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章 有效市场假说与投资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241.50 KB
- 文档页数:20
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是由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
“有效市场假说”起源于20世纪初,这个假说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的法国数学家,他把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股票收益率的分析,发现其波动的数学期望值总是为零。
中文名称有效市场假说外文名称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提出者尤金·法玛提出时间1970年理论概况人类对于股市波动规律的认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难题。
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令人信服并且经得起时间检验——2000年,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指出:“我们应当牢记,股市定价并未形成一门完美的科学”;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有效市场假说权威专家尤金·法玛和行为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席勒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指出: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也许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当前,有关金融资产定价和股票市场波动逻辑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种:凯恩斯选美论、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 Theory)、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有效市场假说(EMH)、行为金融学(BF)等。
凯恩斯选美论选美论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创立的关于金融市场投资的理论。
凯恩斯应用人们熟悉的选美活动的规则及现象,研究和解释股票市场波动的规律,认为金融投资如同选美,投资人买入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股票并非至关重要,只有正确地预测其他投资者的可能动向,才能在投机市场中稳操胜券,并以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来形容股市投资中的风险。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特征、应用和缺陷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一种描述金融市场如何运作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意味着市场价格能够完全反映所有可用信息。
1.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观点是,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用的公开信息,也就是说,基于公开信息的投资策略将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来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市场价格受两个主要因素影响:信息和流动性。
当新信息出现时,市场价格会迅速调整以反映这些信息。
因此,任何投资策略的收益都不能长期超越无风险利率。
2. 有效市场假说的特征有效市场假说有三个主要特征:价格随机性: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市场价格是随机的,也就是说,未来的股票价格是独立的,不受过去价格的影响。
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模式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
无套利机会: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意味着没有无风险的套利机会。
如果存在套利机会,投资者将立即利用这些机会,从而增加对冲成本并减少利润。
信息反映: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可用的公开信息。
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来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
3. 有效市场假说的应用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产定价:有效市场假说为资产定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资产的预期收益与其风险程度成正比。
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通过选择特定的资产来获得超额收益。
投资策略: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基于公开信息的投资策略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因此,投资者应该采取被动投资策略,如指数基金或ETF,以获得与市场相同的收益。
金融监管:有效市场假说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监管机构不需要干预市场的运作,因为市场已经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调整。
4. 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虽然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挑战:行为偏差:有效市场假说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但实际投资者的行为往往受到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非理性决策和市场的过度波动。
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金融领域中的一种理论假说,主张资本市场中的价格总是能够反映出全部可获得信息的价值。
即市场参与者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取到所有的信息,并且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进而使市场价格始终处于公允与合理的水平上。
本文将从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假设、类型和相关证据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有效市场假说中,它所定义的“有效市场”是指信息交流畅通且参与者能够迅速获取到全部信息的市场。
其中的“有效”反映了市场价格的准确性和信息的及时性,而“市场”则指涉到各种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假设是市场中的参与者是理性的,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基于所有可用的信息,并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作出不同的交易决策。
也就是说,这些参与者对于市场的决策都是基于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此外,有效市场假说还假设了市场参与者能够实施交易,并且交易是个人化和无摩擦的,没有额外的费用和交易限制。
根据不同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可获取性,有效市场假说可分为三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以及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的历史数据,即市场中的参与者无法通过分析历史价格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此时,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等预测方法是无效的,因为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可获取的历史信息。
