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2011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7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了解弟子规的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百家姓》选段:学习姓氏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古代诗词选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 现代美文选段:学习美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难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朗读时的情感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并对课文进行解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经典诵读的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料:寻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理解课文。
2. 在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每学期进行一次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目标:1.鼓励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展示能力。
教学资源:1.经典童话故事书籍,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录音设备或电子设备,方便录制学生的朗读作品。
3.教学课件和投影仪,用于展示经典文学作品和相关图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展示一幅描绘经典故事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背景。
2.播放一小段经典故事的录音或视频,鼓励学生猜测故事名称。
第二步:理解和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分组阅读/朗读一则经典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的梗概。
第三步:诵读训练(20分钟)1.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调,如停顿、语速等。
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故事,并分配角色。
3.学生小组内练习诵读故事,并注意表情和语调的准确表达。
4.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鼓励和给予反馈。
第四步:创作展示(15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选择一则喜欢的经典故事,并自行编写续篇或改编版本。
2.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语言和词汇表达,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
3.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朗读或表演,并使用录音设备录制他们的作品。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堂活动,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3.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诵读基础上进行表演创作,如剧本改编、舞台布置等。
2.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对经典故事进行文学分析和历史背景研究。
3.教师可以利用评价和反馈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和朗读能力。
希望以上教案指导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案撰写顺利!。
四年级语文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 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朗读训练。
2.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2. 指导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3.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倾听、评价,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自由朗读一篇短文,熟悉朗读技巧。
2. 讲解示范:教师针对本节课文的类型,讲解相应的朗读方法。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学生对复杂句子的朗读节奏掌握。
解决策略: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2. 难点:学生对文中生僻字的发音。
解决策略:教师提前教授生僻字的发音,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正确发音。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3. 场地:教室。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正确的朗读姿势和呼吸方法。
2. 第二周:掌握基本的朗读节奏和停顿。
3. 第三周:练习文中生僻字的发音。
4. 第四周:综合练习,提高整体朗读水平。
5. 第五周:进行朗读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九、课后作业:1. 每天回家后,学生需要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 每周选取一篇课文进行背诵。
3. 记录自己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解决方法。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语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选用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如《语文》课本、诵读教材等。
2. 选取富有韵律美的古诗、现代诗、寓言故事等不同体裁的文本进行诵读。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正确的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2. 指导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3.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倾听、评价,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4. 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 文本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为诵读做好铺垫。
3. 示范朗读(5分钟):教师朗读文本,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4. 个人诵读(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文本,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5. 小组合作诵读(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诵读,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6. 展示环节(5分钟):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诵读成果,全班同学一起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主动朗读、认真倾听、积极评价。
2. 学生朗读技巧:评价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是否能正确把握文本的韵律美。
3. 学生阅读兴趣: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兴趣,是否乐于阅读,主动分享阅读心得。
4. 学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诵读中的表现,是否善于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六、教学资源:1. 语文课本、诵读教材等相关教材。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源。
3. 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要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二(合集5篇)第一篇:四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二七步诗教学目标:1、了解《七步诗》的背景,理解古诗所隐喻意思。
2、模仿作者声情并茂朗诵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
1、设置悬念:来数数看,老师走了几步?2、介绍诗名和作者:古代有个叫曹植的人,在这七步中作了一首古诗,就叫《七步诗》,他的本领大不大?为什么他能在七步中就作出诗来呢?二、引出背景故事。
师简单讲解:古代有个人叫曹植,他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做了皇帝以后,总是妒忌曹植的才华,怕他长大之后会夺取自己的皇位,因而要设计陷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中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结果曹植就作出了这首《七步诗》。
