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及真题
- 格式:doc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7
福州市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CO和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对于这些反应下列说法正确1.相同质量的C、CH4的是A.C2H5OH生成的CO2质量最少B.C消耗O2质量最多C.CH4的生成物质量总和最多D.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生石灰碳酸钙先加水,再过滤B铁粉铝粉先加入稀HCl,再过滤C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D CO2CO点燃A.A B.B C.C D.D3.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5.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B.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D.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6.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8.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10.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11.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A.2∶1 B.1∶2 C.22∶3 D.22∶712.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 Na:23 Mg:24 A1: 27 S:32C1:35.5 Ca:40 Fe:56 Cu:64 2n:6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颂的代号填写在警题框中。
多选、错选或不选答案的,该小题不得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密,食物腐败' C.湿衣服晾干 D.菜刀生锈2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其主题是“化学-人类生活,人类的未来”。
化学在开发可替代能源、保护环境等h面起到了董要的作用。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的是A.开发太阳能、风能B.露天焚烧垃圾C.推广乙醇汽油 D.推行“限塑令”3.遵守实验室规则,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4.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
下列做法牛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煲汤时放入适量味精 B.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C.用霉变的花生压榨花生油D.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5.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明原因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6.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中,表示一种金属阳离子的是7.日本福岛核事故引起世界关注,而“加碘食盐可防核辐射”的谬说则引起中国的抢盐风波。
加碘食盐中所含KI03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A.+7 B.+5 C.+3 D.+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B.该元素的原予核外有18个电子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相对原予质量为39.959.-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苹果2.;9-3.3,葡萄3.5-4.5,牛奶6.3-6.6,鸡蛋清7.6-8.0。
福州市2013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化学试卷(全卷共6页,四大题,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
)1.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A.吸附B.静置C.过滤D.蒸馏2.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消失”了。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用煤火力发电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4.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
下列关于“碳纳米泡沫”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碳单质B.它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C.它是混合物D.它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合成材料5. 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燃烧匙B.烧杯C.蒸发皿D.试管图16.某化合物中H、S两元素的化合价为+1、-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S2HB.SH2C.HS2D.H2S7.图2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C .两种生成物中氢、氧分子个数比为2:1D .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8.图3表示两项实验:①在燃着的蜡烛甲、乙上倒扣一只烧杯;②往放有燃着的蜡烛丙、丁的烧杯中慢慢倒入二氧化碳。
在两项实验中先熄灭的蜡烛分别是A.甲、丙B.甲、丁C. 乙、丙D.乙、丁9.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读法或写法正确的是A .2Mg +2 —2个镁离子B .3H 2—3个氢分子C .硫酸钠—NaSO 4D .氧化铁—FeO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盐酸用于清除铁锈C . 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生铁D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1.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A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B .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或浮渣多少C .稀盐酸与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D .硝酸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12.二甲醚(C 2H 6O )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将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替代能源。
福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化 学 试 卷(全卷共6页,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K-39 Mn-55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第I 卷包含12题,每题3分,共3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 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
1.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 .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B . 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C . 汽车使用尾气净化装置,减少有害气体排放D . 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2. 下列运动设施或器材没有使用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 .塑胶跑道B .尼龙跳绳C .铸铁铅球D .乒乓球 3. 氧化锆(ZrO 2)是一种高级耐火原料,其中锆元素(Zr )的化合价为 A .+4 B .+3 C .+2 D .+1 4.图1所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操作中错误的是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水银不是银B. 干冰不是冰C. 食盐不是盐D. 纯碱不是碱6. 图2是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从图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A .氧的元素符号 B .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 C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 D .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8 O 氧 16.00 图2图1A. 检查气密性B.制备气体C. 收集气体D.验满气体燃着 木条 熄灭图5 7. 图3所示马头墙是“三坊七巷”的标志建筑,它的防火作用 是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燃烧温度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水果和蔬菜含有人体需要的维生素 C. 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D.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9. 图4所示为水的两种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变化Ⅰ中加热后水分子间距离不变B. 变化Ⅰ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Ⅱ属于物理变化C. 变化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变化Ⅱ不遵守D. 变化Ⅱ中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数目比为2 :110.一些不法商贩以铜锌合金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真假黄金,下列物质无法用于鉴别的是A .氯化钙溶液B .氧气C .稀盐酸D .硝酸银溶液11. 为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按图5所示将干燥二氧化碳缓慢地通过上下两根玻璃管,一段时间后蓝色石蕊试纸能变红的是 A. Ⅱ B.Ⅱ和Ⅳ C. Ⅳ D.Ⅲ和Ⅳ12.第四类新材料——玉米塑料由乳酸(C 3H 6O 3)合成。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九年级化学(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下面表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1. 