。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不力,监管体系缺失,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了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屡禁不止。
5. 道德风险:企业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也是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管理层的私心、私欲,往往会导致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发生。
三、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
3.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掩盖、造假财务报告的行为。
4. 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架构,保证企业管理层真实、公正地履行公司治理职责,有效约束公司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5. 增加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投资者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投资,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受害可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严重隐患,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与正义,而且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深入分析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并寻找有效的识别方法,本文将从舞弊手段的种类、案例分析以及识别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一)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财务报告中虚增或虚减资产、收入、利润等关键指标是常见的舞弊手段。
企业可能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构交易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从而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
(二)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往往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
企业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转移资产等方式进行舞弊。
(三)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调整财务报表,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例如,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费用、变更折旧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利润。
(四)利用其他非财务信息舞弊除了上述财务手段外,企业还可能通过伪造非财务信息来掩盖其财务舞弊行为。
例如,伪造公司内部文件、编造业绩宣传等。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某公司财务报表虚增收入和利润案例某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和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
监管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财务报表存在明显异常,并进一步查实了其舞弊行为。
该案例表明,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
(二)某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资产案例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进行虚假交易,将资产从公司账上转移到关联方名下。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权益。
该案例表明,关联方交易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舞弊的关键。
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力度外部审计是监督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一些不良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用了各种手段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和防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1.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
虚构收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虚构销售收入、虚构服务收入、虚构利息收入等。
虚构收入的目的是为了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2.隐瞒负债上市公司为了掩盖自己的负债,往往采用隐瞒负债的手法。
这种手法的主要方式是将负债转移至子公司或关联公司,或者将负债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负债,比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
3.资产虚增上市公司为了使自己的资产看起来更多,往往采用资产虚增的手法。
这种手法的主要方式是虚构资产、夸大资产价值、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等。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防范措施1.加强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是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和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公开。
2.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3.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公开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情况,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
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投资者的问题和疑虑。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和防范,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只有加强监管、加强内部控制和加强信息披露,才能有效地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与治理对策财务报表是一家企业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的记录。
它涵盖了企业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的信息。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会使用一些欺诈性的手段来使其财务报表呈现出比实际情况更好的情况。
这些手段被称为财务报表舞弊。
本文将探讨财务报表舞弊的各种手段以及可能采取的治理对策。
1. 营收盈余欺诈营收盈余欺诈是指企业故意夸大其收入或减少其支出以增加盈利能力。
这种舞弊手段通常包括:• 记账舞弊:将支出记为资产,而不是支出。
这种做法可以增加资产负债表上的总资产数字,从而提高收入和净收入。
• 虚假销售:企业虚构销售来增加收入,并在以后的期间补偿这些销售欺诈。
这种做法可以损害财务状况,从而伤害投资者和其他股东的权益。
• 隐藏费用:企业可能会将支出头档改为收入头档,从而减少实际支出的数量,同时增加收入和净收入的数量。
治理对策:• 增加内部审计部门的功能,以确保公司内部员工不会涉及欺诈行为,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检查公司的财务报表。
• 多发展第三方审核机构以确保负责的外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不当报告。
• 强制公司遵守公开透明的财务报告标准。
• 激励利益相关方参与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工作,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投诉机制,以便消费者举报财务舞弊。
