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孝道文化的发展与弘扬孝道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0
《弘扬孝道文化教育》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说说孝道文化。
你们知道什么是孝道吗?孝道呀,就是要好好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小明,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会先跟爷爷奶奶打招呼,然后帮他们捶捶背。
吃完饭,还会主动收拾碗筷,擦桌子。
爸爸妈妈工作累了,他还会给他们倒杯水,揉揉肩膀。
大家都夸小明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还有个小姐姐叫小美,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了,小美每天放学后就去医院陪奶奶,给奶奶讲故事,让奶奶不那么无聊。
她还会细心地照顾奶奶吃饭、吃药。
奶奶很快就好起来了,说小美是她的贴心小棉袄。
小朋友们,我们也可以像小明和小美一样,做一些小事来孝顺家人。
比如帮妈妈扫扫地,给爸爸拿双拖鞋,这些都是孝顺的表现哦。
《弘扬孝道文化教育》小朋友们,咱们继续聊聊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可是很重要的呢。
比如说,有个小哥哥叫小刚,他知道妈妈喜欢花,就在妈妈生日的时候,用自己攒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束漂亮的花,妈妈可高兴啦,抱着小刚亲了又亲。
还有一个小妹妹叫小雨,她看到爷爷的鞋子破了,就用自己的压岁钱给爷爷买了一双新鞋子,爷爷穿上新鞋子,笑得合不拢嘴。
再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能为家人做些什么呢?比如在爸爸下班回家时,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在妈妈做家务时,帮她擦擦汗。
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让家人感受到我们的爱。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弘扬孝道文化,做个孝顺的好孩子吧。
《弘扬孝道文化教育》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还来讲孝道文化。
孝道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我再给你们讲两个故事。
有个叫小辉的小朋友,每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他都会主动帮爸爸妈妈拿东西。
有好吃的,他也会先让给爸爸妈妈吃。
还有个叫小燕的姐姐,她会在周末的时候,给全家人做一顿简单的早餐,虽然可能不是特别美味,但爸爸妈妈都特别感动。
咱们也可以的呀。
当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亲手给他们画一张贺卡;当爷爷奶奶走累了,给他们搬个小板凳坐。
这些小事都能体现出我们的孝顺。
小朋友们,让我们把孝道文化记在心里,用行动去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
论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从阐述孝道文化的起源與内涵入手,分析弘扬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传承与发展孝道文化的建议。
标签:孝道文化;德行教育;文化传承一、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与渊源“百善孝为先”,孝的基本含义就是敬养善待父母,即做到“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在此基础上,还要推及于人,从对父母的敬爱,到对兄长的尊重、对乡邻的友善,再到对国家社稷的忠贞不渝。
因而完整意义的传统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和睦家庭、推恩及人、忠君报国、缅怀先祖等,这里既有人文理念的传播,又有制度礼仪的约束。
我国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孝的记载。
我们的先祖曾提出过至德、敏德、孝德的“三德”和学孝行、学友行、学顺行的“三行”。
西周时期,孝已成为社会成员行事做人的基本准则。
春秋战国时期,恰逢百家争鸣文化大繁荣时期,孝道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
后来,虽然汉武帝推行的“孝廉制”,宋朝时期的“三纲五常”等将孝道文化与政治统治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与最初的孝道文化相悖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统治者的愚民思想。
但总体来讲,传统孝道文化仍是巩固家庭组织,加强社会凝聚力的主要力量,对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传承与发展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首先,孝道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家庭伦理的核心要求,倡导并践行孝道,有助于为人子女者知晓恩情的宝贵,懂得责任的重要。
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多元文化的持续渗透等往往使年轻一代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竞争能力的培养,而对自身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缺乏应有的重视,于是社会中出现了“啃老一族”、不赡养老人、老人摔倒无人扶等现象,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这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全背道而驰的。
其次,孝道文化还反映出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孝道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行为,是肩负社会责任的表现。
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孝道文化是指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关爱家人的一种文化传统。
在中国,孝道文化被视为一种美德,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一种家庭伦理,是一种社会责任。
孝道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也体现在社会中,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尊敬父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们是家庭的中心,是家庭的支柱。
因此,尊敬父母是孝道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尊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家庭伦理。
在中国,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价值观。
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家庭伦理,是一种家庭和睦的基础。
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关爱家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位之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因此,关爱家人是孝道文化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
关爱家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家庭伦理。
在中国,关爱家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价值观。
关爱家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家庭伦理,是一种家庭和睦的基础。
关爱家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关爱家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也体现在社会中。
孝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孝道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家庭伦理,是一种社会责任。
孝道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也体现在社会中。