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钻木取火B.酒的酿造C.纺纱织布D.冶炼生铁2.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2Cl2——两个氯原子 B.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C.2SO2——2个二氧化硫 D.3N—— 3个氮元素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 加入固体粉末B.读取液体体积C.加热液体物质D.倾倒液体物质4.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与该项目监测项目有关的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5选项事实解释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19个水分子分子很小B.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2Mg6.成人体内约含钙1.2 kg ,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0B .钙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0C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0.08%D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7.为预防幼儿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 )对生活用品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 .+4B .+3C .+2D .+18.广州亚运会使用的火炬燃料X 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 + 5O 2 −−→−点燃3CO 2 + 4H 2O ,则燃料X 的化学式为 A . C 3H 8 B . C 3H 4 C . C 3H 8O 2 D . C 3H 4O9.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是A .通过澄清石灰水B .点燃C .通过灼热木炭粉D .通过灼热氧化铜10.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检测化学试题(2014.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两部分。
全卷共100分。
化学全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第Ⅱ卷时,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Cl:35.5第Ⅰ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中。
)1.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铸铁成锅B.酒精挥发C.氢气燃烧D.滴水成冰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A.用风能发电、水利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代替火力发电B.分类回收垃圾,充分利用资源C.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的饭盒、木筷等用品D.就地焚烧落叶,降低处理成本3.享有“泉城明珠”之称的大明湖,经扩建改造后,已成为高标准生态环保新景区,并免费向游人开放。
以下措施中不利于...保护大明湖水质的是A.实施污水截流B.引泉水入湖C.湖边开设洗车场D.设立水上执法点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压强变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 C.点燃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 点燃时,氢分子的体积变大D.氧气和液氧都能帮助许多物质燃烧——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7.牛奶含钙量高,这里的“钙”通常指的是A .钙分子B .钙原子C .钙元素D .钙单质8. 面额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其正面左下方的数字“l00”。
采用了光变色防伪油墨印刷。
防伪油墨中含有氟化镁(MgF 2 ),其中氟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49.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烧杯 B .量筒 C .托盘天平 D .蒸发皿10.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1.分类是化学学习的方法和内容。
九年级化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冰花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会变酸D.用电热壶烧水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3.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给高锰酸钾加热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 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C.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5.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6.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
其中错误的是()7.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黄光,并放出热量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8.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变质.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③D.①②③均可9.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10.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红色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氢气 集气瓶中的水:1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蒸馏水(H 2O)B.硝酸(HNO 3)C.氧气(O 2)D.氢氧化铜[Cu(OH)2]12.一氧化氮(NO)为大气污染物,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功能。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 / 32013—2014学年度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化 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分 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B .石蜡熔化C .纸张燃烧D .湿衣晾干2.“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
下列环境问题与CO 2的排放有关的是 ( )A .酸雨B .白色污染C .臭氧层破坏D .温室效应3.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A .燃煤发电B .燃放烟花爆竹C .焚烧垃圾D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4.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 象 解 释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 6000L 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5.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 .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D .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6.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中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B .稀释浓硫酸C .检查气密性D .熄灭酒精灯 8.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影响.下列软化硬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A .蒸馏B .煮沸C .沉淀D .过滤9、央视新闻报道称,河南某农民因焚烧秸秆导致火势蔓延,烧毁了相邻的20亩小麦。
某某省某某市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超市里“高钙牛奶”、“加氟牙膏”等货品中的“钙、氟”应理解为()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物质组成中涉及到的含加氟、补钙等说法,都是关注物质的组成元素,而与该元素具体的存在形态无关,所以都是指元素.解答:解:“高钙牛奶”、“加氟牙膏”中的“钙、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2.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将滴管横放在桌面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取用液体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B、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是可以的;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污染胶头.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图示做法正好相反,故A 错误;B、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故B错误;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是可以的,故C正确;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污染胶头,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掌握常用仪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3分)硬水在煮沸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原理之一是:Ca(HCO3)2X↓+H2O+CO2↑,则X是()A.C aO B.C a(OH)2C.C aCO3D.N a2CO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X↓+H2O+CO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X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X↓+H2O+CO2↑,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中含有1个Ca原子,6个O原子H原子为2个,C原子为2个;生成物中已有2个H原子,3个O原子和1个C原子;还差1个Ca原子,3个O原子,C原子为1个在X中,则X的化学式为CaCO3.