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七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2
七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评课记录表听课人:陈德芸听课人所属学科语文
编号:5 课教师佘丽花
科目:语文课时间:
课时:2
课题:识字4
听课地点:澄迈县红岗学校
班级一(1)课堂教学会议纪要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王莎莎念、开火车念、齐读)
2、出示图片:上部分是小动物,下部分是名称。
到台上的同学举着名称的图片带大家读三遍,然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听,话中要有这个动物朋友。
(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来,说不来的老师给予引导)
二、指导诵读
1、全班齐读韵文。
2、学生民主自由诵读。
3、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
4、学生演出诵读。
(小组演出诵读、个人演出诵读,有的学生还根据自己的认知加之动作演出诵读)
三、拓展练习
1、师:课文只写下了六种小动物,真是太太少了,我们来说说道几种吧?
2、教师示范:师:老师先说,蜜蜂花丛采蜜忙。
你们谁来说?
3、生:青蛙田里征答忙碌、
4、师小结。
四、指导书写生字
听课评议
1、教师指导学生诵读韵文时使用了许多手法,例如民主自由腰、利用插画腰等,效果较好。
2、拓展练习让学生模仿韵文的形式,练习说话,有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听讲笔记总结:教师指导学生诵读韵文时使用了许多手法,练骂人,有效率锻炼身体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1篇日期:2023年11月15日地点:学校七年级(2)班教室授课教师:张晓梅老师听课教师:李红梅、王丽娜、刘伟等教学内容:《背影》一、课前准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听课,了解张晓梅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以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前,张老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指导。
二、课堂环节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了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激发了学生对《背影》的学习兴趣。
接着,张老师简要介绍了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授(1)朗读课文张老师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张老师适时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停顿。
随后,张老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
(2)重点分析张老师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了详细讲解,如“背影”、“父子情”等。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张老师还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类似的亲情故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交流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在讨论过程中,张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指导。
(4)拓展延伸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亲情问题,鼓励学生关注家庭、关爱父母。
同时,张老师还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3. 课堂小结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
同时,张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三、课堂评价1. 教学目标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张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朗读等,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张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V1初中语文听课记录一、课堂环节1.引入老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们轻松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
2.知识点讲解老师重点讲解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3.名句背诵老师引导学生们对名句进行情感化解读,并让学生们背诵这些名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4.课文分析老师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等,并通过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5.课堂小结老师对本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们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特点1.注重启发式教学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注重情感化教学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化教学,通过情感化的解读和背诵名句,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3.注重互动式教学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互动式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效果1.思考能力提高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和理解知识点。
2.文学素养提升通过情感化教学和名句背诵,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3.课堂参与度高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能够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通过本次听课,我了解到了优秀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具备的教学环节、教学特点和教学效果。
我相信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打造出一堂生动、有趣并且高效的语文课堂。
七年级上册语文听课记录一、听课基本信息。
1.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2.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3. 授课班级:七年级[X]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们积极回答,有的说喜欢冬天可以打雪仗,有的说喜欢夏天有长长的假期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词。
2. 听完音频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
例如:- “酝酿(yùn niàng)”,教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应和(hè)”,强调“和”字的读音。
3.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春”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 学生读完后,有学生回答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方面。
教师给予肯定并板书。
(三)精读课文,分析描写(20分钟)1. 春草部分(7分钟)-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春草的句子,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教师提问:“‘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学生思考后回答,“偷偷地”写出了小草不经意间就长出来了,有一种悄无声息的感觉;“钻”字写出了小草生长的力量。
- 教师补充讲解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草的生机与活力。
2. 春花部分(8分钟)- 学生找出描写春花的句子,像“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 教师提问:“‘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表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表现了花朵竞相开放的热闹场景。
3. 春风部分(5分钟)- 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春风的段落。
- 然后教师分析,作者从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听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三个角度描写春风,这种多感官描写的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部编版七下语文听课记录及点评
听课记录:
1. 课文:《木兰诗》
2. 教师:XXX
3.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授课过程记录:
1. 开场白(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强调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讲解生词和难点(15分钟):教师逐句讲解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难点
句子。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5. 提问与答疑(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课文要点,布置相关作业。
点评:
1. 优点:教师授课条理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朗读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小组讨论和提问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不足:在讲解生词和难点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和教辅,没有充分联系实际语境,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小组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督促。
