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
- 格式:pdf
- 大小:207.41 KB
- 文档页数:5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一、原材料来料不良处理方案1.原材料由外协工厂按MIL-STD-105E《一般检验二级AQL》(0.40.65)一次抽样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如果IQC检查不合格,外包工厂IQC将发布来料异常报告,并反馈给我们的质量部门。
质量部将对异常的原材料进行确认。
2.确认完成后,一般确认的结果分为四种:可接受,可特采,不可接受,需进步确认。
2.1我公司品管部对合格的原材料进行确认,需要在外协工厂IQC提供的异常报告中注明具体情况,并签字确认。
外包工厂将根据我公司的确认结果进行验收。
2.2我司品管确认可特采使用的原材料,需在外协厂iqc的异常报告中写明可特采接受的依据或原因,并与外协工厂的品质一起进行特采的结果确认的实施。
对于我司确认可特采的原材料,外协厂存在异议的,按以下执行:2.2.1如果专项采购没有造成外协工厂工作时间浪费、缺陷严重增加等不利条件,可直接要求外协工厂配合实施专项采购。
2.2.2若所执行的特采会造成外协厂的工时浪费、不良严重增加等不良状况,但仍需继续执行特采动作的,可允许外协工厂申请工时浪费或人力浪费的费用和因此类不良造成的相关物料的损耗。
2.2.3在专项采购执行过程中,要求质量、工程、外协三方共同跟踪,密切跟踪专项采购的全过程,防止问题的发生或扩大。
2.3我司品管确认不可接受的产品,确认不合格的主要责任方后,可按三种方式处理:退货,供方返工,外协厂协助返工。
2.3.1对于退回的原材料,经我方质量控制部门确认后,我方将通过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通知生产控制安排。
生产控制部安排原材料所在仓库或原材料经理将不合格品退回供方,供方安排处置。
2.3.2经确认要求供方进行返工的不合格品,由品管通知采购安排人员至外协厂进行返工,生管跟进返工进度。
2.3.3特殊情况下,如果外包工厂需要安排返工,我公司生产管理层应与外包工厂相关管理层协商安排返工。
外包工厂可以申请返工费用。
如果责任在供应商,返工费用应由供应商承担。
不合格产品管制作业程序1.引言对于任何制造企业来说,合格的产品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有一些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或不合格。
为了确保客户满意度和公司声誉,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不合格产品管制作业程序。
2.定义和分类不合格产品-类别A:严重不合格,可能对用户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类别B:中等不合格,可能对产品功能和性能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及时处理。
-类别C:一般不合格,不会对产品功能和性能产生重大影响,但仍需要进行记录和纠正。
3.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1)不合格产品报告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工作人员应立即填写不合格产品报告,并详细描述不合格问题和数量。
报告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次编号、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
(2)评估(3)处理措施根据不合格产品的分类-类别A:立即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如召回产品、修理或更换等。
-类别B:暂停生产该产品,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修复和更新产品,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类别C:记录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和原因,并进行纠正措施,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4)不合格产品追踪对于所有的不合格产品,必须进行追踪和记录。
质量部门应建立不合格产品数据库,并及时更新产品的处理和纠正情况。
同时,质量部门应定期进行审查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质量问题和改进措施。
(5)培训和改进为了防止不合格产品再次发生,必须进行员工培训和改进措施。
公司应定期组织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质量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合作,改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降低不合格产品的风险。
4.结论通过建立不合格产品管制作业程序,制造企业能够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减少对客户的影响,并提高公司的声誉和竞争力。
不合格产品的分类和处理措施应根据质量要求和影响程度来确定。
同时,公司还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改进措施,以预防和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发生。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流程图内容描述责任部门相关表单
经检验判定不合格的,检验员要在第一时间
会同相关部门或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
和隔离
质检部
检验员针对不合格品实际严重程度决定是
否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
对于无需评审
的不合格品,检验员在隔离的不合格品上用
红漆笔写上不合格内容,同时在相应检验记
录中做好记录,并要求责任部门返工返修;
对于需要评审的不合格品,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交质检部经理,质检部经理立即通知相关部门,由责任部门开具《不合格品回用申请单》进行评审。
外购件、外协件不合格的应立即以《不合格品报告单》通知采购部。
(自制件不合格回用申请单由生产部提出,外购、外协件不合格回用申请单由采购部提出)。
质检部、
相关责任
部门
不合格品报
告单、不合
格品回用申
请单
处置措施包括退货、让步接收、返工、返修、
挑选、报废等。