孝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关爱家人,传承和发展孝道文化。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孝顺父母的意识,从小学习关爱家人的技巧,从小学习孝道文化的知识。
浅谈从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孝道一、传统孝道观的演变和发展在中国早期社会,最初意义上的孝道仅仅局限于宗法和家庭伦理的范畴。
直至后来儒家把孝道从家庭推向了社会,把孝移到“忠”上,将忠孝视为一体,从而使孝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扩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孝道成了同时维系家族和社会道德的纽带。
到了汉代,孝被政治化,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且“举孝廉”,孝道成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再到宋明时期,孝道更是被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加以扭曲,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愚孝在当时成为道德的楷模。
传统孝道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孝道有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对宗法的无限追求。
如对延续生命、传宗接代、祖先的崇拜等。
第二,善事父母,孝道的最基本的伦理意识和规范。
包括对父母的事生和事死。
事生是指养亲、敬亲、顺之以行、谏之以礼;事死则是指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及继志述事、大孝终身慕父母。
第三,修身、忠君、敬老。
此乃是由孝道衍伸出来的社会道德伦理意识和规范。
二、传统孝道的内涵依据孔子对孝的要求,子女要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中,对父母要常怀关爱之情,这是孝敬老人的最低要求。
当我们成家立业之后,父母亲开始衰老,甚至生活上难以自理。
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儿女的照料。
因此,这个时候子女要保证父母物质生活的需求,做到有吃、有穿、有住,生活不受饥寒,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
“明礼之人,必有爱心”。
父母作为自己最亲近的人,爱父母是自然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如果连父母都不供养,老人吃饭都成问题,哪还能谈得上“孝道”?“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养亲尊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内容,是我国古代的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修养问题。
《礼记》云:“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两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表明了养亲尊亲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也是继承和推崇传统孝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孝道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指一种组织内部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共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孝道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孝道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并探讨其对企业的影响。
一、孝道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对长辈的尊敬和关爱。
它是一种亲情、尊重和责任的体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孝道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注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倡导尊敬长辈、关心家人、传承家族价值观念。
二、孝道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1. 价值观的塑造孝道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有助于塑造企业的价值观。
尊重和关爱他人是孝道文化的核心要素,这也是企业所追求的良好价值观。
通过弘扬孝道文化,企业可以建立起团结、和谐的价值观,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2. 员工关系的建立孝道文化在企业中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
在孝道文化的指导下,员工之间将更加尊重和关心彼此,形成紧密的团队合作。
这种关系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3. 企业形象的塑造孝道文化有助于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一个重视孝道文化的企业往往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形象有助于企业吸引优秀的人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孝道文化对企业的影响1. 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孝道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在孝道文化的引导下,员工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和关心。
这种凝聚力和忠诚度有助于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孝道文化强调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这也反映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个重视孝道文化的企业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这种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3.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孝道文化在企业中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氛围。
孝道文化-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孝道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什么是孝道文化?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为重要的一部分。
孝道强调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一直推崇孝道,将之视为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石,被尊奉为品德高尚的最高境界。
二、孝道文化的由来与发展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孝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强调孩子应该尊敬、奉养父母,为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孝道开始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道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在古代的社会制度中,孝子孝女被视为尊贵的称号,并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尊重和赞扬。
孝道还被纳入国家的官方思想,成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
三、孝道文化的核心价值1. 尊敬父母孝道文化最根本的价值就是尊敬父母。
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高尚,子女必须对其进行尊敬与顺从。
尊敬父母不仅意味着行为上的顺从,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感恩和敬畏之情。
