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_台湾农业现代化转型及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3
学习考察台湾现代农业的体会与思考学习考察台湾现代农业的体会与思考【内容摘要】补齐农业短板加速乡村振兴,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一、参观台湾现代农业的主要体会,台湾现代农业以其精致的特色、高端的品质、经营的细腻和多元的业态,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标杆,成功跨入世界先进农业的行列,考察后主要有五点体会,一是创意理念“新”,二是组织体系“强”,三是科技含量“高”,四是注重生态“美”,五是产业链条“长”,二、我县农业与台湾现代农业的差距,见贤思齐、反观自身,我县的农业发展水平与台湾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三、我县未来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农业发展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补齐农业短板加速乡村振兴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前不久,我随市政府现代农业考察团,赴台湾南投县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彰化县蘑菇部落生态休闲农场、阿里山茶场、高雄市永龄农场、台东县布农部落休闲农场、花莲县新光兆丰休闲农场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与当地有关人士座谈交流和深入思考,深切感受到了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优势,深刻反思了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目标,厘清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一、参观台湾现代农业的主要体会台湾现代农业以其精致的特色、高端的品质、经营的细腻和多元的业态,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标杆,成功跨入世界先进农业的行列,考察后主要有五点体会:一是创意理念“新”。
台湾成功将创意融入农业发展,每个园区根据各自特色设计了丰富的游客体验活动,提升了产品以及园区的附加值,打造了精细化运营的品牌,实现了农业与创意的融合发展,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二是组织体系“强”。
台湾坚持“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了以农会为核心,统筹协调合作社、农业产销班及策略联盟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全面推行合耕合营、共同营销模式,实现了产品标准的统一,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三是科技含量“高”。
台湾农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视科技引领,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
台湾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小小台湾岛自上世纪的糖、拆船、自行车到本世纪的PC硬件、晶圆代工、光碟、绿藻等近50种农、工产品先后做到世界第一,这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细究原因,我们可以从台湾当前发展阶段始于上世纪中叶的转型升级的历程觉察到些许端倪。
一、台湾农业、工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推动了台湾经济的新一轮腾飞,特别是农业和工业的转型。
(一)发展精致农业,开发拓展农业功能。
台湾面积3.6万平方公里,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现有耕地1290万亩,农业年产值近4000亿元(台币),占总GDP的1.5%。
为突破农业发展瓶颈,加速升级现代农业建设,台湾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重大措施,从前期"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转变为"发展精致农业,增进农民福利"。
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开发精致农业生态旅游。
二是开发精致特色农产品,搭载销售特色农产品,推动台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加大农业科研力量的投入、改进农产品加工保鲜方法和农作物健康管理、发展技术密集型的设施农业等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体系;通过开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农会的全方位高效服务等形成以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共同运销的经营模式、设置严格的一元化农业管理体制,保证农民合作组织顺利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营销和推广体系。
(二)发挥“策略工业”,发挥政府引领功能。
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台湾就一直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提出经济建设以“二高二低二大”为原则,也就是技术密集度高、附加价值高、能源密集度低、污染低、关联度大、市场潜力大,选出机械工业和资讯产业为“策略工业”,策略工业享受低利融资、五年免税、加速折旧、研发投资抵减租税等奖励,并且在技术和经营管理上能享受政府辅导。
这样,80年代以技术密集工业为主流,使台湾在90年代成为世界科技产业重地。
台湾农业的演变和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农业在整个GDP和在出口贸易中的份额均已下降到微不足道的位置,但是农业在台湾经济恢复到起飞阶段所作的贡献是不容抹煞的。
台湾全社会都高度重视农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人们普遍认为农业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而且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农业是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产业。
农业除经济功能之外还有保证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等功能。
近 50年以来台湾农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同期人口的增长率,实现了两个阶段性目标:一、农业提供的食品使台湾每人每天的热量(1952年为2078大卡1994年为2977大卡)和蛋白质摄入量(1952年为49公克1994年为956公克)为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最高者之一。
二是完成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为工业化原始积累的任务。
1970年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转入了以工业发展农业的阶段。
台湾农业的长期目标也相应调整为:提高农产品经营效率,强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村建设,增进农民福祉。
维护环境资源,促进生态和谐。
台湾农业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1.农地制度“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尤其是在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时段,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制度的成败,与农业的兴衰,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休戚相关。
台湾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耕者有其田为目标的土地改革奠定了整个农业体系的基础。
从1949年开始,台湾分三个阶段,推进其土地改革。
即375减租,将地租减至土地正产物收获量的375%;公地放领,将官方拥有耕地的所有权陆续转移为农民所有,其地价按照耕地正产物收获量的25倍估计,分10年平均摊还,每年连同田赋负担,以不超过一般佃农的地租的375%为准;官方强制收购地主超过3公顷以上的耕地,其收购价格按照公地放领办法以正产物的25倍计算,由官方发给实物土地债券(70%),公营事业股票(39%)以补偿,征购土地悉数由农民领种。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对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