三、欣赏学习《七步诗》三、欣赏《七步诗》课件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哪句?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哪一句没听明白?2、师进行朗诵。
3、师讲解古诗意思。
4、帮助孩子理解古诗中隐喻的内容,结合背景更好理解古诗。
四、朗诵七步诗。
1、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学念古诗。
2、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3、模仿曹植,七步之内朗诵古诗。
凉州词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2、感悟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二、学习《凉州词》:1、出示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察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学习写字:1、出示要写的3个字。
提出好的写字建议。
2、练习写字。
3、互相评价。
四、小结。
五、作业: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品读古诗,给诗配画,给画配诗,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悟人生哲理。
3、通过多种形式诵读经典。
4、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增强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三、开放式活动——有诗朗诵,国学经典背诵、讲述表演故事,成语接龙,看画吟诗,配乐唱古诗。
四:活动准备学生准备:、背诵四年级下册子五首古诗,及周目标导航中的内容。
五、活动过程:(一)师导:今天,有这么多老师亲临我们的堂和大家一起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你们高兴吗?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不辞劳苦,呕心沥血,面对这种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你们能用学过的古诗来赞美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把这两句诗献给在座的老师们,向老师们问好!孩子们,在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让我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下面由请我们的小小主持人上场:(先打出灯片1)(二)主持人:大家好!我叫程子彤,我叫齐嘉欣。
今天由我们俩来主持这次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三)主持开始:主持人1: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诗词在中华文明史上划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版块——“交流展示、点拨激励”。
首先请听古诗串串烧。
(背诗)2主持人2:本学期,我们全体同学在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一如既往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再一次沉醉在中华经典的春风秋雨里。
下面请欣赏国学经典节选展示。
首先请听《大学》节选。
(背诵)接下来请欣赏《三字经》节选(背诵)最后请欣赏《弟子规》节选(背诵)3主持人1: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由四十三们为大家带来的词语对对碰展示。
四年级科学《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3. 学生了解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和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本和实验用的安全镊子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引入
通过引入经典诵读活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并重点介绍本课的研究目标。
2. 知识讲解
1. 讲解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
2. 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3. 实验操作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4. 总结评价
请学生围绕本节课的研究目标进行小结和评价,并为下节课作功课。
四、板书设计
- 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
- 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引入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但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
在引入和讲解环节,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四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诗歌,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散文:选择一些富有文学性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散文的魅力。
3. 剧本:选择一些简单的剧本,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提高朗读技巧。
2. 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品的情感节奏。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和情感。
2. 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正确表达作品情感。
3. 互动法:学生分角色朗读,互相交流感受,提高朗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展示: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诵读表现,关注其语音、语调、情感等方面的表达。
2. 学生诵读作业:检查学生的诵读作业,关注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阅读记录: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量的积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诗歌《静夜思》、《春晓》2. 第二周:散文《小池》、《荷叶母亲》3. 第三周:诗歌《悯农》、《所见》4. 第四周:散文《秋天的雨》、《雪孩子》5. 第五周:剧本《老鼠嫁女》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诵读:每天课堂开始时,安排10分钟时间进行诵读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朗读。
2. 作品分享:每个学生准备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并说明选择该作品的原因。
3. 分角色朗读:选择一些剧本作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技巧。
八、教学资源准备1. 诗歌、散文、剧本等文学作品文本。
2. 相关文学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3. 剧本角色分配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诗歌《静夜思》、《春晓》,进行诵读练习。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基本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诗词《孝经》《绝句》《老子》《论语》《孟子》等。
六、课程开设的原则: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
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诵读(2011——2012学年四年级上)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屈兰格经典诵读第16--30首教案16 山中问答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一、出示古诗,师范读。
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二、小组学习(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简单理解诗意。
三、集体交流。
(1)指名朗读。
(2)【注释】山中问答:一作《山中答俗人》。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指诗人自己。
何意:一作“何事”,也就是因为什么或为什么。
栖:栖息,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县内,据说山下桃花岩是李白当年读书的地方。
闲:安然,泰然。
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窅,深远,幽远。
别:另外。
非人间:即不是人间,当喻指晋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3)古诗今译】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这僻静偏远的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觉得十分闲适自乐。
缤纷飘落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俗世所能比拟的。
(4)【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表现了诗人淡薄名利、超脱世俗的闲适恬淡心境与钟情自然的情趣。
四、试背诵。
17途次望乡一、教学目标:1、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2、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
