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生物选修1专题1基因工程导学案I 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I 温馨寄语: I 【学习目标】11.对科学实验设计进行严谨分析,体验发现生长索的过程、领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2.说出胚芽鞘的生长索的产生部位、运输部位、作用部位 13.槪述植物生长索的产生、运输方式和分布;植物激索的槪念 |4.概述植物生长索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5. 了解生长累及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6.尝试设讣实验探索生长索类似物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7.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8.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I 【知识梳理】|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结论1、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_______C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 _______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可以透过琼脂片向下传递。
结论: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拜尔结论: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 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厂产生生长素部位:自变量①与②结果达尔文③与④詹森n …U③F f ①感光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胚芽鞘生长索作用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曲牛长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长素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丄光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生长素分布:________________ —►结果:生长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激素的概念: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运输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 并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统称为植物激素。
选修一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60学案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复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知识扫描】1.果酒制作的原理(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它的代谢类型是,与异化作用有关的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4)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果醋的制作原理(1)果酒进一步发酵能获得果醋,酒变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2)果醋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原因是- (3)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3.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_________ 消毒。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3、尝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4、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1、说明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2、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自主学习: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酵母菌的生物学特征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兼性厌氧型。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反应式为:。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反应式为:。
⑶繁殖方式: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
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菌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进入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
3、果酒制作时需控制温度在。
4、红色葡萄果酒的颜色成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一、果醋制作的原理1、醋酸菌的生物学特性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需氧型。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膜。
好氧细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
⑶繁殖方式:二分裂细菌没有核膜,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细菌细胞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细菌的二分裂。
2、果醋制作的原理⑴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⑵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再变为。
反应式为:。
3、果醋制作时需控制的条件⑴环境条件:充足。
⑵温度: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4、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溶液内部能形成菌膜吗?三、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酒果醋四、发酵装置的设计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示意图1、设计思路⑴因为果酒制作初期需要氧,果醋整个制作过程都需氧,所以需要带开关的充气口,以调控对气体的需求。
(共16套)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套)导学案汇总专题1课题1 果酒和果醋和制作【补充知识】发酵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和。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等。
一、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属于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有氧时,进行,大量繁殖,反应式为;无氧时,能进行,反应式为。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左右,且为有氧条件;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缺氧酸性条件。
(原因:)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也可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4.葡萄酒呈深红色的原因:(二)果醋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属于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
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分解成,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变为,再将乙醛变为,反应简式为。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
4.菌种来源:到或购买,或从中分离醋酸菌。
二、实验设计1、流程图葡萄→→→发酵→发酵↓↓2、制作实例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实验步骤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
(注意。
)4.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
(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用500mL的__________替代。
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_____。
)5.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________℃)下发酵。
6.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多,因此需要及时______,以防止发酵瓶爆裂。
(如果是简易发酵装置,每天______瓶盖2~4次。
生物选修一第四章导学案1课时:主编人:王富娇审核人:赵长敏审批人:刘伟日期班组:姓名:组评:师评:学习目标:1、尝试从血液中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2、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学习重、难点:1、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2、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填料的处理和色谱柱的装填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不看不讲& 基础知识梳理(系统形象化)知识回顾:血液由和组成,其中红细胞最多。
红细胞具有的特点。
红细胞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其作用是,血红蛋白有个肽链组成,包括,其中每条肽链环绕一个,磁基团可携带。
血红蛋白因含有呈现红色。
思考1:你认为鸟类血液和哺乳动物血液中,最好哪种血液来提取血红蛋白?为什么?思考2:与其它真核细胞相比,红细胞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你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有什么意义?基础知识一、实验原理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2、实验步骤可分为四大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1、样品处理(1)红细胞的洗涤①目的:去除杂质蛋白②方法:低速短时间离心(速度越高和时间越长会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用五倍的体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洗涤。
⑤低速离心(低速短时间)⑥重复4、5步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已没有黄色,表明洗涤干净。
利于后续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不可洗涤次数过少。
(2)血红蛋白的释放在蒸馏水和40%甲苯作用下,搅拌10min,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注:加入蒸馏水后红细胞液体积与原血液体积要相同。
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
细胞结构不同,破碎的方法不同,常用有: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
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沉淀物(暗红色)。
3.1 菊花的组织培养导学案杜祖新2010.3.14【学习目标】1.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进行菊花或其它植物组织培养。
2.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自主学习】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1•细胞分化: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上都会出现____________ 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过程总结:、去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试管苗发育•完整的植物体生芽、根(注意:脱分化、再分化、愈伤组织三个概念)(1)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织培养中,则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组织的增生细胞产生的一团排列___________ 而无__________ ,高度__________ 化的呈__________ 状态的___________ 细胞。
