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二章哲学引论作业1答案

一、简答题

1、哲学对科学和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哪些?

哲学对科学的作用: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捍卫科学的独立性,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

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对日常意识的反思;对学科前提的批判;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2、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性活动的特点?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探索性活动。从哲学实践的角度看,维系着哲学的发展,并使哲学显现出它经久不衰生命力和活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始终是那些在哲学范围以外的,对人类生活的某个方面起着支配作用的人类活动,或是那些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在深层上影响或支配着人类思想和人类活动的特定领域和特定概念。哲学家门孜孜以求的,就是对与人类生存境遇有关的种种问题,给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解释和说明。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另外哲学的思想性探索还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一种嗜好,即喜欢建造,以否定性特征但卣仪肯定性为目的的思想陈述,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2、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科学主义思潮:在他们看来,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能够最伟大的成就,是解决人类存在与发展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有效的工具,哲学要想切实得到发展,就必须用实证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在这个意义上的哲学的主要流派,都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

人本主义思潮:认为哲学应该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地位,现代哲学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来探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人道主义及其“异化”问题。

三、分析题

1、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学思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现象,追歼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对于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都做出说明……这样,显然,我们不为任何其他利益而寻求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任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请结合教材的学习,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从逻辑上说,哲学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人生方面的那些根本性问题的好奇及其沉思。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哲学应以与存在本身有关的理念为研究对象,是对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进行探讨的学问,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把这一内容称为第一原理。但从历史上看,最初的哲学所关注的对象并非人类自身的存在或人类生活的真正目标,而是人以外的世界和自然界,因而理所当然地,哲学与科学具有大致相同的对象和内容。而当后来哲学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外在的自然界转向人有关的存在,探讨关于人是什么以及人和社会的美好生活问题,或人的现实生活和生存实践要求哲学家们对关于自然界和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出具体化和专门化的解释的时候,哲学和科学的区分也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2、苏格拉底说过,“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 。你同意他的这一观点吗?什么叫“已经检验过的生活”或“未经检验过的生活” ?请概括,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因为从一般意义上说,人与世界的关系即生活有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即常识、科学与哲学。相对于这三个不同的领域,存在着三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即常识性问题、科学性问题和哲学性问题。常识性问题以意见的形式出现,意见表达是情绪、习惯或信念之类的东西,对于意见人们一般不需要加以证明或求证,对之表达的至多只是接受或拒绝的态度而已;科学性问题以知识难题的形式出现。知识难题要求的是逻辑、数学或其他技术性方面的求解,知识性难题的求解就是科学性问题的解决;哲学性问题以思想性问题出现。思想性问题表达的是人类面对自身存在问题时的思想性境界,思想性问题无所谓答案或技术上的求解,它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的一种矛盾性运动方式,由于思想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因而哲学性问题也不可能有所谓一劳永逸的证明或结局。

第三——四章哲学引论作业2答案

一、简答题

1、如何区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这两对范畴?

决定论承认世界的因果联系,承认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被免于被决定的,我的行为是建立在我的选择的基础上的,但我的选择本身又是建立在以前的选择的基础上的,只要我们处在他人的制约之下,我们的自由就一定是受到限制的;非决定论认为人的选择和决定有绝对自由的权力,借助非决定的概念来说明人的意志的自由,同时他们强调人的行为是无原因的。

强决定论主张自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弱决定论则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

2、什么是经验?什么是理性?二者在认识中各具有怎样的地位、作用?

经验是指在直观的意义上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

理性是指在直观的意义上人的理智通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

理性:在人认识中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通过抽象或推理的认识活动,人们才可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而逻辑是保证推理正确性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或原则。

经验: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来自感觉经验的,它通过感知、内省和知觉等几种形式来获得外部或内部对象的经验。

二、论述题

1、试比较“是”“在”“无” 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是、在、无构成了是本体论研究存在问题的三种形式。“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人们是靠着“是”来逻辑科学地认识这个世界的,只有系词“是”才可能充当具有形式意义上逻辑联结词,通过“是”人们才在思想中建立起“抽象的同一性”,并由此开始进行思想的分类、命名,使得思想和语言有逻辑界限,能够清楚明白。

“在”指出了事物的自身同一性,是一种非逻辑理解的对象,当我们说一个事物“是”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认识这个事物,哪怕是仅仅给它命名,也已经包含着对这个事物的一定认识了,而这样一来,这个事物就不再是单纯的“在者”,而变成“是者”了,实际上人们只能认识“是”,所谓“在”并不在人们的认识范围之内。它超出了语言的逻辑界限,但还没有超出语言的语言界限,人们依靠领会等内心体验和现象来思想,具体理解“在者”的存在。

“无”即非存在的研究对象,它包括三种不同内容:事物中的虚空部分;个体事物未有之前和既终之后的情况;超越一切个体事物的最高本原。它指向的是客观事物的“缺失”和“缝隙”。

2、比较分析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的异同。

理想语言学派强调所谓语言分析就是逻辑分析。要彻底消除哲学由于模糊而造成的混乱,就必须建立以现代逻辑为基础的理想的人工语言,而要建立这样的理想语言,就必须确定这种语言的哲学意义或认识意义。他们普遍认可意义的可证实原则。

日常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是社会现实生活所赋予的,所以日常语言应该受到重视,他们普遍反对理想语言学派试图改造日常语言的做法,强调要通过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建立新的意义理论。由此提出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其用法。

三、分析题

1、我们知道,西方语言属于拼音文字,汉语属于象形文字。试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是论”“在

论”“道论” 的区别,以及这三种本体论对于科学、宗教和艺术的不同作用。

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也是本体论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论是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逻辑必然性就成了是论所演绎的哲学原理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以求实为终极目标的概念论哲学也成了西方哲学上的一个悠久的传统。在西方概念论哲学中,科学真理就是由逻辑组织起来的关于事实的知识,它靠的是概念及其体系。以是论为根基的西方概念论哲学固然因其和科学的密切关系而被人称许,但进入21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出现了科技异化所造成的战争威胁、能源危机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全球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概念论哲学也有它的弊端。

在论同样是本体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在的角度来理解being,也就是返回事物本身,也就是不再以是者还是非是者作为形而上学研究对象的标准,而认为在者才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在者之在的更大意义在于其精神性的或价值性的作用。正是有此在这种特殊形式的存在,我们才能超越是者所构筑的逻辑经验世界,而突入到非逻辑非经验的世界,也就是回归到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它的作用:一是重新理清存在的地基,一在者超越是者,这对于建立更加完善的经验性知识体系具有间接的范导作用;二是面对当前科技异化的严酷事实,重新强调精神价值和艺术的作用,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为心灵的精神家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道论超越了有无对立的无就是道,对一切既不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