为了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通过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推动农业向高效、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力度,提供科技支持和财政扶持。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小规模、分散经营,无法实现规模效应,难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要鼓励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民组织形式的创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瓶颈,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农业现代化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农业现代化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供就业创业支持和职业培训机会,提高农民素质。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等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农民增收、农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的启示一、多元化的休闲农业规划台湾的休闲农业规划不仅包括传统的观光农场和农家乐,还涉及到农事体验、农产品体验、农庄温泉、农庄运动、自然生态游憩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规划不仅丰富了休闲农业的形式,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了游客的留存率。
而中国大陆在休闲农业规划时,也应该考虑到多样化的需求,不仅可以开发田园风光,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传统手工艺等多种元素,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注重农业科技与创新台湾休闲农业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进行融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产品品质。
在休闲农业的体验项目中,也利用科技手段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参与。
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也应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开发一些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的休闲农业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度。
三、重视农产品品牌营销台湾的休闲农业不仅仅是提供农家乐和农事体验,更加注重农产品品牌的营销。
许多观光农场都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包装和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
休闲农业也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推出一系列的特色产品,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也应该注重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打造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品牌。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台湾的休闲农业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开发休闲农业项目时,都会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会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一些休闲农业项目还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方式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
在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发展中,也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休闲农业中的落实。
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给中国大陆带来了许多启示。
借鉴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可以帮助中国大陆加速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台湾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启示(周婷) 2006年04月30日10:36 东方网连战荣誉主席近日在两岸经贸论坛的发言中提及大陆的农业发展在组织、金融、行销等方面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这让我联想起2月底我在台中和台南亲眼目睹到的台湾农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足安逸,他们的运作模式和生产方式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1、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首先,在农会的帮助下,农民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强,当台风、地震、经济萧条时,农会都会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农民的资金贷款习惯上来自于农会信用部,贷款用途并不限于农业生产,家庭事务开支亦可申请;农民选择养殖物种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农会的市场调研信息和经验积累,农会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农民改良品种提出建议并协助其达到目标;农产品的产品包装设计、市场营销更是离不开农会的辅导,农会在产品销路上为农民起到了指导和决策作用。
不同地区农会之间的竞争关系及下一期的选票会促使并制约农会领导人更加出色的工作,而农会总干事的高额薪水、不菲的交际费以及农会内部的任命权更是他们积极辅导、帮助农民的内部动因。
其次,农民都已基本具有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的观念,农业已与服务业融为一体。
我们所接触到的农民的经营理念大都是走农产品精致化、多元化路线,将农业同观光旅游服务业结合起来经营,如草莓业开发出草莓观光自采旅游路线、农家利用自家住宅开发便宜干净的民宿等;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更新更高级的水果品种以获取农产品高端市场的份额,有的农民开发出牛奶口味的枣子和芭乐以拉开与普通水果的价格差距;大小均匀健硕的四颗装草莓被包装成礼盒状可以在节日时卖到好价钱;种植无污染的有机农产品可以高价远销进口标准严格的发达国家;对农庄寓以生态概念以提升其吸引力招揽观光客等等。
在农民的潜意识里已经不再视农业为风险高、利润低、靠天吃饭的传统弱势产业,他们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是富足的新型农民。
第三,农业中融入科技含量。
要走高附加价值的高端路线,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例如,要使草莓的农药含量被控制在国际标准以内,就需要一定的测试仪器以及种植过程中进行用药量调配和控制的先进手段;有的草莓种植者还从以色列引进喷洒灌溉和日照技术,用高科技来增加产量,提升产品品质;我们参观了屏东的一个养猪场,两个人一年养5000头猪。
浅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所谓传统农业,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观点,传统农业是完全以世代相传的生产要素为基础,生产技术、物质资本技术和劳动者的技术知识没有任何重要改变,是生产效率极为低下的农业。
这种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要素在长期中只有量的增加,而无质的改变;生产技术在低水平上处于停滞状态;绝大多数资源被分散用来生产食物,维持人类的繁殖;小规模、自给自足与低效率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等等。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特征是不断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农业之中,不断改进其生产要素的配置,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传统农业是一种特有的、停滞的经济均衡,它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1、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美国农业发展经济学家约翰·梅勒(John W·Mellor)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农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农业技术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阶段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
