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级数学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
- 格式:pptx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工程问题1.某建筑工地计划租用甲、乙两辆车清理建筑垃圾,已知甲车单独运完需要12天,乙车单独运完需要24天.甲车先运了3天,然后甲、乙两车合作运完剩下的垃圾.(1)甲、乙两车合作还需要多少天才能运完这些垃圾?(2)已知甲车每天的租金比乙车多100元,运完这些垃圾后建筑工地共需支付租金3900元,甲、乙两车每天的租金分别为多少元?2.现有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6天.(1)若甲队单独做2天后两队再合作,则甲、乙两队再合作多少天才能把该工程完成?(2)在(1)的条件下,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00元,则完成此项工程需付给甲、乙两队共多少元?3.某城市平均每天产生垃圾700吨,由甲,乙两个垃圾处理厂处理.已知甲厂每小时可以处理垃圾55吨,每吨需费用10元;乙厂每小时可以处理垃圾45吨,每吨费用9元.(1)甲,乙两厂同时处理该城市的垃圾,每天需要多少时间完成?(2)如果该城市每天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为6700元,那么甲厂每天处理垃圾多少吨?4.某工人原计划每天生产45个零件,到预定期限还有220个零件不能完成.若提高工效20%,则到期将超额完成140个.此工人原计划生产零件多少个?预定期限是多少天?5.列方程解应用题:某车间原计划13小时生产一批零件,技术革新提升了产能,实际每小时多生产10件,用12小时不仅完成任务,而且还较原计划多生产了60件.求:原计划每小时生产的零件数.6.一项工程,如果由甲工程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乙工程队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由甲队单独做4天,剩下的工程由甲、乙合作完成.(1)(列方程解答)剩下的部分合作还需要几天完成?(2)若该工程的总费用为240万元,根据实际完成情况,甲乙两工程队各得多少万元?7.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铺设一段长为1350km的天然气管道.甲工程队每天铺设5km,乙工程队每天铺设7km,甲工程队先施工30天后,乙工程队也开始一起施工,乙工程队施工多少天后能完成这项工程?8.某地为了打造风光带,将一段长为360m的河道整治任务,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先后接力完成,共用时20天.已知甲工程队每天整治24m,乙工程队每天整治16m.求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整治了多少天完成任务?9.我县更生路正在改造地下管线,该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24天,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10.有一些相同的房间需要粉刷墙面,一天4名一级技工去粉刷8个房间,结果其中有20平方米墙面未来得及粉刷;同样时间内2名二级技工粉刷了3个房间之外,还多粉刷了另外的20平方米墙面.已知每名一级工比二级工一天多粉刷15平方米墙面,求每名一级技工、二级技工每天各刷墙面多少平方米.11.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需要120h完成,先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12h,然后再增加5人与他们一起做8个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安排多少人工作?12.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12天完成,丙队单独修需要15天完成.现在先由甲队修2.5天,再由乙队接着修,最后还剩下一段路,由三队合修2天才完成任务.求乙队在整个修路工程中工作的天数.13.开凿一个山洞,甲队单独开凿8天完成,乙队单独开凿12天完成,现甲队单独开凿若干天之后留给乙队单独开凿,两队先后共用10天完成,甲乙两队各开凿几天?14.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小时,乙单独做需要8小时,现甲单独做两小时后乙加入一起做,问这项工程完成共需几个小时?15.某项工程,如果让甲工程队单独工作需75天完成,如果让乙工程队单独工作需50天完成.如果让两个工程队一起工作15天,再由乙工程队完成剩余部分,共需多少天完成?(请列方程解应用题)16.一条地下管线,若由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24天,先由乙工程队铺设3天,剩下的甲、乙合作完成.还需多少天铺设完这条管道?17.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2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0天完成,现在先由甲乙合做4天后,剩下的部分由甲单独做完成,问一共需要做多少天完成任务?(列方程解应用题)18.为了便于广大市民晚上出行,政府计划用24天的时间在徒骇河大桥至下注段公路两侧修建路灯便民设施,若此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需要40天完成,由乙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在甲队单独做了一段时间后,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乙队也加入了工程建设,正好按原计划完成了此项工程,问此项工程甲队单独做了多少天19.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之比为3:2,某项工作甲、乙合作7天后,乙再单独工作2天可以完成任务的一半,问甲、乙单独做各需几天才能完成这项工作?20.姐、弟二人录入一批稿件,姐姐单独录入需要的时间是弟弟的38,姐姐先录入了这批稿件的25,接着由弟弟单独录入,共用24小时录入完.问:姐姐录入用了多少小时?。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篇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运算,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
符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和今后学习其他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感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能借助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如计算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
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预设: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七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以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任务分析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
为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方法是“引导分类归纳”。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方程与不等式”主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数与代数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一,是学生认知数量关系、探索数学规律、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石,可以帮助学生从数量的角度清晰准确地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三个主题,是学生理解数学符号,以及感悟用数学符号表达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的关键内容,是学生初步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感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重要载体.方程与不等式的教学应当让学生经历对现实问题中量的分析,借助用字母表达的未知数,建立两个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方程或不等式是现实问题中含有未知数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的数学表达,引导学生关注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算术与代数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验证反思的过程,形成模型观念;要关注基于代数的逻辑推理,能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包括三个小节:5.1方程;5.2解一元一次方程;5.