3. 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实际语境的引入,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加强师生互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体而言,本节课教师表现良好,但在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用简短的话语唤起学生对爱国情感的理解,如:“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行动。
”2.接着,教师展示一张旧时的学校教室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能想象在这样的教室里,上最后一节课的情景吗?”3.教师简单介绍《最后一课》的背景和作者都德,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学生活动:1.聆听教师的引导语,对爱国情感产生思考。
2.观察教室图片,想象在特定环境下上最后一课的情景。
3.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产生兴趣,准备开始新课的学习。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简洁而富有启发性,教师通过爱国情感的引入和图片展示,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具体的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与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最后一课》,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指导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变化。
3.鼓励学生自行朗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文本解析:1.逐段分析文章,解释生词和难句,确保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文章的主旨,即爱国情感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3.情感体验:1.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小弗朗士,你会有怎样的感受?”3.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4.拓展延伸:1.介绍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爱国情感和民族尊严。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教师的朗读示范,跟读并自行朗读文章,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积极参与文本解析,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3.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并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4.拓展延伸环节,了解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爱国情感和民族尊严。
第1篇一、基本信息1. 课题:《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草原》2. 课时:1课时3. 授课教师:张老师4. 听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5. 听课地点:初中文科教研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文学常识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图片展示草原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查阅字典,掌握字词含义。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5.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 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学生参与度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2. 不足:(1)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对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手法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拓展。
五、改进措施1.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深入讲解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手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2篇一、基本信息听课时间:2022年10月25日听课地点:XX中学七年级(1)班授课教师:张老师课题:《桃花源记》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张老师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了《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生平事迹,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老师:教导主任时间:20XX年X月X日地点:XX初中语文教室听课教师:XX老师听课内容概述:本堂课为初中语文课,由XX老师教授。
课堂主题是《红楼梦》第五十五回《魇魔法海木魅儿》的阅读与分析。
XX老师本次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分组讨论、课堂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红楼梦》的具体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于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与价值的兴趣。
听课记录:本堂课上,XX老师首先通过投影仪呈现了本堂课的主题《魇魔法海木魅儿》,并通过引发学生对于标题的思考拉开了课堂序幕。
然后,XX老师从情节开始,慢慢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的世界。
她先简单介绍了《红楼梦》,并使用图表展示人物关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通过观察图表并相互讨论,探索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接下来,XX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
她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并给出解释与理由。
通过学生的表达,学生们互相启发,激发出了对于故事情节的深入思考,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的过程中,XX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触觉和察觉力。
她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诗句、象征手法等,让学生们通过阅读与解读,了解到作者的叙述手法与文学意图。
同学们积极参与,且表现出对于文学的高度兴趣。
进入课堂活动环节,XX老师组织了学生们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
学生们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角色的对话与互动,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与冲突。
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互动,展现了他们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创造能力。
最后,XX老师总结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与收获,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汇总版1. 《骆驼祥子》内容概要:本课主要讲解了《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
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命运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2. 《荆轲刺秦王》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荆轲刺秦王》。
通过听课,学生了解了秦朝的政治背景、秦王的统治方式以及荆轲的忠诚和勇敢。
同时,还分析了这个故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3. 《红楼梦》内容概要:本课重点介绍了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小说的结构以及其中的才子佳人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家族传统、爱情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4. 《孔乙己》内容概要:本课围绕着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展开。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鲁迅先生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弱者的关怀。
同时学生还研究到如何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这个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其中所揭示的工业化进程和劳动者的艰辛生活。
6. 《茶花女》内容概要:本课讲述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
通过听课,学生了解了书中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对爱情和社会阶层的思考。
同时还探讨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 《西游记》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了解了思想在其中的体现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同时还分析了孙悟空的形象和智慧对学生成长的启示。
8. 《Alice in Wonderland》内容概要:本课讲述了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童话故事《Alice in Wonderland》。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故事中的奇幻世界和主要人物,思考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边界。