(板书)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果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天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二、学习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
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
(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
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生:讨论交流。
四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品读古诗、配画、悟诗情来感受诗境。
2、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悟人生哲理。
3、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相互关的经典作品,多种形式展现诵读经典。
4、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点:1、朗读、背诵古诗,让学生烂熟于胸,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指导学生吟诵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开放式活动课:古诗朗诵、国学经典背诵、表演故事、看画吟诗、配乐唱古诗、自创作品、谈及感受和收获。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背诵1-4年级课本中研究的古诗以及本学期课外积累的经典古诗、国学经典作品。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国学经典诵读的配乐。
活动过程:一)教师导课:欢迎老师们的到来,让我们用学过的古诗来赞美老师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主持人上场:中国是诗的国度,让我们进入第一版块——“交流展示、点拨激励”。
请欣赏“唐伯虎点秋香”——古诗串串烧,让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读音将古诗背诵出来。
三)主持开始:四年级全体同学在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题目:诵经典,感悟人生今天学校举行了一场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我深受感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同学们积极参与,诵读了许多经典作品,不仅能背诵,更能活学活用,感悟人生。
在“看图吟诗”环节中,我们通过一幅幅插图猜出了学过的几首古诗,并有感情地吟诵了出来。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的情景交融之美。
在“古诗情景剧再现”环节中,同学们通过表演将古诗词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诗画交融之美。
在“课外经典诵读展示”环节中,同学们不仅将经典作品诵读得十分动情,还通过改编创作出新的经典作品,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典的魅力所在。
《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教师:杨展卿活动一:童真童趣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第1课卫灵公第十五第1节年月日教学内容:卫灵公第十五15.1-15.15。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并掌握意思。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意思。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讲解。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跟读,读准字音。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解意思。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快乐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3.老师范读,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二、熟读背诵。
1.自由读文。
2.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诵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第2课卫灵公第十五第2节年月日教学内容:卫灵公第十五15.16-15.30。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并掌握意思。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意思。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讲解。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跟读,读准字音。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解意思。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子曰: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以前考验过他的。
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第一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班级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 谈话。
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学生背。
3.评点: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
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
下面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
(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
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
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
(1)交流。
(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
(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
(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精华资料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诵读惯和语感,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经典诵读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教师应挑选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材料。
可以从古诗文选、经典故事等方面进行选择。
2. 研究朗读技巧学生需要研究正确的朗读技巧,包括语速、语调、停顿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练和反馈等方式,指导学生如何流畅准确地朗读。
3. 培养语感和理解力除了朗读技巧,学生还需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语感和理解力。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背景、情节、主题等方面,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之美。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段有趣的诵读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并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研究朗读技巧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首经典诵读材料的朗读,然后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的准确性。
可以进行多次练,并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3. 研究理解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经典诵读材料,通过讲解和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情节和主题。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收获,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包括语速、语调和准确性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评价。
2. 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观察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语感和理解力进行评价。
3. 学生合作与互动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互相支持、互相倾听和分享等方面,对学生的合作与互动能力进行评价。
四年级诵读指导教案[日期:2011-04-15]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诵读技巧:两课时1、美文诵读技巧朗读是一项再创造活动,除了理解作品,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这些基本要求之外,成功的朗读还应该善于运用一些朗读技巧,即能掌握运用声音表情达意的规律,注意音色、音量、音强和音高的配合与变化,通过适当的停顿、读音的轻重、合适的速度、语调的变化,使朗读产生最佳效果。