故选:C.4.(3分)下列物质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5.(3分)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中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6.(3分)液氮降雨剂是一种新型人工降雨剂,下列关于液氮降雨剂的做法正确的是()7.(3分)(2012•某某)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8.(3分)下列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错误;C、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可节约用水40%~70%,正确;D、水电解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生成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故错误;故选:C.点评: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形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加热才能将硬水软化,此外,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及原理等知识才能顺利解答.9.(3分)如图所示光亮的铁钉保存在不同环境中,其中最不容易生锈的是()A.B.C.D.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如果缺少水或缺少氧气,或者缺少氧气和水,铁就不容易生锈.解答:解:A、铁钉浸没在水中,由于水中会溶有氧气,所以依旧会生锈,就是慢一些.故选项错误;B、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与水和氧气隔绝,最不容易生锈.故选项正确;C、铁钉露置在空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D、铁钉部分浸没在盛有水的试管中,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最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只要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就能防锈.10.(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可用作火箭燃料B.氮气可用于制造氮肥C.氦气可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说法错误;B、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故说法正确.C、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故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及用途,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知识的积累.11.(3分)如图为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混合物B.化学式为HOC.每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D.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进而由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方法、该物质分子的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物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该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可知,该1个物质的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2O2,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该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可知,该1个物质的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16,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3分)在一定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假设反应能进行到底),密闭容器中只剩余一种物质的是()A.质量比为1:8的O2和H2B.质量比为3:5的C和O2C.分子个数比为1:2的CH4和O2D.分子个数比为2:1的CO和O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及质量关系来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并判断哪种反应物的过量,同时注意水在常温下是液态来分析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为纯净物.解答:解:A、因2H2+O22H2O,可知每有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所以质量比为1:8的02和H2反应后,氢气有剩余,反应后为氢气和水的混合物,故A错误;B、由C+O2CO2,质量比为12:32时恰好完全反应,则质量比为3:5时碳过量,反应后为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由CH4+2O2CO2+2H2O可知,分子个数比为1:2的CH4和O2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物质为水和二氧化碳,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因2CO+O22CO2,可知CO和O2分子数比为2:1时恰好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只有一种物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应明确恰好完全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与物质的质量比可由化学方程式得到是解答的关键.二、填空与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33分)13.(18分)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1)如图1所示,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使木头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2)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①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答一点)氧气的浓度不同.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③根据表某某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不同气体中在空气中在氧气中在臭氧中实验现象红热剧烈燃烧非常剧烈地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木炭在臭氧(O3)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C+2O33CO2.(3)如图2所示,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经研究: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汽,子火焰为石蜡蒸汽燃烧产生的.①蜡烛能产生母火焰这一现象,证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熔沸点低(写一点,下同),化学性质是可燃性.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导气管不宜太长,其原因是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4)双燃料汽车的燃料是汽油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用天然气替代汽油作燃料的优点是污染少(写一点).(5)发生火灾时,对于被困人员来说,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B(填标号).A.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B.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火势较大时,乘坐电梯快速逃生.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蜡烛燃烧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①物质之间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②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方程式;③根据表中燃烧时需要的气体分析;④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方程式;(3)①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汽化为蒸气,如果点燃石蜡蒸气,蒸气会继续燃烧;②考虑导管太长,温度降低,蒸气冷却,就不会燃烧;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还没有来得及与氧气接触,仍是石蜡蒸气,所以可以燃烧.(4)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天然气的优点分析.(5)根据火中逃生的措施分析.解答:解:(1)钻木取火,即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木头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2)①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②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③由表中“在臭氧中非常剧烈地燃烧”可见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④木炭在臭氧(O3)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2O33CO2(3)①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的沸点较低,由于烛芯的温度较高,石蜡会蒸发变成蜡烛蒸汽,就是我们看到的白烟,这些蜡烛蒸气就是子火焰的可燃物.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天然气代替汽油、柴油作为汽车燃料的优点很多,如燃烧充分,热值高、污染小等.(5)A、为保护生命安全,在火灾难以控制时,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所以正确.B、湿毛巾可起到滤过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会吸入烟尘和有毒气体,所以正确.C、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逃生方法错误.