2. 奉献社会孝道文化鼓励子女不仅仅关心自己的家庭,还要扩大到整个社会。
在孩子尊敬父母的同时,也应尊敬、关心和奉献社会。
孝道不仅仅是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它也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和奉献。
3. 和谐家庭孝道文化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家庭是一个人发展成长的基石,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孝道文化教导子女应该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受,关心彼此,以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4. 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孝道文化不仅仅关注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也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父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行为,同时也是对国家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
一个尊重孝道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和谐、稳定和富裕的社会。
四、现代社会中的孝道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挑战,但它仍然被视为一种道德和伦理的典范。
浅谈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意蕴
孝道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
孝道思想强调子女
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奉养,以及尊重家族传统和文化观念。
在当代社会,孝道思想依然
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尤其在家庭关系和社会和谐方面。
孝道思想在家庭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
奉养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种德行,更是一种传统的家庭秩序和稳
定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孝道思想的具体表现
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依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许多人仍然尊重和奉行孝道,以表达对父母
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孝道思想在社会和谐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孝道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道被视为一种对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贡献。
尊敬父母和长辈的行为培
养了人们在社会中彼此关心和帮助的意识。
在当代社会,尽管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有所改变,但孝道思想的核心理念依然重要。
传承和弘扬孝道思想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减少冲突
和矛盾。
孝道思想在个人成长和道德建设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孝道不仅仅是对长辈的尊重,
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
通过尊敬和奉养父母,人们可以培养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关
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孝道思想也强调了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尊重和传承。
在
当代社会中,许多人在追求个人成长和成功的也意识到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更加重
视家庭和谐以及尊敬长辈的行为。
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孝道是古今社会永恒的主题,在今天,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孝道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传统文化简单来讲就是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融合。
儒学讲人要具备“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八德”。
世界上有许多古文化现今已经消失,例如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等,但中国的儒家文化一直流传至今,原因就是儒家文化是一个讲道德的文化,而道德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是必备的。
孔子曾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心生。
”由此可见,道德的根本就是孝道。
所以今天,我们要弘扬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弘扬好孝道文化。
二、弘扬孝道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尊老敬老是家庭和睦的前提条件,要想建立一个个和谐的家庭,首先要从孝敬老人开始。
如果子女不孝敬老人,把老人推向社会,无疑会增加社会负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达到2亿多,并且每年新增老龄人口达800万。
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7亿。
这些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目前来看,解决养老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第一,靠国家养老。
就是靠养老院等养老机构进行养老。
但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等床位的增长数度仅占老龄人口增涨速度的1.97%,这其中存在很大缺口。
所以靠国家养老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第二,靠自己养老。
有很多老年朋友觉得自己有老保,自己可以养活自己。
但现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存在很多“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每天都上演着老人病死家中无人知,或老人自杀等这样的悲剧,在一个文明的国家里,是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情的。
第三,靠儿女养老。
调查显示,80、90后这部分人群能赡养老人的仅占10%。
还有43%是靠父母养活的。
很多人认为,今天物价高,工资低,收入去掉房贷,车贷,孩子等根本不够赡养父母的。
我觉得这其中每个人算的都是一本经济账,但很少人算良心账。
孝亲敬长弘扬孝道心得体会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孝道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也是一个人品格修养的体现。
首先,孝道弘扬需要从家庭中培养孝顺之心。
作为家庭成员,我们应当时刻怀着一颗孝顺的心去对待父母,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孝道不仅体现在言行上,更要体现在思想上。
我们应当学会从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苦衷和心情,真正感受到他们的付出和奉献。
只有真正尊重和爱护父母,才能真正从内心去发扬孝道。
其次,孝道的弘扬需要在社会中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事业,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陪伴父母。
但是,无论我们有多忙,我们都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和父母相聚,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温暖。