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较大比重和工业扩张对资本的占用,在这一阶段劳动节约型的农业机械的使用受到限制,农业发展主要依赖提高土地产出率为重点的劳动实用型的生物化学技术创新。
第三阶段是农业现代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农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大下降,人地比例下降使农场规模趋于扩大,资本供给越来越充裕而劳动成本越来越高昂。
因此,用机器替代劳动不仅具有经济合理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
劳动节约型的大型机械和其他资本密集性技术被发明出来,并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不同。
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存带来威胁,农民尽量地多生产、多储备粮食以备不测,即以产量最大化为其生产目标,而增产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大劳动的投入。
一、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台湾现代农业发展起步比较早,质量比较高,其农业产业竞争力在世界上高居第六位。
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台湾农业受到竞争和挤压,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和萎缩时期。
针对农业困境,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按照综合发展思路,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范围,积极发展包括旅游休闲农业和农业运输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服务业。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
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
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
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
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编印相关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此后,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
台湾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观光旅游与乡村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内容,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景象。
截至目前,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已发展休闲农场近1300家,提供了近20多万个就业岗位。
观光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观光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显示了农业转型为旅游服务业的美好前景,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类型多种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寓农于教,收益颇丰,令人感叹,观光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农业的主题代表。
台湾发展有机农业的主要成效及其借鉴作用前言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机农业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业的主流之一。
台湾作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和农业大国,在有机农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台湾有机农业的成效和对其他国家的借鉴作用:有机农业的重要性、台湾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台湾有机农业的主要成效以及借鉴意义。
有机农业的重要性有机农业是指无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转基因作物等化学合成物的农业,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生产健康、安全、高品质的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以其对生态环境的友好、对人类健康的保护和对地球资源的节约,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等物质,有助于降低土壤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有机农业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生产出更健康、更营养、对人体健康更友好的有机食品,有益于人们健康的保障。
此外,有机农业还可以节约地球资源,如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也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台湾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1984年,台湾开始探索有机农业,1999年正式颁布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规范。
近年来,台湾有机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政策、技术和市场。
首先,台湾政府在推动有机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支持农村地区发展有机农业,建立了多项农业保护政策,促进了有机农产品生产与消费。
同时,政府也大力鼓励有机认证,增加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意愿。
其次,技术是台湾有机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优化,有机农业的管理和生产技术也日益成熟。
例如,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使用微生物有机肥、鱼精有机肥、菜籽饼等肥料,协助土壤保持健康状态,减少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危害。
最后,市场是台湾有机农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台湾农产业发展及启示一、台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台湾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民要求下,政府通过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推进农业结构变化,逐步提高农业市场化的过程。
在台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发展维度。
1、政府推进是台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
伴随着工业化过程,台湾地区民众,尤其是农民对农业改革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民众的需要,台湾当局在1949到1953年推行了第一次“土地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自耕经营。
通过实行“三七五减租”政策,颁布《台湾地区省私有地租佃管理条例》、《台湾地区省放领公有耕地扶植自耕农实施办法》、《耕者有其田法》等法律法规,使绝大多数台湾民众获得了大概每户0.6公顷的土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台湾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格局。
但是,这次土地改革在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要是耕地过度零碎,小私有经济的农业经营方式显然不利于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1980年,台湾当局推行了“第二次土地改革”,一方面扩大农场经营规模,另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