质检部经理将评审会签的《不合格品回用申请单》发送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求按评审结果处理不合格品。
退换货的,采购部要在最短时间内处置,反馈计划到货时间给生产部,跟踪物料再次到位并及时通知生产部。
质检部、
采购部、
相关责任
部门
不合格品回
用申请单
对于返工返修的应及时处理,完成后报质检部进行再次检验车间、质检部
检验合格的办理入库或转序仓储部/车间
不合格品标识、隔离
NG
处置
检
评审
入库/转序。
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IQC发现原材料不良,开⽴进料不合格品处理单2.IQC主管判定3.不良品判定结果:代⽤、选别、退货4.代⽤产品按代⽤⽅式⼊库5.选别:确定选别⽅式、选别后的合格品⼊库6.退货:由采购安排退回供应商7.以上三种判定,结果均需通知到采购部、⽣管部和仓库部同意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展开顺藤摸⽠,-记录控制程序, ⽂件控制程序, 来料检验指导书, 预防纠正措施等逐步引⽤,具体措施参照楼上各DX⾼论!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IQC发现原材料不良,开⽴进料不合格品处理单2.IQC主管/⼯程师SQE/IQC判定3.不良品判定结果:代⽤、选别、退货,返⼯,返修,让步接收等4.代⽤产品按代⽤⽅式⼊库5.选别:确定选别⽅式、选别后的合格品⼊库6.退货:由采购安排退回供应商7 返⼯: 不合理地⽅返⼯处理8 返修: 即时解决处理不合格品,区别返⼯.9.标⽰,隔离,追溯,及时跟进等以上种种判定,结果均需通知到相关部门等!1) 来料Lot Out的处理:检查员判定Lot Out的部材,担当QE要及时确认不良品,并作出最终的判定,对最终判定NG,需要⽴即与供应商或客户进⾏反馈处理,并在规定时间内给出处理意见。
对于难以处理或处理不动的Case,请市场或采购联络处理,以满⾜⽣产的需求。
2)CA物料的处理:对于Lot Out的部材,在与供应商或客户交涉未果并⽣产紧急的部材,需要CA的部材,需要召开MRB会议,形成MRB决议,并安排好在部材投⼊前将不良品选出(如制定选别的⽅法、选别的流程、选别要点等)。
必须保证⽣产线投⼊的部材为良品。
3)⽣产线来料品质异常处理:对于⽣产线来料的品质异常,需要及时处理,对于异常频发的部材,需要及时确认在库品是否有同样的异常,如果有异常,则对部材进⾏及时的隔离并做相应的处置,以保证⽣产的顺畅。
我们公司是这样处理的了,1.有仓管员收到原材料通知IQC,IQC检验并记录在《来料检查⽇报》中,经判定不合格的有IQC加盖“不合格”印章,并填写《来料检验拒收报告》上报部门负责⼈;2.仓管员将不合格品原料放置到“不合格”区存放,3.品质部负责⼈收到拒收报告后组织相关⼈员对不合格原材料进⾏再次确认,经确认不合格后通知与之相关联的⽣产部,品质部,营业部。
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不合格品处理是一个组织内部适应生产质量要求和客户需求的重要环节。
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下面将介绍一个常见的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包括不合格品的发现、评估、处理和跟踪等环节。
一、不合格品的发现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日常巡检、外部检验、客户投诉、内部抽检等。
当不合格品被发现后,应及时进行记录,并进行分类、分析原因。
二、不合格品的评估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评估,判断其对产品质量和用户使用的影响程度。
评估的依据可以是相关的标准、规范和客户的要求等。
三、不合格品的处理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种:1.返工修复:对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操作,使之符合质量要求。
2.报废处理:对不能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冻结待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冻结处理,等待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决策。
4.退货退款:对已经交付给客户的不合格品,可以根据协议或合同条款进行退货和退款。
四、不合格品的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进行记录,并进行跟踪。
通过跟踪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避免类似的不合格品再次出现。
五、不合格品处理的改进在实施不合格品处理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持续改进。
可以根据跟踪的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六、不合格品的记录与分析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找出不合格品出现的规律和原因,为进一步的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七、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在不合格品处理的作业流程中,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员工应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和丰富的技术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组织或行业可能会有自己特定的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
上述流程只是一个基本的参考,具体的流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不合格品处理还需要与供应商和客户的配合和协调,以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最终产品检验中,未能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和处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对于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一、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接收和分类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应该在收到后立即进行分类,将其与合格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措施。