1.停顿。
在表情达意的朗读中,正确的停顿起很大的作用,它是语言结构上的一种表现,也是朗读的基本要求。
朗读中适当的停顿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容、语言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它有助于听者更清楚地理解作品,在停顿的间隙进行及时的思考、消化、回味,同时也让朗读者有换气的机会。
2.重音。
读好重音的目的在于加深听者的印象。
重音的确定要以中心意思为主导,根据词语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
具有对比作用的词以及用作比喻的词都应该重读。
能使听者对一些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语要重读。
例如,《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朗读时要把“飞”读重音,才能体现出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而且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3.速度。
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要与语意感情相协调。
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
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
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
4.语调。
语调的抑扬变化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效果。
依据感情内容的不同,采用升降平曲四种曲调,可形成朗读中的声音变化,表现各种感情态度。
一般地说,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语句,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或感叹、祈使的语句,用降调;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或仅是叙述、解释的话,用平调;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用曲调。
四年级信息技术《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研究目标- 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爱好。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选取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材料。
- 准备课堂所需的音响设备。
- 打印诵读材料,每个学生至少需要一份。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听或读经典故事。
-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阅读过的经典故事,并向他们征求相关的意见和想法。
2. 介绍经典诵读活动(10分钟)- 向学生解释经典诵读的定义和重要性。
- 分享一些经典诵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3. 选材和分组(5分钟)- 从多个经典故事中选取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诵读材料。
-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 - 5人。
4. 组织诵读活动(20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诵读材料并分配给组员。
- 学生在小组内练诵读,并互相帮助提高发音和语感。
-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添加适当的动作或表情以增添趣味。
5. 分享和评价(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在全班面前表演他们的诵读。
-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和赞赏,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6.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诵读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 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朝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努力。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诵读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参考材料- 经典儿童故事集- 名人传记- 儿童诗歌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图书馆或阅读活动。
- 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诵读演出。
___度----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经典诵读课例大新寨中学___2月古诗文诵读课课例我为同学上了一节古诗诵读课,现就我上课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进行深刻的课例分析。
一、备课过程:拿到讲学稿,我浏览了一下,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古诗四首》,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我要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是后两首。
我看到他们设计的“学习目标”是:1、初步了解诗词曲的有关常识;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3、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增加积累;4、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
不错,如果我设计的话,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我会加上“揣摩诗人如何抓住四季的景色特点,对景物进行描绘的方法”这个学习目标,因为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知道诗歌的赏析是古诗诵读得很高境界,这一点不容忽视;我会在“揣摩诗人情感”这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稍微放掉一些,因为抓住景物描写,很简单的就有了情感目标达成的梯度,不必太费神费力。
二、课例简介:(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课前,学生自发地诵读了这四首诗,我也在他们的诵读中进入了状态,和他们一起背诵,沉浸在诗歌的韵味之中。
我没有看到学生的“预习导学部分”的完成情况,但是从和学生的短暂交流中,我发现他们没有预习好,最起码诵读的味道还没有出来。
于是我开始导入新课:“赏四季之景,悟自然之趣,抒四季之情,本单元我们跟佩弦先生走进春,跟老舍先生了解冬,到‘秋天’,有‘夏感’,并且在邹老师的带领下,‘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那么大家知道这两首诗分别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象吗?”生:“《观沧海》是秋天。
”“《次北固山下》是春天”师:“《观沧海》描写秋景的诗句是什么?”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师:“《次北固山下》既是春景描写,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哪一联?”生:“海日生残夜,江春日久年。
”师:谁能够把这两首饰有感情的读出来呢?指名举手的同学朗读,同学点评,教师指点。
师:“那么还有两首诗,分别是《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这两首诗又描写了什么景物?于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顺利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第一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班级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 谈话。
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学生背。
3 .评点: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
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
下面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
(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
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
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
(1)交流。
(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
(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
(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
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
(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章节,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