同时学生还研究到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拓展想象力的重要性。
七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七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篇一一、听课时间:20xx-4-1二、授课教师:xxx三、授课学校:xxxx中学四、授课年级:不祥五、授课题目:《背影》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父母是爱我们的,你在生活中从哪里感受父母的爱。
(二)、介绍朱自清所写的《背影》的来历及写作背景。
(三)、检查预习的效果①给下列画线字注音②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四)、朗读课文,把认为课文内容写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
(五)、你对课文的感受,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
(六)提问,既然课文是写父爱的,为什么用《背影》作为题目?(说明:背影在这有特别的涵义)。
(七)、课文共有几次提到“背影”(四次)。
①第一次在课文哪里提到背影,有什么涵义?②第二次提到背影又出现在课文的哪里,有什么意义?③第三次的背影出现在课文哪里,起到什么作用?④第四次的背影在课文哪里出现,有什么涵义?(八)、听录音,作者对背影作了哪些刻画?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九)、作者用了“胖”等字,描写了父亲体态特点,爬月台艰难,但表现了对儿子的爱。
七、教学板书:(不祥)八、教学评析(一)、教态自然,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过程生动,深度合适,形式巧妙多样,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旁征博引,注意引导,非常丰富;学生活跃、积极、主动;突出了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三)、注重学法指导。
抓住重点词语与学生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善于设疑,善于引导。
抓住课文提到的“背影”,设计了层层深入的问题,从而揭示课文的主旨并能巧妙引导学生作对答。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珍惜与父母的爱。
七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篇二一、听课时间:20xx-4-5二、授课老师:王丽红三、授课学校:深圳市北大附中南山分校四、授课年级:不详五、授课题目:《岳阳楼记》六、教学过程(一)、全班分组收集岳阳楼记对联,利用多煤体展示图片及对联。
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七上语文听课记录模板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日期:[日期]
课程主题:[主题]
教师姓名:[教师姓名]
课程目标:
- [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 [列出本节课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
听课记录:
1. 开场导入(5分钟)
-教师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学生的反应如何?他们是否参与了导入?
2. 新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如何讲解新的语文知识点?
-是否使用了示范、图表或其他辅助工具?
-学生是否主动提问,有什么疑问?
3. 课堂互动(20分钟)
-教师采用了什么互动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是否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其他互动活动?
-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如何?
4. 练习与作业(10分钟)
-教师布置了什么练习或作业任务?
-这些任务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吗?
-学生是否明白如何完成作业?
5. 课堂管理(5分钟)
-教室秩序如何?是否有学生干扰课堂秩序?
-教师如何处理潜在的纪律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学生的反馈如何?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是否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本节课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日期:2023年3月15日地点:初一(1)班教室授课教师:李老师课题:《背影》一、课前准备1. 教材分析:《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父爱,感受亲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 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李老师以“亲情”为主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 李老师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3. 分析课文:- 李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句子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4. 情感体验:- 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父亲和儿子,体验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 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爱的伟大。
5. 写作训练:- 李老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6. 课堂小结:- 李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和亲情的重要性。
三、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2.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7篇)一、关于老人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几件事?表达了老人什么感情?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老人请男孩吃枣,表达了什么?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剧中的老人有什么象征意义?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
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二、关于男孩4.剧中的男孩有什么象征意义?他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挽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三、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5.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
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
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关于枣儿6.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
展开情节。
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
主题:七年级语文上册听评课记录及评价一、听评课记录1. 主题:课文《边城》,内容讲述了主人公小云与游击队员二哥的情感纠葛,以及小云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2. 教师授课思路:教师首先对课文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反应: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有所理解,表达了对小云和二哥的情感抒发,并就现实生活中的情感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二、评价1. 教师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情感和理解上都得到充分的满足,教学方法新颖且富有启发性,对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
2. 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对课文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这对于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了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完美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结语:七年级语文上册听评课记录及评价,教师布置的内容与要求相符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积极、良好地学习状态,教学效果良好,值得肯定和鼓励。
希望教师能够继续保持教学的热情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教学环节,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课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多重含义,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四、学习效果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广泛的文学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学修养。
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课文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解阶段,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
七上语文听课记录20篇(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七上语文听课记录的重要性2.七上语文听课记录的内容概述3.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4.总结:通过七上语文听课记录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正文【引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语文听课记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认真记录和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语文素养,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七上语文听课记录提高语文能力。