2.质量评估: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确定责任: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
责任人应该对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处理: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修复、重工、重新测试、报废等。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保证后续质量问题不再次发生。
5.纠正措施:在处理不合格品的同时,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6.记录和报告: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不合格品的分类、处理措施和纠正措施等。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未来质量控制和改进的参考依据。
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是指对不合格品进行相应处理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下面是一个标准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收到不合格品:当工人或相关人员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将其收集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批次等。
不合格品应放置在专门的区域,避免与合格品混淆。
2.质量评估:品质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评估,确定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确定责任:品质部门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
责任人应该对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处理:不合格品可以进行修复、重工、重新测试、报废等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确保质量问题被彻底解决。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1、制程中经自检、巡检和完工检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标识,由制程质检人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2、不合格品的处理以会签不合格品处理单的方式进行。
制程质检人员签发不合格品处理单应说明不合格原因,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标准,作出不合格严重程度判定,并经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3、一般不合格品(价值低于500元)的处理,首先由责任部门签署报废或让步接收申请,由生产部、技术部、质管部签署意见。
报副总经理意见批准。
由技术部和生产部共同做出不符合处置措施,报副总经理批准,由责任部门实施。
4、严重偏离质量特性,只能做报废处理的不合格品,制程质检人员可直接做出报废处理决定,不需履行会签流程,但须填报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5、重大不合格品(价值大于或等于500元)的处理,由制程质检人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首先由责任部门签署报废或让步接收申请,由生产部、技术部、质管部签署意见。
并由质检部,组织生产部、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并判定责任部门,报总经理批准;由技术部和生产部共同做出不符合处置措施,报总经理批准,由责任部门实施。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5步骤步骤一:识别和报告不合格品(200字左右)识别和报告不合格品是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产品或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它们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如果发现有任何问题,如产品有缺陷、材料不合格等,应立即报告给负责处理不合格品的团队或个人。
在报告不合格品时,应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位置、质量问题的描述以及可能的原因等。
同时,应确保及时报告,以便能够尽快采取适当的措施。
步骤二:评估和分类不合格品(200字左右)评估和分类不合格品是为了确定不合格品的级别和严重程度,并为后续处理提供指导。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评估不合格品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产品的用途、可能的风险、成本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可以修复的不合格等。
步骤三:采取临时措施和纠正措施(200字左右)采取临时措施和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一步影响产品和客户,并确保及时解决问题。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采取一些暂时性的措施,如停产、调整生产工艺、更换供应商等,以避免不合格品继续产生。
同时,还需制定和执行纠正措施,以解决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修复不合格品、调整生产过程、改进工艺设备等。
在制定纠正措施时,需考虑到不同类别不合格品的特点和需求,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步骤四: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200字左右)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是为了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防止相同的问题再次出现。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认其是否解决了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
