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的衔接与翻译.共4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07 MB
- 文档页数:43
Chapter 7 语篇翻译——衔接与连贯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它可以是独白、对话,也可以是众人交谈;可以说文字标志,也可以是诗歌、小说。
它可以是讲话,也可以是文章;短者一两句可成篇,长者可洋洋万言以上。
所以,可以说,无论是一句问候、一次谈话、一场论文答辩、一次记者招待会的问答,还是一张便条、一封书信、一份科研报告、一本文稿,都可以是语篇。
语篇包括“话语”(discourse)和“篇章”(text)。
衔接与连贯(Cohesion vs Coherence)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衔接与连贯密不可分,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并不是说,连贯必须要以衔接为前提。
衔接(Cohesion)7.2.1 定义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是语篇表层的可见语言现象。
. Paris I’ve always wanted to go there.7.2.2 分类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手段(lexical cohesion)两种。
前者包括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关联/连接词(conjunction);(后者指复现(reiteration)和同现(collocation))。
(Halliday & Hason)这些语言手段形成一个有形的完整网络,使篇章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增强整个篇章的内聚力。
7.2.3英汉语衔接方式的差异1.就语句连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连接词来连接,而汉语则通过意义来连接。
2.在语法方面,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语法则属隐性。
3.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7.2.4指称/照应(reference)指称是指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分产生关联。
. Tommy likes ice-cream and he has always an appetite for it..Whenever he saw an ice cream, Tommy would like to taste it.. Proverbs are heirlooms, treasured and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e assume these pithy phrases sum up timeless wisdom. But are the truisms really true 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they’re pretty hit-or-miss. Still, they persist. After all, you know what they say: old habits—and old sayings—die hard.. The patient shook her head and stretched out her hands towards the baby. The doctor put it in her arms. She kissed it on the forehead.“But if a woman is partial to a man, and does not endeavor to conceal it, he must find it out.”“Perhaps he must, if he sees enough of her.”---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7.2.5 省略(ellipsis)省略是用词项空缺的方式达到上下文衔接的目的。
英译汉语篇翻译的衔接手段一、引言关于语篇的定义,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结构派的看法,认为“语篇”是大于句子的单位,语篇由句子组成;一是功能派的看法,认为“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由句子来体现,其长度可以从一个词到一个长篇大论的文章或谈话。
胡壮麟(1994:1)解释说,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从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句子可以用相关的语法来判断它是否正确,而语篇不能简单地用语法来检验。
在Halliday和Hason(1976,1985)看来,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话语必须具有语篇性(texture)。
他们说的语篇性包含两个方面的特征:结构性特征和非结构性特征。
简单地说,结构性特征研究侧重的是句内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非结构特征研究侧重的是句间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本文拟从衔接的两种手段(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出发,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考察衔接手段转换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作用。
二、英汉语篇翻译中的衔接性衔接(cohesion)这个概念是Halliday在1962年首次提出来的,在后来与Hason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1985)一书中,他们又把衔接界定为“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内在关系”,认为衔接是产生语篇的必要条件,于是系统地将衔接分为五大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其中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后一类属于词汇衔接手段,具体包括原词复现(reiteration)、同义(synonymy)、下义(hyp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等。
除此之外,张德禄和刘汝山(2003:10)还认为,在词汇语法层次上,衔接有非结构衔接特征、结构衔接特征,如主位结构,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而在音系层次上,衔接具有语音和语调衔接机制等。
英汉翻译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作者:邓莉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3期摘要: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
本文简要介绍了部分语言学界关于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观点,以及举例说明语篇衔接与连贯在英汉翻译中的体现,最后提出在英汉翻译过程译者必须充分考虑衔接与连贯,在保持原文语篇风格的同时,尽可能地使译文流畅、自然。
关键词: 英汉翻译语篇衔接连贯一、引言众所周知,翻译的对象是原文语篇,翻译的最终产品是译文的语篇。
那么何谓语篇?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交际功能,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单位。
它可以是独白、对话(dialogue),也可以是众人交谈(multiperson interchange);也可以是文字标志(如交通标志),也可以是诗歌、小说。
它可以是讲话,也可以是文章;短者一、二句可成篇,长者洋洋万言以上(黄国文,1998:7)。
德·波格然德(De Beaugrande)和德雷斯勒(Dressler)于1976年在其《篇章语言学入门》(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stics)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语篇语言学的七个标准:(1)衔接,(2)连贯,(3)意图性,(4)可接受性,(5)信息性,(6)情景性,(7)篇际性。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的核心问题,在英汉翻译中,语篇衔接与连贯是否处理得当制约着翻译的成败。
本文将从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发展,以及它们在英汉翻译中的体现说明语篇衔接与连贯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二、语篇衔接与连贯在语篇分析领域,Halliday和Hasan(1976)对英语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所做的研究对衔接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Halliday(1964:303)首次将衔接划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后来Hasan(1968)对语法衔接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一般认为,Halliday和Hasan(1976)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and 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在该书中作者集中探讨了英语的五种衔接手段:(1)指称,(2)替代,(3)省略,(4)连接,(5)词汇衔接。
2008年9月第8卷第3期湖南学报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 mal CollegeSep 12008Vol 18No 13收稿日期:2008—05—15基金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科研项目(XYS 07S03)作者简介:魏 艳(1979—),女,湖南汨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助教。
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魏 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摘 要:英语和汉语在运用各种衔接手段创建语篇的连贯关系上有着较大差异。
英语注重“形合”,倾向于采用显性的衔接手段;而汉语注重“意合”,较多地采用隐性的衔接方式。