1.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 出示课文:“岸边杨柳依依-------流向天际”。
B 有感情地练读。
C 出示图片,指名配乐感情诵读,想象当时情景。
D 点击“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读后演示长江流水图。
E 自由交流“由这一江春水你联想到什么?”2.感情诵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A出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诵读体会古诗人的浓情厚谊。
B 是什么将两位诗人的心紧紧地联在一起?分角色朗读诗人的对话。
C出示《赠孟浩然》,体会两位大诗人间的友谊。
(这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所在,诗文相融,体情悟道,并插入相关古诗帮助理解,使教学的内涵得以深化开拓,教学的容量得以合理的扩充,尽展我国古诗文的神奇魅力。
)六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想象诗人间分别时的情景。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回归本体,落实目标。
)七扩展阅读。
1.推荐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2.学生自由诵读。
3.自由谈谈一般送别诗的特点。
4.鼓励学生课外开展诵读活动。
(拓展诵读,举一反三,促类旁通,由课堂有限的文本资源和时空开拓到课外的无限自由中去,任人翱翔,有效地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第二次《九寨沟》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诵读文章,抓住文眼“灵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 体会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学习文章的铺排、渲染的写作手法。
3. 诵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爱护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点: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 唤醒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如何领悟散文优美的意境,品味散文的意境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二、介绍地理位置提供九寨沟在中国的地理图,进一步让学生口述其地理位置。
三、图片欣赏通过图文视音效果,将学生从视角饱览,情感的释放,带入到九寨沟优美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教学效果。
四、朗读1.师配乐诵读课文2.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散文的语言。
3.全班朗读,总结朗读方法。
4.结合第二自然段说说世人为何称它为九寨沟?5.请根据课文概括九寨沟水的特点。
五、归纳课文主旨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第三次《凉州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从古到今,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二、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王之涣。
你还能背诵王之涣的哪些古诗?师: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三、感悟诗意(一)整体感知。
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播放黄河课件。
2.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指多个学生读)3.释“仞”:仞是什么意思?谁来念一下材料中的内容。
4.回读诗句: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
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
请同学们再读诗句。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你较难理解?2.怨杨柳,即埋怨。
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3.为什么没有必要埋怨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
)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是久处荒凉,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二是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过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吗?出示征戍资料: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师: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懂吗?可见,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①埋怨朝廷。
读出这种埋怨的情感来――②谴责和憎恨。
③埋怨朝廷有用吗?没用。
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读――师:所以战士们埋怨杨柳是怎样一种情感?无可奈何!因此,“春风”的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
(四)整体读古诗。
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无穷的痛苦。
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四、结课升华――拓展延伸。
1.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
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2.谈起黄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称颂和赞美。
古人描写黄河的诗词名句也有很多,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交流《饮湖上初晴后雨》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2.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定向导入。
1.(播放古筝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曲子,想象你仿佛看到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2.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小组练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重点指导:潋滟、空潆)3.再读古诗,进一步读通顺。
指名交流,教师小结学习方法。
三、再读古诗,以读促思。
1.学生自学。
2.小组互学,说说自己从古诗中知道了什么?(生交流,师小结)四、品读古诗,以读悟情。
1.刚才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指名学生说,教师小结。
3.四人小组中读古诗。
(1)(挂图出示“潋滟”“空潆”的景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读出“好”和“奇”来,感受不同景象的美。
(2)空濛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看到这样的美景,想说些什么?(生交流并朗读诗句)(3)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配乐,多种形式吟诵诗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4)齐读全诗。
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
1、学生自背。
2、全班交流,多种形式背诵。
周国芳《清平乐村居》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懂课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祥和而宁静的意境,感受农家生活的快乐、惬意、悠闲、和谐。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词”。
1.背诵学生熟悉的古诗。
2.揭示板书课题。
(1)师: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2)和刚才背诵的古诗相比较,你发现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介绍词牌及题目)二、初读课文,初步体会词的音韵。
1.看到“村居”这个题目,哪些农村的图景浮现在你的眼前?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让我们共同走近“村居”。
2.提出初读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按照以往读诗的经验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3.指导学生初步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三、二读课文,初步感知“村居”画面。
1.过渡、引导: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实词也是一样,“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请同学们轻轻地反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透过这首词短短的46个字,你会读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图画。
咱们走进“村居”——2.学生读课文,教师行间观察了解学生读书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