验证纠正措施时,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实验、数据分析、检验等。
通过验证,可以评估纠正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如果发现纠正措施不够有效,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或重新制定。
步骤五:记录和总结处理过程(200字左右)记录和总结处理过程是为了保留处理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并为后续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
简述进货产品中的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
进货产品中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如下:
1. 发现不合格品:在进货过程中,仓库人员或质检人员会对产品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品时会立即停止接收该批次产品。
2. 确认问题:将不合格品从整批产品中分离出来,进行详细检查和测试,确保确认问题所在。
同时需要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批次、原因等相关信息。
3. 与供应商联系:通知供应商关于不合格品的情况,提供相关证据和测试报告,并要求供应商采取补救措施。
4. 处理不合格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产品的性质,处理不合格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如退货、替换、修复等。
具体处理方式需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和供应商的政策来决定。
5. 整改措施: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供应商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同时,进货方也应与供应商合作,制定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
6. 记录和报告:所有有关不合格品的记录和报告都应该详细保存,以备将来参考。
这些记录和报告可以用于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监测产品的质量趋势,并作为改进进货流程的依据。
总的来说,处理进货产品中的不合格品需要及时发现、确认问
题、与供应商联系、处理不合格品、整改措施、记录和报告等步骤,以确保供货链的质量和效率。
目的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价、处置,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安装和交付,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适用范围适用于从进货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不合格品和可疑产品的控制;职责品保部负责对原材料的检验放行;品保部负责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放行;品保部检验员负责/组织对来件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技术部、品保部主管负责对不合格品使用的验证;品保部来料检负责/组织对所有供应商提交的不合格品进行筛选、返工和自检;品保部供应商管理负责完成对不合格零件的索赔;采购部负责对不合格件的退货处理;人事行政部负责对已作报废处理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工作程序原材料不合格处置4.1.1 进货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贴上不合格标识,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上,由相关检验员进行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检验主管批准,必要时由检验员组织技术开发部、采购部对其进行评审,并填写处置意见;处置意见一般为:退货、让步接受、挑选、返工/返修和报废;4.1.2 若评审结论为退货,由采购部进行退货处理;若为让步接受见本程序条,则由品保部总监批准后放行;若为挑选,由使用部门挑选;若为返工/返修必要时由技术部制定返工/返修指导书,由品保部组织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经入库检验合格后入库;4.1.3让步接受的验证结果,挑选、返工/返修的结果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上,并跟踪使用情况;若为报废,则由采购部跟供应商确认后,由仓库处理;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置:4.2.1 生产部在加工过程中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在本工位可以返工的,由操作者自行返工;4.2.2 对于在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产生物料报废时,应有操作者填写报废登记表,检验员进行报废类型的判定:来料报废由于原材料来件不合格产生的报废、生产报废由于设备维修调试、加工过程等导致的报废、;半成品不合格品处置4.3.1 操作者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帖上黄色不合格标识,在可行时,说明不合格原因,交前道工序按返工作业指导书进行返工,返工后进行自检,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并注明“返工”4.3.2 检验员抽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做不合格标识,退回生产线进行返工,要求操作者全检前次抽检后的产品,对不合格的进行返工,并记录在产品抽检记录上;操作者对返工后的产品自检,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注明“返工”;检验员再次按检验指导书抽检,再次记录在产品抽检记录上,并注明“返工”成品不合格品处置4.4.14.4.24.4.3 包装检验发现不合格时,检验员在包装箱上放置返工牌,要求包装人员重新检验包装,把不合格包装重反包装共位重新包装,并记录在产品抽检记录上;可疑材料或产品的处置4.5.1 可疑材料的处置a 