故答案为:(1)使木头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2)①氧气的浓度不同;②CO2+Ca(OH)2═CaCO3↓+H2O;③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④3C+2O33CO2;(3)①熔沸点低;可燃性;②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4)CH4+2O2CO2+2H2O;污染少;(5)AB.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火中自救、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14.(8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1,铝原子的相关信息如图2.结合图1和图2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将图1和图2中内容补充完整:①原子;②氧气(填单质);X(铝的核电荷数)=13.(2)铝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其最外层有个3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符号为Al3+.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以及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2)根据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1)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其中氧气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根据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X(铝的核电荷数)=13;故填:原子;氧气;13;(2)铝属于金属;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其最外层有个3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符号为Al3+.故填:金属;;3;失去;Al3+.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原子以及离子之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5.(7分)碳元素在含碳物质中的“旅行”线路如图.(注:下列各线路均为一步完成的化学反应)(1)请按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在圆圈内短线处填入物质的化学式.若线路③属于分解反应,写出一个路线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CO3═H2O+CO2↑.(2)碳元素在下列物质中的“旅行”路线完全正确的有AC(填标号).A.B.C.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还原剂生成一氧化碳;B、一氧化碳不能到碳酸;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解答:解:(1)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一个路线③反应的反应物是碳酸,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方程式是:H2CO3═H2O+CO2↑(2)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故A正确;B、一氧化碳不能到碳酸,故B错;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故答案为:(1)C;H2CO3;H2CO3═H2O+CO2↑;(2)A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方法,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满分25分)16.(17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开始收集的适宜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a(填“a”或“b”)端导入.(3)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①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用BC(填标号)的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②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③利用该组合装置还能制取其他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或Zn+H2SO4═ZnSO4+H2↑).(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反应原理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①用该原理制取氨气,气体发生装置选择A(填标号).②收集氨气的装置选择E(填标号).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3)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②验满二氧化碳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③该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还可用来制取氧气、氢气;(4)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②根据氨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解答: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以收集到更纯净的氧气;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氧气应从a端导入,b管便于排水;(3)①实验室用某某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反应,因此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B;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某某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②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③该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还可用来制取氧气、氢气;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所选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是:2H2O22H2O+O2↑,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4)①此反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应选取A;②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其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2KMnO4K2MnO4+MnO2+O2↑;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a;(3)①BC;CaCO3+2HCl═CaCl2+H2O+CO2↑②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③2H2O22H2O+O2↑(或Zn+H2SO4=ZnSO4+H2↑);(4)①A;②E.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仪器的名称,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7.(8分)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过滤、洗涤、干燥.(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乙(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AC(填标号).A.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并且使锌完全参加反应;(2)根据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考虑;(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4)根据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考虑解答:解:(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答案:(1)Zn+H2SO4═ZnSO4+H2↑ 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过滤;(3)乙(4)AC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要知道锌与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会造成相应的误差,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进行观察和计算.四、计算与分析18.(6分)某兴趣小组为测定一包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提示:①反应原理Na2CO3+H2SO4═NaSO4+H2O+CO2↑②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③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即可.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填:;(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H2SO4═NaSO4+H2O+CO2↑。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填在对应框内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A、西瓜榨汁B、食物腐败C、铁锅生锈D、煤气燃烧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酱油 B.蒸馏水 C.牛奶 D.食醋3.日常生活中含氟牙膏、高钙牛奶中的“氟”和“钙”是指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4.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很小5.我国卫生部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C14H10O4)、过氧化钙(CaO2),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添加这两种物质。