其中,“共同经营”“、委托经营”、农业“生产专业区”等措施,是极为有效的手段。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而且,通过一些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实现了农民组织化,农业规模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小农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的矛盾。
2、科技进步是台湾农业产业化的动力。
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地区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学习与借鉴较为深入,而且,台湾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注重用农业科技推进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与科技产业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进了台湾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合作,也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科技的产、学、研结合,形成了农、科、教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态势。
台湾的学术机构(上游)、研发单位(中游)与产业界(下游)的协调整合与统筹兼顾是台湾农业科技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的基本经验。
台湾大学农学院于1928年设置了农艺、农工、农化、植保、昆虫、森林、畜产、兽医、农经、园艺、农推、农机、食品等13个系所,另有农业、林业、动物、水工、农机、气象、电子、自动化、同位素等12个场(馆)。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台湾发展经验值得大陆借鉴作者:姚琮妤李旭丰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年第02期农业传承源远流长农业自古以来即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从远古时起,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即来到台湾,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历尽苦难,不畏艰险,用勤劳的双手将一片荒岛建成万顷良田。
到了清代,大量汉人移民来到台湾,带来内地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始在各地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在台中地区建成以八堡圳为代表的台湾最早的大型水利灌溉设施。
该圳引水灌溉彰化平原,对于彰化县的农业有极大的贡献,也造就了鹿港地区的繁荣,因此人称八堡圳是“彰化之母”。
北部地区则以1740年建造的瑠公圳为主,至今仍是当地最重要的灌溉渠道,圳路灌溉台北盆地,然后分为许多小支流,促进公馆、古亭、大安地区的蓬勃发展。
而南部最具影响力的水圳则是高雄地区的曹公圳,与八堡圳、瑠公圳合称清代三大圳,拓垦面积也极大扩展开来,形成完善的农业灌溉系统。
台湾东部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受到地形陡峭的影响,没有水库可储存雨水,当地原住民们直接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拦河取水,建成台东县两条重要的灌溉水圳——池上圳与关山大圳,水质清澈甘美,造就名闻遐迩的池上米和关山米。
20世纪30年代嘉南大圳的建成,使嘉南平原发展出独特的三年轮作制,为台湾农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战后农业萎缩积极复原重建二战期间,台湾农业受到严重破坏。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稻米产量降至603,693吨,尚不足当时最低需要量857,000吨,当地大米一度倚赖进口。
中国政府收复台湾后,为了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力,积极修复或重建毁损的农业生产设施和水利工程、农业改良场及农会等以促进农业生产,水稻、甘蔗、甘薯等产量逐渐增加。
1949年国民党当局撤退来台,导致岛内人口骤增,物资缺乏。
台当局竭尽全力增加粮食生产,除大量进口化肥,开展作物肥料试验,并积极推动稻田良种繁殖制度重建(种子繁殖制度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原种、原种及推广种),还将各试验场所及两个农学院育成的优良品种推广给农民种植。
doi:10.16006/j.cnki.twnt.2020.04.001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周 静(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5)收稿日期:2020-06-23作者简介:周静(1987-),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E mail:zhoujinghnnydx@163.com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专项课题(19ZHC24);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评审项目(XSP20YBC272)摘 要:【目的/意义】台湾地区在精致农业的发展理念下,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发展历程与做法为大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经验借鉴。
【方法/过程】基于赴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历程,重点分析台湾地区在破解“小农边缘化”“农产品低端化”“合作组织零散化”等问题的做法及经验。
【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台湾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农民合作组织制度、农产品运销制度等一系列农业经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运用科技来发展“创新农业”等方式,为东亚区域小农经济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关键词:台湾;小农经济;农业现代化;经营制度;经验借鉴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0)04-0001-05犇犲狏犲犾狅狆犿犲狀狋犘犪狋犺犪狀犱犈狓狆犲狉犻犲狀犮犲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狅犳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犕狅犱犲狉狀犻狕犪狋犻狅狀犻狀犜犪犻狑犪狀ZHOUJing(犎狌狀犪狀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犛狅犮犻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犆犺犪狀犵狊犺犪,犎狌狀犪狀410128,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Objective/Meaning】Underthedevelopmentconceptofrefinedagriculture,Taiwanhasgraduallyrealizedthetransformationfromtraditionalagriculturetomodernagriculture.Anditsdevelopmentprocessandpracticehaveprovidedexperienceforimprovingthelevel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intheChineseMainland.【Methods/Proce dures】BasedonthefieldresearchinTaiwan,themainprocess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developmentinTaiwanwasexplored,andtheanalysisonthepracticeandexperienceinsolvingtheproblemsof“marginalizationofsmallfarmers”,“low endagriculturalproducts”and“decentralizationofcooperativeorganizations”inTaiwanwasfocusedon.【Results/Conclusions】TheresultsshowedthatintheprocessofthetransformationfromtraditionalagriculturetomodernagricultureinTaiwan,theestablishmentandimprovementofaseriesofagriculturalmanagementsys tems,suchasthecooperativeorganizationsystemoffarmers,theagriculturalproductstransportationandmarketingsystem,aswellastheuseofscienceandtechnologytodeveloptheinnovativeagriculturehavesetagoodexampleforthedevelopmentofsmall scalepeasanteconomyinEastAsia.犓犲狔狑狅狉犱狊:small scalepeasanteconomy;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managementsystem;experiencereference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种植和养殖,农业生产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化的农业转型。