进货检验中发现可疑材料时,视为不合格原材料,按条处理;b 生产过程中发现可疑材料时,由品保部检验员确认,确认为不合格材料是,按条处理;4.5.2 可疑半成品、成品的处置a 生产过程中发现可疑半成品、成品时,由生产部要求检验员进行重新检验,无法确认时提交品保部评审,确认其为不合格时,按4.3.1b 检验员抽检发现有可疑半成品、成品时,要求生产线相关检验员重新检验,无法确认时提交品保部评审,确认为不合格时,按4.3.2C 对于客户退货,品保部负责召集销售部、技术开发部、生产部或其它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并对退货品进行评审和处置;必要时将分析结果反馈至技术开发部以更改相应的控制计划与FMEA;对于判定后需要返工的退货品由品保部工程师填写“返工通知单”抄送至相关部门,请生产部安排返工,返工件检验合格后入库;在没有得到顾客批准前,提供给顾客的返工产品不允许有外观可见的返工痕迹,返工指导书应摆放在操作者易于取得的地方;废品处置生产部对作报废处理的不合格品包括来件报废贴上红色“不合格”标签,填写退库单,注明报废原因,并将报废的零件和退库单送交仓库隔离库,仓库每月提交报废申请报告,报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批准;清单抄送财务部;仓库获得批复和财务部的报废批准后,通知人事行政部进行销毁见生产性物资报废流程;品保部每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缺陷进行统计,形成质量月报,抄送总经理和生产部,由检验员找出价值量最大的问题和重复出现的问题,会同生产部、技术开发部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分析不合个原因,采取措施并记录;对重复出现的缺陷,须进一步分析原因,必要时采用8D方法或立项开展QC小组活动解决问题;产品偏差接受:4.9.1 对于不合格成品和影响成品性能或不能满足顾客材料规范的不合格材料,必须向客户申请让步接受;由品保部会同销售部进行申请,在获得客户同意并形成记录后,方可将产品发运给客户,发运时须在包装箱上用标签注明缺陷偏差情况以供客户识别;4.9.2 如入厂检验/生产过程中发现某零件不合格,由入厂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报告/生产操作者或检验员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由检验员决定处置意见或组织进行评审;若该项不合格在客户的产品规范上无要求,对产品无性能上的影响时,可申请让步接受,由技术开发部、品保部工程师共同验证,确认批准外观类的让步接受由检验员批准即可,偏差许可必须签署其有效期;如该不合格品的使用引起工艺参数更改时,由技术开发部发放临时文件,文件上必须注明结束日期;偏差结束后重新按原先的文件和规定执行;4.9.3 对于不影响使用经过确认,在客户的产品规范上无要求且修改困难或无法修改的不合格项,技术开发部的主管工程师签署偏差许可通知单,经技术开发部部长批准后下发,此通知单可有较长的有效期;①对百分之十以下含百分之十的报废成品,由品质部部长作出决定;②对百分之十以上的报废成品,由分管公司领导作出决定;4·5 不合格品优先减少计划:对不合格品居高不下的情况,管理者代表应召集横向协调小组拟订"降低不合格品措施",由管理者代表审定后实施;4·6 经工程批准的产品的授权:当产品或过程与现批准的产品或过程不同时,需事先经顾客书面批准;附件参考文件。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本工位可以返工的,由操作者自行返工;若不可返工,则将不合格品隔离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XXX检验员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检验主管批准后进行处理。
4.3.2经过返工/返修后,半成品需要重新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4.4成品不合格品处置4.4.1成品经过检验后,如发现不合格品,应隔离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XXX检验员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检验主管批准后进行处理。
4.4.2处理意见一般为返工/返修、让步接受、报废。
若为返工/返修,由XXX组织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经入库检验合格后入库;若为让步接受,则由XXX总监批准后放行;若为报废,则由采购部跟供应商确认后,由仓库处理。
4.5不合格品的评价4.5.1对于不合格品的评价,XXX应及时组织评审,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
4.5.2评审结论应包括不合格品的原因、影响范围、处理意见及验证结果等,并将处理意见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上,跟踪使用情况。
4.6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4.6.1对于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置,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并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4.6.2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信息,并保存至少2年。
4.7不合格品的隔离和标识4.7.1所有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并在隔离区域内进行标识,以防止误用或混淆。
4.7.2隔离区域应设有专门的标识,并应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4.8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验证4.8.1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上,跟踪使用情况。
4.8.2验证结果应包括处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等信息。
4.9让步接受的处理4.9.1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产品使用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让步接受处理。
4.9.2让步接受的处理应经过XXX总监批准,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跟踪使用情况。
