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给所有的学生都创造成功的机会,就需要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既要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也要有层次有坡度的分类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的努力范围内专心致志的思考,深入钻研自己范围的题目,使他们经过努力都能够成功。而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高中数学;因材施教;方法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统一式教学,教学的结果是学优生得不到充分发展,学困生却难以跟上教学进程。因此,教师应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善于运用妥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到一条由浅到深的数学学习途径,从而培养更浓的数学兴趣,并学好数学。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紧扣教材,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制定教学目标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如果不管千差万别的学生只管教学内容一统化,那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同时备课中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要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
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也要不同,要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因此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制定好基本目标和提高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优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大多数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避免了通常讲的“吃不饱”和“吃不下”的弊病。
二、了解学生的差异,制定因材施教方案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分析影响学生个性差异的因素。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充分尊重他们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在高中数学面前开始变得迷茫;初中阶段男女生数学成绩差异并不明显,到了高中阶段男生的数学思维渐渐表现出强于女生的情景,并可能由此而使成绩滞后者产生厌学思想,这时教师应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各方面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迷茫、盲目的学生重返正途。比如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的渐渐复杂化,与初中数学的简单易解内容相比,会使过渡期的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错落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由易及难,从基础渐渐拓展,在教学前的备课中估计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始以浅易、基础内容作为学生接受更深内容的开始,借此机会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钻研精神,使他们的内心随时有一种温馨的向往热情,学好
数学也不会是太难的事情了。
因此,数学教师预知学生的学习情况、智力特点、个性特征等是进行数学备课的前提;而在备课中,教师必须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在数学训练中,也应当以鼓励、培养兴趣作为根本目的,甚至可以根据学生差异,个别与集体分开进行训练,难易或适中皆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只有在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案上下功夫,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三、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好引导者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帮助学生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
1.教师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教师授课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学生如何学得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实施教学,而不是以显示自己的学识为目的,不以博取学生的佩服之心为动机,应从“有我之境”达到“无我之境”。
2.巧妙组织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交给学生,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把外在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内在的东西,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和提高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
程。老师重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使之成为支撑他们人生成长的重要能源。
3.采取激励原则,让学生享受到尊重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取激励原则,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愉快,感受到平等,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四、根据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结构
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尤其是差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优生的判断辨析能力,所以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结构。由于教材的难易、学生基础知识不同,结构也应发生变化,同时课堂结构形成要多样化,因为开始按一种新的课堂结构教学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而这种结构形式出现多次后,学生的兴趣就逐渐下降。所以教师要注意巧妙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体现是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机结合。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尤其是对失去数学学习信心的学生,可帮助他们重拾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能使每位学生在学有所
获的基础上追求知识,对他们学好数学与兴趣的培养无疑是极好的办法。而且通过因材施教能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了解学生的不同层次,也能更好地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在以后的在教学中,笔者将继续不断完善、深化和升华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