同时,我们还应当传承孝道,宣传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社会活动、宣讲等方式,向社会传递孝道的重要价值,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孝道的美好和重要。
另外,孝道的弘扬也需要从个人的思想深入根植。
作为一个人,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感恩之心,感恩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无论我们做到了什么样的成就,都离不开父母的栽培和教诲。
因此,我们要时刻记住感恩父母,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同时,我们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做到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爱护父母。
只有在个人层面上坚守孝道,才能真正将孝道弘扬开来。
在我个人来说,孝道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我时刻保持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同时,我也在社会中积极传递孝道的价值。
我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孤儿。
我还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向社会宣传孝道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总结起来,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孝道,需要从家庭中培养孝顺之心,需要在社会中传承,更需要从个人的思想深入根植。
作为社会一员,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古代孝道文化的发展
古代孝道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完善的,它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体如下:
1. 西周时期:孝道观念开始确立,祭祀祖先的制度促进了孝道文化的发展。
2. 儒家经典:《孝经》等儒家经典的出现,将孝道提升到了哲学和伦理道德的高度,强调“百善孝为先”,孝成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体系的核心。
3. 政治文化:孝道文化不仅是一种家庭伦理,还与政治文化紧密结合,如忠君爱国被视为孝的延伸,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思想。
4. 养老文明: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养老文明的核心,它保证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精神慰藉,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 心理情感:孝道文化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普遍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6. 当代价值:在现代社会,孝道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是连接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纽带,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同时,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和适应孝道文化,使之与时俱进,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说,古代孝道文化是一个伴随社会发展而不断进化的文化体系,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摘要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这足以见证孝的地位和价值;“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而备受推崇;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本篇文章将从孝道的内涵、古代传统中的孝道、结合当今社会的孝道、大力加强孝道教育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如有纰漏,还望老师批评指出;二、孝道的内涵“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孝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养,二是敬,三是祭;孝,首先表现为一个“养”,“孝”最早见于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 说文解字上讲.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人间真情;孝,其次表现为一个“敬”字;辞海对孝的注释:“善事父母日孝”,汉语大字典的解释为“旧社会以尽心奉养父母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孝,还表现为一个“祭”字;所谓“养老送终”, 除了抚养之外还要送终和祭祀;中国人对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命非常重视, 对于已逝对象的孝还表现在如何纪念死者;子日:祭之以礼”;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由此形成所谓的丧葬文化,丧葬习俗的复杂体现了对已逝者的尊重和孝心,体现了浓重的孝道文化;此外,孝经中还告诉我们“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三、古代传统中的孝道“孝”在古代有两个主要内容 : 其一 , “尊祖敬宗” , 这是早于“善事父母”的初始含义;古人认为去世先人 , 特别是氏族首领 , 在天庭与天帝为伍,对部落和氏族的吉凶祸福至关重要 , 从而产生了祖先崇拜 , 其目的主要是使氏族集体繁荣昌盛;祖宗敬仰作为“孝”的重要内容 , 一直传承到现代 , 如家族兴建祠堂 , 供奉祖先灵位 , 组织清明会 , 撰写族谱以明血缘长幼,皆是“尊祖敬宗”行为 ; 其二 , “传宗接代”,孟子·离娄提出 :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朱熹注释 :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 , 谓阿意曲从 , 陷亲不义 , 一也 ; 家贫亲老 , 不为禄仕 , 二也 ; 不娶无子, 绝先祖祀 , 三也 ; 三者之中 , 无后为大” ; 因我国现在人口过盛 , 推行计划生育 , 故反复批判孟子之言 ;但在古代,灾荒、瘟疫、战争等使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出生率、成活率都低 , 寿命不长 ,故无论国家、氏族、家庭都无不力求人丁兴旺 , 确保世代不绝,这也就无可厚非了;在地球村里 , 从古到今出现过无数民族和众多国家 , 其中只有我华夏民族的孝道理念传承下来 ;感人至深的二十四孝家喻户晓: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但是时代在进步,“孝”的标准和规范也随之改变,所以古代的二十四孝有许多愚孝;面对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孝道,在发扬光大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去芜存菁,方为“智孝”,忽略了其他伦理道德,一味尊崇,则为“愚孝”;孔子不赞成愚忠愚孝,他指出,只要有不义的事,就应该谏净;孟子则在孔子论孝的基础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们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其他老年人;孔孟关于孝的精辟论述,成为高悬古今、照耀世界的真理;四、结合当今社会的孝道百善孝为先,当今时代需要孝;我们青少年需要孝,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现实情况是,由于长期不得不实行的计划生育国策,形成了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人们由于爱幼的本能,几代宠爱于一身;孩子往往被娇惯、溺爱;很多孩子从小就被惯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由于高考制度的导引,重考试分数、轻道德品行的社会意识长期存在,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家庭孝道教育的缺失;“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孩子人格不完善,甚至性格畸形;老师上课讲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小心翼翼的呢”听到这句话,我感觉整个人都被震了一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批评我开始变得隐晦,进我的房间要敲敲门,放假回家总是再三询问我想吃什么……以前还暗自欣喜,觉得自己的地位陡然上升;原来这是我需要反省的时候到了,不喜欢和父母谈心,学习上有什么烦心事回家就摆在脸上,讨厌父母问东问西,却又抱怨他们不懂我……以前家里总是父母为天,但现在确将孩子奉为皇上,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孝道吗孝,并不是每天口头上、文章里的名词,也不是只在心里想着长大后要怎样怎样,更不是每月寄给父母的赡养费;孝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五、大力加强孝道教育社会、家庭、学校1、要想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只有通过社会的规范、倡导、鼓励,学校具体地实施,再加上家庭的配合,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树立典型,抓住生活中奉行孝道的典型事例, 