然后由XXX对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工程不合格品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或合同约定的产品或服务。
以下是一般的工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 标识和隔离: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对其进行标识和隔离,以防止其被误用或继续施工。
2. 记录:对不合格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不合格的具体情况等。
3. 评审:由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组成评审小组,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确定不合格的原因、严重程度及处理措施。
4. 处理:根据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处理方式包括返修、返工、报废、退货等。
5. 验证:对处理后的不合格品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或合同约定。
6. 关闭:当不合格品处理完成并通过验证后,应及时关闭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工程不合格品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合同约定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同时,应及时向相关方报告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以便各方了解工程质量状况。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处理方式
1.发现不合格品
①发现不合格品时,要及时上报。
②安排仓库管理员将不合格产品定性归类,并记录在不合格品报告中,与检验报告配
套使用,按照要求保存。
①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认定是调整不合格品时,进行调整和处理,记录处理工作,并保留其说明书。
②再次检验调整后的产品,达到质量要求,方可放入正常流程中,按质量要求放行,
将检验记录附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备查。
3.让步接收不合格品
①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认定需让步接收时,需提出书面说明及申请,按上级质检
部门提出的让步接收方案处理,签字确认,并随时保持改善。
②质量部门及时开出质量入库证,并将处理意见及具体让步接收条件附于入库证上,
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①当检验确定产品完全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及时安排仓库管理人员报请质量部门,提
出淘汰建议书;
②质量部门派出检验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样品抽检;
③质量部门组织公司及相关销售等负责人开会,详细了解产品不合格情况以及处理措施;
④经过研究和讨论,决定淘汰不合格品;
⑤质量部门开出淘汰指示书,组织仓库管理人员按指示书处理,并记录在不合格品报
告中,甲乙双方签字确认;
⑥不合格品不得恢复,安排入库管理人员密封或破坏不合格品,并做好记录,存放在
指定仓位。
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不合格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出厂后,不符合质量标准、技术规范或者客户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的存在对企业的形象和口碑都有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确保不合格品能及时得到正确处理,不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造成影响。
一、不合格品的发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岗位都应该对产品进行质量把关,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工作人员应该立刻将不合格品停留在原处,并提出不合格品记录,将不合格品信息传递至下一个环节。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和登记不合格品应该根据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登记,以便于后续处理。
分类可以包括质量问题、技术问题、客户要求问题等。
分类登记的同时,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生产批次等信息,以便于后续的追溯和分析。
三、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案确定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原因分析可以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常见的原因分析方法包括5W1H分析法、鱼骨图、Pareto图等。
在确定处理方案时,需要兼顾经济性和实际操作性,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四、不合格品的处理根据处理方案,对不合格品进行相应的处理。
处理的方法可以包括回收、返修、退货、报废等。
对于可以返修的不合格品,需要重新对其进行生产或加工,直至符合质量要求。
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同时,需要在处理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和遵守相关法规。
五、验收和复查经过处理后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验收和复查。
验收主要是为了确保不合格品的处理符合质量要求,并记录验收结果。
复查是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确认,确保处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六、数据分析和改进经过以上步骤处理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改进。
分析不合格品的数量、分类等数据,找出问题的共性和改进的方向,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