【七上语文听课记录的内容概述】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需要完成 20 篇语文听课记录。
这些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主题:记录每节课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记录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和分析,以及相关例子和实践。
3.学生反馈: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以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反思总结:记录每节课后对自己的理解和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通过完成七上语文听课记录,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1.增强理解能力:认真记录教师讲解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2.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记录学生反馈和反思总结,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听课记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4.增强语文素养:通过深入学习和反思,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通过完成七上语文听课记录,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上语文听课记录
【实用版】
目录
1.七上语文听课记录概述
2.听课的主要内容
3.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4.对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正文
【七上语文听课记录概述】
在七上的语文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听课活动,旨在通过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精神。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在这次听课活动中的记录和感悟。
【听课的主要内容】
我们主要听取了老师对古典文学作品的讲解,包括诗、词、赋等不同类型的文学形式。
老师深入浅出的解析,使我们对这些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听取了现代文学作品的讲解,包括小说、散文等形式。
【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我们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例如,我们学习了如何分析一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如何理解词的含义和表达方式,以及如何解析赋的结构和主题等。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我明白了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是社会历史和人文精神的
体现。
同时,我也明白了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需要有方法和技巧,不能只是简单的阅读和理解。
听课记录9月7日星期三授课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
1,让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导语”部分。
2,教师补充:“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二,默读:看完后要会复述故事情节。
1,就故事情节要素抢答:
①,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费城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5个,内德,杰利。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由此,故事可分为“冒险”与“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复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
3,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解决阅读障碍。
补充:耸立(高高地直立);颤抖(哆嗦,发抖);迂回(回旋,环绕)屡次(每一次);凝视(集中注意力看)
4,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三,研讨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5,我们从中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四,多角度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阅读文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关键在于确定角度。
1,评论父亲的做法:
2,作为孩子,路要自己走,不能老师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3,杰利的做法:富于友情。
五,课堂小结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善于感悟,人就会变得聪明起来的。
《白兔和月亮》
一、名言激趣导入: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
(板书《白兔与月亮》)
二、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三、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 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五、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
六、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七、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我的信念》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
出示居里夫人的照片让学生说说“我”知道的居里夫人。
(学生交流)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
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你认为居里夫人有哪些人格魅力? 可用这样的句式:“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
”或者你有更丰富更生动的表达形式;如果交流研读所得,请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的语句,然后谈体会。
交流探讨
1.你认为居里夫人有哪些人格魅力? 你认为居里夫人有哪些人格魅力? 可用这样的句式:“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
”或者你有更丰富更生动的表达形式;如果交流研读所得,请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的语句,然后谈体会。
讨论后明确:
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生活简单保持安宁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热爱生活沉醉科学
2. 我们谈了那么多,现在来总结一下,居里夫人取得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组织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
3. 从《我的信念》一文中,我们领略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接下来,我们联系课文,讨论:我们从居里夫人的故事中能获取哪些启示?
4.读了《我的信念》一文后你认为人的美包涵哪些内在品质?
5.说了这么多,你打算怎样做呢?
(学生自由谈)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
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
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布置作业:
向大家介绍你知道的名人,及他们的事迹。
落难的王子
教学目标:1、了解内容,感悟寓意,体会寓言奇妙的构思。
2、认识到人世间没有不能忍受的苦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导语设计: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绝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极为危险的厄运后不但没有被打倒而且能承受灾难。
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将为我们解说了如何去应付厄运这一生难题。
二、自学导航
1、划线字注音
禀()告行乞()泯()灭厄()运
2、积累并解释词语
多愁善感
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
3、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三、全作探究:
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
2、为什么最后写“我”也遭到了厄运?
3、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有概括的语言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四、课堂达标:
1、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2、这两则寓言,一则写的是好事变坏事,一则写坏事变好事,人生的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经常遇到,我们如何对待好事,如何对待坏事?
3、积累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或事例
五、我的收获
十四、当你在转圈的时候,这个世界很大,当你勇往直前,这个世界就很小。
十五、现在男女之间的恋爱,总是答应太快,结果分手也快。
人性的规律是容易得到的就容易放弃。
凡是通过努力得到的,不管是感情还是物品,都会使人顿生珍惜之感。
所以在感情上,当
有人追求时,内心的一份矜持是必要的,即使心里很爱,也需要给追求者时间和难度,这样两人走到一起才会珍惜感情、地久天长。
十六、我从来不会在分手很久后才会哭,因为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