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但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非公开信息。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只能通过内部信息获得的市场参与者而言,他们有可能通过这些信息获得额外的利润。
而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则无法通过获取并分析这些非公开信息来获取超额利润。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
在这种市场中,即使是那些拥有内部信息的市场参与者也无法通过这些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证据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一些实证研究支持有效市场假说,其中包括对市场价格走势的统计分析。
市场有效假说的基本内容市场有效假说是现代金融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市场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的最佳解释,并且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
换句话说,市场有效假说认为市场上的交易者会根据可获得的信息评估资产的真实价值,并通过买入卖出来使价格接近其内在价值。
根据市场有效假说,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或利用技术分析来获得超额收益。
因为市场上的信息是公开的,任何信息的利好或利空消息都会立即反映在资产价格上,导致资产价格快速调整到正确的水平。
市场有效假说削弱了基于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交易策略的有效性,主张投资者应该采用被动投资策略,追踪市场指数,而不是试图预测市场走势。
市场有效假说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过去的交易信息,即技术分析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价格不仅反映了过去的交易信息,还反映了所有公开的非交易信息,即不能通过基本分析来获得超额收益。
在强式有效市场中,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信息,即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分析都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市场有效假说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在市场上存在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市场的非有效性。
这可能导致价格偏离资产的内在价值,创造投资机会。
此外,市场有效假说假设了投资者具有完全信息和理性行为,但现实中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和行为偏差可能会影响市场的有效性。
在实践中,市场有效假说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种参考框架,但并不意味着市场总是正确的。
投资者应该对于市场的有效性保持警觉,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一、理论简介Paul A. Samuelson (1965) 和Benoit Mandelbrot (1966) 指出,股价变动的随机性质和不可预测性并不是市场无理性的证明,恰恰相反,它是市场运行充分有效的结果:股价变动的不可预测性意味着,任何与预测股票未来表现有关的可获得信息一定已经反映在当前价格中,只有不可预测的新信息才会引起股价的变动。
詹森(1978)将有效市场定义为:对于一组信息θt(如公司公布的盈利报告),如果投资者根据该组信息进行交易无法赚到超额收益(只能赚取经风险调整的平均市场报酬率),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
之所以使用“平均”这一措辞,是因为在任一给定的时期,投资者可能因为运气好而使其已实现报酬率高于经风险调整的市场预期报酬率,但是,他不可能总是如此幸运,在经过很多时期后,他利用某组特定信息在各时期赚取的超额收益的平均值将趋于零。
1、前提条件:(1)每个投资者都是理性的,都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且都知道其他投资者是理性的。
(2)每个投资者都能根据可获得的信息对证券的期望收益率、方差和内在价值做出正确的、相同的估计。
(3)证券市场是充分竞争和无摩擦的。
这意味着:a不存在交易费用和税赋。
b不存在保证金要求。
c证券具有无限可分性。
d单个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不影响证券价格。
消除市场无效性的机制:竞争许多拥有强大财力支持的、熟谙证券分析技术的投资分析师和管理者都试图通过挖掘别人尚不知道的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他们之间的竞争确保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都已正确地反映在证券价格中。
2、市场有效性的三种形式(1)弱形式:证券的当前价格充分反映所有的历史信息。
投资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交易不能获得超常收益。
(2)半强形式:证券的当前价格充分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并在新信息公布时立刻做出反应。
投资者根据在t时公布的信息进行交易不能获得超常收益。
(3)强形式:证券价格不仅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还反映所有未公开的信息。
投资学中的市场有效性假说探析市场有效性假说是投资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市场价格是否能够反映全部可得信息。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探析,包括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和争议。
一、理论基础市场有效性假说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于1965年提出。
其基本观点是市场参与者在进行交易时,会充分利用所有可得信息,因此市场价格会准确地反映出这些信息。
根据市场有效性假说,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市场价格来获取超额收益,因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全部信息。
市场有效性假说主要有三个形式:弱式市场有效性、半强式市场有效性和强式市场有效性。
弱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历史价格和交易量等公开信息,因此无法通过技术分析来获取超额收益。
半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除了公开信息外,市场价格还能够反映出公司的财务报表等内幕信息,因此无法通过基本分析来获取超额收益。
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因此无法通过任何分析方法来获取超额收益。
二、实证研究市场有效性假说在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争议。
一些研究发现市场价格确实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信息,支持市场有效性假说。
例如,费雪指数假说认为市场价格能够反映出未来股票收益的预期,这一假说得到了一致的实证结果。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对市场有效性假说提出了质疑。
例如,随机漫步理论认为市场价格是随机波动的,与信息无关。
此外,一些实证研究发现了市场的非理性行为,例如股票价格的过度反应和套利机会的存在,这与市场有效性假说相矛盾。
三、争议市场有效性假说在学术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市场有效性假说是投资学的基石,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理性决策的基础。
他们认为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全部信息,因此投资者应该遵循市场价格来进行交易。
另一方面,批评者认为市场有效性假说过于理想化,忽视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他们认为市场价格并不总是能够准确地反映全部信息,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市场价格来获取超额收益。
有效市场假说与投资决策摘要: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是一种建立在完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是传统主流金融学理论的奠基石。