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与不等式”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揭示了数学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从数学学科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从应用数学的角度看,方程是一个既方便又强大的数学工具,它能够有效地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加以解决.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主要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本单元的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它们在本单元前两节中占重要地位.解方程中蕴含的“化归思想”和列方程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单元中包含的主要数学思想,对于它们的体悟与内化,不仅对学生今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终身的发展非常有益,而且也是深入贯彻实施《标准2022》的素养理念的渠道,与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有非常密切且直接的关系,更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探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保障.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从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看,学生在前面学段中已经学过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对方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同时通过对整式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的加减运算,即对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又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些基本的、朴素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奠定了基础.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对方程学习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更系统、更深入、更复杂的讨论,更强调数学思想、数学模型的渗透,结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习惯,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仍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对问题情境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给他们创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体会、感悟和理解这些数学内容的内涵.四、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完成从算式数学到方程式数学的进步,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2.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解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进一步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4.能够通过“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课后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获.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生活性原则: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应回归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并能准确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规则进行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以及面对复杂问题时勇于探索的精神。
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复习上一节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特别是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为新课做铺垫。
1.2 接着,教师展示一个包含括号和分母的复杂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5 =(x - 1)/2”,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特点,提出疑问:“这样的方程我们该如何解呢?”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回答上一节课的解方程步骤,巩固基础知识。
•观察新方程,思考其特殊之处,对如何解这样的方程产生好奇和疑问。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复习旧知、展示新知,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去括号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强调括号前是加号时,去掉括号后各项符号不变;括号前是减号时,去掉括号后各项符号要变号。
•通过具体例题,如“3(x + 2) = 9”,示范去括号的过程,并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类似题目。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去括号的规则。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去括号的练习,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过程点评: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学生有效掌握了去括号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行为:2.2 去分母讲解:•教师介绍去分母的方法,即先找到方程中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方程两边同时乘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从而消去分母。
•通过例题“(x - 1)/2 - (x + 2)/3 = 1”,详细展示去分母的过程,并强调去分母后要注意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是始终贯穿这些内容的主线,而且始终渗透着“数学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划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引出不等式的两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作了较集中的归类讨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字系数)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初步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和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课时分配3.1 从算式到方程…………………………………………2课时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3课时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4课时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方程的解,会验证方程的解;知道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一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求解,再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分析。
方法1:解: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也就是5x=8+2合并同类项,得5x=10所以,x=23.理性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独立发现移项法则。