下列有关面粉增白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苯甲酰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个数比为14:10:4B.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氧化物C.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没有危害D.过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6%6.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A.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其乳化作用B.为保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应该验纯C.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D.缺碘易导致骨质疏松7.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燃烧属于学化反应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体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D.从火灾现场逃生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8.下列有关图标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禁止吸烟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禁止燃放鞭炮 D.移走蒸发皿9.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D .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10.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32g 氧气,同时只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18g 水,则该物质中 ( )A .只含有碳元素B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碳元素质量分数为85.7%D .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6:1:8二、填空题:(17分)11.现有下列物质:①镁②红磷③生石灰④食醋⑤铁粉⑥武德合金请从其中选择适当物质并用序号填空。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 24 Ca:40 S:32Cl:35.5 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瓦斯爆炸B.粮食酿酒C.金块抽丝D.食物变质2.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创建美丽泉城,是我们的责任。
下列做法中,与此不相符的是A.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纸杯B.植树种花,扩大绿化面积C.增强室内采光,减少照明用电D.发展快速公交,减少私车出行3.如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4.已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g 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失电子 D.氯离子Cl—核外有17个电子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点燃H2气体之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C.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NaOH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稀硫酸6.下列消息中,你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的是A.向易变质的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B.有人在饭店的房间内使用木炭火锅,导致煤气中毒C.有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取物品时,窒息而死D.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7.人体吸入的O 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 2SeO 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 2SeO 3中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 .+2B .+4C . +6D .-28.下列叙述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 .50mL 水和50 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 .1.2g 碳与3.2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二氧化碳D .在10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 过氧化氢和70g 水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水通过状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B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C .Fe 和Fe 2+两种微粒都属于铁元素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11.《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 2+4Na 2 R +C(金刚石)。
福州市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A.7:25 B.50:21 C.21:50 D.25:14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点燃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4.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7.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8.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C.水的电解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11.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福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检测化 学 试 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u-64 Zn-65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 2B 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
)1、超市里“高钙牛奶”、“加氟牙膏”等货品中的“钙”“氟”应理解为A .元素B .原子C .分子D .单质2、下图所示为滴管的使用或放置,其中正确的是3、硬水在煮沸中发生的反应原理之一是:Ca(HCO 3)2 X ↓+ H 2O +CO 2↑。
则X 是A .CaOB .Ca(OH)2C .CaCO 3D .Na 2CO 34、下列化学用语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 .H 2B .2H 2C .2HD .2H +5、柠檬黄颜料中含有铬酸铅(PbCrO 4),其中铬元素(Cr )化合价为+6,则铅元素(Pb )的化合价为A .+2B .-2C .+4D .-46、液氮降雨是一种新型人工降雨剂。
下列关于液氮降雨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使用该降雨剂会污染空气B .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C .在降雨过程中该降雨剂转化为水D .在降雨过程中该降雨剂发生物理变化7、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煤B .石油C .乙醇D .天然气8、下列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 .河水经活性炭净化后得到纯水A .取液时挤入 大量空气B .取液后将滴管横放在桌面 C .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 D .将取液后的滴管倒持B.用砂石过滤的方法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C.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可节约用水D.水电解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生成氢气9、下图所示光亮的铁钉保存在不同环境中,其中最不容易生锈的是A B.C.D.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可用作火箭燃料B.氮气可用于制造氮肥C.氦气课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11、右图为某物质的一个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K 39 Cu 64 I 127zn65一、选择题(共27小题,1-10每小题1分;11-27每小题2分,共44分)1.(2013•北京)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2.(2013泉州).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3(本溪)近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
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
其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4.(盐城)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D.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5. (兰州)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 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6(襄阳)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D.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7.(2012•苏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清澈的海水C.蒸馏水D.自来水8. (十堰)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9.(2013•扬州)下列有关金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B. 车船表面涂油漆可防止生锈C. 废铜屑可全部溶解于过量稀盐酸D. 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10.(2013.莱芜市)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4个氢原子 B.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l3+C.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D.2个氮分子:2N11.(2013.福州市)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12.(2013.昆明市)从分子得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13.(2013.荆门市)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 无变化;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九年级化学(75分)本卷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Fe—56 C-12 Ca-40 Cl-35.5 N-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汉语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或俗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大浪淘沙 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 油、盐、酱、醋是家庭中常用的调味品。