阅读材料:①植物细胞可以摆脱原来的遗传控制和生理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回复变化,从而失去分化状态,变为分生细胞,实现脱分化过程。
②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可以脱分化之后再次分化为完整的植株,几乎所有高等植物的各种器官离体后都可以脱分化。
③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2 )脱分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再分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1.材料①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度差别较大。
②对于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对象,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术语。
教学重点:生物学的定义和内容
教学难点: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生物选修1》,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小测验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二、呈现(15分钟)
1. 生物学的定义及内容
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生物学的定义和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规律的科学。
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演化等内容。
三、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学的意义,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并与全班进行互动讨论。
四、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小测验(5分钟)
学生完成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了基本认识。
但是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意义还存在一定的模糊,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精油的提取方法等,具体采用的方难溶于水,易溶1920(1)根据材料中介绍的玫瑰精油的性质,要提取玫瑰精油可以用水中蒸馏 法,但一般采用水中蒸馏的方法,其原因是该法具有 的优点。
(2)某同学在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提取玫瑰精油,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并予以改正。
①错误1: 。
改正: 。
②错误2: 。
改正: 。
(3)对用上述装置接收到的乳浊液进行如图处理:试剂A 是 ,试剂C 是 ,装置B 是 ,试剂C 的作用是 。
2.回答下列问题:(1)水蒸气蒸馏装置,包括 、 、 三部分。
(2)蒸馏过程中,要控制好 、 来提高产品质量,如果提取的是高沸点成分的芳香油,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得油率,可采取 。
(3)写出粗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步骤:①在开花的 (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 的比例进行混合。
②在 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 (颜色)的乳浊液。
③向乳浊液中加入 ,增加盐的浓度, ,出现 。
④用 将其两层分开,得到 。
⑤向油层中加入一些 吸水,静置约 , 。
3.根据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 再次过滤 橘皮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1)①步之前对橘皮的处理是 。
①处理的作用是 。
(2)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 、 和 ,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较低。
(3)压榨是个机械加压过程,要求是 。
(4)为了使橘皮油易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 ,并调节pH 至 。
(5)④步用______ __过滤,目的是除去___ _____。
(6)⑤步要求是______ __,目的是_______ _。
(7)⑥步用________过滤。
(8)提取橘皮精油,常采用________法而不用蒸馏法,原因是_____ __。
1.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 _ _____________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word导学案-生物知识点总结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第12课时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目标导航 1.简述果胶酶的作用。
2.检测果胶酶的活性。
3.探究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及果胶酶的最适用量。
一、基础知识1.果胶酶的作用1)果胶的成分及作用:果胶是植物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
2)果胶酶的作用:果胶酶能够把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________。
3)果胶酶的组成: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____________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提醒由于原核生物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因此这两类生物的细胞壁均不能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
2.酶的活性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酶的活性:是指酶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来表示。
2)酶的反应速度:用____________内、____________中反应物的________或产品的________来表示。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首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3.酶的用量酶用量过多,会导致酶的________;酶用量过少,会________酶促反应的速度。
因此要得到适宜的酶用量,需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二、实验设计1.探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原理①果胶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________;超过一定温度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当达到一定温度后,酶的活性____________。
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趋势可用下图表示:②通过测定____________内滤出的________________大小来判别果胶酶的活性的原理是:果胶酶将果胶分化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可通过滤纸,因此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的能力。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时1)一:阅读教材 知识梳理 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 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 的营养物质。
(2):分类方式(3):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 四类营养成分。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 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 调至、培养细菌时需将PH 调至 、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 条件。
(4):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 、 和 等营养物质。
碳源:如糖类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 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注意:含有C 、H 、O 、N 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5):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应用实例2:无菌技术(1):概念: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关键是 ,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2):无菌技术包括:①: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 ;②: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③: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旁进行;④: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 相接触。
(3):比较消毒和灭菌A .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B .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C .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D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例题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A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B .接种纯种细菌C .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D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例题4】: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 .⑤③②①④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⑥②③④①⑤ D .③④②①⑥⑤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时2)一:微生物的纯化培养技术1:平板划线法(1)定义:通过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第20课时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目标导航 1.了解植物芳香油的来源和发展史以及主要化学成分。
2.了解提取芳香油的三种基本方法和原理。
一、基础知识1.植物芳香油的来源(1)来源:天然香料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和________。
可用于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植物器官中,营养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殖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芳香油的特性:提取的植物芳香油具有很强的______。
(3)植物芳香油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__________及其________。
2.基本方法有三种采用哪种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来决定的。
(1)________________是常用的方法①原理:水和芳香油的沸点不同,利用________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________________,再冷却分离。
②分类: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________蒸馏、________蒸馏和________蒸馏。
③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2)________(主要为冷压榨)①原理:含芳香油较多的果皮经冷磨或机械冷榨的方法将芳香油压榨出来,经分离水分后可得到冷压精油。