其核心是: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及时、准确、充分反映所有相关信息。
Fama (1970)同时提出资本市场在不同信息环境下具有三种有效形式: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中的非理性投资者将会遭遇理性投资者的套利活动,“市场选择”使得发生错误的非理性投资者处于被动地位,从而被逐步淘汰出市场,直到套期机会消失。
噪声交易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长期存在,噪声会长期存在,使价格可能长期偏离基础价值,从而引起进一步的套利机会。
本文首先概述有效市场假说的内容和面临的挑战,然后探讨了市场有效性对投资影响的两个重要方面:有限套利和噪声交易,最后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相应的投资路径选择。
关键字:有效市场假说;套利;噪声;投资决策说到投资理念,各种流派林立,不知凡几,但归根结底,所有的投资理念实际上只有两种类型。
任何一个投机者进入市场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即市场是有效的吗?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区分两种不同的投资理念。
市场是有效还是无效的辩论一直在业内持续,理论界也对此争论不休。
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两大基石。
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概述(一)前提假设即使是作为研究资本市场效率的核心理论,有效市场假说本身仍是一个完美假设。
若要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仍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假设一,就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即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具有同样理解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对股价的预期也是相同的,股票价格的变动完全是投资者基于所有的信息集的理性预期的结果。
假设二,就是信息的获得是零成本的,且信息的分布是充分、均匀的。
(二)内涵和分类1964 年,奥斯本发表随机漫步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EMH),提出资本市场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主张,指出市场价格是市场对随机到来的事件信息做出的反应,投资者的意志并不能主导事态的发展,从而建立了投资者“整体理性”这一经典假设,并进一步假设期货合约的持有期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从而可以用数理统计学的工具来分析资本市场。
浅议市场有效性与投资策略的选择当市场获知某个公司的新信息时,市场参与者会多快地根据该信息买卖该公司的证券?这些证券的价格会多快地调整以反应新的信息?技术分析、基础分析或者其他投资策略是否会带来超额收益?要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就涉及到金融市场的有效性问题。
市场有效性问题是现代投资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受到了理论研究者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
对于市场有效性的不同认识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
虽然专家学者们对市场有效性含义及市场异常现象等实证结果的理解有分歧,但市场有效性的研究结果对于人们选择投资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人们将倾向于选择消极投资策略,而市场有效性研究中发现的市场非有效的情况对于投资者正确选择积极的投资策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对市场有效性假说及实证研究作以简要介绍,列举出实证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以期给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带来启发。
一、市场有效性的概念及市场有效的分类市场有效性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至少可以追溯到法国数学家Bachelier的开创性理论贡献和Cowles的实证研究。
现代对效率市场的研究则始于萨谬尔森(Samuelson),后经法玛(Fama)、马尔基尔(Malkiel)等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逐步形成一个系统性、层次性的概念,并建立了一系列用于检验市场有效性的模型和方法。
Fama(1970)进行了全面阐述,其核心内容是证券价格总是可以充分反映可获得信息的变化,证券的价格等于其“内在价值”。
这里的“充分反映”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⑴信息反映是即时的;⑵反映是准确的。
从本质上讲,证券市场有效讨论的是证券价格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程度,如果信息能够即时、准确地反映在证券价格中,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越低、交易成本越低、市场参与者对同样信息所代表的证券价值的认同度越高,市场的效率程度就越高。
必须指出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只有可以影响公司基本价值的信息才会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1、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概述以有效市场假说为核心的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产生使对金融问题的分析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但该理论是完美假设条件下标准化的理论,不能解释各种市场“异象”,从而使人们对其不断提出质疑,并导致金融理论史上的再次革命与资本市场理论的多极化发展。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产生使关于金融问题的分析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其所涵盖的大量科学分析方法与著名的金融理论,如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以及作为它们理论基础的有效市场假说等,皆在理论界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接受。
然而,有效市场假说是完美假设下的标准化了的理论,现实与理论的不符使得金融市场看似充斥着大量的“异象”。
这使得人们对有效市场假说不断提出质疑,开始从各种新的假设条件和角度出发更贴近现实地解释种种市场现象,并从中分化出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以及分形市场理论。
这些新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更具说服力与实用性,从而逐步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与认可。
然而,新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有理论的退出,原有理论是完美条件下标准化的理论,仍是新理论的比照标准。
此外,这些新兴理论正处于初步形成或初步发展阶段,还尚不成熟,且各理论基本上处于分割状态,各自分别从某个特定角度来解释资本市场现象。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各理论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各理论之间会相互联系与借鉴并逐步走向融合,最终融会贯通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产生传统金融理论以定性研究为主,现代资本市场理论则侧重于运用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进行定量与实证分析,被认为是相对于传统金融理论的一次革命。
一般认为现代资本市场理论开始于1952年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源于对资本市场的分析。
较成体系的资本市场分析开始于2O世纪20年代,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派所主宰,即以Graham和Dodd 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与以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