)比较方程5x=8+2与原方程5x-2=8,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5x-2=85x=8+2即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教学建议:关于移项法则,不应只强调记忆,更应强调理解。
学生开始时也许仍习惯于利用逆运算而不利用移项法则来求解方程,可借助例题、练习题使相互逐步体会到移项的优越性)。
方法2;解:移项,得5x=8+2合并同类项,得5x=10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x=24.运用反思、拓展创新[例1]解下列方程:(1)2x+6=1(2)3x+3=2x+7教学建议: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求解方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例2]解方程:教学建议:①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中的解法,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②在移项时,学生常会犯一些错误,如移项忘记变号等。
这时,教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
必要时,可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两种方法解例1、例2中的方程,并将两者加以对照,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移项法则的理解,并自觉地改正错误。
5.小结回顾: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师强调:移项法则。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题思路)(1)审—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找出等量关系).(2)设—设出未知数:根据提问,巧设未知数.(3)列—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答—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注意带上单位)二、各类题型解法分析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汇集: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和差倍分问题(生产、做工等各类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调配问题,分配问题,配套问题,增长率问题,数字问题,方案设计与成本分析 ,古典数学,浓度问题等。
一、 行程问题基本的数量关系:(1)路程=速度×时间 ⑵ 速度=路程÷时间 ⑶ 时间=路程÷速度要特别注意:路程、速度、时间的对应关系(即在某段路程上所对应的速度和时间各是多少) 常用的等量关系:1、甲、乙二人相向相遇问题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⑵二人所用的时间相等或有提前量2、甲、乙二人中,慢者所行路程或时间有提前量的同向追击问题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提前量 ⑵二人所用的时间相等或有提前量3、单人往返⑴ 各段路程和=总路程 ⑵ 各段时间和=总时间 ⑶ 匀速行驶时速度不变4、行船问题与飞机飞行问题⑴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⑵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考虑车长的过桥或通过山洞隧道问题将每辆车的车头或车尾看作一个人的行驶问题去分析,一切就一目了然。
6、时钟问题:⑴ 将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尖端看作一个点来研究⑵ 通常将时钟问题看作以整时整分为起点的同向追击问题来分析。
常用数据:① 时针的速度是0.5°/分 ② 分针的速度是6°/分 ③ 秒针的速度是6°/秒1、从甲地到乙地,某人步行比乘公交车多用3.6小时,已知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公交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 千米,则列方程为 。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之工程问题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基本量有: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关系式为:①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②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③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程问题中,一般常将全部工作量看作整体1,如果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为t ,则工作效率为t 1。
常见的相等关系有两种:①如果以工作量作相等关系,部分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
②如果以时间作相等关系,完成同一工作的时间差=多用的时间。
例题:例1.一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水管,加、乙是进水管,丙是排水管,甲单独开需10小时注满一池水,乙单独开需6小时注满一池水,丙单独开15小时放完一池水。
现在三管齐开,需多少时间注满水池?例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两队同时工作3天后,乙队采用新技术,工作效率提高了25%,自乙队采用新技术后,两队还需要同时工作多少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针对练习:1.某中学的学生自己动手整修操场,如果让初一学生单独工作,需要7.5小时完成;如果让初二学生单独工作,需要5小时完成。
如果让初一、初二学生一起工作1小时,再由初二学生单独完成剩余部分,共需几小时完成?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现在由乙先独做几天后,剩下的部分由甲独做,先后共花12天完成,问乙做了几天?3.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
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4.某车间加工30个零件,甲工人单独做,能按计划完成任务,乙工人单独做能提前一天半完成任务,已知乙工人每天比甲工人多做1个零件,问甲工人每天能做几个零件?原计划几天完成?5.整理一批数据,由一个人做需80小时完成任务。
现在计划由一些人先做2小时,再增加5人做8小时,完成任务这项工作的3/4。
怎样安排参与整理数据的具体人数?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中有三个基本量:路程、时间、速度。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典型例题知识点、概念总结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1)它是等式;(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4.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1)依据:乘法分配律(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8.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三章《方程》的3.1节“一元一次方程”。
具体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方程的求解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年龄问题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 知识讲解:a. 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b.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问题,展示如何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 例题及解答5.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下列方程:2x5=3x+1b. 小明和小华的年龄之和是30岁,小明比小华大6岁,求小明和小华的年龄。
2. 答案:a. x=6b. 小明18岁,小华12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对未掌握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入二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案例选择。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案例选择案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能够明确地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