2. 资产相关欺诈资产相关欺诈是企业利用虚假资产信息来夸大其资产情况。
这种舞弊手段包括:• 伪造资产:企业虚构资产,如虚构的账户,以升高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数字,从而提高股东权益。
• 贬值资产:企业可能会故意降低资产价值,以减少所需的折旧费用,从而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
治理对策:• 加强对公司资产管理的监管,并设置相关内部控制系统,以确保资产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 建立资产审计制度,确保资产实有数量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一致。
• 建议增加独立的监管机构,深入了解公司资产的出处,并进行彻底核查。
• 在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审计师的资格和经验,以确保公司的报告信息保持真实和准确。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财务报告作为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手段,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及其监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特点、识别方法及监管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参考。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特点(一)舞弊手段多样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日益多样化,包括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隐瞒关联交易、利用会计政策等。
这些舞弊手段往往具有隐蔽性,难以被及时发现。
(二)涉及领域广泛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涉及领域广泛,包括财务报表、会计估计、关联交易等。
舞弊行为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三)后果严重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对企业形象、投资者信心和市场秩序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退市。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一)分析性复核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和比率分析等方法,识别异常波动和不合理变化。
例如,通过比较企业历史数据和行业平均水平,发现收入、利润等指标的异常变化。
(二)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如抽样审计、详细审计等,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查。
通过审查会计估计、关联交易等重点领域,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
(三)信息化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异常数据和潜在规律。
例如,通过监测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发现资金流向与业务不匹配的异常情况。
四、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监管措施(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同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信息。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对投资者和股东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潜在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采取舞弊手法来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本文将探讨一些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报告舞弊手法,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级标题1:虚报收入三级标题1:收入确认滞后•起因:上市公司为了在报告期末实现业绩目标,可能将本应在下一个报告期确认的收入提前确认,以虚增当期业绩。
•防范措施:1.设立严格的收入确认流程,确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条件和时间来确认收入。
2.将收入确认的责任和权限分配给多个部门,避免单一部门滥用权力。
三级标题2:收入水平操纵•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企业进行虚假交易,或通过暂时性的收入操纵手段来人为提高收入水平。
•防范措施:1.审查和监控与关联企业的交易,确保其真实合理性。
2.密切关注营业收入构成的变化趋势,及时核查异常情况。
三级标题3:收入确认与退货政策•起因:上市公司可能利用收入确认与退货政策的漏洞,虚增或推迟确认收入。
•防范措施:1.建立明确的退货政策,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相关信息。
2.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确保退货流程的准确和有效。
二级标题2:夸大资产价值三级标题1:虚增资产价值•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高估资产价值、低估负债、资产重估等手段,夸大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规模。
•防范措施:1.定期对公司的资产进行独立估值,确保资产估值合理准确。
2.建立内部审计和风控机构,监督公司资产估值的过程和结果。
三级标题2:关联交易和资金循环•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企业进行虚假交易、自融资等手段,将资金循环给关联方,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防范措施:1.严格控制和审查与关联企业的交易,确保其真实性和公允性。
2.设置独立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监督和审核关联交易和资金循环。
三级标题3:资产质量与减值准备•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延缓资产减值计提、隐瞒资产风险等手段,夸大公司的净资产和盈利能力。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财务报告作为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体现,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
因此,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并加强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及其监管研究,以期为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概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指公司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通过虚构、隐瞒或误导等手段,使财务报告失真或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性和投资者信心,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一)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会计处理、不合理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异常的关联交易等,这些都有可能是舞弊的迹象。
(二)审计意见与审计程序审计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审计师应通过严格的审计程序,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查。
同时,关注审计意见的类型和内容,如果审计意见中存在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等,可能意味着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三)关联交易分析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关联交易的规模、类型、定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关联交易行为,如过度关联交易、价格不合理等,这些都有可能是舞弊的迹象。
四、监管研究(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防范和打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关键。
