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专题 综合实践
- 格式:pptx
- 大小:6.51 MB
- 文档页数:18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本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
2.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需要精心准备和策划。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 6.5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为学生们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6.5综合与实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学生们将学习到如何理解比例尺,如何利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熟练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够利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还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能够利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够熟练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比例尺的模型和图片,以及一些实际问题案例。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以便于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比例尺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们对比例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接着,我会详细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解释比例尺的应用。
3. 实践:然后,我会给学生们发放一些实际问题案例,让他们利用比例尺来解决问题。
4. 讨论:在学生们解决问题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比例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
2. 请举例说明比例尺的应用。
答案:1.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用来表示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比例尺的应用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体现,比如在地图上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或者在设计图纸上计算物品的大小等。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学段,《课程标准(2011版)》也设定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在在第二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应: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2.能探索和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性;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5.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6.在他人的鼓励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7.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8.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在学生经历了第一和第二学段的学习和探究之后,本部分内容既是对小学阶段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再梳理,又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再提升。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三个关注”: 一是关注问题。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第一学段,可由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尝试解决;在第二学段,除了由教师或教科书提供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发现和提出简单情境中的问题。
二是关注过程。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有丰富的表现,可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实际上,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三是关注综合。
在综合与实践中,综合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主要方面。
这里的综合是指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综合(如几何和代数的综合),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得到综合素养的发展。
(四)教材例题分析本单元一共设置了4个活动,也就是4个例题,具体分析如下:活动一:绿色出行通过“绿色出行”这一主题活动,使学生通过了解资料信息、从数学的角度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综合与实践——人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分数、百分数、比例、图形与几何、统计等。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一:制作风筝通过制作风筝,让学生运用比例、图形与几何等知识,设计并制作出美观、稳定的对称风筝。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计算风筝的面积、周长,确定对称轴,并应用比例知识设计风筝的比例。
- 实践活动二:测量距离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测绳等)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实践活动三:统计调查学生分组进行统计调查,调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颜色等,收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如条形图、饼图等)。
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
2. 活动一:制作风筝- 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图形与几何等知识进行设计。
- 学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活动二:测量距离- 讲解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4. 活动三:统计调查- 讲解统计调查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
-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
5. 总结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收获。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 成果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制作的风筝、测量的数据、制作的统计图表等,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综合与实践(一)绿色出行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掌握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二氧化碳放量的计算等。
2、通过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问题研究,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绿色出行的意义,练习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与数学问题,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知识。
三、教学重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及绿色出行所占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如何从繁多的信息中选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划分第1课时八、教学流程审批者签字(第一次):年月日审批者签字(第二次):年月日综合与实践(二)北京五日游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游览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并能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好的方案和策略。
2、在对比、剖析、察看和思维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立异意识和实践本领,培养学生擅长多角度思索题目的意识和决策本领。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应用所学的乘除法、百分数等数学知识来解决游览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并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好的方案和策略。
三、教学重点如何计划安排最省钱。
四、教学难点理解合理消费与节约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划分第2课时八、教学流程6.阅读108页小明设计的旅游计划,审批者签字(第一次):年月日审批者签字(第二次):年月日综合与实践(三)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究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生活与百分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百分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1. 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 百分数的计算:包括百分数的转换,百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折扣、利率、税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场打折、存款利息等,引入百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进行解决,如计算折扣后的价格,计算利率等。
4.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百分数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估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
2. 教具:计算器、黑板、粉笔等。
教学建议1. 注重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百分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百分数。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一)人教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整理与复习,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规则,重点强化运算定律、简便计算方法以及运算中的错误类型。
2. 方程与不等式: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特别强调解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变换。
4. 统计与概率:复习基本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以及事件的概率计算。
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
-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2. 知识梳理(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按照教材的顺序,梳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在自己的教材上做笔记。
3. 实践应用(15分钟)- 教师设计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游戏竞赛(10分钟)- 教师组织数学游戏或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数学的乐趣。
6. 总结反馈(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教学目标】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讲授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2011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2011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7932.2×15000=119088000吨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6915.2×15000=103728000吨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20÷60×45=15千米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本部分内容旨在用实际知识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本课的讲解中对统计的讲解比较弱化,教师应注意后面课时的加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邮票的种类、邮票的设计原则以及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知识在邮政行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邮票的种类、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邮票的种类、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邮票实物,引导学生了解邮票的种类、设计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邮票实物或图片,制作课件,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了解邮票的基本知识,预习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邮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邮票的种类、设计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邮票,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找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数学问题,教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对综合与实践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各组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 教师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技巧。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找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以下将详细补充和说明“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实践操作(15分钟)设计目的-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四)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的第四课时,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分数、小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比和比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3.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基础知识(15分钟):对分数、小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
3. 解决问题(15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10分钟):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数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目的,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精神,形成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理解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实践。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学习任务。
3. 新课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结果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教师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2. 分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绿色出行教材第105、第106页。
1.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和时间等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出行中的有关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
重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出行中的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课件。
师:同学们,“低碳减排”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一起来阅读两小段文字,看看你能明白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6页“你知道吗?”)学生独立阅读。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生1:知道了什么是绿色出行,以及绿色出行的目的。
生2:知道了“同比”“环比”的具体含义。
师:了解这些专业性的知识后,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吧!【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既拓宽了知识视野,又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师:下面请大家看一组统计数据,细心阅读,认真思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上面两段话)学生进行阅读并思考。
师: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民用轿车迅速增多,这就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从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的首次下降,可以看出人们的“绿色出行”意识在不断增强。
我们今后也要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出来。
•从小明爸爸、妈妈的交通方式来看,自己开车还不如坐地铁更省时,且环保。
……师:这只是通过阅读同学们知道的信息和想法,如果用我们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你的发现会更多!想不想试一试?看下面的问题,试着自己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结果:160×15000=2400000(克)=2400(千克)=2.4(吨)4322万=43220000 43220000×2.4=103728000(吨)答: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2400千克,合2.4吨;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103728000吨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