进行青少年孝道教育,树立慈父慈母孝子孝女的典范,政府、社会应该给他们以崇高的荣誉;此外,还要牢牢把握网络的思想教育阵地;把青少年学生的孝道教育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搭建现代化的平台;2、把孝道文化建设融于家庭教育之中,充分发挥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充分发挥家长的孝道表率作用;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及生活细节都会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示范表率作用,其行为不但影响子女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能否赢得子女的信任和尊重,取得家庭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家长应注重自身孝道行为的规范,做孝敬长辈的楷模;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从心底里敬佩自己的父母,而且也会耳濡目染地逐渐形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习惯;3、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高度重视孝道教育;要抓好孝道教育的各个环节,其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进行孝道教育的情感基础;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孝道教育作用,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有关孝道的专题讲座;此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孝道教育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居住环境的学生开展突出不同主题的活动;六、结语孝顺父母,要养父母之身,让父母衣食住行无忧,要常回家看看;要养父母之心,让父母精神愉快,心中欢喜;要养父母之志,为人子女要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让父母引以为荣, 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安慰;我们要时刻谨记,行孝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尔.盖茨认为,人世间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我们不能让“亲不待”的遗憾在生活中上演;只要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就能发现父母的需求;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索求最少,只要我们抽出些时间,陪伴在父母身边,他们就能体会到父慈子孝的温暖;“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感恩父母,力行孝道,为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弘扬孝道文化的演讲稿——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加弘扬孝道文化,让这一美德不断传承下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推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弘扬孝道文化。
一、增强文化自信心,重新认识孝道文化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精髓。
它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为核心,倡导子女孝敬父母、长辈,以及尊敬师长、尊重学识、恭敬礼仪等美德。
我们要认识到,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孝道文化,强化文化自信心,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的价值。
我们可以建立一种多元文化共存的观念。
学习不同文化,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文化意识,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孝道文化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之中。
比如说,可以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孝道文化。
我们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手段,将孝道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
二、弘扬“言传身教”的精神,提升家庭教育水准孝道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言传身教”,它不仅需要口传心授,更需要行动实践。
弘扬孝道文化,我们要注重从家庭入手,推进家庭教育的升级。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缺失、儿女不敬父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应该努力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准,把家庭教育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方式的创新,让孝道文化更好地融入家庭教育。
比如说,可以通过互联网、短视频、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父母普及孝道文化的知识和意义,给父母提供孝敬之道的指导和帮助。
我们可通过家族文化传承、家训制度建立等方式,让孝道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弘扬孝道文化策划书3篇篇一《弘扬孝道文化策划书》一、活动背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孝道文化逐渐被忽视,许多人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偏差。
因此,我们有必要弘扬孝道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孝道的重要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活动主题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三、活动目的1. 弘扬孝道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孝道的重要性。
2. 促进家庭和睦,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3. 推动社会和谐,营造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
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六、活动对象[具体参与活动的对象]七、活动内容1. 举办孝道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知名人士举办孝道文化讲座,介绍孝道的历史渊源、内涵和现代价值,让听众对孝道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 开展孝道文化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孝道文化主题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表达对孝道的理解和感悟。
3. 评选孝道模范: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中评选孝道模范,表彰他们在孝道方面的杰出表现,树立榜样,引导更多的人践行孝道。