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舞弊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同时,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确保其履行好“看门人”职责。
(二)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是防止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应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披露,包括财务报表、关联交易、风险提示等。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财务舞弊现象的频发。
这些舞弊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的识别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特点及识别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1. 虚增收入和利润通过虚构交易、伪造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这种手段往往涉及到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以实现利润的虚增。
2. 资产减值准备金操纵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或时机,改变资产的价值,进而影响公司的利润。
这种手段往往伴随着会计估计的变更,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3. 隐瞒关联方交易不充分披露或隐瞒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以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这种手段包括通过复杂的关联方结构进行资金转移、虚构交易等。
4. 虚构成本和费用通过虚构成本和费用,降低公司的利润。
这种手段往往涉及到与供应商之间的虚假合同或虚构的支出。
三、财务舞弊的特点1. 隐蔽性:财务舞弊往往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不易被察觉。
2. 复杂性:财务舞弊往往涉及到复杂的会计处理和关联方交易,使得其更加难以识别。
3. 违法性:财务舞弊违反了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四、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1. 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关注收入、利润、资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以发现可能的财务舞弊。
2. 审计意见的关注关注审计意见的类型和内容,以及审计报告中揭示的风险点,以判断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存在问题。
3. 关联方交易的审查对公司的关联方交易进行审查,关注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及是否充分披露了关联方交易的信息。
4. 行业和市场分析结合公司的行业和市场情况,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表现,以判断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段【摘要】在资本市场上,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公司向投资人披露公司经营情况的最重要资料。
一旦财务报告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必然导致投资人的经营决策失误,给投资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审计的角度揭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法,试图给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财报信息舞弊一、财务报告会计舞弊的界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准则对“会计舞弊”界定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①。
美国注册舞弊检查师协会将会计的“财务舞弊”定义为:“有预谋的、故意误报和遗漏重要的事实和会计数据,误导报表阅读者并且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会导致其改变判断或决策”②。
从上述中外关于“会计舞弊”行为的界定可以看出,凡是对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描述都可以算作是舞弊行为,因为不真实的描述可能误导报表使用者在阅读报表时作出错误的决策,市场也正是依靠对报表的真实性的控制才能保证市场的秩序。
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情况分析笔者阅读中国证监会于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所发布的对上市公司行政处罚决定时发现:在国家对会计政策的不断规范化、对审计过程的不断精细化的情况下,始终无法完全规避一些上市公司铤而走险,持续发布不真实的财务报告信息,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经营决策和市场秩序。
从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证监会公布报表舞弊行为的上市公司共159家,其中有55家上市公司因会计舞弊发布不真实的财务报告信息或者隐瞒财务报告信息而受到严厉处罚。
从证监会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处罚决定分析可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主要有五种:(一)伪造经济业务或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通过伪造经济业务或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是财务舞弊上市公司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段。
例如,中科云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中,中科云网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中包含2021年2月20日,南京凯沣源(中科云网下属全资子公司)向凤阳县神光物质电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阳电业)销售的2套干馏气化机组,合同款价4,000万元(含税价,不含税价为34,188,034.19元并将其确认为营业收入。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常用手段分析
摘要:企业实施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还削弱了市场资源的配置功能,危害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从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对财务报告舞弊识别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手段;分析
一、引言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违背公认会计原则,采取财务欺骗性手段谎报财务事实或披露虚假财务报告,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的行为。
其中,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上市公司根据其经济环境、管制环境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等自身情况,或采用一种手段,或多种手段结合使用,以达到自身目的。
总的说来,财务报告舞弊手段可归纳为两类: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
二、会计手段
会计手段一般发生在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利用收入舞弊
稳步增长的营业收入是上市公司经营良好的表征,因此在粉饰财务报告时,不少公司利用收入进行舞弊。
主要的舞弊手段及案例如下:
1.提前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是把本应该属于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提前予以确认。
例如,2000年4月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杜林漓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议转让价值1757.09万元的固定资产,在所有权尚未转移、货款尚未收到的情况下,确认该项资产实现销售收入1757.09万元,同时确认利润433.6万元。