本文将从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探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分析。
一、技术的变革直到现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一件比较枯燥的活动。
不仅农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种植和养殖,农产品的种植、收割以及销售都相当地费时费力。
但是,随着不断的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所用的工具和设备也在逐渐升级。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各种高科技设备。
例如,可以远程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大型化的农业机器,这些都大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目前,很多农业公司都已经投资了大量资金,引进了这些设备,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现代化的技术牵扯到的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机器设备,同时也在于农业生产的运作。
这些技术运用能够帮助农民诸如合理排产、踏实的选择田地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等关键课题,最终实现生产效益的提升。
二、管理方式的升级不仅农业的技术需要更新,管理方式也需要转型升级。
在过去,农业生产仅仅依靠农民自己单独管理,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不需要过度复杂的管理手段。
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提升,农民需要逐渐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化农业生产还牵扯到金融、市场和销售等方面。
管理的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从而实现信息交流的更具效率,避免了人为误差。
像肥料、种子、农药等关键物资的使用和管理,这些物资需要一个完备的管理系统出示跟踪使用情况。
经营农业公司的企业家们也必须依据市场变化,在经营农业的过程中合理分配生产成本、跟踪各个节点的运营情况,以便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跟进农产品的价格调整。
三、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农业产品同样需要适应商业市场而转型。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直接根据环境、季节以及天气等自然条件来种植、收割和销售农产品。
但是,现代化的市场经济需求则更依赖产量、品质、卫生标准和商业形象等要素。
台湾现代化的启示 陈晓晔台湾战后只用五十年就完成了欧洲一两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化解地主与佃农的矛盾;土地改革不用流血革命,为民主奠定基础。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不久前在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举行「台湾现代化的故事∶从过去到未来」讲座,两岸三地听众慕名而来,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也专程赶来「捧场」。
金耀基教授古今中外娓娓道来,台上台下热烈互动。
金耀基说,清朝一九零五年废科举、兴学校,从此传统的士大夫阶层没落,知识阶层兴起。
而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更是打破了皇权,开始向「人民主权」过渡,中国从帝国时代走向现代政治文明,因此「辛亥革命」是过去一百年发生在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与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及以后的「革命」不可同日而语。
金耀基用「今昔对比」来描述台湾的现代化∶一九五零年的台湾完全是个农业社会,农业占整体经济的百分之三十二。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牧童短笛」的农耕景象不见了,台湾原野的景观也完全变了。
二零零四年,农业仅占台湾经济的百分之一点九。
一九五二年,台湾的人均国民所得仅为一百九十六美元,而二零零四年人均国民所得为一万四千美元。
金耀基说,一九五二年,整个台湾的大学生数目才一万零几,现在是一百多万,「街上随便撞倒一个人就是大学生」。
金耀基认为,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虽然和它对朝鲜半岛的高压统治不一样,但日本建设台湾的根本目的,还是让台湾为日本的工业化服务,所以台湾的真正现代化是在战后国民政府手中完成的。
欧洲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用了一两个世纪,但台湾只用了五十年,非常了不起。
台湾工业化,国民政府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扮演了关键角色。
当时,政府用公家的债券(股票)换取地主的土地,实行有利于农民的再分配,结果不但没有上演中国大陆数以万计地主富农「人头落地」的惨剧,反而令台湾的地主阶层转化为新兴的企业家,这样的身份转换令台湾的土地改革成为全世界少有的成功例子。
台湾的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由政府创造的,既是政治行为,也是经济行为。
从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农业要注意什么从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也在向高效、智能、绿色转型。
要想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来谈谈从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农业要注意的问题。
从技术方面来说,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需要引进高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设备。
在传统农业中,很多农户还在使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和农业工具,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在转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来解决传统农业中的施肥问题,可以引进遥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来监测农田的生长情况,可以引进智能化设备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通过引进这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
从管理方面来说,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需要规范农业生产管理,推动农业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在传统农业中,很多农户还停留在家庭自给自足的阶段,农业生产的规模小、管理散乱。
这导致了农业生产资源的浪费和效益低下的问题。
在转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和管理。
可以通过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方式,推动农业的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还可以通过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引导农户走生产专业化道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通过规范和优化管理,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从市场方面来说,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需要加强市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品质。
在传统农业中,很多农户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阶段,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品质低劣。
这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低、降值快的问题。
在转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