4.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关爱,传递孝道精神。
5. 制作孝道文化宣传资料:制作孝道文化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单页、视频等,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孝道文化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八、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明确活动分工:根据活动内容和需求,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做好活动宣传: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活动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4. 加强活动管理:做好活动的现场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九、活动预算1. 讲座费用:[X]元2. 主题活动费用:[X]元3. 评选孝道模范费用:[X]元4. 志愿服务活动费用:[X]元5. 宣传资料制作费用:[X]元6. 其他费用:[X]元十、注意事项1. 活动要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挖掘传统节日“孝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摘要】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其中孝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节日中,孝道精神通过尊老爱幼、团聚亲情等方式得以体现,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
通过挖掘孝文化的内涵,可以使传统节日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更加重视家庭的和谐和传统美德的传承。
家庭聚会是传承孝文化的重要途径,使人们更加珍视家庭关系。
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也体现了孝道精神,让人们铭记着孝顺长辈的重要性。
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平台,通过传承和弘扬孝文化,可以使传统节日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价值。
【关键词】孝文化、传统节日、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表现、意义、作用、春节、清明节、家庭聚会、传统美德、丰富多彩、内涵、重要平台。
1. 引言1.1 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载体。
在每一个传统节日中,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反映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通过传统节日,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传统的底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在节日的习俗、传统活动、风俗习惯等方面。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等,这些传统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则是祭祖扫墓的节日,人们会回家扫墓、悼念先人,体现了对家族情感和尊重祖先的传统习俗。
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珍视传统文化,将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1.2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长辈的尊重和关爱。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孝敬父母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被奉为传统道德观念的核心之一。
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与社会发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孝道文化,孝顺父母被视为一种美德。
孝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孝道文化不仅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也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孝道文化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中国家庭文化中,父母为子女付出了很多,因此,孝顺父母是对于父母的一种报答,也是对于家庭和睦的最好贡献。
孝道文化的核心就是尊老爱幼,以孝行促进家庭和睦。
家庭和睦的环境可以使人们感到温馨和安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信任,从而促进家族的团结和稳定,对于家族的世代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孝道文化对于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具有积极作用。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这种爱的传递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孝道文化中所强调的孝顺,代表了人们对于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
而在日常生活中,孝如父母之爱,可以促使人们以善于施与取,善于付出与承担的精神来面对社会上的大小事项。
这些良好品质可以帮助人们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并对于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最后,孝道文化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中国依靠快速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逐渐显现,这些问题对社会稳定和平也构成了一定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需要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使文化成为更加有力的推动力,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总之,孝道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传承,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发展和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让它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2024年孝道文化建设工作总结自古以来,孝道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
作为一个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文化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3年,我们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力量,积极开展孝道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对2023年孝道文化建设工作的总结。
一、加大宣传力度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广大市民的认同和支持,因此,宣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023年,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孝道文化宣传,包括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举办孝道文化座谈会、讲座、展览等活动,加强对孝道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力度。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孝道文化知识竞赛、纪念活动等,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市民对孝道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