下列调味品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食盐C.酱油 D.白醋3.某工地发生了多人食物中毒现象,经分析是误食了工业用盐中的亚硝酸钠(NaNO2),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3 C.+4 D.+54.下列化学反应能说明水具有的化学性质的是5.把铁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在铁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③铁粉的质量增加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6. 下列容器不能盛放硝酸银溶液的是A.银容器B.铜容器C.玻璃容器D.塑料容器7. 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
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c>b>a B.b>a>c C.a>c>b D. b>c>a8.婴幼儿由于食用不合格奶粉而患有结石症,其罪魁祸首就是三聚氰胺,它的化学式为: C3N6H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三聚氰胺分子由15个原子构成B.三聚氰胺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1:2:2C.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D.三聚氰胺由三种元素组成9.为改善城市环境,北方某市做了大量的工作,①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接排放;②减少燃煤区的范围,采用集中供暖、供热;③利用热电厂的余热供暧;④拆除违章建筑;⑤增大绿地面积;⑥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⑦分类回收垃圾,以上做法中,你认为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⑥⑦C.①③⑤⑦D.①②④⑥10.最近某公司研制出一种“自洁玻璃”,该玻璃因穿上40纳米厚的二氧化钛(TiO2)外套,从而具有自洁、不断分解有害气体以及消灭细菌、病毒等作用。
△福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检测
化 学 试 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u-64 Zn-65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 2B 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
)
1、超市里“高钙牛奶”、“加氟牙膏”等货品中的“钙”“氟”应理解为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
2、下图所示为滴管的使用或放置,其中正确的是
3、硬水在煮沸中发生的反应原理之一是:Ca(HCO 3)2 X ↓+ H 2O +CO 2↑。
则X 是
A .CaO
B .Ca(OH)2
C .CaCO 3
D .Na 2CO 3
4、下列化学用语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 .H 2
B .2H 2
C .2H
D .2H +
5、柠檬黄颜料中含有铬酸铅(PbCrO 4),其中铬元素(Cr )化合价为+6,则铅元素(Pb )的
化合价为
A .+2
B .-2
C .+4
D .-4
6、液氮降雨是一种新型人工降雨剂。
下列关于液氮降雨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该降雨剂会污染空气
B .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
C .在降雨过程中该降雨剂转化为水
D .在降雨过程中该降雨剂发生物理变化
7、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煤
B .石油
C .乙醇
D .天然气
8、下列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河水经活性炭净化后得到纯水
A .取液时挤入 大量空气
B .取液后将滴管横
放在桌面 C .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 D .将取液后的滴管倒持
B.用砂石过滤的方法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可节约用水
D.水电解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生成氢气
9、下图所示光亮的铁钉保存在不同环境中,其中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A B.C.D.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用作火箭燃料B.氮气可用于制造氮肥
C.氦气课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11、右图为某物质的一个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下
列关于该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B.化学式为H2O
C.每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D.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
12、在一定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假设反应能进行到底),
密闭容器中只剩余一种物质的是
A.质量比为1:8的O2和H2 B.质量比为3;5的C和O2
C.分子个数比为1;2的CH4和O2D.分子个数比为2;1的CO和O2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共3小题,共33分)
13、(18分)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如图所示,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
干草着火,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2)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回答问题:
①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答一点)。
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④木炭在臭氧(O 3)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所示,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
经研究: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汽,子火焰为石蜡蒸汽燃烧产生的。
①蜡烛能产生母火焰这一现象,证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点,下同),化学性质是。
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导气管不宜太长,其原因是
(4)双燃料汽车的燃料是汽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天然气替代汽油作燃料的优点是(写一点) 。
(5)发生火灾时,对于被困人员来说,下列做法正确的油 (填标号)。
A .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
B .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火势较大时,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14、(8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左下图,铝原子的相关信息如右图
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内容补充完整:① ;② (填单质);X (铝的核电荷数) 。
(2)铝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其最外层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符号为 。
15、(7分)碳元素在含碳物质中的“旅行”线路如图。
(注:下列各线路均为一步完成的化学反应)
(1)请按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在圆圈内短线处填入物质的化学式。
若线路③属于分解反应,写出一个路线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碳元素在下列物质中的“旅行”路线完全正确的有 (填标号)
△
A .
B .
C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16、(17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开始收集的适宜时机是 。
若用F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 ”或“b ”)端导入。
(3)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①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用 (填标号)的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
③利用该组合装置还能制取其他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反应原理为:2NH 4Cl+Ca(OH)2 2NH 3↑+ CaCl 2+2H 2O
①用该原理制取氨气,气体发生装置选择 (填标号)
②收集氨气的装置选择 (填标号)。
17、(8分)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 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
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
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 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
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
(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填标号)。
A.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四、计算与分析(6分)
18、某兴趣小组为测定一包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
测得相关数据如
图所示:
提示:①反应原理:Na2CO3+H
2
SO4==Na2
SO4+H2O+CO2↑
②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福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