因此,译者在汉译英时应当注意二者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才能译出流利通顺的文章。
关键词:连贯;衔接手段;汉译英中图分类号:H31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369(2008)03-0112-02 在汉英翻译中,要首先注意到汉英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如语篇衔接上的差异,才能译出流利的文字,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等值。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衔接和连贯的问题。
一、衔接与连贯Halliday 和Hasan 都把连贯看作语篇自身拥有的深层语义特征。
[1]语篇内存在着诸多关系,而当篇章中某些成分的理解需要依赖于上下文时,就形成了语篇连贯。
连贯是文字成为语篇的原因,它是语篇的基本特征。
从形式上看,连贯主要通过词汇和语法共同促成,它们是两种基本的语篇衔接手段。
Halliday 和Hasan 归纳了几种主要的衔接途径:照应、替代和省略、连接、词汇。
衔接手段为篇章带来连贯,但衔接手段本身可以是显性或隐性的。
根据Reinhart 和Ehrilich 的理论,如果语篇没有显性的连贯手段,那么语篇连贯性的解读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或听者,是他们通过语用推理等手段理解出语篇的内在连贯性,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还原和创造出连贯关系。
[2][3]汉英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发现汉英两种语言实现连贯而采用的不同手段,考察它们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即使是同一种衔接方式,有何种细微差别。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摘要:翻译应以语篇为基本翻译单位。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重新建构原语的语篇连贯,必须尽可能保持其语言连贯和文化连贯,从而增加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关键词:语篇翻译;衔接;连贯翻译是一项具有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特点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功能语言学家看来,语篇连贯是一个宏观的语义概念,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语篇衔接”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系统功能主义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重视,国内很多学者(如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也将其用于语篇分析,而对语篇衔接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已产生不少研究成果。
一、语篇与翻译1、语篇与翻译的准确性翻译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以词、词组、句子为翻译单位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以词和句子为翻译单位,有时会导致原语的连贯性不能在译入语中得到体现,往往只注意到了单个词与句子的准确。
以语篇为翻译单位,译者才能在把握原文语篇连贯性的基础上,在译文中努力再现语篇的连贯性,从而更加有助于译语读者正确地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
第二,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而对这种差异的弥补则是由译者来完成的。
而这项工作完成的好坏是受其翻译标准影响的。
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就要求译者从语篇的角度出发,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文化语境知识的补充。
2、语篇与翻译的自然性翻译除了对准确性有要求之外,翻译中另外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要保证译文的自然。
译文的自然性表现在译语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语篇连贯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有其外在形式上的表现。
如果译者从语篇的角度上考虑的话,就会跳过词对词,句对句的框框,按照符合译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来对原语做恰当的处理,从而保证译文的流畅自然。
语篇的连贯在大多数条件下都是通过语法和词汇的手段来完成的,同一种语法形式在两种不同的语言间,在使用的频率上也有所不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对原文的形式和结构做必要的调整,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及翻译作者:樊悠悠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10期内容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手段上各有特点,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翻译中了解、研究这些衔接手段及其差异是正确传达与重现原文意义的前提。
本文拟探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从而提出英汉互译中处理衔接手段的策略。
关键词:语篇衔接对比翻译研究一.引言在不同的语言层面上,语篇处于最高层次。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语篇在衔接手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衔接手段可分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连接。
英汉语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和可比性,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篇中的语言现象,可以对两种语言的特点、共性和差异加深理解,进而促进翻译。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特点、差异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衔接、以形显意。
英语是重形式的语法型语言,我们称为形合法。
所谓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形连贯、以意役形。
汉语是重意会的语义型语言,我们称为意合法。
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下面我们将英语的形合法、汉语的意合法与韩礼德和哈桑对衔接手段的划分结合起来讨论分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特点、差异,并总结归纳翻译策略。
1.照应。
“照应指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在语篇的解读中,只有弄清各个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对语篇的语义做出正确的解释。
英语是语法型语言,其指称衔接往往呈显性;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其语篇各种指称衔接手段常常呈隐性。
因此,翻译时,我们只要抓住原文所表达的语义,然后按照英汉语的表达习惯,将译文一气呵成。
2.替代。
替代指较少的语言替代形式替代上下文中出现的一个或几个词语,以避免重复。
在语篇衔接中,英语多用替代,而汉语多用重复。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英汉翻译中的语篇衔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陈大明【摘要】在英汉翻译中,对衔接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和变换可以使译文和原文实现异曲同工之妙,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本文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语四个方面对英汉翻译中的语篇衔接手段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衔接 语篇 翻译一、引言衔接这个概念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Halliday)在1962年首次提出。
衔接是一种语义概念,它存在于语篇内部,是指语篇得以存在的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一组句子能否成为语篇要看句子中及不同句子间是否存在能构成谋篇机制的衔接关系。
二、衔接的手段Halliday和Hasan把衔接定义为“存在于语篇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当话语中某一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会出现衔接。
”主要的衔接纽带有四种:照应、替代、省略、连接。
1.照应。
它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它是指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互相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它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和分句照应。
例如,原文:…In Hitler’s gangster world German envoys abroad were certainly expendable.The German warlord,as he now was—since he had taken over personal command of the armed forces—emphasized to General Keitel the necessity of speed in the operations…译文:…在希特勒匪帮的世界中,德国驻外使节肯定是随时可以栖牲的。
希特勒现在已成了德国的军事头子,因为他取得了亲自指挥三军的权力,他向凯特尔将军强调必须速战速决…在第一句中,Hitler是作为修饰定语出现的,但在第二句中连续出现了两个人称代词he,均指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