二、打造示范项目为进一步推进孝道文化建设,我们在2019年成立了孝道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策划和组织相关工作。
在2023年,我们积极打造了一些示范项目,即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孝道文化。
其中包括设立“孝道之家”,在社区、学校等不同场所宣传孝道文化,同时也为有需要的孝子孝女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们还设立了孝道先进个人、孝亲文化创意设计等奖项,以表彰和激励那些践行孝道的个人和团队。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孝道文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孝道教育的主要场所。
为了加强家庭教育,2023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和培训。
在社区、学校等地,我们开设了亲子教育讲座、培训班等,帮助家长了解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家庭教育研讨,为家长们提供科学、可行的教育建议和指导。
四、强化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孝道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具体的践行行动。
在2023年,我们继续加强了志愿服务的组织和引导工作。
通过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合作,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孝道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看望孤寡老人、帮助留守儿童等。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和发现优秀的孝道志愿者,为他们提供相关培训和奖励,激励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去。
古代孝道文化的发展
古代孝道文化的发展过程如下:
1、在虞、夏、殷、商时代,孝尚未上升到理论层面,更没有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处于散在的、自发的孝行状态,是中国孝文化的发展初期。
2、进入西周以后,孝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个人行为,而是人人都必须具备的美德。
推行孝行,是周人施行德政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进入孝德的发展阶段。
3、到了东周,孝发展到了孝道阶段。
春秋乱世,礼坏乐崩,但在这乱象四起的时代,人们对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在反复论述、研讨的基础上将孝提升到理论层面,成为道。
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是孔子,孝道形成的标志性成果是《孝经》的出现。
4、汉魏及以后历朝,为孝治阶段。
孝治,即将孝道转化为治国的基本理念,孝治始于汉初,强化于魏晋,成熟于唐宋,贯穿至明清。
浅谈孝道文化的发展与弘扬孝道文化四川省南江县文化馆职工李天惠素以文明古国著称的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其中,孝道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文化的精髓,闪烁了人性的光辉。
各民族人民把尊老、敬老、爱老、养老被视为传统美德,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无与伦比。
自古以来人民就把敬孝老人视为做人的道德基础,提出“百善孝为先”,“孝德之始也”。
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时代,深入研究孝道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对于葆扬孝道美德,弘扬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孝道文化的发展史渊源流长。
回顾历史的足迹,上述时间的长河,。
早在周朝初期,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代表最高权力就提出了“孝”的观念,随后逐渐成为了宗教伦理的范畴。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孝道文化发展方面,已经产生了比较完整的伦理道德和孝道观,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孝道文化的思想体系。
《论语》《孝经》等孔子的经典名著就深刻地阐述了孝道文化。
故中国孝道文化的历史久远,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最大特征。
“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宣扬发挥和历代帝王的提倡,已经深入人心,世代相传,不可动摇。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因此,孝道文化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根深蒂固,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
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
孝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明史,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的精髓,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
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及其他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他们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
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和关心父母及其他长辈。
奉养:传统孝道文化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及其他老人,即赡养老人。
“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根本的要求。
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老人,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文化强调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享有优先性。
常言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和“有子能替父”就是就个道理。
侍疾: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功能逐渐衰退,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得疾病。
因此,侍疾是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简单地说,侍疾就是子女应该对患有疾病的老年人精心侍候。
比如老年人得了疾病,应当及时请医生诊断治疗,并细心护理,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
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
所谓立身,也就是指安家立业,勤俭持家,是尽孝老人的基础。
这就是说,做子女的应该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便于更好地实现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的愿望。
儿女在事业上有了成就,家旺业兴,父母就会感到欣慰,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反之,那些一生好吃懒做,无所作为,家贫如洗的人,也可以说是对父母的不孝之举。
谏诤:《孝经》谏诤章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
也就是说,父母的言行不一定完全正确,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子女不仅不能随和顺从,而应尽力劝说父母,使其纠正不义之举,这样就可以防止父母遭到不义的责备。
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这就是说尽孝之事必须亲自为之,老有所居是对老人的尊敬,老有所养则老有所乐,对患病老人精心护理则解除其忧虑,老人逝世时必亲自到灵前哀掉,祭奠时要遵从礼仪。
“送老归山”也就是善终的意思。
儒家的孝道思想把善终同样看得很重要,在祭奠和送葬时施行多种礼仪,以此来缅怀老人的一生,祭奠老人的英灵。