②优点:此法生产过程在常温下进行,确保了芳香油中萜烯类化合物不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精油质量提高,香气逼人,如含精油较多的柠檬、鲜橘、佛手柚等果皮均可通过压榨或割伤而得到。
(3)________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过萃取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
①液—液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6.2 胡萝卜素的提取导学案
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刘贵溪
6.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导学案
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刘贵溪
5.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导学案
5.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导学案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刘贵溪
5.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导学案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刘贵溪
4.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导学案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刘贵溪
4.2 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导学案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刘贵溪
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导学案
3.1 菊花的组织培养导学案
刘贵溪
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
3.2 月季的花药培养导学案
2.1.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刘贵溪
2.1.2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刘贵溪
2.2 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学案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刘贵溪
2.3 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导学案刘贵溪。
课题2 腐乳的制作一、学习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3.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习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腐乳制作的原理)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具有发达的。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和 ,产生的可将脂肪分解为和。
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思考: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二、实验设计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实验步骤]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
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________________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水分测定方法如下:精确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5~10 g (精确到0.02mg ),置于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5 ℃电热干燥箱内干燥4 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烘30 min,直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
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
将盘子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以免不利于的生长。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 d后豆腐表面丛生着________________(即长白毛)。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和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
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 h以上。
5.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2.1.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学习要求〗认识培养基的成分、类型和应用;认识无菌操作技术的基本要领【预习指导】在课前时间通过阅读教材、同学交流和讨论,完成下列问题,并初步巩固。
一、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教材“课题背景”和“培养基”部分,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记忆)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2.(记忆)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3.(了解)阅读教材“附录3”,认识各种培养基的用途(填表)。
4.(记忆)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此外,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思考1】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2】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活动2】阅读教材“无菌技术”部分,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记忆)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记忆)无菌技术包括: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3.(理解)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思考3】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
【活动3】阅读教材“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了解)消毒方法:生活经常用到的是煮沸消毒法;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用巴氏消毒法;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然后使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实验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饮水水源用氯气进行消毒;肌肉注射时所用的皮肤消毒剂有酒精、碘酒;皮肤擦伤后所用的消毒剂有结晶紫、红汞、H2O2等。
2.(记忆)灭菌方法: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用灼烧灭菌法;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培养基、无菌水等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课堂巩固】1.下列不属于洗衣服中的酶制剂的是()A.蛋白酶B.脂肪酶C.淀粉酶D.麦芽糖酶2.科学家生产出了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是通过哪一种技术手段()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C.发酵工程D.酶工程3.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是指仅加入蛋白酶的洗政粉B.加酶洗衣粉里的酶制剂对人体有毒害作用C.加酶洗衣粉里的酶制剂会污染环境D.加酶洗衣粉是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4.下列不能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因素是()A.温度 B.酸碱度C.表面活性剂D.水的数量5.酶制剂中的酶化学本质是()A蛋白质B.有机物C.RNA D.核酸6.下面是有关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洗涤物效果是否相同的探究实验。
请据表回答:(1)能说明加酶洗衣粉效果好的组合方式是。
(2)能说明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是。
(3)如果想进一步验证该酶与另一种加酶洗衣粉对血渍的洗涤效果,至少还应该设置组实验,这时的实验变量是,而其他的变量都应。
【课后巩固】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碱性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及其多肽的水解B.蛋白酶、纤维素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C.酶的催化作用不受温度的影响D.果胶酶可以催化彻底水解掉细胞壁2.加酶洗衣粉的酶不易失活,原因不可能是()A.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特殊酶B.用特殊化学物质将酶包裹,使其与洗涤剂隔离C.加酶洗衣粉的酶是直接从筛选出的耐性强的微生物中获得的D.加酶洗衣粉的酶不是自然界常见的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B.加酶洗衣粉能够有效去除油渍、汗渍及血渍C.衣服的洗涤只考虑洗涤效果就可以D.科学探究中,研究变量的思路是一致的,只是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具体做法不同4.酶制剂中含有蛋白酶,不含有肽酶的原因是()A.蛋白酶把蛋白质全水解成可溶性氨基酸B.肽酶会影响蛋白酶活性C.衣物上的大分子蛋白质变为多肽后已很容易脱落D.肽酶制备成本太高5.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多种,对各种污渍要考虑其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加酶洗衣粉,主要原因是()A.酶具有多样性B.酶具有高效性C.酶具有专一性D.酶易受环境影响6.在探讨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选择水温应考虑衣物的承受能力B.可选择洗涤不同褥渍的白布作对照C.选择水温应考虑洗涤成本D.应根据当地一年中实际气温变化来确定水温7.(多选)加酶洗衣粉可以使洗涤剂朝低磷、无磷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因为降低了()A.表面活性剂B.三聚磷酸钠C.漂白剂D.水软化剂8.(多选)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物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料衣服B.一般先用热水浸开,然后调至适宜温度C.水温太低使洗衣粉中的酶丧失活性后不能再恢复D.使用添加了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洗衣服后应立即冲洗双手9.(多选)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的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的效果好B.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C.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D.加酶洗衣粉相对普通洗衣粉来讲有利于环保10.实验探究没计的原则是()A.根据实际,控制单一变量B.设置对照实验C.实验用品等量原则D.以上皆是11.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上的血渍或奶渍,但加酶洗衣粉可以.一般加酶洗衣粉袋子上印有以下说明: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温水效果最佳;切勿用60℃以上的水.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该洗衣粉较易清除衣物上的血渍或奶渍,该洗衣粉加入的是什么酶?说明理由.(2)为什么洗涤前需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如何缩短衣物浸泡时间?(3)为什么袋上的用法指明切勿在60℃以上的水中使用该洗衣粉?(4)试解释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5)试解释为什么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