2.递延确认收入
递延确认收入即上市公司推迟确认经营较好年度的收入以平滑利润,也有公司把应确认的收入推迟到下一年以提高下一年度的利润。
例如,东方锅炉1996年至1998年连续将上年的销售收入推迟到下年确认,虚增利润已达到包装上市的目的。
3.非营业收入营业化
随着投资者对主业的日益重视,将非营业收入操纵为营业收入,这样既满足了操作利润的需要,又满足了投资者对营业收入的偏好。
于是非营业收入营业化成为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新宠。
(二)利用费用舞弊
费用舞弊由于风险小、成本低、隐蔽性好,尤其得到造假者的喜爱。
主要的舞弊手段及案例如下:
1. 提前确认费用
上市公司为了提高以后年度的盈利水平,有可能把以后期间发上的损失提前确认。
例如,S*ST磁卡于2000年提前确认了成本费用。
2. 递延确认费用
上市公司为了提高当期盈利水平,有可能暂不确认本期已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
例如,渤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兼并济南火柴厂时产生的欠工行的债务问题,在未得到银行批准的情况下,公司未计提1996到1998年的利息,导致这三年年度财务报告存有虚假。
3. 费用过度资本化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通过混淆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界限,将应费用化的利息却资本化,以进行利润操纵,这样做一方面使得当期费用减少,虚增利润,另一方面使得长期资产增加,美化财务状况。
例如,丰乐种业2002年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虚构在建工程246万元。
(三)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舞弊
由于会计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制的差别,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同一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因此,对于急于粉饰报表的上市公司来说,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选择无疑是一条良策。
主要的舞弊手段及案例如下:
1. 改变折旧政策
折旧方法的可选择性及折旧年限确定的主观性给上市公司舞弊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例如,深纺织2003年在未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将原来对纺织类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0年增至14年,使公司当年利润增加195.27万元。
2.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坏账计提比例的不确定性,都给企业务必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例如,*ST松辽2002年对关联方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的应收账款13053万元,由过去不计提坏账准备变更为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4949万元。
3.合并政策的变更
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舞弊的目的,通常会利用减少亏损或盈利差的子公司,增加盈利能力强的子公司等方式提升合并利润。
例如,湘火炬2003年未按规定将控股子公司设立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虚增母公司的合并利润。
三、非会计手段
非会计手段一般发生在经济业务发生阶段
(一)虚构经济业务
虚构经济业务是上市公司最常使用的一种粉饰财务报告的手法,它通过构造各种实质上是虚假的业务来实现报表粉饰。
主要的舞弊手段及案例如下:
1. 虚构销售
虚构销售业务是性质最为严重也是最难以识别的舞弊手段之一,这种舞弊手法一般是从虚构原材料购进、产品生产、发货、运输等原始会计凭证开始,然后根据这些虚假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制作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发布虚假的会计信息。
例如,科大创新2001年和2002年通过虚构合同以增加收入等方式,导致2001年和2002年净利润增加。
2. 虚构资产
上市公司有时通过制造虚假资产租赁合同,会计凭证等方式,已达到舞弊的目的。
例如,S*ST光电1997年至1999年通过伪造进口设备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
(二)利用关联交易舞弊
关联交易是在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交易双方在定价政策、结算方式及支付手段等方面均可通过内部协商进行选择。
正是这种“内部性”使得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财务报告舞弊已成为上市公司主要手法之一,具体来说,主要的舞弊手段及案例如下:
1. 关联购销
关联购销指上市公司以高价或显示公允的交易价格与其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通过价格差来实现利润转移。
例如,湖北宜化在1998年通过关联购销获利7215万元,占净利润的75%。
2. 虚构关联交易
虚构关联交易是指通过交易安排,设计有法律依据、无经济实质的关联交易,虚构经营业务。
虚构关联交易可使买卖双方同时作假,这比虚构与非关联企业交易更不容易被发现。
例如,*ST嘉瑞在2002年6月到2004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通过虚构与其控股子公司湖南中圆科技之间的购销业务和中圆科技与湖南鸿仪实业集团下属其他关联公司之间的购销业务虚构了大量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3. 资产置换、股权置换
上市公司通常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例如,*ST大菲2000年到2002年连续三年通过资产置换的关联交易虚增收入、利润。
4.转嫁费用
一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往往通过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离退休人员费用,或是将上市公司一签年度交纳的有关费用退回等手段来粉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
例如,蓝天集团为其上市公司支付广告费,理由是上市公司做广告也有助于提高母公司的形象。
(三)利用资产重组舞弊
资产重组本意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策略。
然而目前,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舞弊。
尤其是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企图通过重组走出亏损状态,精心策划资产重组,利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
例如,ST鑫光1998年兼并广州珠江冶炼厂时,将取得的259.75万元计入未分配利润,使未分配利润虚增。
(四)利用补贴收入舞弊
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地方企业形象,通常在关键时刻通过越权给予上市公司税收返还政策、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对上市公司拖欠的银行利息给予核销减免等方式,使上市公司增加当期利润。
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扶持而增加的利润并不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自身真是的经营水平和盈利水平,就为以后年度利润的滑坡埋下了伏笔。
(五)利用现金流量舞弊
操纵现金流量是近年来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告的较为“流行”的手段。
由于传统的会计盈余指标弹性过大,尤其随着证券监管的加强,众多财务报告舞弊案件的相继曝光,使得人们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
所以,上市公司为了改善公四形象而对现金流量产生兴趣,当公司现金流量不佳时存在进行修饰的动机。
参考文献:
[1]吴革:财务报告粉饰手法的识别与防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葛家澍: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件剖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3]尹平:财务造假监控与检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5月
[4]唐现杰:财务舞弊与财务监管控制研究.黑龙江财会2004年8月
[5]易广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常用手段及原因分析.财经纵横,2007年4月
(作者通讯地址: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