孝道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修身养性。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
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得到完善。
否则将失去孝道,就失去了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
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融合家庭,对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二十四孝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
当今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第三是报国敬业。
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
封建时代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
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第四是凝聚社会。
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力量,达到民族团结,天下一统的目的。
第五是塑造文明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作为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经历了孔子、孟子以及后来历代儒家特别是统治阶级文人的诠释修改,已经成为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
但其消极的一面也是突出的,主要为:愚民性。
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愚弄人民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统治人民的目的。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实行封建愚民政策,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不平等性。
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上对下、尊对卑的单向性服从,虽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但长永远在上,幼永远在下。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孝道的思想都充斥扼杀平等的价值观念;保守性。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从政治上来说,在封建社会后期演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扼杀创新力量,强调对圣贤的思想理念的守成,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守成主义,不思进取,给中华民族文化蒙上落后的色彩,而且,根深蒂固,即便是在今天,仍然难以肃清其保守性的影响。
尽管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发展一段时期出现了断层现象,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必须继承并发扬光大。
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 曾涌现过许许多多子女为父母尽孝的感天动地的故事,如董永买身葬父、安安送米、一门三孝……等故事代代相传。
在民间,很多子女为了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而各尽所能,甚至还有买母行孝的传说。
这充分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道德观。
当今社会也涌现了大批孝星,他们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自己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
这些传统的孝道美德为社会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但是,孝道文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化的“改造”,它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消极作用极为突出,集中表现在愚民性、不平等性、封建性和保守性等方面。
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核未进行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和探讨,出现良莠不分、矫枉过正的问题。
加之“左”的思想对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禁锢了传统孝道文化的发展。
尤其是在“十年浩劫”“批林批孔”期间,对传统的孝道文化作为封建残余思想进行了全面批判和全盘否定,致使人们难以正确把握传统孝道文化的合理内涵。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时期根本不重视对青少年孝道思想的教育培养,致使一些人不懂得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懂得报效祖国的培育之恩。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不能和谐相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视老人为家庭负担。
年老体弱的人就不能自食其力,这是自然规律,应当由其子女供养,这正是报答养育之恩尽孝的时机。
然而,有的子女则把老人视为家庭负担,不愿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甚至不愿供养老人,这些老人尽管有儿有女,晚年还过着孤单或游离的生活。
有些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把供养老人的责任推来推去,谁都不想供养老人。
有的是通过兄弟姐妹协商,把自己的父母平均分配,你家供养一个,我家供养一个,致使老年夫妇不能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还有的则把老人当作包袱一样甩来甩去,子女间按月份平均供养,都生怕多供养几天,甚至在接收或移交老人时还要称一下体重。
上述这些尽孝的方式,实质上是仅仅把尽孝当作任务来完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敬老人,反而是在不同程度地折磨老人,致使那些老人在社会上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在家庭失去了长辈应有的地位。
二是顾自己而不顾老人。
人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肝、脾、肺、肠、胃和血管等器官就逐渐痿缩,耳不聪目不明,生活不能自理,心烦意乱,遇事爱唠叨,故有“年老体弱”“老还小”之说。
所以侍候老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细心呵护,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周到。
然而有些人只顾自己生活得潇洒愉快,不顾老人的身心健康,把老人视为家庭保姆。
有的人借口以事业为重,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关心领导和上级比关心自己的父母还重要。
这种人在领导面前是一张笑脸,回到家在父母面前就是一张“马脸”。
他们经常在外面吃喝玩乐或游山玩水,从来不过问老人在家吃什么、穿什么、想要什么?老人生病了也不及时送医院诊治,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也形同路人。
有的人心里的“代沟”不可逾越,不愿意听老人的倾诉,不愿与老人交流思想感情,认为老人唠叨起来很烦人。
老人的心里话不能在儿女面前倾诉,就会感到孤单寂寞和压抑。
他们只要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就会感到舒畅痛快和轻松,这样无形之中就伤害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是婆媳不能和谐相处。
常言道“媳妇就是养老女”,“儿子孝顺不为孝,媳妇孝顺才为孝”。
一般来说,娶了儿媳的家庭生活上就多了一个帮手,其父母就该享清闲了。
然而,有的儿媳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很好,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甚至水火不相容,待公婆牛马不如,既不帮助做家务活,还对公婆没好言语,态度生硬。
这样的家庭,往往当儿子的是听之任之,不时也跟着自己的女人起哄,所以一些老人只有叹道:“儿子结了婚就是媳妇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